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 推薦度:
- 讀《論語》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熱門)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論語》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1
于丹教育孩子講座,即《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內(nèi)容簡介:
1、父母應(yīng)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
2、孩子不聽話,愛發(fā)脾氣,作為家長應(yīng)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于丹教育孩子講座觀后感: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短片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fā)。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fā)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fā)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fā)一次脾氣就往籬笆墻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shù)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jīng)]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fā)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并指著籬笆墻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fā)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fā)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蔽覀兒螄L不是總愛亂發(fā)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
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為天氣并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舍得買……做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許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yīng)該的,不給他就不應(yīng)該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毙『⒌男袨榫万炞C了這句話,我們應(yīng)該做后者。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訝:一個學生因為三次剪發(fā)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老師說現(xiàn)在17歲一下兒童存在很多像她這樣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奇怪,為什么要選擇自殺呢?頭發(fā)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yōu)槭裁催@么輕易的就結(jié)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于父母,屬于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長不要害怕我們經(jīng)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害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嗎?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2
《論語》論理,理論人生,理論孔子儒家思想,理論人生滄桑百態(tài)。自古文學家孔子,受萬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門生隊排長龍。作為一部先圣的經(jīng)典,《論語》給后人的啟迪和價值是說不盡的。
《論語》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在初中、師范的課本里讀過,在參加自學考試時,大學語文我也自認為對有關(guān)《論語》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論語》,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所理解的淺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lǐng)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翻譯《論語》,并在其中穿插了很多能夠吸引人也能震撼人心靈的小故事,去注解去闡明去領(lǐng)會《論語》,《論語》不再高深莫測,不再那么令人難以領(lǐng)會。
毋庸置疑,“孔夫子”在中國有著接近“神”的地位。我國近現(xiàn)代著名史學家柳詒征曾直言不諱地贊頌說:“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shù)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后數(shù)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笨鬃拥奶攸c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nèi)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guī)律!安换既酥患褐疾恢艘。”孔子把話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笆赂改改芙咂淞;”等。即: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xiàn)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笨鬃右幌虺缟泄(jié)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鬃拥倪@些思想,為后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為保證社會經(jīng)濟的正常運行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堅持謙虛、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皩W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都體現(xiàn)了其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鬃右恢被畹搅似呤䴕q,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ch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我不如老農(nóng),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鬃訒宰畈┐蟮男貞,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這樣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掩卷長思時,才意識到《論語》里滿是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樂哀愁,被歷史神話的“圣人”原來離我們并不遙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追尋。
不得不說《論語》是本韻味無窮、值得用一生細細咀嚼的語錄集,孔子是值得有志者用一生去努力復制的榜樣。咿呀學語時,半懂不懂地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其樂無窮;青蔥年少時,裝腔作勢地笑談“唯小人與女子難為養(yǎng)也”,樂在其中;風華正茂時,拋出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擲地有聲;如今,在網(wǎng)絡(luò)文化“神馬都是浮云”的感染下,也加些調(diào)侃的語氣把“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變成了口頭禪;蛟S有一天,我們也會對著蒼茫河水輕聲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理解他對生命價值的體悟;我們也會侃侃而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他的思想化為自己的實踐;我們也能體味為什么北宋名臣趙普會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那時,我們或許會覺得,與其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不如說我們是孔子的后人。《論語》里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里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nèi)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這就是孔子!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lǐng)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nèi)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3
