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寫雪的古詩詞鑒賞之春雪白居易 推薦度:
- 雜詩陶淵明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必備]古詩詞鑒賞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詞鑒賞1
《舟夜書所見》
作者:查慎行
原文:
月黑見漁燈,
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
散作滿河星。
注釋:
1、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
2、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
3、風簇浪∶風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擁。
詩意:
夜黑了,見不到一點月光,
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
微風吹起了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
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了許多閃耀的星星。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了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fā)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吧ⅰ弊謱懗隽嗽鹿夂蜐O燈倒影在水上,微風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給人一種畫面感和靜謐感。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人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古詩詞鑒賞2
一:秋宵月下有懷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鑒賞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guān)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著一層微妙的關(guān)系。
第三,四句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tài)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托。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只,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涌上心頭,強烈而含蓄。
于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fā)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嘆,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凄涼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愿離去。描繪了一幅凄涼幽冷的環(huán)境下,一人孤單只影遠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fā)現(xiàn)并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二:夏日南亭懷辛大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中宵 一作:終)
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詩詞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對此詩的賞析。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断娜漳贤研链蟆肪褪怯写硇缘拿。
詩的內(nèi)容可分兩部分,既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二字運用之妙,在于它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實際的感覺(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只表現(xiàn)出一種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虛設(shè)。
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涼的。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散發(fā)不梳,靠窗而臥,使人想起陶潛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與子儼等疏》)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
進而,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寫這種快感: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所以風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所以是清響。滴水可聞,細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詩句表達的境界宜乎一時嘆為清絕(沈德潛《唐詩別裁》)。寫荷以氣,寫竹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響,那樣悅耳清心。這天籟似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音樂,欲取鳴琴彈了。琴,這古雅平和的樂器,只宜在恬淡閑適的心境中彈奏。據(jù)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雜念。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入這種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適而不擬動彈,但想想也自有一番樂趣。不料卻由鳴琴之想牽惹起一層淡淡的悵惘。象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相傳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絕弦,不復演奏。(見《呂氏春秋本味》)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絕俗而想到彈琴,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納涼過渡到懷人上來。
此時,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扇似诓粊,自然會生出惆悵。懷故人的情緒一直帶到睡下以后,進入夢鄉(xiāng),居然會見了親愛的朋友。詩以有情的夢境結(jié)束,極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感受。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nèi)容;然而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詩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層遞自然,由境及意而達于渾然一體,極富于韻味。詩的寫法上又吸收了近體的音律、形式的長處,中六句似對非對,具有素樸的形式美;而誦讀起來諧于唇吻,又有金石宮商之聲(嚴羽《滄浪詩話》)。
