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從發(fā)展的人本原則看待旅游業(yè)的價值?
出題思路:20世紀末葉,國際社會已逐步從單純追求經(jīng)濟發(fā)展轉(zhuǎn)向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預言,在未來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是核心問題。發(fā)展應以人為本,全面而有效地開發(fā)人的潛能,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使之享受人性力量的美,領略真善美的一致性。越是高層的領導者,越應深刻理解馬克思的構想。
【主測要素】:發(fā)展觀;價值觀;綜合分析能力
【參考答案】:
(1)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zhì)需要和精神需要。為了人而發(fā)展,而非為發(fā)展而發(fā)展。見物不見人,希冀下屬成為工具乃至馴服的工具,是領導者之大忌。
(2)美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德育、智育、體育都離不開美育,在教育方針中排除美育是欠妥的;另一方面,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美育在人的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上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旅游活動是人們身心全部投入、廣泛接納各種信息特別是瑰麗的風光的活動。自然之美是迷人的。泰山觀日出,廬山望瀑布,黃山眺奇峰,令人心曠神信,流連忘返。在感受旅游景觀的歷史文化積淀的同時,領略生命的價值和自我修養(yǎng)的真諦?鬃诱f:“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河流萬里,哺育萬物,或緩或急,皆循其理。大山巍峨,樹木參天,珍禽繁衍,寶藏遍地,只求奉獻,不圖索取?鬃舆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自然的浩瀚、崇高、寬厚、堅貞、恩澤,凈化人們的靈魂,陶冶人們的性格。
(4)旅游使人視野開闊,創(chuàng)造性思維啟動而活躍。自我鑒定智力平庸的達爾文,在隨同貝爾格號巡洋艦進行全球旅游和考察之后,生物界辯證發(fā)展的圖景,使他從“創(chuàng)世說”的迷幻中幡然醒悟,終于創(chuàng)立了進化論。仿生學緣起類比推理:生物的特殊結構和特殊功能促使到處游覽參觀的科學家依據(jù)其機制研創(chuàng)新事物。
(5)旅游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身體是全面發(fā)展的惟一載體,儲蓄金錢不如儲蓄健康。有幸旅游的人們,置身于自己向往的或遴選的景點,盡情盡意地游覽,自由自在地遇想,以至物我皆忘,徹底擺脫世俗的煩惱,這是最好的休息。
2. 諸葛亮由布衣一躍而為政要,且功級卓著。請從領導學角度評析這類現(xiàn)象。
出題思路:諸葛亮27歲出山輔佐勢單力薄的劉備。他雖未涉及政界軍界,卻一躍而為軍師、丞相。他率軍東征西討,建立蜀國,又勵精圖治,發(fā)展生產(chǎn),整頓法紀,無惡不懲、無善不顯、強不侵弱,因之風化肅然。盡管征魏無功,仍不失為中華人杰。李白、杜甫、內(nèi)居易、陸游均深情詠嘆。在范文瀾的《中國通史》中,他是得到最高評價的歷史人物。由于《三國演義》流傳極廣,他已成為中華民族德行與智慧的化身。
領導者尤其是政要必須善于汲取歷史智慧,從英杰的成功因素和失敗原因的剖析中獲益。
考生回答時,應談及親身體會。副廳級職位的應考者還應談及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主測要素】:領導學素養(yǎng);價值觀
【參考答案】:
(1)諸葛亮出身仕宦之家,從小受到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精通歷史,精通諸子百家,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移居當時的政治中心之一南陽后,結交當?shù)刂耸,得以了解天下大勢。這是決策者應有的知識素養(yǎng)和信息準備。
(2)諸葛亮沒有奪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他館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侍奉平庸之阿斗,專權而不失臣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為報答劉備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3)諸葛亮賞罰分明,無惡不懲,無善不顯,無一例外。街亭失利,自貶三等。
(4)諸葛亮的外交思想——為對付主要敵人,以我為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過,是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聯(lián)吳拒曹,南和諸戎,皆為美談。
(5)評價歷史人物切勿僅僅以成敗論英雄,切勿求全責備,切勿以點代面,而是根據(jù)他們比前輩貢獻了多少新的東西。諸葛亮以其人品、知識、智慧為自己樹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也樹立了被破格提拔者脫穎而出的光輝形象。
3. 談談樹立良好家風的經(jīng)驗體會。
【出題思路】: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修齊治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部分。不能治家,怎能治國!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家風,決非小井,它既集中反映家長的真實品格,又涉及執(zhí)政黨和人民政府的形象,直接而強烈地凈化或毒化社會風氣。因此,家風欠佳且未能切實改正者只能下臺。本題既為帶頭建立良好家風的應考者提供自我介紹的良機,也成為對家庭不聞不問以至姑息養(yǎng)奸者的攔路虎。
【主測要素】:價值觀;使命感;分析深度
【參考答案】:
(1)領導干部應嚴于自省自律,率先垂范,使家人在潛移默化之中建立改革開放時代的價值尺度和行為規(guī)范,并逐步內(nèi)化為道德觀念結構,從而有助于推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