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天性》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知天性》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知天性》讀后感1
《認知天性》一書是認識心理學對于學習規(guī)律的深入研究,它將人類認知規(guī)律與學習緊密相連,對原有的低效的錯誤的學習觀念進行了強有力的批駁,令人有醍醐灌頂之感。
書中記錄的一個實驗令我印象深刻:“在體育課上,一組8歲大的孩子練習將沙包投進籃子。半數(shù)孩子在距離籃子3英尺遠的地方投,其余的孩子從2英尺遠和4英尺遠的地方投。12周過后,讓這些孩子接受測驗,把籃子擺在距離他們3英尺遠的地方。投籃最準的孩子出現(xiàn)在2英尺和4英尺練習組,他們從沒練習過在3英尺遠的地方投籃!
這個實驗結(jié)果看起來匪夷所思:一直做3英尺投籃練習的孩子反而比不上2英尺和4英尺練習組,通常我們都認為重復的、集中的練習對于孩子們的學習大有助益,我們都信奉專注的.力量,而實驗結(jié)果卻大相徑庭。
這個實驗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一段時間的不停重復練習無疑是見效最快的,但它通常遺忘速度也快。例如我們語文課上讓學生反復閱讀,他們看似全部掌握,胸有成竹,但考試結(jié)果往往不甚理想,你會發(fā)現(xiàn)讓他們反復閱讀和識記的內(nèi)容,大部分學生居然很快就記憶迷糊,無法正確作答。
究竟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才是更有效的呢?答案就是多樣化練習要好過重復訓練。多樣化練習一開始的效果雖然沒有集中練習好,但是它更能深化學生的記憶。
多樣化練習,在這個實驗里,就是在不同的距離上把沙包扔進籃子里,這樣做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活學活用,即把在一種情景下學到的知識,成功地應用到其他情景中。
因此,在語文學習上,死記硬背是最不可取的,反復背一句名言,就不如給學生一個情境,讓他運用這一名言的效果好。反復閱讀一篇文章,就不如讓學生縮寫文章,或仿寫文章的效果好。只有讓大腦的更多區(qū)域參與學習,而不是把學習僅僅理解成簡單的重復,學習才會真正的發(fā)生。學習不能怕復雜和困難,多樣化的學習看似設(shè)置了學習的障礙,學習效果沒有重復練習快,但其意義是深遠的,它讓學生耗費更多的腦力去參與學習——這樣進行的學習是更為扎實和穩(wěn)固的。
孩子們不是學習的機器,應該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他們的心與腦參與學習,給他們更多樣化的任務,讓他們從重復學習中走出來,發(fā)現(xiàn)學習真正的魅力所在。多樣化學習能為孩子們接觸更深層的知識打下基礎(chǔ)。我們要讓孩子們更多種類的嘗試,讓他們能投出人生最完美的沙包,準確命中那設(shè)置于未來的籃子。
《認知天性》讀后感2
《認知天性》是一本由11位認知心理學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羅迪格教授為主要負責人的團隊在項目上投入了10年時間。提出人類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透徹解讀人類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根據(jù)腦神經(jīng)科學研究成果,推導出了有利于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
“天性”是人類的學習基礎(chǔ),人類總是以為死記硬背就可以牢牢記住,但是世事難料,死記硬背不但沒記住,還忘得更快,活生生的打臉。有人說:是不是應該現(xiàn)學現(xiàn)用,然后靈活運用,這句沒錯,只不過都已經(jīng)死記硬背,腦子也是轉(zhuǎn)不過來了,那難道真的無藥可救了。Nonono只要你想沒有什么不可能的。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學習得是否牢靠,是否學得好,學得不好,有時候迷茫感覺這個世界總是自私,但是這個世界也是公平的,它給了我們差不多一樣的機會,差不多的運氣,不過有些人在起跑線上就占了優(yōu)勢。只不過開始有優(yōu)勢也不一定真的比其他的人強,起點與終點有幾十年的時間,如果每天慢人一步,那么,你抬頭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你從一個領(lǐng)頭的人被人拋到了身后,那么一大段距離,而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不過是知識的認知,知識的深度,知識的運用程度,而一個想把所學的知識牢牢記住而且靈活的運用當然是要大腦的容量和運轉(zhuǎn)速度,容量越大知識越多,在這個容量是無限的大腦,只看你是否真的想記,而大腦的運用,要靠自己也要靠“營養(yǎng)”,經(jīng)常的運轉(zhuǎn)和適當?shù)?加上“潤滑油”和冷卻可以使大腦的運轉(zhuǎn)速度越來越快,記憶力就是學習的主力,而這個功能有好有弱,只有看你自己如何的調(diào)整零件,零件放對了,那么就非常耐用。
勤勞就是學習的主要,就算你有再好的記憶力,“懶惰”就會毀掉你所有的一切。如果太懶了就不想去學習,不想去探索這個世界。而你身上的一切優(yōu)點也會慢慢變成了缺點,也就是你的缺口。所以當你穿項鏈的時候,如果繩子沒有打個結(jié),那么你穿的項鏈就變得無用了。如果不好好地把學到的打個結(jié),那么你學到的東西就會流失。
學習總是建立在已知基礎(chǔ)之上,我們是通過與已知建立聯(lián)系這種方式來解讀記憶和解讀事件的,長期記憶的容量基本是無限的,你知道的越多,就有可能為新知識建立聯(lián)系。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是:把每個學習的每個方面都理解得非常透徹。
《認知天性》讀后感3
本周讀《認知天性》,印象最深的有兩個詞,一個是“集中練習”,一個是“穿插練習”!熬毩暋边@個詞我們太熟悉了,大到中高考,小到家庭作業(yè)、課堂練習,一道道練習題都失敗在教師和學生面前的“練習”,本質(zhì)上都是對知識的檢測和運用。前幾章內(nèi)容提到檢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檢測是正規(guī)嚴肅的練習,經(jīng)常參加測驗的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更高,檢測的分數(shù)也是師生最為關(guān)心的,而平常的練習呢?我們該如何運用?
