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1
【活動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教學觀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在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中,主要是利用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分析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并根據(jù)所學分析社會現(xiàn)象,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教學設計】
模式:
課前準備活動 反思
教師:查找資料 播放歌曲 創(chuàng)設情景知識拓展 自我評價
制作課件 引入課題 引導設問整理總結 找不足
學生:觀察分析,思考討論
建構知識,培養(yǎng)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運用問題引導,使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新文化運動中為改造黑暗的舊中國而進行的新的探索,認識中國要富強,必須提倡民主與科學。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表現(xiàn)出的無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發(fā)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內(nèi)容
難點:如何評價新文化運動
【教學方法】
教法
學案導學法--- 指導學生梳理知識體系
情景教學法--- 使學生身臨其境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
史料教學 ---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學法
自主學習 --- 完善知識結構
小組討論 --- 提高合作探究意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1、針對學案預習本節(jié)內(nèi)容。
2、撰寫兩百字演講稿。
教師準備:
1、在圖書館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新文化運動的相關資料。
2、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學習
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蘭花草(展示幻燈片1和2),簡單介紹胡適對民主思想傳播的貢獻,并提問:作為新文化運動健將,為何要掀起這場運動呢?
通過優(yōu)美的歌曲以及簡明的文字材料對民主思想的傳播有一個整體認識,思考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激發(fā)興趣
導入新課
1、新文化運動背景
(展示幻燈片3和4):新文化運動前經(jīng)濟、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相關圖片和資料。
設問:新文化運動前,我國經(jīng)濟、政治、思想上分別是怎樣的情形呢?
引導學生從已掌握的知識和現(xiàn)有材料得出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學生根據(jù)材料和課本知識,自由發(fā)言,生生互動,相互補充。
總結歸納出新文化運動背景:
(1)經(jīng)濟上:一戰(zhàn)期間,中華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政府推行專制統(tǒng)治;帝國主義加緊侵略。
。3)思想文化上: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介紹到中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通過圖片和材料展示思想解放前的社會心態(tài)和政治氛圍,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新文化運動的必要性。
2、新文化運動概況 (展示幻燈片6和7):
新文化運動基本概況表,并簡單介紹蔡元培的辦學方針。
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通過介紹讓學生感知蔡元培等人無畏探索真理的精神。
3、新文化運動內(nèi)容
(展示幻燈片8):將內(nèi)容與巴金的小說《家》結合起來。
(展示幻燈片9):將學生分為兩組--高老太爺組和覺慧代表組,讓兩組同學根據(jù)不同的情景進行討論。
(展示幻燈片10):引導學生通過陳獨秀的一句話來體現(xiàn)當時的時代背景。
針對兩組學生分別設問:
1、高老太爺組:對待國家命運的變化是什么態(tài)度呢?
2、覺慧代表組:如何改變高老太爺?shù)倪@種態(tài)度?
得出結論:新思想、新文化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眾中去。
展示陳獨秀和胡適的兩段材料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文學革命的內(nèi)容。
設問:我們現(xiàn)在為什么還要繼續(xù)學習文言文
(展示幻燈片11)覺新與梅的愛情
兩組發(fā)言人分別說明對待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由此提出了第一個內(nèi)容: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愚昧。讓學生理解“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內(nèi)涵,陳獨秀為什么要提倡民主與科學?為什么把科學置于和民主同等重要的地位?
(展示幻燈片12)琴與母親的對話
小組辯論:琴該不該去覺慧的學校讀書?
導入: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設問:新文化運動為什么將斗爭矛頭指向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上,采取由難化簡的設問方式提出三個小問題:
。1)儒家學說有怎樣的社會地位?
。2)儒家學說的核心強調(diào)的是什么?
。3)新文化運動倡導的又是什么?
兩組學生分別就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表明自己的觀點。
了解文學革命的內(nèi)容
正確看待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思考并討論民主與科學的含義
討論回答: 儒家思想強調(diào)的封建等級觀念與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平等違背。
通過兩組學生的對話使學生容易理清文學革命與“民主”“科學”之間的歷史邏輯關系,同時也將教材內(nèi)容重新整合,這樣做恰恰是為了強調(diào)“民主”與“科學”,努力實現(xiàn)歷史過程和歷史邏輯的統(tǒng)一。
通過小組合作
組間協(xié)作獲取信息
通過小組辯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其內(nèi)涵。
4、新文化運動評價
(展示幻燈片12)蛻變:高家三兄弟隨著新文化運動開展,思想發(fā)生一系列變化。通過這些變化讓學生總結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展示幻燈片12) 通過兩則材料來進一步引導學生解析新文化運動的局限。
(展示幻燈片13)向?qū)W生推薦幾個書目和影片
討論回答:覺新的變化體現(xiàn)了民眾的覺醒,覺慧對舊家庭的反抗體現(xiàn)了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長,覺民人生道路的變化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從做中學”。通過兩組學生的自主探討,可以身臨其境去感受新文化運動后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在一系列的討論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加強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情操,還能從著作中去感受當時的社會變遷。
5、拓展延伸 (展示幻燈片14)主題講演:
九十多年前,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和“科學” 的口號,這兩個口號在21世紀的今天是否過時了?