三:春曉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鑒賞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shù)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shù)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shù)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洞簳浴芳扔杏泼赖捻嵵,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xiàn)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xiàn)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fā)展的最富于生發(fā)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cè)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zhuǎn),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nèi)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nèi)、讓人想象墻內(nèi);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huán)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明季節(jié),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指四面八方。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三句轉(zhuǎn)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lián)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古詩詞鑒賞3
生查子.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水蘭花慢元宵感舊段成己
金吾不禁夜,放簫鼓,恣游遨。被萬里長風,一天星斗,吹墮層霄。
御樓外、香暖處,看人間、平地起仙鰲。華燭紅搖勒,瑞煙翠惹吟袍。
老來懷抱轉(zhuǎn)無聊。虛負可憐宵。 遇美景良辰,詩情漸減,酒興全消。
思往事,今不見,對清尊、瘦損沈郎腰。惟有當時好月,照人依舊梅梢。
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后來節(jié)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花燈兒童詩((含詩文賞析)
肥水②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③。夢中未比丹青④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⑤,兩處沉吟各自知。
【注釋】
①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诜仕涸闯霭参⒑戏首吓钌剑瑬|南流經(jīng)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鄯N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該動情,動情后尤不該分別。
、艿で啵悍褐笀D畫,此處指畫像。
⑤紅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譯文】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凄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里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刹恢钦l,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解說】
本詞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為懷念合肥戀人所作。這首記夢詞,題目是《元夕有所夢》,作于寧宗慶元三上元宵節(jié)。上片先寫對昔日戀情的悔恨,再寫夢中無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見作者戀情之深熾。下片說別久傷悲以至愁白了鬢發(fā),煞拍兩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燈之夜,對方也在悲苦相思,語極沉痛。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按何淳G”,乃就正月十五元宵時節(jié)而講,早春尚寒,草木未綠;“鬢先絲”則寫詞人一夜夢醒,突然喚醒二十年前之戀情,忽而感覺到人已兩鬢斑白,青春消逝,這才發(fā)覺昔日戀情似乎已然淡漠,于是逼出“人間別久不成悲”的感慨。所謂“不成悲”者,是指久別相思,由激情外露轉(zhuǎn)向深沉內(nèi)斂,由多愁善感變?yōu)殡[忍節(jié)制,顯出一種“不成悲”的淡漠與遲鈍,實際是一種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全詞情致深婉空靈。
【鑒賞】
作者曾幾度客游合肥,并與一歌妓相愛。當時的歡聚,竟成為他一生頗堪回憶的往事。在記憶中,她的形象十分鮮明。然而伊人遠去,后會無期;厥淄,令人思念不已,感慨萬千。夢中相見,又被山鳥驚醒。思念之苦,真覺得“當初不合種相思”了。愁思綿綿,猶如肥水東流,茫無盡期。誰使兩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頭默默重溫當年相戀的情景!詞中所流露的傷感與愁思,即是為此而發(fā)。全詞深情繾綣,纏綿哀婉。
元夜即席韓
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桂兔韜光云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煙空但仰如膏潤,綺席都忘滴砌聲。更待今宵開霽后,九衢車馬未妨行。
鴛鴦湖棹歌之七十四朱彝尊
曲律昆山最后時,海鹽高調(diào)教坊知。至今十棒元宵鼓,絕倒梨園弟子師。
元夜朱淑真
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上元應制蔡襄
高列千峰寶炬森,端門方喜翠華臨。宸游不為三元夜,樂事還同萬眾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間和氣閣春陰。要知盡慶華封祝,四十余年惠愛深。
元夜陳與義
今夕天氣佳,上天何澄穆。列宿雨后明,流云月邊速。
空檐垂斗柄,微吹生叢竹。對此不能寐,步繞庭之曲。
遙睇浮屠顛,數(shù)星紅煜煜。悟知燒燈夕,節(jié)意亦滿目。
歷代能幾詩,遍賦雜珉玉。棲鴉亦未定,更嗚伴余獨。
百年滔滔內(nèi),憂樂兩難復。唯應長似今,寂寞送寒燠。
古詩詞鑒賞4
原文:
城東早春
朝代:唐朝
作者: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
新春時節(jié)是詩人描寫美景的最佳時刻,柳枝剛剛吐出淡黃的嫩芽,顏色還有一半未曾勻凈。
倘若在仲春時節(jié),林苑里繁花似錦時,出門一看,都是踏青游春的賞花人,豈不是太過遲了。
譯文二
詩家喜愛的清麗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綠柳剛剛萌發(fā)出嫩黃的新芽,清新可人。
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爭艷的時候,出門的可就都是賞花游玩的人了。
譯文三
柳樹剛冒出綠芽,也許沒有似錦的鮮花美麗,可是詩人看到這幅景象卻非常欣喜,因為他發(fā)現(xiàn)春天來到了。如果等到滿園春色,大家都出門看花,那不是太遲了嗎?
