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漢語言文學論文

時間:2022-07-26 08:35:53 畢業(yè)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漢語言文學論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漢語言文學論文15篇

  漢語言文學論文1

  節(jié)選自劉鶚長篇小說《老殘游記》的《明湖居聽書》(人教版高中第四冊)與著名作家葉君健的散文《看戲》(人教版初中第一冊)都是描寫演唱藝術的不可多得的珍品。兩文在選材剪裁、側面烘托、描摹聲音諸方面各具匠心,各臻完美。

  一、選材相似,剪裁不同《明湖居聽書》記敘了老殘在明湖居戲園聽白妞說書的所見所聞,《看戲》描寫了首都人民在露天勞動劇場觀看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掛帥》的場面。兩文都描寫了觀眾的表現和演員的演唱。但是,前文的描寫重點放在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上。作者從白妞的出場到終場,從白妞“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外貌、簡單熟練的動作、“一顧一盼”的表情到出神入化的的演唱,完整細致地描寫了白妞演唱的全過程。而寫觀眾卻很簡略,除開頭幾段外,只有白妞出場時的“鴉雀無聲”、演唱結束時的“轟然雷動”和末段簡短的評論。后文描寫的重點放在觀眾的熱情表現和梅蘭芳先生表演藝術的完美兩個方面。作者詳盡具體生動地描寫了觀眾觀看京劇的全過程。演出之前,以“人海在屏住呼吸”比擬觀眾的熱切期待;演出開始,以“海面陡然膨脹起來了”比喻觀眾的感奮投入;演出之中,以“觀眾像著了魔一樣”形容觀眾的凝神靜氣;演出高潮,以“潮在漲”描摹觀眾的如癡似狂;演出結束,以觀眾“像潮水一樣”描寫觀眾的仰慕崇拜。作者處處設喻,時時緊扣觀眾與演員的共鳴來表現觀眾的情緒。而對梅蘭芳先生表演藝術的描寫只集中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從“輕盈矯健”的臺步、“圓潤的歌喉”、“優(yōu)雅”的動作、“婀娜”的身段等京劇藝術的幾個方面來表現梅蘭芳表演藝術的完美。

  文章內容的詳略,取決于表達中心的需要。兩文作者都能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適當剪裁。前文的中心在于突出白妞演唱藝術的登峰造極,寫觀眾的反應和評論僅僅為了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的無與倫比。后文的中心是贊美“我們擁有這樣熱情的觀眾和熱情的藝術家”,寫觀眾的表現不僅僅是為了從側面烘托梅蘭芳先生的藝術造詣的高深,也是為了體現首都觀眾對京劇藝術和梅蘭芳大師的高度熱情和衷心喜愛。而對梅蘭芳先生的描寫,既贊美了他表演藝術的完美,又贊揚了他熱愛祖國、熱愛京劇藝術的崇高思想感情。

  所以,前文對白妞說書技藝的描繪濃墨重彩,而寫觀眾卻比較簡略。后文寫觀眾詳盡具體,而寫梅蘭芳先生的表演卻凝練簡潔。由此可見兩文作者剪裁的匠心與功力。

  二、妙用烘托,同中有異烘托是兩文寫法上最顯著的藝術特色,但兩文烘托的側面、角度同中有異。

  《明湖居聽書》從劇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以及觀眾的評論等多個側面層層鋪墊、步步映襯,烘托了白妞的精湛技藝。《看戲》不僅以劇場環(huán)境和觀眾表現來烘托梅蘭芳表演藝術的卓越,還以《穆桂英掛帥》的簡單劇情及穆桂英藝術形象來烘托觀眾和演員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兩文都通過渲染劇園或劇場的濃烈的氣氛來反襯演出的無窮魅力。但前文運用了以動襯靜法,而后文運用的是以靜襯動法。

  《明湖居聽書》開篇極力寫“鬧”:“滿園子里的人,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戲園里“熱鬧哄哄”,“什么話都聽不清”。而白妞出場時,戲園里“連一根針吊在地上都聽得見響”。作者對戲園里嘈雜場面的描寫,為白妞出場時的肅靜埋下了伏筆,以嘈雜反襯肅靜,以動襯靜,有力地襯托了白妞說書征服人心的力量,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看戲》開頭著力寫“靜”:“沒有風,公園里那些屹立著的古樹是靜靜的。樹葉子也是靜靜的。露天的勞動劇場也是靜靜的!庇^眾這個“人!痹凇捌磷『粑,還是靜靜的。這樣從不同角度渲染了靜謐的氣氛,為寫梅蘭芳先生的精彩表演作鋪墊,為寫熱情觀眾的涌起作襯托。作者以靜襯動,充分突出了觀眾的熱情和藝術家的熱情這一中心。

  三、描摹聲音,各盡其妙兩文都直接描寫了藝術家的演唱。但是,《明湖居聽書》完整細致地描寫了白妞演唱一個唱曲的全過程:“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揚起”—“人弦俱靜”,作者不僅描寫了演唱的起始—發(fā)展—跌宕—高潮—結束的全過程,而且把演唱的每一階段作了聲聲入耳、歷歷在目、句句銘心的細致描寫,這樣使讀者既可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特點,又可從局部上具體感受白妞說書的美妙!犊磻颉穭t概寫梅蘭芳先生在一出京劇里的演唱,寫“聲音在夜空中顫動,聽起來似乎遼遠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鏗鏘”,準確地表現聲音的層次性和神奇美妙的特點。

  兩文描摹聲音,都能馳騁想象,以形喻聲,賦形于聲,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音樂形象轉換為有形可見的立體的視覺形象。但是,《看戲》一文設喻單一,而《明湖居聽書》一文設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看戲》主要從視覺設喻,將“歌詞”比喻為“珠子”,“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yōu)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滾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每一個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遠的回音。”“珠子”“滾”“濺”“落”,形象立體地表現了藝術家唱腔的字正腔圓、柔和鏗鏘的特點,表現了梅蘭芳先生的歌喉美妙動聽,入耳入心,令人回味無窮。

  《明湖居聽書》一文或從感覺設喻,以“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比喻聲音的甜潤;或從視覺設喻,以“一線鋼絲拋入天際”比喻聲音的尖細、高亢、剛勁有力,以“攀登泰山的景象”比喻聲音的激越高昂、參差錯落。這樣寫,真切地表現了白妞說書“山外青山樓外樓”“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美妙境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除了運用以形喻聲法,《明湖居聽書》還用了以色比音、以聲比聲的手法:以絢麗繽紛的“東洋煙火”比喻聲音的多姿多彩,變化無窮,這是以色比音;以“花塢春曉,百鳥亂鳴”比喻多種聲音交相配合的和諧悅耳,這是以聲比聲。作者妙筆生花,讀者應接不暇。盡管兩文所寫演唱過程有所不同,但都能曲盡其妙;盡管兩文寫聲手法大同小異,但都繪形繪聲,各臻完美。

  漢語言文學論文2

  摘要:漢語言文學在我國是歷史悠久的學科內容,在網絡環(huán)境下,其傳播方式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還有其未來的發(fā)展傳播將會沿著哪個方向發(fā)展,這些都是當前值得研究的問題,如何在網絡的環(huán)境下更好的傳播漢語言文化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并且提出相應的發(fā)展策略,繼而優(yōu)化漢語言傳播效果。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漢語言文學;傳播策略

  現如今網絡已經侵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漢語言文學的傳播造成極大的沖擊,其自身蘊含的豐富的信息資源,將會極大程度沖擊人們已有的漢語言知識,從某種程度來說,既是發(fā)展機遇,同時也是挑戰(zhàn),如何克服挑戰(zhàn)則是本文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對此展開深入的探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為之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1借助網絡開放信息環(huán)境,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現代社會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同時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普通話的學習逐漸引起重視,這對教師與學生的要求都有著極高的要求,使其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礎。從目前形勢分析,網絡環(huán)境下對現代漢語教學造成極大的沖擊,這必須要在教學及教學模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脈搏。例如:學生在學習漢語言過程中,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學習口語,練習普通話,網絡資源豐富多彩,必然能夠讓學生從網絡中獲取到自己所需資源,還能夠通過視聽及模擬練習,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水平不斷提升。網絡環(huán)境相對來說是比較開放,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學習漢語言相關知識,這使得網絡這一平臺構建存在極大的作用性,未來將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2搭建網絡平臺,鍛煉口語能力

  網絡平臺的構建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平臺,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獲取相應網絡課程,并且能夠積極參與其中,隨機篩選教學內容,并且按照設定好語言情景組織練習,這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升他們的口語能力,與此同時,還能使其具備應變能力,這樣還能克服實際教學課堂中遇到的困境,改善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能夠克服心理障礙,必然能夠提升他們漢語言學習的效能,由此能夠推動漢語言傳播的有效性。搭建網絡平臺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口語鍛煉的機會,也能增強他們學習的有效性,所以網絡環(huán)境下漢語言文學發(fā)展必然能夠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其更好的發(fā)展。

  3組織合作教育

  傳統(tǒng)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單方面知識的傳輸無法增強課堂效果,這使得漢語言文學教學顯現出教學的弊端,特別是針對其應用性極強的特點。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環(huán)境下,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為漢語言文學學習創(chuàng)建良好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構建個性化及多樣化的并且是合作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網絡為漢語言文學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當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得以改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從網絡中汲取更多的資源,借以彌補當前學習上的弊端,通過網絡平臺能夠與教師進行及時溝通,并且將信息及時反饋至教師,在教師的有效輔導下,學生必然能夠獲得盡善盡美的結果。與此同時,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組織多樣化合作學習活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設計以下活動類型:辯論、評論等話題性活動,這樣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環(huán)境,并且進行自主學習,獲得相對較好的自主學習效果。

  4編制網絡教材

  網絡環(huán)境下漢語文學的傳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這其中受到最大影響的是傳統(tǒng)教材資源,其顯現出極大的落后性,無法滿足時代需求,正是因為以往漢語言文學教材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在容量及傳播形式備受影響,針對上述情況必須要進行適當的改革,將教材與網絡資源融為一體,有效吸收彼此的優(yōu)點,形成全新的網絡化教材,這樣才能夠滿足當前教學需求。從某種層面來說,編制網絡教材可以說是勢在必行的,并且能夠彰顯出其自身的優(yōu)勢性。例如:大容量、超鏈接、數字化、互動性等等,針對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他們可以篩選適合他們的層次,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都能夠提升。網絡環(huán)境下,漢語言文學教材也在發(fā)生極大的變化,逐步向網絡教材方面過渡,這樣才能將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性有效發(fā)揮,這使得網絡教材在漢語言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突顯,成為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漢語言文學教學逐漸累積教學經驗,并且越來越成熟,這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促使?jié)h語言文學學習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5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化環(huán)境下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既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zhàn),如何克服挑戰(zhàn)把握機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協(xié)作,從而有效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有效的學習交流,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性。本文中將重點闡述網絡環(huán)境下漢語言文學傳播需要完善的方面,以期獲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鞠松男.新媒體環(huán)境下漢語言文學發(fā)展困境探究[J/OL].北方文學(下旬),20xx(01):130.

  [2]李小麗.網絡環(huán)境對高職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影響探究[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21(06):77~80.

 。3]郭華堅.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傳播[J].電子測試,20xx(12):80,72.

  [4]李永生.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漢語言文學的傳播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xx(07):352~353.

  [5]多杰東主.關于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傳播分析[J].中國報業(yè),20xx(16):115~116.