學生活動:通過提前準備的演講稿抒發(fā)自己的感想
通過這一個主題演講,讓學生將過去與現(xiàn)在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民主”“科學”的內(nèi)涵,也進一步升華情感。
【板書設計】
經(jīng)濟
背景政治
思想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2
一、課程標準
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學習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胡適首創(chuàng)“文學改良”、魯迅李大釗的代表作
2、過程與方法:自學與同學合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愛國自強、不斷求索、勇于實踐;客觀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
三、學習重點、難點、知識點
1、重點:《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胡適、魯迅與新文化運動
2、難點:如何認識新文化運動在近代中國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學法指導:
知識點:
(一)創(chuàng)辦《新青年》
。1)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以《xx 》為陣地,高舉和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2)新文化運動
提倡xxx,反對xxx;
提倡xxx,反對xxx;
提倡xxx,反對xxx;
提倡反對,斗爭鋒芒直指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
。ǘ┪膶W革命
(1)1917年,胡適發(fā)表了《xx 》,隨后,陳獨秀發(fā)表了《xx》,由此掀起了文學革命。
(2)魯迅是文學革命的倡導者,他創(chuàng)作了《xx 》《xx 》等文學作品,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成為中國近代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3)“新世紀的曙光”
。4)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xx 》和《xx 》兩篇,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5)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它大大激發(fā)了廣大青年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探索的新出路,為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五、課堂訓練
1、填表: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可總結為四提倡、四反對,請你把相應的內(nèi)容填入表中
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2、議一議:為什么人們打這場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性質(zhì)是什么?
3、新文化運動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4、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有那幾位?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3
【內(nèi)容標準】
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新青年》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提倡民主和科學、文學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等基礎知識。
歸納整理: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代表人物、主要內(nèi)容、主要陣地、地位作用等。
2、過程與方法:閱讀教材內(nèi)容涉及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現(xiàn)的文學作品,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客觀地評價新文化運動,學習正確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新文化運動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弘揚民主與科學,反對傳統(tǒng)腐朽的思想、意識和觀念,促使人們積極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樹立起民主、科學的意識和信念。
【教學要點】
要點:新文化運動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貢獻、主要內(nèi)容以及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難點: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評價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
【導入新課】
復習上一課時重點知識。
出示:袁世凱身著古裝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圖片。思考:民國初建,身為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樣子,忙于祭孔祀天?補充介紹袁世凱竊取臨時大總統(tǒng)后迫不及待地從“臨時”到“正式”到“終身”總統(tǒng)的簡要過程,繼而倒行逆施、企圖圓皇帝美夢的歷史事實。說明袁世凱為維護專制統(tǒng)治,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
【新課探究】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
封建復古思潮泛濫。(袁世凱賣國媚敵,復辟帝制;北洋軍閥分裂與混戰(zhàn),使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這是因為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缺乏民主與科學的覺悟。)
2、開始的標志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標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3、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4、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青年》
5、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或口號):
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學(Science“賽先生”)。其實質(zhì)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領域中的繼續(xù)。
6、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
(1)前期:
、偬岢裰骱涂茖W,反對專制與迷信;
、谔岢挛膶W,反對舊文學。
、厶岢碌赖,反對舊道德。斗爭鋒芒直指封建正統(tǒng)思想——孔孟之道)
(2)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迅速傳播。
7、文學革命
(1)興起的標志:1917年初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掀起了文學革命,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2)主要作品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第一篇白話小說)
8、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
李大釗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qū)。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歌頌俄國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釗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這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論著。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嶄新的思想理論武器,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fā)展。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轉變?yōu)榫哂谐醪焦伯a(chǎn)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也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做好了思想理論的準備。
9、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傩再|(zhì)上,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
、谒吲e民主與科學大旗,引導人民同封建專制與封建思想展開徹底的斗爭,打破了傳統(tǒng)的精神枷鎖,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凼赂锩螅挛幕\動有了新發(fā)展: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轉向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④但新文化運動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過程中的基礎知識,如《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新文化運動的“三提倡,三反對”等;
(2)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發(fā)展;民主與科學的主要含義;
(3)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背景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經(jīng)濟與思想文化的辯證關系。
(4)探究在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中,新文化運動對于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以歷史人物和重要歷史地名、刊物為話題,聯(lián)系講解,史料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論叢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是先進的中國人為振興中華、改造黑暗的舊中國而進行的新的探索。
(2)中國要富強,必須要提倡民主與科學。在學習中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表現(xiàn)出的無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發(f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使命感。
(3)引導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和多元價值觀看待東西方文化。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和主要內(nèi)容
難點: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四、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談話法,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表格1840年——1912年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由此提問:以上各派的救國方案結局如何?我們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先進的中國人繼續(xù)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由此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新課講授: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問題1:結合以下圖片材料思考新文化運動在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方面興起的背景分別是什么?