注釋
城:指唐代京城長安。
詩家:詩人。
清景:清秀美麗的景色。
上林:上林苑,指長安城,漢代宮苑。
錦:五色織成的綢綾。
俱:全,都。
賞析:
詩的上聯(lián)可結(jié)合詩題來理解。美麗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fā)詩家的詩情。“新春”就是早春。“詩家”是詩人的統(tǒng)稱,并不僅指作者自己。一個“清”字很值得玩味。這里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huán)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緊接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寫。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稱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籠統(tǒng)地寫柳葉初生,雖也是寫“早春”,但總覺淡而無味。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仿佛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么清新悅?cè)。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十分逼真。生動的筆觸蘊含了作者歡悅和贊美之情。早春時節(jié),天氣寒冷,百花尚未綻開,唯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寫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聯(lián)已將早春之神寫出,如再做具體描繪,必成累贅。下聯(lián)用“若待”兩字一轉(zhuǎn),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的濃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吧狭帧奔瓷狭衷,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艷麗已極;游人如云,寫環(huán)境的`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此與上聯(lián),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
此詩既寫清麗之景,又寫濃麗之景,對比鮮明,格調(diào)十分輕快。第三句寫出芳春的繁花似錦,用景色的濃艷來反襯早春的“情景”。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種創(chuàng)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銳敏,努力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復那些已經(jīng)熟濫的舊套。
古詩詞鑒賞5
【原文】
《觀滄!
魏晉南北朝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郁郁蔥蔥的,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fā)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鑒賞】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皷|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鼻岸渚唧w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鼻懊娴拿鑼懀菑暮5钠矫嫒ビ^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shù)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愤@類作品。
古詩詞鑒賞6
春怨
[唐]李白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
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古詩詞鑒賞7
評析《赤壁杜牧》的藝術(shù)特色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及答案〗
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shù)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zhuǎn)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xiàn)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
答案參考: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nèi)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xiàn)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lián)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失誤及矯正〗
評價題型常見的失誤主要有:判斷失誤造成全題失分,闡明理由不得要領(lǐng)。但前者失誤是最主要的。沒有認真審題,也沒有深入閱讀理解詩詞,想當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斷失誤,造成無為的丟分。在闡明理由時也只是蜻蜓點水,不能緊扣詩文內(nèi)容點面結(jié)合地分析,或只判斷而沒深入分析。在答題時還會出現(xiàn)一種毛病,那就是不考慮詩論的內(nèi)容,只是從詩歌本身來考慮,這樣的答題一定是不準確的.。
回答時應注意:題干中若問“你同意這種說法嗎”,不能想當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首先要弄清楚評價語的評價角度:內(nèi)容還是形式,全文還是局部,表現(xiàn)手法還是修辭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結(jié)合起來分析。一般而言,對題干中的第一問要順應命題者的意圖,大多情況下要同意這種說法,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傊,第一問回答要把握準確,否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在具體分析時,要有原文意識,要結(jié)合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來分析評價,做到點面結(jié)合,不能高屋建瓴,空洞說教;卮饡r要兩問兼顧,不能省略第一問直入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問而不展開闡述。每一問都有賦分值,一般說來,第一問給1-2分,若只回答第一問而沒展開闡述,一般不給分;第二問給4-5分。因此回答既要緊扣原文,又要照應題干要求。
古詩詞鑒賞8
(1)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表達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的兩句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2)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隱寫“風景不殊,山河有異”的世亂時難的`景況,表達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3)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機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4)劉長卿《送靈澈上人》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竹林寺的景色氣氛,同時點明送別時間,且對仗工整的兩句是: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5)劉長卿《送靈澈上人》中,寫靈澈辭別歸去,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兩句是: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
。6)王績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現(xiàn)詩人身處亂世,前途無望,孤獨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7)《野望》中,描寫秋意正濃的山野景色的詩句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8)《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洞庭湖壯觀景象的句子: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含蓄表達作者想入朝為官的句子: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9)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0)梅堯臣的《魯山山行》中采用互文見義的手法,寫山行所見動景,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非常閑適的詩句是: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11)梅堯臣的《魯山山行》中寫出了山峰的千姿百態(tài)和詩人游興之濃的詩句是:好峰隨處改,幽徑行獨迷。
古詩詞鑒賞9
《贈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全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首聯(lián)點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2、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3、臥松云:隱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譯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賞析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首聯(lián)點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古詩詞鑒賞10
《釵頭鳳·紅酥手》
宋代: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紅酥手》譯文
你紅潤酥膩的手里,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春色滿城,你卻早已像宮墻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么可惡,將歡情吹得那樣稀薄。滿懷的憂愁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遙想當初,只能感嘆:錯,錯,錯!
