- 相關推薦
“偽寫作“命題觀之弊害論文
高考作文命題“偽寫作”導向已成泛濫之災,是到了該當頭棒喝的時候了。
以往我們認為,語文高考許多試題并不能真正檢測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屬于廢題,唯有作文題最能檢測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然而,如今這種認知也遭到質(zhì)疑。因為高考作文命題觀念的失誤,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考生“偽寫作”,“偽寫作”勢必導致“偽評價”,而作為教學導向的高考“偽評價”,又必然導致“偽教學”。語文教育便是在這個惡性循環(huán)中空轉(zhuǎn),消耗著莘莘學子寶貴的青春年華,悄然吞噬著他們的言語生命、精神生命。
今年全國高考作文題均為“供料作文”題型,如果出得好,自有其長處,就是類同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寫作,由“材料”形成“觀點”:如果出得不好,那就可能與其他題型一樣,難逃“偽寫作”之弊害。福建高考作文題便屬于出得不好的,是較有代表性的,可以作為示例。由于“偽寫作”命題觀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討論中,自然也會涉及其他各套作文題,在此一并討論,供命題者與老師們思考,以期喚起語文界對偽寫作——偽評價、偽教學之覺悟,使高考作文與語文教學回歸到正軌。
一、偽立意:寫無我之文
“供料作文”題的局限,在于名日“供料”,實為“供意”。“供料”的目的是為了“供意”。因而“命題”就成了“命意”,題目包含著命題者的“觀點”,這個“觀點”即考生文章中的“論點”或“主題”。題目“命意”,不論是否明確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都意味著考生寫作“被立意”、“偽立意”。如此,寫作主體被架空,成為他人觀點支配、操縱下的傀儡。
在文章中,“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傲⒁狻钡哪芰,是寫作最重要的能力,是作者的“核心競爭力”;“意”的創(chuàng)新,是思考力、想象力、精神創(chuàng)造力的集中體現(xiàn)!氨涣⒁狻、“偽立意”,以他人之“意”,當作自己之“意”,這是寫作嗎?這樣的考試有多高的信度?還有評價的意義嗎?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作文題強加觀點——“命意”,對考生之“意”——“思想”的持之以恒的壓制,話語權的毫不留情的侵奪,對他們造成的心靈創(chuàng)傷與精神泯滅,不是一時的,不只是眼前一紙分數(shù)得失的裁判,而是終生的,是自由生命的屠戮。
“供料作文”題的“命意”形態(tài)有兩種,“顯性”命意與“隱性”命意。前者是直接將“意”告訴考生,考生只需照“意”構思行文即可:后者一般是將“意”隱藏在故事、寓言、新聞等材料之中,讓考生去解讀出其中之“含意”。這兩種類型的“命意”,在考生“被立意”、“偽立意”上,并無實質(zhì)的不同。
“福建卷”便屬于“顯性”命意!帮@性”命意,再細分的話還可以分為“單一觀點入題”與“多觀點入題”。比較而言,后者比前者略好點,因為后者可以讓學生從“多觀點”中“選意”,考生盡管沒有“立意”的空間,好歹還有“選意”的機會。如“天津卷”、“廣東卷”、“江西卷”、“浙江卷”、“湖南卷”、“山東卷”等就是此類。而前者則沒得挑,給啥是啥,只能逆來順受,撿到筐里就是菜,再怎么不想要也得要!案=ň怼本褪菍儆谶@類。這“單一”的“意”是再明白不過的:人生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耙狻奔矗涸谟邢薜纳幸c他人賽跑、要快跑——人生要拼搏、惜時……盡管題目中“要求”“立意自定”,但不論是命題者還是考生都心知肚明,這只是例行公事罷了:是“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的欺人自欺,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偽善”。沒有哪個考生愚蠢到敢于“自主立意”。
“觀點”入題,當是作文命題之大忌;“單一觀點入題”尤不可取!皢我挥^點入題”,使考生連“猜意”、“解意”、“選意”的“思考”機會都不可得。盡管“多觀點入題”也與真實的寫作行為相距甚遠,但畢竟還可以讓考生多少體現(xiàn)出他們的一點判斷力、選擇力,讓他們體會到一丁點兒不由自主中的自主!皢我挥^點入題”,則把考生所有的思考之門都關閉了,等于是明目張膽的綁架。
“隱性”命意,命題者不直接“授意”,考生在解“意”上增加了一道手續(xù),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錯覺,以為這個“意”是自己“發(fā)現(xiàn)”的,是自己“立”的——殊不知,這些“意”也都是命題者預設的——一切盡在掌控之中。今年的“全國大綱卷”、“全國新課標卷”、“重慶卷”、“安徽卷”、“北京卷”、“遼寧卷”等都屬于此類。(教學論文 )這只是比“顯性”命意,增加了一些審題難度而已,在“被立意”、“偽立意”上毫無二致。 命題者“命意”,考生“被立意”,絕不是“學生本位”思維,而是“教師本位”、話語霸權意識使然?忌▽W生)寫作而“被立意”,等于“精神思想”被。還有什么傷痛比這更慘酷嗎?缺乏“立意”自由,寫他人之“意”;文章徒有軀殼,卻沒有靈魂,還有評價的效度、信度可言嗎?
