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時間:2024-06-16 11:41:19 畢業(yè)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在現(xiàn)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1

  一、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狀分析

  根據(jù)全國高校課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語文作為我國學科教育的基礎內容,是全國近30%大學的必修科目,且越來越多的高校正將語文修訂為必修課,但正是這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卻處于尷尬境地:認可程度高,但學生普遍忽視其重要性;現(xiàn)代化水平低,與社會發(fā)展程度不相符。

  (一)認可程度高,但學生普遍忽視其重要性

  眾所周知,語文在我國基礎教育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開始接受語文教育,并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得到更加全面的語文教育,所以說,語文教育已經成為了全民認可的教育內容。但是,到了大學階段,語文教育雖然依舊存在,但是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傾向已經發(fā)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大學生更加注重的是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深入研究。導致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學語文教育能夠給大學生帶來的知識應用和學習體驗已經拙荊捉襟見肘,學生認為語文教育是理所當然的事,學與不學都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學習造成不了什么影響,與其花時間接受語文教育,還不如搞好自己的專業(yè)課。

 。ǘ┈F(xiàn)代化水平低,與社會發(fā)展程度不相符

  社會發(fā)展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各項高新技術不斷涌現(xiàn),可以作用于大學教育工作的'設備、工具急劇增加,但是大學語文教育由于多涉及語言文字的教學,受傳統(tǒng)教學思路的影響頗深,所以在現(xiàn)代化教育進程上,遠遠落后于其他科目,適應不了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呈現(xiàn)出低水平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策略之一。

  二、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具體體現(xiàn)和發(fā)展策略

  (一)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具體體現(xiàn)

  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應當從三個方面來加以體現(xiàn);第一,大學語文教育在教育理念上開始向現(xiàn)代化教育轉變,越來越多的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清晰意識到大學語文教育不能再繼續(xù)沿著傳統(tǒng)的教育路線前進,而是應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充分結合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為學生帶來更加高質量、高水平的大學語文教育。第二,能夠直接表現(xiàn)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如多媒體教學模式等,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次數(shù)日益頻繁,大學語文現(xiàn)代化要求在教學思路、教學設備等各個方面得以展現(xiàn)。第三,關于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的研究論文和相關研究人員,成為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工作開展的人才基礎,為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提供了多元化、深層次的指導意見,有效提升了大學語文教育工作的現(xiàn)代化程度。

 。ǘ┐髮W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策略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經驗,提出以下四點教育教學策略:

 。1)大學語文教育要加強對現(xiàn)代化教育的認知性,全面、深入的理解現(xiàn)代化教育的意義。

 。2)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要重視自身教學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在教學觀念上來明確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性,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為學生帶來更加喜愛的語文教育內容。

  (3)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的開展,要嚴格按照我國教育部門所制定、頒布的教育政策,加強地方教育部門對高校語文教育工作的監(jiān)督作用,保證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4)大學語文教育要提高對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能力,不僅要在運用次數(shù)上得以增加,同時要在運用方式上更加契合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狀,實現(xiàn)大學語文教育效率的提升。

  三、總結

  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是語文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當前大學語文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改革內容,廣大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和高校管理層,要清晰認識到大學語文教育工作現(xiàn)狀,在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理念等多個方面進行現(xiàn)代化教育轉變,從而實現(xiàn)我國大學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2

  [摘要]大學語文課程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礎課,對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尤為重要。以山西應用科技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的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為切入點,探討如何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類專業(yè)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改革。

  [關鍵詞]大學語文;藝術類專業(yè);教學效果

  大學語文作為高校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一門基礎語言綜合課。正如徐中玉先生的《大學語文出版前言》所說,“大學語文課,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漢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這是大學生文化素質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學習大學語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以及給予他們創(chuàng)作的靈感等。此課程的開設對藝術類專業(yè)學生來具有極其重大的作用。在給藝術類專業(yè)班級講授大學語文課時,不僅要結合該專業(yè)學生特殊的知識背景,而且更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專業(yè)背景。在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同時側重于培養(yǎng)藝術專業(yè)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一、專業(yè)特性及教育背景

  “藝”在《說文解字》指“埶,種也。從坴、丮,持亟種之!逼浼坠俏南褚粋人手持樹苗栽種的樣子,因此,“藝”字本義是“種植”。如《詩經唐風鴇羽》中“不能藝黍稷”,這句詩的大意指的是:不能種植莊稼。凡是種植得好,就是一種技能,所以“藝”字又可以引申為才能、技能。“術”在《說文解字》指“秫,稷之黏者。從禾,術。象形。術,秫或省禾!逼浼坠俏谋硎咀プ《鴦冸x。古人稱利用竹木支撐搭屋為“技”,稱剝離植物青皮絞繩編籃為“術”。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藝術”也是從“藝”字的“才能”“技能”之義引申出來的!墩撜Z衛(wèi)靈公》中提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代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有“腹有詩書氣自華”,二者分別闡述了提高閱讀欣賞理解表達的能力和升華文人的修養(yǎng)。因此,對該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他們具備夯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而且需要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藝術生是為了考大學而從事繪畫、音樂、書法等專業(yè)基礎,就是為了能憑借這一特長進入較好的大學學習。藝術生的特點顯著,首先,他們具有特殊的知識背景。從我校學生為例,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他們對死記硬背的文學常識和枯燥的理論缺乏興趣。其次,由于藝術生的專業(yè)特性,他們形象思維發(fā)達,邏輯思維不足,具有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力。且他們個性化突出,追求自由灑脫的生活和學習方式。

  二、教學效果

  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授課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即根據(jù)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這樣才能調動藝術類學生在文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學習興趣,才能促進藝術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ㄒ唬┙虒W內容的針對性。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文化素養(yǎng)、審美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所以在學習大學語文的過程中,首先要選擇適合藝術類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將文學與藝術有機結合,借助多媒體設備,結合相應教學內容的配樂朗誦以及視頻提高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例如對《詩經小雅采薇》中比興手法運用的講解,高適的《燕歌行》、蘇軾的《臨江仙夜歸臨皋》、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它們中的語言美、音韻美和意境美的欣賞。其次,針對作品中一些字詞的理解,筆者從漢字的演變著手,體會它們的本義,進而理解其在句中的含義。還有一些作品,筆者通過補充史書的資料進行講解。比如李斯的《諫逐客書》和《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在講授這兩篇文學作品時,筆者結合司馬遷《史記》中相關的史料記載進行講解。即通過文學作品,挖掘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意蘊。

 。ǘ┙虒W形式的靈活性。大學語文課程對藝術類專業(yè)學生授課的時候,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即圖片、音樂、朗誦、視頻以及人文演繹等形式,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等感官享受。比如講解《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通過角色的代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個性及思想。又如講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排演15分鐘的短劇,讓學生深入劇本揣摩人物心理,然后再讓學生觀看《長亭送別》的視頻,進行比較研究。再有就是講解蘇軾的《臨江仙夜歸臨皋》時,結合蘇軾坎坷一生,體會本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詞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思緒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感染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藝術類專業(yè)大學語文教學要注意藝術與文學相結合。如講解蘇軾的《臨江仙夜歸臨皋》,特別是講到下片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時,可以請美術學院的學生以他們的理解創(chuàng)作這個畫面。正如蘇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所評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學生也可以對詩作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又如《詩經小雅采薇》課文教學過程中,可以讓音樂學院的學生聽《采薇》的歌曲,并把聽到的歌聲從聲樂或器樂的角度去分析他們所聽到的內容,進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上教學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yè)的主要載體,教師課堂語言的藝術性決定了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教師在表述教材內容、師生互動交流時,需要用詞準確,語言要規(guī)范合乎邏輯。教師的課堂語言力求言簡意賅、生動形象。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因此,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實踐的能力。那么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就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入“為什么”的世界,讓學生去深入探究,積極主動去學習,進而在學習過程中享受探索的快感。在講授的時候,教師經常會提到知人論世,“知人論世”出自《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泵献拥谋疽馐钦撌鲩喿x文學作品時對作者本人思想、經歷等把握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對作品分析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作者本人的經歷以及創(chuàng)作本作品的背景。可以通過穿插笑話、典故以及時事新聞等,使學生興趣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理念下,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閱讀、思考、探究、合作,從而達到領悟。在課堂互動過程中,學生通過探索逐漸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對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大學語文進行考核的方式應具有多樣性。大學語文期末成績是由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構成的。平時成績占30%,包括到課率、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各占10%。這個學期又加了期中測評,期中、期末卷面成績占70%。對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比如通過對學生上課發(fā)言、人文演繹、背誦詩詞、小組討論等表現(xiàn)進行考核的方式,特別是對視覺傳達專業(yè)學生的考核,可考核其在學習詩詞時根據(jù)詩詞進行創(chuàng)作的情況;對音樂表演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詩詞時讓學生聽配樂朗讀,通過音樂讓學生分析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考查了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而且也陶冶了他們的藝術情懷。對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最美的語言和文字,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為各個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平臺。

  三、總結

  大學語文是人文基礎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所教授課程的特色與功能。在教學內容上,對應不同的專業(yè)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學習和研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本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注重引導、啟發(fā)學生走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大學語文課程為他們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奠定了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凌云.大學語文[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xx.

  [2]徐玉中,齊森華.大學語文出版前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3]左民安.細說漢字[M].九州出版社,20xx.

 。4]冀肖力.大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J].科技信息,20xx(35).

 。5]華靜,王福椋.藝術類院校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學刊,20xx(32).

 。6]汪明天.藝術類專業(yè)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J].語言研究,20xx(13).

 。7]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xx.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3

  摘要:語文教育是一種美育, 應當給人以豐富的心靈體驗。通過吟誦經典名篇, 體味經典中所反映的美的教育, 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素養(yǎng)和內涵, 而且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好文本材料的選擇, 理解經典文本的內涵, 用心感受經典, 對經典誦讀文本材料進行深度揣摩, 才能使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文本視角; 語文教學; 經典誦讀;

  在現(xiàn)代大學的基本功能中“培養(yǎng)人才”是最重要的功能, 因而大學就成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由于我國大學專業(yè)劃分較細, 加之存在著重理輕文、重共性輕個性、重知識輕能力、重當前輕長遠等部分問題, 造成了大學人文教育弱化的傾向。如果大學生專業(yè)知識掌握不夠牢固, 就業(yè)能力將受到限制, 過弱的文化熏陶將使學生缺乏學養(yǎng), 而大學“傳承文化”的基本功能也將落在了空檔。

  大學的目的在于“提供心靈的訓練和教養(yǎng)”[1], 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反復的講述與反復的背誦古典語文?梢, 經典教育領域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所以說, 在大學階段實施經典誦讀課程,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可以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經典誦讀是誦讀者用自己的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說明道理, 并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和再現(xiàn)經典文本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經典誦讀可以使人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tài)的同時, 實現(xiàn)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 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活動是以誦讀材料為前提的, 不能脫離經典文本而獨立進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好文本材料的選擇, 理解經典文本的內涵, 用心感受經典, 才能使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落到實處。

  一經典誦讀文本材料的選擇

  并不是所有的經典文本都適宜拿來誦讀。經典誦讀作為一種傳情達意的語言藝術, 其過程就是誦讀者在經典文本的基礎上, 實現(xiàn)文字向聲音轉化的過程, 通過經典誦讀來塑造形象、傳遞感情, 引起聽眾的共鳴。為了保證良好的誦讀效果, 需要審時度勢、量體裁衣。通常情況下, 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在選擇經典誦讀材料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 誦讀材料的經典性

  經典誦讀材料的選擇要求具有經典性。一是在內容上具有普適性, 最好與學生普遍關注的人生問題或生活問題密切相關。二是要有思想性與影響力, 通過經典誦讀能夠激勵學生積極健康地生活。三是具有歷史性, 經典誦讀材料需要經過時間的淘洗。四是語言具有形象性。這是誦讀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有了形象性的語言才能使得學生有形象的感受。如果誦讀材料多是枯燥的書面語言, 就很難在課堂上對學生構成豐富的形象感受。

  (二) 誦讀材料的階段性

  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重視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強調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性。因此, 對于經典誦讀材料的選擇, 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接受程度等因素, 對經典誦讀材料的難易程度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既要照顧到各個學生的特點而有所側重, 又不宜將經典誦讀材料作生硬機械的分割。一般可以按照詩歌、散文、小說等進行分類。每種類型的誦讀材料既有突出的重點, 又有彼此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三) 誦讀材料的目的性

  誦讀材料要考慮目的性方面的需求。如果是大學語文經典誦讀課程課上或課下自由誦讀, 一般可以不考慮受眾的需求, 完全憑借自己的喜好來確定誦讀的經典文本。但是如果是需要將課上內容與誦讀實踐活動相結合, 比如誦讀競賽、誦讀表演等, 那就要根據(jù)誦讀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 從眾多經典文本中選出合適的經典作品。例如國慶經典誦讀, 就應該選擇一些勵志愛國的經典作品, 比較適合場合和聽眾的需求;如果是在中秋節(jié)舉辦的誦讀活動, 就應該選擇一些深情的經典作品, 從而更好地適應場合和聽眾的需求。

