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化學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化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本課題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起始課,對學生今后學習化學有著一定的影響和激勵作用。本課題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緒言課,屬于非知識性教學,其編寫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從生活走向化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為教師創(chuàng)設了較大的教學空間和教學自由度。
二、學情分析
學生剛接觸化學,充滿了好奇,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設置問題情境,帶領學生走進化學殿堂,去探索化學世界的奧秘。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神奇魅力,產(chǎn)生持續(xù)地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設計思路
本課題主要想解決的問題就是帶領學生簡單認識化學,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奇妙,并且盡可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興趣,使他們自主的參與進來。所以在準備本節(jié)課前我在學生中做了一個調(diào)查。
1.你對化學這門新學科有哪些了解?
2.你最希望在這門學科中了解哪些問題?
針對問卷調(diào)查的反饋和我的理解,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化學是研究物質(zhì)的組成、結構、性質(zhì)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熱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體會化學是有用的、有趣的,培養(yǎng)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2、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題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習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熏陶和培養(yǎng),使學生體驗化學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難點是正確理解化學的定義。
3、教學方法
本課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提出了許多富有想象力的`問題,使學生親身感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同時也感受到許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xiàn)的,而是要靠化學家的智慧和辛勤勞動逐步實現(xiàn)的,由此產(chǎn)生了希望了解化學的強烈愿望。我抓住這種情感,逐漸導出問題,并以豐富多彩的圖片和語言,概述了人類認識化學、利用化學和發(fā)展化學的歷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學的魅力和學習化學的價值。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和化學實驗,鼓勵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4、學法指導
觀察、實驗、思考、交流、質(zhì)疑、總結。
化學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進行簡單的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掌握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解題策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關化學化學反應計算的練習,掌握解題格式和解題方法,形成解題能力,并從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中,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及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二、教學分析:
1、內(nèi)容分析:本課題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學習利用化學方程式所反映的質(zhì)量關系進行簡單的計算
重點: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格式
難點: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以及相關計算
2、學情分析:本課題的學習中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書寫方程式,尤其是中等偏差學生由于方程式?jīng)]有掌握好,沒有將化學方程式配平,把幾個分子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和計算錯誤,還有的數(shù)學功底較差,結果出錯。
三、教學過程:
。▌(chuàng)設問題情景)氫氣是未來汽車的理想燃料,氫氣可以通過水分解得到。已知1kg氫氣能供一輛功率為50kw的汽車大約跑100km.。觀看課本136頁圖,你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聽講、看圖、思考。
。ㄒl(fā)問題)請同學們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進行歸納。小組間猜想、討論、交流。(1)要想知道18kg水可供汽車跑多遠,就必須知道18kg水分解能產(chǎn)生多少氫氣。(2)想知道18kg水分解產(chǎn)生多少氫氣,就需要知道參加反應的水的質(zhì)量與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關系。(3)要想知道參加反應的水的質(zhì)量與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關系,就需要知道水分解的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關系。
。ㄖR回顧)請寫出水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并說出化學方程式的涵義。思考:水分子和氫分子的質(zhì)量比為多少?為什么?讓學生寫出該化學方程式后回答其含義。水分子和氫分子的質(zhì)量比等于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比。
。ㄒ龑骄浚┰谒纸獾姆磻w系中,各物質(zhì)之間的質(zhì)量存在怎樣的關系?你可得出什么結論?讓學生討論并嘗試計算后交流:用不同的水分子數(shù)目代入計算。依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得出,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間的質(zhì)量比恒等于9:1:8。
。◣熒涣鳎⿵囊陨系姆治隹煽闯,在化學反應中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關系與什么有關?然后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并總結歸納。讓學生交流(1)這種質(zhì)量關系與物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有關;(2)與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有關;(3)與物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和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密不可分。
(設計方案)我們已知道化學反應中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關系,那么你能否根據(jù)這個質(zhì)量關系計算一下:18kg水分解能產(chǎn)生多少氫氣?學生討論、交流計算方案,并利用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計算。
(展示評價)展示學生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組織學生進行評價,總結解題步驟和解答過程中易出現(xiàn)差錯的地方。讓學生交流解題方案,總結解題步驟。并按步驟進行解題。然后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相互補充,得出答案。
。ɑ仡櫯c反思)通過以上的探索,請你將化學反應中有關計算的解題思路和一般步驟總結出來。通過學生交流,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然后學生練習課本138頁的習題,鞏固所學新知識。
化學教學設計3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屬于專題復習中的一個專題,綜合性比較強,涉及概念比較多,適合放在復習后期。本節(jié)課知識點比較碎,學生易感到枯燥,可采用比賽的方法進行。
2、學情分析:
學生處于中招復習的最后階段,一輪、二輪復習均已結束,知識點掌握比較全面但并不準確。在教學中要將易錯知識反復強調(diào),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練習,加深對課本上概念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目標:加強學生類推的思維方法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競賽,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4、教學重難點:
重點:邏輯推理能力的鍛煉
難點:邏輯推理的準確性
5、教學準備:PPT、學案、獎品
6、教學方法:競賽法、小組討論法
7、教學時間:1課時
8、教學過程:
(1)導入:
同學們在放假的時候看過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這些比賽類的節(jié)目嗎?今天我們把比賽搬到課堂上,進行我們的《化學競賽之化學中的“一定”與“不一定”》
。2)進行新課:
1.介紹比賽規(guī)則:本次比賽分為“熱身賽”、“海選賽”、“總決賽”三個環(huán)節(jié),所有題目均為判斷對錯,最終通過總決賽確定本次化學競賽的冠軍,并頒發(fā)獎品。
2.進行“熱身賽”并介紹比賽規(guī)則:本環(huán)節(jié)共兩輪,每輪5個題目,選手自由組合成小組,討論出最終答案并將答案寫在學案上,討論過程中可查閱各種資料,每次討論3分鐘。“熱身賽”開始,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由學生將同學們有疑問的題目進行講解,老師進行必要補充。對有問題的題目及時糾錯。
3.進行“海選賽”并介紹比賽規(guī)則:
(1)本環(huán)節(jié)共兩輪,每輪5個題目,選手不能翻閱任何資料,不能與別人討論,自己寫出最終答案并將答案寫在學案上,每輪答題時間2分鐘。
。2)每輪對照答案之后將自己的答對總數(shù)填寫在學案上,兩輪答對總數(shù)最多的`前兩名同學參加總決賽,其他同學為“百人團”。海選賽開始,學生認真作答,對照答案之后由學生將同學們有疑問的題目進行講解,老師進行必要補充。對有問題的題目及時糾錯。根據(jù)規(guī)則選出“總決賽”選手。
進行“總決賽”并介紹比賽規(guī)則:
(1)本環(huán)節(jié)共10個題目,兩名選手采取搶答的形式,先舉手搶奪答題權,然后由“百人團”答題(答題時間30秒),最后得到答題權的選手答題,若回答正確,則擊敗1人次得1分,若回答錯誤,則對方得分。
。2)得分方需解釋本題,若解釋錯誤,則本題得分減半。
。3)最后總分最高的選手為冠軍。兩名選手就位,按照規(guī)則進行搶答并做出解釋,確定總冠軍并頒發(fā)獎品。
比賽結束后對本輪中有問題的同學開始糾錯,不需糾錯的同學寫學案上的當堂訓練。
。3)總結
本節(jié)可主要采用了類推的思維方法,要注意做題中認為正確的找到原因,認為錯誤的找到反例。學生復習剛才的錯題。
。4)當堂訓練
學生做學案上的題目,寫完的同學先批改,課上沒有寫完的同學作為課后作業(yè)。
9、自我反思:
本節(jié)課以競賽的形式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了將課堂游戲化、將游戲課堂化,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讓學生及時糾錯,在錯誤中不斷提高。在講課過程中不能只讓學生講,對于重點的問題需要老師進行強調(diào)。
化學教學設計4
初中化學的第一節(jié)課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關鍵,上好化學的第一節(jié)課就顯的尤為重要,在教學時,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與興趣:
一、用魔術把學生帶進奇妙的化學世界,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很高。老師應該把握好學生對新開課程的期待心理,積極地準備,讓學生對新課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上課時,我先給學生表演一個魔術。取兩瓶無色溶液(分別為氫氧化鈉溶液和少量酚酞)混合后變成紅色溶液。
