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教學設計
課時設計:本節(jié)共分為2課時,本設計為第一課時。
課標要求: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運用圖示說明大氣受熱過程,能敘述出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并且能運用事實解釋自然界中的熱力環(huán)流。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材料中圖的分析,提高讀圖,析圖能力;通過實驗的方法,學習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提高動手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對大氣運動的學習,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是一種物質,而且處于不斷運動之中,從而形成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通過熱力環(huán)流的小實驗,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難點: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
教學方法:圖表比較分析法、推理分析法
教學思路設計:力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探究、發(fā)現乃至解決問題的本領,本節(jié)課的基本教學思路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加深理解。
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引入新課:大氣圈是自然環(huán)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在地球周圍厚厚的大氣,不僅提供了動植物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氣體,而且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保護層,同時,大氣中還進行著各種不同的物理過程,產生風、雨、雷、電等大氣現象。風——是大氣的現象之一,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運動的呢?
一、 大氣的受熱過程:
第一步:運用示意圖誘發(fā)問題
B 指導學生閱讀圖分析A、B兩處的`氣溫狀況。(學生討論,爭執(zhí)不一)
提出問題:氣溫隨海拔升高是如何變化的?
第二步:運用示意圖解決問題
1. 低層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
2. 海拔越高,獲得地面輻射的熱量越少,氣溫越低。
3. 大氣逆輻射使地面損失熱量少,起到了保溫作用。
4.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強烈的吸收地面長波輻射,這是大氣起保溫作用的主要原因,所以把它們稱為溫室氣體。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是全球氣溫升高。
第三步:根據以上的經驗,利用教材30頁圖1,要求學生總結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使地面增溫——地面輻射使近地面大氣增溫——近地面大氣又以對流、傳導層層向上傳遞熱量
第四步:教材31頁圖2從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兩個角度分析月球和地球相比溫差大的原因。
二.熱力環(huán)流:
第一步:什么是熱力環(huán)流?
第二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做實驗(教材32頁活動)描述觀察的結果。
由實驗可知,學生可獲得引起空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地面的冷熱不均的經驗?偨Y如下:
地區(qū)間冷熱不均——空氣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形成風
第三步:學生小節(jié):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稱為熱力環(huán)流,它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形式。就局部地區(qū),由于下墊面的不同,導致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異,高氣壓流向低氣壓,空氣從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從而形成了熱力環(huán)流。
第四步:知識擴展-----熱力環(huán)流的分布。
讀圖試一試:分析城市和郊區(qū)之間溫度差異,然后畫出城郊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
推理分析:海洋和陸地,山谷和山頂在白天和夜晚的風向有什么變化。
板書設計:
復習鞏固:
課堂練習:(略)
http://m.ardmore-hotel.com/【“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02-26
2015國考冷熱不均,根子不在招錄模式02-09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教學設計11-30
冷熱與溫度優(yōu)秀教學設計和反思02-24
大氣環(huán)流教學設計09-17
大氣環(huán)境教學設計09-16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02-25
治理大氣污染的教學設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