今日看于丹《論語》心得,其中關(guān)于君子的論說,值得回味和學習。孔子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曾經(jīng)認真的同學們討論過君子的問題。他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有了一種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nèi)心就無比仁厚,就能忽略很多細節(jié),可以不糾纏小的得失,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做到內(nèi)心安靜;我們內(nèi)心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明白自己的取舍,那么那些煩惱就沒有了,就沒有很多困惑;當你的內(nèi)心足夠勇敢,足夠開闊,你就有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就不害怕了。因此一個君子作到了內(nèi)心:仁、知、勇,就會少了憂、惑、懼。就自然而然的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綜觀我們的社會,社會中的人們,總是會為了所謂的事情而煩惱,或為了房子、票子,或為了升職,總是每天悶悶不樂。也有這樣一種情況,總是抱怨環(huán)境,抱怨客觀事實,所謂的怨天尤人。這些都對自身產(chǎn)生了一種壓力,離幸福的境界越來越遠。我們今天來學習論語,也是希望從這里找到幸福的道路,找到我們生活的方向。我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成為君子,就要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作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因為在你的心中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左右。
既然這樣,那就讓我們胸襟坦蕩,不憂,不惑,不懼的一個自然人吧!!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4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 ——歌德看《于丹〈論語〉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娓娓道來,那樣一種從容謙仰的態(tài)度正是儒家所提倡和追求的。
寒假期間在家閑得無聊,本來打算找本小說來看看,但尋覓好久還是沒找到可以一讀的感興趣的書,于是便找同學去借。到他那里一眼就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記得以前在網(wǎng)上無意看到了網(wǎng)友對這本書的看法,當時就感覺這本書應(yīng)該不錯,再者于丹教授曾經(jīng)上過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也算是個名人,所以便仔細閱讀了這本書。讀完之后感受頗深,真可謂受益匪淺,雖然談不上是大徹大悟,但是心靈上也有所觸動:它使我重新認識了孔子,讓我領(lǐng)略到了一種獨特的智慧,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一種融入到當今社會中理性的道德。
說起《論語》,相信每一個人都比較熟悉。它是我在念中學的時候閱讀過的一本書,是一本記錄了2500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不過那時的我只是在語文課上機械得背誦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怎么會想得到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21世紀,竟然有一位女學者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xiàn)代的眼光進行閱讀和給以理解,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圣賢之間的距離。這的確是極具創(chuàng)新意識和吸引力的一點。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但是,更多的人卻愿意稱他為孔夫子,認為他代表了迂腐和固執(zhí)?墒乾F(xiàn)在,于丹老師卻將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和現(xiàn)在這個繽紛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把這樣一本難以理解的古代典籍,結(jié)合現(xiàn)代的實例,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使我們更易悟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還有,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其實,簡單說來,《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通過很多故事告訴了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哲理。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談?wù)劇队诘ぁ凑撜Z〉心得》詮釋的“為人處事”:
(一)、為人之道!墩撜Z》說的是人,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在物質(zhì)生活得到不斷滿足的今天,人們卻顯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虛。工作壓力大、貧富分布不均等等一些問題都具有普遍性,這使很多人都心理不平衡,怨聲載道。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想,這正是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和別人攀比,比到最后常常悶悶不樂,郁郁寡歡。這是沒有什么必要的,人要學會知足常樂。
(二)、處世之道。在社會交往中,無論是交友還是工作,人們都想找到一個適中的生存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對他人負責任。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談到了一個職業(yè)化的工作態(tài)度,“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說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份內(nèi)事,也就是常說的本質(zhì)工作,這也是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所需要推崇的。但是在很多單位,都提倡要多工作,最好是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作,這樣其實是不符合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
(三)、交友之道。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很多的朋友,但是究竟有幾個真正的朋友呢?究竟有誰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你一把呢?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也提到了,對待朋友也要有一定的尺度,保留一條界限,朋友才能夠交往得久遠,有很多朋友間彼此傷害就是因為沒有保持一定的友情距離?梢,通過《于丹〈論語〉心得》,《論語》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交友方式:怎樣交朋友,交怎樣的朋友并要怎樣維護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個人應(yīng)該有理想。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nèi)在心靈完美、富足。因為只有內(nèi)心修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處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我們知道了這是孔子對人生理想的總結(jié),這也被后人奉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边@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并在內(nèi)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fā)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并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tài)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07-31
讀論語心得體會04-04
讀《論語》心得體會04-07
(優(yōu))讀論語心得體會01-05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精品11-21
(通用)讀論語心得體會12-13
讀論語心得01-29
讀論語的心得05-14
讀《論語》的心得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