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壯族三月三手抄報圖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yǎng)我們動手、動腦的習慣。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壯族三月三手抄報圖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壯族三月三歌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jié)日。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對象以歌對答,此起彼伏徹夜不息。所唱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一不唱。在歌圩中,還有拋繡球作為定親信約的,所以,它又是戀愛中青年傳達情意的場合。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jīng)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男女青年山歌對唱,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繡球則是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
歌圩上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農(nóng)歷三月三節(jié)日習俗
漢族 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 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陸續(xù)發(fā)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有“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樣的詩句。宋代歐陽修也在一首詞中寫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這些都說明,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jié)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jié),女兒節(jié)。
漢族女孩在這一天過女兒節(jié)
臺灣、福建地區(qū)三月三為“三月節(jié)”,“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臺灣府志》),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jié)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游行,后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彩,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壯族 多于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jié)日,故又稱歌仙節(jié)。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侗族 多于節(jié)日舉行搶花炮、斗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jié)”。
布依族 于節(jié)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幾逡匀氯秊椤案砂凸(jié)”,是集體漁獵的節(jié)日,并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后云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jié)。
畬族 以三月三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傳說,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于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zhàn)連捷。畬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在畬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jié)相提并論的重大節(jié)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jié)日里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畬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省內外各地的畬族歌手登臺獻藝,場面十分熱烈。節(jié)日里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杠、趕野豬等畬族民間競技!叭氯惫(jié)日活動是畬族人文歷史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在建設新農(nóng)村和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由于畬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東南沿海欠發(fā)達地區(qū),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和畬族居住環(huán)境的改變,畬族的語言、服飾、歌舞正在逐漸漢化,“三月三”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也趨于萎縮,亟待加強保護。
黎族
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吧教m”(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jié)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于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jié)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tǒng)的三月三節(jié)日習俗。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zhèn)的一種民俗。關于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產(chǎn)勞動有關:當?shù)剞r(nóng)歷三月初三前后,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爭相爬上灘頭繁殖。當?shù)厝吮阍谶@個季節(jié)去沙灘拾螺,由此產(chǎn)生 “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如今,雖然灘頭資源逐漸枯竭,當?shù)乩先巳阅筒蛔≡谶@個日子帶著晚輩趕沙灘,重溫昔日拾螺的場面!叭氯、踏沙灘”的勞動場景,也逐漸形成一個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動。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灘”,在當?shù)匾呀?jīng)形成了以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為主體,以體育、漁業(yè)競技項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雜技節(jié)目為陪襯的特點。其中的文藝表演多種多樣,除了跑馬燈、舞龍燈、彩閣巡游等,還有據(jù)《辣螺姑娘招親》等民間故事改編的越劇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拋彩球”在觀眾中招親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具有民俗性、群眾性、參與性和娛樂性等特點。
【壯族三月三手抄報圖片】相關文章:
壯族三月三手抄報內容資料04-18
2016廣西壯族三月三手抄報內容(精選)08-16
廣西壯族3月3手抄報圖片08-16
喜迎三月三手抄報內容圖片08-11
難忘的三月三手抄報資料圖片08-11
2016廣西壯族三月三歌圩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08-16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和習俗作文03-22
2016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手抄報版面設計圖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