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俗戰(zhàn)祭
戰(zhàn)祭(Mayasvi)可說是阿里山鄒族最廣為人知的年度祭典。它同時復合了多項祭儀,內涵十分豐富,有著祈求征戰(zhàn)勝利與加強部落團結的深意。在鄒族傳統(tǒng)中,長老們會在每年的小米收獲祭之后,視當年部落族人的出草結果、部落會所(Kuba)是否需要修建、以及部落里是否發(fā)生重大變故、災厄等狀況,而擇期舉行。由于社會環(huán)境與部落生活變遷等諸多因素,阿里山鄒族的戰(zhàn)祭改由達邦、特富野二社輪流舉辦,日期則大多訂于每年陽歷的2月1日。
數(shù)個世紀以來,臺灣鄒族都舉辦戰(zhàn)祭祭典祭奠神靈和祖先中的戰(zhàn)士。而現(xiàn)在,這種祭典又被賦予了另一層意義:用來保護鄒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全世界其他土生部落一樣,臺灣鄒族也面臨經(jīng)濟變革一步步侵吞本族語言和傳統(tǒng)的境地,在2008年舉辦的戰(zhàn)祭將把本族的男性成員集合在一起,在兩日內進行包括熱鬧的歌舞祭、道路祭和男嬰初登圣所在內的祭典儀式。
在數(shù)百年前,阿里山地帶還有戰(zhàn)爭時,我們經(jīng)常需要進行戰(zhàn)斗。當鄒族戰(zhàn)士勝利歸來時或有了什么重大成就時,他們就會舉行戰(zhàn)祭,部落男性首先舉著火把來到村落廣場中央,以迎接神靈到來。隨後他們在“圣樹”之前宰殺一頭山豬。圣樹的枝干都經(jīng)過精心的裝飾,以迎接神靈從天上降臨,部落成員還將同時唱起歡迎的圣歌。
部落家庭們將奉上豬肉、米糕和米酒,象征部落統(tǒng)一。祭典在“神靈回到天上”之後完結,部落成員們吟唱更多歡送歌聲。在那之後,部落的女性將加入祭典。
鄒族的戰(zhàn)祭中僅允許男性成年成員參加。女性通常不被允許參加此類祭典,甚至接觸到部落會議棚屋也被視為禁忌,在棚屋內,男性成員們作出部落決策并且教導年輕人如何打獵。
新出生的男嬰將在祭典中被首次帶到棚屋內,年長的男孩則必須通過一條“鞭打通路”,部落的長者們通過鞭打他們,提醒其作為成年部落成員需負的責任。
正式儀式
鄒語“瑪雅斯比”的戰(zhàn)祭,是阿里山鄒族全體總動員的年度盛事,祭典的意義,主要是向天神表示他們的敬意,古時并有祈求征戰(zhàn)勝利與部落團結的深意。 過去戰(zhàn)祭皆由頭目決定舉辦與否及時間,目前則改由達邦、特富野二社輪流舉辦,日期多訂于每年陽歷的2月15日。
戰(zhàn)祭的正典包括迎神祭、團結祭、送神祭、路祭及家祭等。祭典是由神花——石斛蘭的進場揭開序幕,接著鄒族的勇士將代表生命之火的圣火,恭迎至庫巴前的廣場,此時各家族勇士身著鮮紅亮麗的傳統(tǒng)服飾嚴陣以待,隨即展開迎神祭。勇士在廣場旁的神樹——赤榕樹前,宰殺一頭乳豬,鄒族相信赤榕樹是戰(zhàn)神下降的天梯,以刀沾豬血涂抹在神樹上,以祭天神,并登上神樹砍除樹枝,意味為戰(zhàn)神修整天梯,場面極為莊嚴肅穆;隨后勇士們配合沉斂的舞步齊唱迎神曲,洪亮軒昂的歌聲響徹山谷。此種鄒族獨有的舞步與唱法,十分特別,相當受到學者珍視。在接下來的團結祭中,各氏家族奔回各自的.祭屋取出粟酒、米團,途中并不斷呼嘯以告天神,先對戰(zhàn)神祭酒,再將酒混合給勇士們共飲共食,象徵團結之意;此時并將男嬰送入庫巴,接受幼兒周年禮,接著進行成年禮、送神祭、路祭、家祭,正典即告結束。而夜晚的聯(lián)歡舞會,通常在下午3、4點開始,一連三天通宵達旦歌舞狂歡,歌舞時沒有性別、種族之分,有興趣的賓客亦可加入,惟須以誠敬之心與會。
