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改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改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改心得體會1
走進新世紀,我校就開始了新課程改革的嘗試,因為我們一線教師已經深切的感受到,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使語文的魅力消失殆盡,我們品嘗多是工作的辛苦和迷失方向的痛苦。所以我們就試探著改變傳統(tǒng)。我們從新世紀伊始派出許多語文骨干教師到周邊地區(qū)學習新教法,新經驗。我們聽了我國教育專家的講座與說課,如魏書生老師的講座,錢夢龍老師的說課等等。他們是我國語文教學潮流的引領者,我們是懷著一種激情,一種由衷的喜悅,去取“經”的。我們的收獲是巨大的!
在20xx年,我們再一次邁出了大步伐,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進行較大的改革。這一年我們主要是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進行的一次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嘗試讓學生在熟讀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跳出教材,去博覽、去積累、去體驗。尤其在積累上,學生的古詩文、名言警句、優(yōu)美語段要比以往年有了質的提高。有部分學生這一年古詩文積累達100首,名言警句達200多條,由平時寫作干巴巴變得行文流暢,生動自然,感情真摯。這種現(xiàn)象更堅定了我們去進一步嘗試的決心。
緊接著,我們成立了教研組,每一學期各教研組確立一個教研課題,以不斷促進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這些課題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確定。
首先,我們從閱讀方面來進行改革嘗試。因為閱讀能力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綜合能力,它包括認讀、理解、篩選、歸納、概括和鑒賞等諸多的能力。閱讀綜合性強、覆蓋面廣,有較大的思維坡度,因此在課堂中注重教給或訓練學生一些閱讀技巧。
1、抓好基礎知識。因為扎實的基礎知識是閱讀的根本,離開了扎實的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課堂中,時刻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字的音、形、意到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只有訓練得越多就掌握的越實、越靈活。
2、樹立整體意識。在課堂中,讓學生談初讀感受,培養(yǎng)學生整體閱讀能力。事物總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依存的。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課堂中,讓學生在讀文章時經常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能力,把理解文章中的一個詞或一句話一定要緊扣文章,聯(lián)系時代背景,弄清作者寫作意圖,然后作出判斷。
3、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重點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讓學生學會速讀、跳讀、瀏覽、篩選等閱讀方法。
4、建立相關知識體系。讓學生廣讀博覽,積累一定的文學、美學、歷史、經濟、文化、自然科學的知識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知識,以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作背景,對文章進行深層次分析,全面理解的能力。
其次,在課堂中,時刻從授課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過去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一直是寫作題目一布置學生就開始動筆寫,而現(xiàn)在主要是從以下方面入手訓練:
1、在課堂 滲透“大語文觀”。在課堂中改變學生的觀念,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因為語文存在于生活,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含語文。這種觀念的轉變,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所在。因為對生活感興了,學生就會細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就會儲備在學生頭腦中為以后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多給學生讀或印發(fā)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美文。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寫出的文章也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性。
3、把日記當作學生訓練寫作的大舞臺。每一周上交四篇日記,要求日記內容是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所聞所感。這樣讓學在日常生活中培植敏銳的觸角,抒寫生活的幸福和悲傷。
4、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我修改作文。以前作文修改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我們現(xiàn)在卻把這個工作全放給了學生,在修改課上,把作文發(fā)給學生,學生進行自改和小組互改作文。學生把作文中的錯別字找出來,把錯別字和正確字同時都抄在黑板上;病句也在抄黑板上師生共同修改;然后小組協(xié)商給所修改的作文寫上評語;最后小組按次序寫出修改報告,向同學們匯報本小組的這次修改的得與失。第二課時是推薦本小組最好的作文交給學生宣讀,老師作評價,并布置新的作文題目并引導或打開生思路,最后讓學生在激情飽滿時動筆寫作。往往在學生自主的情況下,再不出現(xiàn)皺眉頭,敲額頭,咬筆頭,半天也開不了頭的現(xiàn)象了。
另外,我們學校還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貫穿于整個課堂中。尤其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放飛學生的思維與想像:
1、教師在課堂中精心設計問題,給學生提供想像的空間,如某故事的結尾,某情節(jié)的懸念處停頓讓學生想結果等等。這樣的想像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的靈活和深刻性。
2、在閱讀課或社會實踐課中,讓學生積累故事情節(jié)和社會經驗。為學生放飛思維與想像奠定基礎。尤其讓學生多積累課本或其它名著中出人意料的結尾,在出人意料的結尾中激發(fā)學生的想像靈感和智慧火花。
3、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和發(fā)現(xiàn)學生超常的獨特的,新穎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老師在教學中思維也要敏銳、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引導。這樣在課堂中持之以恒的去發(fā)現(xiàn),去引導、去鼓勵,同樣能使學生的思維積極飛揚!