  (四) 誦讀材料的風格性

  經典文本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chuàng)作個性是一個經典文本思想、形象、形式特點的總和, 是內外一致、形神統(tǒng)一地顯現(xiàn)出來的經典文本的風貌、神韻和品格。經典文本誦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是公開誦讀或參加誦讀競賽, 誦讀者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風格和水平來選擇相應的經典作品。大學階段低年級的學生可挑選一些難度小些的, 自己較為熟悉的經典作品來讀;對于經典誦讀水平較高一些的高年級學生則可適應的風格會更廣泛一些, 因為他們可以更好地駕馭經典文本, 演繹經典文本?傊, 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

  二經典誦讀文本內容的領會

  經典誦讀不同于經典朗讀。經典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 是閱讀的起點, 是理解經典文本的重要手段。經典誦讀也不同于經典默讀。經典默讀是日常誦讀之法, 只看書, 不出聲。經典誦讀則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經典文本背誦出來, 以傳達經典文本的思想內容, 它不僅是記憶, 而且有理解, 在抑揚頓挫中理解經典文本。學生應該在大學語文經典誦讀課程中好好把握經典文本的思想內容, 應該充分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要準確理解詞句

  葉圣陶先生認為, “吟誦 (誦讀) 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 “必須理解在先”, 才能“傳出文字的情趣, 暢發(fā)讀者的`感興”[2]。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 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誦前, 除了要搞清楚誦讀材料中的文字的讀音, 掃除讀音障礙之外, 還必須搞清楚誦讀材料中的生詞、俗語、成語典故等的含義, 避免不求甚解, 甚至望文生義。在正確把握字詞的音義之外, 在誦讀之前, 還要很好地把握作品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只有注意到這些, 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文字向聲音的轉化, 收到良好的朗讀的效果。例如, 在誦讀復句的時候, 要特別注意分句之間的關聯(lián)詞, 根據(jù)關聯(lián)詞來理解分句之間的關系。如表示遞進關系的“不但……而且……”, 表示條件關系的“如果……就是……”, 表示并列關系的“一邊……一邊……”, 表示選擇關系的“與其……不如……”, 表示轉折關系的“雖然……可是……”, 表示因果關系的“因為……所以……”等等。這對于準確的語氣運用和表達是必不可少的。

  (二) 要正確把握結構

  正常情況下, 經典文本中的任何一個自然段都表達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意思。每個段落圍繞中心意思, 我們都能找到相對的中心句。當然, 段落的組合也有很多種方式。段落內部之間的關系可以是因果關系的組合, 也可以是層進關系、并列關系 (包括同義近義的并列和正反內容的并列) 的組合。同時, 還可以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 或者分說和總說的關系等等。總之, 段落內部的關系多種多樣,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關系, 都應該要求學生在誦讀前必須理清脈絡, 區(qū)分主次。同理, 同一篇經典文本中不同段落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只有先搞清楚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內在關系, 才能掌握篇章的結構, 從而理清全篇的脈絡, 誦讀時便能得心應手。同時要提醒學生特別注意, 不同的誦讀文本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抒情性經典文本注重的是濃郁的情感;議論性經典文本則注重表現(xiàn)辭氣的承接轉折, 要特別突出其議論精密的感覺。所以要根據(jù)不同體裁的特點進行區(qū)別誦讀。

  (三) 要深入領會內容

  在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應該要求學生對經典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 只有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才能正確地表達作者的深層意蘊, 使聽眾也進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中。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僅理解經典文本字、詞、句的含義, 且需要透過字里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 還需要對與經典文本相關的其他材料進行把握。比如, 對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動機等方面都應深入地了解和領會。例如很多文人一般都是在自己遭受貶謫之后, 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典文本, 因而他們在情感上往往都有抑郁、憤懣的感覺。這些相關內容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我們只有對經典文本的內容有了透徹的了解, 才能夠在誦讀中用恰當?shù)穆曇簟⒈砬、語調和動作去感染和打動聽眾。比如說明文, 應該從它的結構層次入手, 研究他如何將概念、相關知識表達出來;例如議論文, 便要弄清楚它的主要論點, 它是如何通過論據(jù)、論證方式將主張展示出來。而如果已經有前人注釋或近人評論的經典文本, 則應該博采參考, 以幫助理解。節(jié)錄中非獨立成篇的經典文本, 我們必須從它的原文入手, 著重分析它的上文下理, 從而避免斷章取義。

  三經典誦讀文本的深度揣摩

  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要求學生將經典誦讀內容與形式相結合, 完成文字向聲音轉化的復雜活動, 在正確選材和大致理解經典文本之后, 學生還必須對經典文本進行深度揣摩, 通過對誦讀材料深刻而細致的感受, 感知作品的深層意蘊和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這樣, 才能完成經典文本的有效呈現(xiàn)。

  (一) 要用心感受經典

  “所謂感受, 就是讀者的心與詩人的心起了共鳴, 仿佛詩人說的正是讀者自己的話, 詩人宣泄的正是讀者自己的情感似的。”[3]感受作品是情感的誘發(fā)因素, 主要是可以將誦讀者的思維很好地引向情感。感受是指誦讀者由于經典文本的刺激信息通過不同的感覺器官從而反映到大腦中, 使人形成了不同的認識。根據(jù)人的眼睛、耳朵、舌頭、鼻子和皮膚這五大類感覺器官, 就分別形成了五種感受形式: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如果在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 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感受不夠深入, 沒有真正走進經典作品, 沒有把握經典作品的精髓, 而是在那里主觀臆造情感, 即使朗讀的聲音再好聽, 聲調再怎么抑揚頓挫, 也難以感染他人。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對經典誦讀材料反復琢磨, 仔細體味, 然后進入經典, 進入角色, 進入情境, 才能喚起聽眾的感情, 使聽眾與己同喜、同悲、同呼吸。比如, 我們讓學生誦讀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边@是一幅峭拔雅致的山水畫:千山無鳥鳴, 萬徑無人走, 冬天之冷、雪天之寒、小船之孤、釣翁之獨, 以及詩外的江天一色和群峰疊巒融為一體。整首詩給人以視覺、聽覺和觸覺全方位的刺激。學生在誦讀每一篇經典作品之前, 教師都必須引導他們來體味這種感受。

  (二) 要真正理解作品

  情感的傳遞是經典誦讀的重要目的之一。語言文字作為一種人類思想交流的工具, 它的生命力在于其承載著人的感情態(tài)度!案杏X到了的東西, 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盵4]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 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 在經過對經典文本的字詞句的具體分析和感受的同時, 應該讓學生形成豐富而逼真的想象, 好似經典文本的文字內容在學生的心中動起來, 就好像自己親身經歷一般。在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讓學生把握經典文本的內容, 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 從而更好地體味經典文本的情感。例如誦讀王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苯處熞龑W生去體味“直”“圓”二字的妙處, 在頭腦中再現(xiàn)詩中所描述的畫面。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給‘孤煙’加上個‘直’字, 可見沒有一絲風, 當然也沒有風聲, 于是帶來了寂靜的印象。給‘落日’加上個‘圓’字, 并不是說唯有‘落日’才圓, 而是說‘落日’”掛在地平線上才見得“圓”, 周圍的一輪‘落日’不聲不響地襯托在長河背后, 這又是多么寂靜的境界啊。一個‘直’, 一個‘圓’, 在圖畫方面說來都是簡單的線條, 和那曠遠荒涼的大漠、長河、孤煙、落日正相配合, 構成通體的一致……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看出一幅畫來, 就感受不到這種愉快了!盵5]葉圣陶先生的這段話, 當是經典誦讀時運用形象思維體味經典文本內涵的范例。

  (三) 要準確把握基調

  基調是指經典文本所包含的多種情感色彩混合后的總的趨向, 即經典文本的基本情調。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整體感知并理解經典文本, 而且還應該從經典文本的體裁、主題、結構、語言等方面進行認真地分析、有效地解析, 從而準確地把握經典的感情基調。通常來說, 任何一部經典文本都有它本身相對統(tǒng)一而完整的基調。要讓學生把經典文本變成有聲語言, 就是再創(chuàng)造性地把文本中無聲的態(tài)度情感轉化為有聲的態(tài)度感情。只有深入地體會和整體把握經典的基調, 學生才能具有出色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任何一個經典文本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感情都可以是多樣化的, 但是它的基調卻是每個部分、層次、句中具體思想感情的綜合表露, 即整體具體感的總和。在經典誦讀的教學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深入細致理解和體會經典文本的深層蘊意之后, 要準確把握經典文本的整體精神傾向。例如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文, 局部內容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人生苦短的慨嘆, 顯現(xiàn)了緩慢而低沉的情調, 但總體基調是豪放、輕快、活潑的, 在部分低沉情調的映視之下, 全文更能顯出一種豪邁、奔放的感情。又如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詩中表現(xiàn)出了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感傷, 但是詩人并沒有因此而頹廢、絕望, 而這只是緣于詩人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 所以其基調可以說是“哀而不傷”的。再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通篇基調熱情高昂, 同時又隱含濃重的悲憤、深沉的憂慮、空前的危機感和強烈的焦灼情緒。所以, 教師引導學生在經典誦讀過程中要準確把握經典文本的要旨大意, 準確感知經典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 才能夠使經典誦讀達到聲情并茂、感人至深的境界。

  四經典誦讀文本的誦讀表達

  (一) 要掌握經典誦讀語音的準確性

  1. 要讀準字音

  教師要求學生在誦讀中要特別注意每個字的聲母、韻母和聲調方面的差異, 同時還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比如文本中會出現(xiàn)一些上聲的變調, “一”、“不”變調和“啊”的音變等問題。另外, 在漢語中存在很多一字多音的現(xiàn)象, 這是容易產生誤讀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師應該多加留意。如果在經典誦讀中不能準確讀音, 輕則破壞了作品的美感, 重則歪曲了經典文本的思想內容。比如“賠了夫人又折兵”中的“折”字就是多音字, 不同的讀音意思相去甚遠。對于這種一字多音的情況,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首先分析清楚多音字的各個不同意義, 然后去記住它的不同讀音。另外, 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讀音的字詞也應重視, 如《上邪》中的“邪”、《將進酒》中的“將”、《阿房宮》中的“房”等。當然, 外來語譯音等情況也應該引起注意, 在誦讀中作正確的處理。

  2. 要注意方言之間的差異

  對不同方言區(qū)的人來說, 在誦讀經典時尤其要注意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語音差異。其實在語音上普通話和方言的差異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比如有些方言平舌音與翹舌音的混淆 (z、c、s和zh、ch、sh) , 有些方言聲調的變化等。這種規(guī)律可以總結為一些大規(guī)律以及一些小的規(guī)律, 而且還包含一些例外情況, 老師要好好幫助學生去總結。在總結的同時, 遇到問題要要求學生多查字典、詞典、從而加深他們的記憶, 積極督促他們反復地練習。

  3. 要注意避免近似誤讀

  漢字中有很多字的偏旁類同或字形相近, 進行經典誦讀的時候易引起誤讀。如由于甲字與乙字字形相似而把甲字讀成乙字, 或者將乙字讀成甲字。另外, 由于不認識某些字詞, 而由偏旁本身或者偏旁組成的較常用的字的讀音去類推另一個生字的讀音, 這種誤讀情況也很常見。所謂“秀才認字讀半邊”就是指的這種誤讀。老師應該讓學生做好相關的辨析練習, 避免出現(xiàn)誤讀。

  (二) 要注意經典誦讀表達的層次性

  按照經典文本的感知程度, 可以將經典誦讀分為四個層次。一是試讀, 主要目標是讀準字音, 在文本信息的獲取過程中, 首先形成一個大致的或者零散的感覺。采用自由讀的形式進行試讀, 便于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同時, 可以讓他們形成自身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二是略讀, 主要是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形成整體感知。這是通過一種速讀的方式來理清經典文本的的整體思路, 從而把握主旨大意。略讀可以說是試讀的延展, 是整體思維的聚合。略讀時要能夠通觀全篇, 化繁為簡, 去粗取精, 使經典的主要內容逐步變得明晰。三是研讀。研讀就是要參悟體會, 進行研究性和研討性的誦讀, 進而能夠熟悉經典, 順暢朗讀。四是品讀, 就是鑒賞性地誦讀, 就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美讀”, 即“激昂處還他個激昂, 委婉處還他個委婉”[6]。

  參考文獻

  [1]黎海燕, 鄢建江.美國的通識教育與閑暇德育[J].當代青年研究, 20xx, (1) .