春景依舊,只是人卻憔悴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濕透。桃花被風吹落,灑滿清冷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遙想當初,只能感嘆:莫,莫,莫!
《釵頭鳳·紅酥手》注釋
黃縢(téng):酒名;蜃鳌包S藤”。
宮墻:南宋以紹興為陪都,因此有宮墻。
離索:離群索居的簡括。
浥(yì):濕潤。
鮫綃(jiāo xiāo):神話傳說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后用以泛指薄紗,這里指手帕。綃:生絲,生絲織物。
池閣:池上的樓閣。
山盟:舊時常用山盟海誓,指對山立盟,指海起誓。
錦書:寫在錦上的書信。
《釵頭鳳·紅酥手》賞析
《釵頭鳳·紅酥手》是南宋詩人、詞人陸游的詞作品。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后,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fā)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癡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上片追敘今昔相聚之異。起首三句為第一層。撫今追昔,表現(xiàn)陸、唐二人豐富復雜的情感。“紅酥手”以手喻人,抒寫唐婉的靚麗儀容,表達詞人的愛憐之心。“黃縢酒”是一種官釀的黃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勸的殷勤之意。這一情境描寫,陡喚了作者無限回憶與感慨:當年的沈園和禹跡寺,曾是他們恩愛夫妻攜手游賞的地方。曾幾何時,鴛侶分散,愛妻易嫁,已屬他人,F(xiàn)在嘛,雖然滿城春色依舊,但是已經(jīng)人事全非!皾M城春色”為他們沈園把酒,勾勒出廣闊而深遠的背景,點明共賞春色的時間地點!皩m墻柳”雖是寫眼前實景,但卻暗含唐婉之變,現(xiàn)已可望而不可及了!此時詞中紅(手)、黃(酒)、綠(柳)構(gòu)成的明艷色彩,頓時黯然全逝,沒了歡快、幸福和美感。
“東風惡”幾句為第二層。直抒胸意,描寫他們被迫離異后的痛苦。上面寫春景春情,甜蜜美好,至此筆鋒突轉(zhuǎn),激憤之情,破襟而出!皷|風惡”三字,一語雙關(guān),含蘊豐富,是全詞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悲劇的癥結(jié)所在。東風本來可使大地復蘇,可使萬物蓬生。這里卻狂吹橫掃,破壞春容春態(tài),成為“桃花落,閑池閣”的罪魁。這主要象喻造成愛情悲劇的惡勢力,當然包括陸母在內(nèi)!皻g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這三句,是對“東風惡”的`進一步控訴。美滿姻緣被拆散,恩愛夫妻遭分離,他們蒙受折磨,遭受摧殘,滿懷愁怨!板e,錯,錯”,這一字三疊,血淚傾訴,到底誰的錯?是自己嗎?是唐婉嗎?是陸母嗎?這里沒有明說,只有呼天喚地,悲憤無賴,欲怨不能。
詞下片直書別后相思之苦。換頭三句為第一層,寫沈園重逢唐婉的表現(xiàn)。“春如舊”上承“滿城春色”,點明此番相逢的背景。還是從前那個春日,還是從前那個地方,但是人卻今非昔比了。她憔悴了,消瘦了,沒了青春活力!“人空痩”,表面寫唐氏容顏形態(tài)變化,實則反映她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一懷愁緒”的折磨,“幾年離索”的摧殘,給她帶來了多么大的痛苦哇!著此“空”字,把陸游那種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痛傷之感,全都托盤而出!皽I痕”一句,通過刻畫唐氏表情動作,表現(xiàn)她此番相逢的心態(tài)。舊園重逢,往事連連,她能不哭么?她能不淚流滿面么?詞人用白描的手法,寫她“淚痕紅浥鮫綃透”,委婉,沉穩(wěn),形象可感。這里一個“透”字,不聞慟哭聲,但見淚滿巾。
詞的最后幾句,是下片的第二層,寫詞人與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疤一洹眱删渑c上片的“東風惡”句前后照應,又突出寫景雖是寫景,但同時也隱含出人事。桃花凋謝,園林冷落,這只是物事的變化,而人事的變化卻更甚于物事的變化。像桃花一樣美麗姣好的唐氏,也被無情的“東風”摧殘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詞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閑池閣”一樣凄寂冷落了。