總之,我們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去嘗試,去探索,我校的中考語文成績有了明顯的改觀。由以往年的倒數(shù)名次現(xiàn)變?yōu)槿械那笆J欣锏母呒壷袑W很喜歡招收我校學生,因為好教。面對成績,我們沒有止步不前,我們還在探索一條適合我們農村語文教學的新路子,把小苗們送上人生理想的舞臺。
課改心得體會2
(一)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是高效課堂
。ǎ保┚耧枬M的課堂即高效課堂。
。ǎ玻┡d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人欲罷不能的課,實現(xiàn)高效就要讓人有興趣。
。ǎ常└咝дn堂就是學生沒有一刻會閑下來打瞌睡,會集中所有的注意力來聽講。
。ǎ矗┱嬲母咝軒悠鹈恳晃煌瑢W的興趣,使每一位同學都學有所獲,因此還要注意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5)剛上課的10分鐘,這段時間很重要,要盡量通過事例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有興趣了,學習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二)促使師生、生生多維互動的課堂是高效課堂
。ǎ保⿴熒軌蚍e極互動才算是高效課堂。
。ǎ玻⿷獪p少小組合作,合作過多會妨礙獨立思考能力并養(yǎng)成依賴習慣,會使同學們對自己小組討論的內容十分了解,但對其他小組負責的內容掌握得很差!并且同學之間的討論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像老師一樣上升到理論層面,舉一反三完全沒有辦法做到!
(3)動不動就問就討論,會讓我們自主思考能力下降,遇到難題時再去問,這樣我們才會記住這個題,因為我們確實思考過了。高效課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問題交流與探究為紐帶的師生與生生間多維互動的課堂。當下,讓學生多講、多活動、多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似乎已成為高效課堂的不二法門?蓪W生們的上述觀點,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學生們認為,應減少小組合作,合作過多會妨礙獨立思考,并形成依賴習慣。這再次告訴我們,教師運用小組合作組織教學時,必須注意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關注問題預設與問題生成的真正探究價值,不能僅僅滿足于表面的課堂活躍。
(三)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課堂是高效課堂
。ǎ保┩耆谟趯W生本身,當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思維緊跟著老師授課,積極思考,這就已經完全達到了高效的目的。
。ǎ玻└咝дn堂應該是一種十分活躍的課堂,在這樣的課上活躍并不表現(xiàn)在行動上,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思維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跳躍起來。
。ǎ常├砜埔岳蠋熤v為主,但允許學生發(fā)散思維,一道題有多種解法時可以讓學生逐一展示,講求一題多解,舉一反三。
從上述觀點我們得知,學生們是非常重視關于積極思維這一高效課堂的本質特征的。
(四)關注全人教育的課堂是高效課堂
中國有兩個優(yōu)秀的教育傳統(tǒng),一是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讀書;二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有4點建議供參考:
1.人人都當主持人。我主張每位學生每個學期都要當學科主持人,學生的學科興趣與特長不同,不同的學生完全可以當不同學科的主持人。
2.人人都當主講人。也就是說,要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在不同的學科里當小組主講人。
3.讓每個孩子都陽光。我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發(fā)言很少,這肯定是學習相對落后的學生。如何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中陽光起來,而不致成為被課堂遺忘的角落?我主張,課前老師、課堂主持人、小組主講人要幫助這些學生做有針對性的準備,專門為他們創(chuàng)設課堂發(fā)言的機會。什么是教育?這就是教育。
。矗屩R與能力齊飛。有人擔憂,活起來的課堂,學生對知識、能力的掌握到底如何。我認為,其一,有了活起來的課堂,就有了進入主體狀態(tài)的學生,就有了學生有意義的學習與生活,學生的綜合素質必然是高的,反過來講學習質量就高。這是規(guī)律。其二,活起來的課堂,必須做到活而不亂,既活又實。關鍵是,師生要始終關注課堂、單元教學中的診斷、反饋與矯正,重視知識的整合與建構。在這里,我倒不擔心學生情感領域的發(fā)展。
課改心得體會3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程改革的推廣與實施,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愈覺得新課程是社會發(fā)展和改革的需要,它為我們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社會的發(fā)展依靠改革、創(chuàng)新的推動,社會改革呼喚課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課程改革正是在這改革浪潮中應運而生的,它能夠不斷地推動教改的更上一個新的臺階。下面是本人在音樂方面的一點心得體會。
音樂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任何音樂表現(xiàn)形式都包含著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音樂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獲得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交流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小學音樂課程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組織學生音樂學習的,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如:聆聽、觀看和分辨自然環(huán)境、自然景觀、自然聲響并用某些音樂要素(如:音的長短、高低、強弱、音色、節(jié)奏、旋律、和聲、節(jié)拍、調性、調式等)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新教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可接受性,并聯(lián)系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階段性。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經驗相聯(lián)系。如:人音版的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材適應幼小銜接的發(fā)展階段,緊密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材內容充分考慮了兒童從幼兒園到進入小學學習的心理需要。兒童剛剛開始小學生活,對他們影響最大是新環(huán)境和人際交往。兒童這時最需要的是人際間的關愛和溫暖,只有老師和新朋友間的友愛 溫暖,才會使他們有安全感和對新集體的依附感,才會對他的環(huán)境、學習任務產生感情和興趣。因此,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設計了"好朋友"的單元主題,體現(xiàn)了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也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在"游戲"的單元中,讓學生通過對游戲的參與、交流、模仿和表現(xiàn),使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單元活動以游戲為載體,創(chuàng)造多樣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內涵,使學生從自我中心走向與他人共處。
在小學音樂課程中,人文主題與知識機能的關系是統(tǒng)領與被統(tǒng)領的關系。音樂課程要求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音樂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形成有機地結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發(fā)下才能夠成為智慧。音樂教育到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藝術的本質、特性,音樂課程應體現(xiàn)出其他學科所不能觸及到的方面。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失掉了情感就沒有了藝術。在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觸到音樂的本質,也才能讓學生領會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如《音樂》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手拉手",通過《讓我們手拉手》、《一對好朋友》等歌曲,引導學生表現(xiàn)他們豐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們的感受,學會同學之間互諒互讓,珍惜友情,共享快樂,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達到情感體驗和提高審美素質。
音樂是各種不同文化的符號性載體,記錄和再現(xiàn)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實施新課程中,要努力挖掘音樂教育的多方面功能。
首先,通過音樂與文化的連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地區(qū)文化背景,學會尊重多元文化。
音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到參與社區(qū)、家鄉(xiāng)的節(jié)目、慶典、聯(lián)歡等活動,了解其 中的民族民間音樂、歌舞、戲曲等文化,了解它們與其他地區(qū)或其他民族文化的異同。通過觀看或聆聽中外音樂作品,結合有關資料,讓學生了解相關國家的地理、歷史、風俗人情、社會風貌,增進對不同民族,不同風格音樂的了解與尊重。例如:在"過新年"的設計中,可在聆聽和感受《小拜年》、《窗花舞》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不同地區(qū)過年的情景,通過看錄像、圖片等,了解與中國年文化有關的年畫、剪紙、春聯(lián)及相關風俗。如《小拜年》則以湖南農村為例,感受那里慶豐年、鬧秧歌的熱烈氣氛,然后再進行演唱湖南花鼓調《小拜年》,再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如何剪窗花、寫春聯(lián)、扭秧歌等,分組參與制作、繪畫、創(chuàng)編歌詞、學走秧歌步、學打秧歌鼓點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中國年文化的情趣,同時了解中國年文化有關的習俗。
