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學科學論文

時間:2024-08-09 17:12:15 畢業(yè)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薦)小學科學論文15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yè)基礎。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小學科學論文15篇

小學科學論文1

  在動物世界里有許多奇怪的現象,如兔子的眼睛為什么是紅色的?魚睡覺為什么睜著眼?許多許多,但我覺得變色龍會變色很神奇,所以我對它進行了研究。

  變色龍一般身長25―30厘米,舌頭比身子還長,它有一個特殊的本領那就是會變色,這樣它就能夠很好地把自我偽裝起來,就好像穿了一件迷彩服一樣,既能夠避免敵人的侵害,又能夠迷惑它要捕捉的食物,便于采取突然襲擊。

  這是為什么呢?我上網查了一下,原先它的皮膚內有許多不一樣的色素細胞,有黑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金色素細胞。這些色素細胞受神經和激素控制。當環(huán)境中的光線。溫度。濕度等發(fā)生變化時,或是受到驚嚇時,神經系統立即會做出反應,引起各種色素細胞的收縮或舒張的變化,產生不一樣的'組合,像我們繪畫時用“三原色”能夠調出許多種不一樣顏色一樣,變色龍的身體就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變化。

  變色龍能隨環(huán)境變化改變體色,長期對自然環(huán)境適應的結果。有不少動物都有這種本領,如海邊的招潮蟹;有的外形也能夠隨環(huán)境變化,如枯枝碟,顏色與形狀與一片枯葉幾乎沒有區(qū)別。動物的這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成為“擬態(tài)”。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一點也不足為奇了。

小學科學論文2

  學習到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紙,而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樹皮等植物的纖維,但由于人們盲目的砍伐。此刻樹木也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要節(jié)約用紙,人人有責,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節(jié)約用紙”對我們來說,比起節(jié)約水電來似乎遙遠了一點。很少清楚節(jié)約用紙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什么直接關系。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用紙,用各種各樣的不一樣類型的紙。那么你統計過嗎?你每一天要用多少張紙?你一星期要用多少紙?你一個月至一年要用多少張紙?結果是驚人的。一張紙從何而來?紙是由樹“變”來的。一棵樹往往需要長幾十年才能被人類利用。人類是無情的,電鋸聲中,幾十年長成的大樹轟然倒地。那些木材,運往造紙廠,變成了一張張紙。紙給人類帶來了方便,但同時給森林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樹木不僅僅能夠用來造紙,還能夠帶給木材。大面積的森林能夠涵養(yǎng)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如果沒有樹木,就沒有氧氣,那我們也就無處安身。森林的消失危害巨大:黃土高原上原本覆蓋著成片的森林,郁郁蔥蔥,一望無際的.林海,泛著綠色的波濤。但是,由于人們的破壞,此刻黃土高原已真正成為只有黃土的高原,大地脫去了外衣,裸露出了黃色的皮膚,是那樣令人痛心。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這一天,我們都拎著工具去植樹。我國此刻的森林覆蓋率已上升。這是人類改過自省的結果,是令人欣慰的。

  但是,雖然森林覆蓋率上升,但仍然很低。所以,植樹造林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人類永遠的任務。此刻已步入冬季,雖然已經過了植樹的最好時節(jié),但我們能夠在心中播散“節(jié)約用紙”的種子,種植“植樹造林”的樹木,等到來年春天,這些樹木已發(fā)了芽,長高了。我們能夠拿著工具到戶外去,將樹木的種子播散到土地上,精心呵護它們,讓祖國大地充滿綠色!為我們遮風擋雨。節(jié)約紙張,從我做起。

小學科學論文3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欲,勉強地把食物呑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會樂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學也不應是強制性的,而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化社會,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興趣,這是每個科學教師關注的問題!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原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基本動力之一。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也就有了表現的欲望與沖動。同時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能積極參與科學學習活動,對科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fā)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因此科學課堂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走近科學、親近科學,了解科學。并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做到快樂地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對此,我在科學教學中,在“趣”上巧做文章,不僅達到以“趣”激學的效果,還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煥發(fā)了“青春”,充滿了“魅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產生興趣,激活思維,展現科學課堂的“魅力”。

  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學習情境,把認知與情感結合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影響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學、樂學、善學,從而增進知識,增長才干。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創(chuàng)造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提出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皠(chuàng)設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因而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其注意力、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富有情趣地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情境,引發(fā)學生探求知識奧秘和愿望。學生自己會積極思考起來,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誘發(fā)出了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這時展開新課教學,就能使教學效果較佳。例如《我們的身體》一課,我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在講身體的結構之前,我播放了一段廣播操錄像,讓學生們跟著錄像學做操,活動一下筋骨。小朋友可高興了,跟著錄像做得有板有眼的,這樣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好動的天性,而且讓他們真正對這節(jié)課產生了興趣。在活動中,不僅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活動感知身體各部分的運動,而且對人體的劃分有進一步的認識,為后面自己動手利用牙膏盒物體做個小人打下了基礎。