  [2][3][5]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

  [4]白先同.教育心理學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

  [6]梁開喜.談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層次性[J].語文建設, 20xx, (11) .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4

  要:隨著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教育信息化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與審美價值,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有利有弊,本文對大學語文都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做出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利弊;分析;對策

  一、多媒體教學概述

  多媒體(multimedia),就是指多種媒體的綜合,包括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組合兩種或以上媒體的、能夠實現(xiàn)人機交互信息交流的傳播媒體就是多媒體。多媒體技術具有集成性、可控性、非線性、實時性、互動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廣告、藝術、娛樂、商業(yè)、教育、科研等各個領域。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以混合式學習理論為依據(jù),混合式學習,就是把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整合到同一課題中,實現(xiàn)傳統(tǒng)學習方式與數(shù)字化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互補,同時,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啟發(fā)、引導以及監(jiān)控作用,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式學習并不是單純的用數(shù)字化學習方式來取代傳統(tǒng)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其局限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宜生搬硬套,應當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運用信息技術。

  二、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分析

 。ㄒ唬┘ぐl(fā)興趣與分散注意力

  高校大學生,處于求知欲、好奇心特別旺盛的階段,對新鮮的事物愿意投入很大的熱情。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模式,相較于其他學科較為枯燥,普遍不受學生的歡迎。在大學語文課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確保他們的心思始終留在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保障課堂效率。但是另一方面,過于豐富的多媒體資源、過于色彩斑斕的圖片與特效,很容易造成教學內容過于龐雜,導致重點不突出,甚至出現(xiàn)喧賓奪主、折本逐末的現(xiàn)象,雖然課堂氣氛很活躍,但學生的注意力很可能已經被分散,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好。

  (二)情境創(chuàng)設與限制想象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產生于個體參與到情境運動的過程,而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過程。情境教學,就是實踐共同體,在情境中,利用可得到的資源,承擔學習責任,為了同一個目標,進行實踐活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與自身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更直觀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但是,圖片、聲音、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的生動形象、具體直觀,也會反過來限制學生的想象空間。文字本身是抽象的`,經過多媒體的呈現(xiàn),往往簡化了在大腦中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剝奪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不利于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

  三、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對策

  (一)適度使用多媒體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需要遵循適度性原則。并不是所有的文體、所有的篇目都適合多媒體,教師需要有所選擇,根據(jù)教學內容靈活應變,突出實效性。多媒體的應用,需要有針對性,突出教學的重難點。通常來說,詩詞、小說、散文,以及一些記人寫景的屏幕,文學性較強,比較適合創(chuàng)造情境,發(fā)揮多媒體生動直觀的優(yōu)勢;議論文、說明文邏輯性較強,重在說理,使用簡單的圖表即可。

 。ǘ┐_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需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責任,不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創(chuàng)造獲取知識的平臺,扮演一個促進者、協(xié)助者的角色,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實現(xiàn)對知識的主動構建。教師不能盲目追求課堂效果而過度依賴多媒體,學生自身的感悟、對文本獨特的解讀,才是最重要的。

  (三)注重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結合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需要遵循適度性原則。多媒體的功能在強大,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作用,也不能侵占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索時間,如果整堂課都在播放音樂、視頻,教學效果反而不好。我們需要將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揚長避短,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比如,詩詞曲賦的教學,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朗讀示范,但也要留給學生自主朗讀的機會。另外,多媒體素材的使用數(shù)量也要與學生的認知負荷相匹配,大膽取舍,確保教學內容簡潔明晰、重點突出。

 。ㄋ模┲匾曊Z文素養(yǎng)與審美意識

  大學語文教學不能過于功利化,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需要講究整體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學目標的整體性。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實現(xiàn)的過程中要追求整體性,不能顧此失彼。第二,活動內容的整體性。聽、說、讀、寫組成的智力活動,情緒、心理、意志等組成的心理活動,需要保持整體性。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可以借鑒優(yōu)秀的作品,但不能盲目照搬,要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恰到好處的運用多媒體。

  四、結語

  多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會分散注意力,在擴大知識容量的同時會增加認知負荷,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需要遵循適度性、主體性、時效性原則,重視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多媒體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張玉寒.網(wǎng)絡信息時代大學語文的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學刊,20xx(09):109~111.

 。2]張成忠.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xx(07):63~64.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5

  一、“大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人文素養(yǎng)表現(xiàn)在人文科學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上,是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屬內在品質。“大學語文”正是要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內在品質,涵養(yǎng)人的精神。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早就提出,道德教育應與學科知識教學統(tǒng)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單純的知識教學不應該是教育的全部。然而當前我國高校急于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教育理念受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傾向于功利化和唯智化,而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卻沒有做到應有的重視。具有實用價值的課程在大學的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各個高校也對于在短時間內較為容易顯現(xiàn)出效果、創(chuàng)造出經濟價值方面的學科、專業(yè)、課程大力扶植。而“大學語文”作為大學教育中的人文素質類課程,卻因其不具有短期可見的實際功用,且無法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或經濟價值而受到忽視。高校這種理性化、功利化的傾向會引起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精神、情感世界重視不夠,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面狹窄、能力片面,缺乏深厚的素養(yǎng),進而導致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關系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大學人文學科逐漸萎縮,特別是理工科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的地位越來越尷尬。面對培養(yǎng)目標“功利化”的傾向,大學語文學科也開始適應這樣的趨勢,試圖去尋找自身的新的立足點和意義。在這樣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將教學內容更多地向實用性更強的(如應用文寫作等)方面傾斜,成績測評也以所謂科學的量化為手段;同時,對于傳統(tǒng)大學語文的篇章學習則更強調知識的豐富性等方面,而篇章教學對學生的情感滋養(yǎng)作用重視更為不足。可是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恰恰就在于情感的培養(yǎng),因為,唯有具有豐富情感的人,才是生動的人、活潑的人、區(qū)別于機器的有生存意義和價值的人。情感對于人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它是人適應生存的心理工具,是能夠激發(fā)起人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也是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一個人應該具有成熟的情感,才能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這正是當今人們面臨的重要難題。“大學語文”作為人文素養(yǎng)課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情感滋養(yǎng)的責任,情感教學應該成為大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的內容,這也應該成為當前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內容。

  二、“大學語文”情感教學的意義

  (一)情感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所學知識,真正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的意義比如,當我們講到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體裁“詞”的時候,往往會講到它的起源發(fā)展、長短形式、題材內容等,如果我們以講授的方法陳述和列舉詞體知識內容,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學到的知識也無法長時間在記憶中停留。然而如果我們換一個方法,在知識教學中加入情感教學,結果便會不同了。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親身的情感體驗開始談起,詢問他們目前聽得最多、唱得最多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內容的,他們一定會說是愛情歌曲。這時如果告訴他們,詞在初創(chuàng)時期,其實就是那個時候的流行歌曲,內容跟大家愛聽的流行歌曲一樣也是以愛情為主的,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就被調動起來了。接著再來講講,由于詩這種文學體裁到盛唐已經被文人推到了頂峰,中晚唐詩從形式到內容上都求新求變;而市井小民則更需要一種輕松的、能夠表達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感的形式,于是詞便產生了。這樣講起來,學生對于詞體和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就比較深刻,情感上對這種文體和相關知識也會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其實,這里我們就運用了情感教學,拉近學生和所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與這些原本疏離的知識之間有了情感的溝通,同時也喚起了他們對“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與情感!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當學生對學科感興趣并能從中體會到樂趣的時候,大學語文課堂就不再是高校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課程了。

  (二)情感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認同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興趣,使他們成為或者愿意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人一般的大學語文課本中都會講到《春江花月夜》,許多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總會有一種浮于表面無法真正深入學生內心的感覺。詩中出現(xiàn)了“搗衣砧”這個物象,如果教師直接講解它的含義,學生往往習慣于被動接受;而如果請學生來猜測,“搗衣砧”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很多學生受當今影視文化的影響會脫口而出:洗衣服的。若教師此時馬上否定他們的回答,則會極大地傷害學生求知的感情,也會對自己的文化功底產生懷疑,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教師如果以李白的《子夜吳歌》為例:“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痹俸汀洞航ㄔ乱埂返那榫诚鄬Ρ,請他們思考為什么搗衣總是會在夜里呢?若是洗衣服,該是白天才洗得更干凈吧?這時既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又引起了他們的思考。此時我們再把良人遠征塞外,秋風乍起天氣轉涼,家人白天忙于秋收,晚上也不休息,把粗糙的布料放到搗衣砧上捶打柔軟,為思念的親人制作寒衣,悠悠月色之下?lián)v衣聲聲,每一次捶打都蘊含著她們對遠方親人的摯愛深情。此時學生不僅理解了具體的文化知識,理解了“搗衣砧”在這里出現(xiàn)所蘊藉著思婦與游子之間濃濃的情意,更喚起了他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再如這首詩有景、有情、有理,美景、深情、哲理融合,在學生看來卻常常有一種景、情、理割裂分離的感覺。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對于詩人當時的情感并沒有理解和真正的體認。詩人處于初唐向盛唐過渡的`歷史時期,中國統(tǒng)一,統(tǒng)治者胸襟開闊,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心中充滿了自信和昂揚向上的精神,如果我們進行這樣的背景介紹,學生便會對中國歷史上那個非凡的年代心生向往,產生一種向往國家繁榮富強的愛國情感、也期盼自己能夠擁有那種昂揚的生命張力,因此自然也能體認詩人站在俯瞰宇宙、人生、人類情感和人間美景的高度來統(tǒng)籌全篇的闊大境界與情思。

  (三)情感教學能幫助學生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進而提高與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能力講到李清照的《聲聲慢》時,如果我們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形象可感的介紹,加之作者自己生活處境的前后對比,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在那種國破、夫亡、背井離鄉(xiāng)、寄人籬下、年老多病的凄涼晚景下,在寒意襲來的深秋,是否也會像作者一樣對周圍的景、物極為敏感、黯然傷情?講到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時,如果我們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就是那個可以帶著幾十騎沖進數(shù)萬人的敵營生擒叛賊、有勇有謀、卻無法完成自己報國理想、無法解救同胞于異族鐵蹄之下的英雄,是否也會在遠眺長江北岸時扼腕嘆息,甚至落淚不已?通過這樣的情感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更加貼近篇章作者的內心、人物的內心,在理解篇章的同時,也理解了他人的情感,這種思維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進而提高與他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能力。

  (四)文學作品具有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宣泄功能充分展示文學的這一功能,一方面可以通過文學作品疏導學生的類似情感,另一方面還為學生尋找到一條情感宣泄的途徑!按髮W語文”所講授的作品與情感之間本來就自然存在著一種關系,情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來源,文學作品又是作家情感的宣泄與寄托。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意識到了這種關系,《魏風?園有桃》中就有:“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币驗閮刃膽n愁,所以作歌謠來解憂;因憂愁而作歌,詩可以解憂。《小雅?四月》中:“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君子作歌,來表達他的哀傷;《小雅?白華》中:“嘯歌傷懷,念彼碩人。”思念心上人,用嘯與歌來發(fā)泄自己內心的憂傷。作家想要表達的、文學作品表現(xiàn)出的那些情感往往也是人類共通的情感,曾經有過或將來會有的情感,通過對作家、作品、情感關系的充分展示,學生便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擁有卻未曾恰當表達的情感通過作品表達出來、宣泄出來。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意識到,寫作是一個表達自己內心、宣泄情感的途徑,他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讓自己的內心得以寧靜。

  (五)情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引導學生將其他學科中所學的工具化技能與人文精神結合,使學生成為真正有益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人大學語文教學通過對作者的介紹或對篇章主人公的講解,向學生展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有著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有豪氣干云但壯志難酬的英雄、有剛勇仁義又氣節(jié)凜然的官吏、有借古諷今呼喚不畏專制振興國家的詩人……當學生理解了這些人懷著“兼濟天下”的熱忱,盡一己之力以報國家的精神后,心靈自然會為之震撼、為之感慨,血氣自然會為之燃燒、為之沸騰,他們也會愿意以自己所學,為當今的國家、社會做一點有益的事情。保護好學生這種純摯的情感,必定會讓他們樹立起一種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將來成為真正有益于社會、可以服務于社會的人。

  三、在有限的課時內使情感教學達到最好效果應注意的一些內容

  (一)教師自身對情感教學的內容應有最大限度的認同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將授課內容作為客觀對象進行講解,對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充滿不信任,甚至把學生當作敵人。然而情感教學要達到最佳效果、真正喚起學生的情感認同,是需要教師首先將自己的情感沉浸其中,以心靈的力量去感染學生的心靈,以生命的真誠來喚醒學生的真情,在融洽、真誠、開放的氣氛中,教師和學生都自由地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情緒,師生間進行真正心靈的溝通交流,才能更好地觸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人文關懷的滋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引導學生換位進行情感體驗情感情境是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方面,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為內容的情感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促進認知發(fā)展的支柱和動力。

  教師要善于尋找可以引起學生對文化產生興趣和容易激發(fā)起學生情感的切入點,吸引他們關注教學內容,并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聯(lián)系當今的社會現(xiàn)實、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啟發(fā)和引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喚起學生與所學內容之間的共通情感,啟發(fā)他們對自己的內心、精神進行反省,將人文知識內化,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四)改進課堂評價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成為學生的促進者,教師不僅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立場上考查其情感上表現(xiàn)出來的理解、喜悅或是猶豫以及畏懼之情,并且以寬容的心態(tài)來接受。教師還應給學生更大的表達空間,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說真話、表真情,任何發(fā)自內心的真誠表達都應該受到教師的重視、賞識和鼓勵,而不是用教師的標準及主觀的臆斷來局限學生。四、結語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把學習分成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而無意義學習只是發(fā)生在“頸部以上”的學習,沒有情感或個人的意義參與,這是一種與“全人”無關的學習。而意義學習就不是那種僅僅涉及事實積累的學習,而是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tài)度、個性以及在未來的選擇行動方式上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學習。

