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調查報告

  我志愿,我快樂~!青少年作為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棟梁之才,讓大學生置身于公益事業(yè),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有益于推動我國的公益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下面是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調查報告,歡迎參考學習。

  篇一:

  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專家在某所學校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支持參加公益活動的同學有90%,表示不支持參加公益活動的則有2%,表示無所謂的占8﹪。而43%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后會積極參加慈善公益活動,53%左右的同學表示遇到有價值的公益活動會參加,4%左右的同學表示對公益活動不感興趣。從這些資料中說明了大部分學生支持公益活動,但少部分的同學卻對公益活動并不熱衷.

  在調查中還發(fā)現22.3%的同學表示學校里經常舉辦公益活動,75.4%的同學表示學校有時或很少舉辦,而有2.3%的同學則表示學校從沒舉辦過公益活動。說明部分學校沒有提供充足的機會讓學生更多的接觸慈善.另一份數據表明多達38%的同學參與公益活動的風氣很一般,少部分同學占5%認為參與公益機構活動風氣很好,而16%的同學覺得不太好,認為公益機構活動風氣比較好的同學只有16%,覺得風氣很差的占4%。這說明社會上部分公益機構沒有健全的體系,讓學生不能相信自己捐出的錢是真正用在公益上,這也是造成部分人不熱衷于慈善的原因。

  通過調查,認為學生對公益事業(yè)產生這種觀念和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個人因素

  (1)大學生的能力有限,這與家庭經濟來源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們還是處于消費的階段,所以沒有太多的金錢作慈善。學生們認為資助金錢是最能直接幫助接收者的。但有些靠自己打工賺錢的學生并沒有多余的資金捐助別人。

  (2)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yè)的了解甚小,直接影響到其參與行為與觀念。大部分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不了解,關注的也較少。只有學校帶來的慈善信息,學生們機械性的參與。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途徑可以讓學生接觸慈善,了解慈善。

  2.社會影響

  (1)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管道單一,F在社會上參與慈善的方式較少,只有捐錢捐物和當志愿者。而且學生們在學校,接觸社會的時間也少,只有學校偶然有組織參與公益,學校對慈善的宣傳也不夠。學生們沒有簡便的方式支持慈善,導致學生們對慈善漸漸失去熱情甚至越來越來麻木冷淡。

  (2)社會的誠信度缺失。目前社會上出現許多“偽”窮人和慈善機構負責人炫富之類的事件,導致學生對慈善機構的不信任,而許多慈善機構也無法明確的給出資料來證明所捐出的錢用到了慈善上。所以許多人對慈善機構抱有懷疑和不信任的態(tài)度。

  (3)政府重視程度不足。這也是導致許多慈善機構弄虛作假,從中獲利的原因之一,慈善基金得不到保障。沒有健全的體制法律來約束管理各種慈善機構,使慈善活動沒有走向正式,也得不到學生的重視。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關注支持慈善公益活動,幫助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同一片天空的弱勢群體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實現他們的夢想。希望政治名人和娛樂名流能以身作則,充分利用自己社會影響力,在 健全的法律保障下,帶動大家投身于慈善公益。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得到社會的關注,幸福的生活在社會大家庭里。

  篇二:

  大學生參與公益事業(yè)狀況調查報告

  我們追求的是和諧社會,和諧的要義應當是讓社會中更多的人體會到幸福,而公益事業(yè)正是以人類幸福為終極目標,是可以承擔和凸顯和諧這一含義的載體。我們看到凡是公益事業(yè)繁榮的國家,人民生活也相對幸福,社會更多體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作為具有高素質的當代大學生,按理說應該有將進入回報社會的階段,而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重慶市區(qū)大學生參與公益事業(yè)的情況,。以“大學生參與公益事業(yè)”為主題,以問卷形式對重慶市主城區(qū)的高校大學生進行實地調查。了解作為國家“棟梁之才”對于公益事業(yè)的態(tài)度、看法及遇到的問題,以及對于我們大學生參與公益事業(yè)的意義認可程度,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以后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一、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范圍、方式、內容

  本次調查范圍:針對在重慶市主城區(qū)沙坪壩區(qū)高校內的大學生為對象,主要為本科生,無專業(yè)年齡之限。

  調查方式:以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并與接受調查者進行一定內容的詢問,對特別影響大學生參與公益事業(y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調查內容:主要是關于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時間,參與的方式以及獲取信息的途徑,對于他們參與公益事業(yè)的動機以及參與過程中受到的障礙因素,對于我們大學生參與公益事業(yè)的意義認可程度等內容。