一筆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轉(zhuǎn)入直接賦情:“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边@兩句雖只寥寥八字,卻很能表現(xiàn)出詞人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之情。雖說自己情如山石,癡心不改,但是,這樣一片赤誠的心意,卻難以表達。明明在愛,卻又不能去愛;明明不能去愛,卻又割不斷這愛縷情絲。剎那間,有愛,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顏和悲戚情狀所產(chǎn)生的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萬箭簇心,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哀,再一次沖胸破喉而出:“莫,莫,莫!”意謂:事已至此,再也無可補救、無法挽回了,這萬千感慨還想它做什么,說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斬亂麻:罷了,罷了,罷了!明明言猶未盡,意猶未了,情猶未終,卻偏偏這么不了了之,而在極其沉痛的喟嘆聲中全詞也就由此結(jié)束了。
這首詞始終圍繞著沈園這一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上片由追昔到撫今,而以“東風惡”轉(zhuǎn)捩;過片回到現(xiàn)實,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色”句相呼應,以“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東風惡”句相照應,把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情事和場景歷歷如繪地疊映出來。全詞多用對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現(xiàn),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感情的強烈對比。
再如上片寫“紅酥手”,下片寫“人空瘦”,在形象、鮮明的對比中,充分地表現(xiàn)出“幾年離索”給唐氏帶來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詞節(jié)奏急促,聲情凄緊,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先后兩次感嘆,蕩氣回腸,大有慟不忍言、慟不能言的情致。
這首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后,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fā)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癡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全詞情感真摯,多用對比,節(jié)奏急促,聲韻凄緊。
《釵頭鳳·紅酥手》創(chuàng)作背景
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唐氏。卻不料,作為婚姻包辦人之一的陸母卻對兒媳產(chǎn)生了厭惡感,二人終于被迫分離。幾年以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xiāng)沈園,與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于園壁之上。
《釵頭鳳·紅酥手》作者介紹
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古詩詞鑒賞11
作品原文
橫塘
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作品注釋
1.橫塘:在今江蘇蘇州市西南。
2.南浦:南面水邊。此指送別的地方,出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狈褐杆蛣e之處。南浦是中國古詩詞中以送別之地表達送別之情的重要意像,與之類似的還有專指陸上送別的“長亭”。
3.一川:是為一片,遍地。
4.石橋:指楓橋。在橫塘之北。
5.朱塔:紅色的寶塔。這里指寒山寺的塔。
6.系:拴著。
7.畫船:油漆彩繪之船。
作品譯文
春天來了,南浦邊,一道碧綠的河水已經(jīng)漲滿;那橫臥河上的楓橋,高聳的寒山寺塔,還是同舊時的模樣一般。我不記得多少年了,每年都在這橫塘送客,眼前總是這熟悉的一幕:天下著細雨,楊柳依依,水邊停泊著畫船。
作品賞析
