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格式及要求
GB/T 7714-2005參考文獻規(guī)范
一、要求:
(一)不能公開的部資料、個人通訊、報紙及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章不能作為參考引文;盡量引用近年發(fā)表的處于前沿研究、水平較高與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密切的文獻,剔除那些發(fā)表時間較久、水平偏低、與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欠密切的文獻。
(二)文獻的作者3名以內(nèi)全部列出,若多于3名則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各姓名間加“,”間隔;
個人著者,其姓全部著錄,而名可以縮寫為首字母,如用首字母無法識別該人名時,則用全名。若是英文的,則全用大寫字母,名字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二字姓名時之間不用空格。
出版項中附在出版地之后的姓名、州名、國名等以及作為限定語的機關(guān)團體名稱可按國際公認的方法縮寫。
(三)著錄數(shù)字時,須保持文獻原有的形式,但卷期號、頁號、出版年、版次等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外文書的版次用序數(shù)詞的縮寫形式表示(第1版不著錄,其他版本說明需著錄)。
(四)無出版地的中文文獻著錄“出版地不祥”,外文文獻著錄“S.l.”;無出版社的中文文獻著錄“出版社不祥”,外文文獻著錄“s.n.”,并置于方括號內(nèi)。如果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luò)存取的聯(lián)機電子文獻無出版地,可以省略。
示例:
[出版地不詳]:三戶圖書刊行社,1990
[S.l.]: MacMillan, 1975
(五) 對于中文文獻,應(yīng)同時附加相應(yīng)的英文文獻,格式要求:
、挪恢貜(fù)序號。⑵標點符號對應(yīng)標識。⑶中文名字書寫格式為:姓氏在前,全大寫;名字在后,首字母大寫;雙名連寫,其間加半字線。(4)其它格式按照同類型的英文參考文獻格式要求。
示例:
[1] 尹康,石教英,潘志庚.一種魯棒性好的圖像水印算法[J].軟件學(xué)報,2001,12(5):668-676.
YIN Kang,SHI Jiao-ying,PAN Zhi-geng.A robust watermarking algorithm on image [J].Journal of Software, 2001,12(5):668-676
(六)文獻序號標在引用處,加[]標于右上角,序號以在文中出現(xiàn)先后為序;
、 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只須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內(nèi)全部列出,各序號間用“,”。如遇連續(xù)序號,可標注起訖序號。
示例:
李剛[8,15]提出……
莫拉德對穩(wěn)定區(qū)的節(jié)理格式的研究[255-256]
、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時,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 ]”外著錄引文頁碼。
示例:
“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jīng)過思維活動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2]1194,所以,“編輯思想”的內(nèi)涵……”方針“指”引導(dǎo)事業(yè)前進的方向和目標[2]354。
二、標志代碼:
1.文獻類型的標識代碼:
普通圖書 M ;會議錄 C ;匯編 G ;報紙N ;期刊J;學(xué)位論文D;報告R ;標準S ;專利P;數(shù)據(jù)庫DB ;計算機程序 CP ;電子公告 EB
2.電子文獻載體和標志代碼:
磁帶(magnetic tape )MT ;磁盤(disk)DK;光盤(CD-ROM)CD;聯(lián)機網(wǎng)絡(luò)(online)OL
三、常用著錄格式:正體:必備項目;斜體:任選項目;小號字體:根據(jù)實際情況,若有,則注明
(一)專著:
[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其他責任者.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
示例:
1.普通圖書
[1] 余敏.出版集團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179-193.
[2] 昂溫 G,昂溫 P S.外國出版史[M].陳生錚,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
[3]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廳.廣西自然保護區(qū)[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3.
[4] 趙凱華,羅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學(xu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 顧炎武.昌平山水記;京東考古錄[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6] 王夫之.宋論[M].刻本.金陵:曾氏,1865(清同治四年).
[7] PIGGOT T M. The cataloguer’s way through AACR2: 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 [M]. London: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1990.
[8] O’BRIEN J A.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 [M]. 7th ed. Burr Ridge, Ⅲ:Irwin, 1994.
[9] ROOD H J.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computer programmers [M]. 3rd ed. [S.l.]: 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2001.
2.論文集、會議錄
[1] 辛希孟.信息技術(shù)與信息服務(wù)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 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4.
[2] 中國力學(xué)學(xué)會.第3屆全國實驗流體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詳],1990.
[3] 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3.
[4] GANZHA V G, MAYR E W, VOROZHTSOV EV.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CASC2000: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ong, Samarkand, October 5-9,2000[C]. Berlin: Springer, c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