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臺山佛樂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屬太行山支系,因有頂似平臺的五座山峰而得名,位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而“簫笛箜篌,琵琶箏瑟,吹螺振鼓,百戲喧聞,舞袖云飛,歌梁塵起,隨時供養(yǎng)……”這一描述北魏北齊時五臺山佛樂盛況的短詩已佐證了。
五臺山佛樂是指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山西省內(nèi)佛教勝地五臺山寺廟中長期流傳的漢族傳統(tǒng)佛教音樂。五臺山佛樂是兼有漢傳佛教(稱“青廟”)和藏傳佛教(稱“黃廟”)的佛教音樂,始于北魏,并一直在五臺山地區(qū)流傳,特別是青廟佛樂,還在山西省五寨、左權(quán)、洪洞、襄汾、繁峙、代縣、原平、太原市等地流傳。目前,五臺山佛樂已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
五臺山佛樂的藝術特色
中國的佛教音樂分為南、北兩派,南方佛樂以委婉、清秀為特點,江 南韻味十足;北方佛樂則深受古印度音樂的影響,呈一種古樸、典雅、莊重和肅穆的特點。五臺山佛樂,屬北方佛樂。雖然五臺山各種佛教音樂不同,但都體現(xiàn)了北方宗教音樂的共同特點,就是比較雄壯,不同于南方佛樂的婉麗。經(jīng)佛樂隊演奏,既有較為濃郁的民族民間音樂韻味,又有鮮明的佛樂特色。五臺山佛樂的樂器,青黃兩廟大體相同,都由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組合而成。
五臺山佛樂分為兩大類,即青廟音樂(漢傳)和黃廟音樂(藏傳)。漢傳佛教寺廟中的法事音樂即為青廟音樂。一般包括瑜珈焰口、唱誦、吹腔和散曲四個部分。留傳下來曲牌的共有47首,由五部分組成:瑜珈焰口、禪門口誦,佛事散曲、三晝夜本等。青廟音樂講究“入法”,即規(guī)矩。風格幽雅、靜謐,旋律幽雅、意境深遠,有遠、虛、淡、靜之特點。主要曲目有《上經(jīng)臺》、《秘摩巖》《普庵咒》、《云中鳥》、《進蘭房》等40余首,它們有的來自佛曲,有的來自古典樂曲,有的來自民間俗曲.
藏傳佛教之喇嘛廟中的音樂叫黃廟音樂,一般包括唱誦、吹腔、儀式音樂。留下來的.曲牌共40首,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禪曲誦經(jīng)之部、吹腔之部、儀用之部。黃廟音樂于受民族文化的影響,要求不甚嚴格,更富有民間色彩。旋律華麗,節(jié)奏活躍,曲調(diào)明朗,且羽、商調(diào)式的曲調(diào)較多。既有蒙、藏高原的山野之風,又具有幽雅、靜謐之佛樂風韻。
五臺山佛樂屬北方系統(tǒng),但獨立于東西兩路之外,自成體系,曲調(diào)古雅,可謂為音樂藝術與宗教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五臺山佛樂是社會發(fā)展中的一種特殊文化現(xiàn)象,也是五臺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山西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被認為是北方佛教音樂的代表,除五臺山所屬地域外,在整個中國北方及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在中國音樂文化里,五臺山佛樂也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每一次的五臺山佛教文化節(jié)開幕式中,一曲曲悠揚清遠、宛如天籟的五臺山佛樂令各路賓朋如癡如醉,仿若穿越千年的清涼梵音!
【山西五臺山佛樂】相關文章:
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12-11
西藏藏族曬佛節(jié)12-06
北京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02-07
泰國傳統(tǒng)佛教節(jié)日萬佛節(jié)12-13
四川傳統(tǒng)打擊樂川中大樂01-05
萊佛士大學畢業(yè)感言范文01-09
男戴觀音女戴佛民俗由來11-29
樂姓男孩起名12-10
山西曲沃碗碗腔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