  二、運用直觀,發(fā)展興趣,為科學課增添“魅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fā)展興趣。運用電教手段,活躍教學氣氛,發(fā)展興趣。直觀、形象的科學課堂首先要創(chuàng)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在心理上有一個安全感。運用電教手段可以幫你達到這個目的。如《秋葉》一課,在觀察各種植物葉子形狀的時候,我把課本上的幾幅圖全部設計在多媒體中,在屏幕上投放出來。讓學生想介紹哪一幅就介紹哪一幅,并且能根據學生的要求把他所選擇的那幅圖放大。學生們爭先恐后地介紹,課堂教學氣氛非;钴S。在這一過程當中,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把葉子想象成像什么什么,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把葉子的形狀介紹得井井有條。

  三、巧設實驗,增添興趣,體現科學實驗的“魅力”。

  實驗是科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科學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實驗,既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所學的知識!犊茖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在科學實驗中,實驗者是活動中的主體方面,是最積極的因素,研究對象和實驗手段則屬于客體方面。但是科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就是教師注重教給學生實驗的方法,滿足于學生看到實驗現象為目的,忽視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再如《秋葉》這一課,在講解了葉的構造、形狀之后,要讓學生用自己采集來的葉子做葉貼畫。在學生的制作過程中,我播放了一段輕音樂,既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又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這種練習一般都在后半節(jié)課中進行,學生因較長時間的學習,已顯得比較疲勞。如果在制作時配之以輕柔的音樂,就可以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制作,起到消除或減輕”這時,同學們爭強好勝的心理表現出來,人人積極思考,竭盡全力尋找與眾不同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保持興趣,巧用“魅力”激勵性評價。

  一節(jié)好的科學課不僅“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已濃”,而且還要“課結束,趣獲存”,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我們本著讓每一個孩子都獲得激勵,都有成功的體驗,都擁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發(fā)展的原則,不僅注重孩子們探究活動的結果,更重視了對探究過程的評價;不僅關注孩子們是否在原有水平上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更關注孩子在探究過程中是否積極投入、尊重事實、有獨到的見解、能設法解決問題、能接納同伴的觀點、善于與同伴合作和交流;我們在教師評價的同時,還在小組內開展互評。教師常常采用的激勵語言是:你真了不起!你很像一位小科學家!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XX小組設計的方案很詳盡,XX小組研究十分專注等。

  五、強化求異思維訓練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創(chuàng)造活力課堂,是時代對教師的`召喚,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思維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人能力的核心。一個人智力高低,能力大小都與思維能力有關。求異思維是指對問題的處理沒有固定答案或存在多種不同答案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看問題,對于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有很大的好處,讓學生在操作中培養(yǎng)求異思維。要讓學生多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茖W課教學生學習的是簡單的科學基礎知識,不能強求完整、嚴密。既要作具體的分析,更要側重學生語言的內容,要引導學生把他頭腦里想到的東西說出來,并能使別人聽得懂。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大大增加,為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guī)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總之,“一石激起千層浪”各自展開思維的翅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小數科學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運用各種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科學的積極性,使教學效果最佳。才能實現科學課堂的高效化,才能打造出充滿生機活力的魅力課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課堂教學實際情況,把枯燥無味的科學課堂靈活地打造以“趣”激活的“魅力”課堂。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教材

  【2】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3】學科學教材與教學現狀及對策

小學科學論文4

  一、小學科學教材與教學現狀分析

  1.關于教材

  現在小學科學教材在很多方面都沒有體現出學科的特點,教材在選擇和編排方面的科學性不強,教材中的很多內容不利于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茖W課主要在于增加學生的科學知識,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學概念,但是在小學的科學教材中,教師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不能選擇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材,很多教材不僅排版的質量比較差,而且其難易程度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相符。教材的選擇需要考慮學校所在的地區(qū)特色,這樣教師才能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背景開展教學。2.關于教學現在小學在開展科學課的時候都沒有系統的規(guī)范,很多科學課的教師并不是具體的專業(yè)人員,科學課知識作為一門副課在大多數的小學存在,班級里學生的數量較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僅負擔的學生人數較多,而且需要跨年級進行備課,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各種活動,而且需要學校提供大量活動器材和實物材料,并且配備相應的教具和學具,這對科學課教師而言,他們要承擔的任務更是重上加重。學校的重視程度不足,相關的教學設施欠缺,這些因素不利于教師將規(guī)定的內容有效地傳遞給學生。

  二、有關小學科學教材與教學現狀問題的對策探討

  1.通過不斷研究編寫科學教材

  現在很多小學運用的科學教材都是結論性知識偏多的版本,這些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有很大的理解難度,純粹知識的學習是違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需求編寫更加有針對性的教材,在呈現知識的`同時可以配置一些插圖,這樣形象化的編排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教師在上課之前還可以自制一些科學的教具,將科學的內容以實驗的形式來進行,這樣的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一些抽象知識的理解。

  2.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

  科學教師的成長需要學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很容易產生困惑,再加上有些小學缺少教學資源來提高科學課的教學質量,因此積極地參加不同形式的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科學教師通過培訓可以充分學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模式,并且可以提出自己在科學課堂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分析和討論,這些問題可以得到更多的解決方案。

  3.學校要重視科學課

  學校要改變對科學課的態(tài)度,在科學課教師的配置方面,不能把其他學科的教師安排在科學課中,因為科學課需要專業(yè)的教師來開展,而且學校應該注重科學教師提出的意見,投入資金來購買必要的教學設備,積極支持各種形式的科學活動,這樣的科學課才能夠達到新課程規(guī)定的要求,學生才能夠真正地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三、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的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其專業(yè)素質的影響,作為一個小學科學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還要有不斷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僅僅靠有限的教學經驗是不夠的,教師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還要加大科學研究的力度,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及教學要求。