  漢語言文學論文3

  摘要:多民族文學教育的展開需要強調多元文化的交融發(fā)展,肯定文學的歷史融合,重建文學評價體系,以漢語進行多民族文學實踐,追求多元一體文學格局目標,無論哪個方向或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對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進行跨越和整合,因此,多民族文學教育必將有效推進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融合發(fā)展。

  關鍵詞:多民族文學;民族文學;漢語文學;融合

  前言

  多民族共存的社會格局決定了多民族文學共存的現實,少數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但是長期以來,在政治形態(tài)和意識觀念的影響下,中國文學格局一向以漢語文學為主導民族文學為補充,少數民族文學的主體性被忽略。隨著中國文學的深入發(fā)展,如何在中華文學體系中體現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的事實格局,多民族政治共同體內部的文學關系如何梳理等有關中國文學如何發(fā)展的問題逐漸凸顯。與此同時,隨著世界民族族群意識的覺醒,世界文學格局中多民族文學的差異性和特殊性逐漸得到重視,成為世界文學話語的重要構成。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多民族文學教育逐漸成為中國文學研討的熱點問題。多民族文學教育的本質是肯定民族文學在中國文學中的主體性,把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化放置于平等位置,跨越差異,進行文化資源整合,共同構筑中國文學的格局,因此,多民族文學教育的展開實際上也是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融合發(fā)展的肯定和促進。

  一、多民族文學概念強調了多元文化的交融發(fā)展

  多民族文學教育展開首先要做的是明確多民族文學概念。雖然近年來多民族文學理念滲透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討論中,但是對于什么是多民族文學并無統(tǒng)一的說辭。根據各方面的探討,筆者理解多民族文學是在基于多元一體政治格局的基礎上,使民族文學由原來漢語文學的補充或點綴,獲得文化上的主體性,使其擺脫當前在中國文學中的邊緣狀態(tài)。這個概念的成立意味著之前所定義的以漢語文學為主導的中國文學向更為寬廣的方向擴容,中國文學概念被重新詮釋,之前以漢語文學為主導的中國文學轉變?yōu)槊褡逦膶W和漢語文學的共同構建。在多民族教育實踐過程中,就要通過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形態(tài)的共建來體現以上對中國文學的詮釋,而這種詮釋和體現的過程自然也是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融合發(fā)展的過程。多民族教育以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共建中國文學概念需要解決以下問題:第一,民族文學的主體性;第二,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求同存異。多民族文學教育對以上兩個問題的解答過程也是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融合發(fā)展的過程。首先,從前者來說,多民族文學認為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一起構成和推動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都是中國文學的組成部分,因此,民族文學自然需要和漢語文學獲得同等地位,能夠平等對話,而不是處于中國文學史的邊緣地帶。多民族文學把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相提并論,強調其主體性,意味著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是平等但又有差異的兩種文學形態(tài),兩者具有異質性,并不能完全糅合在一起,共同作為中國文學的內驅要素,兩者需要融合創(chuàng)新才能形成凝聚力,共同推動中國文學的發(fā)展。[1]由此可見,在多民族文學教育中對民族文學的主體性明確,在中國文學體系內,其必然需要和漢語文學融合發(fā)展。其次,從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求同存異來說,在教育實踐中,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共同成為中國文學教育的內容,但是兩者又存在著差異,要使兩者有機結合,成為中國文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需要對兩者尋求共性,求同存異,如漢語文學擁有發(fā)達的書面文學傳統(tǒng),而藏族、蒙古族則有口頭文學傳統(tǒng),也有部分民族口頭文學和漢語文學共存,這些文學形態(tài)都是中國文學形態(tài)的一部分,只是文學載體不同,認知和明確書面文學和口頭文學的差異,并從中尋找共性,使其共生共存,在這個明確特殊性并保持一致的實踐中,實際上也是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相結合發(fā)展的過程,自然也是兩者融合發(fā)展的過程。

  二、多民族文學教育肯定了文學的歷史交融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和現實情境相一致,知識界開始顛覆單一國家或民族主流民族歷史敘事的潮流或模式,開始提倡性別或族群話語,以族群嬗變和互動視角來講述文學現象稱為世界文學研究的跨國轉向,族群文學成為超越國別文學敘述的支撐點,多民族文學教育由此而起。族群文學的研究自然需要從族群文學的歷史源流來把握,因此,沿循歷史脈絡解讀多民族文學便成為多民族文學教育的必然內容。在中國歷史發(fā)展中,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發(fā)展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生共創(chuàng)的發(fā)展狀態(tài),中國文學的發(fā)展一直是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互動互融的過程。[2]歷史已成過去,但是歷史并未完全抹平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交融發(fā)展的歷史,以南北朝的詩歌為例,雖然當時的《樂府詩集》中很多民族詩歌的內容已經遺失,但是胡琴、琵琶、羌笛等民族特色樂器卻在遺存詩歌中多有出現,以此便可以想象當時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共榮共生的和諧情境。每個民族的文化或文學都不是單一發(fā)展的,各民族之間的文學發(fā)展都相互影響,特別是中國歷史上由于戰(zhàn)爭或政治因素造成了多次民族遷徙,每一次民族遷徙都意味著遷徙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而民族融合環(huán)境下,表現在文學上便是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融合,如遼金時期,漢語詩詞中包含了民族文化的成分,特別是漢語戲曲等民間文學的民族成分更加明顯。中國歷史中的多民族融合使得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也相互交融,中國文學史中包含了大量少數民族的文學成分。[3]雖然歷史發(fā)展中民族文學一直和漢語文學共生互融,共同構建了中國文學的框架體系,但是由于漢族人口數量的絕對優(yōu)勢和漢語語言的官方通用下,當下教育體制對于中國文學的表述理所當然地指向了漢語文學,無論是中國文學史的編寫,還是教育體制中的文學教育,以及大眾視野中的中國文學概念,都從事實上佐證了這一點。在漢語文學被作為中國文學的全部或主導時,中國文學歷史發(fā)展中漢語文學和民族文學的共生互融的事實被遺忘或忽略。而這種情況在大眾的視野由漢語文學轉向多民族文學時,民族文學的歷史發(fā)展和嬗變成為關注的焦點,多民族文學共存共榮的歷史融合自然而然便會重新提起或發(fā)掘,在多民族文學教育展開時,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融合發(fā)展的歷史真實面目最終會突破教育體制、意識觀念和語言等因素的阻隔重新回歸到民眾視野中,而這種回歸也將成為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融合發(fā)展的開端。

  三、多元文學評價體系需要整合民族文學評價資源

  文化是人類在不同生存發(fā)展環(huán)境中自我保護、自我表達的機制,雖然表述方式不同,但是所有文化表達的都是共同的人性。文學是文化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不同文化體系的文學表達各有特點,對不同文學表述差異的學習和了解,可以擴展人類對人性認知的寬度,同時也能讓人類在多種文學表述中探尋人類共性的邊界,因此,對于各種文學形態(tài)都需要端正認識。不同文學作品由不同文學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由于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文字水平和思想認知的限制,文學作品有高低之分。同時,由于表達需要,文學作品有多種體裁,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才能使文學作品得到合理評價。特別是在文學教育中,更需要借助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來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從而通過文學評價使學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判斷。文學評價體系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思想性、作品形態(tài)、作品表達、語言文字、文學價值等都是文學評價的標準,越全面的文學評價體系得到的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多民族文學理念下,漢語文學和民族文學共同作為民族文學的構成部分,更需要多元文學評價體系才能使評價結果接近客觀事實,而多民族文學教育也需要通過這個評價體系來對學生進行引導。由于社會環(huán)境及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少數民族文學形成了各種神話、史詩、歌謠等文學作品,同時由于文字及書寫習慣所限,部分民族文學并未成為書面文學,而只是用口頭方式傳承下來,成為口頭文學,這些形式各異的文學作品具有不同的文學價值,如少數民族歌謠是民族民眾人際交往、調適身心、溝通神靈的媒介,而民族史詩則傳達了民族特定的宇宙觀,對民族歷史進行了記憶。和書面文學一致,各種形式的少數民族文學都是人類用身體、儀式進行的文化展演,在人類影響上和書面文學有同樣的價值。但是在當前的文學評價體系中,書面文學是文學的唯一形態(tài),漢語語言是主要評價語言,這樣的文學評價體系自然把民族語言創(chuàng)作的民族文學和口頭民族文學排除在外。在多民族文學教育中,隨著民族文學的主體性加強,以及主體地位的回歸,必然要形成新的文學評價體系,擴大文學層面,調整評判標準。新的文學評價體系對民族文學形態(tài)特征的兼顧,以及對民族文學評價資源的整合,也是變相的民族文化和漢語文化的融合發(fā)展。

  四、多民族文學教育實踐以漢語語言為主導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中蘊含著特定的文化信息,對某種語言的文學使用,自然會使作品具有以上語言所對應的文化意味,而這種由于不同語言使用而進行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是文化之間的交融。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密切關系,因此,在文化教育中,用什么語言來書寫往往就成為文學研究的重點問題。由于漢語的官方使用和大范圍內應用,當前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主要分為本民族語言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和用漢語創(chuàng)作的民族文學作品,以本民族語言創(chuàng)作的民族文學作品自然不存在語言文化的差異問題,但是對于以漢語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目前還有不同的認知。有人認為漢語和特定民族文化不屬于同一個文化系統(tǒng),無論是漢語的文化表達,還是漢語對民族韻味的反映,都存在欠缺,因此,對于漢語創(chuàng)作民族文學作品還存在一些爭議。另外,也有觀點認為,民族文學的特質在于民族思想文化,關鍵是文學中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使用漢語創(chuàng)作對于民族文學有影響但影響并不大,而且漢語創(chuàng)作還有利于漢語文學作品的廣泛傳播,有利于民族文學作品的影響擴大。[4]爭議歸爭議,事實上,由于民族學生的漢語學習,相當一部分的民族學生并未掌握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而在現實教育中,高等院校的文學教育也往往是以漢語來教學,20個擁有一級語言學科學位授予權的“985”院校幾乎都有漢語言文學,但是僅有中央民族大學等四所大學設置了民族語言學科。現實的客觀情況決定了即便是民族文化和漢語文化并列于院校的課程內容中,但是由于民族語言普及限制,多民族文學教育實踐仍然主要是以漢語為主導,民族語言的離席意味著多民族文學教育實踐只能以漢語為主,在民族學生對漢語的輸入學習中,以及漢字的輸出創(chuàng)作中,漢語的文化意義已經和民族學生原有的母語文化進行了對接或融合。

  五、多民族文學以多元一體文學共同體為目標

  費孝通先生曾經對多民族共存狀態(tài)及趨勢提出了美美與共的總結和構想,這個觀點是在多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歷史的差異基礎上為各民族尋求和諧發(fā)展的模式,對多民族文學同樣有借鑒意義。形成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每個民族文學都有自己的特點,文化的差異決定了民族文學的差異和分歧,在文學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各民族文學不同程度地參與到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中,最終形成了中國文學體系內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學生態(tài)。多民族文學的提出雖然強調了民族文學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并對民族文學的主體性提出了要求,但是最終的目的是強調民族文學的價值意義,并對其在文學史中進行明確地位,意圖通過民族文學地位的合理確定和文學資源的合理利用推動中國文學發(fā)展,而并非對民族文學厚此薄彼。無論是漢語文學還是民族文學都要置于中國文學的語境下,多元文化政治共同體決定了多民族文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形成多元一體文學共同體。[5]在這個構想下,各民族文學都共同參與到中國文學歷史的發(fā)展中,共同創(chuàng)造中國文學史,而這種參與并非是無序雜拌,而是少數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相互融合創(chuàng)新來實現。多民族文學教育對以上構想的實踐,首先,便是樹立多民族文學史觀;其次,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融合。多民族文學史觀自然會對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融合關系給予肯定,在此文學觀引導下,多民族文學教育要明確各民族文學的差異和特征,使各種文學都能從其他文學中尋求到可以融合的要素或方式,并以各種方式來促進其融合交流,而中國文學統(tǒng)一體開放和包容的組織結構也為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的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結語

  雖然長時期以來,少數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在歷史發(fā)展中互融共生,共同推動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但是由于族群力量、語言等方面的差異,少數民族文學在歷史中的影響和作用并未在中國文學史中真實呈現,中國文學體系形成了漢語文學一支獨大的格局,這種格局不僅使少數民族文學既有的貢獻和價值難以得到正確評估,同時也局限了中國文學的多樣化發(fā)展。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民族文學的價值發(fā)掘,多民族文學必將成為中國文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多民族文學理念是中國文學內部的反思和重構,其對中國文學概念擴容和新文學格局的重建,都意味著多民族文學教育的過程也是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融合發(fā)展的過程,對多民族文學教育的系統(tǒng)梳理和認知,將有助于民族文學和漢語文學更好地融合發(fā)展,民族文學和和漢語文學的同創(chuàng)共生也將最終促進中國文學的大繁榮。

  參考文獻:

  [1]李宏巖.英美文學參照下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文化認同差異[J].貴州民族研究,20xx,(11).