通過這樣的開頭,學生對奇妙的化學有個新的認識,同時也認識到化學就是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科。
二、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化學知識,鞏固興趣。
學科的融合,是時代的.必然。在新課中注重對學生的學科融合觀念的培養(yǎng)是必要的。可以結合語文學科,對學生進行提問。因為學生已經(jīng)學過語文中講述方志敏與魯迅交往的一篇課文,可以問學生:你們有誰知道方志敏給魯迅的信,是怎樣寫的嗎?又是怎樣看的呢?學生很有興趣,有的同學能講出其中的原理。在這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思考“萬紫千紅總是春”中,又體現(xiàn)了哪些化學知識?將后面的指示劑的知識提前粗粗解釋一下,讓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在學科的融合中鞏固。
三、用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習欲望,激活興趣。
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上課時,請一位學生來做一個實驗:將一塊手帕,用75%的酒精浸透,然后,用火燒,結果手帕燒不壞。學生在疑惑中,就會思考,就會有學好化學的意識。
四、布置實踐活動,讓知識在生活中扎根,拓展興趣。
課后作業(yè)是學習的繼續(xù)與深入,是“學以致用”的家庭化、生活化。課后,我布置了一個調(diào)查式的作業(yè),讓學生回家找一些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如“找一找,你家廚房中有哪些化學物質(zhì),他們的成分如何?”、“做一做,同樣質(zhì)量的水與放了鹽的水,哪個先燒開?”、“想一想,汽水瓶打開后,為什么有氣泡?”、“做饅頭時,通常放什么東西?”、“把雞蛋放在白醋里,有什么現(xiàn)象?”等等,通過學生的做、問、想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也進一步強化“學以致用”的意識,讓知識在生活中扎根,拓展興趣。
通過這樣的努力,這第一節(jié)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學有所獲。
化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背景
。ㄒ唬┱n標分析
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基本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與人類生存和發(fā)展密切相關的一些有機化合物的重要知識;并不特別要求去追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知識遷移。
。ǘ┙滩姆治
《甲烷》內(nèi)容選擇于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jié),這一節(jié)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zhì)的有關內(nèi)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而甲烷作為烷烴的第一個最簡單的分子,學生對它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因此本節(jié)內(nèi)容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物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ㄈ⿲W情分析
初中化學就介紹了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也介紹了部分物質(zhì)結構的知識,為學好本節(jié)內(nèi)容提供了前提條件。
本節(jié)課將主要介紹以甲烷為代表的烴的分子結構、性質(zhì)和主要用途,以及它們的性質(zhì)與分子結構的關系,讓學生掌握好甲烷這一節(jié)的知識,能為學生學習烴及烴的衍生物等有機內(nèi)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質(zhì)、用途。
2、掌握甲烷分子的化學式、電子式、結構式、空間構型。
3、掌握甲烷的化學性質(zhì)(通常穩(wěn)定、取代反應、氧化反應、高溫分解)。
4、理解取代反應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模型、觀看甲烷發(fā)生取代反應的多媒體模擬反應歷程,增強學生對甲烷分子空間構型這類抽象的知識的理解,提高空間思維能力。
2、在重點掌握甲烷化學性質(zhì)的過程中,逐漸理解“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反映結構”,并學會遷移運用。
3、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內(nèi)容和方法,初步學會化學中對有機物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通過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總結實驗結論來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化學微觀世界分子結構的立體美。
2、通過學生合作進行模型制作明確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欣賞天然氣應用的圖片,觀賞甲烷和氯氣反應機理的動畫以及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等設計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力求形成長久穩(wěn)定的化學學習動機以及探究新知的欲望。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初步形成嚴謹、有序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方法。
4、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了解甲烷對于人類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形成環(huán)保意識及關心能源、社會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甲烷的分子組成、結構特征、主要化學性質(zhì)(燃燒反應和取代反應);
(二)教學難點:甲烷分子的空間立體結構、取代反應的概念和實質(zhì)。
四、教學策略和手段:
。ㄒ唬┙虒W策略:以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模擬實驗和學生討論為主,教師串聯(lián)講解為輔的啟發(fā)式教學。
1、采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展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層層推進;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有意注意;
3、通過展示模擬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歸納。
。ǘ┙虒W手段:PPT等多媒體課件、黑板。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討論、講解、練習
六、教學過程:
【引入】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化學的一大模塊——無機化學,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化學另一個模塊——有機化學的學習。
【講述】有機化學主要是研究一些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zhì)與制備的學科,那么什么又是有機化合物呢?其實,有機化合物就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簡稱有機物。有機化合物有兩個基本特點:數(shù)量眾多,分布極廣。但由于CO、CO2、H2CO3及其鹽、氫氰酸(HCN)及其鹽、硫氰酸(HSCN)及其鹽等與無機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結構相似,所以把他們歸入了無機化合物之列。
【提問】有機化合物中是否只含有碳元素嗎?
【講述】答案是否定的,顧名思義,化合物自然是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的純凈物,有機化合物不只是含有碳元素,它還含有氫、氧、氮、硫、磷、鹵素等。其中僅含有碳、氫元素的有機化合物叫做烴。
【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最簡單的烴,也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板書】第一節(jié)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板書】一、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分子結構
【引入】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正在實施一項重大的能源工程——“西氣東輸”工程。
【提問】大家知道“西氣東輸”工程里面的氣指的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天然氣
【講述】很好,這項工程主要是將新疆、甘肅等地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通過管道東輸?shù)介L江三角洲,最終到達上海的一項巨大工程。由于天然氣是一種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潔能源,所以我們國家才不惜重金把它從新疆那么遙遠的地方引過來。天然氣它的主要成分了就是甲烷,其實自然界中甲烷不只單單存在于天然氣中,在沼氣、油田氣和煤礦坑道氣中甲烷也是他們的主要成分。
【PPT展示】【板書】1、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板書】2、分子結構
【過渡】通過我們在初中的學習,我們知道甲烷的分子式為CH4,根據(jù)我們第一章所學化學鍵的知識寫出甲烷的電子式。
【PPT展示】【板書】
(1)、甲烷的電子式
如果我們將電子式中的一對共用電子用一條短線表示,得到的式子叫結構式。
【板書】結構式:將電子式中的一對共用電子用一條短線表示,得到的式子。
那么甲烷用結構式來表示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它表示成這個樣子
【PPT展示】【板書】
(2)、甲烷的結構式
【提問】我們知道了甲烷的分子式和結構式,那么甲烷分子的結構到底是不是和它的結構式一樣呢?
【實踐】下面我們就動起手來,利用我們手上的橡皮泥和牙簽,搭建出你想象中的甲烷的空間結構。
搭建出來后想一下以下兩個問題:
【PPT展示】
1、如果我們用一個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一個氫原子,有幾種可能?
2、如果我們用兩個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兩個氫原子,又有幾種可能?
找?guī)讉同學問一下他們做出來的模型的空間幾何結構。
【講述】通過我們科學家精確的實驗測定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用兩個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兩個氫原子,其結果只有一種空間結構,那現(xiàn)在甲烷它的空間結構該是那一種呢?你們動手做一下,用兩個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兩個氫原子,其結構只有一種,看看應該是哪一種結構。
【學生回答】正四面體
【PPT展示】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
【講述】很好,如果我們用兩個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兩個氫原子,其結果只有一種空間結構的話,那么甲烷的空間結構肯定就是正四面體了;如果它是一個平面正方形或者四棱錐的空間結構,那么用兩個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兩個氫原子相鄰和相對肯定是兩種不同的結構,如果我們用兩個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兩個氫原子,其結果只有一種空間結構的話,那么甲烷的空間結構肯定就是正四面體。在這種結構中,每個C—H與C—H都是等價的,且他們之間的夾角也就是鍵角為109°28’。
【過渡】好,看完了甲烷的結構,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甲烷的性質(zhì)。
【板書】
二、甲烷的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
【講述】【PPT展示】通常情況下,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為0.717g/L(標準狀況),極難溶于水。
【過渡】這些就是甲烷的一些物理性質(zhì),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化學性質(zhì)。
我們常說結構決定性質(zhì),那么甲烷穩(wěn)定的正四面體結構決定了它有那些化學性質(zhì)呢?