小學科學論文5

  摘要:新課程改革,使得科學課堂教學走上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是自然科學課堂教學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活的活力。正因為種種原因,對教師的工作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時代和民族發(fā)展、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對未來人才素質的需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科學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培養(yǎng)學習習慣觀察探究動手動腦反思

  科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如何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的情感,真正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用發(fā)展變化的視角去理解科學的成果,這是擺在每一個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我認為,良好科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小學生至關重要,它將為后繼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品質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開始,是外界信息輸入的窗口。觀察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學生良好的觀察品質需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yǎng),“看見了”不等于“觀察到了”,科學史上的重大發(fā)明往往歸功于科學家細致的觀察結果,如:牛頓就是從大家熟視無睹的蘋果落地現象,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簡單的單擺現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轉的。所以,良好的觀察品質的養(yǎng)成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觀察品質主要包括:

 。ㄒ唬┯^察的客觀性:“求實、客觀”是培養(yǎng)科學過程技能的基礎,更是科學精神的精髓。應使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觀察時說實話,說真話,不偽造結果和編造數據,真實反映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

  (二)觀察的持久性:有價值的科學發(fā)現絕不是“走馬觀花”的結果。如:著名科學家竺可楨通過24年的物候記錄,發(fā)現了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和植物花開花落等物候之間的關系。達爾文也是經歷了幾十年含辛茹苦的'觀察與實驗,寫出了著名的《物種起源》。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分析,要培養(yǎng)學生耐心持久的觀察品質,從而培養(yǎng)他們一絲不茍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

 。ㄈ┯^察的敏銳性:科學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遇,以及能否從細微處捕捉事物的本質,伽里略就是從教堂吊燈擺動現象,得出了單擺的等時性。因此,我們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隨時保持對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高度警覺”,這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的關鍵之處。

 。ㄋ模┯^察的全面性:要引導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對事物進行觀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關聯的孤立事物放在整體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中對古代《受水型水鐘》的觀察,要將漏斗、水筒、浮標、齒輪、刻度盤、刻度尺等綜合起來,進行全面地觀察,才會發(fā)現它們之間的關聯。同時,要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感覺器官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如對一個蘋果的觀察,如果同時使用味覺、嗅覺、視覺、聽覺、觸覺去感覺,其觀察效果顯然更全面。

  (五)觀察的選擇性: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經常抓不住觀察的重點,注意些不該注意的東西,如:用酒精燈加熱物品時,本該觀察被加熱物發(fā)生的現象,但有些學生卻只看到了酒精燈的火焰在跳動。因此,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只有帶著明確具體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觀察的準確、全面、細致。所以要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方向,養(yǎng)成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習慣。

  二、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探究又是科學學習的核心,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fā)展其科學素養(yǎng),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然而,不少學生沒有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盡管他們從學會說話開始,就可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很少有父母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將答案告訴孩子,惟恐孩子聽不明白。進入學校后,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也是“絞盡腦汁”地將知識通過語言、演示實驗等方式傳授給學生;蛘邔W生只是機械地照著教師指定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依樣畫葫蘆,沒有探究性思維活動的參與,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于從老師或家長那里“省時省力”地獲取知識,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學科學教育應首先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不依賴老師,自覺主動地去探究,自主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樣證明?物體的滾動摩擦大于還是小于滑動摩擦?怎樣證明?遇到這些問題,學生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設計實驗去探究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尋求老師的幫助和解答。當然老師并不是要游離學生探究學習之外“袖手旁觀”,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師怎樣適時適度地發(fā)揮作用,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從而使探究活動持久、有效的進行下去?

  三、養(yǎng)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中小學科學教育倡導“做中學”,其實質是通過科學學習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在“做”中發(fā)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動手”只是一種手段,會“動腦”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學生往往是樂于動手,但不善于動腦,面對眼前的各種實驗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實驗中也只顧“熱鬧”,看不到“門道”。所以科學教育要養(yǎng)成學生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決的問題,預測可能獲得的結果,制定實驗方案,即動手之前先動腦。活動中要提醒學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的并用,要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于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

  如:在探究《電磁鐵》的性質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他們對于電磁鐵感興趣的問題,諸如:電磁鐵是由什么構成的?怎樣制作電磁鐵?電磁鐵能吸哪些物品?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什么有關?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若有極性與什么有關?電磁鐵與磁鐵有什么區(qū)別?然后,讓每個研究小組對本組感興趣的問題,先提出預測,再根據多種實驗材料,提出實驗方案,最后動手實驗尋求問題的答案。同時在活動中,要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做科學筆記的習慣,要及時記錄下自己瞬間閃現的智慧火花,把觀察的現象、發(fā)現的問題、預測的結果、對現象的分析、以及對活動的感悟,都要及時記錄下來,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探究,才能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