  [2]陳躍紅,付海鴻.多民族文學教育的融合與發(fā)展——北京大學中文系陳躍紅教授訪談[J].百色學院學報,20xx,(2).

  [3]肖昕茹.我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現狀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xx,(1).

  [4]張利玲.漢語言文學對湘西民族文學的滲透和影響[J].吉首大學學報,20xx,(2).

  [5]徐新建.回顧與前瞻:20xx中國多民族文學論壇評述[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xx,(6).

  漢語言文學論文4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ㄒ唬┱n題研究來源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類型相關的題目,本人很感興趣,于是確定選擇該題。

 。ǘ┱n題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中象征主義,來敘述中文明與自然的沖突。

 。ㄈ┱n題研究的意義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小說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賦的一個。她一生只寫了一部小說,但是這部偉大的作品卻使她揚名于世。

  通過,艾米莉勃朗特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通過寫兩個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充分表現了維多利亞時期文明和自然之間的沖突以及怎樣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的偏愛。

  小說中自然和文明沖突不斷,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多次運用對比和象征來表現此沖突,例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沖突,凱瑟琳兩種不同的愛情觀的沖突。

  這種沖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異于常人的熱愛和當時現代文明盛行的背景。

  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姐妹從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們心中是神圣之物,這點很像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觀點。并且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沃茲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詩人影響,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人們以自然之情為基礎的生活受到現代文明的激烈沖擊。作為維多利亞時代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罪惡,內心更加執(zhí)著于對自然的喜愛。

  因此,要想真正讀懂這部偉大的著作,就必須要了解小說中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觀點。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態(tài)度,才能真正明白在這愛恨情仇下有著更深刻的寓意—人類生活應該順應自然。通過中自然和文明的從圖矛盾,由此來敘述中回歸自然的觀點。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1、陳茂林從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響來分析,他的認為是一部自然頌歌。小說中自然有著獨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分享著人的痛苦和換了。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深深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沖突和矛盾。葉利榮則在其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塑造的兩個富于x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展示了他們在迷失之后尋找自我回歸的艱難歷程表現了處于自我沖突中的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充滿抗爭的一生是生命個體追尋自我歷程的真實寫照。

  2、王宏潔則在中認為,自然和文明的沖突矛盾也就是中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自然,要求人們生活需要順從內心情感和自然本x,得到自然錯給予的舒適和自得。而文明,則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們生活遵從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帶來了物欲橫流的社會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類,因此純凈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會隨著文明的出現和進步消失,自然會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誕生開始,文明和自然的沖突就不斷。

 。ǘ﹪庋芯楷F狀

  1、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寫過一文。她寫道:當夏洛蒂寫作時,她以雄辯、光x和熱情說我愛,我恨,我受苦。她的經驗,雖然比較強烈,卻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中沒有我,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東家。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莉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chuàng)作的沖動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損害。她朝著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那種雄心壯志可以在全部小說中感覺得到——一種部分雖受到挫折,但卻具有宏偉信念的掙扎,通過她的人物的口中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永存的勢力這句話沒有說完。

  2、英國進步評論家阿諾凱特爾(arnold kettle)在一書中第三部分論及十九世紀的小說時,他總結說:以藝術的想象形式表達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x、緊張與矛盾沖突。這是一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x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斗爭和行動所能及。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jié)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三、課題研究內容及創(chuàng)新

 。ㄒ唬┱n題研究內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中多次運用象征主義,例如,呼嘯山莊和西斯科拉里夫與兒時的凱瑟琳代表自然,他們崇尚自由,順應自然和暴風雨似的生活原則而與呼嘯山莊對立存在的畫眉山莊以及林頓家庭則代表文明,他們彬彬有禮,服從一切社會原則。自然和文明表面風平浪靜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偶然闖進畫眉山莊,于是沖突不斷。凱瑟琳的自然之情開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戰(zhàn),她開始背叛自己的內心情感,越來越像淑女,最終她舍棄對西斯克里夫的真愛嫁給埃德加林頓,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絕對優(yōu)勢。但是婚后的凱瑟琳被內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為凱瑟琳的背叛自然x扭曲到極端,他變成了復仇的惡魔。文明的侵犯使人x扭曲,約束人的真實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劇。盡管文明帶來了進步,但是文明卻扼殺了人x。最終,艾米莉勃朗特讓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開阻礙之窗—文明,讓兩人的游魂在荒野間游蕩。種種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對兩人愛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順應人x,重返自然的思想。本選題擬從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1、自然和文明的定義

  2、自然和文明的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西斯克里夫和林頓及其哈的頓b。自然和文明的斗爭:凱瑟琳的愛情選擇和西斯克里夫的瘋狂報復導致人x的扭曲

  3、結論人應該順從自然,歸順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x扭曲以及給人帶來毀滅x的災害。

 。ǘ┱n題研究創(chuàng)新

  本文主要通過對中象征主義的運用,來解析自然和文明的沖突。艾米莉勃朗特不僅塑造兩個截然不同的莊園,分別代表自然和文明,還賦予住在兩個山莊中類似他們山莊的x格,通過他們的對比以及他們交織時所產生的矛盾分歧來說明自認和文明之間的對抗。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選題擬采用多種研究手法,然后再結合定x分析研究法、綜合查找法、歸納法、翻譯法、文獻綜述法、文獻檢索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加以詳述。

  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據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fā)展趨勢的分析方法。

  2、歸納法: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x,得出一般x的結論。

  3、文獻法:即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獻綜述法:即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對與之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所負載的知識信息進行歸納鑒別,清理與分析,并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已取得的研究狀況,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發(fā)展的趨勢進行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敘述,評論,建構與闡述。其中,確定一個研究主題,收集整理專題文獻,閱讀與挖掘文獻內容,清理與記述專題研究狀況,建構與闡明專題研究發(fā)展趨勢。

  五、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一)研究計劃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論文指導教師,學生選定題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務書部分和開題報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論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論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論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點之前上交,以便答辯老師閱讀),指導教師分組閱讀論文,師生做好答辯準備

  6月1日—6月9日:論文答辯(答辯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意見要及時修改,以便裝訂論文終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辯及論文裝訂、成績評定。

 。ǘ╊A期成果

  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和進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論或應用價值的,字數在5000英文單詞左右、英美文學方向的的學術論文。

  六、 參考文獻: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 cecil,david。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1934

  [3]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著,方平譯。呼嘯山莊[m]。上海譯文出版社,20xx

  [4]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著,宋兆霖譯。勃朗特兩姐妹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陳茂林。 ——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生態(tài)批評[j]。外語教學。 20xx(01):69—73

  [6]栗華。野孩子的愛與恨——對意象和主題的一種闡釋[j]。北方論叢。 20xx(6):80—83

  [7]裴雙。 ——人類應有的前行姿態(tài)論對野x與文明的取舍[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xx(04):80—85

  [8]邵旭東。何以寫出?——也談艾米麗勃朗特創(chuàng)作源泉問題[j]。外國文學研究。1996(04):77—81

  漢語言文學論文5

  一、激發(fā)學生的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對中學階段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來說也是如此。興趣是激發(fā)中學生學習的主要的動力,對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性格是比較活潑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激發(fā)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只有在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之后,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有了興趣,才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來,這樣的情況下學習的效果才能更加的良好。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的措施來說,這樣的方式是比較多樣的,我們有著很多的選擇,比如在上課之前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講一講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理解,這個過程對于學生來書是需要一定的準備的,學生能夠自主地體會到漢語言文學的特點,這對于他們興趣的激發(fā)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同時也可以在對漢語言文學進行了一定的學習之后,展開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相應的活動可以有,展開辯論賽,設置一個合乎于這個年齡階段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對這個問題展開不同的觀點,進行觀點的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體味漢語言文化的博大;展開詩歌朗誦比賽,讓學生在古詩詞的韻味中體會漢語言文學的悠長。通過各種積極活動的展開,初中學生樂意參與其中,就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對我們的教學過程來說將會有著極大的幫助,勞逸結合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產生興趣,從而最終有益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

  二、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對策

  在傳統(tǒng)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是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守舊,教學方法單調以及教師的專業(yè)的素質有待提高。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提高中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對于教學模式守舊的現象,在實際的教學規(guī)程中表現為教師在教學中上課的方式單點,往往只是教師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自己一個人在教師上講,初中學生在下面聽,缺乏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學生的節(jié)奏完由教師來掌控,這樣的情況產生的問題就是隨著課堂的繼續(xù),學生往往會產生比較厭煩的心態(tài),他們對學習過程中掌握新知識的樂趣也逐漸喪失,自主的學習意識不能夠得到激發(fā),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習效率低下,難以使自己更加符合社會的要求。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們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改觀這樣的現象,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對于漢語言文學學習的興趣,這樣初中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才能夠得到提升,學生愿意學,愿意主動學,學習的效果就有了保證。同時還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初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教師是來幫助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所以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這一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發(fā)揮出學習主體的重要作用,保證課堂的良好的氛圍,這樣長此以往的堅持下去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一定是有著積極的重要作用的。教學方式的單一問題一直是影響教學成果的一個關鍵,能否采取好積極的措施來改變這樣的問題就決定著能否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傳統(tǒng)的教學中對于課文的講解多是每句進行講解,這樣的話不免顯得冗長耗費時間,所以我們應該改變這樣的狀況。新課程的改革理念在不斷地滲透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來,我們在結合自身的教學資源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采取一些合適的措施來改觀這樣的現狀,漢語的博大精深更加適合于各種各樣的教學,我們可以采取各樣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比如讓學生進行講課,學生講我們進行相應補充,甚至于采用各種各樣的故事來生動的教學工作。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也進入到了現代化的教學過程。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在課堂上起到積極的效果,因為多媒體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優(yōu)勢,它可以將課本上文字性的描述以一種直觀的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來展示出來,通過這種直觀的展示往往可以讓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使他們能夠將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改觀教學方式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結語

  漢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對于我們的社會的發(fā)展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作為中學的教師,我們應該履行好自身的職責,教好學生,傳承好五千年的中華文化,這是我們每個教師所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跟隨著新的教學思想,不斷改變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好漢語言文學,為我們的民族的復興作出自己應該做的貢獻,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好需要我們每個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孜孜不斷地努力。