【板書】
2、化學性質(zhì)
(1)、穩(wěn)定性
甲烷穩(wěn)定的正四面體結構決定了甲烷通常情況下是比較穩(wěn)定的,如與強酸、強堿和強氧化劑等一般不發(fā)生化學反應。
【板書】【PPT展示】與強酸、強堿和強氧化劑等一般不發(fā)生化學反應。
【講述】甲烷的穩(wěn)定性是由它具有正四面體結構的穩(wěn)定結構決定的。
【過渡】但任何物質(zhì)的穩(wěn)定性都是相對的,而它的變化是絕對的,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一旦外部條件發(fā)生變化,甲烷也能發(fā)生反應。比如在特定條件下甲烷能與某些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如可以燃燒和發(fā)生取代反應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甲烷的燃燒反應。
【板書】
。2)、甲烷的氧化反應——燃燒反應
【講述】甲烷是一種優(yōu)良的氣體燃料,通常情況下1mol甲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水和CO2,放出890kJ的熱量,火焰呈淡藍色。
【板書】CH4(g)+2O2(g)CO2(g)+2H2O(l)
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61資料卡片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怎么檢驗甲烷燃燒生成的產(chǎn)物?
甲烷燃燒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過將干燥燒杯罩在甲烷的火焰上,之后倒轉(zhuǎn)燒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來檢驗。
(2)點燃甲烷前應有什么操作?
【總結歸納】點燃甲烷前應該驗純,這就提醒我們,在使用任何可燃性氣體前一定要進行驗純,否則他們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的比例的時候就會發(fā)生爆炸。
【提問】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家里面使用的煤氣或天然氣發(fā)生泄漏的話,你將怎么進行查漏呢?
【講述】我們應該先打開門窗,讓可燃性氣體在室內(nèi)的濃度,同時關閉煤氣或天然氣的總閥門,并且要到戶外去打電話進行求救,切勿觸動任何電器開關(如開、關燈)、在室內(nèi)使用電話或手機、使用火柴或打火機、按動鄰居的門鈴、開啟任何煤氣用具,直至漏氣情況得到控制。
那么我們該怎么來檢驗這兩種物質(zhì)呢?
【過渡】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甲烷的另一個重要的化學性質(zhì)
【板書】
。3)、甲烷的取代反應(特征反應)
【講述】甲烷在通常情況下不與強氧化劑反應,但在特定的條件下甲烷是可以與一些氧化劑發(fā)生反應的。如在光照的條件下就可以與氯氣發(fā)生反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甲烷與氯氣反應的視屏。
【提問】在這個實驗視屏你看到了些什么現(xiàn)象?
【總結】色變淺、水上升、出油滴。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呢,這是因為甲烷與氯氣發(fā)生反應生成了能溶于水的氯化氫與不溶于水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油狀液體。其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學方程式為:
【板書】
【講述】在上述反應中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不是直接一次性完成的,而它們是一個連鎖的反應,反應中生成的一氯甲烷又可與氯氣進一步反應,依次生成難溶于水的油狀液體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是一種很好的滅火劑),注意:有機反應方程式用“→”,不用“=”。
【講述】仿照生成一氯甲烷化學方程式,嘗試寫出一氯甲烷與氯氣進一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講述】在常溫下,一氯甲烷是氣體,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液體。
【講述】在上述反應中甲烷分子中的4個H原子逐一被Cl原子所代替生成了4種四種不同的取代物,像這種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板書】取代反應: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講述】甲烷在光照下除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以外,還能與其它氣態(tài)鹵素單質(zhì)發(fā)生反應,它與氟氣的反應更容易,與溴蒸氣的反應更困難,與碘蒸氣幾乎不反應。但甲烷不能與氯水、溴水等反應,使氯水、溴水等褪色。
【提問與思考】
1、在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中那種生成物最多?
2、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有何區(qū)別?
【PPT展示】【小結】
1、甲烷分子的結構特點;說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結構”最基本的實驗事實是什么?
2、甲烷主要存在于那些物質(zhì)中,有什么樣的物理性質(zhì)
3、甲烷的化學性質(zhì)有哪些?
4、什么是取代反應?它與置換反應有什么區(qū)別?
[課堂小結]甲烷的化學性質(zhì)通常情況下比較穩(wěn)定,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燃燒反應、取代反應。它主要取決于甲烷穩(wěn)定的正四面體結構。取代反應是甲烷的特征反應。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本P65課后習題1、2、3、5、6
2、查閱資料,從反應形式、反應條件、反應的方向和可逆性等幾個方面比較取代反應和我們學習過的置換反應有什么區(qū)別?
八、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分子結構
1、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分子結構
二、甲烷的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
2、化學性質(zhì)
。1)穩(wěn)定性
。2)甲烷的氧化反應——燃燒反應
CH4(g)+2O2(g)CO2(g)+2H2O(l)
(3)甲烷的取代反應(特征反應)
取代反應的概念: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氯氣與甲烷的取代反應方程式:
化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氮氣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 了解氮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
學會思考,從原子結構特征來分析其相應結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qū)εc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重點、難點】
重點:氮氣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zhì)
難點: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過程設計
講:這節(jié)課來學習氮氣的這個知識點。我們知道游離態(tài)的氮主要存在于空氣中,那么,氮氣具有怎樣的結構,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呢?我們先來看下它的結構。
。ɡ蠋熃袑W生上臺板書氮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老師:我們看到氮原子的`最外層有5個電子,那么要是氮分子中的兩個氮原子最外層均達到穩(wěn)定的8電子結構,它們需要共用幾對電子對。
學生:3對
老師:是的,接下來我們看到它的電子結構以及結構式。
那么氮氣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
學生:純凈的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老師:我們知道了氮氣的物理性質(zhì),那么它又具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
(叫同學上黑板板書氮氣和氫氣,氮氣和氧氣,氮氣與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ㄒ┤藗兂Uf雷雨發(fā)莊稼,那么就你所學知識,解釋一下這種現(xiàn)象?
。▽W生思考一段時間)講:我們知道空氣中的氮氣,在閃電,即放電條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進而被植物吸收。這就是雷雨發(fā)莊稼的原因。
講:我們前面已講游離態(tài)的氮只要存在于空氣中,我們可以用液化空氣的方法制氮。我們看到這是氮氣液化的圖。那么氮氣又有哪些用途呢?
講:氮氣比較穩(wěn)定,可以用來做保護氣,氮氣與氫氣反應可以用來工業(yè)制氨、制硝酸 、制氮肥。在科技領域的應用,氮氣為超導體提供低溫環(huán)境。液態(tài)氣化吸熱,所有液態(tài)氮可以作致冷劑,我們還講到氮氣可以用來雷雨發(fā)莊稼。
結束:好的,今天講到這里,謝謝。
化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化學式概念的涵義,掌握一些簡單的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化學式式量。
了解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根據(jù)化學式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將化學概念與數(shù)學計算相結合的思維方法。熟練計算技能,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化學式的學習,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證明,此節(jié)課是學生是否學好化學的一個分化點,對于元素符號記不下來的學生,要及時做好補救工作。所以必須高度重視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學習,教學要精講、精練,抓規(guī)律、做示范。使學生理解化學式的意義,對化學式的計算必須做到“正確”、“規(guī)范”、“熟練”。
教學建議:
從檢查學生對元素符號、名稱及物質(zhì)的分類入手設疑激趣:元素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而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zhì)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即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zhì)組成的式子--化學式。引導學生閱讀討論,得出化學式的概念。讓學生明確化學式不是憑空寫出來的,而是前人經(jīng)過多次的精密實驗,測定物質(zhì)的組成后推算得出來的。每一個純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都可以用一個化學式來表示。
同時可展示球棍式分子模型,使學生形成一種直觀概念。
通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歸納總結出化學式的意義以及書寫化學式的'方法。然后用課堂練習對化學式加以鞏固、熟練。
根據(jù)化學式計算物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及組成物質(zhì)各成分元素的質(zhì)量比和質(zhì)量分數(shù)。學生對計算應不成問題,關鍵在于對化學式的真實涵義的理解,尤其是對化學式中的符號、系數(shù)、右下角碼的意義的理解,應及時分析、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化學概念、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格式,使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化學式概念的涵義,掌握一些簡單的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诹私庀鄬Ψ肿淤|(zhì)量的概念。
、鄢醪秸莆崭鶕(jù)化學式的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將化學概念與數(shù)學計算相結合的思維方法。熟練計算技能,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化學式的涵義,書寫化學式。
2、難點: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小測驗:
、賹懗鱿铝性氐姆枺
鐵、鎂、氧、碳、硫、磷、汞、銀、銅、鋇、鈣、氯
、谥赋鑫镔|(zhì)類別:
水、空氣、二氧化碳、氧化汞、鐵、氧氣、糖水
。▽W生整體測試,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書,5分鐘后講評)
元素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化學教案《化學式式量》。那么,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zhì)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
學生閱讀課本P39,討論,得出化學式的概念。
一、化學式:
1、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zhì)組成的式子叫化學式。
注意:化學式是通過實驗(定性、定量分析)測定物質(zhì)的組成,然后計算的出來得。每種純凈物都有它固定的組成,所以一種物質(zhì)只有一個化學式。
用分子模型展示一些物質(zhì)分子的結構。例如:
氫氣 氧氣 二氧化碳 水 等。
化學式除了能表示這種物質(zhì)外,還可以表示什么意義?