師:多媒體展示三組老照片由學生歸納背景
生:經(jīng)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竊國大盜袁世凱則加緊復辟帝制活動,廢除臨時約法,實行獨裁統(tǒng)治。
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概況
師:問提2:多媒體顯示從以下幾個方面歸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概況(興起標志、代表人物、指導思想、主要陣地、活動基地)
生:(1)興起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開始,《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
(2)主要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3)指導思想:民主與科學
(4)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青年》
(5)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此處介紹北大發(fā)展歷史和蔡元培的辦學方針“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
師:問題3:新文化運動開展后提出了哪些內(nèi)容?
生: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愚昧和迷信。
師:提問: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學?為什么只有民主和科學才能救中國?
生:德先生: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賽先生: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
(教師講解:制度落后,即封建專制制度,給中國帶來嚴重的危害,如阻礙社會進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國的落伍等等?茖W技術不發(fā)達,迷信思想盛行。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大搞封建迷信,給廣大人民帶上封建的精神枷鎖,進行的精神奴役。)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5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如《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新文化運動的“四提倡,四反對”等;新文化運動的歷史進步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過程中的基礎知識。
(2)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發(fā)展;民主與科學的主要含義。
(3)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背景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經(jīng)濟與思想文化的辯證關系。
(4)探究在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中,新文化運動對于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探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和在中國傳播的原因和基本情況。
2過程與方法:
(1)以歷史人物和重要歷史地名、刊物為話題,聯(lián)系講解,史料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2)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論叢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這一時期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比較豐富的,在教學時適當進行補充,引導學生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分析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及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及全面評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原因。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圖片《北大鐘聲》,20世紀初的北大可以看見這樣的畫面,這些先生們都是校長蔡元培請來的,你認識誰?
當時的北京大學各種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北大不僅包容了拖著長辮的舊學代表,更包容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進步青年教師。正是后者,在百年前掀起了一場改造國民性的思想解放運動,書寫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場運動即新文化運動。
2新知介紹
一、新文化運動(1915—1921年):
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起于1915年《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下限三說,一說1921年,一說1923年,一說1927年,筆者取1921年說(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般認為,1918年是其分水嶺,前期是反對封建舊文化,宣傳資產(chǎn)階級新文化,后期是以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為主。
1、背景:
(1)政治上:
、倭袕娂泳o侵略中國:
如1915年與日本正式簽訂《民四條約》,以二十一條為基礎,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
、谠绖P復辟帝制:
1915—1916年,建立君主立憲制,反對者政治上有護國運動,思想上有新文化運動。
、圮婇y割據(jù)混戰(zhàn):
1916年袁世凱去世,北洋軍閥分裂,地方軍閥崛起,進入軍閥混戰(zhàn)時期。
以上這種政治局面,外有侵略加劇,內(nèi)有帝制復辟、軍閥混戰(zhàn)割據(jù),中國的先進分子力圖改變,尋找新的出路。
(2)經(jīng)濟上:民資進一步發(fā)展(“黃金時代”),民族資產(chǎn)階級力量壯大,要求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了解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及其歷史意義。
3.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4.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采用討論、列表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從而增強在新時代條件下的民主與科學意識。
2.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模范作用,激發(fā)學生高度的使命感。
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
本課難點是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的鋒芒指向孔教。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從以下兩個問題思考討論:
①北洋軍閥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為國教的目的是什么?
、谧鹂着c從西方傳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沖突嗎?使學生明確尊孔與獨裁專制之間的關系,以及與當時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沖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必然會把斗爭的矛頭指向孔教。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借鑒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達標”的要求,采用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即“目標定向----自學自練----討論問難----精講指導-----練習檢測---檢查反饋”。通過目標定向,引領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什么?教師通過問題導學,點撥學生自學自練、論疑問難,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精講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明確知識點;學練檢測,明確學得怎樣?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教師檢查、引導、督促激勵、評點的作用。
學習方法:
通過明確目標、問題導學,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進行討論,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展示新文化運動的四幅人物圖片,問:哪位同學能說這些歷史人物?
導入新課:
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中國處在了北洋軍閥的獨裁專制統(tǒng)治之下,中國的前途在哪里?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為首的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領域領導了一場探尋中國出路的新文化運動。
過渡語:(展示《青年雜志》的封面,過渡到本課第一個大問題)
同學們,此圖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封面。它從第二卷起改稱《新青年》雜志。從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話文和新式標點符號,刊登新體詩。《青年雜志》的誕生,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一、《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
自學指導一
快速閱讀課本41頁第一段到第三段,回答下列1--3題:
1、新文化運動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興起的?(同桌討論)
2、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的鋒芒指向孔教。?(各抒己見)(提示如下)
、俦毖筌婇y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為國教的目的是什么?
②尊孔與從西方傳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沖突嗎?
