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周圍有許多家賣零食的小店,一到上、放學的時候,那里總是人山人海。我發(fā)現,盡管有的小店既臟,又沒有食品經營執(zhí)照和衛(wèi)生許可證,但這并不妨礙同學們成為那里的?。于是我就想到:這些零食便宜得可疑,是合格產品嗎?如果不合格,可為什么同學們還是吃得津津有味呢?他們不吃不行嗎?于是,我對同學們的零食消費情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
我設計了20張“小學生零食消費情況調查問卷”,發(fā)放給四(1)班的同學,統計了共11項問題的答案。收回的有效問卷共19張,參與調查的男生9人,女生10人。統計結果如下:
全體被調查者中:89.6%的同學表示偶爾會購買零食;因饑餓、饞嘴購買零食的人居多,分別占總數的36.8%和47.4%;低價位(5角)的零食是一半以上同學(57.9%)的最愛;每次總花費約5角和1元的同學分別占47.4%和36.8%;52.6%的同學每月零食花銷僅占當月零用錢的10%;大部分同學選擇在校外小店購買零食,占73.7%。盡管表示會因為質量問題或家長和老師反對而放棄購買零食的人占78.9%,最同意“零食不衛(wèi)生,影響健康”這個觀點的人占84.2%,但表示自己今后還會偶爾購買零食的人仍舊有84.2%。
分析
1. 小學生購買零食事出有因:要么因為體育課的大運動量使他們感到饑餓,要么因為嘴饞或貪吃,要么因為看到別人買就跟著買,要么因為是有什么值得慶祝的事而請客……
2. 校外小店盡管不完全令人放心,但它方便快捷,是大家唯一能迅速滿足需要的地方。
3. 同學們有的零用錢有限,普遍只買得起較為便宜的食品。
4. 一些小店的“招數”具有極大吸引力。它們總是將所謂“好吃”的食品擺放在靠里的地方,引誘同學們“深入”、“深入”、“再深入”。一旦進去,就被周圍五花八門的零食纏住,久久不想離開。
正因為如此,盡管同學們對食品安全有一定認識,一方面表示愿意聽從家長或老師的勸告,但另一方面又表示依然會偶爾購買一下。這是自制力不夠的表現,但在小學生來說卻是正常的現象。
結論
1. 小學生購買零食是普遍現象,事出有因,并且難以完全杜絕。
2. 低價位食品盡管質量可疑,但是他們能夠負擔的,因此是同學們的首選。
3. 校外小店是零食的主要來源。
4. 對于購買零食,不能只靠禁止,重要的是要讓同學們認識到校外小店食品的危害,并給出滿足他們正常需要的“安全通道”。
建議
事實告訴我們,校外小店幾乎都不是食品專營店,這里的食品沒有衛(wèi)生上的保證,尤其是5角(含)以下價位的。有的小食品包裝不完全,少數會破袋、漏袋。它們大多數沒有產地、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也就是“三無”食品。
此外,上學或放學路上吃零食都會影響到正餐的質量。上學路上吃,因為在家剛吃完飯,這時候再吃東西,就會把胃撐壞,影響營養(yǎng)豐富的正餐的吸收。放學路上吃,就會在到家時有“不太餓”的感覺,同樣也會影響營養(yǎng)豐富的正餐的吸收。
因此,我建議:
1. 同學們應少買來路不明的食品,以防對身體不好。遇到誘惑時,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勸阻,而不是互相攀比。
2. 相關部門應當對校外小店的食品衛(wèi)生和經營資格進行檢查,以保證安全、衛(wèi)生。
3. 餓肚子是無法抵抗的,愛零食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建議學校在大課間時統一安排課間餐時間,允許大家把從家中帶來的食品(如牛奶、水果、堅果等)帶去食堂吃,這樣既保證了食品安全,又滿足了大家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丟垃圾。
4. 用板報的形式宣傳辨別健康食品的知識,公布亂吃不安全食品造成危害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