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雪的古詩詞鑒賞之春雪白居易 推薦度:
- 雜詩陶淵明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迢迢牽牛星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詞鑒賞【優(yōu)選15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按?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詞鑒賞1
古離別
朝代:南北朝
作者:江淹
原文: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guān)。
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
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心愛的人要到雁門關(guān)外很遠的地方去了,我們只有無奈地道別。天上的黃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塵埃與黃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來,到遠方去的游子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啊。時間又過了這么久,想起當(dāng)時送心愛的人遠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可是如今,已經(jīng)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經(jīng)凝結(jié)成團。蕙草雖然凋零了,也沒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擔(dān)憂的是遠方的愛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飽暖。愛人遠在天涯,我們長年分別。但愿時而看見自己的容顏,還是像瓊樹枝一樣潔麗。但愿能像菟絲和水萍一樣,有所寄托,與愛人的感情也能始終不渝。
注釋
、俎ゲ荩阂环N香草。
②顏色:表情,神色。
、郗倶渲Γ哼@里指女子潔麗的容顏。
、芗模杭耐。
相關(guān)內(nèi)容江淹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xué)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quán)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xué),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年),江淹轉(zhuǎn)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年),齊高帝蕭道成執(zhí)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并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古詩詞鑒賞2
《觀書》
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fēng)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賞析】
于謙,這個中國歷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無意為詩,而又成為卓然自立的詩人,這與他的勤奮讀書不無關(guān)系。這首七律從多方面寫出了讀書的樂趣。
吟詠讀書的詩作,在古典文學(xué)中每見。但若借助于聯(lián)想,自然流露真情,去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和美感,給人以啟迪和鼓舞,這就需要詩人另辟蹊徑。善讀書者對書總有緣分,詩的首聯(lián)就從這里落筆。但詩人寫法奇特,他不是借助于鋪排和渲染,而是把書卷比作“多情”的故交!俺炕钁n樂每相親”,一個“每”字,極力寫出與書須臾不可離的深厚緣分,朝朝夕夕,寢食起臥,相伴相隨,憂樂與共。那怕是:賦詩暢飲,彈琴論政,對床夜話,傾吐真情,總是如此。這里以“多情”與“相親”,賦予書卷人格化,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筆勢活潑而多趣,把詩題具體、形象化了。
中間兩聯(lián),具體鋪敘與“書卷”“相親”。詩人感受奇特,與一般人習(xí)常的體會和感受不同,而是向深處挖掘,從思想、精神諸方面,進行藝術(shù)概括,賦予新意。先用夸張的手法以一眼“直下”三千字,說讀書速度之快,興趣之濃。以胸中無塵,形容詩人全副心神沉入書海,以此淘濾心志,凈化靈魂,道出了詩人書山攀登中的.深切體會,非個中人難以道此。這是詩人胸襟的袒露。詩人常稱:“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無題》),“冰霜歷盡心不移”(《北風(fēng)吹》)。這種人格的追求,正是古代文化長期涵養(yǎng)的結(jié)果。在表達方式上,詩人極力避開抽象的概括,采用形象描述的手法,給讀者展示出一幅高度濃縮的畫面,令人咀嚼玩味!盎钏本浠弥祆洹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詩意,對學(xué)習(xí)過程中的兩個境界,作了生動描述。這里前后兩句,互為因果,只有堅持不懈地刻苦讀書,才能不斷地汲取源頭活水,而光景日新的境界,只屬于那些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的有志之士。詩人筆下的“書卷”,猶如汩汩“活水源流”,噴涌不止,翻滾不息,隨處流淌,任你汲取,給人力量,豐富人的精神生活。詩人筆下的“書卷”,又猶如輕拂的東風(fēng),使花紅柳綠,風(fēng)景日新。這兩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詩句,豐富了詩的內(nèi)涵。
末聯(lián)筆勢輕轉(zhuǎn),對“金鞍玉勒尋芳客”者,微加嘲諷。在他看來,服飾華貴的紈袴公子,衣冠楚楚,內(nèi)心空虛,整日尋花問柳,留連光景,無所事事,哪能領(lǐng)略詩人書房情趣。反襯出詩人求知欲望的強烈,與首句的“相親”遙相呼應(yīng)。
本作由“觀書”而生發(fā),但詩人筆勢并未停留在手不釋卷、廢寢忘餐之類的泛泛敘述上。而是縱橫詩筆,發(fā)揮奇想,巧妙運用比喻、擬人諸手法,將自己與書卷“相親”之情縷縷道出,真實地記述了其讀書過程中的種種心態(tài),寫來激情微露,形神俱出,使抽象的內(nèi)在感情具體化,顯示出一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個性。
古詩詞鑒賞3
熱三首
[唐]杜甫
雷霆空霹靂,云雨竟虛無。炎赫衣流汗,低垂氣不蘇。
乞為寒水玉,愿作冷秋菰。何似兒童歲,風(fēng)涼出舞雩。
瘴云終不滅,瀘水復(fù)西來。閉戶人高臥,歸林鳥卻回。
峽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想見陰宮雪,風(fēng)門颯踏開。
朱李沈不冷,雕胡炊屢新。將衰骨盡痛,被褐味空頻。
欻翕炎蒸景,飄搖征戍人。十年可解甲,為爾一沾巾。
【鶴注】大歷元年夔州作。詩云“十年可解甲”,自天寶十四載至此為十年也。
雷霆空霹靂①,云雨竟虛無②。炎赫衣流汗③,低垂氣不蘇④。乞為寒水玉⑤,愿作冷秋菰⑥。何似兒童歲,風(fēng)涼出舞零⑦。
。ù嗽姙橘缰菘酂岫鳌I纤挠浛釤,下四思解熱也。)
、佟兑住罚骸肮闹岳做!薄斗甭丁罚和跽哐圆粡膭t,金不從革,秋多霹靂。霹靂者,金氣也。
、凇秶摺罚簩m中虛無人。
、鄹狄阗x:“踐朱夏之炎赫!彼抉R相如《喻巴蜀檄》:“流汗相屬。”
、芟嗳纭睹廊速x》:“黼帳低垂。”
、荨渡胶=(jīng)》:堂庭之山多水玉。《子虛賦》:“水玉磊阿!惫墼唬骸八,水精也!