  漢語言文學論文6

  一.活動目的和基本思路

  “多元品文學”的漢語言校園文化活動旨在通過“初荷亭亭立,多元品文學”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開放大學學生對文學作品和事件的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整體素養(yǎng)。其次,“多元品文學”的豐富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第三,展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第四,結合國家開放大學西安分部的校園文化建設,寓教于樂,豐富教職工和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漢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題為“初荷亭亭立,多元品文學”,意為展示漢語言文學的專業(yè)特色,用多元、多彩的藝術形式解讀文學。所有活動作品均應為文學作品、事件、案例的演繹和解讀,活動作品包括西安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以情景劇演繹、繪畫、舞蹈、戲曲、文章、茶藝、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的作品,鼓勵各種新興演繹和解讀的藝術形式。選題范圍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等具體文學作品、文學現象、事件和案例的解讀和演繹。多元化解讀文學的藝術作品要求探索創(chuàng)新,意蘊深遠,形式多樣,提倡真善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表現形式與時俱進,思想內容健康積極,彰顯文學藝術的永恒魅力。

  二.活動效果的調查與分析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校園文化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學生們能夠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全新的視角和思維解讀和詮釋文學,涌現出了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作品。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以參與活動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為調查對象,設計了《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校園文化活動調查》的問卷,以校園文化的視角,問卷主要涉及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基本情況、活動作品的內容、活動作品的形式、參與形式以及活動效果等方面的內容。調查問卷在征求業(yè)內幾位開放教育和漢語言文學專家意見并做出修改后,發(fā)放52份,有效回收問卷50份,回收率為96.1%。用專業(yè)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ㄒ唬┗厩闆r分析

  1、參與對象

  筆者對參與此次活動學生的性別、年齡、分校等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根據數據分析,可以基本反映出國家開放大學西安分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整體的結構與層次分布,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分校直屬一分校占比12%,直屬四分校占比12%,長安分校占比8%,高陵分校占比68%。調查數據顯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男生占比28%,女生占比72%。主要年齡集中在25歲以下的占比54%,25歲———35歲的占比28%,大多為青年學生。根據調查,西安分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大部分集中在高陵分校。

  2、作品內容

  根據調查數據,西安分部的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作品中,選取中國古代文學為內容的占比72%,中國現當代文學內容的占比28%,外國文學的選題為零。大部分學生喜好中國古代文學題材,對古典文學情有獨鐘,由此可以反映出古代文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人心,中國現當代文學題材也有涉及,對于外國文學題材較為陌生,無人選題。

  3、作品形式

  根據調查問卷,各分校參與學生采用的作品形式數據統(tǒng)計中,直屬一分校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情景劇演繹、朗誦和茶藝闡釋等形式;直屬四分校有情景劇演繹、舞蹈詮釋、書法繪畫、攝影詮釋和朗誦作品等形式;長安分校主要以朗誦作品為主;高陵分校主要有書法繪畫、朗誦作品和版畫等形式。統(tǒng)計顯示,漢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的作品形式呈現出多元化、豐富性的特點,學生能夠發(fā)揮自身特長和愛好,探索創(chuàng)新,凸顯個性化設計,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彰顯漢語言文學的風采。

  4、參與形式

  根據活動方案設計,參與活動的形式可以為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協(xié)作,西安分部各分校參與形式的調查數據顯示,參與活動的學生采用了獨立完成和小組協(xié)作兩種參與形式。其中直屬一分校獨立完成的學生占比8%,小組協(xié)作的學生占比92%;直屬四分校獨立完成的學生占比46%,小組協(xié)作的學生占比54%;長安分校和高陵分校的學生均采用了獨立完成的形式。根據整體數據統(tǒng)計,參與活動的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選題內容的需求,不拘泥于形式,能夠靈活選取合適的參與形式。

 。ǘ┗顒有Ч恼{查分析

  1、活動效果調查

  在調查問卷中,我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校園文化活動的實施效果,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以及學生對漢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的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其中對于活動效果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認為漢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學生為36人,占所選人次的76%,問卷中人數的72%;認為活動能夠發(fā)揮個人特長的學生人次為45人,占所選人次的95%,問卷中人數的90%;認為活動有助于豐富個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學生人次為47人,占所選人次的100%,問卷中人數的94%。該項調查顯示,小組協(xié)作的學生普遍認為該活動能夠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獨立完成作品的部分同學缺乏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大部分學生認為活動能夠發(fā)揮個人的特長愛好,有助于豐富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

  我們對學生在活動中關于知識直觀化、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增進文化藝術素養(yǎng)和提高專業(yè)學習興趣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數據顯示,95%的學生認為漢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專業(yè)知識的直觀化、具體化;91%的學生認為該活動有助于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專業(yè)素養(yǎng);94%的學生認為有助于增進個體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100%的學生認為該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習興趣。根據數據分析,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多元品文學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寓學于樂,豐富學生業(yè)余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藝術素養(yǎng),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對漢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的態(tài)度

  在調查問卷中,對于此次活動是否適合開放大學的教育教學特點以及是否希望該活動繼續(xù)開展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學生對此次活動的態(tài)度調查數據顯示,96%的學生認為漢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能夠體現開放、自主、和諧的學習理念,更加適合開放大學教育教學的特點;對于是否希望繼續(xù)開展?jié)h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的態(tài)度,其中60%的學生希望能夠繼續(xù)開展活動,26%的學生希望能夠推廣開去,讓更多專業(yè)的學生參與其中,8%的學生希望能夠改進完善。根據分析,學生對漢語言文學校園文化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認可和肯定,認為該活動更加適合開放大學的教育特色,并且希望繼續(xù)開展甚至推廣到其他專業(yè)。

  三.反思和探索

  漢語言文學“初荷亭亭立,多元品文學”的校園文化活動從學生自身的愛好和興趣出發(fā),結合自身的特長,以多元化的藝術形式詮釋文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專業(yè)知識直觀化,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藝術素養(yǎng),活動效果顯著,涌現了一批優(yōu)秀的活動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根據調查分析,此次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反思和改進。

 。ㄒ唬┐嬖诘膯栴}

  1、作品內容的選題不均勻

  根據調查分析,活動作品的內容選題大多集中在中國古代文學,其中外國文學的選題占比為零。究其原因,學生對中國文學的內容相對熟悉,對于外國文學的內容掌握不夠。此外,從藝術表現來講,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效果更為明顯,也導致了學生選題的側重。

  2、作品形式整體多元化、個別分校單一化

  活動作品的形式整體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多元化態(tài)勢,但是根據調查數據,個別分校的活動作品形式僅限于一種或者兩種藝術形式,仍呈現出單一化的傾向。

  3、個別分校學生參與形式簡單化

  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形式整體呈現出自由、多樣化的特點,但是個別分校的學生參與形式均為獨立完成,沒有小組合作的形式。

  4、作品質量良莠不齊

  雖然活動中呈現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活動作品,例如《海棠詩社》情景劇演繹,《李清照詩詞解讀》情境演繹,《王維山水詩解讀》攝影作品等質量較高的作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作品形式單一,作品設計粗略,內容表達不夠充分,質量欠佳的情況。

 。ǘ└倪M和探索

  針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此次活動的總結和反思,對于“初荷亭亭立,多元品文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校園文化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和探索。

  1、創(chuàng)建作品內容選題參考

  對于學生選題不均勻的情況,可以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活動作品內容選題參考,選題內容可以涵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領域的作家、作品、文學思潮、文學現象等內容,給學生提供詳盡、豐富的選題參考和輔助,提供支持服務,讓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選題視野更加寬闊、廣泛。更大程度地豐富學生的文學視野和藝術視野。

  2、加強對基層分校的支持服務

  根據統(tǒng)計分析,部分基層分校的學生活動作品存在作品形式單一,參與形式單一化的情況。根據調查反饋,個別分校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指導教師和責任教師對活動內容領會不清楚,有趨于簡單化管理的思維,導致此次活動學生的參與形式和作品形式單一化。針對以上問題,需加強對基層分校的支持服務,完善培訓機制,讓分校的主管教師和學生能夠充分領會活動的精神,打破束縛和窠臼,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多元的形式解讀文學,豐富個人精神文化生活,構建生動、個性化的開放大學校園文化精神。

  3、完善審核、監(jiān)督機制

  針對作品良莠不齊的情況,活動小組需完善審核、監(jiān)督機制,加強頂層設計,逐級管理、質量把控。加強對活動作品指導教師指導過程的審核和監(jiān)督,保障學生活動作品的整體水平和質量。

  4、轉變觀念、打造個性化校園文化

  “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突出個性特色。普林斯頓大學第28人校長威爾遜先生曾說:‘普林斯頓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像哈佛那樣;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像普林斯頓’!遍_放大學的校園文化更應該符合開放大學的教育教學特點,具有開放大學的特色。從開放大學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出發(fā),構建符合開放大學的校園文化,以學科專業(yè)為切入點,轉變觀念,推陳出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個性化的開放大學校園文化精神。

  作者:呂潔 單位:西安廣播電視大學文法教學部

  漢語言文學論文7

  一、高等職業(yè)院校漢語言文學等選修課程的建設現狀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材知識較為固定死板,跟社會熱點聯系不夠緊密,不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教師講解難以實現理想的效果,考試模式單調,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和能力的提高。

  二、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建設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為“實施育人為本,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我們要努力提升人才質量,有效促進高職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可持續(xù)發(fā)展。漢語言文學選修課成為重要的一環(huán),這門課程主要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自身素養(yǎng)及品位,所以,漢語文學選修課在高職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高等職業(yè)院校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建設思路

  (一)建立健全漢語言文學課程結構體系

  在高職院校中,要充分認識到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意義。要對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注重教學內容的思想性,融育人于教書。無論在設計課堂教學,還是在漢語言文學課程建設上,教師用心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取舍。本著對學生負責,對課程負責的太度,要選擇那些思想性強且有較高文學價值的作品,讓學生受到心靈和藝術的感染。教師應選取新的課程標準,努力提高授課內容的豐富性。注重教學內容方面的實用性,創(chuàng)建新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喜愛的課程,這樣就可以減少選課的盲目以及隨意性,提高學生選課的準確性?傊,課程建設需注意細節(jié),并依據學生職業(yè)生涯過程中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讓教學的內容隨著所需專業(yè)知識與自身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更新,調動師生積極性,鼓勵教師多開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建立便捷暢通的選修課開設渠道。

 。ǘ┩晟平虒W模式和教學方法

  在高職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往的文學類課程往往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容易束縛學生思維,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應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目標,要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形象、豐富的多媒體課件能夠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想象,比如莫言的文學作品時就可以適時結合《紅高粱》等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通過相關作者來解析文本的關系。在課堂教學和課堂以外教學同時進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同時,增加課外拓展培養(yǎng)活動,開展讀書報告、演講等實踐環(huán)節(jié)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文學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他們的人生體驗,陶冶情感。

 。ㄈ┲匾晫嵱眯越虒W以及公正考核學習相關情況

  重視改革教材,優(yōu)化教學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程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技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運用漢語文學課程,最終實現學生自身語言應用能力?己耸强疾閷W生對所學課程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教師開展多樣性、全方位的考核,也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采取“五五計分”考核,就是期末的考查占總成績的百分之五十,平時的學習表現好要占總成績的百分之五十,加大了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了考核的公正性、客觀性,能夠公正的考查出學生上課的情況。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的開設對于落實以人為本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這門課程,在滿足學生各種知識需求的同時,更能夠完善他們自身的知識體系,以滿足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自我教育能力。雖然目前在一些或多或少的方面仍然存在各種問題,但是,學校如果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大教學質量的監(jiān)管力度,就一定能使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類選修課教學向健康方向發(fā)展,最大化地發(fā)揮其育人功能。

  漢語言文學論文8

  摘要:本文將會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的應對對策進行分析,以更好的推動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高校;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問題;措施