  (二)調查樣本情況

  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60份,返回有效問卷共54份,調查了54位重慶市主城區(qū)的大學本科生。

  1.樣本分布情況:在所被調查的對象中,大學一年級學生的有6位,二年級的有21位,在大三的有22位,處在大四的有5位。在被調查的對象中,其中一年級學生占11.1%,二年級的學生數占38.9%,大三的學生占40.7%,大四的學生為9.3%。

  2受調查者的基本情況:所調查中,男生為30人,所占比例為55.6%;女生為24人,占總數的44.4%。

  二、大學參與公益事業(yè)的熱情度

  針對大學生參與的熱情度問題,主要以他們對于公益事業(yè)的態(tài)度、大學期間是否參加類似活動以及在參與過程中遇到挫折會怎么辦的三個題目進行分析。如果大學生支持參與公益活動,就會首先自己從心理上就有付出的準備,遇到挫折會有怎么辦,處理得好就會繼續(xù)參與。

  對于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態(tài)度調查結果,有30人持以肯定的態(tài)度,所占比例為55.6%,而近有30%的人不大支持大學生參與。在大學期間是否參與過公益組織的一些活動,占比例為 70.4%的大學生表示參加過公益活動,而有29.6%的大學生表示是由于時間限制、不了解相關信息 沒有興趣、其他原因等未曾參與過。依據相關分析,參加過公益組織活動的25人抱以支持的態(tài)度,而沒有參加過的8人就不太支持,結果如下圖:

  從中可以看出,應該是大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公益事業(yè),要支持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度上的轉變就意味著更多的大學生會積極參與。大學生不熱心于社會公益活動,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大學生本身對公益活動理念的認知不佳,參加公益活動的方式有很多,而逃避公益活動的理由也有很多,“時間限制”、“沒有不了解相關信息”等原因為措辭。在缺乏正確理念的情況下,我們看到身邊的不少同學不愿奉獻,或者單純追求奉獻的直接回報,甚至不知道何為奉獻。

  而在參與過公益活動的38名學生遇到挫折后會怎么辦結果見下表:

A.當作鍛煉自己,更加振奮

9

23.7%

B.接受教訓,繼續(xù)工作

15

39.5%

C.受到打擊,退出活動

12

31.6%

D.感到委屈,再不參加活動

2

5.3%

  可看出63.1%的同學即使受挫折,也會繼續(xù)參與下去,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困難,較大部分同學的熱情度是挺高的。

  二、大學參與公益事業(yè)的方式及獲取信息的途徑

  主要針對參與過公益活動的38名學生調查,從而得知他們參與過愛心捐助類、各類大型賽會志愿者、慰問福利院、 交通協(xié)管員、支教等哪些公益活動,靠何種方式來為公益事業(yè)做出自己的應盡的貢獻。

  獲得信息的渠道越廣泛,參與公益事業(yè)的途徑就更加便捷,更有利于找到適合自我的活動從而改善參與的效果。以我市的公益組織了解狀況以及通過什么渠道來獲得公益活動的信息為主題,對參與過公益活動的進行調查。

  由此圖可以看出,在參與過公益活動的387名學生中,慰問類的活動有63.2%的人參與過,為參與最多的活動,出于大學生的同情心以及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利用自己的時間做出一定的愛心奉獻。55.3%的學生表示自己做過各類大型賽會志愿者,大型賽會需要較多的志愿服務者,而大學生也能利用這個機會把自己學的一些東西用在實處。47.4%的學生參與過愛心捐助類的活動,當然學生時代自己并沒有多少資金來捐,更多的應該是書籍、舊衣物、獻血等。支教類的活動應該理解為不是長期支教,短期的利用寒暑假或周末等時間的志愿活動。

  參與這些活動的信息是從哪里獲取的,通過什么方式,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公益機構,對于我市的公益機構了解程度如何,這些問題通過調查有一定的了解。

A.志愿服務機構

7

18.4%

B.學校團委、學生會、志愿服務團體

18

47.4%

C. 網絡

27

71.1%

D.自發(fā)的志愿者團體

18

47.4%

E.同輩群體(朋友、同學)及其他志愿者

14

36.8%

F.報紙、電臺、電視等媒體

12

31.6%

  從統(tǒng)計的數據可以看出,網絡時代的發(fā)達,信息量較大,71.1%的人都是從網絡上獲取相關信息,就成為了他們聯系公益事業(yè)的主要途徑。近有一半人都是從學校團委、學生會、志愿服務團體以及非正式的自發(fā)的志愿者團體也是獲取信息,這些志愿者機構都會負責的招募一定志愿者為社會相關問題盡力,當然這些志愿機構是公益信息的集散地,所以要利用好這種資源,發(fā)展公益組織。

