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間藝術鄉(xiāng)射遺樂
鄉(xiāng)射遺樂已成功申報江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圖上一個小小的流坑村,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千古一村";這里又孕育出獨具特色的"鄉(xiāng)射遺樂"。其演奏形式和古樸的音樂風格,堪稱民間藝術奇葩。
江西文化豐富多彩,不僅有人杰地靈的江西飲食文化,而且在一些縣級地區(qū),同樣具有被稱之為民間奇葩的文化藝術。其中,流坑村位于江西樂安縣西南部,鐘靈毓秀,資源豐富,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譽為“千古一村”。古時的流坑村因文教發(fā)達、仕官輩出,村中遺存的民間藝術具有厚重的江西文化沉淀,是探索樂安民間藝術不可多得的資源寶庫。“鄉(xiāng)射遺樂”即是這寶庫中的一枝奇葩。
“鄉(xiāng)射遺樂”之所以延續(xù)至今,是因其獨特的演奏內容和形式。從內容上看,“鄉(xiāng)射遺樂”俗稱“小吹會”,演奏樂班一般由9至12人組成,主要樂器有:二胡、三弦、琵琶、嗩吶、板胡、高胡、月琴等。演奏的主曲牌有:“朝天子”、“風入松”、“浪淘沙”等。從其音樂曲牌名稱、風格以及樂隊所使用的樂器,能領略到古時皇家宮廷音樂的濃厚色彩,表演曲目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古典民族音樂的精華。單從其音樂風格來對比,應屬于宮廷音樂中的“朝會樂”或“朝宴樂”。
“鄉(xiāng)射遺樂”有其獨特的演奏形式。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樂班全體人員頭戴禮帽,身著長袍馬褂,到村中大戲臺進行隆重的音樂演奏。而在平時,每當村中有大型祭祀活動或村中有地位、有權勢的人遇有喜事時,樂班人員須穿戴整齊,在兩個高腳提花大燈籠的引領下,一路吹打到演出場地,先由班首裝香點燭,燃放鞭炮,并高聲報出喜慶人家的姓名和喜事或祭祀活動的內容,而后再根據主人的要求或祭祀活動的內容演奏不同的曲牌,氣氛莊重熱烈。
“鄉(xiāng)射遺樂”的傳承同大多數民間藝術一樣,只是口授心傳,這對傳承和發(fā)展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加上歷史等諸多原因,“鄉(xiāng)射遺樂”瀕臨失傳。目前,流坑的“鄉(xiāng)射遺樂”樂班仍有活動,但規(guī)?s小,藝人大多數是古稀、花甲之人,年輕人大多迫于生計,或其他原因都沒有繼承和學習。同時,“鄉(xiāng)射遺樂”僅限于流坑一地演奏,不準出村活動,還規(guī)定不得將音樂傳授外村人。因此,培養(yǎng)和組建新的`樂班隊伍顯得尤為重要。
為保護和傳承好“鄉(xiāng)射遺樂”,2005年,樂安縣投入40多萬元資金,組織文化工作者用近三年時間對“鄉(xiāng)射遺樂”進行搶救性挖掘和整理。數次派員深入到流坑村進行實地采訪、記錄,先后完成了“鄉(xiāng)射遺樂”最具代表性的“朝天子”、“風入松”、“浪淘沙”等三首曲牌的記譜、錄音,組織和指導流坑村樂班進行系統(tǒng)的演奏排練,目前樂班人員已能熟練演奏上述曲譜。2007、2008年,流坑演奏班的民間藝人分別在流坑文館、縣影劇院和撫州湯顯祖大劇院等地進行了公開演奏,美妙的旋律仿佛讓人置身于古代皇宮宴會之中,使更多的人欣賞到這一獨具魅力的千古絕響,讓瀕臨失傳的皇家絕響重放異彩。
【江西民間藝術鄉(xiāng)射遺樂】相關文章:
后羿射日的故事02-07
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12-11
北京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02-07
浙江民間藝術舟山鑼鼓01-04
重慶民間藝術梁平木版年畫12-26
民間藝術丁青熱巴舞12-21
古老民間藝術形式冰燈12-06
甘肅民間藝術蘭州太平鼓01-03
傳統(tǒng)民間藝術長沙花鼓戲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