  大學語文中的情感教學,恰恰是對學生進行“全人”的教育,學生通過課堂上這種情感與個人參與的有意義的學習,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使他們的行為、態(tài)度與個性———在未來步入社會后能夠真正成為健康的人、對他人和社會有積極作用的有用的人。

  作者:王惠丹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6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里,唐代詩壇無疑是個群星燦爛的天體,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個天體上光芒四射輝耀群星的“雙子星座”。是這兩位偉大的詩人分別把我國古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浪漫主義和現(xiàn)f實主義不可企及的高峰。學生們從小誦瀆唐詩時列“朝辭自帝彩云同,千里江陵一日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是唐朝大詩人,又是情同兄弟韻且珂友,縱觀他們的創(chuàng)作,就整體而言卻形成了豪放瓢逸和沉邰雄渾兩種不同的風格。對于家喻戶曉的兩位詩人的杰怍,學生們在中小學階段就有了一定的量上的積累.大學語文課程中古典詩歌部分的教學,把學過的李杜詩歌過行歸納和概括,在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的成因方面加以挖掘、探討、比較,就能使學生從更高的視角、更廣的層面上深刻地瓔詩人的思想感情,準確地把握作品的藝術特色。

  一、比較時代經歷

  李白比杜甫早l1年,在李白身上帶有大唐盛世前期培育起來的富于幻想和樂觀的特點;杜甫則在“安史之亂”中更多地看到庸王朝的江河口一F干戈離亂。即使是表達悲愁,李白也仿佛是巨人似的哀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苦悶寫得也豪邁;杜甫是家國之思郁積滿腔,鑄成的詩句自然沉郁:“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李白25歲仗劍去國走出蜀地,“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杜甫近5O歲輾轉顛沛流落蜀地,后又“漂泊西南天地間”。李白半生游歷,杜甫半生漂泊,二者看似相似。從外在形態(tài)上看都是沒有根基的離鄉(xiāng)在外。而內涵卻大不相同,心境有天壤之別,游歷往往注目天地山川壯觀奇景,詩句當然飄逸;漂泊常常飽嘗人間苦難黎民憂患,詩句自然凝重。

  二、比較個性特點

  李白個性率直自信、狂放不羈;柱甫性情敦厚、憂國傷時。李白被召人長安時寫詩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篷蘺人!”狂喜自信溢于言表。當他受權貴們排擠被皇帝賜金放還時,不只是憤然,而且毅然決然,同時也很悠然飄然的離開長安。杜甫曾在長安困守l0年,動亂中被叛軍俘虜逃出后,又忍辱負重麻衣敝履去見唐肅宗。

  關于作詩,李白說自己是“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蒼洲”,自信又高傲;杜甫說自己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刻苦又執(zhí)著。李白的詩就是他胸襟抱負、個性氣質、心理特征的自我寫照,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和表現(xiàn)意識:“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杜甫旅食京華的辛酸屈辱。顛沛之中的饑寒凄苦,是唐代許多詩人不曾體驗過的人生,“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憂患意識雖說是時代、遭遇使然,但詩人自己說“物性固難移”,與自身的.個性特點是分不開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分別有兩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前者可見李白蔑視權貴的傲骨,后者看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甚至我們從二人互贈的詩中也能見出不同的性格特點。李白縱情喝酒,杜甫勸他:“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懇切關心;杜甫苦于作詩,李白笑他:“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親切隨意。李白自言“青蓮居±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杜甫曾寫“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從“青蓮居士”和“少陵野老”的自號中,也能感受到二人不同的性格特點。

  三、比較思想意識

  雖然李杜二人都是從小就有濟世報國的雄心抱負,但李白的思想更復雜一些。儒家和道家學說對李白思想的影響都很大。當他想建功立業(yè)的時候,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占主導地位;當他覺得“人生在世不稱意”的時候,就想“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道家的思想又占了上風。儒家的思想經他自身的變形走樣,就帶有明顯的個性色彩了,所以在他的詩里,有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有執(zhí)著:“欲濟蒼生應未晚”,而這些和“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放縱,“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消極,“鐘鼓饌玉不足貴”的激憤,常常是矛盾地出現(xiàn)。

  與李白不同,杜甫的世界觀中儒家的思想始終占主導地位!叭收邜廴恕、“民為邦本”使杜甫一生都把關心人民的苦難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即使終身不被用,還是“一飯未嘗忘君”,忠君思想雖然很重,但對儒家的教條準則他又有所突破。儒家有“窮則獨善其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之說,杜甫卻始終關心時事,憂國憂民,直到最后“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地,登上岳陽樓,想到“戎馬關山北”時,他仍舊是“憑軒涕泗流”。

  四、比較文學主張

  人們常常引用李白的兩句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正可以代表他的文學主張,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則是杜甫的經驗之談。這也是形成二人不同的詩歌風格的又一個因素。李白強調師法自然,從千姿百態(tài)的大千世界里獲得靈感和啟示;杜甫注重“轉益多師”,在豐富深刻的生活體驗中釀成佳句。李白的詩想象奇特瑰麗,語言流轉自然,行文不拘格套,可見其才思敏捷似天然巧成;杜甫的詩意境深遠寬廣,語言厚重凝煉,結構章法嚴密,足見其學力深厚匠心獨運。前代文藝理論家有個簡明形象又頗富蘊意的比喻:李詩如海,杜詩如山。這兩個比喻幾乎可以作為歷來人們對李杜詩風不同特色的定評。我們似乎可以從這高山大海之間看到一位智者四溢的才華和一位仁者寬愛的胸懷。

  誦讀李杜詩篇,領略不同詩歌風格,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蔽覀冎腥A民族為有這樣兩位詩壇巨子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7

  一、大學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的必要性

  文學經典能給人們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穩(wěn)定的人文情懷、高尚的道德信仰、寶貴的人生經驗和非凡的審美趣味,經典文學作品的力量無窮無盡,能夠撐起人們的精神世界。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先理解閱讀作品。學習者對于那些貼近生活,與自身經歷有著直接聯(lián)系的文學作品感受和理解會尤為深入,F(xiàn)當代的許多作家的作品都描述了當代中國人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這樣一來,大學生讀起來就有一種親切感,進而愿意去接受和感知作品精神思想和文化內涵。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如果引領大學生們體味貼近其生活,靠近其精神樂趣的作品,大學生必定樂于接受,繼而能使大學生開始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學習感興趣。在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大學生們可以從作品發(fā)現(xiàn)自己和社會以及自然的影子,進而將影子變?yōu)樾蜗,開始進入作品理解、認識和欣賞的程度,文學作品所承載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將會逐漸擴充學生的精神世界,開拓學生文化視野。這樣一來,學生也會逐漸從中國文學作品的殿堂進一步邁向世界優(yōu)秀文學作品殿堂,開始將視野放大到對于人類歷史的感受、欣賞和理解上。教育工作者應善于發(fā)掘出現(xiàn)當代作品的獨特精髓,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接觸和理解這樣的作品,并與學生交流閱讀理解后的心得,不但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學作品,更能對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內涵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二、加強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的措施

 。ㄒ唬┳⒅貑l(fā)教學

  現(xiàn)當代文學的思想與當今的大學生的思想已經漸行漸遠,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學者及相關教育者們對現(xiàn)當代文學也進行了諸多改變。比如對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名稱進行更改、增加現(xiàn)當代文學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等。無論教學怎樣改革,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忘記文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對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進行加強,培養(yǎng)學生人文關懷精神提升思想境界。雖然現(xiàn)今教學環(huán)境惡劣,但是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的根本任務并沒有改變,F(xiàn)當代文學不是技能,是文化思想和精神力量,文學教育應該與時代情況相結合,但不應過多從技能處尋找突破口,教師應使現(xiàn)當代文學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或當今時代思想文化緊密相連,而不是沿著作家介紹,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的傳統(tǒng)教學套路講授枯燥乏味的課程。對現(xiàn)當代文學進行作品分析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將文學作品的精神世界中結合現(xiàn)今時代思想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進而引起學生對于歷史的追問,發(fā)散學生思維,借文學作品和相關文學歷史來引導學生對當下這個時代進行思考。教學過程中注重文學和時代精神結合,教師應帶動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展開對生命的思考,加強與當今踐踏生命、無視生命價值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敬畏,學會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3]。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不要用過多時間講解作家個人的人生經歷,不要在作品的藝術風格上花費太多的時間,這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而應該將文學作品與時代精神結合,加強文學與歷史的契合,使學生在作品中尋找自己的人生,激起大學生對于現(xiàn)當代文學學習的樂趣,在現(xiàn)當代文學中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情趣,最終實現(xiàn)文學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

 。ǘ└叩葞煼对盒=逃龖c中學語文教育接軌

  師范院校承擔培養(yǎng)未來初高中教師的任務,師范生的教育好壞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初高中教育。但是直到今天,還沒有能作為師范院校標準的現(xiàn)當代文學教材出現(xiàn)。這種教材建設的缺失導致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與師范培養(yǎng)的特性不能很好的結合,畢業(yè)的師范生很難將所學知識在當前中學語文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施展,甚至直接會與當前中學語文教學脫節(jié)的情況。因此,應該及早出版具有師范特性的現(xiàn)當代文學教材,這對于師范院,F(xiàn)當文學教育的師資培養(yǎng)具有重要價值。高等師范院校在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的教學內容上不能與中學語文教學緊密結合,這當中教材占了很大原因,師范院校選用的教材與當今中學語文教育脫節(jié),直接導致兩者在教學內容上的脫節(jié),這種脫節(jié)不僅會給學生造成學習困惑,而且會加速教學內容上的巨大差異。在培養(yǎng)師范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中學語文的教學對現(xiàn)當代語文教學進行多方面闡釋,讓學生把握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體系,理解兩種教學的差異性。師范院校教師不能輕視中學語文的教學難度,對中學語文的解讀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是對文本的淺閱讀。高等師范院校應在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方法上與中學語文教學接軌,如今,為了加強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教育工作者們不斷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目標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是針對高等師范院校關于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卻不多,高等師范院校對中學語文和大學現(xiàn)當代文學的銜接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引起相關專家學者的重視。筆者認為,想讓中學語文與大學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緊密相連,必須改變當今中學語文課堂對知識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教育者應學習和運用科學先進教學理念,對中學生實現(xiàn)性化教學,增加其創(chuàng)造性。在電子時代中,應注重中學生寫作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文本分析能力。

  三、結論

  作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者,應該引導當代大學生回歸文學、注重個體、學會審美并提升自身的文學性,在抽象的文字中,去體味鮮活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思想和審美境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大師們個人的精神品質和人格魅力是值得當代大學生去學習的,大師們的精神烙刻在他們充滿個性魅力的文字當中,需要大學生自己品讀,對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從根本上說,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出充滿思想的當代文明青年,大學教育工作者切忌將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當作是對學生的教化和強制的學習任務,否則必定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難以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任務。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8

  關鍵詞:大學語文 技術本科 人才培養(yǎng)

  摘要: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必須結合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深化教學目的,調整教學內容,革新評價體系,加強課程外延建設,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技術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形態(tài),主要是在本科教育層次為進入應用科學和現(xiàn)代技術領域就業(yè)的學生提供為期四年的學術和職業(yè)準備的教育。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必須緊緊圍繞其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變革傳統(tǒng)教學中的觀念、方式和手段,積極探索課程教學與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契合點,為培養(yǎng)具有良好文化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寬口徑、厚基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深化教學目的

  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其實質就是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和服務一線,理論基礎扎實、創(chuàng)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良好崗位適應性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是一種實施技術基本訓練的教育。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點是對學生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其中創(chuàng)新能力更是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標志。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師在完成課程本身的培養(yǎng)要求的同時,還必須樹立只有創(chuàng)新教學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觀念。在教學目的上,不僅要以增加大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為己任,更要針對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課程教學的深層目的,轉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分離與失衡狀態(tài),促使二者的相互融合、滲透與協(xié)調發(fā)展。

  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訓練。古人說:“詩無達話”,西方也有“一千個人里面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類似說法,就是鼓勵人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思考問題。技術本科院校的學生終日埋頭于公式數(shù)據(jù)的演算或實踐技能的操作中,其思維方式普遍具有科學嚴謹性,往往關注于答案的唯一和操作的準確,而忽視了發(fā)散性思考的訓練,甚至束縛了自己的思維。大學語文課程可以讓他們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地去理解和體會文章,有利于改變已有的思維模式,拓展思維空間。經驗表明,加強文學閱讀、豐富情感,是提高想象力、改善思維習慣、促進科學創(chuàng)造的一個有效途徑。