  對于我市公益機構了解狀況,僅有18.4%非常了解公益組織,而71.1%的人更多的只是知道一些,并不知道關于我市公益機構太多的情況。

  由此可知,需要更好的宣揚公益組織的知名度,樹立在大學生心目中應有的形象,也要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

  三、對于參與公益事業(yè)的大學生動機的研究。

  動機決定效果,而就為什么要參加公益組織的活動以及自己覺得做一個志愿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進而觀察大學生在公益事業(yè)的參與過程中的動機。

A. 希望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

22

57.9%

B. 大學里要求參加一定數量的志愿者活動

11

28.9%

C.幫助有需要的人

22

57.9%

D. 鍛煉自己,增加社會經驗

15

39.5%

E. 于今后找工作有益

18

47.4%

F.其他

5

13.2%

  上表為調查結果,從中看出希望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以及幫助有需要的人為主要目的,把自己當作社會的主人翁,為社會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近有47.4%的學生為了以后找工作具有競爭力而參加一定的公益活動。部分新生也是出于鍛煉自己,增加社會經驗為目的。

  四、他們在參與公益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擾。

  在參與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阻礙因素的出現,身邊的人是抱著支持還是反對的態(tài)度都會對滿腔熱情的大學生參與有一定的影響。公益活動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影響程度也會導致參與激情的降低。

  從參加公益活動會不會影響生活、學習或工作,身邊的人對您參加公益活動的看法,參加公益活動遇到的阻礙因素有哪些,周圍的人參加公益活動的風氣如何這四個問題為主題進行調查,從而得知困擾因素以及談談解決的辦法。

  有一半人認為參加公益活動會影響大學的生活、學習,從認知上就覺得參加公益事業(yè)不應影響自己作為學生的意義。

  由此圖可以看出參加過公益事業(yè)的學生,其實周邊的人都比較支持,但以不影響學業(yè)為前提,也都認為從中受益較大。身邊的人支持就是參加公益事業(yè)的另一動力來源。不僅需要支持,還有自己身邊的大環(huán)境下的參與公益組織的氛圍如何都會影響到,而在調查中,38.9%的學生認為一般,14.8%的學生認為不太好,更有一些人認為很差。要努力

  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為大學生參與鋪下基礎。

  環(huán)境固然重要,但在參與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因素也不少,時間因素、經濟因素、家庭因素、朋友因素、社會因素等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調查的統(tǒng)計結果如下:

A.沒有

2

5.3%

B.時間因素,與個人生活或工作學習相沖突

28

73.7%

C.經濟因素,參加志愿服務還要花錢

14

36.8%

D.家庭因素,家人不支持

13

34.2%

E.朋友因素,朋友們不理解

13

34.2%

F.社會因素,多數人對志愿者有偏見

9

23.7%

I.其他

5

13.2%

  從上表中的結果可以看出,大多阻礙因素是因為時間因素,與個人生活或工作學習相沖突。身邊的朋友及家庭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家里人不支持,朋友有些反對,大學生壓力就比較大,不易工作的展開。

  五、大學生對于就業(yè)NGO的看法

  當代的大學生是NGO人才招募的理想群體,但是NGO的誘惑力又明顯不如財大氣粗的企業(yè)、政府。只有在這個就業(yè)形勢困難的環(huán)境下,在大學生資源過剩的表象之余,人們才會開始真正認真考慮公益作為金錢以外的一種人生選擇。而對于我們大學生實際情況調查顯示,不想去NGO就業(yè)的比例為24.1%,多數人只是暫時沒有考慮那么多,到時候再說,現在也拿不準。非常愿意去NGO工作的比例僅為16.7%。中國的NGO剛剛起步,民間力量還不是很大,社會的公益氛圍還有待改善,更重要的是從心理上改變對公益組織的看法。

  六、結論及建議

  改善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環(huán)境,消除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顧慮,提供更好的信息渠道,讓大學生置身于公益事業(yè),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政府及社會公益組織加大公益事業(yè)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在公益文化氛圍營造上加大投入,及時與參與公益事業(yè)的市民及學生進行適度溝通,解決在參與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阻礙因素,從心理上解決后顧之憂。在就業(yè)不容樂觀的形勢下,改善NGO公益組織的就業(yè)環(huán)境,解決就業(yè)壓力,促使社會的和諧進步

本文已影響6827
上一篇: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報告 下一篇:關于焚燒秸稈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