其次,還可以通過音樂與科技手段的簡單結合,讓學生感受和了解常見科技產品中蘊涵的藝術要素,了解藝術想象和審美要求對科技發(fā)展的價值和促進作用,讓學生對所學所知的科學內容進行藝術的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探索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對藝術形式和風格的影響;引導學生討論古代和現(xiàn)代人有哪些藝術想象激發(fā)了科學探索。如人們對飛行的想象和需要促進了飛機的出現(xiàn),對太空的想象促進了火箭和飛船的研制;音樂想象對服裝設計、汽車造型、建筑造型、舞臺設計等產生影響。例如:《音樂》教材第一冊"靜靜的夜"單元中的《閃爍的小星》、《星光恰恰恰》的學習,引導學生感受和發(fā)現(xiàn)音樂中的"想象美",啟發(fā)學生從新的角度關注音樂、關注科學,達到感性與理性的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fā)展,從而全方位地提高人們的精神素質,從根本上推進一個社會的內在品格。
課改心得體會4
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通過這幾年的探討學習,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shù)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做復習、做作業(yè)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xiàn)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xiàn)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二、變“權威教”’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三、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shù)學概念或通過數(shù)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和發(fā)展數(shù)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shù)學”。
課改心得體會5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fā)展。淺談幾點。
一、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要做到這點,對老師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師除了要能言善辯還得眼觀八方。能言善辯:要能用生動有趣語言創(chuàng)設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激發(fā)出學生想去學的興趣。眼觀八方:上課時要時時注意每個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并能用最婉轉的語言進行批判的同時還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二、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shù)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這樣的學習方法才會有助于學生的進步。但事與愿違,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難題,或呆坐,或急于從同桌那兒得到答案。其實也并非題目真的難道學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學生沒有找到思考的角度,還有些學生則是對自己缺乏自信。針對以上原因,教學中時常采用的方法是:
1、將題目細化更有利于學生思考。
2、語言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放寬思考時間,讓學生能進行充分的思考。
4、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敢說、善說的習慣。
教師范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讀,讓幼兒學習、模仿。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復傾聽,在反復傾聽中體驗、品味。
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于是看,宋元時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里的先生則稱為“教師”或“教習”?梢,“教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如今體會,“教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別。辛亥革命后,教師與其他官員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教師”為“教員”。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yǎng)說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于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fā)展。班級里,總有那么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針對實際,我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
教學中,對于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同學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說的棒極了等等。對于那些不善于發(fā)言,怕發(fā)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并加以適當?shù)狞c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說,即使說錯也沒關系。比如,當敢說者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復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fā)言者,并給予鼓勵:你也說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課中對于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說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fā)言者,并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在實際教學中,我把個人的回答改為同桌互說、四人小組交流;把點名回答改為幾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回答問題的興趣。
課改心得體會6
我校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歲月匆匆走過,我們每位學生也對課改有很多話想說。課改讓我們學會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課改提高了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改讓我們對未來的各種挑戰(zhàn)不在懼怕,課改讓我們的夢想起航。以前的我上課很少發(fā)言,從來不會主動舉手,老師點名提問時,心里也會不停地默默祈禱,“千萬不要叫我”。如果即使不幸被叫到,回答問題也比較膽怯,生怕自己說錯了被人笑話,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經常說的是語無倫次。課改后,每個小組都要在板前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身為組長,當然更是義不容辭。講了幾次后,感覺講臺不在陌生了,發(fā)言也沒有那么膽怯了。想想將來走向社會,沒有好的表達能力,沒有好的交流能力,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合作。課改無疑對提高自信、迎接未來奠定了基矗
自主學習是這次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也是一個亮點。開始時,我也很迷茫,自己學習怎么能學得懂呢。確事實也如此,剛開始,也常常因看不懂書、完不成學案中的基本任務而苦惱。后來在老鼠的指導下,知道讀書時要“圈、點、勾、劃”,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要為寫學案而讀書,學會借助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源。經過一段時間,我的自主學習能力真的得到很大的提高,學得更細致,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問老師或請教同學也更有重點。并且學到知識記憶和理解更加深刻。與此同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書本的態(tài)度也改變了不少。以前一看書就頭痛,看書就像讀課文,讀了一遍又一遍,卻不知說了些什么。而現(xiàn)在,我通過讀書,可以抓住重點,理出思路,學會了分析問題剞劂問題的方法,對一年后的高考也充滿信心。
課改的另一個亮點莫過于合作學習了。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讓每一位同學受益匪淺。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許多自己不會 的知識,每個人的力量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每個人的成績也上升了許多。另外,每一個小組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小組作為強大的后盾,組內成員經常相互幫助、相互照顧,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使大家沒有一絲孤獨感。課改,讓我們對未來不再迷茫,讓追逐理想的我們從這里起航。
課改心得體會7
教學是頭等大事,在校教育還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本學期,我積極參加了學校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課改活動。課改的實質是改人,改課只是形式和手段,通過改課來改人才是課改的意義和目的;仡欉@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對課改有一些膚淺的認識。下面我就針對自己的教學過程談一點心得體會。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充分提供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獲得了廣泛的學習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是學生的主體,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發(fā)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去理解一個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探索和猜測的,以及這個結論是如何被應用的。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得到落實。
一、前置性作業(yè)——讓學生學會自學