  四、養(yǎng)成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常常得不到預期的結論,甚至得到的結論是偏謬的,對此,教師既不要指責學生,使之失去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糾錯,因為得出了與眾不同的結論,是給探究者提供反思認識的好機會,學生在探究中經歷失敗未必是壞事,如果老師能用賞識的眼光積極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審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反復實驗,重新成功,學生會收益很大。如:學生在進行電路的連接時,經常會出現小燈泡不亮的情況,這時老師不要急于幫助學生查找線路故障,要激勵學生合作討論、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小燈泡不亮,學生會饒有興致地分析出很多種原因,諸如:電池沒電了;線路某處沒接好斷路了;小燈泡的燈絲斷了;兩節(jié)電池接反了;開關連接不對或開關接線處松動;連接燈泡的兩根導線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據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線路進行檢查,找到問題所在。這樣對待“失敗”,學生受益匪淺,因為強烈地自發(fā)地反思過程,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實干的膽略,處事的機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失敗”,使之成為獲得鍛煉和發(fā)展的契機,通過總結反思,使學生在成敗中皆受益。

  五、養(yǎng)成善于開發(fā)利用科學資源的習慣

  小學科學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而教材只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它不是課程的全部,教師要引領學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學科學用科學。然而現實中,大多數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家庭舍得為孩子的學習投入,在家長看來,支持孩子學習科學,就是大量地購買課外科技讀物或科技音像資料,而開發(fā)孩子智力,就只會采用購買智力玩具的途徑。長此以往,孩子們養(yǎng)成了唯書本而學,唯現成用具而用的被動學習習慣,不會從生活中發(fā)現科學,更談不上去開發(fā)生活資源學科學。

  因此,小學科學教育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以敏銳機警的視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學資源。如:探究居室養(yǎng)花的學問;澆花噴水器的原理;家庭線路的設計;天氣、氣溫、風向的觀測和記錄;食物霉變的研究;探究水壺除垢的方法等。同時,要引導學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使之成為可利用的科學實驗資源,如:廢棄的飲料盒罐,可以做土電話、可以做聽診器、可以做小昆蟲觀察盒等很多實驗。還有小藥瓶、飲料吸管、導線、鐵釘、小磁鐵、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絲、螺母、食品包裝盒、袋、繩等,都可以用來做出精彩的科學實驗。因此,科學教育要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的習慣,而課程資源的重要價值正在于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多種發(fā)展機會、發(fā)展條件、發(fā)展時空和發(fā)展途徑,而這正是科學教育的內涵。

  總之,擔負科學啟蒙任務的小學科學教育,養(yǎng)成小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比獲取知識的多少更為重要,它將決定著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追求科學甚至會對他們一生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研制組.走進課堂--小學科學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朱紀華.現代小學科技教育[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xx

  [3]張奇,沈群,韓志偉.小學科學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學科學論文6

  摘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意識是科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與任務。學生具備了數據意識,才能形成良好的觀察與思考習慣,提高科學思維能力,促進自身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數據意識;培養(yǎng)策略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常會遇到相關數據的觀察與測算問題,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意識,使學生形成認真觀察的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數據意識是學生搜集數據、整理與分析數據及運用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傾向。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學生數據意識的培養(yǎng),在提出的教學目標中,有多項教學目標直接指向數據意識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能夠觀察統計數據信息,能夠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與解讀相關數據,通過數據對現象進行合理解釋。因此,小學科學活動中應把培養(yǎng)學生數據意識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提高學生運用數據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一、科學探究活動中數據意識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活潑好動,探究活動給他們帶來了樂趣,但是學生探究活動完成,需要在實驗表格中填寫相關實驗數據時,才發(fā)現自己并沒有關注數據,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便應付了事。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不了解實驗數據的重要性,不會通過數據來深入思考問題。另外,由于一些探究性活動屬于驗證性實驗,數據已經明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通常朝著“已經明確了的數據”去搜集,在實驗結束回報成果時,學生往往表不自己的實驗所得出的數據與驗證的數據相同或相近,這些問題都影響了學生數據意識的培養(yǎng)。在探究活動中由于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通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在獲取實證的過程中,主觀心理因素往往會成為左右他們行為的`誘因,這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結合實驗現象進行實驗數據的取舍與分析,導致數據的失實,這些問題制約著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二、科學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數據意識的策略

  (一)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用數據說明問題的欲望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探究內容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用數據說明問題的欲望,從而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與分析數據的習慣。例如,在教學“抵抗彎曲”這一內容時,我給學生帶來了學具:支架與紙條,讓學生親自動手搭建一座“橋”。我又出不了多個墊圈,并告訴學生,老師想把這些墊圈放在紙橋的中間,并讓學生猜測紙橋能夠承受幾個墊圈而不至于塌下來。學生匕嘴八舌,有的說能承受1個,還有的能承受2個、3個等。接下來,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通過實驗看紙橋到底能夠承受多少個墊圈。我放一個墊圈,學生發(fā)現紙橋彎曲了,放兩個墊圈紙橋更加彎曲了,當放上第三個墊圈時,紙橋被壓塌了。我問學生,這座“橋”能承受多少個墊圈?有的學生說能夠承受三個墊圈,我進一步征求其他學生的意見,有的學生說橋能夠承受兩個墊圈,因為放三個墊圈,紙橋就塌了。以上教學片段中,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用數據說明問題的機會,我首先讓學生預測,但是預測往往是不夠準確的,讓學生認識到通過具體的數據來說明問題,才是科學的。