⑥《杜臆》:水玉,恐是瓜之別名,故對秋菰,《園人送瓜》詩“浮沉寒水玉”,可證。菰,蒲也,成于深秋,故性冷。
、咧匍L統(tǒng)《樂志賦》:“風(fēng)于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秉S生曰:詩中說冷易佳,說熱難工。如“炎赫衣流汗,低垂氣不蘇”,又“林熱鳥開口”,又“氣喝腸胄融”,如此句法,在杜公亦不免褦襶矣。
其二
瘴云終不滅①,滬水復(fù)西來②。閉戶人高臥③,歸林鳥卻回④。峽中都是火,江上只空雷。想見陰宮雪⑤,風(fēng)門颯沓開⑥。
(次章,欲尋涼而不可得也。瘴云、滬水,地氣之熱。峽火。江雷,天氣之熱。)
、賻熓显唬赫卧疲渍沃。②《水經(jīng)注》:瀘峰最高秀,水之左右,馬步之徑才通,而時有瘴氣,三四月經(jīng)之必死。《益州記》:滬水兩峰有殺氣,暑月不可行,故武侯以五月渡滬為艱!逗鬂h書注》:滬水一名若水,出族牛徼外,經(jīng)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夔州。③程曉詩:“閉戶辟暑臥,出入不相過。”④卻回,鳥不安林,卻轉(zhuǎn)回翔也。⑤繁欽《暑賦》:“雖托陰宮,罔所避旃!睆埿⑾樵唬骸皩m中暑月,積雪為山,取其陰涼!雹蕖稄V絕交論》:”颯沓鱗萃!
其三
朱李沉不冷①,彫胡炊屢新②。將衰骨盡病,被暍味空頻③。歘翕炎蒸景,飄颻征戌人④。十年可解甲⑤,為爾一沾巾。
。ㄈ拢瑹岵荒苣投罢鞣蛞。上四自嘆,下四傷人。)
、傥何牡蹠骸俺粮使嫌谇迦炖钣诤!
②楊慎云:《說文》:“彫苽,一名蔣!薄段骶╇s記》及古詩多作彫胡《內(nèi)則》注作雕胡,亦作安胡。宋玉賦:“炊雕胡之飯。”枚乘《七發(fā)》:“安胡之飯。”《爾雅》:“嚙雕蓬!睂O炎云:“米茭也,米可作飯,古人以為五飯之一!薄抖乓堋罚禾鞜犸堭t,故每食新炊。
、畚额l空,雖有佳味,頻頻空置也。
、茆仔旁姡骸罢l憐征戍客,今夜在交河!
、菘山庹,傷其未解也,揚雄《《解嘲》:“解甲投戈。”詩家用古人成句,有歇上歇下語。如張載詩“淚下沾衣襟”,周弘正則云“行住西沾衣”,曹植詩“歐欷涕沾巾”,杜詩則云“為爾一沾巾”,此是歇上語。又如用“詒厥”而去“孫謀”,用“友于”而去“兄弟”,此是歇下語。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4
《飲酒》
作者: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1、結(jié)廬:構(gòu)筑屋子。人境:人間,人類居住的地方。
2、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囂聲。
3、君:作者自謂。爾:如此、這樣。這句和下句設(shè)為問答之辭,說明心遠離塵世,雖處喧囂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樣子。南山:指廬山。
5、見:(讀xiàn)同“現(xiàn)”,出現(xiàn)。
6、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jié)伴。這兩句是說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jié)伴而還。
7、此中:即此時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隱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義,即“迷途知返”。這句和下句是說此中含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如何用語言表達。意思是既領(lǐng)會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說。
8、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辨:辨識。
詩意: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
可從沒有煩神應(yīng)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灑脫,
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墻下采擷清菊時心情徜徉,
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
結(jié)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
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
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
賞析: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rèn)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多數(shù)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jù)。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quán)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鉆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里沒有什么尊嚴(yán)可說。他既然心甘情愿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rèn)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xiàn)一種避世的態(tài)度,也就是對權(quán)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么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么能做到這樣?而后就歸結(jié)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jīng)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tài)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心遠”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dǎo)致與奔逐于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么,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xué)思想。這種哲學(xué)可以叫作“自然哲學(xué)”,它一方面強調(diào)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tǒng)一與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quán)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fù)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里,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xiàn)的。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坝迫灰娔仙健保@“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閑適的狀態(tài),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fā)出,融合成一支輕盈的樂曲。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jié)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詩的總結(jié):在這里可以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jīng)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實際的意思,是說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xiàn)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nèi)蘊卻很深,需要反復(fù)體會。對于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xiàn)象——“心遠地自偏”!安删铡彼木洌从伞靶倪h地自偏”生出,言東籬采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于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xiàn)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jié)廬人境,而采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最后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么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古詩詞鑒賞5
1.滿江紅-寫懷
宋·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fēng)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fēng)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詞曾被譜成多種曲調(diào),廣泛傳唱。它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因為其借助音樂的翅膀飛到千家萬戶,更是由于詞中表達的愛國情懷激勵著歷代人心。
詞的上闋重點在寫“壯懷”。詞人憑欄遠眺,見到強敵入侵,滿目山河破碎。作為愛國將領(lǐng),他怎能不怒恨滿腔,乃至“怒發(fā)沖冠”,“仰天長嘯”?這正是他“壯懷激烈”的自然流露!叭γ麎m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盡管他已經(jīng)屢建奇勛,但他視功名如塵土,還要繼續(xù)長途征戰(zhàn),不計“八千里路”之遙,不怕日夜勞頓之苦。“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笔莿钊酥~,更是自勉之語。他要同軍中官兵和社會賢達一起,及時再建奇功異勛。此其志不在小,其懷可謂壯!