前置性作業(yè)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內容層次分明(指學生個體層次、知識層次)、結構合理(指題型)、題量適中(指必做題選做題數(shù)量)的同步練習。我認為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按優(yōu)、中、差三個學生層次來精心設計或選編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用適合自己難度的練習來鞏固和發(fā)展原有知識,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獲,不斷提高知識水平。
教師熟悉并吃透教材,領悟相應的重難點,定準教學目標,是設計好前置性作業(yè)設計的保證。在設計上還要體現(xiàn)“合作與交流”的作業(yè)內容,教育專家指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并不全是從教師那里學到的,有很多是從其他人,包括同齡人身上獲取的,因而要提倡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边@一內容在課堂上處理前置性作業(yè)時,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幫助,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水平,也可以減輕教學負擔,使教師站在教學水平更高的層次上去組織教學。通過小組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讓同學們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小數(shù)乘法中的例8《連續(xù)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一課時,我設計的前置性預習以書中的閱讀與理解為主,讓學生吃透例題,然后導學點一和導學點二的形式分析并解答問題,最后的“我的總結”就是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難點。同時我會把畫圖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班級討論并為同學們講解。還有一系列的練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前置性中學會知識,學會思考。
在“少講多學”的數(shù)學課改課堂中,我們可以看出佳肴要自己吃才有味道,知識要自己感悟才會受用。通過前置性學習任務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中那佳肴的美味。
二、精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前導入就像一把鑰匙一樣,是至關重要的,成功的導入,能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氣氛,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當然,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情境導入、故事導入、游戲導入、操作導入、借助媒體導入等等……
在教學比的認識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了中國的國旗,并說,20xx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在太空中,飛行員楊利偉向全世界人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楊利偉展示的這面國旗的長是15cm,寬是10cm,怎樣用算式表示長和寬之間的關系呢?就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了新課,不但使學生學會了數(shù)學,還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的金鑰匙
我認為課堂上適度放手,做一名“閑”“懶”的教師是有必要的。理想中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或“陷阱”,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究、猜想、思考。探索有時也會走彎路,但畢竟是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了學習過程,這就是他們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實現(xiàn)數(shù)學的“再創(chuàng)造”。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組的時間,就是教師的閑暇之時,此時,走進每一位學生,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目標的達成,以及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學生反饋匯報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適當進行調整,讓學生思維外顯,交流互動,解決問題,教師適當講解!皯小苯處,會培養(yǎng)出一批會思考的學生,讓學生對數(shù)學形成樂學、好學、喜歡和好奇的源泉。
四、拓展延伸——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適度的拓展和延伸能夠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添上重重的一筆,激起學生的思維漣漪,讓學生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持續(xù)探索的態(tài)勢,讓數(shù)學課堂在拓展延伸中變得厚重、開闊、深邃和美麗。
例如在教學《園的周長》一課時,在教學講解圓的周長后,我拓展了中國古代的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的故事,讓學生在理解“周三徑一”的說法的同時,對古代的歷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延伸到兩個相同的圓并列,四個并列的圓及九個并列的圓的外周長的求法。適度的拓展和延伸,使得課堂既有了廣度又有了深度。
教師要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少講與多學的關系,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教學活動,不能一味的從任務的完成情況看成敗,要著眼未來,要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下功夫。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課改中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使學生從中受益。
課改心得體會8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組織了課改課觀課議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改課、小組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我們廣大數(shù)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來,接受著諸多的沖擊與洗禮。在此期間,我們有過成功的體驗,也有頗多問題的困惑。幾年來,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tài)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發(fā)展,由過分追求學科的嚴密性轉到注重數(shù)學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印⒑椭C、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逐步形成,學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養(yǎng)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還學會了評價、質疑與反思;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shù)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體談談課改幾年來的收獲和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獲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在課改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xiàn)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fā)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fā)生可喜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tài)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數(shù)學,善于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課改中的數(shù)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shù)學,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在數(shù)學上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fā)展。幾年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愿望逐步得到實現(xiàn)。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樂學、愛學、興趣濃厚、善于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并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以及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