  (二)動手操作,學會采集有效數據

  在探究活動中,我要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意識,讓學生學會采集有效數據,在對數據的比較與分析中,增強學生對數據的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例如,在“擺的研究”這一探究活動中,我讓學生動手做擺,并讓擺擺動起來,明確擺動的方法。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每小組記錄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并如實做好數據記錄。學生探究活動之后,我讓學生匯報各小組測得的數據。如有的小組三次測得的數據是59,60,59,有的小組是47,47,47,有的小組是51,50,48等等。我然后問學生數據是否準確,在實驗過程中是否有不當的地方,致使數據出現較大誤差,并分析一下原因。有的小組說在實驗時,擺撞到鐵架臺了,有的說自己小組的擺好像越來越慢。我提醒學生盡量避免這些問題,再進行實驗,收集有效數據,再讓學生匯報小組的數據。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對擺一分鐘擺動的次數進行了多次測量,以期得到真實有效的數據。對于數據不可靠的情況,就要找出原因,反復進行實驗,才能取得比較有效的數據信息。我還要求學生將數據記錄在實驗記錄本或者實驗報告本上,并且進行分析、比較與整合,排除十擾因素,切忌拼湊虛假數據。

  (三)實驗觀察,學會分析數據

  對數據進行分析是培養(yǎng)學生數據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實驗過程,采集數據,嚴格地做好記錄。如課前資料的收集、對物體進行觀察中提出的問題、學生個人或者小組提出的探究計劃等內容,都可以采取文字記錄的方式,特別要注重相關數據的詳實記錄。用文字表述不清和不能用文字描述的觀察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制圖表來進行記錄與呈現。例如,在探究“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一內容時,對于鳳仙花的生活習性、種植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植株各部分的作用的資料信息,學生都可以用文字做簡單的記錄或摘記,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相應表格對鳳仙花的植株高度、數量、花、果實、葉的形狀、種子的形狀用圖問和文字做持續(xù)的記錄,用曲線對莖的生長狀況進行記錄。同時,對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如對鳳仙花生長過程中植株高度的變化,結合氣溫等因素進行分析,可以進一步了解鳳仙花生長的特點,提高了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傊囵B(yǎng)學生的數據意識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仟務之一。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探究內容,通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用數據說明問題的欲望;通過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學會采集有效數據,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實驗觀察,引導學生學會數據分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交流分享,讓學生學會用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與猜測的正確性,牢固樹立數據意識,促進科學思維的發(fā)展,提高科學綜合素養(yǎng)。

小學科學論文7

  小學階段的兒童思維能力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六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雖然仍要借助于直觀形象的支撐,但已經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在六年級科學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要逐漸的'被削弱,而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不斷的被增強,甚至可以完全依靠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

  科學第一單元“工具與機械”學生要學習選擇使用工具并體會它們的作用。這一單元與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學生在生活中也大都有過體驗,所以在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工具

  生活是知識的沃土。只有讓知識回到生活中,才能開花結果。在教學《生活中的工具》時,我引導每一位學生回憶敘述:自己在生活中所使用過的工具;利用這些工具干了什么事情;如果沒有這些工具你能干成嗎?等等問題。學生回憶的熱情很高,要求回答的也很踴躍。這樣以來,學生即體會了工具的作用,又感受到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fā)了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二、放手讓學生去探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科學實驗又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去實驗,去探究:學生自己選擇實驗課題;組織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方法;觀察記錄實驗數據;討論小結實驗結論;交流匯報實驗成果。這樣做雖然多花了一些時間,但是學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識,同時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三、讓知識重回生活

  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學習知識的目的。教學第一單元要讓學生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擇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在教學時我出示了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選擇工具。例如要打開一個奶粉筒,我給學生了一些工具:手鉗、羊角錘、剪刀、螺絲刀。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迅速的找到用螺絲刀開啟,即省力又方便。然后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如果沒有螺絲刀,你怎么辦?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利用杠桿原理又很快找到了省力的工具。學生在選擇工具中鞏固了所學知識,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小學科學論文8

  隨著能源的減少,人們逐漸變得重視節(jié)能了。在我還上小學時老師就教育我們節(jié)約能源,是為了讓我們人類能在地球上永遠的生活下去。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大多數人仍不清楚怎樣節(jié)能,讓節(jié)能只是一個說的到,卻不能完全做的到的事情,往往還因缺乏科學的節(jié)約常識和“小竅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此刻我來就家庭節(jié)電方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小竅門。

  一。電飯煲節(jié)電小竅門

  此刻市面上的電飯煲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電飯煲,另外一種是電腦電飯煲。使用機械電飯煲時,電飯煲上蓋一條毛巾,注意不要遮住出氣孔,這樣能夠減少熱量損失。當米湯沸騰后,將按鍵抬起利用電熱盤的余熱將米湯蒸干,再摁下按鍵,燜15分鐘即可食用。電飯煲用完后,必須要拔下電源插頭,不然電飯煲內溫度下降到70度以下時,會自動通電,這樣既費電又會縮短使用壽命。盡量選取功率大的電飯煲,因為煮同量的米飯,700瓦的電飯煲比500瓦的電飯煲要省時光。電腦電飯煲一般功率較大,在800瓦左右,從而節(jié)能。二。電視機節(jié)電小竅門