2、意義:(學生看書,歸納總結)
、俦硎疽环N物質(zhì)。
、诒硎窘M成這種物質(zhì)的元素。
、郾硎緲嫵蛇@種物質(zhì)的一個分子。
、鼙硎緲嫵蛇@種分子的原子。
例: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3、寫法:(學生閱讀課本,討論,歸納)
①單質(zhì)化學式的寫法:
a、金屬單質(zhì)和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zhì)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
碳C 硫S 鐵Fe 鋁Al
b、稀有氣體是由單原子構成的。
氦He 氖Ne 氖Ar
c、非金屬氣態(tài)單質(zhì)分子大多數(shù)為雙原子分子。
氫氣 氧氣 氮氣 氯氣
②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只討論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小結:氧化物、氧在后:
非氧化物、金前非后:
練習:
1、根據(jù)名稱寫化學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氧化鉀
2、指出下列符號中“2”的含義:
二、相對分子質(zhì)量:
化學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總和。(單位為1,一般不寫出)
學生先閱讀課本P41,教師再舉例分析、規(guī)范格式。
投影例題:
已知尿素的化學式為 ,求:
①尿素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谀蛩刂懈髟氐馁|(zhì)量比。
、勰蛩刂械氐馁|(zhì)量分數(shù)。
、芤鼓侈r(nóng)田增加5.64千克的氮元素,問應向這塊地施加尿素多少千克?
⑤若改施硝酸銨( ),則需硝酸銨多少千克?
解:
、 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注意:明確化學式中角標數(shù)字的意義;元素符號之間用“+”號;元素符號與數(shù)字之間用“*”號。
、谀蛩刂懈髟氐馁|(zhì)量比為
注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zhì)量比,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總和之比。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所以,不可寫成: 或 。
、
注意:表達式不能寫成 的形式,應為
、茉O應施加的尿素的質(zhì)量為 ,
則:
注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zhì)量=化合物的質(zhì)量×該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
、菰O需硝酸銨的質(zhì)量為 ,
則:
探究活動
以鄰桌同學為一組,做下列有關元素符號和化學式書寫的練習,并互相訂正。
1.用化學符號表示:①兩個氫原子 ②三個氮分子 ③幾個水分子 ④5個氦分子 。
2.寫出氯化鈉、氧化銅、氧化鋁、三氧化硫的化學式。
3.讀出下列化學式的名稱:
化學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要求:
。1)記住苯的物理性質(zhì)、組成和結構特征。
(2)會寫苯的燃燒反應、鹵代反應、硝化反應、加成反應等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要求
。1)通過分析推測苯的結構,提高根據(jù)有機物性質(zhì)推測結構的能力。
(2)通過苯的主要化學性質(zhì)的學習,掌握研究苯環(huán)性質(zhì)的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化學家發(fā)現(xiàn)苯環(huán)結構的歷史學習,體驗科學家艱苦探究、獲得成功的過程,培養(yǎng)用科學觀點看待事物的觀點。
【重點與難點】
難點:苯分子結構的理解
重點:苯的主要化學性質(zhì)。
【教學過程】
【課始檢測】
(1)烷烴、烯烴燃燒的現(xiàn)象?
。2)烷烴、烯烴的特征反應是什么?
【導入】這節(jié)課起我們學習一種特殊的烴,先請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學史資料。
【科學史話】19世紀初,英國等歐洲國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氣,使煤炭工業(yè)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生產(chǎn)煤氣剩余一種油狀、臭味、粘稠的液體卻長期無人問津。1825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從這種油狀液體中分離出一種新的碳氫化合物。法國化學家日拉爾確定了這種碳氫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78,分子式為C6H6,并叫作苯。
【探究問題1】
(1)若苯分子為鏈狀結構,根據(jù)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飽和烴嗎?
。2)在1866年,凱庫勒提出兩個假說:
1、苯的6個碳原子形成XX狀鏈,即平面六邊形環(huán)。
2、各碳原子之間存在XX交替形式
凱庫勒認為苯的結構式:XX;結構簡式為:XX
【板書】
苯的分子式:XX
凱庫勒結構式:XX
結構簡式:XX
【探究問題2】
若苯分子為上述結構之一,則其應具有什么重要化學性質(zhì)?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學性質(zhì)能使溴水褪色;使錳酸鉀褪色。
設計實驗方案:
【分組實驗】教材第69頁實驗3-1
從實驗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特點。
1、將1滴管苯滴入裝有水的試管,振蕩,觀察。
2、將1滴管苯與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試管中,振蕩,靜置觀察現(xiàn)象。
3、將1滴管苯與1滴管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混合于試管中,振蕩,靜置。
【提問】實驗現(xiàn)象是?
【歸納小結】
實驗、現(xiàn)象、結論。
水、分層、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層,上層為橙紅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分層,下層為紫紅色苯不能使高錳酸鉀褪色。
【思考與交流】
。1)你認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雙鍵?苯到底是什么結構呢
。2)苯的鄰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種說明什么?
【強調(diào)】科學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是一種介于單鍵與雙鍵之間的一種獨特的鍵。
【結論】苯分子的結構中不存在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
【歸納小結】
[板書]一、苯的組成與結構
1、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XXXX或XXXXXX
【思考與交流】:苯的結構簡式用哪種形式表示更為合理?
注意:凱庫勒式不科學,但仍被使用。
2、結構特點
。1)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為平面正六邊形結構,鍵角為1200
。2)苯環(huán)上的碳碳鍵是介于單鍵與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六個鍵完全相同)
【自主學習1】通過實驗結合預習請說出苯的物理性質(zhì)
[板書]二、苯的物理性質(zhì)。
無色、特殊氣味液體,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種重要溶劑,沸點:80℃易揮發(fā),熔點:5℃
【思考】苯環(huán)上的碳碳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請預測這種特殊結構決定它的特殊性質(zhì)是怎樣的?
[板書]三、苯的主要化學性質(zhì)
1、苯的氧化反應
【演示實驗】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苯在酒精燈上引燃。
【提問】現(xiàn)象是?
火焰明亮,伴有大量濃煙。
【思考】苯在空氣中燃燒冒黑煙的原因?
含碳量高
【思考與交流】你能寫出苯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嗎?