  一、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引入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且還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引導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鑒賞,并向其講解相關的寫作手法和寫作理念,從而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作者的審美能力。自古以來,藝術是美的結晶,藝術的美需要我們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學習和感受,從而更好的體會其魅力之所在。因此,教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方式比較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選擇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下,往往是教師占據著主導的地位,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只能對課堂教學內容一味的灌輸,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無法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從而無法確保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比如說在進行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的美學觀念進行講解時,許多教師往往都會選擇“黛玉葬花”或者是其它一些經典的場景來進行介紹,對于其中所體現的美學觀念加以解讀,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讓學生自己進行解讀和思考,所以學生所獲得的也只是教師的審美觀點而已。

  (二)學生對漢語言文學中審美教育缺乏準確的理解

  通過對我國悠久的歷史進行分析發(fā)現,漢語言文學不僅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價值,而且還具有較強的審美教育意義,其可以通過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來更好的反饋社會,塑造學生的人格魅力,以更好的推動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對審美教育缺乏準確的理解,很多學生未準確的意識到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性,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從而無法使審美教育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措施

  (一)盡量挖掘漢語言文學中的審美因素

  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其中的審美因素進行深入的挖掘,把其中的藝術境界更好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引導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欣賞,該過程還可以引導學生情感的滲透,使學生更好的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的意境美,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漢語言文學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審美功能,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挖掘作品自身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和審美品位。比如說在對于《桃花源記》進行解讀時,其中就有許多的語言描寫十分優(yōu)美,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提煉,并且讓學生對于其中的文學審美要素加以解讀,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審美因素,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審美教育。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過程中,要把握好學生的性格特點,然后在課堂教學開始前為他們講解感興趣的內容,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將漢語言文學作品中的審美因素傳授給學生,使他們更好的體會到內在的美感,隨后教師還需要采取措施對學生的審美觀念進行鞏固,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而且還能更好的挖掘學生的審美能力,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審美教育的質量。

  (三)加強漢語言文學與生活實踐的結合

  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屬于對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化和物化過程,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加強漢語言文學與生活實踐的結合,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師可以借助一定的事物情境,來加深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課堂審美教育的效果。例如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課文場景和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他們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想更好地進行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自然還離不開將理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想聯系,比如說可以讓學生對于自己周邊生活的所見所感進行描繪,并且將美學元素用于自己的描寫之中,從而更好地對于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實際上,漢語言文學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次外化與物化過程,因此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內在進行深入的研究,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分清假、惡、丑,感受真、善、美,把握其思想實質,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得到藝術美的享受,提高對現實生活中更高層次美的追求。在進行高校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整體性、系統(tǒng)性、綜合性等優(yōu)勢,適當的突出各篇作品的風格特點,這樣可以為學生構建與之適應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品位。鑒賞能力是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所以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通過有效的對比來讓學生的鑒賞能力得以提高,使得學生能夠分辨語言的美與丑。在進行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適應的與審美教育相結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保證感情材料和理論經典的均衡,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人文思想與審美教育的聯系,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和審美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還能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心暢.談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xx,07.

 。2]王業(yè)嘉.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J].讀書文摘,20xx,09.

  漢語言文學論文9

  【摘要】全球經濟一體化給國內各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所以在應用性技術人才的選擇中,條件就更加苛刻。因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就必須不斷的提高專業(yè)應用性。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傳統(tǒng)專業(yè),多數人對其抱有一定的誤解,所以在社會經濟發(fā)展中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經濟創(chuàng)造性就相對較低、應用性就相對較差。因此,只有不斷的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才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教學模式;教學體制;師資水平;實踐運用

  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型優(yōu)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就是眾多高校專業(yè)組成的一部分之一。受到教育改革的影響,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滿足當代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所以,很多畢業(yè)生在進入社會后難以找到符合自己的工作。因此,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及就業(yè)率,做好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型問題的研究就成為了高校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一、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的實際意義

 。ㄒ唬┯兄谔嵘凉h語言專業(yè)學生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高校是為社會經濟發(fā)展輸出高素質優(yōu)質人才的基地,所以高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社會發(fā)展變化,根據社會各行業(yè)發(fā)展中對人才應用性及綜合性的實際需求及時的調整、改變高校的教育教學目標及手段。就漢語言文學而言,自身的應用性不強,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提高應屆畢業(yè)生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不斷的提高該專業(yè)的應用性。

 。ǘ┯兄谒刭|教育的實施

  高校是青少年的學生的聚集地,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最佳戰(zhàn)場。受到國家素質教育相關政策的影響,高校在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該提高對學生個人能力及素質的培養(yǎng)。所以,高校要做好學生專業(yè)應用性提高的有效培養(yǎng),利用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應用性的過程,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學生的素質、能力的雙向提高。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提高的對策

 。ㄒ唬┺D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及內容

  漢語文學專業(yè)存在的時間較長,但是教學模式與內容延續(xù)至今都未曾有較大改變,因此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要求,同時也無法保障教育質量及效率的提高。所以,要想進一步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第一步則應該基于學生的實際狀況、堅持以社會發(fā)展需求為導向,積極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內容,堅持以提升學生應用性為目標,實現教學內容的擴充與優(yōu)化,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個人能力。第二步,教師要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大膽的引入趣味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全新的教學模式,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枯燥、乏味等缺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ǘ┩晟聘咝=虒W體制建設

  為了確保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高校要積極的完善教學體制建設工作。在發(fā)展中,高校要對社會的變化進行實施的觀察與分析,有針對性的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體制的建設。第一步,教師要基于學生實際發(fā)展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增加教材及內容,確保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第二步,在教學期間,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因此教師要借助實踐活動過程,改善學生對理論-專業(yè)技能的運用水平,提升學生理論技能運用能力。

 。ㄈ⿴椭鷮W生建立優(yōu)秀的閱讀習慣

  現如今,在“速食文化”影響下,很多學生都心浮氣躁,并認為這才是學習的最佳途徑。正是因為這種錯誤價值觀的存在,很多學生都深受其影響,從而不能潛心研讀。因此,學校必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閱讀兩小時,放下浮躁、靜心細讀、品味、思考,使所讀之書入心入腦。

  (四)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專業(yè)師資水平

  教師不僅是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人生軌跡的引導者。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應用性,高校就必須打造一支優(yōu)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資團隊。首先,高校要為專業(yè)教師提供外出培養(yǎng)與學習的機會,幫助教師了解社會發(fā)展狀況、豐富教師的知識儲量、提高教師的漢語言專業(yè)理論知識及綜合技能的實踐運用能力。其次,是轉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設計的學科應用性。三是提高教師素質,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向學生傳播淵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講授豐富的實踐經驗,滿足提高學科應用性實踐要求。

 。ㄎ澹┰鰪妼嵺`應用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只有提升學生對專業(yè)知識及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應用性。所以,為了全面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應用性,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完善、強化針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模擬情境,比如模擬某社會高企招聘或工作環(huán)境,讓學生與教師在模擬實戰(zhàn)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為學生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語言習慣、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運用能力。同時還應該加強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訓練,在確保寫作效率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素養(yǎng)。進而幫助學生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使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及技能的綜合應用方法,使學生逐漸的適應當前社會的實際發(fā)展需求,提高學生就業(yè)時的市場競爭能力。

  結束語

  高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學中,應根據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積極的調整、完善教學目標、模式、方法,提高學生對專業(yè)理論知識及技能的綜合運用水平,幫助學生提升其自身的專業(yè)應用性,強化學生在市場就業(yè)中的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淺析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就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J].宋洋.才智.20xx(04)

  [2]淺析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就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J].顧路路.新西部(理論版).20xx(04)

  [3]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改的思考[J].季雪冰.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xx(04).

  漢語言文學論文10

  【提要】隨著社會體制的改革,綜合型應用型人才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主要需求對象,而缺乏實際應用性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逐漸開始沒落,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缺乏市場競爭力,單純的文化素養(yǎng)無法滿足社會的職能要求。對此,本文簡要的探討了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的問題,并對具體的實施對策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綜合型人才;漢語言

  文學專業(yè)是由中文學專業(yè)演變過來,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能夠塑造學生高尚的精神品質與人文情懷,從而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職業(yè)操守、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調節(jié)能力。其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通過對語言的分析和鑒賞以及寫作運用,讓學生擁有了良好的問題分析能力、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這些理論基礎和現實條件都為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奠定了基礎。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特點

 。ㄒ唬h語言文學專業(yè)歷史悠久

  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從成立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當前,在我國各所著名高校、師范學院以及文科類學校都設有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其主要課程包括現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文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美學、寫作等。通過近百年的教育體制改革和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課程基本已經趨于成熟和穩(wěn)定,是高校所有專業(yè)中最具有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的專業(yè)之一,也是我國民族發(fā)展歷程的一個縮影,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魅力,充分挖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潛藏價值,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國經濟、文化以及科研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ǘh語言文學專業(yè)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

  為主要目標無論是現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還是以前的中文學專業(yè),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詩人、作家以及文學愛好者。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社會需求導向,許多高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基礎上又開設了文秘學和傳播學等相關專業(yè),文秘學包括經貿文秘、醫(yī)學文秘等,傳播學也分為廣播影視文藝學、漢語言文學與文化傳播等,這些課程的開設都是將漢語言與其他應用性學科互相交叉、互相融合,既加強應用性學科的文化素養(yǎng),又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社會應用價值,培養(yǎng)能力與文化兼?zhèn)涞母咚刭|綜合型人才。

 。ㄈh語言文學專業(yè)實踐性比較薄弱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更加注重文學知識的積累,以及情感體驗分析和運用,其主要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口語以及書面表達能力,發(fā)掘學生的真、善、美,繼承和發(fā)揚民族的精神品質和崇高追求。所以,相對而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實踐性比較薄弱,而且更多的是運用在文學寫作上,這些思維層面上的情感體驗和精神追求,沒有與實踐相結合,就顯得“假、大、空”,更是被人們貶之為“無病呻吟”,其主要原因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實際應用性較差,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們綜合能力的要求。

  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的有效對策

  (一)完善教學體制

  首先,在各高校中要加強漢語言文化專業(yè)應用性的理念建設,讓學生和教師都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需求而完善自身綜合能力,在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漢語言文化的實用性;其次,要加強漢語言文化專業(yè)的師資力量,雖然我國漢語言文化專業(yè)經過了百年的發(fā)展歷程,已經擁有豐厚的師資力量,可是社會始終在進步,教師體制的改革也在不斷完善中,所以漢語言文化專業(yè)還要融入新鮮的血液,為該專業(yè)帶來蓬勃發(fā)展的朝氣,為該專業(yè)的實用性價值研究提供理論基礎;最后,在漢語言文化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上,也要進行合理安排,要文化修養(yǎng)和實際應用并重,大力的拓展應用性語言課程,例如商務文化、國際文化、職場文化等。

 。ǘ└纳平虒W方式

  漢語言文化專業(yè)教學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更應該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更加豐富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要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利用多媒體設備和電子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

 。ㄈ└淖儗W生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評價體系一般都是由出勤率、課堂表現、課后作業(yè)以及期末檢測組成,主要是由卷面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學習優(yōu)劣和綜合素質,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因此,學生的評價體系,除了書面成績,還要結合行為方式、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靈活運用能力等綜合進行評判,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漢語言文化專業(yè)的應用性。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全球化、全球文化一體化發(fā)展,促使?jié)h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的提高,要將漢語言文學充分的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將文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生活中分析問題和調整狀態(tài)的能力,利用得體的語言表達、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操守來確保應用性活動的順利完成.

