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模式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鄲腊桑旅媸切【帋痛蠹艺淼慕虒W模式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在特殊教育發(fā)展較早的國家,曾經就如何更合理地安置特殊(殘疾)兒童受教育的場地這個問題,引起過激烈的爭論,至今爭論仍在繼續(xù)進行。那么,應該怎樣合理地安置他們接受教育的場所呢?隨著特殊教育在我國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也成為我國特殊教育領域中真正為那些特殊兒童前途著想的工作者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各地有不少學校正在積極地探索,但至今尚無成功的先例。
我校自1975年創(chuàng)辦至今達26年。以前僅開辦聾啞班,稱聾啞學校;1995年常熟市人民政府撥款四百多萬元新建了校舍,并將本市虞山鎮(zhèn)培智學校的23名弱智生并入我校,更名為常熟市特殊教育學校。
聾啞生和弱智生雖各有所短,但也各有所長。能否讓聾啞生和弱智生,靠得近一點,在一個課堂里學習同一內容,以收優(yōu)勢互補之效呢?據此我校領導提出了“聾弱一體化教學”的設想。為了能順利地開展這一實驗, 我們作了積極而穩(wěn)妥的準備工作。我們將當年度新招收的弱智生編入聾部一年級班,摸索他們在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情況,以便為開展“一體化” 教學的研究尋找依據。同時我們還在兩個培智班中觀察哪些弱智生善于和聾生打交道,學習內容、進度接近聾生,以便為弱智生插班物色人選。1996年2月,我們又在聾部七年級一個教學班中插入三位智商在 55-69之間的弱智生,開始了對他們在學科教學中的研究。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初步積累了一點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在常熟市教科室的支持下正式向江蘇省教育學會申請立項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研究實施聾弱一體化教學的基本條件,探索出一套可操作的能在實踐中經得起檢驗的教學模式,并使之在實施中不斷趨于完善;探索聾生、弱智生合班上課以后的班級管理,合班上課后的負效應及其對策,致力于培養(yǎng)、提高聾生、弱智生雙方的素質,使二者在同一班級中真正能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努力爭取在理論上有所突破。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研究原則:科學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研究方法: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個案分析法。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分三個部分:
1、原培智班就讀,有要求進聾班學習的中、輕度弱智生;
2、從普通學校轉入或當年新招收的弱智生;
3、接納弱智兒童同班學習的所在聾教育班級全體學生。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和體會
從1996年初的探索階段起,我們所作“聾弱一體化教學”實驗,至今已有五年之多;其間具體可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課題研究實施前我們進行了有目的的觀察、分析,了解哪些弱智生與聾生走得近一點,為弱智生插班物色人選。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小范圍實驗,在認定方向確無問題,以舉確有可能之處后正式申報立項。
2、實施階段: 1997年9月至1999年12月,正式進行了課題研究。在實施過程中首先碰到的是聾教育班級如何接納弱智生的問題。一位老師在總結實驗經驗時撰寫了《聾生班如何接納弱智生》的論文,詳細介紹了接納過程,其中可分“過度接應”、“加強輔導”、“共同建設”三個階段。我們在接納前召開了弱智兒童家長會,取得家長們的支持。實施中多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聽取同行們的意見,組織課題組成員定期交流各自實驗情況,并舉行班級主題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同堂上課的積極性。我們對其中兩個實驗班進行了教學質量分析。第一個實驗班中插入了三位弱智生,他們的語文、數學、思想政治課平均成績?yōu)?2.6分,及格率100%。第三個實驗班等級記分后,四位弱智生語文、數學兩門學科的成績是優(yōu)秀3門占37.5%,及格8門占100%。課題實驗初期至今先后在聾教育班接納了弱智生14名,分別安排在6個聾教育班進行“一體化教學”的研究。本學年度有4個“一體化教學”班級,占聾部班級數的50%。在這4個實驗班中,其中3個班級的班長是由弱智生擔任的,占了“一體化教學”班級的75%。實驗過程得到了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第一個實驗班的三位弱智生,畢業(yè)當年被優(yōu)先落實工作單位。這對在讀學生和老師及學生家長都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我們感到,實施“一體化教學”獲益匪淺,聾弱學生在如下幾個方面具有相互補償、促進的作用。
1、在生理缺陷方面具有相互補償、促進作用。
不管是聾生,還是弱智生,大都存在著某種心理、 生理上的缺陷,存在著不同 程度的聽力、語言、智力障礙。實行“一體化教學”后,他們的缺陷在教學活動中能得到一定的補償與矯正。 弱智生在聾生班就讀,意識到自己“能說會道”,比聾生從小失去聽力、長期生活在無聲世界優(yōu)越得多,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請說話好的弱智生,協(xié)助老師幫助糾正聾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欠缺。而聾生雖然存在聽力、語言障礙,但是智力一般要比弱智生強。他們經常用簡單的手語、指語與弱智生交流思想感情和所學的 文化知識,有助于弱智生發(fā)展智力,增強記憶力。
2、在社會交往方面具有相互補償、促進作用。