教師點撥:
1、A.中華民國建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
2、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xiàn)獨裁和專制,在文化領域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規(guī)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
3、從1915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認真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根本改造國民性。
強調(diào):學生會依據(jù)課本回答出以上三個方面。教師指出,這個問題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筛爬閮删湓挘阂皇俏鞣矫裰魉枷氲膫鞑;二是北洋軍閥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
為加強理解教材,教師提出問題:
1、課本中的“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是何意思?②改造國民性,當時的國民性又是指什么?(教師簡單解釋即可)。
2、西方的民主平等的新思想與北洋軍閥實行的獨裁專制的舊思想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尊孔的目的是實行獨裁和專制。所以,新文化運動要反對北洋軍閥的獨裁專制統(tǒng)治,就必須把矛頭指向孔教。所以,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反封建的斗爭。
動腦筋:
“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判斷一下,這種說法對不對?(分小組辯論)
教師點撥:
不對。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xiàn)獨裁和專制,把孔教作為工具。這是違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會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陳獨秀等人發(fā)起的新文化運動,正是全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集中體現(xiàn),是符合歷史發(fā)展的進步潮流的。
自學指導二
快速閱讀課本41頁第三段和42頁第一段,回答下列1--4題:
1、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哪幾個?你能說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主要標志嗎?
2、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和主要陣地是什么?
3、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有哪些?
4、閱讀42頁紅體字及四幅圖片,想一想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
學習?
教師點撥:
1、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的主要標志是《新青年》雜志的創(chuàng)辦。
2、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民主”和“科學”。
強調(diào):“民主”和“科學”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學?民主:指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茖W:指自然科學及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提倡民主和科學在今天過不過時呢?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思想,在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仍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為《新青年》雜志。
3、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有: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學法指導:組織學生“接龍”,當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對”引用語文科關于“反義詞”的概念,練習“對號入座”。
4、言之有理即可。精神緊扣著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模范作用。并以此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當學習和繼承新文化運動先
驅(qū)者們那種勇于探索,與時俱進,追求真理的精神,將民主和科學的兩面大旗舉得更高,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過渡語:(過渡到新世紀的曙光)
我們一般把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為“四提倡、四反對”,可是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新文化運動又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即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這使得新文化運動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二、“新世紀的曙光”
自學指導三
快速閱讀課本42頁最后一段和43頁2段,回答下列1--3題:
1、?什么事件的發(fā)生,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
2、你知道當年引進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嗎?(組織學生“接龍”),
3、你怎樣認識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提醒學生要一分為二的分析)
教師點撥:
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
指導學生讀42頁豎黑體字——摘自《庶民的勝利》。
2、當堂掌握陳獨秀及創(chuàng)辦的刊物,李大釗及其文章。
學法指導:(強調(diào)“釗”字的讀音和寫法;強調(diào)“庶”字的讀音和寫法。并讓學生寫一寫。)
3、A.意義: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B.缺陷: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后來。
各抒己見
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和后期在內(nèi)容上你認為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教師點撥:
前期: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學。
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活動探究
閱讀分析:
有人說:“胡適所主張的文學革命只限于文體形式方面的改良!闭堥喿x下面胡適寫的兩段文字,在小組里,談談你對上述意見的看法。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及其歷史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用李大釗、魯迅等人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義。
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的矛頭對準孔教?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1898年,一個18歲的中國青年到南京參加科舉考試,考場里有個考生聚精會神地念著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處便大喝一聲:“今科必中!”這個青年在一旁看得發(fā)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舉人得了勢,不知會把國家搞成什么樣子。從此之后,他對封建制度深惡痛絕,踏上了尋求真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一本名為《青年雜志》的月刊,不久改名為《新青年》。正是這本雜志高舉起“科學”與“民主”的大旗,拉開了一場思想啟蒙運動的序幕,這場思想啟蒙運動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新文化運動。出示課題。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為什么稱為新文化運動呢?新文化是與舊文化相對而言,是對千百年來的歷史沉積而成的封建文化的無情批判。那么為什么會在20世紀初的中國產(chǎn)生這樣一場新文化運動呢?首先我們來看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學生們回憶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師:中華民國成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以后又是怎樣做的呢?(出示袁世凱登基、祭孔圖片)。這些說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其核心內(nèi)容是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通常指仁、義、禮、智、信)。歷代統(tǒng)治者以此來束縛人們的思想。
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在文化領域里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引導學生思考:尊孔復古是反動的封建逆流,而帝國主義在當時處于先進的資本主義,它們?yōu)槭裁粗С肿鹂讖凸?教材中的“對?nèi)對外,兩無遺憾”是什么意思?
討論:新文化運動是不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呢?
2、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
看影片片斷同時思考下面幾個問題: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口號、代表人物、內(nèi)容。(多媒體先出示問題,然后播放影片)。
看完影片后,提問: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什么?
生回答后投影展示《青年雜志》、《新青年》,并簡單介紹。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么?(民主、科學)
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投影出示陳、李、胡、魯四位人物。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這四位人物,大家鼓掌歡迎,先請四位做自我介紹。然后我們請這幾位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來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這是在《新青年》旗幟下聚集起來的一個生氣勃勃的知識群體。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是什么?
(可以概括為四提倡、四反對)
。1)提倡民主,反對專制。也就是提倡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制度和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思想,反對封建獨裁;
。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強調(diào)的是用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來研究社會,反對封建愚昧;
陳獨秀《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學”的口號,他說:“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學?