  電視機節(jié)能能夠透過如下幾條途徑:首先控制好比較度和亮度。一般彩色電視機最亮與最暗時的功耗能相差3O瓦至50瓦,推薦室內開一盞低瓦數的日光燈,把電視比較度和亮度調到中間為最佳。其次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另外,一個省電的辦法是觀看影碟時,最好在AV狀態(tài)下。因為在AV狀態(tài)下,信號是直接接入的,減少了電視高頻頭工作,耗電自然就減少了。其次是看完電視后,不能用遙控器關機,要關掉電視機上的電源。因為遙控關機后,電視機仍處在整機待用狀態(tài),還在用電。一般狀況下,待機10小時,相當于消耗半度電。最后是給電視機加防塵罩。這樣可防止電視機吸進灰塵,灰塵多了增加電耗。

  三。電腦節(jié)電小竅門

  不用電腦時盡量把電源開關給關掉,這樣能夠降低耗電量。不用電腦的.時候要用一個套子把它套住,不要讓灰塵進入電腦,降低用電量,還要不定期的把主機內部的主板和*部件拿出來清洗,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降低用電。∧鼙M量不用電腦的時候就不要用電腦。

  節(jié)能是很重要的,人人都就應用這些小竅門,不就應因嫌麻煩就不去做這些事。這些事對誰都有極大的好處的,僅僅需要舉手之勞而已。有關部門也就應加大節(jié)潛力度,多多宣傳。讓人類都來節(jié)約這并不是永遠都有的能源吧!也讓我們每個人為造福我們的后代而加油、努力吧!

小學科學論文9

  我今年買了一盒擦炮,想拼成一個字,我擠好之后把火藥迅速點燃,忽然我發(fā)現了它們都變成了石頭!“咦?”這是怎么回事,之后我在網上查了一下。

  原來,火藥里有種氧酸鉀雄黃的成份,一但接觸到火源就會立刻變成石頭,可噴的.也有同樣的成份,為什么不可以呢?我?guī)е瑯拥膯栴}又查了一遍。

  之后我發(fā)現原來氧酸鉀雄黃在受到氣流的時后成分會立即向兩邊擴散,怪不得會四面八方的噴,原來是這樣,一但擴散之成份會快速消失變成黃色,在空中只能堅持幾秒便消失,落地后也同樣變成石頭但受到一點點的風就會變成了煙。但這種煙及度的污染空氣,所以我以后盡量少放。

  通過這次實驗,讓我收獲到了快了,也收獲到了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小學科學論文10

  周末到了,媽媽讓我把家里的皮鞋擦一下,我順口答應了。走到鞋柜前,看著這些沾滿塵土的皮鞋,我馬不停蹄的擦起來。忽然,我腦子里閃過一道問題,為什么皮鞋會越擦越亮?

  實驗:我找了同樣牌子同樣款式的新舊兩雙皮鞋進行比較觀察。我先用手觸摸兩雙皮鞋的鞋面,發(fā)現新皮鞋的表面比舊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舊皮鞋涂上鞋油,仔細擦過后,雖然亮了許多,但仍無法與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與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呢?

  我取來一雙沒擦過的舊皮鞋,在放大鏡下鞋面顯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把一只鞋涂上鞋油并仔細擦拭,另一只不涂鞋油作空白對照。我發(fā)現第一只擦拭后,表面明顯變光滑了許多,而且放在陽光下也比另一只有光澤。為什么兩者會產生這樣的差別呢?

  答案:經過從網上的搜索,我得知皮鞋的.表面原先就不是絕對的光滑,如果是舊皮鞋,它的表面當然更加的不平,這樣它就不能在必須的方向上產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沒有什么光澤。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顆粒,擦鞋的時候這些小顆粒正好能夠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讓鞋油涂得更均勻些,就會使皮鞋的表面變得更光滑、平整,反射光線的潛力也加強了。

  我最后明白皮鞋為什么越擦越亮了。原先生活中的“問號”還真不少呢!

小學科學論文11

  昨天下午,我和哥哥去樂人煙稀少的小路上騎自行車,突然,我的自行車輪胎爆炸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會導致我的自行車輪胎爆炸的?我認為是自行車騎得太快了,輪胎碰到了地面上的硬的異物,導致我的輪胎局部承受過大的壓力而使自行車輪胎爆炸的。我?guī)н@這個問題,仔細的查看剛剛騎過的.地面,并沒有發(fā)現任何硬的東西可以讓輪胎承受過大的壓力,導致輪胎爆炸。下午,我準備分別騎下這兩輛自行車,在作出判斷。

  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先騎了一下我自己的自行車。跟上午騎的感覺并沒有什么兩樣。我再騎了一下哥哥的自行車,我發(fā)現哥哥的自行車比我的自行車行駛的稍慢一些。例如,我騎自行車一百米需要八秒鐘,那么哥哥騎自行車就需要十秒鐘。我還蹲下來用手捏了下兩輛自行車的后胎,我的輪胎不容易捏進去,說明氣沖的很足。

  哥哥的的輪胎容易捏進去,說明哥哥的輪胎氣沖的正好。這樣一來,我的輪胎爆炸的原因是氣沖的太足,再加上上午騎自行車的速度過猛了,才會爆炸所以,自行車輪胎充氣壓力過大,會導致輪胎爆炸,這個很容易理解,就像我們的氣球氣吹的空氣太多,也會爆炸的道理一樣的。名師點評:小作者這篇作文講述的是發(fā)現自己自行車輪胎爆炸的奧秘。小作者的描述很詳細,寫了自己實驗、判斷、驗證、推理的各個過程,最終總結了輪胎爆炸的原因,這樣的結果讓讀者感覺比較信服。