  另一方面,以文學想象力激發(fā)技術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靈魂,從事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技術應用人才的創(chuàng)新是最直接、最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關鍵點是想象力,F(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在理智狀態(tài)中認知事物多采取理性的邏輯的方式,但如拘泥于此,很容易陷于對人與事物關系認識的唯一性,而忽略了世界存在的多樣性。文學與現(xiàn)實世界建立一種想象的、豐富而復雜的關系,在文學閱讀過程中其想象和聯(lián)想活動都極為活躍,心靈空間特別開闊,想象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能得到激發(fā)。另外,大學語文中的寫作訓練也是一種高度的精神勞動和思維創(chuàng)造,有助于突破思維定勢,獲得啟發(fā),從而為技術創(chuàng)造得以實現(xiàn)提供前提和基礎。

  二、調整教學內容

  第一,注重教學拓展,向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開掘。“應用型本科不同于普通木科,也不是三年制高職高專的增容。它和普通本科相比,更強調應用性和技能性。它和?茖哟蜗啾龋瑥娬{一定的基礎教育,強調一定的后續(xù)發(fā)展!贝髮W語文課在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僅僅是基礎課,更應該是提高課。特別是在學生基礎文化課程不多的情況下,大學語文教師更應該在有限的課堂中,以文本為中心,由文字而文章,由文章而文學,由文學而文化,積極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對于偏向于理工科的技術應用型院校學生來說,在單調的專業(yè)課程學習過程中,大學語文不僅能讓他們了解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經典,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可緩解或替代理工科課程的枯燥和單一。更能通過語文課達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在豐富語文知識、汲取文化精髓營養(yǎng)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鑒賞品味,學到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有利于他們在日后工作中走向管理崗位以致承擔領導角色。

  第二,針對職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技術觀。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是培養(yǎng)一線科學技術人才的地方。在教育學生科學求“真”的同時,更應賦予科學技術教育以“美”和“善”的目的。大學語文教學應結合不同篇目的講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技術觀。首先,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叭收邜廴恕薄ⅰ凹核挥,勿施于人”這些道德觀念,千百年來不知影響了多少志士仁人。通過對有關篇章的講解,讓學生明確理解自己所從事的學習、工作應如何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為人類進步服務;其次,要幫助學生樹立執(zhí)著的科學精神。愛因斯坦用“深摯的宗教感情”來形容他探究科學奧秘的虔誠態(tài)度和執(zhí)著追求,而這樣的科學精神對于日后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技術人才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再次,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現(xiàn)代科技分工越來越細,團隊已成為普遍工作模式?梢越柚髮W語文《張中傳后敘》中許遠、張巡、南霧云合作抗敵的故事,在語文學習的同時,讓學生感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對他們進行團隊精神教育。此外,還可結合《大自然在反抗》這樣的文章,介紹科技帶來進步的同時,也會由于對生態(tài)的破壞給自然、環(huán)境、人類帶來的毀滅性打擊,讓學生更加關注科學技術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第三,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語文技能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人才,應在完成知識傳授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也應結合學科特點,注重對學生語文技能的培養(yǎng)訓練。在專業(yè)技能方面,語文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在個人技能方面,則能夠強化他們的口頭和書面交流技能。而在公民技能方面,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好的文字處理能力及對多元文化進行客觀分析的能力。普通話訓練、課堂討論、課后隨筆、閱讀筆記、演講比賽、社會調查、學期、讀書活動、系列講座,等等,都可作為大學語文實踐教學的內容,豐富教學,落實課程的技能培養(yǎng)目標。

  三、革新評價體系

  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學習的課業(yè)任務較重。以一次考試的成敗來論英雄,既給學生加重了課業(yè)負擔,難以考出他們的真實水平,還往往冷卻了學生對大學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且,試題考試的方式,對學生平時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也難以評價,對其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更是難以考察。因此,必須建立能夠全方位考核學生綜合素質能力、開放式與靈活性相結合的新型考核評價體系。

  大學語文考核應以學生為中心,以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能力為目的。課程考核采取閉卷考核、開卷考核與平時表現(xiàn)相結合的方式。理論部分采取閉卷方式,考試設計基于但又不局限于教學內容,適當關注當前語文研究問題。主要考查學習者理解與掌握大學語文的基本知識的程度,考查他們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實踐部分采取開卷方式,考核形式以自主閱讀、寫作為主,只做統(tǒng)一要求,不出統(tǒng)一試題,不設固定答案,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把被動應試變成主動思考、辨析、創(chuàng)新和提高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態(tài)度及學習全過程,給予相應評價。在日常學中設置普通話練習、演講、討論、辯論等小環(huán)節(jié),對積極參與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給予適當加分。這樣,采取閉卷與開卷相結合、口試與筆試相結合、平時與期末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學習與探究相結合的方式,讓考核評價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的、發(fā)展的評價體系,以此來調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四、加強課程外延建設

  為了使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在課程內部挖潛的同時,還要積極加強課程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和教學資源等課程外延建設。

  首先,要提升大學語文教學的技術水平。作為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應該自覺學習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個人的技術教育能力,改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充分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文字、圖像、聲音、圖片集為一體,化靜為動,將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課堂上,增強大學語文課程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意識。

  其次,要提倡小班授課,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大學語文課程出現(xiàn)了一定的邊緣化傾向,教師流失嚴重。加之大學擴招,造成師生比失調。因此,大班灌輸成為時下大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就目前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數(shù)量比綜合性大學要少一些,在師資和教學條件允許的狀況下,完全有條件開展大學語文的小班教學。

  再次,要加強教學資源建設,拓展教學空間。大學語文課程不僅關乎語言、文學,對人類歷史文化的追溯和感悟,對人生、社會的哲學思考,還應文理相通。因此,大學語文學習需要一個“大”的視野。語文最重要的教育,除了表達之外,就是閱讀,大學語文需要學生在課外閱讀大量的文學經典來加以支撐。高校圖書館是課外閱讀的主要途徑,因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文社科類藏書往往相對較少,加強此類書籍的館藏無疑十分必要。大學語文還可以與專業(yè)背景相鏈接、與校園文化相鏈接,與社會生活相鏈接,注重與其他人文學科乃至自然學科之間無法割舍的關系,豐富課外學習資源,培養(yǎng)學生開闊學習視野。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9

  摘要:文學經典寓德于文,融情入文。因而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利用這一特點對醫(yī)學生進行充分的德育與情感滲透,使學生在求知的同時,得到品德的鍛造與情感的熏陶,從而對醫(yī)學生的人格品質進行正面的干預引導。

  關鍵詞:醫(yī)學生 大學語文 德情教育

  當今隨著就業(yè)壓力的增大,大學教育過分強調功利性,導致了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欠缺。所謂人文精神,其核心包括對生命存在和人的尊嚴的尊重、以人為本、對價值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等。當代大學生往往價值觀念自我化,缺少奉獻精神;價值取向功利化,缺少理想熱情;道德觀念淡薄,缺少社會責任感;情感反應冷漠,缺少同情與關愛。屢見諸報端的大學生犯罪案件,如清華學子劉海洋的“傷熊”事件等,正是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人格不夠健全、缺乏對生命的關愛而導致的悲劇。

  醫(yī)乃仁術,因此與其他學科相比,醫(yī)學在強調“技術”的同時,更應強調對人的關懷。為醫(yī)者除具備精湛的醫(yī)術外,還應具備高尚醫(yī)德與大愛之心。因而對于醫(yī)學生來說,優(yōu)秀品德的鍛鑄,仁愛之心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大學語文萃取文學經典,不僅集萃了豐富的知識,而且負載了可貴的道德品質,蘊含了豐沛的情感。這些特性決定了它在醫(yī)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作為醫(yī)學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應將品德和情感教育融入大學語文教學中。

  一、體味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與追求境界,完善醫(yī)學生的道德品質

  一方面,歷代文化名人高尚的情操與人格,具有無可比擬的感人魅力。屈原遭讒放逐,寧可以身殉國,終不改愛國之志;司馬遷忍宮刑之辱,發(fā)憤著書,終完成史家絕唱之《史記》;文天祥逢國破家亡,誓不降元,丹心一片光耀汗青;布衣杜甫,“位卑未敢忘憂國”,窮亦兼濟天下;魯迅先生,冷筆熱心,“俯首甘為孺子!。文化名人們身體力行所展現(xiàn)的重義輕利、舍生取義的精神境界,信奉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信條,在民族危難境遇中所表現(xiàn)的信仰堅守等,會給大學生以巨大的心靈震撼,滌蕩他們的精神世界,明確他們的人生追求。

  另一方面,經典美文極其生動地詮釋了作家的人生追求和德行操守。優(yōu)秀的作品無不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情感,展示了他們的精神氣度、道德取向,揭示了其人生態(tài)度、理想追求。如“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是孟子的處世原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笔抢畎椎娜松ж;“不懼吾廬獨破受凍,而愿大庇天下寒士”是杜甫的大愛胸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諸葛亮的奉獻精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陸游的愛國情懷;“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是孫思邈的醫(yī)者之心……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無不是陶情冶性的春風雨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激活自身的使命感、責任感,在對先賢認同、崇敬的過程中,逐漸將他們的德行操守內化為個體生命的自覺。

  二、品味作品中豐富的人生情感,健全醫(yī)學生的人格品質

  對生命的態(tài)度是人格品質中最重要的內涵之一,它主要指對自我生命的肯定珍視,對生命意義的自覺以及對他人生命乃至整個世界上生命的同情與關懷。影視作品中的血腥場面,現(xiàn)實世界中的暴力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造成了不少大學生對生命漠視和踐踏的心理。醫(yī)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態(tài)度,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品質對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醫(yī)者至關重要,而人自身及其心靈的價值正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名詩美文蘊含著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人類對未來不懈的思考和探索,是對真善美的追求,是陶冶人性靈的最好素材。 朱自清的《背影》體現(xiàn)了親情的深度;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傳達了友情的廣度;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詮釋了愛情的純度;巴金的《小狗包弟》飽含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悲憫;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展現(xiàn)了寄情自然,物我兩忘的和諧愉悅。通過賞讀作品,讓學生更深刻地去關注自身,關注生命,鑄造健全的人格品質,培育為醫(yī)者的大愛之心。

  三、情感體驗——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

  德情教育效果的實現(xiàn)以精神自覺為前提,單純的道德說教、乏味的理論講解是很難奏效的。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啟發(fā)主體對人生深入思考,正是實施心靈教育的關鍵手段。

  情感體驗是指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作品中展現(xiàn)的精神境界、人格品質、生命態(tài)度等感同身受,在潛移默化中被熏陶、被感染,從而引發(fā)他們對人生問題進行自覺的思考,由個體被動的遵從、選擇內化為自身的德行操守。因此教師在情感體驗教學中要發(fā)揮以下積極作用:

  首先,以情感人。

  法國思想家狄德羅曾說:“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盵1]同理,教師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語言都不能打動人心。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根,教師不僅要挖掘蘊含在作品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運用自己的.語言力量、體態(tài)表情,用自己的真情、深情與激情,去感染、激發(fā)學生,讓學生進人良好的閱讀狀態(tài)!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2],學生在同事物發(fā)生同情和共鳴,在領略作家人格魅力,作品情致韻味的同時,明辨是非曲直,從而按照美的規(guī)律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其次,運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

  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的情感效能。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語文教學只能靠教師語言表述,缺少直觀感受的不足,視聽元素的加入極大地強化了情感體驗的效果。如以往講授戲曲缺少直觀性,情感體驗效果不盡如人意,而今教師可以在授課中穿插入對白、唱段、配樂,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聯(lián)想、情感,去觸摸內容的整體存在,引導學生去感受、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受到心靈啟迪和教育。此外,如角色表演法、分析討論法、探究學習法等都是激活學生情感,加深心靈體驗較好的教學方式。

  大學教育不僅是傳授新知的過程,而且是培養(yǎng)合格社會人的過程。知識終有更新?lián)Q代的一天,而良好的德行品質、人格修養(yǎng)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對于醫(yī)學院校的語文教師來說,更要在教學過程中使德情教育在積極、活潑的情境中得以無聲地滋潤、涵化、展延、厚重,培養(yǎng)起學生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對他人生命、對自己生命的珍愛,為他們在將來的工作生涯中成為精誠、仁愛的醫(yī)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釋:

  [1][法]狄德羅:《文藝理論譯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1期。

  [2][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年版。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10

  論文摘要: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大學語文教學領域,優(yōu)劣并存。我們應趨利避害,使多媒體得以與大學語文教學很好地整合,發(fā)揮其最大優(yōu)勢,更好地服務于老師教、學生學。