詞的下闋主要是寫“雪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論恥,再無大于國破家亡;論辱,再莫過于二帝被擄。如此的奇恥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沖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滅!榜{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他要統(tǒng)率“岳家軍”,駕起戰(zhàn)車反攻,直搗敵人老巢,將其夷為平地。并且,還要饑餐敵肉、渴飲敵血,徹底洗雪國恥,完全消除國恨!按龔念^、收拾舊山河,朝天闋!币则(qū)除敵寇、收復(fù)失地的赫赫戰(zhàn)功去朝見皇帝。作品寫出了岳飛與敵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為國報仇雪恥的堅定信念。
上闕抒報“壯懷”,下闕敘雪恥“壯志”,全詞構(gòu)成一曲愛國壯歌,真可謂氣壯山河、威懾敵膽、震古爍今、撼人心魄,直令弱者奮起抗?fàn)、勇者一往無前。正如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所說:“何等氣概!何等忠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痹~中的愛國情懷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2.卜算子·詠梅
南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jīng)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fēng)雨的摧殘。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fā)出縷縷清香。
賞析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之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尤其是死前的最后一首《示兒》,更是家喻戶曉,表達了陸游的強烈愛國之情。這首詞一反以往的情調(diào),以梅花自喻,表現(xiàn)他孤芳自賞的孤獨情調(diào),堅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3.念奴嬌·赤壁懷古
北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歡醉江月。
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遙想當(dāng)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tài)雄峻。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shù)戰(zhàn)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游于故國(三國)戰(zhàn)場,該笑我太多愁傷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fā)。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起筆頗有氣勢,從長江著筆,巨大的空間;千古風(fēng)流人物,廣闊的歷史時空,無數(shù)的英雄豪杰;將此二者聯(lián)系起來,組成一個極為遼闊悠久的時空背景;浪淘盡,歷史長河的沖刷。是悲哀,也是一種通脫,通古今而觀之的氣度!肮蕢疚鬟叄说朗侵芾沙啾凇保喝绻f前邊是一個氣勢非凡的大場景,那么,此時出現(xiàn)的則是一個細致精確的小場景,作為三國古戰(zhàn)場的赤壁究竟在何處,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蘇東坡所寫之赤壁與歷史上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絕非一處,對此,東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處點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極大,既拍合詞題,又為下闕緬懷周公瑾預(yù)伏一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寫出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于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
4.水調(diào)歌頭·中秋
北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遺憾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方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dāng)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dāng)中,滲進濃厚的哲學(xué)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5.鵲橋仙
北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fēng)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賞析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樂曲。本詞的內(nèi)容也正是詠此神話。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xiàn)人間的悲傷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詞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tǒng)主題,格調(diào)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6.雨霖鈴·寒蟬凄切
北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shè)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jīng)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fēng)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fēng)景,也如同虛設(shè)。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賞析
這首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藝術(shù)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種格調(diào)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gòu)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fēng)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7.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jié),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fēng),在這皓月當(dāng)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yīng)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賞析
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jié)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tài)——“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yīng),并借用它來抒發(fā)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tài)。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shù)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按夯ㄇ镌隆比硕嘁悦篮,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fēng)”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fā)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dāng)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巴轮嗌?”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歷歷在目。據(jù)史書記載,李煜當(dāng)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靶亲蛞褂謻|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逼埱彝瞪男怯忠淮未猴L(fēng)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叵肫鹉咸频耐醭、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fēng),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xiàn),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坝帧秉c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茍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北M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后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dāng)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痹娙讼扔冒l(fā)人深思的設(shè)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xiàn)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詞以明凈、凝練、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比擬、對比、設(shè)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
8.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jīng)凋謝,仍散發(fā)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長空,白云悠悠,誰會將書信寄來?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飛回來時,清亮的月光,已經(jīng)灑滿了西樓。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涌上了心頭。
賞析
喜歡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權(quán)詞所透出的真摯的“情”讓人看了便有和“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樣的難舍。
所有的字都藏著一個名叫趙明誠的人,從“獨上蘭舟”由景而生的孤獨,到“云中誰寄錦書來”的盼望,從“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遺憾,到“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傷感,直到最后,才坦白地寫出了自己的思念。構(gòu)思迂回輾轉(zhuǎn),語言卻又明白如畫。
每一個字,都盛滿了思念;每一個對偶,都工巧到完美。又何止是一首詞?