小學科學論文12

  去年年底快過節(jié)時,媽媽給我買來了一個水仙花的球莖,我高興極了,我按媽媽說的把它放進了盆子里,然后倒進干凈的水,并在盆子里放了幾顆小鵝卵石。

  我每隔三四天換一次水,媽媽說春節(jié)就能開花,還說花個性香。過了幾天,水仙抽芽了,很像蔥苗。大概一個月后,碧綠的.葉片中探出幾棵花苞。

  春節(jié)快到了,那幾個花苞還是沒有開,它也許不明白我看花的情緒是多么迫切啊!春節(jié)過了,它不但沒開花,而且花苞枯萎了。媽媽告訴我,它已死了,再也救不活了。我悲哀極了!我下定決心,必須要找出它死亡的原因。于是,我去電腦上查找資料,原先,水仙花的生長要求有陽光,適宜溫為12攝氏度——16攝氏度,如果水溫太低,那水仙花就只長葉子不開花,甚至死亡。那段時光,正值南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我們那里的氣溫降至0攝氏度,一連十幾天的低溫,我沒有采取任何保溫措施來保護花苞,導致了水仙花的死亡。它就這樣因為我的失誤,被凍死了,我后悔末及。

  我明白了,養(yǎng)水仙花也需要學問呀!養(yǎng)水仙雖然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但是為使水仙生長健壯,白天應拿到陽臺曬太陽。如果想推遲花期,可采取降低水溫的辦法,不可太低,10攝氏度為宜。此外,如果節(jié)前10天看不到飽滿花苞,可采用給水加溫的方法催花,水溫以接近體溫為宜。有了這次的失敗經驗,今年年底我肯定能養(yǎng)出清香四溢的“凌波仙子”。

小學科學論文13

  節(jié)約紙張——科技小論文

  花只能喝水嗎?

  世界上的所有花都是靠著喝水長大的,那么,花只能喝水嗎?花能像我們人類一樣吃雞皮、喝牛奶、喝飲料嗎?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那天,我來到我家花園,看見每一朵花都精神抖數的樣貌,真是狠不下心去做實驗,我繞著花園走了一圈后,發(fā)現了一朵花好象無精打采的樣貌,也正好能夠給我做實驗。我想到這些,連忙回家拿材料,材料有:雞皮,牛奶,和飲料。怎樣才能讓花把這些材料“消化”掉呢?我想到了以下幾點方法:先“喂”一些雞皮給花吃,然后再放半杯牛奶和放半杯飲料下去,過了一天后,我又下來了,我一下來就跑去看那朵被我做過實驗的花,我睜大眼睛一看,那朵花還是生著病,我就明白必須是失敗了,但是我沒有因為一次小小的實驗失敗而放下,而是更激發(fā)了我繼續(xù)做實驗的情緒,所以我有一次地做了實驗,可我還是失敗了,之后我連著幾次都做了這個實驗,但是都失敗了,最后,我都做得不耐煩了,可在這個時候,我想起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只要你能夠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就必須能夠成功的。我想到這些后,又做了幾次實驗,功不負有心人,結果成功了,這一次實驗我是了兩塊雞皮,然后再在里面放入一半都沒有的牛奶和飲料才成功的。

  花!一個美麗的神圣的花仙子,無論什么東西種植給你,你都會長得多姿多彩美麗致極,多觀察你,我們的科學成果將會更加豐富。

小學科學論文14

  摘要:

  本文針對小學科學較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一關鍵性論題展開分析,從反思以往教學中的不足出發(fā),總結出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希望可以結合實際提出筆者的一些建議,以此來促進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

  小學;科學教學;創(chuàng)新

  引言

  步入2015年以后,我國科學學習的要求發(fā)生了新的變化,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被重新劃定角色作用,變更成為了科學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加強科學探究,不僅僅能夠促進小學生對科學學習的好奇心,還能在一起程度上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科學的含義,科學辨認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學。除此之外,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從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分析一直到問題的解決,這前后的過程基本上都是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的,而這個過程完成之后,學生往往能夠鍛煉出獨立思考以及具備創(chuàng)新特點的科學精神,而這兩點極其重要的思想觀念將會有利于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開展。

 。狈此紓鹘y實驗教學模式的不足

  在人類發(fā)展進程中,觀察與實驗是人類與自然接觸的必要方法,也是科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能夠實現科學教學的目標,絕大多數的科學教師都會利用實驗教學方法,讓小學生通過直觀的肉眼觀察,體會科學實驗的過程以及魅力。不過,因為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很多科學教師對待實驗觀察教學法的態(tài)度往往都是程式化的眼光:實驗開始之前,教師講述一大堆與實驗相關甚至是不相關的知識,然后叮囑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注意到一些什么;然后實驗進行的時候,教師通過手把手的教導,指著一些關鍵點告知學生,實驗結束后,也不要求學生做什么總結性的陳述。正是這種程式化的教學方式,導致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然失去了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的動力,教師說什么,學生就想什么,做什么,前后根本不需要進行獨立思考。這樣的教學方法,真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思和動手能力嗎?答案顯然是不能。這樣做的后果只能是壓抑學生自由發(fā)散的天性思維,限制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只有真正放手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選擇創(chuàng)新學習。