戰(zhàn)祭過程
預備活動
男子聚會所(kuba)是mayasvi祭儀活動中心,在mayasvi開始前幾天要整理男子會所內的圣物,修建會所屋頂。婦女準備祭典所需之祭品,如釀酒、做糯米糕等;男子要將通往獵區(qū)路徑(出征之路)除草,象征出獵、出征順利。
正典活動
1、著盛裝:著鄒族勇士裝,戴皮帽,配木斛草作為戰(zhàn)神認識之標記,配樹皮簽條于胸前作為護身符,以防止惡靈于祭典時入侵。2、持圣火至廣場:會所之火象征族人生命之火,經(jīng)年不熄。3、刺殺乳豬:以豬血和肉來引誘敵靈,乳豬之肝則供戰(zhàn)神食之。并呼嘯五次,向戰(zhàn)神報告祭典已完成準備。4、砍神樹:神樹(赤榕樹)為戰(zhàn)神降臨會所之梯,砍除樹枝,象征為戰(zhàn)神整理路徑。最后只留下三枝,一枝朝向頭目家、一枝向會所、一枝向石氏家(鄒族特富野有五大氏族:陳氏、石氏、汪氏、高氏、杜氏),此三枝均有其維護部落生命的重大意義。5、唱迎神曲:吟唱兩遍,第一次迎接戰(zhàn)神,第二次迎接司令。身軀上下?lián)u擺,象征恭迎戰(zhàn)神;勇士牽手,象征同心;舉步前行,是迎接戰(zhàn)神登上男子聚會所。6、團結祭:各氏族將米酒、糯米糕、豬肉等供品攜至會所內,摻合后共食之,象征求戰(zhàn)神賜予征戰(zhàn)力量,各氏族團結御敵。7、念凱旋誦文:部落初生之男嬰由其舅父抱至會所,并以小酒杯為其祝神。之后眾勇士念誦凱旋誦文,念畢,長老訓勉勇士,砥礪勇士志氣。8、唱送神曲:勇士排成半圓形舞隊,逆時針方向自男子集會所走向神樹,唱送神曲,恭送戰(zhàn)神升天。9、唱戰(zhàn)歌:先唱慢版再快版。唱快版時,由汪氏、石氏婦女持火把入場,此火代表氏族之火,要與會所的圣火合而為一;亦表示勇士征戰(zhàn)的力量因婦女協(xié)助而更加充實。婦女持火把進場后便可開始加入舞隊。10、唱送神曲:再唱一次送神曲,恭送司命神升天。唱完后男子登上會所。11、路祭:勇士行至社口處,沿路取茅草,在社口束茅草做薦臺,并將神花、豬肉置其上,供奉出征之卜鳥,佑助勇士出征。12、家祭:勇士行至各氏族家屋祝神,象征戰(zhàn)神所賜之力量延伸至各氏族。13、成年禮:午后,將成年之男子在會所舉行成年儀式,經(jīng)由長老訓勉后再為他們戴上皮帽。之后,帶他們至頭目家,給他們喝少量的酒,表示已成年可允許喝酒了,同時也要負起更多的責任。
歌舞祭活動
傍晚時分,長老們會帶領族人開始舉行歌舞祭,以各式歌曲,贊頌戰(zhàn)神及祖先的英勇事跡,年輕的族人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部族的歷史文化、社會倫理、與先民的智慧;各氏族也會互相禮贊,表達彼此之間的緊密相系。歌舞祭通常會通宵達旦,為期2-3天。
結束祭
直到最后一天的午夜前,全體參與的男子,在頭目及長老的帶領之下進行結束祭,一齊唱誦四首祭歌,而后將廣場上的火堆熄滅,戰(zhàn)祭(Mayasvi)祭典正式結束。
【臺灣民俗戰(zhàn)祭】相關文章:
臺灣民俗播種祭10-12
臺灣元宵節(jié)民俗鹽水蜂炮02-11
臺灣民俗音樂南管和北管01-30
臺灣中秋節(jié)有什么民俗活動09-16
臺灣音樂臺灣民歌01-30
臺灣宜蘭地震02-06
讀臺灣有感07-30
臺灣中秋習俗09-14
臺灣過年風俗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