二、問題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xiàn)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fā)現(xiàn),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2、新教材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于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guī)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5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fā)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是我們值得商榷的問題。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shù)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里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shù)學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小學數(shù)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shù)學教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了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并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lián)系。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xiàn)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chuàng)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yǎng)態(tài)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二、以快節(jié)奏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里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于受“希望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喂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愿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jié)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fā)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里快節(jié)奏地講解。
課改心得體會9
課堂是課改的主陣地,落實課改,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主動要看課堂上學生的狀態(tài),為此,我努力構建自己的課堂結構,以期促進學生的成長。以下是我的課堂流程介紹。
第一步,導入激趣:
運用故事、情境、設置懸念、抓住課題等方法導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步,展示匯報:
借助課前預習(各年級結合學生特點培養(yǎng)相應的的預習能力),標出小節(jié),讀準字音,選擇合適的方法識記生字,運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意思,讀通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在重點處或有感受的詞句旁寫下簡單批注,試著提出問題并自主解答,不能解答的批注存疑。
課堂上先在小組內交流匯報掌握的字詞及方法,不解的字詞進行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收集記錄下來;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談理解或提出疑問,討論篩選,有價值的問題試著解決,解決不了的也收集記錄下來。
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范圍內匯報,說說字詞掌握情況,讀讀課文,匯總合并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待下一步解決。
這個環(huán)節(jié)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自由和時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從心底里放松,可以隨心所欲地匯報自己的學習所得,不像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那么拘束,課堂氣氛很融洽,而且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可能都不大一樣,大家各抒己見可以取長補短,這樣每個人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還實現(xiàn)了資源的開放。最終學生可以得到內在的自由,個性的張揚,可以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又實現(xiàn)了課外資源的引入和共享。
第三步,朗讀感悟:
帶著歸納出的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閱讀,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體會,解決問題,加深理解感悟。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展開想像,并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入境入情地讀,感知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產生情感共鳴。
這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學生是帶著問題自己朗讀和感悟的,是帶著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的,是自己去理解和內化的,這正是尊重生命關注生命的表現(xiàn)。
第四步,拓展延伸:
通過續(xù)編故事、課外拓展閱讀等多種形式,啟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發(fā)展,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搜集相同或相似題材的作品,引導學生比較分析、討論思考,在對比閱讀中,既了解了文章的寫法有哪些異同,又理解了對于同一件事可從不同的角度來寫的道理,在自己的寫作中做到視野開闊,觀點獨到;通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設疑置問,留下懸念,刺激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拓展一個有待探索的求知平臺,激起學習新知識的強烈欲望……
因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是社會的一份子更是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更多地關注他們的成長,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
課改心得體會10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對于數(shù)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我心中涌動著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 一、培訓心得 伴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啟動,數(shù)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fā)了課程目標、、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通過去新安縣學習,聽課學習我開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嘗試在課改這一大環(huán)境下啟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構筑新課堂。力求讓數(shù)學課堂教學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
1、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主體化。
。W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要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數(shù)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學《半圓柱》體積和表面積時,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說算式,再經過交流合作結合一系列玩、說、練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深入探究,這樣不僅學生輕易掌握了所學內容,還啟動了其思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數(shù)學學習生活化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應該從生活出發(fā),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出發(fā),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把數(shù)學學習與實際、實踐活動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讓學生將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循規(guī)蹈矩走不出封閉的大門,因步自封編不出優(yōu)美的童話。在新課改這一廣闊天空里,我們應該不怕失敗,不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課改心得體會11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尚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與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本事的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本事,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構成進取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構成自主學習本事的過程。
一、課程性質
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外語課程中的主要語種之一。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經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本事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本事、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構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本事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必須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構成必須的綜合語言運用本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本事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忙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構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異常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忙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本事,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本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xiàn)靈活開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本事。《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將課程目標設定為九個級別并以學生能夠做某事具體描述各級別的要求,這種設計旨在體現(xiàn)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本事發(fā)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課程要求的有機銜接,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ㄈ┩怀鰧W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ㄋ模┎捎没顒油緩剑珜w驗參與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構成進取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本事的提高。