二、偽材料:寫無源之文
“福建卷”考生被“立”之“意”:“人生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是以“材料”的形態(tài)呈現(xiàn)的,以“單一觀點”作為考生“立論”的依據(jù)、來源。而這個“材料”卻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以簡陋的或編造的材料——“偽材料”,作為寫作之“意”的來源,這是“供料作文”題的通病。它將造成學生偏頗、錯誤的“材料”意識。
“福建卷”的材料是一個“比喻”,既不是事實材料,也不是理論材料,更不是論題范圍內(nèi)相關材料的“全
部”。這種尋章摘句的“材料”,根本不配作為立論的依據(jù)、來源。作為寫作賴以立論的材料,必須是真實、完整、全面的!叭松比纭百惻堋钡谋扔,只是一種想象,一種虛構的可能性。它所提供的“觀點”,不但片面,還十分武斷:排除了人生價值的豐富性與考生對人生的其他一切合理認知。不留任何余地,把一種極不妥當?shù)谋扔鲝娂佑诳忌?/p>
事實上,“人生的賽跑”——這個比喻——作為“論點”是不成立的!叭松辈⒉皇琴惻,人生壓根就沒法賽跑。人與人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人生的起跑線是不一樣的,一個聾啞人與一個聽覺、發(fā)聲正常的人,一個弱智的人與智力正常、超常的人怎么賽跑?就是正常人,人生的“有限的時間”也相距甚遠。有人活20歲,有人活40歲,有人活100歲……人生的“有限的時間”既然不可比,“跑了多少路程”還有可比性嗎?一個早天之人,跟一個高壽之人可以賽跑嗎?就算是各方面條件正常、活的歲數(shù)也差不多的人,但如果生活態(tài)度不同的話,這個前提——“人生的賽跑”也未必能成立,跑的路程遠近也無從談起。
退一步說,就算“人生是賽跑”,用什么可以作為衡量跑的距離遠近的標準?是用物質(zhì)創(chuàng)造還是精神創(chuàng)造,用道德還是知識,用勞力還是勞心,用家庭還是事業(yè)?這也是沒法比較的。人與人不僅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且跑的根本就不是一條道。即便在同一個維度上,也還是難以比較的,因為人生是無法量化的。誰能說清楚衡量家庭幸;蚴聵I(yè)成功的指標是什么?這是因人而異的主觀性很強的感覺,根本就沒有大家公認的尺度,德高望重或?qū)W識淵博等,也同樣是難以比較衡量的,是人見人殊的。
再說,人生之復雜,不是一個維度能說得清的。所謂“有得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未必就要賽個長短,爭個頭破血流。從容、淡定、無為,未必就不是一種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因此,該材料作為一個命題——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在今年高考作文題中,“含意”荒謬的比比皆是。如“廣東卷”:“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這個假設也是不能作為“論點”的,因為,科學的論點是:“任何人都不能自己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遼寧卷”:衣著簡樸的女鋼琴家說:“人,要隱于音樂背后!币源俗鳌罢擖c”,等于說:衣著華麗的歌唱家、演奏家都認為:“人,要顯于音樂前面!薄@類衣著華麗的歌唱家、演奏家都是喧賓奪主,其中就沒有優(yōu)秀的嗎?要知道,在歌唱家、演奏家中,他們占絕大多數(shù)。最為搞笑的“材料”是“重慶卷”,一個工人被救,原因居然是保安說的:“我在這家企業(yè)工作了35年。每天數(shù)以百計的工人從我面前進進出出,他是唯一一個每天早上向我問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別的人!薄洹昂狻本褪牵骸皢柡虮0,才有好報。”如此,其他不問候保安的工人,就沒有好報?這種偶然的事件(很可能是杜撰的),一個巧合,如何可以作為形成觀點的材料?