過去聾生在校內局限于聾生之間交往,很少與“能說會道”的健聽人交往。班里來了弱智生后就多了“耳目”,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聾生交往手段,擴大了聾生的交往范圍。對于少數口語基礎好的聾生來說,更有了朝夕相處,交流頻繁的說話的“對象”。反過來,弱智生也經常帶些社會上 的“新聞”告訴聾生,使聾生也學會了打聽“消息”,進而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老師明顯感覺,聾生比以前了解的事情多了,什么“社會治安”、“三資企業(yè)”、“企業(yè)倒閉”、“下崗工人”,這些社會現象以前需要由語文老師向聾生詳盡介紹、仔細分析,現在可由弱智生幫助分擔了。
3、在思維發(fā)展方面具有相互補償、促進作用。
在課堂教學時老師一般先請智力較好的聾生來回答,然后請中等的聾生和弱智生來復述。反應遲鈍、表 達能力較差的弱智生,在聽(看)別人的回答、復 述中思維逐步得到啟迪和發(fā)展。聾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把有些詞語漏掉,發(fā)生成份殘缺的語;而弱智生卻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爆出“冷門”,毫 不客氣地指出聾生的這類問題。通過1--2個學期的共同的學習,聾生和弱智生在語言發(fā) 展、思維發(fā)展方面相互補償,相互促進,共同得到了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弱智生到聾班后,對他們思維發(fā)展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他們在培智班堪稱“老大”,思維活動已發(fā)展到一定的限度;進入聾班,他們則立即感到“上外青山樓外樓”,這樣有利于教師為他們創(chuàng)設“最近發(fā)展區(qū)”來促進他們發(fā)展智力,獲得知識。
4、在行為習慣方面具有相互補償、促進作用。
兩類殘疾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不同,但待人處事,品德行為方面具有相互促進作用。聾生 大都寄宿在校,他們普遍有愛勞動、肯吃苦的優(yōu)點,但也有貪小利(個別學生小偷小摸)的不良習性;而弱智生大都通學,原來的班級衛(wèi)生工作均由阿姨包辦。實施“一體化”以后,聾弱生一起學習,一起生活,相互接觸,相互影響。弱智生在聾生熱愛勞動的精神影響下,都紛紛提前到校,參與打掃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而當個別聾生有不良習氣表現出來時,弱智生卻會“呆頭呆腦” 地直言不諱:“某某某,你拿別人東西了!币晃徽慈静涣剂暁獾拿@生在弱智生多次直接批評下,行為受到了約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5、在體育運動技能方面具有相互補償、促進作用。
弱智兒童在運動速度、彈跳、耐力及平衡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運動技能較好的學生在弱智兒童群體中因為缺乏競爭對手而致運動水平停滯不前;而聾生個個生龍活虎,運動能力及技巧水平普遍高于弱智兒童。經過多次同場練習較量,無意中促使弱智兒童的運動技能得到提高;同樣聾生也不愿意在競賽中輸給弱智兒童而丟面子,他們會全力拼搏,努力提高運動水平。結果使雙方的運動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達到了互補共進的目的。例如弱智生錢佳東,進入聾班后,經過兩年來老師的指導和同聾生的同場較量,運動成績大有進步,跳遠從3.86米提高到4.35米,400米跑從1分16提高到1分07,在校運會上,奪得1500米第一名和400米第二名的好成績。
由此,對于擴大聾部班容量,節(jié)省教育經費也是十分有益的。這從20xx年度的實施情況中也可見一點。20xx年度,我校聾部(包括“一體化”的弱智生在內)共8個班級58名學生,平均每班7.25人,扣除“一體化”的弱智生7人,班級平均人數為僅6.37人。如7名弱智生,根據他們現在就讀的四個年級,需至少單獨開辦一個復式班。按照我校全年教育經費168.9萬元計算,平均每班占用14.1萬元,如要多開辦一個培智班,就得增加教育經費十多萬元。按照一個班級需配備兩位教育人員計算,則需多支付教育經費5.2萬元。可見“一體化教學”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財力,可謂三全其美。
3、總結階段:本課題在五年多的實驗中,先后召開了8次課題組成員會議,開展了三次公開教學活動,整理了實驗材料16份,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編輯一本課題研究論文專輯,其中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1999年階段性研究成果論文,編入了《江蘇教育現代化實踐與發(fā)展研究》課題成果匯編《科海揚帆》一書,還被評為“江蘇省教育學會系統(tǒng)省級教育科研課題階段性成果二等獎”。其間我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迅速得到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理論上提得出見解,實踐上拿得出成果的特殊教育科研隊伍。其中有一人被評為常熟市教學能力,一人被評為常熟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一人被評為江蘇省特殊教育學科帶頭人?梢哉f這項“一體化教學”研究的成功,創(chuàng)出了我國特殊教育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為弱智兒童的教育安置開辟了一條新的渠道。
六、關系課題研究的幾點體會
1、本課題研究探索了一條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路子--聾弱一體化教學模式。
2、本課題對于兩類兒童實施“一體化教學”后,為聾班擴大了班容量,節(jié)約了國家教育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
3、本課題為弱智兒童開辟了一條在成人的幫助下,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設“最近發(fā)展區(qū)”獲得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更好的素質的途徑。
4、對于中重度弱智生的“一體化教學”尚待進一步研究。
以上是我們對聾弱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的粗淺認識,我們還有許多方面不夠成熟,有些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如“聾弱一體化教學”的規(guī)律、“聾弱一體化教學”的管理及對于師資要求等等。我們愿與教育界的同仁一起實踐、探索,也希望各級領導給以指導、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