。ㄎ澹┳⒅剡^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本事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構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構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本事。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本事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
。╅_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進取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供給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資料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進取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進取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課改心得體會12
內容摘要:課改后,我嘗試著對我的課做了一些調整,這一新課程的出現(xiàn)不僅對教育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更對我們工作在一線的音樂教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從互動、學生主動參與、雙基教學和器樂教學四個方面闡述了課改后我的改進措施和個人體會。
根據理論進行實踐,有幾下幾點看法:
一、音樂課堂應收放自如,動而不亂
我認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互動是必不可少一個重要方面, 強調師生關系的互動,讓音樂課“動”起來,是上好音樂課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務之一。
我曾聽到這樣一堂課《火車波爾卡》,從課的導入開始,教師設計的花樣繁多,從小火車旅游從天津出發(fā),到基本訓練的節(jié)奏訓練“嗚——嗚——嗚,卡嚓、卡嚓—火車的聲音,真正做到了從情境入手從心靈深處打動學生。但接下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卻覺得音樂課失去了控制,教師要求學生可以在教室的人一個地方活動,只要聽到火車的聲音就發(fā)出響聲示意,只見學生們趁機“東躲西藏,上躥下跳”
學生還時不時還出怪樣的尖叫,同時還伴有敲敲打打的聲音,老師的聲音已經淹沒在學生的聲音中,學生的課堂紀律實在難以維持,最終因為太過混亂而游戲結束。這樣就失去了原本設計的初衷。
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極為重要。因為低年級的孩子理解樂曲和欣賞都有一定的難度,而通過師生互動,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樂。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然而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時候教師呼萬喚”,學生就是不動,或只有少數(shù)學生動?僧攲W生真的動起來后,新的擔心又產生了——有的課堂熱熱鬧鬧,該講的沒講清楚,該聽的沒聽清楚,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有的課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小組學習也開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維,為“活動而活動”。導致的結果是傳統(tǒng)的東西沒有了,新的內容又沒掌握,如何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本次新課改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改變教學方法不能簡單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質不只是調動積極性、主動性,不能把課改理解為就是讓教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若離開教師的指導,勢必如一盤散沙。自主學習不等于學生自己學習,教師在學生提問時,應當認真傾聽,與學生一起將問題分類,找出核心問題,并解決其他相關問題!皠印辈粦斒潜砻娴摹⑼庠诘,而應當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積極思考問題,這種內在的、深層的動,更要落實動靜結合,收放適度,動得有序,動而不亂。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要想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我認為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
二、音樂課堂應保證學生主動參與
在有些時候,音樂教師主體地位已形成一種定式,站在中間駕馭著學生與課堂也已儼然成習慣,在課堂上,往往不知不覺地充當定向、定規(guī)和定論者,扮演著“主角”,對課堂活動進行控制。而學生卻始終處于“受動狀態(tài)”,是“受抑角色”。這與新課程理念是背道而馳的。經過實踐證明,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讓學生自己找問題、討論問題,最后到解決問題,經過這一個過程,學生獲取的知識容量遠遠大于老師提問的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關鍵在參與, 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在一年級《星光恰恰恰》這一課中,我采用教授個別動作,集體創(chuàng)作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從頭至尾的教授方式,結果效果顯著,原來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學生現(xiàn)在對這門課也產生了好奇和興趣。因為每一個人都主動地參與了,體會了這個過程,給他們討論、質疑、交流的機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這樣,學生自然就會興奮起來,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
三、不過分強調素質忽視雙基教學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開始到目前的推廣階段,一直流行著一個頗具權威的提法,即要“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音樂課程改革也不無例外地受到這一觀念的影響,一改以往“以唱歌為中心,學習讀譜法”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大力提倡加大音樂感受與鑒賞、音樂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的內容,貫徹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加強音樂欣賞的比重,重視學生的音樂體驗。如今的音樂課堂確實是日趨活躍,學生也日漸樂學且善學,教師樂教且善教。但仔細審視一下我們的音樂教學過程,大家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音樂欣賞的比例確實大大加強了,可音樂知識技能方面的教學卻越來越受到輕視與淡化!缎抡n標》中提出了許多新的理念這些理念都是通過音樂課的唱、奏、聽、練等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音樂的綜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然而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必然涉及到“雙基”問題,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對“雙基”的學習,就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我在講“強 弱”時,課堂導入用圖片對比:一張是“淅淅小雨”,表示弱(P),另一張是“電閃雷鳴”,表示強(f),學生一下子被吸引,課堂自然過渡到雷聲和小雨聲的強和弱的訓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后,又提出從遠處傳來歌聲,越來越近會怎樣?漸強,相反則漸弱。然后自然的過渡到歌曲教學。整堂課設計由音的強弱到歌曲的學習,生活導入,變純粹的雙基訓練為雙基體驗,并不是沒有雙基的學習,而是淡化雙基的學習,效果很好好。由此可見,課堂改革下的雙基教學,是淡化而不是丟棄,是要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把雙基內容融會在聽、唱、動等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它、運用它,提高自己的音樂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喔認為必須要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音樂課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四、器樂教學在音樂課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唱歌是人的本能,學習樂器的技能才能感受音樂,器樂是要通過訓練獲得的,而真正能夠發(fā)展人的智力的是器樂的學習。識譜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但是我認為也是必要和必須學習的。去年,我把口風琴教學帶進了課堂,明顯地課堂質量發(fā)生了變化。高年級的學生對唱歌已經興趣不濃,卻對樂器的學習情有獨鐘。在六年級《芬芳茉莉》這一課中,先比較欣賞不同地方的《茉莉花》,獲取一定的信息量后,再進行簡單的識譜,最后運用口風琴這個好幫手讓學生自學每種“茉莉花”的曲調,分小組進行地有聲有色,學生樂在其中。這樣既達到了唱歌的目的,也實現(xiàn)了“雙基教學”,可謂是一舉兩得!