  漢語言文學論文11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代世界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和發(fā)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受全球一體化影響,人們學習外語的積極性高漲;而社會實用功利思想又導致對漢語教學的輕視。要解決這些問題,需從經濟發(fā)展、教育體制革新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應對,一是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即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內動力,二是調整現行的教育體制,這是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全球化;漢語;文學;發(fā)展

  一、引言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也是推成出新,一個民族之所以獨立于世界之中的根本內核就是其具有與眾不同的文化,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的能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主要原因就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漢語言文學就是這種文化底蘊的重要代表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代世界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和發(fā)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古代漢語發(fā)展受到嚴重沖擊。古漢語發(fā)展近年來出現了一種發(fā)展困境,一些文史類的高校在古漢語文學專業(yè)方面的招生難度不斷增多,高層次人才更是難以培養(yǎng),F代人們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追求物質主義、實用主義方面,應用性的專業(yè)受到了極大的推崇,金融、信息技術、外語等專業(yè)成為現代社會學生報考的重點,因為這些專業(yè)畢業(yè)之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今后的生活將有更好的發(fā)展。但是古漢語專業(yè)的發(fā)展空間比較有限,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度較大,一旦進不了國家相關部門,在社會中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

 。ǘ┈F代漢語文學也受到嚴重沖擊?v觀我國中小學、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在中學階段,學生必須將其主要精力運用在數理化還外語的學習之中,對于語文的學習也只是集中在應試教學的模式之中,更多的精力主要是應付中考和高考,這時候的學生在正常的學習之外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現代漢語文學,很多學生在這個方面的閱讀量幾乎為零。有時到了初三、高三之后,需要應對考試中的作文,一些語文教師開始要求學生大量閱讀《讀者》等短篇文學,但是這些雜志上的一些文章都是屬于一種快餐文化,從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哲理,但是沒有什么實際內涵。當學生進入大學之后,他們還是沒有時間閱讀漢語文學作品,他們這時候開始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運用在社會實踐之中,不斷鍛煉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為今后的就業(yè)打下專業(yè)技能基礎,他們很難有時間去閱讀一些現代漢語文學作品,這種休閑方式對于時間就是就業(yè)效率的大學生來說有點奢侈。就業(yè)之后,人們開始就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之中,現實社會快節(jié)奏的工作學習方式,使得人們沒有時間閱讀這些與工作和學習“無關”的漢語言文學,F代社會中充斥中實用主義的思想,很多人從小教學孩子不能浪費時間,要好好學習,當學生對漢語文學產生一些興趣之后,一些教師、家長就認為孩子是不務正業(yè),浪費時間,影響學習成績。現代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沖擊。

  (三)外語的學習熱度不斷提升。由于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使得更多的外語學習成為今后社會的需求熱點,很多人基于實用主義的發(fā)展思想,開始用外語武裝自己,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始學習更多的外語,前幾年的英語專業(yè)的報考熱潮使得近年來的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極具增多,造成了一些畢業(yè)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兩年人們將主要精力又投入到小語種的學習之中,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法語等這一類的外語又成為現代人們學習的熱點。外語的熱衷是有著內在推手的,在中學階段,中考、高考中英語的分值是和語文、數學一樣的,到了大學之后,還有英語的四六級考試,雖然近年來教育部取消了四六級合格證書,但還是保留了四六級考試,并發(fā)給學生成績單,這種成績單成為現代用人單位招聘過程中四六級證書的取代品,出國深造還需要考英語,進入工作單位之后評職稱還是需要考英語。這一系列的要求使得人們不能放棄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這種對于外語學習的熱度勢必降低人們對于自己本國語言文學的關注度,經過多年艱難的發(fā)展,我國的文學也有了里程碑式的發(fā)展,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典型代表,然而現代國內有多少人閱讀過莫言的這些作品呢?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三、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思考

  (一)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是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內動力。只有經濟發(fā)展上去了,我們才能有實力發(fā)展我們的漢語言文學。當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上去之后,其他國家對于中國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他們將會更多的關注到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漢語言文學,這時候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傳播這種文化,這種文學。近年來的孔子學院在國外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這種發(fā)展趨勢需要更多漢語言文學的教師,這種需求的增多將轉變現代國內的漢語文學冷清的現狀,進一步激發(fā)人們開始將精力投入到了我們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之中。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給國內的人們打上一種強心針,重新樹立對于國內文學的信心,我們的文學在世界舞臺上還是有著一定的發(fā)展舞臺。

  (二)調整現行的教育體制是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F代教育體制對于現代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十分不利,需要進一步調整,增多國學經典的學習要求,將《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等國學經典納入現代中小學教學之中,使得更多的學生開始誦讀這種國學經典,實現民族精神的提升,這些國學經典之中蘊含著很多的人生哲理,是現實社會人們人生觀、價值觀重新樹立的基礎,去功利心、多一些文化積淀,使得人們的心理得到凈化。這都給現行的教育體制提出的嚴肅要求。

  結語

  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是我們民族文化維持的根基。文化的表現就是語言文學,這些文學作品可以展示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面對這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全球的文化都在不斷的融合發(fā)展,我們的漢語言文學怎樣才能屹立世界之林?主要還是需要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作為內在動力,現代教育體制的改革是主要推動手段。

  參考文獻:

  [1]龍鋼華,于光榮,曾方榮,張建安等.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改思路——以邵陽學院中文系為例[A].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邵陽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20xx,2008,12:167-168.

  漢語言文學論文12

  (一)文秘社團建設促進高校人才培養(yǎng)

  不可否認,大學的文學社團人才濟濟,是人才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寫作人才多?墒,反過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文學社團成員都想要成為作家。他們進入文學社團一方面出于個人興趣,交交朋友,一方面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寫作習慣滿足一下自己的愛好,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或者是在社團中學習一些自己不會的技能。在文學社團中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同學很多,還包括新聞專業(yè),文秘專業(yè)等專業(yè)還有極少數的理工科專業(yè)學生參與。參加文學社團對于理工類學生來說,參與社團活動,學習文學知識,提高自己的個人文化素養(yǎng)是最直接的目的!秶医逃聵I(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改革必須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把培養(yǎng)高校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和穿心精神作的工作作為首要任務,并切實關注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力,就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意識的培養(yǎng)。對于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講,文學創(chuàng)作實是極需要學生大膽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需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才能夠有良好的作品呈現出來。藝術作為一種具有生氣的東西存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想要有一個好的作品就必須要有好的洞察力與創(chuàng)造力。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有巨大的影響。

  (二)文秘社團建設,促進師資隊伍和教學設施的建設

  文秘社團建設是社團的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促成“雙師型”模式的形成。對漢語文學專業(yè)而言,理論性的課程占很大一部分。其專業(yè)課程的特殊性也促使老師們形成了理論型的教學團體。老師在課堂上依賴教材對課程進行書面指導,并沒有注重學生們對文學的自主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老師自己對修辭學,語言學這類空洞的知識進行大講特講,缺乏對書面語言關系的分析與書面語言運用的剖析。文秘社團建設需要學生自己的研究,對文學作品有足夠的自我了解。這種模式就有利于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掌控。在文秘社團創(chuàng)建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建設相結合的工作中要語言學,文學,寫作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都融合到課堂大教學實踐中去。有必要把課堂以講座的形式放到社團建設的知識教育中去。老師也應該參與文秘社團建設工作。慢慢的促使老師向理論兼實踐的雙師型轉變。

  (三)文秘社團建設促進課程優(yōu)化教學

 、俦WC課程多樣化。課程多樣化能夠保證學生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也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文學知識。而且,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課程安排。比如:老師可以開設小說欣賞,詩歌欣賞,散文作品欣賞,影視作品欣賞等與語言文學有關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課程選修。這樣的開放信的自主性的課程開設有利于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建。②保證新課程改革政策的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之后,課程大綱要求課堂教學優(yōu)化,課程相互配合教學,避免個體與課程之間的無聯系形式的出現。文秘社團建設與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結合是實現大綱完美落實實施的必要措施。不僅能保證新課程改革政策的落實而且能夠推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培養(yǎng)老師的價值實現意識。使老師能夠形成在教學中體現自我的價值觀。③教學中要有完備的教學設施配備。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有著專業(yè)水平的教學設備。不僅如此,還包括場地條件,資料庫,電腦工作系統(tǒng)等都有必要配置。不僅提高的教學的質量,也能夠保證漢語語言學專業(yè)的未來發(fā)展。

  (四)結語

  文學的發(fā)展越來越繁榮,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在高等院校的校園內,文學的滲透更是無法阻擋。在20xx年的6月5日,由北京學生聯合會、北京市共青團團委攜手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了20xx年“文學走進大學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北京市團委書記、副書記,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副董事,清華大學副校長等重要成員都出席活動。活動形式的內容比較簡單,范圍小,但是該活動的意義不在于其形式與范圍,而在于其活動中文學發(fā)展向高等院校教育的進軍的宣言。不久,全國范圍內各大高校響應這次活動的號召,都開始建設文秘社團組織,并取得顯著成效。在這里我們值得相信我們的未來。必須相信在文秘社團建設與漢語語言學專業(yè)建設相結合工作上是能夠在探究和實踐中取得成功的。

  漢語言文學論文13

  摘要:大學課程教學已經逐漸朝著有效教育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們都在試圖從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主體的講授式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教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理論課程雖然不是技術操作類的應用性課程,但是在教學中同樣可以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實踐為主要方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其主要包含在自學教材和參考資料并完成習題中掌握知識、在擴展討論中學會思考、在寫作匯報中鍛煉綜合能力、在精心的設計和準備與扎實的實踐與考核中得到保障等等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如果做到實處,就能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效化甚至高效化。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理論課程;實踐教學;識記;應用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雖然不是技能應用型專業(yè),所開課程所學知識不是生產、操作類技術性課程與知識,但在具體的教學中總該本著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在學到有什么是什么的時候,還能提高思考與運用的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也具有其自身的應用性[1],教學中本當重視其實踐效果。理論性課程的教學也只有加強其實踐的環(huán)節(jié),才能達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最佳效果。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和能力,理論性課程的教學一要讓學生學到理論的內容及其形成和發(fā)展,二要讓學生學會判斷這些理論是否合理正確并能論述其原委,三要讓學生能運用這些理論分析實際現象或進行實踐。理論性課程的教學的目標一解決的是學到知識的問題,目標二解決的是批判性思考的問題,目標三解決的是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的問題。三者當中,學到知識是基礎,學會思考是關鍵和核心,學會應用是目的。思考其實已經介入應用的范疇,雖然是一種意識層次、精神層次的范疇,但它恰恰是理論性專業(yè)和課程本身的應用性所在。[1]理論的教學必以思考和應用為目的,只學到了有什么而不會判斷不會評價,當然就不會應用,不會思考不會應用的教學是沒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的教學。探討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其實是探討通過實踐教學提高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的問題。因為只有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探索而實現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所以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也就是探討如何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中學到理論、學會思考、學會應用的問題。筆者試圖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理論課程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自我學習、自我探索中掌握知識、學會思考、學會應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在完成習題中掌握知識