  當今,多媒體教學方興未艾,它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教學節(jié)奏大大加快,教學效果進一步優(yōu)化。但是多媒體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急需解決。本文以大學語文教學為例,從多媒體教學優(yōu)缺點兩個方面著眼,探究解決途徑,使多媒體得以與大學語文教學很好地整合,發(fā)揮其最大優(yōu)勢,更好地服務于老師教、學生學。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科學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tǒng)的教學領域由于多媒體的介入,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多媒體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圖文并茂、聲形共舉,在教學革新活動中彰顯了其突出的優(yōu)勢。“多媒體教學以視覺、聽覺為出發(fā)點,具有界面內容生動、動態(tài)呈現(xiàn)、信息量大等特點,運用多媒體結合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從教學中‘文本內容’到‘體驗內容’的轉化;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模擬和再現(xiàn)各種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創(chuàng)設與教學場景相關的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薄诙嗝襟w的幫助下,時間和空間不再受到限制,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容量的最大化,課堂的交流得以無限延展;大學語文內涵更豐富,主體感更強,說大學語文課堂采用的是立體式景觀教學非常恰當。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提升了大學語文課堂的生動性、活潑性、新穎性。比如在講解《雨巷》時,先響起曼妙舒緩的樂曲,之后,讓男女組合和著美妙音樂一起朗誦。從大屏幕中看到的是江南的古鎮(zhèn)、小橋流水、詩一般的絲絲細雨,還有色彩斑斕的油紙傘以及丁香姑娘那憂郁的眼神,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多媒體教學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高深的東西通俗化。

  心理學研究證明了一個規(guī)律:人們在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時候,更多地使用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相對而言沒有形象思維發(fā)達。以前只可以抽象講解的知識,在多媒體的幫助下變得形象了。傳統(tǒng)教學中各自獨立的文字、圖片、聲音等,在多媒體中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學生被帶進一個生動活潑、充滿誘惑力的課堂情境中,學生的視覺、聽覺甚至味覺、嗅覺都得到充分調動,思維空間被打開,理解力進一步提升。多媒體一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難易就得以調節(jié),大學生順理成章地實現(xiàn)了對于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領悟、理解和掌握。多媒體信息網(wǎng)絡傳輸準確又快捷。在這種條件下,大學語文的教育資源在全國甚至全球得以共享。多媒體課件依據(jù)網(wǎng)絡支持,得以不斷完善不斷傳播。其表現(xiàn)力及交互性進一步優(yōu)化了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授課方法。教學過程實現(xiàn)了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

  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來看,多媒體教學進入大學語文課堂是必然的。在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專業(yè)開設的大學語文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們對文學常識的學習事半功倍,有些經典對他們來說不再難以理解,大學語文學習被提高到藝術享受的境界。多媒體運用的更大的意義在于大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增強,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模式。

  使用多媒體還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學生和教師可以平等使用視聽資料。從學生角度來說,他們可以對視聽資料任何一方面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大學生就能夠相對獨立、自由、深入地思考,增強對教學的參與意識和對教學主體的認知。從教師角度來說,來自大學生的自由、豐富的思考能夠使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心理與思想,同時也對大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隨機應變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語文教師須真正尊重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多媒體教學的負面效應

  多媒體教學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課件質量有待提高、多媒體教學功能未能充分發(fā)揮,等等。某些課件就是手寫教案的電子版。板書由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轉化為現(xiàn)代的“屏幕+鍵盤”,乍看教學方式上有一點點改變,而本質上無非“穿新鞋走老路”,多媒體的優(yōu)勢并沒得到發(fā)揮。大學生最初還可能感覺到一絲新鮮,但久而久之,這種單調的轉化就乏味了,課堂氣氛回復平淡,授課效果難有多大改變,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徒留形式。"

  課件作用被無限放大,師生之間的交流束之高閣。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但是多媒體的運用往往喧賓奪主。教師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課件制作與運行上,把處于主體地位的學生忽視了。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大家都淪為課件的奴隸,課件成主導,教者被動,學者也被動。常規(guī)成熟課堂中師生的互動被擠壓得蕩然無存,師生互動被人機交流所取代。表面的熱鬧過后,腦子里空空蕩蕩,沒有留下知識的光芒,最為可貴的深思聯(lián)想也被扼殺在一目了然的表象之中。

  影像圖片的濫用導致大學生想象力的萎縮。正如古語所說“物極必反”。部分大學語文老師竭盡全力搜集各種圖片、影視資料,于是出現(xiàn)“過度包裝”,內容繁雜無序。過度使用多媒體的結果就是削弱了大學生思考的能力。“這種幾乎武裝到牙齒的多媒體教學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卻大大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失去了語文教學原有的本色。”大學生對于文本的理性思辨被“熱鬧”沖淡了。“語文課被上得大同小異,這可以說嚴重束縛了執(zhí)教者的手腳,并導致他們越來越遠離了自由性思考和個性之張揚!

  三、多媒體應用誤區(qū)產生的原因

  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首先是許多大學語文老師對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并不是十分熟悉。有關專業(yè)人士曾經針對大學語文老師利用何種工具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了調查,結果是:“用PowerPoint的占95%,用Flash的占15%,用Au—thorware的占10%,用3DMax的占4%,用Dreamweaver及其他工具的占1%!睆恼{查結果看,當前大學語文老師多使用電子幻燈片技術,該技術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要求使用技術水平高的軟件對于他們來說往往不現(xiàn)實: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這些軟件,對專業(yè)軟件的認識程度不高。

  其次,缺乏對教學理論的學習。簡單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并不能代替對多媒體教學理論的認識。一個大學語文老師若忽略了對諸如教學心理學、教學傳播學等理論的'再學習,就會導致一種現(xiàn)象產生,那就是機械地使用多媒體,流于形式,更不會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課件,課件成為資料的堆積、技術的展示。大學生們感受不到多媒體運用的親和力,甚至感到還是傳統(tǒng)的大學語文教學方式更合適。

  第三,大學語文學科特點被忽視。大學語文教育本質上屬于人文教育,精神層面的東西居多。精神財富必須通過學習和心靈感悟來獲得,而不能靠外力去占有。部分大學語文老師由于忽視大學語文的學科特質,機械地使用多媒體手段,導致無用信息泛濫,非但無助于教與學,反而再巧成拙、事與愿違,與科學、嚴謹、和諧的課堂要求背道而馳。

  四、趨利避害。實現(xiàn)多媒體應用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

  要使大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教學發(fā)揮積極作用,教學的實施者運用多媒體的能力是關鍵。首先,大學語文老師應該有意識地促進自身知識的更新,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其次,高校也應該組織專業(yè)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給予充分的學習時間以及資金上的支持,提高教師運用多媒體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師們有一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尊重教師的個性,正確看待教師的悟性,真正把課件作為教學手段而不是對老師的束縛;鼓勵創(chuàng)新和自主研發(fā)課件。

  從內容編排體系來看,大學語文往往按時代和文體進行單元劃分。通常大學語文課本被分為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散文、小說、詩詞曲賦等章節(jié)。應根據(jù)文體特點來決定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否。就是說,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相對而言,那些摹景狀物、感時傷懷的文學性強的詩詞、散文、小說宜于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而那些說明文和議論文,特別是事理性說明文,其邏輯性強,常常以說理進行文章的延展,與圖像素材關系不大,多媒體的使用近似于板書,作用不大。此刻,理性分析、科學理解和認識問題是關鍵。老師的智商和情商無論如何計算機取代不了。大學語文老師制作課件之前先要綜合思考自己的教學價值,也就是比較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跟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效果孰優(yōu)孰劣,不能單純追求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而置實際教學效果于不顧。

  此外,大學語文教師也應該努力提高審美修養(yǎng),讓制作出來的課件既美觀又實用?傊嗝襟w教學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認真思考,不斷完善,讓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于大學語文的教學。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11

  摘要:高職高專院校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把專業(yè)技能課放在突出位置本無可厚非,但被忽視的人文教育帶來的后果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和忽視的。尤其是茶文化專業(yè)這種帶有濃重傳統(tǒng)文化特質的學科,人文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實現(xiàn)這一途徑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強大學語文課程建設。

  關鍵詞:茶文化;人文教育;大學語文;職業(yè)能力

  新學期我校茶文化專業(yè)的大學語文課程設置為大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每周兩課時?鄢律娪柤叭雽W培訓,學期授課時間為13周,那么茶文化專業(yè)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的三年期間大學語文的總學時只有26節(jié)課。再放眼整個學校,除少數(shù)幾個師范專業(yè)仍開設大學語文,其他各專業(yè)都相繼取消,大學語文前路堪憂。

  一、茶文化專業(yè)的目標性

  茶文化從廣義上可定義為茶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兩方面,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與茶相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我們研究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是茶的精神和對社會的功能。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了茶,從鮮葉咀嚼生吃到煮食、飲用,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飲茶的方式經歷了煮、煎、點、泡的發(fā)展與變化過程,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及文化品位的提升,飲茶早已不是滿足生理需求,更多的茶人關注的是這個過程所體現(xiàn)的茶文化。

  影響我國思想文化最廣泛、最深遠的是儒、釋、道三家學說。賴功歐說:“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禪悟境界,融匯成中國茶道的基本格調與風貌!钡澜淌侵袊谋就磷诮,與茶文化的關系也最為久遠、深刻。道教的自然觀,導致淡泊超脫的品性,與茶的自然屬性吻合,也凸顯了茶文化虛靜恬淡的特質。從發(fā)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應歸于儒家學說,即以禮為基礎的“和”的思想。飲茶可自省,清楚地看待自己,繼而正確地對待他人。以“和”貫穿,是一種博大精深思想的體現(xiàn)。如果道教體現(xiàn)在源頭,儒教體現(xiàn)在核心,佛教則體現(xiàn)在茶文化的興盛和發(fā)展上。中國茶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體現(xiàn)真正的“禪風禪骨”,禪佛在茶的種植、飲茶習俗的推廣、飲茶形式傳播及美學境界的提升諸方面,貢獻巨大。沒有禪宗,很難說中國能夠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茶文化。而儒、釋、道三者共同特點都是:追求質樸、自然、清凈、平和。中國茶文化可以說是極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釋、道的思想精華。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

  4-5世紀傳入高麗;9世紀傳入日本;15世紀,銷往西方;17世紀銷往英國,中國的茶葉與絲綢、瓷器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的思想本源皆來自中國禪宗。韓國茶禮以和、靜為根本精神,尊重傳統(tǒng),尊重禮儀,同樣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英國飲茶之風長盛不衰,人均茶葉年消費量居世界第二位,享譽盛名的英式下午茶首選便是祁門紅茶,形成英國紅茶文化。馬曉俐將英國茶文化精神概括為貴、雅、禮、和,也無不打著中國文化的烙印。茶文化是我校新開設專業(yè),從20xx年開始招生。

  其培養(yǎng)目標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茶葉鑒定、茶飲服務、茶藝表演、茶會策劃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具有創(chuàng)新、服務、敬業(yè)精神和茶樓、茶葉經營管理素質的高端應用型技能人才。其職業(yè)崗位核心能力為:茶飲服務能力、茶藝表演能力、茶葉鑒定能力。其中茶藝表演要求正確配置茶藝茶具;能夠按照不同茶藝要求選擇和配置相應的音樂、服飾、插花、熏香等。這就要求茶文化專業(yè)學生是全方位、高品質的。既要具有比較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茶文化知識,又要具有高雅的藝術欣賞水平和鑒別能力。

  二、大學語文的重要性

  國家教委高教司于1996年已明確將大學語文課程建設作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家《十一五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也明確指出:“在高等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高專人文素質教育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楊叔子教授認為:“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它關系到民族的存亡,關系到國家的強弱,關系到社會的進退,關系到人格的高低,關系到涵養(yǎng)的深淺,關系到思維的智愚,關系到事業(yè)的成敗。”人文素質是指社會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經過環(huán)境、教育等途徑內化于人的身心所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基本的、內在的個性心理品質,它又外化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養(yǎng)、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人之為人應起碼具備的基本品性,它是一切素質形成的基礎與前提。

  而大學語文可以說是是實踐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方式。大學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征。它的工具性體現(xiàn)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母語運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的實用性,日常生活的溝通、交流等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方面。它的人文性則體現(xiàn)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上,引發(fā)學生對歷史、哲學、文化、人生的思考,形成健康高雅,樂觀向上人生觀、價值觀,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價值標準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是形成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礎。當我們讀諸子百家,可以讀到政治,可以讀到哲學,可以讀到軍事,可以讀到謀略;我們感受觀點的鮮明,言辭的犀利,感受學派紛呈,學說豐富。即便同是儒家,孟子“人性本善”,而荀子“人性本惡”則教會我們辨證看待事物的不同方面。當我們讀《離騷》,透過千年歷史,在瑰麗的想象中遭遇屢遭流放而至死不渝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懂得什么是忠誠,什么是堅守。當我們讀蘇軾《赤壁賦》,在清風明月間體味儒、釋、道思想對知識分子的浸淫,讓我們以曠達胸襟容納人生的起起浮浮。當我們讀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我們看到什么是“真的猛士”,怎樣在殘酷現(xiàn)實中直面人生,奮然前行。

  這些不是空洞的說教,更不是精神毒品的心靈雞湯,它們如此鮮活,如此充沛,給予我們生生不息的力量,強大我們的內心,以應對漫長人生的榮辱浮沉。所以就一篇文章來說,大學語文可以說是最便捷全方位地接受多種知識,得到多方面的文化熏陶,占用課時少而收效大、進行學科綜合化的最有效途徑。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學語文教材選用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經過時間考驗的經典文章,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精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思想的深度、廣度,表現(xiàn)人性的精準、永恒,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也是其他教育活動所不能取代的。

  大學語文和茶文化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對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上可以說是殊途同歸。但大學語文因其價值是隱性的,不能給學生帶來即時的利益,長期以來不被重視,甚至課時也是不斷被壓縮。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可如此短視,將學生如流水線的產品一樣復制輸出。大學是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能力人才的地方,決不可淪為職業(yè)技能培訓所。只有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職業(yè)能力相統(tǒng)一,將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與人格完善相統(tǒng)一,才能達到人的全面均衡發(fā)展,造就與時俱進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馨予.茶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青島大學,20xx.5.