詞人筆下清婉的幾聲慨嘆,蕩氣回腸,道不盡情絲千千縷,訴不完離愁事事休。一首千古不絕的詞,牽出深深切切繾綣不斷的纏綿,一聲詠嘆,縷縷相思。遠古的憂愁,似一泓不息的脈流穿透千年的逆反時光,踏破滄桑沉默的煙塵歲月,清晰哀怨般緩緩而來,就這么生靈靈地占據(jù)了女人心,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世間情,醉了過往,醉了今生。
在風(fēng)月兩相清的寂寥里,在極目而視的彷徨里,令人一遍一遍地吟誦起李清照的千古佳作《一剪梅》。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北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jīng)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遙遠的孤墳啊,竟無處向你傾訴滿腹的悲涼。縱然夫妻相逢你也認(rèn)不出我,我已經(jīng)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我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xiāng),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只有流出淋漓熱淚灑下千行。料想得到我當(dāng)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岡
賞析
中國文學(xué)史上,從《詩經(jīng)》開始,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xiàn)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或?qū)憪蹅H去后,處孤室而凄愴,睹遺物而傷神;或?qū)懽髡呒雀磺屹F,追憶往昔,慨嘆世事乖舛、天命無常;或?qū)⒆约荷畛敛┐蟮乃寄詈妥窇浿椋没秀泵噪x的文字和色彩抒發(fā)出來,讀之令人心痛。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chuàng)。蘇軾的這首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它的表現(xiàn)藝術(shù)卻另具特色。
10.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棄疾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
像東風(fēng)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jīng)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fā)現(xiàn)了她。
賞析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shù)成就上毫不遜色。詞從開頭起“東方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人的與眾不同。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jié)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闭J(rèn)為此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寫元宵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沒人形象。沒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蓖鯂S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者,大學(xué)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xué)問者的真知灼見。
全文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出作者不與世同流合污的追求(詞人對理想的追求的執(zhí)著和艱辛)。
古詩詞鑒賞6
原文:
送郭司倉
唐代: 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譯文: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月光下碧綠的淮水映照在屋門上,我再三挽留即將遠去的郭司倉。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然而客人難留,只有明月追隨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如春潮翻滾不息。
注釋:
映門淮(huái)水綠,留騎(jì)主人心。
淮水:淮河,發(fā)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經(jīng)安徽、江蘇,注入長江。留騎:留客的意思。騎,坐騎。
明月隨良掾(yuàn),春潮夜夜深。
良掾:好官吏,此指郭司倉。掾,古代府、州、縣屬官的通稱。
賞析:
此詩寫春日送別友人,以淮水春潮為喻,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對友人遠行的依依不舍之情與無限思念。這是一首表達友誼的送別詩,全篇情意真摯,感人至深。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句用了畫意般的描寫,點明時間和地點。這是臨水的.地方,淮河碧綠的顏色被映在門上,應(yīng)該是晚上吧,白天太陽下水的影子應(yīng)該是閃爍不定的,不能看清楚顏色。只有靜夜下平靜的水面才會將綠色抹在人家的門戶上吧。當(dāng)然做這個推測,也因為詩人后面還寫有留客的句子,應(yīng)該天色已晚主客都有了不便之處,詩人才會生出挽留的心意吧。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本涠加凶85囊馑。尤其用漸漸高升的明月來比喻朋友將要得到的發(fā)展,表明詩人不但希望他能高官厚祿,而且希望他能成為清正廉明的好官,詩人真是在用善良的心對待朋友。春季的淮河潮水會夜夜高漲,詩人用潮水來形容自己對朋友的思念之心,這里即使有夸張地一面,但是也很形象化了那看不見的心緒,詩人的思念一下子變生動了。比喻的作用有說明,也有加深理解的一面。
作者以淮水之綠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來表達分別之愁,從環(huán)境入手,讓周圍景物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這種手法在王昌齡送別詩中占大多數(shù)。
這首作品里對朋友的心意寫得具體又深厚,選材有特點,而且素材的針對性也強。
古詩詞鑒賞7
雨后池上
劉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注】劉攽(bān),慶歷六年進士,曾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
【試題】
1.詩的前兩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2.三四句描寫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見的具體景物有哪些?詩中所寫景物勾勒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圖畫?
【參考答案】
1.形象地寫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靜、明凈(清澈)的狀態(tài)。
2. 垂楊、荷葉,春季。
。20xx年廣東省肇慶市中考語文試題)
【補充注釋】
。1)淡磨:輕磨拂拭。古代用銅作鏡子,銅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見人影。(2)檐楹(yányíng):屋檐下廳堂前部的梁柱。
。3)垂楊:楊柳。荷心:荷葉。
【譯文】
春雨過后,池塘里漲滿了水,幾乎與地面相平。那平靜的水面如淡磨的明鏡,光亮耀人,倒映出屋檐下的梁柱。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春風(fēng)拂過,萬千楊柳枝條頓時裊娜地舞動起來。它們紛紛抖落一身晶瑩的水珠,灑向那池中的荷葉,霎時傳來很多清脆的響聲。
【作者簡介】
劉攽(1023~1089)北宋史學(xué)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說江西樟樹人。慶歷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xué),治學(xué)嚴(yán)謹(jǐn)。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鑒》,充任副主編,負(fù)責(zé)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
【鑒賞】