我會在實踐這條路上繼續(xù)探索、繼續(xù)挖掘適合學生、適應社會的教學方式,也期待著這種不斷反思的教學給學生帶來的心靈的洗禮!
課改心得體會13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十余年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積極參與到課改的大潮中。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深刻地體會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為。隨著新課程實驗的不斷深入,強調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潛能、學習成績、學習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將突出過程評價,分數(shù)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到今天,經過幾年的親身實踐,有些心得想淺談一下:
一、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做為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做為語文教師,我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以平等的姿態(tài)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fā),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chuàng)新為本的現(xiàn)代閱讀教學觀念。并做到由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 。
課改讓我漸漸認識到,教師角色該轉變了,不再是從前課堂的導演者,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則是主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主
動參與、樂于探究,把握好與學生的親和度、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參與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yè)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yè)領域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及時吸收專業(yè)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yè)務功底。
四、學習方式的更新。
課改讓我意識到,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因此,我課堂上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與培養(yǎng),在課堂上讓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lián)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zhàn)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并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xiàn)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要快速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應
課改心得體會14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素質,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實踐性、時代性強,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探究、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yǎng)成學生超越自我、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格。我在實行地理課改心得體會如下:
一、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意識是個人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fā)展的需要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的意向、愿望和動機。創(chuàng)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出發(fā)點和內在動力,是形成創(chuàng)新素質的起點。
(一)要營造一個鼓勵創(chuàng)新和想像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灌輸知識轉變?yōu)橐龑W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思維,弛騁想像,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guī),懷疑一切。為此,教師要在相信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潛力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如:上課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允許學生和老師爭論;課堂提問時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旦學生成功,要及時贊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新的喜悅。例如經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你的想法真令人驚奇!”等語氣贊揚學生的新觀點。即使不成功,也不輕易否定,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當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的觀點有異議時,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價值判斷,而要與學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討,求得正確的結論。盡量消除學生怕答錯的思想負擔。
(二)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興趣。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到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興趣具有一種巨大的推動力,可以激發(fā)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要使學生在在將來的地理學領域中有所創(chuàng)新,就必須首先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課的濃厚興趣。為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地理的目的和意義,理直氣壯地向學生說明學習地理對學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現(xiàn)學科知識的魅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過程本身和教學內容的興趣。努力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巧妙運用具體的激趣方法。如: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設疑、藝術語言、課前講地理、演講辯論、增舉時事、聯(lián)系熱點等。
(三)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機。人的活動都是在一定動機支配下進行的。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內在動力。在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創(chuàng)新的重要意義: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呼喚;創(chuàng)新是我國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創(chuàng)新也是個人自我發(fā)展的必備素質和未來競爭的前提。21世紀的人才標準不但要求知識淵博,而且需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一個國家擁有創(chuàng)新人才多少,將決定經濟發(fā)展的快慢和科技進步的大校當學生明白了創(chuàng)新的意義后,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創(chuàng)造動機和責任意識,自覺地為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和為美好的人生去創(chuàng)造。
二、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又稱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善于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研究面臨的事物或問題,從而找到創(chuàng)造性地解釋這些事物或解決這些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新結論的一種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是創(chuàng)新素質的核心。
(一)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創(chuàng)新思維往往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沒有疑問便沒有思考,沒有思考便沒有人的想象、直覺、靈感等創(chuàng)新思維要素的動作。地理教學中要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善待提出問題的學生。鼓勵學生自覺地探索新事物,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留出課堂“空白”,讓學生去質疑、解疑。例如:學習了地球自轉的規(guī)律和結果后,讓學生課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轉,一天還是24小時嗎?產生的結果會有什么變化嗎?”;在分析了長江洪水日益頻繁之后,留給學生課后思考題“為什么洪水日益頻繁?你認為防治洪水災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并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新觀點新想法。
(二)要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tǒng)的思想方式。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核心。沒有思維的發(fā)散,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求異和獨創(chuàng)。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應著重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極洲豐富的水資源運到撒哈拉沙漠,使其變?yōu)榫G洲良田?”“如何開采月球上的礦產資源?”“人類怎樣向外星球移民?”“如何減輕巴拿馬運河太繁忙的交通?”等問題,十分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