【注意】苯不能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記錄現(xiàn)象,并回答問題
[板書]2、苯的取代反應
(1)苯與液溴的化學方程式:
注意:
、俜磻獥l件純液溴、催化劑,即溴水不與苯發(fā)生反應。
、谥灰1溴原子,即只發(fā)生單取代反應。
③產(chǎn)物為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無色,油狀液體,能溶解溴,溴苯溶解了溴時呈褐色。
【動畫模擬】觀看動畫寫出化學方程式。
【板書】苯與硝酸反的取代反應:
注意:
、俜磻獥l件:50—60℃水浴加熱。
、诨旌蠒r,要將濃硫酸緩緩注入濃硝酸中,并不斷振蕩。
、蹪釮2SO4的作用:催化劑吸水劑。
、芟趸绞菬o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狀液體,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
【知識拓展】
苯的磺化反應化學方程式:
【板書】在特殊條件下,苯能與氫氣、氯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苯的用途: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nóng)藥、醫(yī)藥、染料、香料等。
化學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了解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體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認識到只有均衡膳食才能更好的維持人體的元素平衡。
過程與方法:
通過與同學討論、查閱資料,了解鈣、鐵、鋅、碘等營養(yǎng)元素的食物來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題學習,更加注意平常的飲食營養(yǎng)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習慣。
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辯證地看待化學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微量元素對人體的作用及適宜攝入量。
難點: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將意識轉(zhuǎn)化為行為。
三、設計思路:
從補鈣的生活經(jīng)驗,從電視中經(jīng)常看到有關補鈣、補鋅和補鐵等廣告,以此為基礎對于本課題內(nèi)容應該不難理解。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學習時不夠重視。
四、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黃金搭檔”廣告視頻
【講解與過渡】廣告語中的鈣、鐵、鋅、硒是元素。(引入課題)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一人體中的化學元素
【指導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5,并出示下列問題:
1.人體中常量元素有哪些,哪幾種含量較高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區(qū)別對人體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仔細閱讀課本,認識教材上圖表的內(nèi)容,思考并回答有關問題。 【教師點評并講解】人體中含量超過%的為常量元素,含量在%以下的為微量元素,它們能夠調(diào)節(jié)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
一人體中的化學元素1常量元素2微量元素【講解】氧、鈣是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常見的主要有鐵、鋅、碘、硒等。 【過渡】猜字謎
【學生活動】討論,思考,回答
【教師講解】
常量元素鈣鈉鉀
微量元素鐵鋅硒氟碘
有害元素鉛鎘汞(介紹水俁病痛痛。
課堂練習
一、人體中的化學元素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O,C,H,N,Ca,P,K,S,Na,Cl,Mg微量元素(含量小于%):Fe,Zn,F,I,Se(硒)
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常量元素:鈣鈉鉀
2.微量元素:鐵鋅硒氟碘3.有害元素:鉛鎘汞
教學反思:
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本節(jié)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也是非常密切的,通過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感悟化學知識的重要性。本節(jié)課的教學大量用到學生分組討論,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確立三維目標,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對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問題能夠做出解釋。
化學教學設計10
1.1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是構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合物;理解原生質(zhì)的概念及其實質(zhì)和含義;了解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及其重要作用;通過生物體組成元素與非生物的對比,理解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認識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使學生初步學會抓住知識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用抓住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事物、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
二、教學建議
1.重點分析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是生物體的物質(zhì)基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種類很多,至少有62種,常見的有29種。這些元素的分類原則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根據(jù)不同的分類原則和方法,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不同的名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
2.難點分析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根本區(qū)別,以及表現(xiàn)出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在以前的生物學學習中,學生主要是從生物的主要特征了解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區(qū)別,現(xiàn)在從元素水平上認識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抓住兩點來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沒有自己特有的化學元素”——表現(xiàn)出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統(tǒng)一性;二是“各種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表現(xiàn)出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之間的差異性。
三、教法建議
1.[學生基礎較好的學;虬嗉塢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1課時。
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習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以及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2.[普通學校]
可采用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1課時
講解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教師列舉、展示、講解具體事例,幫助學生理解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四、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在緒論中我們知道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個特征是“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zhì)基礎和結構基礎”,共同的物質(zhì)基礎是什么呢?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大體是相同的`,他們共同構成了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
第一節(jié)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物質(zhì)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特殊在什么地方,通過研究原生質(zhì)來研究。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問題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
案例1:經(jīng)過科學家的研究,生物體內(nèi)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學元素。請根據(jù)“玉米和人體內(nèi)化學元素含量對比表(見擴展資料)”來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
說明: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根據(jù)案例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與非生物界是否相同?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中含量是否相同?
哪些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nèi)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最后歸納總結如下:
1、 基本元素:C、H、O、N
C為最基本元素
2、 大量元素:萬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等
3、 微量元素:必需、很少
eFe、Mn、B、Zn、Cu、Mo、Cl等
二、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問題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說明: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通過介紹具體事例來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總結歸納如下:
1、組成化合物和原生質(zhì),作為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
C、H、O、N、P占97%
2、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如:B促進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
Mo作為牧草生長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蘭草場與鉬礦)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案例2:請比較生物與巖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么結論?
原生質(zhì)平均含量 人體內(nèi)含量 巖石圈含量
C、H、O三種元素 93% 74% 少于1%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1、統(tǒng)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差異性:生命元素在生物體和非生物體的含量不同
板書提綱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
第一節(jié)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1.組成化合物和原生質(zhì),作為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
2.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1.統(tǒng)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異性:含量不同
化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nèi)容]
焓變 反應熱
[教學目標]
1. 了解化學反應原理的幾種概念模型法。
2. 理解反應熱的含義,能判斷某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
3. 能從微觀角度,運用化學鍵的知識,解釋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重點難點]
重點: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模型及其應用
理解反應熱的含義、焓變與反應熱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模型及其應用
理解反應熱的含義、焓變與反應熱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識分析]
一.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和催化劑等概念模型及其應用:
有效碰撞:能夠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碰撞稱為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能夠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稱為活化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多出來的那部分能量稱為活化能,或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與反應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稱為活化能。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夠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本身的性質(zhì)和質(zhì)量都不會發(fā)生變化的物質(zhì)。