這首送別的小詩,寫得很別致。詩題“橫塘”就是送別的地方。橫塘在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所以詩中所寫,句句與水相關(guān)。
詩首二句寫橫塘的景色。春天來到,送別之處,一川綠水,楓橋與寒山寺塔,呈現(xiàn)眼前。用“南浦”二字,已暗藏送客,而“依然”二字,說明自己不是初到橫塘,而是常常到這里來,為下文“年年送客”作引子。同時,石橋、朱塔,就在詩中不單是作為景色的點綴,同樣是離別的見證物。范成大另一首《楓橋》詩就這么說:“墻上浮圖路旁堠,送人南北管離愁!痹娭械腵浮圖,就是楓橋邊上寒山寺的塔。詩的結(jié)句很蘊藉,“細雨”是點春時,也是寫春景,為送別的氣氛平添了三分冷清凄涼;“垂楊”即柳樹,古人有折柳送別的風俗習慣,依依楊柳,在雨中搖曳著枝條,仿佛在挽留行人,又為送別增添了三分惆悵;“系畫船”是寫船等著人走,寫系,實在又帶著催,又為送別加深了三分愁苦。前三句次第寫來,句句連環(huán),被末句帶有深刻情感的景語一束,詩便全都活了起來。
懷人詩與送別詩,都喜歡用景物作為襯托,寄存自己的情思。如唐趙嘏的成名作《江樓感舊》云:“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痹娤葹槿藗児蠢樟艘环侦`明麗的圖景,以“獨上”二字逼出下文風景依稀如舊而人事變遷,從而細膩地表達懷人之感。范成大這首詩在寫作手法上也相仿。詩先描繪了一派江南水鄉(xiāng)的春景,然后說到送人;詩寫今年送別,卻點明“年年送別”,于是春水仍如往年那么綠,石橋朱塔還是像往年那樣聳立,連細雨中維系的畫船都與往年相似,不過送的對象變了。去年、前年送別的人在何處呢?如今又送走的朋友,到明年春天,我再送別人時,今天送走的朋友又在何處呢?這樣,感情色彩就更加濃重,別離滋味更加難耐,詩由一層而化多層,越發(fā)令人感動。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
古詩詞鑒賞12
更題 [唐] 杜甫 只應踏初雪,騎馬發(fā)荊州。直怕巫山雨,真?zhèn)椎矍铩?/p>
群公蒼玉佩,天子翠云裘。同舍晨趨侍,胡為淹此留。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13
李白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渚蘋溪藻猶堪薦,大雅遺風已不聞。
可憐荒古龔泉骨,曾有驚天動地的譯文:
在采石江邊,無邊的野草圍繞墳地,遠接白云。
可悲的是這荒墳深穴中的枯骨,曾經(jīng)寫過驚天動地的詩文。
《李白墓》的注釋
、爬畎啄梗禾拼笤娙死畎姿烙诋斖(今屬安徽),初葬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遷葬青山。今安徽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鎮(zhèn)猶存墓址。過往詩人到此多有吟詠。
、撇墒杭床墒,原名牛渚磯,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長江東岸,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較狹,形勢險要,自古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鎮(zhèn)。相傳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處。有太白樓、捉月亭等古跡。
⑶田:指墓地。
、瓤蓱z:可嘆,可悲;膲牛夯氖彽膲災。窮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审@天動地:形容發(fā)生的事情極不尋常,令人震驚。這是對李白詩文的高度評價,認為可以感動天地。
、实牵旱彩,只是。薄命:命運不好,福分差。
⑺就中:其中。淪落:落魄,窮困失意。君:指李白
《李白墓》賞析
七言古詩《李白墓》約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歲。這兩句是說,可憐那躺在荒野黃泉下的.寒骨,當他活在人世的時候,曾經(jīng)寫出過驚天動地的詩文?蓱z、曾有的詞語,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悲憤之情。盡管死后凄涼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文永遠留在人間,永遠為人們所喜愛。
唐代大詩人李白以其充滿浪漫色彩的詩作,一方面謳歌了祖國壯麗河山,反映了他的愛國思想;另一方面出于對勞動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出于對國家統(tǒng)一的熱切愿望,他敢于傲視權(quán)貴,諷刺時政,表現(xiàn)了憤世疾俗的精神。李白被后世譽為詩仙。他的一虛一實墓塋,仿佛也是一首詩,極耐后人嚼味。