這首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圖,從詩中寫到的東風(fēng)、垂楊、荷花等物象來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確切些說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給讀者以清美的藝術(shù)享受。 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靜態(tài)美。第一句寫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讀這一句,會覺得它過于平常,但在這句之后緊接以“淡磨明鏡照檐楹”,卻境界頓出!暗ァ倍诸H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經(jīng)春雨洗滌過的池面,好比經(jīng)人輕磨拂拭過的明鏡,比中有比,比中有擬人,這就使“水如鏡”這一淺俗的比喻有新鮮之感。不僅能使讀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異常平靜、明凈的狀態(tài),并能進而聯(lián)想到前此蒙蒙細雨隨著微風(fēng)輕拂池面的輕盈柔姿!暗ッ麋R照檐楹”,創(chuàng)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屬的藝術(shù)境界。與此相適應(yīng),這兩句語勢平緩,無一字不清靜,連略帶動感、略為經(jīng)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給讀者以一種輕淡的心理感受,顯得毫不著力。
三四句由靜而動,進一步寫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美!皷|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雨停了,風(fēng)住了,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風(fēng)起,萬千楊柳枝條裊娜飄動。楊柳似有知,風(fēng)雨中洗盡污濁,欣喜中乘風(fēng)起舞。舞動時抖落一身水珠,灑向池中荷葉,傳來嗒嗒萬點聲。風(fēng)狂雨驟時,楊柳枝條不停擺動不會引人注目,雨打荷葉響聲一片也不會聲聲入耳。只有在風(fēng)停雨住之后,一切歸于沉寂,才會留意那突然風(fēng)穿楊柳出現(xiàn)的'舞動,才會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拋向荷葉時發(fā)出的點點聲響。
由風(fēng)起而垂楊舞,由垂楊舞而荷聲萬點的連鎖反應(yīng),反映了作者雨后靜觀自然的怡然心態(tài)。后二句則由靜而動,寫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美。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fēng)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
這里,詩人筆下蕩漾的東風(fēng)、婆娑起舞的垂楊、荷心的萬點聲,無一不具有一種流動的韻致和盎然的生意,與前二句相比,別是一番情趣。與此相隨,語勢節(jié)奏也由平緩而轉(zhuǎn)向急促,字字飛動起來!昂銎稹倍郑紫仍斐赏回V畡,展示出景物瞬息間由靜而動的變化,給人以強烈的動感;隨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應(yīng)回旋,造成一種急促的旋律,從而把上述有形的與無形的、動態(tài)的和聲響的景物聯(lián)貫起來,組成一幅形聲兼?zhèn)涞乃囆g(shù)畫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詩人既寫其靜態(tài),又寫其動態(tài),不僅顯得豐富多姿,而且構(gòu)成對比,收到以靜顯動,以動襯靜,相得益彰的藝術(shù)效果。首句平直敘起,次句從容承之,而以第三句為主,盡宛轉(zhuǎn)變化工夫,再以第四句發(fā)之,詩人用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與內(nèi)容和諧統(tǒng)一,成因勢置景、筆隨景遷之妙。
古詩詞鑒賞8
古詩原文
可憐江月亂中明,應(yīng)識逋逃病客情。
斗柄闌干洞庭野,角聲凄斷岳陽城。
酒添客淚愁仍濺,浪卷歸心暗自驚。
欲問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盜尚縱橫。
譯文翻譯
在這亂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愛,但它應(yīng)該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
看北斗星柄漸漸橫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廣闊的原野;聽畫角聲聲凄慘欲絕,縈繞在這泊舟近處的岳陽城。
飲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淚,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淚一樣四處飛濺;浪濤卷起,引發(fā)了我的思歸之心,讓我暗自吃驚。
多么想打聽一下南宋朝廷近來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盜正在四處流竄縱橫。
注釋解釋
逋(bū)逃:憤激之詞,意為飄泊無家。
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開陽、搖光三星,形似杓柄。
闌(lán)干:橫斜的樣子。
角聲:軍中的樂器聲,用以指揮軍隊進退。
行朝:指皇帝臨時駐處,即行在所。
創(chuàng)作背景
《野泊對月有感》是南宋詩人周莘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首聯(lián)詩人對月興嘆,表現(xiàn)了時荒世亂的局勢;頷聯(lián)轉(zhuǎn)寫野泊時所見景色;頸聯(lián)道出了詩人沉痛的心情;尾聯(lián)轉(zhuǎn)筆寫到國家的動亂,境界陡然開闊。全詩充滿充滿了悲楚之情,詩風(fēng)沉郁頓挫。
這首《野泊對月有感》大約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當(dāng)時北宋已亡,高宗即位臨安,立足未穩(wěn),金兵南下,苗傅、劉正彥在杭州脅迫商宗讓位,到處兵荒馬亂。詩人在避亂中寫下這首詩。
詩文賞析
《野泊對月有感》題目表明詩人漂泊無歸之感,著眼“野泊”二字!翱蓱z江月亂中明”破空而來,憂憤無端,領(lǐng)起全篇。時荒世亂,萬物失色,而江月不管興亡,在亂中依舊光耀如昔,不能不引起詩人的憐惜,這一句實際已交代了題目,“江月”點“野泊對月”,而“亂”字點明時世感慨,“可憐”二字已透露情懷。“應(yīng)識逋逃病客情”對江月抒情。江月之明,應(yīng)知詩人的難言之隱!板吞印笔菓嵓ぶ~,言漂泊無家,點足“野泊”二字!安】汀币鹞辶涞膽褮w之感。詩人原可繼續(xù)抒情,卻用廣闊的背景作一頓挫!岸繁@干洞庭野”,望天無語,天上參橫斗轉(zhuǎn),地上茫茫洞庭,點明“野”字,亦見望久,始見斗柄橫斜;“角聲凄斷岳陽城”,聽角傷懷,角聲暗寓兵亂,岳陽城在泊舟近處,凄斷寫角聲,亦寫聽到角聲的感受。這兩句都是以頓挫的句法,吞吐的`語氣,描繪出一個徹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將其融入詩中,恰切地表現(xiàn)了沉郁悲抑的復(fù)雜心情,蘊含著對國事的深沉憂患。乍看氣象開闊,細思情緒深沉,在寫景中抒情。
“酒添客淚愁仍濺,浪卷歸心暗自驚”承第二句來,以酒澆愁,酒隨淚濺,所謂“舉杯消愁愁更愁”。聽浪思歸,而無所歸,故暗自驚心。這兩句表面對仗,意實相連而下,“酒添客淚”和“浪卷歸心”互為表里,而“浪卷”字又扣“野泊”字。“愁”“驚”兩字引出尾聯(lián)。若至五六為止,只見作客野泊思歸,所感只在一家。尾聯(lián)忽然推開,遙應(yīng)第一句的“亂”字。而兩句亦有頓挫!坝麊栃谐ⅰ睆囊簧韥y離,想到朝廷遷流不定,由憂一身到憂朝廷,結(jié)句把遍地兵荒馬亂的情景寫足,消息雖欲問而無由,其為憂憤,更何以堪。杜甫《登岳陽樓》結(jié)句云:“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币彩怯梢簧砥磳懙絿覒(zhàn)亂。而這首詩結(jié)句更甚于“戎馬關(guān)山北”,因群盜縱橫即在眼前也。詩人把兵荒馬亂的景寫足,把憂憤難堪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總之,全詩一結(jié)有茫茫無盡之感,而中間兩聯(lián)情景交融,思想感情沉郁,表現(xiàn)手法沉著含蓄,頗有杜甫的氣骨。詩中雖重一“客”字,不足為病。
古詩詞鑒賞9
黃葛篇
[唐] 李白
黃葛生洛溪,黃花自綿冪。青煙蔓長條,繚繞幾百尺。
閨人費素手,采緝作絺绤?p為絕國衣,遠寄日南客。
蒼梧大火落,暑服莫輕擲。此物雖過時,是妾手中跡。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古詩詞鑒賞10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記結(jié)廬之事,寫田園之景,抒隱居之情,以純樸自然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的生活和對自然風(fēng)光的喜愛。
2.“心遠”是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心遠地自偏”與“而無車馬喧”有何聯(lián)系,你對這兩句詩是如何理解的?