說明:
1、分子或原子等微粒間的碰撞是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必要條件,但不是發(fā)生反應的充分條件。有效碰撞是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充分必要條件。
2、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與反應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間的差值,它與反應過程中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無關。不同的化學鍵的能量不一樣,因此,破壞或減弱化學鍵以便啟動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也就不一樣,不同的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差別很大。測量活化能的主要方法是測量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3、某些反應的活化能幾乎為0,是因為在反應前反應物已經(jīng)成為自由的離子或原子,不再需要用來破壞或減弱化學鍵以便啟動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的緣故。
4、升溫或降溫可以提高或吸收能量,可影響反應物分子的能量,使分子活化;光、超聲波等也可以改變分子的能量,使分子活化。它們是通過外界提供能量,使部分能量比較低的物質(zhì)獲得能量變成活化分子,從而增大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增大有效碰撞次數(shù),加快反應速率。
5、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原來沒有達到活化分子的分子變成活化分子,從而提高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增大有效碰撞次數(shù),加快反應速率。這一點與升高溫度等提供能量的做法不一樣。
6、外界條件,如: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的改變,都是通過改變單位體積內(nèi)的活化分子的數(shù)目,改變有效碰撞次數(shù),改變反應速率。但不一樣的是,濃度和壓強,改變的是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數(shù)目,并沒有改變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而溫度和催化劑則是改變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改變有效碰撞次數(shù),改變反應速率。
二.反應熱和焓變
焓是與內(nèi)能有關的物理量,反應在一定條件下是吸熱還是放熱由生成物和反應物的焓值差即焓變(△H)決定。
在化學反應過程中所釋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用熱量(或換成相應的熱量)來表示,叫反應熱,又稱“焓變”,符號用△H表示,單位一般采用kJ/mol
說明:
1、化學反應中不僅存在著“物質(zhì)變化”,還存在著“能量變化”,這種變化不僅以熱能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還可以以光、電等形式表現(xiàn)。
2、如果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那么在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就有部分能量以熱的形式釋放出來,稱為放熱反應;如果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那么在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反應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轉(zhuǎn)化為生成物。
一個化學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取決于所有斷鍵吸收的總能量與所有形成新鍵放出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若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小于形成新鍵釋放的總能量,則為放熱反應;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大于形成新鍵釋放的總能量,則為吸熱反應。
3、焓是與內(nèi)能有關的物理量,在敞口容器中(即恒壓條件下)焓變與反應熱相同。
4、從宏觀角度:焓變(△H):ΔH=H生成物-H反應物(宏觀),其中:
H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焓的總量;H反應物表示反應物的焓的總量;ΔH為“+”表示吸熱反應,ΔH為“-”表示放熱反應。
5、從微觀角度:ΔH=E吸收-E放出 (微觀),其中:E吸收表示反應物斷鍵時吸收的總能量,E放出表示生成物成鍵時放出的總能量;ΔH為“+”表示吸熱反應,ΔH為“-”表示放熱反應。
6、體系:被研究的物質(zhì)系統(tǒng)稱為體系,體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稱為環(huán)境。放熱是體系對環(huán)境做功,把能量傳遞給環(huán)境;而吸熱則是環(huán)境對體系做功,是環(huán)境把能量傳遞給體系。
7、反應熱和焓變的單位都是“kJ/mol或kJ·mol-1”,其中mol-1是指每摩爾某一反應,而不是指某一物質(zhì)的微粒等。
8、常見的放熱反應有:化合反應、酸堿中和反應、燃燒反應、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等;常見的吸熱反應有:分解反應、碳與一氧化碳的反應、氫氧化鋇與氯化銨固體的反應等。
三.熱化學方程式:
熱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的量和反應熱的關系的化學方程式。
說明:
1、影響一個化學反應的反應熱的因素有:①反應時的溫度與壓強;②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狀態(tài);③方程式中的計量數(shù)。
2、我們可以通過:①注明溫度與壓強;②注明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狀態(tài);③注明△H的正負;④△H與計量數(shù)成比例等直觀地表示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
3、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表明了物質(zhì)的'種類(質(zhì)變的過程);表明了物質(zhì)數(shù)量的變化(量變的過程);表明了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焓變)。
4、與化學方程式相比,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應注意:①需注明反應的溫度和壓強;因反應的溫度和壓強不同時,其△H不同。(對于25℃、101kPa時進行的反應可以不注明);②必須標明各種物質(zhì)的狀態(tài)(s、l、g、aq)。(不同物質(zhì)中貯存的能量不同);③方程式后面必須標明反應熱,吸熱反應ΔH為“+”、放熱反應ΔH為“-”;④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化學式前面的系數(shù)僅表示該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所以,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⑤ΔH的數(shù)值與反應的系數(shù)成比例;⑥不需要注明反應的條件。
5、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判斷: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題]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需要加熱方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放熱的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fā)生
C、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必須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D、吸熱反應在一定條件下也能發(fā)生
解析: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放熱或吸熱。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主要取決于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都可以發(fā)生。反應開始時需要加熱的可能是吸熱反應,也可能是放熱反應。吸熱反應開始時需要加熱,反應后需要不斷加熱才能使反應繼續(xù)下去,如:石灰石高溫煅燒成生石灰;放熱反應開始加熱,反應后會放出一定的熱量,如果反應熱量足夠大,就可以使反應維持下去,即反應過程中不需要再加熱,如鐵粉與硫粉的反應等。
答案:C、D
例2.煤燃燒的反應熱可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來利用: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氣中直接燃燒產(chǎn)生的反應熱;b、先使煤與水蒸氣反應得到H2和CO,然后使得到的H2和CO在充足的空氣中燃燒。這兩個過程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a、C(s)+O2(g)=CO2(g) △H=E1 ①
b、C(S)+H2O(g)=CO(g)+H2(g) △H=E2 ②
H2(g)+1/2O2(g)=H2O(g) △H=E3 ③
CO(g)+1/2O2(g)=CO2(g) △H=E4 ④
回答:
。1)與途徑a相比途徑b有較多的優(yōu)點,即 。
。2)上述四個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哪個反應的△H>0: 。
。3)等質(zhì)量的煤分別通過以上兩條不同的途徑產(chǎn)生的可利用的總能量關系正確的是( )
A、a比b多 B、a比b少 C、a與b在理論上相同
(4)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間的關系為: 。
解析:(1)途徑b是一種煤凈化技術,其優(yōu)點有:煤的利用率高,變成氣體燃料后,運輸方便,使燃料燃燒充分。
(2)②為吸熱反應,反應體系的能量增加,△H>0。
。3)當相同的反應物通過不同的途徑的若干反應得到相同的生成物時,這兩個過程中的總的能量變化一定相同。
。4)可以通過反應方程式②③④相加或相減消去中間產(chǎn)物,同時進行能量的相加或相減,最終得到的反應熱和①相等。
答案:(1)煤的利用率高;變成氣體燃料后,運輸方便;使燃料充分燃燒。
。2)反應② (3) C (4) E1=E2+E3+E4
例3.已知火箭發(fā)射時可用肼(N2H4)作燃料,NO2作氧化劑,這兩者反應生成N2和H2O(氣)。且:N2(g)+2O2(g)=2NO2(g) △H=+67.7 kJ/mol ①
N2H4(g)+O2(g)=N2(g)+2H2O(g) △H=-534 kJ/mol ②
請計算1 mol氣態(tài)肼和NO2完全反應時放出的熱量為 kJ,并寫出肼與NO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解析:根據(jù)題意,要求下列反應的反應熱△H的值:
N2H4(g)+NO2(g)=3/2 N2(g)+2H2O(g);
則有②-①÷2=③,即△H2-△H1÷2=△H3。
則△H3=-534 kJ/mol-67.7kJ/mol÷2=-567.85 kJ/mol
答案:567.85;N2H4(g)+NO2(g)=3/2 N2(g)+2H2O(g);△H3=-567.85 kJ/mol
例4.拆開1 mol H—H鍵、1 mol N—H鍵、1 mol N≡N鍵分別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則1 mol N2生成NH3的反應熱為: ,1 mol H2生成NH3的反應熱為 。
解析:1 mol N2生成NH3,則有3H2+N2=2NH3
即△H=436×3+946×1-391×6=-92 kJ/mol
1mol H2生成NH3,則有H2+1/3N2=2/3NH3
即△H=-92 kJ/mol×1/3=-30.67 kJ/mol
因為反應熱單位中的mol-1是指某一反應,而不指某一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
答案:-92 kJ/mol;-30.67 kJ/mol
[鞏固測試]
1、下列過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H+H=H2 B、H+Cl=HCl C、I2→I+I D、S+O2=SO2
2、吸熱反應一定是( )。
A、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 B、釋放能量
C、反應物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總能量 D、儲存能量
3、下列各項與反應熱的大小無關的是( )。
A、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tài) B、反應的溫度
C、反應物的多少 D、表示反應熱的單位
4、已知反應:X+Y=M+N為放熱反應,對該反應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能量一定高于M
B、Y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總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總能量
D、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不必加熱就可發(fā)生
5、下列關于熱化學方程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熱化學方程式是表示放熱反應的方程式
B、熱化學方程式是表示物質(zhì)完全燃燒的式子
C、相同物質(zhì)的反應,當化學計量數(shù)不同時,其△H也不同
D、熱化學方程式中,△H可能是“+”,也可能是“-”
6、加熱一種在常壓下沸騰著的液體,液體溫度會( )。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變 D、不能確定
7、1 mol C與1 mol水蒸氣反應生成1 mol CO和1mol H2,需要吸收131.5kJ的熱量,則該反應的反應熱是( )。
A、△H=131.5kJ B、△H=-131.5 kJ
C、△H=131.5 kJ/mol D、△H=-131.5 kJ/mol