  〔2〕賴功歐.茶哲睿智———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

  〔3〕陳力群.茶藝表演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20xx.1.

  〔4〕馬曉俐.多維視角下的英國茶文化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5〕唐騁帆.我國大學語文教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柳州師專學報,20xx.2.

  〔6〕曹麗萍.發(fā)揮大學語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5.07.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12

  摘要:大學語文教學是漢語教育的高級階段,同時也是大學生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想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強化,教師需要進行適當?shù)母倪M,按照教學任務和教學規(guī)律,采取開放式的教學策略,順應新課改的教學方向。

  關鍵詞:大學語文;人文素質教育;方法探究

  大學語文是人文學科的一門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思想,是一門面向非中文專業(yè)學生所開設的公共文化基礎課程。大學語文能夠對學生的涵養(yǎng)氣質、精神世界等方面起到獨特的作用,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大學語文教學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如何通過語文知識內容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素質觀念,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問題。教師需要對教學節(jié)奏進行掌控,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向以及院校的教學特點,對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策略進行深入探究,構建出完善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思路。

  一、大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語文越來越被重視,使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基礎知識、基礎素質和基本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學暴露了一些不足之處。

  1.學科性質略顯模糊。盡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歷經多年,但是對大學語文性質的鑒定,還多是從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進行判斷的。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高校將大學語文定位為基礎性的公共課程,并且長期處在一個邊緣化的位置上,這與英語教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導致很多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輕視的學習態(tài)度。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價值存在著一些認知偏差,對于學科的定位比較模糊。要想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不僅需要具有較強的文學鑒賞水平,還要從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對自身情感進行塑造。而這一點,恰恰是大學語文課堂上未能體現(xiàn)出的內容。

  2.課程定位缺乏統(tǒng)一。大學語文教學的定位問題是當前高校面臨的一大問題。對于那些剛剛經歷高考入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在語文課堂上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需要進行必要的鞏固和延伸,同時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也要進行必要的強化。部分學生自身的人文綜合素質不高,其人文精神有待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大學語文中的課程內容來對其進行改進。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前對于大學語文內容的定位考慮,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這幾個方面:一是工具性定位,認為大學語文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的一種延續(xù),也就是簡單的補課;二是人文性定位,認為大學語文應該要對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人文精神進行培訓;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融洽的定位,讓學生在掌握漢語言實用技巧的同時,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由于以上教學觀念無法進行統(tǒng)一,導致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不高。

  二、大學語文教學和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關系

  1.大學語文教學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關系。大學課堂開展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大學語文的教育定位在培養(yǎng)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中,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明確和不具體的學習問題。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手段對人文性的主體內容展開學習。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本著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關注語文教育的歷史環(huán)境,為學生呈現(xiàn)多元化的學習體驗。

  2.大學語文教學和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關系。當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較為薄弱,且人文課程的開設數(shù)量較少,所以大學語文在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過程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人文素質主要是指由能力、知識、觀念、意志等因素綜合而成的內在品質,是一個人修養(yǎng)和氣質的表現(xiàn)。它可以促進人的思想感情和諧發(fā)展,協(xié)調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由于社會經濟的影響,部分學生的拜金心理嚴重,審美水平低下,甚至心理出現(xiàn)了一定的問題。我國大學語文課程主要講授的是中國語言文學,但是教師卻并未對語言文學知識展開透徹的講解。所以要想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培養(yǎng),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通過欣賞作品背后的內容,揭示文本中所蘊藏的文化精神,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大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因素。在大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學活動主要是對教材、教師和學生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機的協(xié)調。教材是由相關專家總結出的重要學習經驗。在大學語文課堂上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內容展開教育,教師首先需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將弘揚傳統(tǒng)文化、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依托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組織。當然,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也不能被教材束縛,教師要鉆研教材,對其中所蘊含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挖掘。例如,在對一些古典文學作品進行講授的時候,教師要選擇其中的精華,通過挖掘其現(xiàn)實意義,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展開教育。對于一些作家的生平、寫作背景,以及前人對其所做的評價,教師都可以講述給學生,不只是單單讓他們對作品進行理解。在大學課堂上對《孟子》《論語》等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如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內容,找準一個切入點,幫助學生建立必要的人文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延伸出莊子、韓非子等人的學說,幫助學生樹立相應的學習意識,引導他們從優(yōu)秀的作品中汲取學識和智慧。為了在課堂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體驗意識,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思想,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比如在對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等詩人的詩歌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些詩詞中所蘊含的精神、節(jié)操和品格進行深入的感受;同時結合詩文之間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理想和抱負進行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詩歌作品有更好的把握。又如,在學習《蜀道難》時,教師可以從樂府體詩歌的結構特色以及詩人李白的創(chuàng)作風格入手,引導學生對詩歌中所體現(xiàn)的感情進行全面了解,深化學生的人文思想感受,強化其整體的學習質量。

  2.圍繞人文素質教育改善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圍繞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放到首位,強化整體的思維訓練方法,對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行開放式的引導。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突出,這樣更有利于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對教學課堂展開必要的情境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展開獨立的思考,并鼓勵其積極參與到互動活動中。例如,在學習《寡人之于國也》這篇古文后,教師不妨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感受。只要教師烘托出必要的學習氛圍,學生普遍能夠對“施仁政、反暴政、反兼并”的思想內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對于那些具有戲劇性質的文學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來對文章的主體進行闡述,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F(xiàn)代教育講究的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教師在大學語文課堂上要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發(fā)掘,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首先,可以幫助學生從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進行閱讀和理解,將創(chuàng)作者的主要思想、創(chuàng)作生平以及時代背景等內容融合進來。

  比如在對李清照《聲聲慢》這首詞進行學習時,當學生在對詞中凄苦悲涼的情緒進行感受時,教師不妨將李清照在創(chuàng)作時的時代背景講述出來。由于金兵入侵,北宋滅亡,李清照流落江南,丈夫的過世使她孤苦無依。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對其展開更為深入的了解。學生在學習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時,也可以掌握觸類旁通的方法,對一些詩歌、散文進行欣賞閱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大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例如,對教材上的《煮酒論英雄》和《寶玉挨打》等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不妨播放一些相關的影視片段,幫助學生對語言內容展開視覺化的體驗,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深化自身的理解程度。在對一些經典的詩歌、散文進行學習時,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相應的音樂內容,或者以舉辦朗誦會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總之,在大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一方面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另一方面則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幫助他們在課堂上對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進行全方位的理解,深化其人文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1]馮大建,遲寶東,劉子琦.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在線教學的思考———兼談南開大學“大學語文”在線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xx(8).

 。2]姚笛.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xx(7):100-102.

 。3]彭書雄.基于人文素質培養(yǎng)和語文能力提升的大學語文教育改革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xx.

 。4]張建軍.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上半月),20xx(11).

 。5]汪亞明,魏一媚.論高職旅游專業(yè)文化課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xx(33).

 。6]尹世瑋.關于大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xx(7).

 。7]孟新芝.革新內容與方法提升效果和能力———談大學語文課程與改革[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xx(1).

 。8]蔣業(yè)華.大學語文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性定位及其實施[J].桂林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20xx(2).

 。9]葛娟.大學語文課程走向何處———對大學語文課程本質觀的探討[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xx(6).

 。10]金銀.高等職業(yè)教育中大學語文課程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xx.

 。11]霍然.普通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探索[J].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20xx(5).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13

  一、大學語文發(fā)揮思政教育功能的途徑

 。ㄒ唬┨岣哒Z文教師思政素質。在發(fā)揮大學語文思政教育功能上,語文教師起著主導性作用。要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教育與感染,一方面需要語文教師擁有雄厚知識功底,另一方面語文教師也要具有高思政素質和人格力量。而作為靈魂播種者與知識傳授者,語文老師不能僅提高學生知識素質,卻忽略了思政素質。所以,只有提高教師思政素質,才會準確把握與理解教材中所表達的思想與所描繪的情境,由此才能讓學生進入思政崇高意境,在往復沉潛中滋養(yǎng)甘霖。若非如此,就算語文教材有非常高的教學質量,也會由于不到位的領悟而不能育人。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意識到自身思政素質提高的必要性,并將其切實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去踐行與追求,為教育與引導學生作鋪墊。通過對工作實踐與生活點滴的實踐,提高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以此達到鑄造優(yōu)秀思政素質與崇高人格風范的目的。此外,語文教師一定要時刻謹記為人師表,用自己的真善美為學生做表率、樹榜樣。

 。ǘ┏浞职l(fā)揮大學生主體作用。要想使大學生語文思政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就要重視有效發(fā)揮大學生主體作用。語文教師對新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嘗試,是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性得以不斷增強,并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與教育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以課堂為中心,并向延伸至人文講壇、社團活動以及課外活動全方位教學環(huán)境,同時讓學生自覺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教育與學習的優(yōu)良學風。創(chuàng)建集知識性、趣味性以及思想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站,在網(wǎng)絡互動中,能夠確保學生自我思政教育的實現(xiàn)。此外,還要加強思政實踐,讓學生能夠利用寒暑期時間接觸社會,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深化理解與認識相關文學作品,并于日常生活中領悟語文為他們所帶來的思政魅力。

 。ㄈ┩ㄟ^優(yōu)秀文章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大學語文教材可以說是所有功能得以發(fā)揮的基礎。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往往只有高質量教材才具有正面進行思政教育的功能。毋庸置疑,從總體上說,我國大學語文教材質量比較高,這就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開展提高大量情理并茂及文質兼美的好文章。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各文化思想相互激蕩,尤其是部分反動勢力,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將錯誤理念與觀點滲透至大學語文中,導致學生形成錯誤思政觀念。在不斷進步與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學生出現(xiàn)思想政治問題的因素存在多方面,不良社會風氣及多元化的意識形態(tài)帶給大學的最大問題是負面影響學生信念與理想的形成,在這種情況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消費主義等負面追求就會趁虛而入。所以,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所潛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理念,以此對大學生做好人格形象教育與道德情操熏陶。語文教師為學生講解儒家所宣揚的“剛正不阿”與“浩然正氣”的人格精神、兼濟天下的`進取精神以及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等,啟發(fā)學生能夠學會自我思考,這樣對學生崇高感與責任感的培養(yǎng)非常有利,使學生能夠自覺將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進行緊密結合,最終形成崇高的思政素養(yǎng)。

 。ㄋ模┩诰騻鹘y(tǒng)革命精神,確保學生愛國教育得以加強。隨著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與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我國逐漸出現(xiàn)了城鄉(xiāng)差距大、地區(qū)收入差距大、就業(yè)形勢嚴峻以及貧富差距大等現(xiàn)象。在諸多問題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缺少自我奉獻精神,而且情緒非常消極。面對這種現(xiàn)象,大學語文老師就要深入充分挖掘大學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能夠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精神的詞句或篇章,突出奉獻精神與愛國主義,從這些篇章中感染與啟發(fā)學生。

  二、將思政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有效結合

  所謂結合,并非就是將思政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進行簡單合并,結合是將思政教育與大學語文滲透、協(xié)調、互動以及融合成一個整體的有機過程。一方面要注重大學語文的思政導向作用,通過先進文化與理念對大學語文教育進行指導,以此使其思政教育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另一方面,通過大學語文教育使大學生對學習文化的興趣得以激發(fā),這樣既可以保持兩者特點,而且還能探求兩者在教育效果與教育方式方面的新途徑,尋找思政教育與大學語文結合的共同規(guī)律。類似于劉曉哲在《語文的思政教育功能》中所闡述的問題,思政教育作用并非大學語文的主要教育內容,通過大學語文來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那么大學語文的作用和地位就無法并駕齊驅于“兩課”。然而,這并非學術界不重視、不研究大學語文此功能真實存在的理由。反之,若高?梢猿浞终J識到大學語文極大的思政教育作用,并創(chuàng)造條件確保大學語文思政教育作用的實效性與感染力得以提高,這對當前教育界思政教育差強人意局面的改善有著重大意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一方面能夠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大學生思政素養(yǎng)。因此,當代大學生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通過大學語文進行思政教育與知識傳授,兩者并不存在矛盾,大學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在教學中屬于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14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社會及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高校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忽視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與傳播。因而創(chuàng)新高校大學語文課堂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語文教師使用老套刻板的傳統(tǒng)課堂教育方式講解傳統(tǒng)文化,重視了文化發(fā)展,而忽略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興趣的培養(yǎng),大學教師優(yōu)化髙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講解方式,建立立明確的教學目的,改編傳統(tǒng)的大學語文教材,做到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實教育的相互融合,這是提髙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而提升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堂的學習水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激情,擴展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活動,對于提高同學們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素質水平,樹立同學們的愛國敬黨品格尤為重要。