“心遠”,是思想遠離官場的意思。
“而無車馬喧”,寫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靜,沒有什么人前來打擾。
詩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卻沒有什么有地位的人來拜訪他。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遠離塵囂,那么處于眾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凈之地了。詩人歸隱后,停止了和舊日仕途友人的來往,天長日久,自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安删铡边@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詩人在自家的菊園里采菊以佐酒,悠閑地抬起頭來欣賞南山美麗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的情致。
4.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為什么作者要這樣寫?
“見”是無意間看見,如好友相見,表現(xiàn)了詩人把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賞,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
5.說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景物描寫的含義。
山間的云氣到傍晚的`時候顯得很美,這時飛鳥也結(jié)伴歸巢了。詩人從自然景色中領(lǐng)略到無限的樂趣。而飛鳥歸巢自然會勾起詩人辭官歸隱的聯(lián)想。
6.詩的最后兩句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認(rèn)為留給讀者一個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認(rèn)為是一種避禍的遁詞,陶淵明迫于當(dāng)時嚴(yán)酷的政治,不能明說自己的感受。
古詩詞鑒賞11
馬說
唐代: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祗 同:衹)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馬者 通:飼馬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詞典釋義
。ㄡ屃x為系統(tǒng)自動檢索,難免有誤,僅供參考。)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古詩詞鑒賞12
送司馬入京 [唐] 杜甫 群盜至今日,先朝忝從臣。嘆君能戀主,久客羨歸秦。
黃閣長司諫,丹墀有故人。向來論社稷,為話涕沾巾。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13
《月夜》
作者:唐朝,杜甫
《月夜》原文:
月夜
杜甫〔唐代〕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鄜州:今陜西富縣。閨中:指妻子。小兒女:尚不懂事的子女。解:懂得。憶長安:思念身在長安的父親。肅宗至德元載(756),叛軍攻陷潼關(guān),杜甫攜家眷逃至郫州,聞肅宗在靈武即位,于是前往效力,途中為叛軍所俘,被解回長安。香霧:月夜的霧氣。虛幌:薄紗。雙照:指月光同時照著身處異地夫妻二人。
《月夜》拼音解讀:
jīn yè fū zhōu yuè,guī zhōng zhǐ dú kān。
yáo lián xiǎo ér nǚ,wèi jiě yì cháng ān 。
xiāng wù yún huán shī,qīng huī yù bì hán 。
hé shí yǐ xū huǎng,shuāng zhào lèi hén gān 。
相關(guān)翻譯
今晚秋月是多么皎潔,你卻在鄜州的家中獨看。
料想家中年幼的兒女,還不懂你為何思念長安。
霧氣濃重,可沾濕你秀發(fā)?月光如水,玉臂能共時候,才可覺涼寒?
什么是淚照干那滿倚薄慢,讓月痕的`臉。
相關(guān)賞析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獨自困居在淪陷的長安城中,在月夜思念家人,寫下這首情深意切的詩。
此詩構(gòu)思巧妙,詩人本來望月懷妻,卻設(shè)想妻子在月下想念自己;本來自己在月下懷念年幼的兒女,卻設(shè)想天真幼稚的小兒女隨著母親看月還不懂得想念在長安的自己。
詩人只身在外,當(dāng)然是獨自看月。但是妻子身邊有兒女陪伴,為什么也是“獨看”呢?下一聯(lián)隨即給出了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真的在賞月,而是在“憶長安“,但是小兒女不諳世事,自然也不明白人間的離別之恨與相思之情,又哪里會懂得“憶長安”呢。詩人巧妙地用小兒女的“未解憶“來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獨”字,情感上又深化了一層。
接下來通過描寫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進一步表現(xiàn)“憶長安”。詩人想象妻子在月下久久佇立徘徊以至于霧濕云鬟,月寒玉臂。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
每當(dāng)想到妻子夜不能寐的情景時,詩人自己也忍不住傷心落淚,由此激起了對于結(jié)束這種痛苦生活的渴望,于是很自然地以表現(xiàn)希望的詩句收束全篇:“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又不僅僅是一般的夫妻離別之情,而是浸透了天下亂離的悲哀,在“獨看”的淚痕里,"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詩人期待四海升平的理想。辭旨婉切,章法緊密,無一字不是從月色中照出,既精麗絕俗,又感人肺腑。
作者介紹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后遷居河南鞏縣。詩人社審言之孫。年輕時應(yīng)進士舉,不第,浸游各地,后客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中提奔唐肅宗,授左拾遺。后棄官入蜀,定居成都洗花溪草堂。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yán)式重中任參謀,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嚴(yán)武死后攜家出題,漂油江南,病元于途中。其詩以古體、律詩見長,展現(xiàn)了唐代由盛而我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講史”。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有《杜工郵集》詳情
古詩詞鑒賞14
《十七日觀潮》
作者:陳師道
原文: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釋:
1、十七日:農(nóng)歷八月十七、十八是錢塘江潮最為壯觀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
2、漫漫平沙:廣闊無邊的江邊平坦的沙灘。
3、走白虹:走,奔跑和滾動;白虹:指錢塘江潮。
4、瑤臺:傳說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5、失手:因沒拿。ㄓ癖┒狗。
6、晴天:因滾動的錢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藍天也搖動不止。
7、晚日:因奔騰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詩意:
沙灘上潮水就像奔跑著的白虹,
天上的神仙不小心杯中美酒倒空。
晴朗的天空在清澈的江底搖動,
傍晚的落日在湍急的波浪中沉浮。
賞析:
錢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個虎口的形狀。海水漲潮倒灌進來,受到河床的約束,就會掀起巨大波瀾,這便是自古有名的錢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勢最猛,詩人觀潮選在十七這一天,正為欣賞那雄偉奇麗的壯觀。
詩的前兩句寫潮水洶涌而來的氣勢。潮頭的浪花連成一張,掠過兩岸平曠的沙灘,像一道白色的長虹迎面飛來?吹竭@情景,詩人腦海中忽然生出一個奇妙的`想象:莫非瑤臺上的神仙失手碰翻酒杯,將那瓊玉液潑灑到人間來了嗎?