觀點,不應是基于個別的“事實”,而應是基于事物整體聯(lián)系、關系中的“事實”——不論是經(jīng)驗還是理論事實。這種個別的、隨意擇取的,甚至虛構的材料,是不能產(chǎn)生具有發(fā)現(xiàn)性、超越性、逼真性的觀點的。列寧在《統(tǒng)計學和社會學》一文中說:“在社會現(xiàn)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于,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jù)。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薄肮┝献魑摹鳖},往往所做的就是這么一件“連兒戲都不如”的事。最糟糕的是,這種兒戲般的“材料”,無數(shù)次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寫作中,影響著學生的寫作“材料”觀,成為他們“審題”、“立意”的內(nèi)容,其中經(jīng)不起推敲的甚至錯誤百出的“含意”,便是文章理所當然、名正言順的“論點”。這會使他們以為,原來“論點”——思想——就是這么胡亂炮制出來的。任何莫名其妙的材料都可以信手拈來,作為寫作的“材料”,都可以炮制出“論點”。在這種極不嚴肅的“材料”觀下的寫作,自然是“偽寫作”。它對教師寫作教學與學生思想方法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寫作材料是寫作的源泉。如果“源頭”充塞著各種污染物,流出的會是純正的言語甘泉嗎?“供料作文”題所“供”的“材料”,根本就不是寫作所要求的“材料”,在此基礎上的寫作,自然是毫無價值的“偽寫作”!獙懽餍袨橹校钪匾倪x題、積材與立意,都由命題者代勞了,評價就只能是“偽評價”了。
三、偽文體:寫虛擬之體
福建高考作文題給“偽材料”基礎上形成的荒謬“觀點”限定的載體是:“議論文”或“記敘文”!昂暇怼币踩绯鲆晦H:“……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倍敖骶怼眲t要求:“必須寫議論文!逼渌骶聿灰(guī)定寫什么文體,或是“文體自定”或是“寫一篇文章”,但可以想見,其所謂“文體”、“文章”,指的也是“議論文”、“記敘文”之類的“虛擬”的“教學體式”。殊不知,這些“教學體式”是現(xiàn)實寫作中根本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寫作教學所形成的“虛擬文體感”,不但不能助成學生一生的言語成就,相反,一旦成為一種思維定勢,還會干擾、阻遏他們將來重新學習、掌握“真實文體感”。
我國現(xiàn)代“教學文體”的創(chuàng)設,大約是自陳望道先生始!诋敃r,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探索。他在1922年出版的《作文法講義》一書中說:“文章體制,包括記載文、記敘文、解釋文、論辯文和誘導文等五種文式!标愅老壬瑫r也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五種“文體”是為練習作文所作的分類,不是真實寫作中的文章作品的分類。每一種“真文體”,都包含了若干種“教學文體”因素。這“五種文式”,并非實際寫作中的文體,是供作文教學、練習用的,不能照搬到真實寫作中去。
此后的將近一個世紀,語文教科書與教學沿襲了陳望道先生的教學文體分類法。雖然在具體文體名稱上有所不同,如夏丐尊、葉圣陶合編的《國文百八課》(開明書店1935年版)、《初中國文教本》(開明書店1936年版),將“教學文體”分為記述文、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四種,但其文體分類的出發(fā)點與陳望道先生是一樣的。然而,遺憾的是,人們卻不知道他們這樣分類的初衷是為了方便教學,以訛傳訛、弄假成真,以為真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這些文體存在。