  一門課程的內容包含哪些概念、哪些范疇,怎么產生的,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階段,每一發(fā)展階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的觀點、代表人物在該學科發(fā)展中處于什么地位……這些是學生學習該課程時必須掌握的知識,屬于識記的范圍。這部分內容的最佳學習方法就是學生自學,并完成有針對性的練習。自學即自己學習教材、參考資料,完成習題,完成習題即自學完教材、參考資料后,自己做完每章節(jié)配套的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等,老師上課的時候再一一加以檢驗,由此達到學生在自學中掌握基本知識、培養(yǎng)自學能力與自學習慣的目的與效果。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基本上都是理論課程,文學史、文學理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寫作學等,無一不是基礎理論性課程。要說它們的應用性就只能是課程本身內容的理解、批評、辨析和運用的應用性,不可能有如工科課程所對應的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性。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即是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學習的實踐中獲得知識、鍛煉并習得能力。獲得知識往往是邊學邊完成習題的方式較為有效。比如文學史課程之中國古典文學史,中國古典文學的起源、分期、各期有些什么具體文體、各文體有哪些代表作家、各代表作家的特色和成就有哪些、各期文學的大體特點是什么、各期與各期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在哪兒、各家與各家的聯系和區(qū)別在哪兒……[2]這些是學古典文學史這門課程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只有將這些牢牢地刻在腦子里,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同樣的,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的學習也是如此。又如文學理論課程,中外文學理論的產生、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進程、各發(fā)展階段的主要內容和特色、各發(fā)展階段的主要流派、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觀點、前后階段流派代表人物之間的繼承發(fā)展與革新創(chuàng)造等[3],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必須掌握的最基本內容,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和理論,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辨析和研究。又如寫作學中關于寫作主體的建構理論、寫作過程的思維理論、寫作行文的操作理論與策略理論以及文本規(guī)范理論等,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必須掌握的基礎性知識與理論,只有把這些知識和理論深刻在腦子里,才能進一步思考、辨析理論的正確合理與否,才能進一步指導寫作實踐。再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課程,關于漢語的語音、語法、句法、發(fā)展演變等方面的內容,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最基本的知識與理論,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和理論,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辨析、研究,才能進行進一步的規(guī)范語言表達、寫作實踐。所有這些課程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的獲得都是讓學生在自學的實踐中學得最為有效。它需要教師在課前設計并下發(fā)給學生在預習自學時必須完成的習題,在預習自學中有針對性地掌握會的,存疑不會的,在課堂上老師的檢測、反饋中鞏固會的,解決不會的。

  二、在擴展討論中學會思考

  學生在自學教材和參考材料的時候,在自己完成習題的時候,總會碰上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會產生一些疑問,因此需要學生在自學的時候把自己的疑問寫下來,到課上或網上教學互動平臺上向老師或同學提問,跟老師或同學或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在自學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即訓練了學生的思考、辨析、判斷能力。學生自學的時候把不懂和疑問寫下來,則又訓練了學生的辨析、思考和表達能力,要辨析清楚自己理解了的是什么才能思考清楚不理解的疑問的是什么問題,思考、辨析清楚了已經理解和沒有理解的問題并要用語言表達出來,不是簡單的事,這個過程如果實實在在地做了,對訓練學生的大腦思維和寫作表達是非常有效的。所有這一切又都是在學生的自我實踐中完成,所以可以說是文科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自學時會因理解能力、自學能力的高低而導致發(fā)現問題的廣度與深度的差異,所以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老師作為主導也得設計、布置一些討論的話題、課題或項目給學生在自學時加以準備,這樣才能對所學章節(jié)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收到更加專業(yè)的實踐教學效果。老師的設計話題、課題或項目及其思考、準備的要求都可跟知識掌握類習題一起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自習某一章節(jié)的時候就有明確的要完成的任務,能讓學生更為有效地利用時間完成任務,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文學史自學預習中,可能會遇到對某些作家的作品讀不懂更不能歸納概括其風格特色的問題,也可能會遇到無法辨析流派、作家間區(qū)別、聯系的問題,還會遇到張冠李戴、記憶混亂的問題,這些就需要老師在設計的課前預習自學題目中提醒、引導學生碰到此類問題時如何解決,或如何帶著這些疑問和難題到課堂上來或網上互動平臺來交流討論解答。又如自學預習文學理論課程時,會碰到弄不明白模仿、反映、再現、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結構、解構、后結構、現代、后現代、新歷史主義、文化批評,詩言之、詩緣情、物感、原道、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文以貫道等等概念和理論的含義及其相關與區(qū)別的問題,尤其是無法將這些理論與作品分析的已有結論聯系起來的難題;在自學預習寫作學課程時,會遇到辨析不清賦形思維、路徑思維、策略思維、文本思維等理論的內涵與作品中的實際體現、寫作中實際運用如何等難題;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課程自學預習中會碰到不明白音位、音素、音節(jié)、仄聲、入聲等概念與實際體現的問題。這些課程的基本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自學中不只需要識記的能力,更需要學習者的思考、理解、分析、綜合、聯想能力,因此需要老師在設計的預習題目或指導手冊中有提示有引導,這樣學生便能在自學預習時檢驗自己的預習自學效果,帶著針對性強、目標明確的疑問來課堂或互動平臺交流討論,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自學實踐中加深對已理解問題的印象,也加深對未理解問題的印象,在交流討論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與思考。

  三、在寫作匯報中鍛煉應用

  人類發(fā)展到當下的時代,已經進入一個幾乎“全民寫作”的時代,寫作成為人們最好的交流、溝通、推銷自我、健康心靈、疏導情感、表述革新、傳達創(chuàng)意的最佳方式,也成為學習的最佳方式,人們越來越認識并實踐著“學習通過寫作”“生存通過寫作”“發(fā)展通過寫作”的理念與思想。[4]通過寫作學習已經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美國的小學教育就常常讓很小的孩子們到圖書館查資料、寫報告,即是“通過寫作學習”教學方式的極好經驗。所以通過寫作學習可以說是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模式中的最高階段,也是其最見成效的方式。學生在前面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討論、交流、釋疑、拓展的基礎上,在某一章節(jié)內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最有體會或最想弄明白的問題寫一篇研究文章,或者對某一章節(jié)的全部內容寫一個帶有自己心得體會、梳理概括的學習報告,當然是訓練學生廓清知識和觀點、理順思考、分析材料、理性辨析、清楚準確表達等綜合能力的極好方式。寫作是一種實踐性教學方式,沒有人能代替他人寫出自己內心真正的學習感受、思路的,只有學生自己的寫作才是他真正的學習實踐過程。而寫作中包含的廓清知識、理清觀點、查找資料、加工整理、概括凝煉、構思運作等都是學習者本人的實踐活動,在學習者這些絲絲入扣、環(huán)環(huán)不離的實踐活動中實現其實實在在的學習效果。比如讓學生學完《詩經》的時候,寫一篇關于《詩經》的小論文,學完《毛詩序》的時候,寫一篇關于詩的功用或價值的文章,學完寫作主體心理動力建構章節(jié)時寫一篇關于某個作家的寫作興趣、寫作意志培養(yǎng)與提升的習作……如果每一章節(jié)都有相應的研究性小課題和要求,并讓學生選擇或自擬課題去查閱資料、分析整理、書寫成文,學生對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都會得到更加深廣、更加清晰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思辨、表達能力都能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與提升。無論是識記知識,還是學會思辨學會分析與綜合,還是學會寫作,都是以學生自學為主、在學生的自學實踐中實現的,其方式大大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上老師一言堂式的講授,效果也會大大高于傳統(tǒng)的講授式。

  四、在精心充分的設計和扎實的實踐與考核中得到保障

  好的設想與方式需要扎實的執(zhí)行和操作才能見出成效,好的設想與方式一入實踐就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障礙與阻力,有客觀的,有主觀的。客觀的如各科課程的學時非常有限,在課堂上要完成對每個學生的檢驗、討論、交流、匯報、評講、考核等,基本上做不到。主觀的,如果課堂上做不到檢驗、討論、交流、匯報、評講,就難以約束學生自覺地按要求完成自學、完成整理、完成寫作。因此,老師的精心設計與準備、嚴格監(jiān)督與考核是課程實踐教學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老師需要準備一整套涵蓋各章節(jié)知識點的習題集,需要準備一整套涵蓋各章節(jié)重難點問題的自學引導思路,需要準備各章節(jié)的供學生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小課題,需要準備有質量的針對性強的短小的淺顯易懂的各章節(jié)的參考資料并配合教材相應章節(jié)下發(fā)給學生自學閱讀。老師可以將知識識記題的檢查考核放在課前完成,將學生存疑的討論放在網絡互動平臺完成,寫作及對寫作成品即文本的評閱也放在課下完成,課上主要講授和討論一些共性的或都被學生疏忽又必須掌握的內容,匯報、評講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觀點,至于各人寫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可在文本批注中在互動平臺交流中反饋給學生。老師可以將個人全部檢查與考核及分組個別輪流匯報、討論發(fā)言檢查與考核結合起來。比如知識識記類考核、互動平臺討論回饋、文章評閱及反饋必須是全部的,但課堂上的交流討論、匯報發(fā)言則可以是分組代表、代表輪流式。在知識識記類考核和文章評閱工作中,也可采用分組互查互評、老師統(tǒng)一把關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互查互評中實現交流與啟發(fā)。甚至還可以以幾章精學(知識識記、思考討論、寫作綜合提高三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從嚴、扎實實踐)幾章粗學(知識識記從嚴、思考討論、寫作綜合從簡)、兩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十幾章的課程,扎扎實實從嚴過程從高要求的教學五章左右,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寫作能力就都訓練出來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分析綜合習慣、寫作習慣也就培養(yǎng)和訓練成了。再加上各門課程都采用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的話,學生受到的訓練和培養(yǎng),其見效會更快更強!歸納起來,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閱讀、梳理、識記,讓學生提問、思考、討論、解決問題,讓學生寫作、辨析、分析、思考、研究、表達,既學到有什么是什么怎么來的,又學會分辨對錯是非合理與否,還學會運用、研究和創(chuàng)新。這是一個步步推進、層層深入、實現最佳的過程,老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檢驗者而存在,教學活動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學生自己的學習實踐活動構成了主要的教學活動,這是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的核心內涵。

  注釋:

  [1]李承輝:《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解析》,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xx年,第7期。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童慶炳:《新編文學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年3月版。

  [4]馬正平:《高等寫作思維訓練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版.

  漢語言文學論文14

  一、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確保論文指導水平和能力

  首先要做到兩個實事求是:一是實事求是確定每位教師的指導學生數量。限制每位教師的指導學生數量是確保論文指導工作質量的需要。二是實事求是確定論文指導報酬。中央電大有“對每名學生的指導時間不得低于10學時”的工作要求,但沒有相應的統(tǒng)一報酬標準。可以這樣說,科學確定報酬標準已成提高論文指導工作質量無法回避的問題。其次是建立指導教師考核機制。以抽查論文指導工作、邀請學生評議等方式,對指導教師的工作水平和質量進行考核。同時,通過精神表揚和適當提高報酬等形式對考核優(yōu)秀者進行表彰。最終實現以考核促提高,引導指導教師強化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切實提高指導工作水平和畢業(yè)論文質量之目的。

  二、突出重點環(huán)節(jié)指導,嚴把三個關口

  1.突出起始指導,嚴把選題關

  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不僅決定著論文的質量和價值,也關系到論文寫作的成敗?梢赃@么說,畢業(yè)論文選對了題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指導教師必須突出對畢業(yè)論文選題的指導,幫助學生選對題、選好題。一般而言,學術論文選題應該特別強調學術性、創(chuàng)新性原則。但開放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非普通高等教育,是大眾化教育,非精英教育,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而非理論型學者為目標。因此,開放教育畢業(yè)論文不能片面追求與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一樣的標準,而要建立與自己辦學特點相適應的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標準,突出重實踐、重提高的選題原則。基于上述認識,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選題應該堅持三原則,首先是專業(yè)性原則。畢業(yè)論文貼近專業(yè)實際選題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硬性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不能選擇經濟或法律方面論題作為畢業(yè)論文的選題,這應該非常容易理解。其次是應用型原則。開放教育學生基本為在職人員,選擇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因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與其有關聯。因而,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專業(yè)知識,開展應用型研究。再次是難易適中原則。怎樣選擇一個難易適中的課題呢?一是方向對路。避開自身弱項和盲點,少些玄奧、抽象的學術研究、理論研究,多些應用研究、實證研究。二是大小合適。畢業(yè)論文選題過大過小,都會影響論文質量。相對開放教育學生而言,盡量做到選題要小,挖掘要深。

