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度陰山,中國人民大學(xué)史學(xué)碩士,大學(xué)時便反復(fù)誦讀王陽明的《傳習(xí)錄》,至今已可倒背。他深信王陽明事功與“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遂以近十年之功,厚積薄發(fā),著成這部唯一從“知行合一”角度闡釋王陽明人生的通俗全傳。
王陽明,被當(dāng)年明月稱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chuàng)出了堪稱儒學(xué)新局面的心學(xué),被認(rèn)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還領(lǐng)兵平亂剿匪,用極少的代價閃電般地徹底擊敗了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作為史上極少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陽明為后世留下了很多經(jīng)典語錄: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陽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jīng)的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問,人生的終極價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從來沒有學(xué)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他看了看王陽明,笑笑,又思考了一會,才做出他自認(rèn)最完美的回答:“當(dāng)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他看著老師說:“我認(rèn)為不是這樣。”
老師不自然地“哦”了一聲:“怎么?你還有不同的看法?”王陽明夸張地點頭,說:“我以為第一等事應(yīng)是讀書做圣賢。”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游玩。朋友指著巖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jīng)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jù)知情人透露,這個和尚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王陽明笑了笑,就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zhǔn)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么!終日眼睜睜看甚么!”這句話就是傳說中禪宗和尚的禪機。所謂禪機,就是用含有機要秘訣的言辭、動作或事物來暗示教義,讓接收方觸機領(lǐng)悟。
不知是王陽明的禪機觸動了和尚,還是王陽明的大嗓門驚動了和尚,總之,和尚驚慌的睜開眼,“啊呀”一聲。
王陽明盯緊他,問:“家里還有何人?”
和尚回答:“還有老母。”
“想念她嗎?”
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最后,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fā)榜現(xiàn)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于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無法動用悲傷的表情了,于是都來安慰他。
他的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他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故事背景:
一個叫徐樾的弟子在岸邊如信徒朝圣一樣虔敬的希望和王陽明見面,王陽明答應(yīng)了。徐樾還處于王陽明心學(xué)的初級階段——靜坐,他確信在靜坐中理解了王陽明心學(xué),得到了真諦。王陽明就讓他舉例子說明,徐樾就興奮的舉起例子來,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舉了十幾個,已無例可舉,相當(dāng)沮喪。王陽明指點他道:你太執(zhí)著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陽明就指著船里的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興奮起來,說:“老師我懂了。”王陽明說:“不要執(zhí)著,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徐樾拜謝而去。
故事背景:
1528年陰歷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陽明從一個美的出奇的夢中醒來,他問弟子:“到哪里了?”
弟子回答:“青龍鋪(今大余縣青龍鎮(zhèn)赤江村)。”
王陽明又問:“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陽明笑了一下:“到南康還有多遠?”
弟子回答:還有一大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