作者認為:“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產(chǎn)生短期記憶。”“有間隔地安排練習,雖然感覺上成效沒那么顯著,但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你在這段時間里出現(xiàn)一些遺忘,讓你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回憶學過的概念。這樣做不是要讓你產(chǎn)生領(lǐng)悟的感覺,你沒意識到的是,正是花費了更多的心血,學習成果才變得牢固。”正如彈簧一樣,需要張弛有度,練習的目的是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是為了刺激人的大腦,從而更好的記憶知識。舉個例子來說,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知識點已經(jīng)讓學生反復背記過了,每次問總能回答的很好,某次課堂檢測,讓學生寫出答案,結(jié)果學生自己都很驚訝,他們或是粗心掉字了,或是寫錯字了,這樣的政治概念是不能有改動的,所以顯然不能算對。經(jīng)過這次失誤后,后幾次抽查都沒有在發(fā)現(xiàn)問題。隔一個星期后的一個測試,第30題的`第一小題又考到這個知識點,沒想到還是有五個學生錯了,看著學生一臉復雜的表情,對應《認知天性》里的觀點,的確是有道理的,有些知識點不用天天重復練習,隔段時間練習或檢測一次,學生受到的“刺激”會更深,正如作者所說:“穿插練習有助于長期記憶。”
對語文課來講,穿插練習更是十分必要,大量的背記知識點,如果不隔斷時間練習來刺激一下,可能本來記得再牢的知識點也會變得模糊,我們要善用“穿插練習”,對普遍有問題的知識點,在一定時間內(nèi)采用“集中練習”,直到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再換成“穿插練習”,用科學的方式進行練習,效果定會更好。
《認知天性》讀后感4
兒子已上小學二年級,面臨的學習任務和作業(yè)也逐漸多了起來,再加上各種課外興趣班(如英語、大數(shù)學、大語文、書法、鋼琴、編程、室外自然藝術(shù)、小記者等),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一個自然的想法就涌上心頭:有沒有好的學習方法,讓孩子花得時間少,但記得牢,理解得更深刻?
有了想法,就對學習方法之類的書籍和文章特別留意起來,也就遇到了《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地心理學規(guī)律》,作者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兩位教授亨利·勒迪格三世(HenryL. Roediger III)和馬克·麥克丹尼爾(MarkA. McDaniel),以及科普作家彼得·布朗(Peter C.Brown)。
樊登讀書會創(chuàng)始人樊登為本書寫了推薦序:《輕松的學習是無效的》,這個題目很震撼,可以說沖擊了很多人對學習的`認知——因為大家總是相信并千方百計地去尋找輕松而有效的學習方法。
樊登說:“每次大考之前,我不會一遍一遍地看書、看筆記,而是拿出一張大紙,靠自己的回憶把這學期學習的公式、重點、單詞、生字、詩詞都默寫一遍。每門課用一張紙。遇到想不起來的,就使勁想一會兒。最后才查書,補充完善這學期的知識圖譜!狈侵恢肋@個方法效果好,但僅此而已,并不知道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讀了本書第一章的內(nèi)容才明白,樊登的這種學習方法有一個正式的名字——檢索式練習,即通過回想事實、概念或事件來強化記憶,阻止遺忘。這種方法已被美國心理學專家證實為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常見應用就是測試——雖說題海戰(zhàn)術(shù)不值得提倡,但每隔一段時間對過去的學習進行一次測試還是很有好處的,可以明顯提高記憶,也清楚自己哪些知識沒有真正掌握。穿插練習和多樣化練習可以讓你更好地掌握這種技能。
學習好不是靠天賦,而是有正確的方法。注意,是正確的方法,而不是輕松的方法。常見的記筆記、劃線、重復閱讀與集中練習等方法就不是正確的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并沒有給大腦帶來挑戰(zhàn),只是讓你感覺對知識越來越熟悉,該書說這些方法有三大不足:一是浪費時間,二是無法產(chǎn)生持久的記憶,三是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錯覺,誤以為自己掌握了知識。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講就是“你只是假裝很努力!”
讀完第一章,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原來自己二十多年的學習中一直在用“假裝很努力”的學習方法。幸好,在兒子上二年級,女兒才滿一歲的時候,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可以不讓“悲劇”在兒女身上重演。
【《認知天性》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認知天性》讀書筆記06-23
認知天性讀后感11-08
認知天性讀后感3篇12-31
認知天性讀后感(通用11篇)06-01
12星座的職場天性01-28
關(guān)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的說說10-21
《憐憫是人的天性》教學設(shè)計07-06
經(jīng)典語錄:喜歡是天性;而愛,是需要學習的12-30
認知實習報告11-06
認知實習心得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