后兩句寫大潮波瀾壯闊的景象。近看潮水,藍天的倒影隨著浪濤的翻滾,在江底不停滯不前地?fù)u晃;遠望西天,黃錯的落日隨浪濤的起伏,忽而上升,忽而下沉。這景象,要用“吞天吐日”來形容,是一點也不夸張的。
這首絕句,通過白色長虹的比喻,瑤臺潑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繪出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色。全篇沒有用到一個抒情的字眼,卻句句觸發(fā)著讀著熱愛祖國山川、熱愛大自然的激情。
古詩詞鑒賞15
《重過圣女祠》
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fēng)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古詩簡介
重過圣女祠,唐李商隱七律意境撲朔迷離,托寓似有似無,比有些無題詩更費猜詳。題內(nèi)的“圣女祠”,或以為實指陳倉(今陜西寶雞市東)的`圣女神祠,或以為托喻女道士居住的道觀。后一種說法可能比較接近實際。
注釋
、攀ヅ簦骸端(jīng)·漾水注》“武都秦岡山,懸崖之側(cè),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圖指狀婦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蔽涠,在今甘肅省武都縣,是唐代由陜西到西川的要道。李商隱公元837年(開成二年)冬自興元回長安時途經(jīng)這里,曾作《圣女祠》詩。據(jù)張《箋》,公元856年(大中十年)商隱隨柳仲郢自梓州還朝重過此地,故題“重過”。
⑵白石巖扉:指圣女祠的門。碧蘚滋:江淹《張司空華離情》:“閨草含碧滋。”
、巧锨澹旱澜虃髡f中神仙家的最高天界。《靈寶本元經(jīng)》:“四人天外曰三清境,玉清、太清、上清,亦名三天!睖S謫得歸遲:謂神仙被貶謫到人間,遲遲未歸。此喻自己多年蹉跎于下僚。
、葔粲辏呵毒鸥琛贰皷|風(fēng)飄兮神靈雨!蓖跞籼摗朵锬显娫挕芬掗e語:“蓋雨之至細若有若無者謂之夢!
、伸`風(fēng):神靈之風(fēng)。《云笈七簽》:“靈風(fēng)揚音,綠霞吐津!碧蘸刖啊墩嬲a》:“右英王夫人歌:‘阿母延軒觀,朗嘯躡靈風(fēng)。’”《漢書·郊祀志》:“畫旗樹太乙壇上,名靈旗。”不滿旗:謂靈風(fēng)輕微,不能把旗全部吹展。
、瘦嗑G華:仙女名。陶弘景《真誥·運象》:“萼綠華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顏色絕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權(quán)家,自此往來,一月輒六過,來與權(quán)尸解藥!
、硕盘m香:仙女名!盾窍射洝罚骸岸盘m香者,有漁父于湘江之岸見啼聲,四顧無人,唯一二歲女子,漁父憐而舉之。十余歲,天姿奇?zhèn),靈顏姝瑩,天人也。忽有青童自空下,集其家,攜女去,歸升天。謂漁父曰:‘我仙女也,有過,謫人間,今去矣!浜蠼涤诙赐グ綇埓T家!薄端焉裼洝罚骸皾h時有杜蘭香者,自稱南康人氏,以建業(yè)四年春數(shù)詣張碩,言本為君作妻,情無曠遠,以年命未合,其小乖,太歲東方卯當(dāng)還求君!薄稌x書·曹毗傳》:“桂陽張碩為神女杜蘭香所降,毗以二詩嘲之,并續(xù)《蘭香》歌詩十篇。”曹毗《神女杜蘭香傳》:“杜蘭香自云:‘家昔在青草湖,風(fēng)溺,大小盡沒。香年三歲,西王母接而養(yǎng)之于昆侖之山,于今千歲矣!薄短接[》引《杜蘭香別傳》:“香降張碩,既成婚,香便去,絕不來。年余,碩忽見香乘車山際,碩不勝悲喜,香亦有悅色。言語頃時,碩欲登其車,其婢舉手排碩,凝然山立。碩復(fù)于車前上車,奴攘臂排之,碩于是遂退。”
⑻玉郎:神仙名!督鸶(jīng)》:“青宮之內(nèi)北殿上有仙格,格有學(xué)仙簿錄,及玄名年月深淺,金簡玉札,有十萬篇,領(lǐng)仙玉郎所掌也。”馮注引《登真隱訣》:“三清九宮并有僚屬,其高總稱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諸小輩官位甚多!贝艘窭珊沃?或云自喻;或云喻柳仲郢,時柳奉調(diào)將為吏部侍郎,執(zhí)掌官吏銓選。
⑼憶:此言想往、期望。天階:宮殿前的.臺階。問:求取。紫芝:《茅君內(nèi)傳》:“句曲山有神芝五種,其三色紫,形如葵葉,光明洞徹,服之拜為龍虎仙君!贝擞髦赋兄俾。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性質(zhì)類似無題的有題詩。意境撲朔迷離,托寓似有似無,比有些無題詩更費猜詳。題內(nèi)的“圣女祠”,或以為實指陳倉(今陜西寶雞市東)的圣女神祠,或以為托喻女道士居住的道觀。后一種說法可能比較接近實際。不過,詩中直接歌詠的還是一位“上清淪謫”的“圣女”以及她所居住的環(huán)境—圣女祠。因此,讀者首先仍不妨從詩人所描繪的直接形象入手來理解詩意。
古代有不少關(guān)于天上神女謫降人間的傳說,因此詩人很自然地由眼前這座幽寂的圣女祠生出類似的聯(lián)想。“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門扉旁已經(jīng)長滿了碧綠的苔蘚,看來這位從上清洞府謫降到下界的圣女淪落在塵世已經(jīng)很久了。首句寫祠前即目所見,從“白石”、“碧蘚”相映的景色中勾畫出圣女所居的清幽寂寥,暗透其“上清淪謫”的身份和幽潔清麗的風(fēng)神氣質(zhì);門前碧蘚滋生,暗示幽居獨處,久無人跡,微逗“夢雨”一聯(lián),同時也暗寓“歸遲”之意。次句是即目所見而引起的聯(lián)想,正面揭出全篇主意!皽S謫得歸遲”,是說淪謫下界,遲遲未能回歸天上。