8、已知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產(chǎn)生蒼白色火焰,在反應過程中,破壞1 mol氫氣的化學鍵消耗的能量為Q1kJ,破壞1mol氯氣的化學鍵消耗的能量為Q2kJ ,形成1mol氯化氫中的化學鍵消耗的能量為Q3kJ,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Q1 +Q2>Q3 B、Q1+Q2>2Q3 C、Q1 +Q2 9、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將等質(zhì)量的硫分別在足量的純氧氣中,空氣中燃燒,設前者放出的熱量為Q1,后者放出的熱量為Q2,則Q1和Q2相對大小判斷正確的是( )。 A、Q1=Q2 B、Q1>Q2 C、Q1 10、在烴分子中去掉2個H原子形成一個雙鍵是吸熱反應,大約需117 kJ/mol熱量。但1,3—環(huán)己二烯失去2 個H原子變成苯是放熱反應,反應熱數(shù)值是23.4kJ/mol,以上事實表明( )。 A、1,3-環(huán)己二烯加氫是吸熱反應 B、1,3-環(huán)己二烯比苯穩(wěn)定 C、苯加氫生成己烷是吸熱反應 D、苯比1,3-環(huán)己二烯穩(wěn)定 11、對于一個放熱反應,已知產(chǎn)物的總能量為70kJ,那么反應物的總能量可能是( )。 A、20 kJ B、30 kJ C、70 kJ D、80 kJ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吸熱反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發(fā)生 B、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C、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必須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D、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fā)生 13、已知:C(s,金剛石)=C(s,石墨)△H=-1.9 kJ/mol C(s,金剛石)+O2(g)=CO2(g) △H1 C(s,石墨)+O2(g)=CO2(g) △H2 根據(jù)上述反應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H1=△H2 B、△H1>△H2 C、△H1<△H2 D、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14、下列反應既是氧化還原反應又是吸熱反應的是( )。 A、鋁片和稀硫酸反應 B、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 C、灼熱的碳與二氧化碳反應 D、甲烷在氧氣中的燃燒反應 15、25 ℃、1 atm時,1 g甲醇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H2O,同時放出22.68 kJ熱量。下列表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CH4O(l)+1.5O2(g)=CO2(g )+2H2O(l); ΔH1=-725.8kJ/mol B、2CH4O(l)+3O2(g)=2CO2(g)+4H2O(l); ΔH1=+1451.6kJ/mol C、2CH4O+3O2=2CO2+4H2O(l); ΔH1=-22.68kJ/mol D、CH4O(l)+1.5O2(g)=CO2(g)+2H2O(g); ΔH1=-725.8kJ/mol 16、在一定的條件下,CO和CH4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 2CO(g)+O2(g)= CO2(g) 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 由1 mol CO和3 mol CH4組成的混合氣體在上述條件下完全燃燒時,釋放的熱量是( )。 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 二、填空題 17、氫氣和氧氣的混合體遇火即發(fā)生爆炸生成水;水在1000℃以上持續(xù)加熱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1)H2和O2 化合生成H2O的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H2和O2 的總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總能量,此反應中化學能部分轉(zhuǎn)化為 。 。2)水在高溫下分解的反應為 反應,反應中的熱能轉(zhuǎn)化為 能,電解水的過程是 轉(zhuǎn)化為 的過程。 18、把空氣中久置的鋁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0.5 mol/L的硫酸溶液的燒杯中,該鋁片與硫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與反應時間可用下圖所示的坐標曲線來表示。 (1)曲線0→a段不產(chǎn)生H2的原因 有關化學方程式為 。 。2)曲線a→c段,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增加較快的主要原因 。3)曲線c段以后,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逐漸下降的主要原因 19、(1)實驗室制氫氣時,若向稀硫酸中加幾滴硫酸銅溶液,則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加快,該反應中硫酸銅 催化劑(填:是、不是)。 。2)單獨加熱氯酸鉀,產(chǎn)生氧氣的速率小,而將少量高錳酸鉀和氯酸鉀混合共熱制氧氣,產(chǎn)生氧氣的速率明顯加快,該實驗中高錳酸鉀 催化劑(填:是、不是)。 。3)醫(yī)用雙氧水清洗傷口時,傷口表面會產(chǎn)生大量的氣泡,該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是 ,起催化作用的是 。 20、(1)據(jù)理論計算,如果分子之間的碰撞每次都能發(fā)生化學反應的話,那么,在通常情況下,以體積比為2:1混合的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就會在瞬間反應生成水。但實際卻不是這樣,這說明了什么? 。2)如果點燃氣體或?qū)ζ涔庹,則反應瞬間完成,你認為這些條件改變了什么? 。3)如果向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插入了鉑絲(催化劑),則會產(chǎn)生爆炸。你認為從反應原理上講,鉑絲改變了什么?說明理由。 21、把試管放入盛有25℃飽和石灰水的燒杯中,試管中開始先放入幾小塊鎂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鹽酸于試管中。據(jù)此回答: 。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 。2)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 。3)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 。 。4)由實驗推知,氯化鎂溶液和氫氣的總能量 (填:大于、小于、等于)鎂片和鹽酸的總能量。 22、0.3 mol氣態(tài)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固態(tài)三氧化二硼和液態(tài)水,放出649.5 kJ的熱量,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又已知H2O(l)=H2O(g);ΔH=+44 kJ/mol,則11.2 L(標準狀況)乙硼烷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是 kJ。 23、298K時,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ΔH=-92.4kJ/mol。在該溫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H2放在一個密閉容器中,在催化劑存在時進行反應,測得反應放出的熱量總是小于92.4 kJ。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CD 3、D 4、C 5、CD 6、C 7、C 8、D 9、A 10、D 11、D 12、AC 13、C 14、C 15、A 16、B 17、(1)放熱 大于 熱能 (2)吸熱 化學 電能 化學能 18、(1)鋁片表面有氧化膜;Al2O3+3H2SO4=Al2(SO4)3+3H2O 。2)反應放熱,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 。3)硫酸濃度降低,反應速率減慢 19、(1)不是 (2)不是 (3)2H2O2=2H2O+O2↑ 酶 20、(1)碰撞是發(fā)生反應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只有有效碰撞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2)通過點燃或光照,對反應體系提供能量,增加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提供有效碰撞次數(shù),從而加快反應速率 。3)鉑絲作為反應的催化劑,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使得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明顯增加,有效碰撞次數(shù)增多,反應速率加快。 21、(1)試管中有氣泡產(chǎn)生;燒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鎂與硫酸反應放熱,使燒杯中的液體溫度升高,從而降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使其從溶液中析出 。3)Mg2++2H+=Mg2++H2↑ (4)小于 22、B2H6(g)+3O2(g)=B2O3(s)+3H2O(l); ΔH1=-2165 kJ/mol;-1016.5 kJ 23、因為該反應屬于可逆反應,反應一段時間后會達到反應限度,不能反應完全,故放出的熱量會小于92.4 kJ 一、研究新課程,制訂新計劃 根據(jù)新課程“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特點。結合浙江省普通高考理科綜合考試說明(化學)強調(diào)考察學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形成對新課程中浙江省理綜化學高考要求和命題原則的認識:新課程下的化學高考將更加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考查,尤其是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將會有意識的加強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強調(diào)知識的靈活運用;突出知識與生活、生產(chǎn)的緊密聯(lián)系;突出實驗在化學科學中的重要地位。 三段式進度安排,復習過程有層次。 3月上旬,完成第一輪復習。根據(jù)〈化學1〉〈化學2〉〈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反應原理〉〈實驗化學〉5個模塊的不同類別(2必修+3選修)(18選6模塊的復習全段統(tǒng)一安排,此不納入)。確定了一輪復習的主線“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實驗”,其中基本理論中的〈化學反應原理〉以及〈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三個模塊比重深廣度適當加大,基本理論中的〈微觀結構與物質(zhì)的多樣性〉、2個必修模塊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比重深廣度適當降低。 3月上旬至4月中旬,完成第二輪復習。復習內(nèi)容以專題復習為主,訓練以專題+綜合并行。就各個重要知識點,我們都將重新深入思索,加強指導和增加訓練量。同時盡量通過對高考題目和出題形勢的研究,使學生更明確這些板塊的知識內(nèi)容和考查方式,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大空間的發(fā)揮。 5月上旬開始,進行第三輪復習,以綜合模擬訓練為主,以查缺補漏為輔。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復習效率 總原則: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考試說明為指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 在內(nèi)容上:詳細研究“浙江省普通高考理科綜合考試說明(化學)中考核目標與要求、考試范圍和內(nèi)容”,比較新、舊課程高考知識點內(nèi)容與要求的變化,“去舊迎新、組合調(diào)整、重點到位、難點突破”。(比如:膠體、元素化合物復習等)。 在策略上:復習課上除了要著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掘教材資源的多重價值,還需要積極進行“提高復習課有效性的研究”,開展多層面的有效合理復習,使學生在復習中掌握化學核心知識,在應用中鞏固基礎自主建構認知,發(fā)展能力提高素養(yǎng)。 提出:以重難點為突破口,進行“探究式專項研討復習公開課”,發(fā)揮校本教研的合力,尋找更有效的'高三化學復習課教學方法。 三、創(chuàng)新編寫資料,提高備考質(zhì)量 復習資料“貴精不貴多”。 。1)、利用老高三資料,分塊負責編寫適合溫州中學學生用的一輪高三化學總復習同步練習 分塊化學高考一輪總復習分工表(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內(nèi)容 1.化學用語 2.物質(zhì)的組成、分類與變化 3.無機反應規(guī)律 4.氧化還原反應 5.離子反應 6.物質(zhì)的量、氣體摩爾體積、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 7.溶液的濃度分散系 8.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 9.原電池與化學電源 10.電解及其應用 11.原子結構與核外電子排布 12.周期表和周期律 13.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zhì)的多樣性 14.化學反應速率 15.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 16.化學平衡及移動 17.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綜合應用 18.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 19.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20.鹽類水解平衡 21.沉淀溶解平衡 22.綜合運用 要求: 、俑呖伎荚囌f明解讀 ②新增考點、知識點匯總,不必要的可刪除的“經(jīng)典”知識點匯總 、邸陡呖伎倧土晫б、《3+2化學》習題及答案糾錯 、芫帉懲骄毩暎瑓⒖祭细呷峁┑馁Y料,“做、編、改”三段式,最后匯編成《溫州中學高三化學一輪復習作業(yè)本》!白、編、改”三段式說明:先細做老高三提供的相應資料;再根據(jù)高考說明、09高考試卷、學生實際情況、本組同伴協(xié)商精編同步練習;全段學生演練后,本組各位老師根據(jù)學生反饋情況集體討論修改部分,編寫老師最后綜合意見完善修改,定稿。 、輳土、測試卷各一份。同步練習學生認真訓練,教師及時批改:幫助學生落實答題規(guī)范,發(fā)現(xiàn)學生知識錯漏點和能力缺失面,調(diào)整課堂節(jié)奏認真進行質(zhì)量分析,采取后續(xù)措施,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總結,提高能力。 。2)、用好《高考總復習導引》、《3+2化學練習》,提前刪除怪題不考題,修改錯題錯解。保證學生精練高效,不浪費高三學生的寶貴時間。 (3)、每月綜合“一練一考“。每月根據(jù)復習內(nèi)容及時搜集各地最新試卷,整合出一份綜合練習卷和一份綜合測試卷。練習卷周末隨堂練,可批改再評講。測試卷全段統(tǒng)一測試,集體閱卷,再分析講評。 (4)、從12月底開始進行理科綜合(化學)訓練,其中未復習到的內(nèi)容考題難度適當降低。 教學重點: 用過濾和結晶分離混合物的一般原理,初三化學《過濾和結晶》教案 —— 初中化學第二冊教案。 教學難點: 利用結晶方法,分離幾種可溶固體物質(zhì)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學過程: 引言:在生產(chǎn)生活中,人們所接觸到的物質(zhì)很多都是混合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幾種物質(zhì)分開,得到較純凈的物質(zhì),這叫做混合物的分離,過濾和結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離的方法。 