這種影響,還涉及具體的寫作認知與思想方法的誤導。如陳望道先生談到“論辨文”的“論題”(他的“論題”,所指的不是“研究對象”,而是“論點”)、“證據(jù)”、“證明法式”,就是現(xiàn)在的“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的雛形。也不曾想,這種以“論證”為中心的“三要素”思維,居然成為了今天議論文寫作的僵化模式。
“偽文體”寫作,問題還不止于此。須指出的是,議論文論點、論據(jù)、論證的“三要素”,是一種“形式”界定,本身就存在諸多弊病,據(jù)此是寫不出高質(zhì)量的議論文的,它也遠遠不能滿足“論辨思維”的實質(zhì)需求。由此形成的“偽論辨寫作”觀念貽害無窮。
“偽文體”觀,勢必導致“偽寫作”。教師的文體認知錯了,評價觀念也就錯了。真文體、偽文體莫辨,真假顛倒、是非混淆,評價有客觀性、公平性可言嗎?
四、偽公平:寫限體之文
缺乏公平性,還表現(xiàn)為“限體寫作”!案=ň怼迸c“湖南卷”都要求寫“議論文或記敘文”,“江西卷”則要求“必須寫議論文”,其他各卷比較開放,要求寫“文章”或“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文章”,其言外之意也是將詩歌除外的。因為,“文”一般不包括“詩”,“文”與“詩”是并列的概念。就是說,現(xiàn)今所有的作文題實際上都對考生限制文體,至少是不能寫“詩歌”。當然,在“限體”上,以江西卷最為苛刻,福建卷、湖南卷次之。
限體作文,涉及考試的公平性。試題必須對所有考生一視同仁,要使所有考生都能得到最佳發(fā)揮,這是常識。在寫作上,考生的優(yōu)勢是不同的。由于人的思維類型與言語潛能的差異,造成了人的言語、寫作上發(fā)展方向的不同。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研究表明,由于遺傳的原因,人天生可以分為藝術的、思想的、中間的三種類型。轉(zhuǎn)換過來,就是人可以分為創(chuàng)作的、學術的與中間的三種寫作潛質(zhì)。寫作與寫作教育實踐也表明,作家不是學?梢耘囵B(yǎng)出來的,就是說,有一部分具有“藝術”、“文學”基因的人,才能成為作家。同樣,真正的大學者、思想家也是不能培養(yǎng)的,他們必須要有“學術”研究的基因。而“介于二者之間的”左右逢源的人,兼具藝術家、思想家才華的人,則少之又少。多數(shù)人一生中,最擅長的文體也就是一兩種,許多人一輩子只寫詩,被稱為“詩人”。有的考生恰好擅長所謂的記敘文、議論文,有的考生則并不擅長,然而他們不能寫自己擅長的文體,對這部分考生還有寫作考試公平性可言嗎?——“必須寫議論文”,叫那些未來的小說家、散文家、記者……情何以堪?“文體自定(詩歌除外)”,考慮到那些未來的詩人的感受了嗎?這是“學生本位”思維嗎?要知道,作文的分值足夠決定考生一生的命運。
可想而知,在這種導向下的教學,勢必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考什么教什么,這是中國教育的潛規(guī)則。語文、寫作教育,勢必只教學生用以對付考試的虛擬的“教學體式”,而絲毫不在乎考生將來是否用得上。
高考“偽寫作”命題導向亟待改變,須還考生以自由想象、立意、表達的權利
【“偽寫作“命題觀之弊害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寫作的要求09-26
論文寫作要求09-26
教育論文寫作09-26
論文的寫作前提08-19
論寫作論文08-23
科技論文寫作08-02
論文寫作課心得05-06
學術論文的寫作09-26
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08-16
小論文寫作教學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