頷聯(lián)從門前進而擴展到對整個圣女祠環(huán)境氣氛的描繪—“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fēng)不滿旗!比缃z春雨,悄然飄灑在屋瓦上,迷蒙飄忽,如夢似幻;習(xí)習(xí)靈風(fēng),輕輕吹拂著檐角的神旗,始終未能使它高高揚起。詩人所看到的,自然只是一段時間內(nèi)的景象。但由于細雨輕風(fēng)連綿不斷的態(tài)勢所造成的印象,竟仿佛感到它們“一春”常飄、“盡日”輕揚了。眼前的實景中融入了想象的成分,意境便顯得更加悠遠,詩人凝望時沉思冥想之狀也就如在目前。單就寫景狀物來說,這一聯(lián)已經(jīng)極富神韻,有畫筆難到之妙。不過,它更出色的地方恐怕還是意境的朦朧縹緲,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與暗示。王若虛《滹南詩話》引蕭閑語云:“蓋雨之至細若有若無者,謂之夢!边@夢一般的細雨,本來就已經(jīng)給人一種虛無縹緲、朦朧迷幻之感,再加上高唐神女朝云暮雨的故實,又賦予“夢雨”以愛情的暗示,因此,這“一春夢雨常飄瓦”的景象便不單純是一種氣氛渲染,而是多少帶上了比興象征的意味。它令人聯(lián)想到,這位幽居獨處、淪謫未歸的'圣女仿佛在愛情上有某種朦朧的期待和希望,而這種期待和希望又總是象夢一樣的飄忽、渺茫。同樣地,當(dāng)讀者們聯(lián)系“何處西南待好風(fēng)”(《無題二首》之一)、“安得好風(fēng)吹汝來”(《留贈畏之》)一類詩句來細加體味,也會隱隱約約感到“盡日靈風(fēng)不滿旗”的描寫中暗透出一種好風(fēng)不滿的遺憾和無所依托的幽怨。這種由縹緲之景、朦朧之情所融合成的幽渺迷蒙之境,極富象外之致,卻又帶有不確定的性質(zhì),略可意會,而難以言傳。這是一種典型的朦朧美。盡管它不免給人以霧里看花之感,但對于詩人所要表現(xiàn)的特殊對象—一位本身就帶有虛無縹緲氣息的“圣女”來說,卻又有其特具的和諧與適應(yīng)。“神女生涯原是夢”(《無題二首》之二)。這夢一般的身姿面影、身世遭遇,夢一般的愛情期待和心靈嘆息,似乎正需要這夢一樣的氛圍來表現(xiàn)。
頸聯(lián)又由“淪謫”不歸、幽寂無托的“圣女”,聯(lián)想到處境與之不同的兩位仙女。道書上說,萼綠華年約二十,上下青衣,顏色絕整,于晉穆帝升平三年夜降羊權(quán)家,從此經(jīng)常往來,后授權(quán)尸解藥引其升仙。杜蘭香本是漁父在湘江岸邊收養(yǎng)的棄嬰,長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攜其升天而去。臨上天時蘭香對漁父說:“我仙女也,有過謫人間,今去矣!眮頍o定所,蹤跡飄忽不定,說明并非“淪謫”塵世,困守一地;去未移時,說明終歸仙界,而不同于圣女之遲遲未歸。頷、頸兩聯(lián),一用烘托,一用反襯,將“圣女”淪謫不歸、長守幽寂之境的身世遭遇從不同的側(cè)面成功地表現(xiàn)出來了。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庇窭,是天上掌管神仙名冊的仙官。通仙籍,指登仙界的資格(古稱登第入仕為通籍)。尾聯(lián)又從圣女眼前淪謫不歸的處境轉(zhuǎn)想她從前的情況,“憶”字貫通上下兩句。意思是說,遙想從前,職掌仙籍的玉郎仙官曾經(jīng)與圣女相會,幫助她登上仙界,那時的圣女曾在天宮的臺階上采取紫芝,過著悠閑自在的仙界生活,而此時卻淪謫塵世,凄寂無托,不能不慨然。一結(jié)以“憶”字喚起今昔之感,不言而黯然神傷!疤祀A問紫芝”與“巖扉碧蘚滋”正構(gòu)成天上人間的鮮明對照。
這首詩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淪謫不歸、幽居無托的圣女形象。有的研究者認(rèn)為詩人是托圣女以自寓,有的則認(rèn)為是托圣女以寫女冠。實際上圣女、女冠、作者,不妨說是三位而一體:明賦圣女,實詠女冠,而詩人自己的“淪謫歸遲”之情也就借圣女形象隱隱傳出。所謂“圣女祠”,大約就是女道觀的異名,這從七律《圣女祠》中看得相當(dāng)清楚。所不同的,只是《圣女祠》借詠圣女而寄作者愛情方面的幽渺之思,而《重過圣女祠》則借詠圣女而寄其身世沉淪之慨罷了。清人錢泳評“夢雨”一聯(lián)道:“作縹緲幽冥之語,而氣息自沉,故非鬼派”(《履園譚詩》)。由于其中融合了詩人自己遇合如夢、無所依托的人生體驗,詩歌的意境才能在縹緲中顯出沉郁。尾聯(lián)在回顧往昔中所透露的人間天上之感,也隱然有詩人的今昔之感寄寓在里面。
【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09-14
古詩詞鑒賞12-21
古詩詞鑒賞01-06
《稻田》古詩詞鑒賞10-22
《精衛(wèi)》古詩詞鑒賞11-09
牧童古詩詞鑒賞02-02
《杜鵑》古詩詞鑒賞02-06
春寒古詩詞鑒賞03-13
《無題》古詩詞鑒賞11-09
《清明》古詩詞鑒賞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