民主:指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學:指自然科學及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強調(diào)從個人有獨立自主權利的觀點出發(fā),提倡獨立思考,反對依附古人,反對盲從封建權威,反對做習慣勢力的奴隸。要求從封建傳統(tǒng)下解放人的個性與才能,使其能夠得到自由的發(fā)展;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文章,反對模仿古人,反對言之無物。斗爭鋒芒直指孔教,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潮流。
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提倡民主和科學在今天過不過時呢?
就讓我們一起來重讀新文化運動的主旨。(生齊讀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
師: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四年大戰(zhàn)后的歐洲人充滿了憂慮和悲觀,連西方人自己都對自身的文明表示懷疑。世界的形勢和國內(nèi)的現(xiàn)實使國人感到資產(chǎn)階級思想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是什么事件讓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呢”?(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聲終于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一種擁有事實的理論,具備了征服人心的說服力。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決定人類命運的已不是資產(chǎn)階級,而是無產(chǎn)階級,是社會主義。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讓新文化運動有了什么樣新的發(fā)展呢?
李大釗等人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進入到一個新時期。
新文化運動有什么樣的意義呢?生回答。
中國新文化運動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首先,它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第二,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這一點一直影響到后來。
我們的先輩們?yōu)榱司葒让,追求真理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該怎樣做呢?讓我們一起來宣誓。
全體起立宣誓:
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當學習和繼承新文化運動先驅(qū)者們那種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學習的精神,將民主和科學的兩面大旗舉得更高更高!我們作為未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參與者,應當學習和繼承他們那種敏銳的政治眼光、為維護祖國的進步,積極創(chuàng)造新事物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將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現(xiàn)代化的強大國家!
讓我們?yōu)橹^斗吧!老師總結了一首歌謠,幫助同學們來記憶這一課的內(nèi)容。出示歌謠。
新文化運動歌謠
新舊思潮起沖突,
《青年雜志》運動搞。
民主科學搖大旗,
陳李胡魯做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
馬克思主義響中國。
新文化運動載史冊,
人們思想大解放。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課標要求:
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主要陣地、代表人物、旗幟、活動基地。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傳播的歷史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圍繞“思想解放、探索救國”這一主題,通過“新舊碰撞風云起”、“破舊與立新鑄國魂”、“十月驚雷現(xiàn)曙光”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內(nèi)容和影響。
(2)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設計一些問題交給學生討論,讓學生在探究、交流、討論中形成認識,學會合作學習,并能以此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民主與科學的內(nèi)涵和意義的學習與探究,使學生認識民主與科學、馬克思主義的的傳播對于改造中國的積極影響,并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作為中國未來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也是個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體現(xiàn),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yǎng)。同時通過新文化運動中先進中國人為救國而勇于探索的史實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勇于擔當努力學習的理想。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重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
本課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學,力爭論從史出;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設問、引導和點撥。
2、學法:自主學習、探究和合作學習相結合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過程:
課前打出幻燈片:本課標題《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播放歌曲《最美的歌獻給你》的旋律。
【設計意圖】渲染氣氛,提前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為新課講授做鋪墊。
(一)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來回顧一下近代以來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探索救國的腳步,然后播放幻燈片,說明辛亥革命后,思想解放依然繼續(xù),探索救國還在前行。
展示課題:《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激昂的旋律、熟悉的圖片、激情的語言進行課堂導入,可以渲染氣氛,引出本課的主題,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的強烈愿望。
(二)新課講授:
教師:有人這樣說:“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是這樣的嗎?我們通過第一個篇章“新舊碰撞風云起”來找到答案
一、“新舊碰撞風云起”——看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教師:請同學閱讀教材第一段,結合大屏幕上的圖片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發(fā)生的新變化。
學生:……
教師:這些新變化是否意味著中國就能實現(xiàn)富強嗎?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從中概括民國初年中國的社會的政治思想逆流。
學生:……
教師: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作為共和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卻也大搞帝制復辟和尊孔復古”,這種倒行逆施,資產(chǎn)階級會答應嗎,他們又會如何的選擇呢,于是在新與舊的碰撞中一場風云席卷而來,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
教師:我們先走進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來明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概況,同學們自主學習課本72頁第二段明確大屏幕上的表格
教師:介紹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一所激情四射的學校,一群激情飛揚的人物,感悟他們?nèi)绱四贻p卻已經(jīng)站在時代的前沿,敢于擔當。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教材和觀看視頻,讓學生在比較中,更直觀、生動地了解辛亥革命后的新舊思想的碰撞和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從而理解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通過介紹新青年雜志、北京大學和新文化運動的斗士來明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基地和青年敢于擔當?shù)木瘛?/p>
二、破舊與立新樹國魂——看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73頁,從宏觀上把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活動后,展示幻燈片“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
我們從不同的視角來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涵
1、國家的角度:共和之殤
教師:共和政體名存實亡,主要是什么思想未清除?那新文化運動人士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材料一“國人等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即民主)并重。”——《敬告青年》
材料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
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新青年》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課選自人教版新編高一歷史新教材上冊第五章第一節(jié)。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1)從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舊革命的總結、新革命的曙光:它對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深刻反思,帶來了對封建舊文化的徹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準備。