 。才囵B(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方法

  2.1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創(chuàng)新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身邊一切可行的正確手段,有力促進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只有具備了創(chuàng)新意識,小學生對接下來開展的創(chuàng)新活動才能有創(chuàng)新的意愿。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然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式教學。許多小學對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是認為其是神秘而又虛幻的,而小學科學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新就在身邊的道理,可以借用歷史的一些科學典故以及身邊存在的小發(fā)明以言語以及展覽的形式,告訴學生科學就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就在他們的身邊,只有充分展開啟發(fā)式教學,才能讓學生擁有愿意去探索科學的動力和積極性。

  2.2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動手的機會:

  在小學科學課堂的開展過程中,小學生永遠是不可或缺的主體部分,所以,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小學科學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利用身邊一切有利的條件,給予學生親身經歷或者操作實驗的機會。例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質》這一課程教授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肉眼觀察了解水溶解的過程與結果,只是針對水溶解的一些知識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簡而言之,大多數學生只知道水能夠溶解一些物質,但是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弱卻是不甚明白。針對這個教學問題,教師如果僅僅用口頭表達直接性地解釋出來的話,雖然能夠教會學生這方面的知識,但是卻無法讓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所以,教師可以采用一些引導式發(fā)問的方法,比如詢問學生: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同等的嗎?帶著這樣的問題,一些學生就會產生疑問和好奇心,那么接下來趁著這個機會,教師可以繼續(xù)將問題的深入進一步深化,逐一引導學生自己慢慢發(fā)現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

 。玻辰o予適當的引導:

  無論是科學實驗又或者是科學問題的解答,教師如果僅僅是傳授答案的話,那么也僅僅是授之以魚,這種方法顯然沒什么根本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根本的目的便是授之以漁,對于這一點,教師就需要在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能單單說出答案,而是要指出一條可以解決問題的線索,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例如:在《聲音變化》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教會學生熟悉并且掌握聲音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變動情況,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是適當地引導學生展開幾個方面的實驗,例如:兩個物體遠近聲音的變化、在不同物質中聲音傳播的速度變化等等。通過這種比較分析的方法,在實驗進展的時候,慢慢指引學生進行“聲音遠近變化”以及“聲音環(huán)境變化”等實驗,進而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切實讓學生了解課程設置的目的以及方法;蛟S在實驗操作階段,一些小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到陌生事物有些不習慣,但是只要通過循循漸進的引導以及教學,這種不習慣的觀念才能被克服。要想鍛煉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一味地告知學生結果顯然是不適合的,這樣雖然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但是起不到真正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自主的課程目標。而引導教學方法則不一樣,在給予學生一條可以順延的線索之后,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和學習,充分了解這個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一些特殊的細節(jié),在實驗之后,學生在潛意識中將會形成實驗的記憶,這種記憶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對學生日后的成長將會非常大的作用。

 。辰Y論

  小學科學教學的改革,一方面體現出了我國教育制度是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另一方面則是體現出當前我國教育環(huán)境改革的必要性。通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科學教學的改革路程是一條非常艱辛而又漫長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秉承堅持不懈的信念,用于破除陳腐教育思想,用科學、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眼光指導科學教學,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設計專業(yè)的教育環(huán)境以及教育方法,只有這樣,整個教學改革才能順利展開,只有這樣,教學改革前進的道路才能實現新的突破。

  作者:鞏鳳華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郏保菪炀礃耍W科學教學滲透科學史教育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年08期.

小學科學論文15

  內容摘要:

  我們在科學實驗課上,不僅要引領學生經歷探究,更應該注重探究活動的效益。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典型的探究活動,根據學生的情況確定探究活動的目標。并給予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獲。

  關鍵詞:

  經歷探究 激情 提出問題 科學探究 效果 方法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fā)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節(jié)三年級的科學課,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液體的相同和不同。講臺兩側擺滿了各種實驗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蠟光紙、小燒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學生開始試驗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顏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覺、用途等等。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臺上領取材料,想領什么材料就領什么材料。學生頓時忙開了,課堂上很熱鬧。聽課的老師問一個同學,你們在研究什么呀?學生搖搖頭……

  這節(jié)課,教師準備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讓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由于教師沒有讓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的課題,致使學生盲目地忙亂了一節(jié)課,無論是在科學概念方面,還是在科學態(tài)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東西很有限。

  對于小學生來說,探究絕不等于不要教師的指導,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有人認為探究就是讓學生獨立研究,只要老師指導了,就不是探究。那種“學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學生想怎樣研究就怎樣研究”的做法實際上是不符合小學生學習實際的。

  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之后,該怎么辦?這些問題是否都有研究的價值,是否都能當堂研究,學生是否具備研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指導他們整理、篩選,然后確定研究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緊緊圍繞這個問題收集信息。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fā)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并進行匯報、交流”。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說是科學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是“有量無質”的探究活動。

  作為科學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放慢“探究的腳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設計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要引領學生經歷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動的效果,讓學生從中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fā)展。當然,在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參與,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之內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這才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與“科學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系統達成。

【小學科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論文06-19

小學科學論文08-09

(合集)小學科學論文07-27

小學科學論文(精品)08-09

小學科學論文(15篇)12-23

[精選]小學科學論文15篇08-09

科學論文的格式11-13

小學科學論文合集15篇06-28

小學科學論文13篇[熱]07-27

小學科學論文【匯編15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