。ò鍟 第四節(jié) 過濾和結晶 一、過濾 1.定義:過濾是把溶于液體的固態(tài)物質(zhì)跟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 2.原理:過濾時,液體穿過濾紙上的小孔,而固態(tài)物質(zhì)留在濾紙上,從而使固體和液體分離。 3.操作方法: 例如:粗鹽提純(請學生設計實驗步驟)展示粗鹽,讓學生看到粗鹽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體物質(zhì),以利于學生思考。 (演示實驗)粗鹽提純 歸納出: 。1)步驟: ①在燒杯中溶解粗鹽 、谶^濾 。2)注意事項: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nèi)壁 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0.5cm 濾液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nèi)壁 玻璃棒靠在三層濾紙?zhí)?/p> 燒杯靠在玻棒上傾倒液體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過濾——引流 讓學生總結過濾作為分離物質(zhì)的一種方法的適用范圍。 過濾是用于分離不容性固體和可溶性固體的一種方法。 設問過渡:如果要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固體能用過濾的方法嗎?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來分離它們? 二 結晶 1.定義:溶質(zhì)以一定幾何形狀的晶體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叫做結晶,化學教案《初三化學《過濾和結晶》教案 —— 初中化學第二冊教案》。 2.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tài)物質(zhì)的混合物,根據(jù)它們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結晶的方法加以分離。 。ㄖv述)常用的結晶方法主要有兩種,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固態(tài)溶質(zhì),一般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得到晶體;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固態(tài)溶質(zhì),一般可以用冷卻的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質(zhì)結晶析出。 例如:硝酸鉀中混有少量氯化鈉,應怎樣分離? (演示實驗)在燒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熱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卻,觀察的'析出,再進行過渡,晶體留在濾紙上,NaCl溶解在濾液中。 。ㄖv述)我們已經(jīng)知道,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80℃時,的溶解度是169g,20℃時為31.6g),因此較高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降溫時,部分從溶液里結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80℃時,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時為36g),降溫時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過濾時,晶體留在濾紙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濾液里(這種濾液叫做母液)。 小結: 作業(yè):課本142頁習題1、2、3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常見的酸和堿及后面單元中鹽的教學是初中化學的重點。依據(jù)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yǎng)放在首要的位置”的精神內(nèi)涵和化學學科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如何讓所有學生都能動腦動手,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思維空間。這部分的學習對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都將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甚至關系到今后學生對化學的學習。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nèi)容 選自九年級化學教材(人教版)下冊第十單元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鹽酸、硫酸等常見的酸的相關化學性質(zhì)。 。ǘ┙滩牡牡匚缓妥饔 本節(jié)內(nèi)容在本冊課程的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學內(nèi)容——酸的化學性質(zhì),是在學習了氧氣、碳及其化合物、金屬等簡單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用途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學習。課程以同類物質(zhì)中典型物質(zhì)鹽酸、硫酸為例,用實驗進行探究,最后從特殊到一般,得出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酸的化學性質(zhì)與日常生活、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于鹽酸、硫酸這兩種實驗室常見的酸在前面課程中已經(jīng)接觸,并不陌生,但對于他們的化學性質(zhì)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氧氣,碳及化合物,金屬等簡單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溶液的知識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幫助,所以教學起點應定位于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計有利于他們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化學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nèi)ビ^察、去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并探索出規(guī)律來。 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1、教學方法: 。1)實驗探究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給學生帶來直觀深刻的認識,本節(jié)課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師引導探究實驗與學生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引導學生通過生活或?qū)嶒炛械默F(xiàn)象來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問題提出并回顧結合之前學習內(nèi)容,觀察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 。2)多媒體輔助法: 用投影儀顯示有關實驗結論,通過動畫演示,視頻播放等加強學生視覺感受。 2、學法指導: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觀察、猜想、設計、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主動獲得知識。 四、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初步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酸的化學性質(zhì),并能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幾種常見的酸化學性質(zhì)的探究比較,培養(yǎng)學生回憶、類推,歸納和小結的能力,初步學會從特殊到一般思維認識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合作學習及相互交流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猜想,學會尊重他人的`見解; 。2)體會化學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敢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酸的化學性質(zhì); 難點:根據(jù)實驗歸納酸的化學性質(zhì)。 六、教學流程 七、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三、練習,強化酸的化學性質(zhì); 環(huán)節(jié)四、課堂小結。 八、板書設計 酸的化學性質(zhì) 1、酸能使指示劑顯示不同的顏色; 2、酸能與多種活潑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3、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水。 九、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教師的引導點撥為輔,讓學生在與同伴、與教師的交流中獲取對化學的最深感受,體驗到成功之樂,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 1、分析本節(jié)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nèi)容為高中化學新課程(人教版)選修4的第四章電化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 一。該內(nèi)容學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節(jié)是該內(nèi)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個鹽橋內(nèi)容。掌握本節(jié)知識,對指導學生了解生活中電池使用原理、金屬腐蝕和防護,研究探索發(fā)明新電池有重要意義。 2、了解學情 已有基礎:對原電池原理有初步認識;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 局限認識:氧化劑和還原劑只有接觸才可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發(fā)展方向:通過實驗活動對原電池原理形成完整認識,提高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3、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深入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有更完整的認識。學會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總反應。能根據(jù)反應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過程與方法:通過Pb-CuSO4電池的設計活動,感悟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進一步體會控制變量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設計原電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國家作出貢獻,感受原電池原理應用于化學電源開發(fā)的關鍵作用。 4、研究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原電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完全分開在兩極(兩池)發(fā)生及鹽橋的作用。 5、確定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以“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實驗探究,自主分析設計”的學習方式學習。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不斷深入認識原電池原理和形成條件,最終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學設計過程和意圖 。1)情境導課:讓學生舉一些手機、電子表等新型電池例子。聯(lián)系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學習欲望。 。2)回顧原電池:復習基本概念,溫故而知新。 學生回憶原電池的有關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思考,回憶概念為后期探究作準備。 板書(便于學生直觀記憶、理解掌握): 1.概念 2.電極名稱 3.構成條件 4.原電池工作原理(課件展示微觀過程) (3)設計原電池:(板書) 活動一、依Pb+CuSO4=PbS04+Cu反應,自主設計原電池。紙上談兵重溫原電池原 理。 活動二、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此原電池反應。實踐出真知,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三、成果展示:學生寫出有關電極反應方程式,進行練習。 活動四、學生總結單池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形成整體思維模式。 活動五、學生評價原電池:電流不穩(wěn),引出新發(fā)明。 。4)改良原電池:(板書)啟發(fā)分析電流不穩(wěn)定的原因,引導雙池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學習課本知識,按實驗小組發(fā)放鹽橋,重新實驗。探討鹽橋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5)鹽橋的作用:(板書)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 1.補充電荷。 2.使裝置形成閉合回路。 3.提高了能量轉(zhuǎn)化率。 。6)結尾的設計:學生談談學習本節(jié)的感受,情感表達及分享。 總體設計思想: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親手實驗,觀察現(xiàn)象,提出疑問,自主解答,自主設計,合作評價。在自主提問的過程中推動課的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問題意識,學會實驗,學會提問、學會探究、學會設計、學會 合作、學會評價。 【化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化學的教學設計04-11 化學教學設計12-13 化學教學設計模板11-13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10-13 關于化學教學設計案例03-27 化學實驗教學設計12-16 《化學式》的教學設計03-17 化學鍵教學設計06-20 化學教師教學設計12-19化學教學設計12
化學教學設計13
化學教學設計14
化學教學設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