《李白墓》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七言詩《李白墓》約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二十八歲,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李白墓原在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jù)李白的遺愿把李白墓遷至青山。白居易所見,當是范傳正未遷葬時的舊墓,墳高三尺,日益摧圮(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
《李白墓》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陜西、出生于河南鄭州新鄭,葬于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詩詞鑒賞14
古詩原文
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譯文翻譯
已在東林寺停留數(shù)日,在明月高懸白猿啼叫聲中告辭離去。
笑著與送行僧侶告別,打趣道:可不要壞了規(guī)矩,越過“虎溪”這一條禁戒線。
注釋解釋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內(nèi)。
虎溪:廬山的一條溪流。東晉高僧慧遠曾發(fā)誓一生腳跡不越廬山虎溪。
詩文賞析
李白詩名之盛,在中國古今堪稱第一。這是因他情志高妙清逸,渾然天成,不假雕琢,平生又好作方外奇思,不是平常人嘔心瀝血可成。而這一首詩,看似平淡,但畫面雋永,情境交融,了無點塵。
“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崩畎自趶]山,以“謫仙人”的.身分漫游,所到之處,無不盛情接待。這是他在廬山東林寺盤桓數(shù)日后,在“月出白猿啼”之時辭僧下山,可謂瀟灑之極。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睎|晉高僧慧遠法師是廬山佛教道場的奠基人,在他之后,廬山佛教長盛不衰;圻h深通經(jīng)論,兼習儒術(shù),戒律精嚴,發(fā)誓一生腳跡不越廬山虎溪,以杜絕世間塵埃;圻h又是凈土宗的始祖,在中國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李白這里把為他送行的僧人全都笑呼為“遠上人”,在送行之時,可不要壞了規(guī)矩,越過“虎溪”這一條禁戒線。
古詩詞鑒賞15
疏林紅葉,芙蓉將謝,天然妝點秋屏列。
斷霞遮,夕陽斜,山腰閃出閑亭榭。
分付畫船且慢者。歌,休唱徹;詩,乘興寫。
譯文翻譯
深秋來了,落木蕭蕭,原先茂密的樹林看上去變得稀疏了。但是,那山上的紅葉,還有那即將謝去的芙蓉,這時卻格外惹人喜愛。周圍的群山,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一重一重,千姿百態(tài)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晚霞被遮斷,夕陽斜照在山坡上,山腰間又忽然顯露出悠悠然的令人神往的亭榭。
啊,多么美好的景色呵!畫船上的艄公,請你慢慢的劃,讓我再看看。唱歌的,請繼續(xù)唱,不要停下來。寫詩的,請乘著自己興致,盡情的寫吧,千萬不要停筆。
注釋解釋
秋屏:秋天的屏障。
亭榭:亭閣臺榭。
分付:囑咐;命令。
詩文賞析
這首寫西湖秋景的小令,一開始渲染深秋景色,稀疏樹林,被秋霜染紅的楓葉,將要凋謝的木芙蓉。但是,作者要強調(diào)的,不是這蕭瑟的景象,而是天然裝點成的.秋天特有的重重疊疊的山巒的可愛。深秋時節(jié),有的樹木雖然落葉,而不落葉的樹木依然翠綠,加上經(jīng)霜的紅葉,那秋山被點綴得何等斑斕,因而使人沒有絲毫傷感。接著寫晚霞映在山坡上,寫山腰間驀然露出的亭榭,晚霞前用一個“斷”字,亭榭前用一個“閃”字,這都使自然界的景象機趣盎然,活靈活現(xiàn),令人感到儀態(tài)萬方,千姿百態(tài)。在亭榭閃出后,又用一個“閑”字。一“閃”一“閑”,既驀然,又悠然,想象豐富,意境悠遠。作者薛昂夫是維吾爾族詩人,對漢文化造詣頗深。當時的評論者稱“其詩詞新嚴飄逸”(王德淵《薛昂夫詩集序》),就這首小令而言,也可見他的文字功夫非同一般。
【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09-14
古詩詞鑒賞12-21
古詩詞鑒賞01-06
《稻田》古詩詞鑒賞10-22
《精衛(wèi)》古詩詞鑒賞11-09
牧童古詩詞鑒賞02-02
《杜鵑》古詩詞鑒賞02-06
春寒古詩詞鑒賞03-13
《無題》古詩詞鑒賞11-09
《清明》古詩詞鑒賞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