。2)從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舊思想的發(fā)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先進的中國人從師夷長技、君主立憲、實業(yè)救國與民主共和,發(fā)展到了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民主科學;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發(fā)生,在新文化運動的后期,更加進步的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改造中國的思想武器。;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方面能使學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發(fā)展史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對正確認識其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關鍵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新文化運動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和領袖人物以及發(fā)展概況。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李大釗和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2)德育目標:
1、通過對本節(jié)歷史人物的學習,使學生充分認識和學習,那些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為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擁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熱情洋溢的愛國情操。
2、通過對新文化運動所發(fā)揚的精神的學習,使學生明確,作為中國未來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民族和科學的追求,也是個人健全人格、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體現(xiàn),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yǎng)。
3、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整個過程,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和養(yǎng)成關懷民族、國家、社會的觀念。
。3)能力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本節(jié)所述文化名人的經(jīng)典著作及其相關內(nèi)容,得出自己的獨到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解讀、判斷、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2、結合對本節(jié)內(nèi)容作為社會文化現(xiàn)象是由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jīng)Q定的歷史過程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清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辨證關系。
3、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和精神實質(zhì)。
4、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影響的全面評價;歸納近代思想演進。
二、教材處理
1、將教材內(nèi)容分成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nèi)容、影響三部分。
2、補充一些歷史原文資料如:《敬告青年》、《狂人日記》、《庶民的勝利》等。
三、教學方法
啟發(fā)——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
課前準備
1、教師設題:
。1)結合材料分析新文化運動發(fā)生的歷史可能性和必然性。
。2)結合材料,深入了解陳獨秀、蔡元培、魯迅、胡適和李大釗及其著作,將發(fā)現(xiàn)所得與教材觀點相印證或?qū)滩奶岢鲎约旱呐行哉J識。
。3)對新文化運動進行全面、恰當?shù)脑u價;分析新文化運動的精神實質(zhì)。
2、學生準備:學生按興趣選擇題目,分組查找資料進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認識。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
1、新課導入:導言式導入: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時候,勤勞勇敢的中國人面臨的`仍然是破敗的山河、頹敗的經(jīng)濟、失敗的革命、衰敗的文化……西學東漸過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桔逾淮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東西,到了中國卻是全然不成模樣。當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鳩、盧梭、華盛頓的思想被軍閥統(tǒng)治的丑惡現(xiàn)實撕成碎片,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人們開始由器物和制度層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層面,最終形成近代百年的繼甲午戰(zhàn)爭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2、新課學習:逐步設疑導學:
背景:
(1)結合以往所學,以史實說明辛亥革命后國家情況一天天壞下去;(歷次革命運動的失敗。)回想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簡單歷程;(19世紀60—70年代、19世紀末、一戰(zhàn)期間。)西方啟蒙思想與尊孔復古逆流斗爭的實質(zhì)是什么?(階級斗爭。)
(2)從哲學角度,解釋經(jīng)濟、政治和思想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經(jīng)濟決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經(jīng)濟;思想文化是經(jīng)濟、政治的反映。)興起:
概況:
。3)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地區(qū)從上海到北京說明了什么?(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中心、容易傳播、影響力大。)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階級屬性是什么?(前期的資產(chǎn)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后期的李大釗等人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
。4)對比辛亥革命前和新文化運動中對西方啟蒙思想的利用。(政治、思想方面和系統(tǒng)性。)
。5)陳獨秀認為中國革命多次失敗的原因是由于幾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結果是否正確?(不完全正確。本因是中西之間經(jīng)濟、政治、思想等方面綜合對比。)內(nèi)容:
(6)根據(jù)課前的準備,回答新文化運動所提倡的民主、科學和新道德以及反對的舊道德到底是什么?(資產(chǎn)階級政治民主、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資產(chǎn)階級的人道主義、封建主義三綱五常等倫理道德。)
(7)如何全面認識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注意階級性和辨證的觀點。)
(8)概括新文化運動三個內(nèi)容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理性分析。(見小結。);發(fā)展:
。9)如何認識俄國十月革命后在中國介紹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是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不是主流、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適合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意義:
。10)結合課前準備,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正:思想解放、準備五四運動、宣傳社會主義;反:前期結合政治群眾斗爭、形式主義偏向、資本主義范疇。)
。11)概括新文化運動的精神實質(zhì)。(民主、科學、愛國、求是等。)
3、課堂小結:知識總結:
由辛亥革命所喚起的對中國社會的美好希望,同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之間形成一種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導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
它對以西方先進思想為武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但它不僅僅是反傳統(tǒng)主義的運動,更重要的是一場現(xiàn)代價值的重建運動:它以民主、科學相號召,力圖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標榜新道德,力圖建立新的倫理和價值判斷模式;它提倡新文學,力圖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方式。新文化是對千百年來形成的舊文化的揚棄和超越,它體現(xiàn)了以個性解放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義精神。作為民主科學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新文化運動后來宣傳的社會主義思想,終于在中國化之后,引領中國人民走上獨立、自由和富強之路。
教材總結:要求每個學生按自己的理解以任何形式設計本節(jié)知識結構
4、反饋實踐:作業(yè):
任選以下1題,課后完成小論文:
①結合以往所學評述中國近代思想的新陳代謝。
、诜滦v史經(jīng)驗,從任意角度就中國當今發(fā)展獻策。
板書設計:
略、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新文化運動》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9課。本課內(nèi)容包括《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新世紀的曙光”兩個子母的內(nèi)容。新文化運動上承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啟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跨越新舊民主革命兩個時段,在本冊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科學的教學目標具有良好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根據(jù)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標志和主要內(nèi)容;通過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多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全面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于方法:在感知理解新文化運動基本史實的過程中,掌握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在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的過程中,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賞析本課插圖的過程,學習以圖證史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了解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歷程,使學生學習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而不斷追求真理的奮斗精神,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參觀北京大學,激發(fā)學生對名校的向往之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nèi)容的指引下,結合學生知識儲備,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ㄋ模、教學重、難點及依據(jù)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及影響。
依據(jù):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思想,在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仍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學生應重點掌握。新文化運動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在思想領域的一次探索,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學生應該重點掌握。
因此,將“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及影響”作為本課的重點。
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
依據(jù):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由于初中學生認識問題能力有限,不能全面的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需要指導學生掌握分析歷史事件發(fā)生原因的一般方法: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并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此,將此處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不像七年級學生那樣對歷史課充滿新鮮與好奇,也沒有九年級學生面臨的升學壓力,更由于功課的增加以及觀念上的影響,他們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開始下降。同時,他們又經(jīng)過一年多的學習,理解、分析、概括、比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教法學法
(一)教法
針對八年級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與主動性逐漸下降的情況,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我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實踐探索,歸納總結,情感升華,以人物帶事件教學法為主,輔之以閱讀指導法,圖表法,合作探究法。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ǘ⿲W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歷史探究方法,提高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幾張北京大學的代表性照片,提問:大家了解北京大學嗎?了解它的歷史嗎?知道1915年的北京大學發(fā)生了一件什么重要事情嗎?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ǘ┬抡n教學
充分利用本課涉及歷史人物及作品多的特點,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度,我將本課設計成“北京大學杰出人物”展,將各個子目的內(nèi)容融入各個展廳,我就是帶領學生參觀北京大學校史館“北大杰出人物”展的導游。
第一展廳:北京大學校長
首先帶領學生進入第一個展廳:北京大學校長,在本展廳中我著重介紹1916-1927年間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介紹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以及在這一理念下聘請新文化運動領導者來北京大學任教的史實,激發(fā)學生對名校的向往感,從而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增強學生奮發(fā)學習的動力。
接下來提出問題:蔡元培都聘請了那些人物?他們到底有哪些才能,做出了哪些貢獻才使蔡元培先生要聘請他們?nèi)ケ贝笕谓棠?設置懸念,帶領學生進入第二個展廳。
第二展廳:新文化運動旗手
在本展廳中,我設計了“圖文結合說歷史”和“論從史出”兩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旗幟,主要陣地及前期的部分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第一板塊:“圖文結合說歷史”。讓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通過PPT展示陳獨秀的照片, 《新青年雜志》、《新青年》的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的講述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口號,主要陣地等基礎知識,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
第二個板塊:“論從史出”。精選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文章《警告青年》的核心內(nèi)容作為材料,并就此提出問題:這段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指的是什么?反映了陳獨秀的什么思想?讓學生帶著問題,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分析材料,教師適時做點撥,從而讓學生歸納出這段材料所反映的思想,理解科學與民主的含義,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和前期部分內(nèi)容(即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新文化運動不僅包括思想革命而且也包括文學領域的革命,帶領學生進入第三個展廳,一起去感受轟轟烈烈的文學革命。
第三展廳:“文學革命”主將
在這個展廳中我設計了“知識馬賽克”和“合作探究”兩個自主活動,讓學生識記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代表人及其作品,合作探究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掌握分析歷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第一個活動:通過PPT展示胡適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文學改良芻議》的核心內(nèi)容,魯迅的照片及《逛人日記》的封面,讓學生結合教材內(nèi)容總結歸納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即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回顧上個展廳的內(nèi)容,完成“知識馬賽克”,達到對新文化運動內(nèi)容這一重點知識的掌握。
接下來,提出問題:有人說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進入第二個活動。
第二個活動:通過播放錄像《世紀中國》中“袁世凱祭祖、祭天、復辟帝制”的片斷,自然引入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分析,提示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學生積極發(fā)言,教師引導總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各方面原因,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全面的看待問題的觀點。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那么這縷“新世紀的曙光”是什么呢?中國的知識分子又是怎樣學習和傳播的呢?下面進入第四個展廳。
第四展廳: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qū)
首先通過展示李大釗的照片,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的核心內(nèi)容節(jié)選以及《每周品論》的封面照片,讓學生感知新文化運動后期先進知識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史實,使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后期的主要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回顧前面內(nèi)容,從而全面掌握新文化運動前后期的內(nèi)容,為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做好鋪墊。
在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和內(nèi)容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評價新文化運動。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接下來引導學生全面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提示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影響的一般方法:把歷史事件放入歷史長河中,用聯(lián)系的,全面的觀點去分析這一歷史事件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學生發(fā)言,教師引導總結,最終形成對新文化運動客觀的評價。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形成用聯(lián)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習慣。