  一、重視離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意義

  引導學生自覺培養(yǎng)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學習意識是順應我國未來教育改革發(fā)展方向的重要舉措,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必要條件,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推動新課標的深化改革作了重要的準備。學生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提升和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創(chuàng)新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學課堂的授課方式,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摒棄死記硬背和題海戰(zhàn)術等不合理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方法,同時提高了同學們對事物的審美能力和判斷能力,并加強了學習和認知能力。高校大學生對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不但有利于同學們提高道德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還能幫助增強大學語文教學的監(jiān)察力和教育方式的掌握力度。更進一步說,引導高校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實現(xiàn)中國教學的文化素質教育,提高中國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同時消除了大學語文教師基本一致性的情況再次出現(xiàn),進而增強高校大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

  二、離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缺失的基本概況

 。ㄒ唬{校對大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經費投入不足。現(xiàn)階段,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量傳遞速度的豐富性和迅速性對傳統(tǒng)文化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文化教育的需要,高校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專業(yè)課程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髙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因而往往缺乏對大學語文課程的投資力度,阻礙了開展高校大學語文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不能滿足發(fā)展需求。為了保障高校大學語文文化教育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發(fā)展,高校增加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經費投入是保障現(xiàn)階段傳統(tǒng)文化教育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然而,高校每年在專業(yè)項目成果的研發(fā)方面資金投人較多,對文化資金方面的投入還無法滿足開展大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程,使得傳播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嚴重的制約,不利于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降低了教師對傳統(tǒng)文化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不利于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ǘ└咝4髮W領導缺乏對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視。如果說教育是承繼傳統(tǒng)最主要的形式,那么學校教育就是民族精神塑造的最主要陣地。傳統(tǒng)文化教育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品質,只要這樣,才能增強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才能成功抵御住外來不良文化的誘導,進而形成正確的思考觀念。

  髙校開展大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過程當中,往往缺乏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人才儲備,不利于開展高質量的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和推動高素質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人才隊伍建設。因而,重視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推進高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大需求。由于現(xiàn)階段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缺乏專業(yè)的文化人才,使得許多語文教師肩負起傳遞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不利于對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的深人研究,因而在傳授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不足。加上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年齡也趨于老化,使得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缺乏帶頭人,不利于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的科學有效的進行,不利于實現(xiàn)我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目標。

 。ㄈ⿲W生參與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積極性不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新世紀高等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人,我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然而傳統(tǒng)文化傳播方式的'單一性和傳統(tǒng)的文化教學模式使得我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學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高校大學生參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積極性和熱情,降低了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F(xiàn)階段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單一性,也使得我國高校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規(guī)模比較小,很少能夠出現(xiàn)多樣化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不利于實現(xiàn)我國髙校大學更大范圍內高質量傳統(tǒng)文化建設活動的順利開展,降低了大學生參加有關傳統(tǒng)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ㄋ模┐髮W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模式的單一性。科學技術的飛般展使得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沒有多樣性可言,只是依靠老師講解和板書來進行課堂學習,不能合艦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影視擴展方等進行教學內容講解。在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三步走”方式進行教學,沒有新意,乏味無趣,這和大學語文教育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這種以講解為主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讓大學生很難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度剖析,同時缺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探討,造成大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堂的單調沉悶,枯燥無味,降低了同學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而且在進行高校語文聽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學習測驗中,同學們只是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進行了背誦記憶,不能進行自我觀點分析陳述,對學生自我發(fā)展不利,不能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有效功能。各髙校教師應首先發(fā)揮先行者的模范作用,以提升自身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為先任,再選用適合的方式方法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地融人現(xiàn)代教學體系中。學校也應適當?shù)亟o予教師自主權,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模式課堂的文化教育方式,給予大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堂積極活躍性,只有不間斷地創(chuàng)新和超越,才能發(fā)揮出傳統(tǒng)文化固有博大精深的影響力。

  三、加強離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加大高校對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經費投人。由于經費問題對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制約,因而為了有效實現(xiàn)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滿足高校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應當加大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經費投人。高校應當重要實現(xiàn)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資金的專項投人和使用,積極推動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經費的合理、高效使用,充分提升有限專項文化經費的利用率,引導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朝著科學化方向發(fā)展。大學語文老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與改革大學語文教育的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相結合,確保語文課堂傳統(tǒng)文化知識傳授的準確性’這是決定大學語文教師提髙傳統(tǒng)文化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

 。ǘ┨岣叽髮W領導對大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關注。為了提高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水平,推動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高校應當引進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文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建高素質的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學隊伍建設。高校大學應當積極組織和開展高校大學語文課程中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和教師自覺參與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創(chuàng)新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高校在對傳統(tǒng)大學語文課程進行改編時,編撰人應該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刻的探討交流,建立明確的改編方向和構思網(wǎng)絡,增加能夠開發(fā)同學們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的課后作業(yè),同時結合當前大學生的認知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對大學語文教材做出整體融合,得到邏輯與現(xiàn)實結合的效果。

  (三)激發(fā)學生參與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積極性,F(xiàn)階段,為了增強高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水平,開闊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學習視野,豐富傳統(tǒng)文化活動方式,提升大學生參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髙校語文教師應當自覺提升參與傳統(tǒng)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豐富傳統(tǒng)文化教學活動,提升傳統(tǒng)文化教學活動的質量,進而增強大學生參與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高校大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課堂應當營造出良好的思考和交流環(huán)境,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能力。同時語文教師還應當豐富教學活動形式,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求知探索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性,進而引導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思考過程中。

 。ㄋ模﹦(chuàng)新高校大學語文教師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模式。為了創(chuàng)新高校大學語文教師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模式,高校大學老師應當改進講課方式,適當增添活躍開放的知識內容,營造豐富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提升同學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大學語文老師就教育改革的要求,重視對學生探究傳統(tǒng)文化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技能的教育,這是提高大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水平的一種高效方法,為了增加大學語文課堂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趣味性,大學語文老師應該多采用高科技技術進行教學,通過開展文學講座、文藝匯演、書畫比賽等活動,促進同學們進行分享與交流,加強了大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理解概括和汲取吸收,使學生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進而實現(xiàn)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希望使傳統(tǒng)文化意識能夠在教師和學生中引起廣泛的關注。

  四、結語

  為了推動我國教育工作的發(fā)展,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在大學語文課程中應添加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內容,以此培養(yǎng)大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建立合適的大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體系,改進大學語文傳統(tǒng)教學方式。同時整編大學語文教材傳統(tǒng)文化部分的系統(tǒng)融合’開展文化活動,則可以促進大學生親歷傳統(tǒng)文化,體會古老文明的精神,讓大學生走近傳統(tǒng)文化,學習、理解、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彩世界,營造開放活躍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認識到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與使命,進而提高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15

  題目:大學語文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結合發(fā)展前景

  當前,由于多數(shù)人認為職業(yè)教育僅是技能教育,導致高職院校過于注重英語以及計算機等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對于大學語文的教學與培養(yǎng),使得大學語文越來越不受關注。實際上,大學語文教育影響著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而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又影響著大學語文教育的變革。本文通過分析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yè)教育之間關系的認知誤區(qū),以求探討二者相結合所形成的發(fā)展前景。

  一、關于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yè)教育之間的認知誤區(qū)

  (一)大學語文只是一種工具,與職業(yè)教育無任何相關

  多數(shù)人認為大學語文僅是一種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工具,覺得它僅是對于中學語文知識量的補充,未曾關注到大學語文實際上是整個人類的所有文明瑰寶,而大學語文教育實際上是教授學生懂得文明的延續(xù)歷程與真善美的真正含義?梢,大學語文教育所教授的文明與培養(yǎng)的品格無疑都有利于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

  (二)大學語文是一門人文課程,無法在職業(yè)生涯中解決實際問題

  多數(shù)人過分強調大學語文是一門人文屬性相當強的課程,過于強調其理論價值,即便在職業(yè)生涯中遇到某些問題,也并不從實際出發(fā),而是引用大學語文中的某些理論泛泛而談,使得理論與實際脫離,最終解決方法也僅是紙上談兵,未能得到實效。長此以往,導致多數(shù)人都認為大學語文教育并不能有利于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但實際上,使用大學語文所教授的理論去聯(lián)系具體實際,是能夠處理職業(yè)生涯中所出現(xiàn)的那些問題的。

  (三)大學語文是一門文學課程,對職業(yè)生涯不具實際效用

  許多人都覺得大學語文是專注于文學的課程,而在真正的職業(yè)生涯中很難遇到文學中那些“傷春悲秋”的事情,而且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對文學予以深入研究,因此許多人都認為即便是學習了大學語文這門課程,對于自身職業(yè)的發(fā)展也并無多大幫助,反而還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甚至還有人認為倒不如將學習大學語文的時間去多記幾個英語單詞或是多學門技術。但事實上,大學語文并不專注于研究文學,它旨在于通過文學理論,教授給學生為人處事的品格以及自己動手的能力,而這些對于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都大有助力。

  (四)職業(yè)教育是技能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無作何關系

  當前,由于職場上過于關注技能的培養(yǎng),多數(shù)人認為職業(yè)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只要自己具備一技之長,就能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但事實上,職業(yè)教育并非只是指技能教育,真正的職業(yè)教育除了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外,還包括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職業(yè)品格的培養(yǎng),而素養(yǎng)與品格的培養(yǎng)與大學語文教育是完全分不開的?梢,職業(yè)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二者是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

  二、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的發(fā)展前景

  通過對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yè)教育二者之間關系認知誤區(qū)的分析,盡管由于大學語文具備著人文屬性,其相較于一般的自然科學或是應用科學,對于職業(yè)的影響并不那么直接,但是筆者認為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大學語文教育,而大學語言教育的革新又需要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二者相結合不僅具備著重要性而且還具備著必要性。那么,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又具備著怎么樣的發(fā)展前景呢?

 。ㄒ唬┞殬I(yè)至上說在高職院校中占據(jù)主導地位

  當前,隨著教育理念由原來的普通教育理念與精英教育理念逐步轉變?yōu)閷I(yè)教育理念,大部分高職院校所設置的教學科目開始大都以職業(yè)準備為導向,職業(yè)至上說在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高職院校的教學開始更多地趨向于職業(yè)化。由于工業(yè)及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導致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級技術人員,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對于技能的提升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職業(yè)教育的`步伐開始邁入高職院校的教學之中。由此可見,對于當前的就業(yè)市場與職業(yè)結構來說,一旦職業(yè)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相結合,就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真品格、技能水平強的人才。換而言之,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又反過來能促使大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加以革新,以便既保有其原有魅力,又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ǘ┲R是第一生產力,職位升遷離不開知識基礎

  新世紀又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而知識經濟需要具備知識基礎,在整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知識既是最最基礎的資源,同時又是生產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由于知識在經濟中所占比例的日益升高,導致經濟已逐步從傳統(tǒng)的物質投入轉變?yōu)橹R投入,知識開始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經濟發(fā)展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面對當前的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如果只是單純地培養(yǎng)技能而忽視知識的累積,那么將很難在職場中找到立足之地,因此,一旦職業(yè)教育與高職院校中的大學語文教育相結合,便能順應時代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最終使高職院校學生在將來的職場中擁有一席之地。

 。ㄈ┥鐣枰叩冉逃c職業(yè)教育相結合所培養(yǎng)的人才

  對于中國當前的國情來說,如果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仍舊困鎖在象牙塔之中,那么就會與社會以及經濟的發(fā)展脫節(jié),而一個國家想要真正地保有競爭力,那么具備一批高級地知識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于當前的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而言,只有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為社會與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專職人才,才能確保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才能確保中國一直沿著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道路邁進。換而言之,只有國家富強了,經濟騰飛了,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以及職業(yè)教育才具備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yè)教育的開展是為了對一個人的職業(yè)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以及職業(yè)品格所進行的培養(yǎng),盡管專業(yè)課程可以提升職業(yè)能力,但是如果只專注于專業(yè)課程而忽略人文課程的學習,那么這樣的職業(yè)教育勢必是不成功的,所以要想對一個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品格加以培養(yǎng),那么大學語文教育的學習就是必不可少的。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飛速發(fā)展的時期,為了適應當前的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只有將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yè)教育二者相結合,才能給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級技術人才。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語文學習總結11-06

大學語文學習的總結04-23

自考《大學語文》復習試題07-29

大學語文自考強化試題07-26

自考《大學語文》備考指導10-28

大學語文自考專項試題07-25

《大學語文》自考練習試題07-21

自考《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09-10

自考大學語文(專)試題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