(三)要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以表象或具體語言進行的思維活動,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現(xiàn)實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維方式。盡管在人的思維發(fā)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維是較初級的形式,但是它在創(chuàng)新思維中卻占著主導地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教師要善于把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豐富學生有關視覺、聽覺、語言的形象。教師可以采用敘述法、聯(lián)想法、想象法進行訓練。例如:經常要學生看地圖說地理分布;看漫畫講地理含義;看圖表分析地理規(guī)律;看景觀聯(lián)想地理特征等。通過這些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敏感性,從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三、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根據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創(chuàng)新素質的集中體現(xiàn)。
(一)要在課堂開展好課內活動。著重強調學生親自實踐、發(fā)現(xiàn)、體驗,強調學以致用,教、學、做合一。開展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學習活動。如:課堂知識競賽、小組討論、正反辯論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在體驗知識中、運用知識中捕捉到創(chuàng)新靈感,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例如:在學習了板塊構造學說、海底擴張學說、大陸漂移假說之后,組織學生進行題為“為三個理論找證據”的小組比賽。學生集體的智慧閃爍著創(chuàng)新的火花,從輪廓、形狀、地形、氣候、生物、化石、地層、火山、地震、慣性力的分析、天體引潮力的分析,甚至神話、典故、傳說、風俗習慣等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
(二)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上,課外活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課外活動通常具有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靈活性、趣味性等特點。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所需要的良好環(huán)境,而且開始了真正的創(chuàng)造活動。作為地理教師,應該大力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比如:組織各類興趣小組(天文、氣象、地震、環(huán)保、軍事地理等)、舉辦專題講座、開展演講和知識競賽、參觀調查、結合實際撰寫地理小論文、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開始了真正的創(chuàng)造活動。學生經常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擴大視野、啟迪思維,而且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而課堂教學未觸及和深入的問題去研究,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要促成創(chuàng)造性人格品質。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他的人格品質有著密切聯(lián)系,情緒、動機、堅持性、獨立性等都影響著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多表現(xiàn)為自信、富有責任感、富有想象力、獨立性強、求知欲旺、嘗試困難、興趣廣泛、勇于探索、毫不猶豫地把握時機等。為此要鼓勵學生自信敢為,促使其創(chuàng)造個性自由充分地發(fā)展。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環(huán)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努力培養(yǎng)學生成為符合跨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
“創(chuàng)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課題,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所具有的基礎性戰(zhàn)略地位,決定了它必須大力倡導創(chuàng)新精神,這是擺在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迸囵B(yǎng)跨世紀人才的創(chuàng)新素質,我們地理教師責無旁貸。
課改心得體會15
新一輪課改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強調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它滲透著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直跟隨課改腳步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使用“體驗式四環(huán)節(jié)”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的體會是精心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所編寫的學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結合當前初中數(shù)學學科的課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明確新課標要求,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的數(shù)學思想有:數(shù)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轉化、類比、函數(shù)、方程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數(shù)學思想在新課標中并沒有明確提出來,比如:化歸轉化思想是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轉化的思想方法。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學生能夠領悟到這些數(shù)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新課標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類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的或“應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數(shù)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等。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了解”“理解”“會應用”這幾個層次,不能隨意將“了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shù)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動搖了學數(shù)學信心。
二、采用多方位的課堂學習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與思考,采用多方位的數(shù)學學習評價新模式。多嘗試采用操作題、口試題、創(chuàng)意設計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來關注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狀況,具體直觀地描述學生發(fā)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減輕學生的壓力,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面描述學生的發(fā)展狀況。新課程要求作業(yè)既要有鞏固和檢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還要有體驗和發(fā)展功能。所以我們布置作業(yè)時,內容上宜注意突出開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體現(xiàn)新穎性和多樣性,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yè)形式可以有解答題、探索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等。開展同學間作業(yè)相互糾錯。注意作業(yè)評判的過程性和激勵性,作業(yè)批改要重視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同時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盡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chuàng)建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刻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個性的彰顯;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的轉換。如創(chuàng)設情境緊密聯(lián)系生活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是無處不在的;再比如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酷、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個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guī)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酷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chuàng)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升華為個人特質。再者,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須知,由于每個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長條件不盡相同,自然會造成能力上的差異,但這并不是他們將來能否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況且人的智力和能力發(fā)展有先后快慢之分。我們不經意的偏見和冷眼也許會讓世界少了一個愛迪生。教師的鼓勵支持是學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進取的最佳方法。
【課改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改心得體會07-28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9-01
課改的感受04-02
英語課改心得體會02-06
課改心得體會(精選20篇)06-24
課改心得體會(通用17篇)05-25
2016關于課改心得體會范文02-19
教育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2-06
小學數(shù)學課改心得體會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