。ㄈ┲R小結
在完成參觀后,用課堂問答的方式總結全課知識,以提綱形式展示,便于學生掌握。
(四)課堂練習
通過設計“趁熱打鐵”活動來檢測本課的學習效果,從而查缺補漏,達到改進創(chuàng)新,鞏固知識的效果。
。ㄎ澹┱n外拓展
通過設計“史海拾貝”環(huán)節(jié),通過設問,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增加學生的歷史積淀。
以上就是我對《新文化運動》的說課設計,在講述過程中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同學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篇11
一、說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共有三個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文化運動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時間、領袖及發(fā)展概況。
3、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
4、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第二、德育目標
1、新文化運動中,先進的中國人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主張民主和科學。反映了他們?yōu)檎衽d中華,向西方學習的新探索。
2、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李大釗、魯迅想西方學習,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能力目標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前后時期的變化,正確認識其性質(zhì)和影響,使學生正確認識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系,提高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陳獨秀等重要歷史人物,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說教材分析
全節(jié)共三大史實: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及其影響。本節(jié)貫穿一個主題:新文化運動。本節(jié)重點是突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發(fā)展概況。難點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運動背后深刻而有價值的東西。因此:
三、說怎樣突破難點、重點
根據(jù)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和發(fā)展概況。
2、教學難點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及其影響。
3、教學方法:我采用講述法、比較法、分析評價法、分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用多媒體教學做到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
4、突破重點:(1)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是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實質(zhì)是資產(chǎn)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只有通過其內(nèi)容的教學,才能深刻理解其實質(zhì),才能使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當時的斗爭精神和貢獻。這一部分內(nèi)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把握本節(jié)內(nèi)容的關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2)新文化運動的新發(fā)展是重點。它與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構成新文化運動前、后期一個整體。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fā)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不斷加深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認識,繼而突破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這個重點。
5、突破難點:(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是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有政治、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對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難以理解。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共同分析——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盡管成立了中華民國,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并沒有改變,仍然處在封建軍閥統(tǒng)治下,在思想領域中,對封建思想的批判,在辛亥革命前就不徹底,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繼續(xù)用封建思想禁錮人們的頭腦,思想上是黑暗時期。在經(jīng)濟上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強烈要求實行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袁世凱上臺后,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所不能容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歷史的必然。(2)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是難點。引導學生互相討論,從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共同分析其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的認識。新文化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讓學生分析對東西文化的正確認識是什么。.在對新文化運動進行評價時,找準切入點,幫助學生既看到新文化運動巨大的歷史功績,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教師應強調(diào)它的積極性是主要的,占主導地位。在此處可幫組學生整理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采用聯(lián)系講解法,引導學生回顧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
四、說學生情況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學生基礎差,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人教版的歷史教材敘述簡明、史實可靠、解釋準確、知識性強,具有科學性、知識性和針對性。
五、說活動與探究
這節(jié)課要抓住“向西方學習”這一主題,突出強調(diào)“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教學中要強調(diào)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例如:在評價“打倒孔家店”這個口號時,要提倡用新文明方式看待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充分運用“師—生—師”互動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1、新課的導入:介紹近代前期先進的仁人志士學習西方的情況及辛亥革命后思想文化領域出現(xiàn)的向西方學習的潮流,即新文化運動,然后對新文化運動做一個總括性的介紹。
2、在講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出現(xiàn)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產(chǎn)物,也是近代中國長期物質(zhì)、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維新派同封建頑固派的論戰(zhàn)”、“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派與;逝傻恼搼(zhàn)”。思考辛亥革命后,為什么會出現(xiàn)袁世凱復辟帝制?從中認識新文化運動的必要性。
3、在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時,出示有關人物的投影片,幫助學生整理相關知識,對于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講述法。
4、在講本節(jié)的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是”時,沿著兩條線展開,一條是思想戰(zhàn)線,一條是文學戰(zhàn)線。兩條戰(zhàn)線交織進行。對于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在于引導學生理解和認識其內(nèi)涵和意義,使之充實化、具體形象化,即與教材內(nèi)容和補充資料對照,聯(lián)系起來分析、認識。對于運動前后期內(nèi)容的變化,教師應適當強調(diào)。分析它的影響,明確積極方面占主導地位。
本節(jié)充分運用“師—生—師”的互動模式,進行歷史課開放式課堂教學,其主要目標是:探索歷史學科的規(guī)律、特點,按照國家關于深入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總要求,探索在高科技飛速發(fā)展形勢下的歷史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途徑和方法,努力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人文綜合素質(zhì)。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01-29
新文化運動歷史公開課教學設計02-26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05-29
0的運算教學設計的教學設計11-20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身邊的設計》教學設計01-16
圖案設計教學設計03-01
《圖案設計》教學設計03-30
臺燈設計-教學設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