  2.突出初稿指導,嚴把抄襲關

  “畢業(yè)論文應由學生本人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必須杜絕一切抄襲、剽竊行為!笔紫纫袛喑醺迨欠窬哂谐u嫌疑。判斷標準一看初稿質量,二看初稿水平。其次是鑒定初稿是否真正抄襲。一是通過中國期刊網搜索,二是通過百度和谷歌搜索。在方法上,一般先用題目搜索法進行搜索,這樣可以搜索出全文抄襲的論文。后用段落語句搜索法進行搜索,這樣可以搜索出部分抄襲和雜湊抄襲的論文。再次是處理抄襲論文。對上交抄襲論文的學生,不僅要退回論文,責令其重新選題和寫作,而且還要進行嚴肅批評和學術誠信教育。而對由學生自行完成的初稿,則就論文觀點、材料、邏輯結構、寫作規(guī)范等方面進行修改指導。

  3.突出修改指導,嚴把質量關

  對畢業(yè)論文修改的指導務必要抓住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初稿檢查環(huán)節(jié)。全面、系統(tǒng)地檢查初稿,清楚其錯誤和缺陷,是指導學生進行論文修改的第一步。對論文初稿的檢查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先整體后局部。即先進行全篇檢查,然后再按照各部分、段、句子、詞語和標點這樣的順序進行檢查。二是先內容后形式。內容決定形式,起草初稿要根據內容選擇形式,修改論文也要根據內容調整形式。同時,初稿檢查還要關注論文的四大要素,即觀點是否正確、新穎、全面、明確,材料是否充分翔實、具有說服力,結構是否完整、合理、科學、均衡,語言是否準確、流暢、簡潔。其次是論文修改指導環(huán)節(jié)。經過認真細致的檢查后,如果沒有發(fā)現重大問題,確認論文不必推翻重寫,就要指導學生進行修改。論文修改一般都要經過幾個來回,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根據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的思路進行修改,二是按照從大問題到小問題的順序進行修改。再次是論文格式指導環(huán)節(jié)。關注的重點是要素是否齊全,格式是否規(guī)范,特別是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要素是否合乎要求。如果不夠規(guī)范則要予以糾正,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定稿。為提升學生的論文書寫能力,確保論文質量,在論文修改指導過程中,要注意防范兩個極端:一是“放羊式”指導。不少教師在對學生的論文選題和初稿指導比較認真,但在將初稿修改意見反饋給學生后就很少過問了。二是“保姆式”指導。在論文修改指導過程中,修改意見過于細致周全,就連每個詞語和標點的錯誤都一一列出,甚至覺得反復指導十分麻煩,干脆自己幫助修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結合開放教育特點,優(yōu)化論文指導策略

  開放教育無論是生源特點,還是教學模式,都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這就決定了開放教育畢業(yè)論文指導方式應該選擇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策略。

  1.個體指導與集體指導相結合

  一般而言,畢業(yè)論文指導更多地屬于個別化教學活動,即由指導教師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但開放教育畢業(yè)論文僅有個體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它還應該安排至少三次的集體指導。一是選修畢業(yè)論文寫作課程,對畢業(yè)論文寫作進行宏觀指導。寫作是一項綜合性精神勞動,對人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有要求。而論文寫作作為比一般文章寫作更為復雜的寫作活動,對人的綜合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但開放教育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寫作水平偏低,不知如何進行畢業(yè)論文寫作的現象相當普遍。因此,學?梢酝ㄟ^選修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計劃中的“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課程,幫助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畢業(yè)論文寫作知識,掌握畢業(yè)論文寫作規(guī)律和技巧,引導學生盡可能將畢業(yè)論文寫得規(guī)范、得體,就顯得十分必要。二是畢業(yè)論文寫作前夕集中輔導,對畢業(yè)論文寫作進行具體指導。在即將進行畢業(yè)論文寫作前夕,選派論文寫作水平高、指導經驗豐富的教師,結合以往畢業(yè)論文教學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就畢業(yè)論文如何確定方向、選題,如何收集、整理和篩選材料,如何謀篇布局、規(guī)范論文格式進行全面輔導,盡可能淡化理論闡述,強化方法說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畢業(yè)論文寫作。同時,趁機對學生進行畢業(yè)論文寫作和答辯的動員。三是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集中輔導,及時解決共性問題。通過前兩次的集中輔導,學生雖然對畢業(yè)論文寫作中一些應知應會的知識與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寫作過程中,仍然會由于各種原因出現各種問題,而且很多問題都是共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既為了提高指導效率,也為了給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指導教師可以召集自己指導的全部學生,對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指導,至于具體次數可以視情況而定。

  2.面授指導與遠程指導相結合

  開放教育學生畢業(yè)論文指導不能單純地運用傳統(tǒng)方法,而應采取以遠程指導為主、面授指導為輔的方式。除論文寫作前夕的集體面授指導,以及遇到必須通過面授指導才能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確保接受面授指導外,其他一般都應采用遠程指導方式。首先是運用電子郵件指導。其優(yōu)點是只要指導教師有時間,隨時都可以進行。不足之處是由于師生之間不能實時交流而容易造成學生不能完全領會甚至誤解教師的指導意見。指導教師一般在學生寫作時間比較寬余、且指導意見比較容易理解的情況下采取這種指導方式。在進行電子郵件指導時,為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指導意見,指導教師除說明清楚外,還要在修改稿中加注必要的符號。二是運用QQ指導。其優(yōu)點是如果師生雙方都在線的話,能夠實現實時交流,確保學生全面正確地接受教師的指導意見。不足之處是如果學生不在線,就不能運用。進行QQ指導時,最好能事先預約,確保指導教師能夠實現有效指導。再次是進行電話指導。其優(yōu)點是指導教師能夠隨時聯系學生,只要學生有時間就能實時交流,且能夠比較清楚的接受指導意見。不足之處是會產生交流時好似已經領會指導意見,但修改時又不知所云的現象。電話指導方式一般多在指導意見較為原則且條理清晰時運用。對畢業(yè)論文進行遠程指導時,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組合式指導。

  3.寫作指導與答辯指導相結合

  指導教師不僅要負責學生論文寫作的指導工作,而且還要承擔學生論文答辯的指導任務。畢業(yè)論文答辯指導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首先是提高對畢業(yè)論文答辯重要性的認識。不少學生認為畢業(yè)論文實踐教學的重點是寫作環(huán)節(jié),而答辯環(huán)節(jié)只不過是形式而已,只要論文寫作通過了指導教師的審查,答辯環(huán)節(jié)也肯定能夠通過。為此,指導教師必須讓學生認識到畢業(yè)論文答辯“是審查論文的真實性并考察論文學生對研究題目的把握程度及綜合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全面評定論文質量的一個途徑!睆亩蛳麑W生的僥幸心理,在完成論文寫作任務后盡快進行論文答辯準備工作。其次是指導學生做好一般性問題準備。通過集中指導的形式,提示學生在熟練掌握論文內容的基礎上撰寫一份答辯提綱,內容包括闡述選題的意圖、意義和價值,論文的成文過程和主要參考文獻,論文的基本觀點、創(chuàng)新之處和不足之處,等等。同時,提醒學生在參加答辯時可以攜帶的材料,以及應該注意的態(tài)度和禮貌等。再次是指導學生做好個別化準備。由于每位學生論文的選題和內容不同,答辯時需要回答的問題也自然不同。指導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論文內容,提示學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甚至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問題?傊笇Ы處熞ㄟ^答辯指導,讓學生不僅意識到答辯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而且還能夠了解注意事項,掌握答辯技巧,作好相關問題的準備,為順利完成畢業(yè)論文答辯工作打好基礎。

  漢語言文學論文15

  摘要: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中,漢語言文學是最能體現其意義的,該專業(yè)不僅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最有力的傳播。本文以后現代教育思想指導為基礎,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后現代教育;思想指導;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

  漢語言文學在我國高校所設定的專業(yè)是屬于歷史最為悠久的一項。在后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漢語言文學在實際的教學中打破了傳統(tǒng)的傳播主體主要是教師,而接受知識的一方則主要是學生的教學方式,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由于漢語言文學的歷史文化特征的獨特性,僅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幫助學生了解以及掌握漢語言文學的意義。因此要基于后現代教育思想,培養(yǎng)學生漢語言文學的特征的同時將學習潛能激發(fā)出來,促使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同時對其所表述的意義予以深度思考。

  一、關于后現代教育思想的簡要概述

  后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教學模式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教授與被教授的模式,其主要提倡平等的觀念,打破了以往教師將教學完全把握住,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控制學習行為方法。即以“去中心”作為教學理論,其教學模式以“對話”為要點,在教師的問題與學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動,建立平等對話的教學。[1]平等交流“對話”教學模式的建立對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具有促進作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理解以及尊重的和諧教學氛圍被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被激發(fā)。同時,后現代教育思想下同樣對于教學方法也十分重視。該思想提倡將在教學中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且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將其引入,這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魅力,讓學生愛上該專業(yè),主動探究其深意。與此同時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這不僅培養(yǎng)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對學生的想象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后現代教育思想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對其進行評價,而不是以傳統(tǒng)的應試考試分數的高低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定義的評價。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且獨特的,因此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以不同的評價方法以及不同的評價尺度對學生的特點予以總結,通過針對性的評價,讓其感受平等性的關注。在這樣的指導下,最大限度讓學生理解漢語言文學知識,從全方位提高學生了解知識的能力,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明顯、強烈。

  二、后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分析

  (一)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并予以綜合性考慮

  從以往的教學模式來看,其教學法多半以教學計劃為依據進行教學。此方法雖然明確教學目標,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由于漢語言文學學習難度大,導致學生學習負擔加大,且理解不夠透徹。此外,其教學法靈活性存在較大程度的缺乏,且實用性也不高。[2]因為以教學計劃為依據進行教學是老師對課堂節(jié)奏、內容等予以掌控,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下的被動學習,研究發(fā)現,這種形式下的課堂教學質量效果較差。眾所周知,漢語言文學所涉及的知識十分多,而且內容也比較復雜、藝術性強,學生難以識記,從而導致了學習效率低下。在后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并予以綜合性考慮,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在結合教學計劃的同時,從漢語言文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輔助應用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在較好地增強學生吸收知識能力的同時,更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以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漢語言文學的內容中小說、詩詞、散文以及曲賦等占多數,這類文學內容的專業(yè)性強,就傳統(tǒng)的以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講解無法對其內容予以深刻的解析。后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將開放與互動作為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其通過以“對話”為要點,在教師的問題與學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動,建立平等對話的教學。因問答的形式,增加學生的探索興趣。引發(fā)其說出對該類問題的看法,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以及教師總結補充,對問題進行深化。這樣一問一答的開放性與互動性教學模式,不僅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

  三、結語

  后現代教育思想是教改后新形成的教育思想,該教育思想打破了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以學生的人性化以及個性化作為中心思想,同時以對話式教育方式與提問式教育方式作為提倡點,主旨是將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激發(fā),以便學習質量的提高。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以后現代教育思想作為指導,突破傳統(tǒng)型教學方式所帶來的限制性,進而可以更好地把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知識傳遞給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梁艷艷.后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分析[J].文學教育(上),20xx,12(2):77.

  [2]李曉紅.后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分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xx,7(4):169.

【漢語言文學論文】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論文07-25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12-23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范文02-06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論文提綱12-27

漢語言文學論文大綱范例02-18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范文精選02-10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07-24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提綱02-06

漢語言文學論文格式要求12-23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范文樣本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