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政治高頻考點之剩余價值論
剩余價值是指剝削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的利潤,即“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占有的勞動”。也是考研政治中常見的一個考點,以下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研政治高頻考點之剩余價值論,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剩余價值論】
(一)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1.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
、賱趧诱呤亲杂扇;②“自由”得一無所有。
資本家之所以能夠購買工人的勞動力,把工人變成雇傭工人,其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
2.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勞動是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不能被用于買賣。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購買的是雇傭工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勞動。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由生產、發(fā)展、維持和延續(xù)勞動力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包括三個部分:①維持勞動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②維持勞動者家屬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③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
勞動力商品在使用價值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它在消費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造新價值,而且這個新的價值比勞動力本身的價值更大。
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3.資本主義工資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這是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資本家購買工人的勞動力是以貨幣工資形式支付的,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格”或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這就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二)資本主義所有制
所有制是所有權的基礎。所有制決定所有權,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態(tài)。
資本家與工人的關系是基于勞動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在等價交換原則的掩蓋下雇傭工人從事勞動,占有雇傭工人的剩余價值,這就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實質。
(三)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
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
一方面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另一方面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即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是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價值增殖過程是生產剩余價值的過程,這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主要方面。
2.剩余價值
在價值增殖過程中,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用于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勞動,用于無償地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chuàng)造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自動化是資本家獲取超額剩余價值的手段,而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仍然是這種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
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所創(chuàng)造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剩余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與雇傭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3.資本
資本是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其本質是一定的歷史社會形態(tài)下的生產關系,即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根據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同,資本可以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tài)存在的資本,它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其價值量不會大于它原有的價值量,在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己的物質形態(tài)而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不發(fā)生增殖。
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是被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勞動再生產出來。再生產過程中,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不僅包括相當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而且還包括一定量的剩余價值。
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它表明,雇傭勞動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唯一源泉。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可以用剩余價值率表示:m’=m/v=剩余勞動/必要勞動=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4.利潤
資本家并不是把剩余價值看作可變資本的產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墊付資本的產物或增加額,這時,剩余價值便取得了利潤的形態(tài)。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資本主義生產是為了獲得利潤,不同部門之間如果利潤率不同,資本家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的競爭,使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利潤率高的部門,從而導致利潤率趨于平均化,按照平均利潤率來計算和獲得的利潤,叫做平均利潤,不同部門的資本家按照等量資本要求等量利潤的原則來瓜分剩余價值。
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的價值就轉化為商品的生產價格,即商品的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
5.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除了延長勞動時間外,資本家還用提高工人勞動強度的方法來增加剩余價值。提高勞動強度,是讓工人在同樣的時間內消耗更多的體力和腦力,這與延長工作日并沒有本質區(qū)別。
相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生產的剩余價值?s短必要勞動時間是通過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實現的。
超額剩余價值是指企業(yè)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資本家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
(四)資本積累
1.資本有機構成
資本家投入的資本,從自然形式上看,是由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構成的,二者的比例就是資本的技術構成。從價值形式上看,稱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這兩部分資本價值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
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通常用c:v來表示。
2.相對過剩人口
相對過剩人口就是勞動力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求形成的過剩人口。相對過剩人口有三種形式:流動的過剩人口、潛伏的過剩人口、停滯的過剩人口。
3.資本積累的趨勢
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就是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源泉是剩余價值。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點是擴大再生產。資本家將獲得剩余價值的一部分轉化為資本,使生產在擴大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有機構成呈現不斷提高趨勢。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可變資本相對量減少,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地減少,結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業(yè),形成相對過剩人口。
隨著資本積累和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資產階級手中,必然加劇社會的兩極分化。
資本積累不斷增長,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日益加劇,這是資本主義滅亡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制度必然勝利。
(五)資本的循環(huán)周轉與再生產
產業(yè)資本在循環(huán)過程中要經歷三個不同階段,依次執(zhí)行三種不同職能:
第一個階段是購買階段,產業(yè)資本執(zhí)行的是貨幣資本的職能;
第二個階段是生產階段,產業(yè)資本執(zhí)行的是生產資本的職能;
第三個階段是售賣階段,產業(yè)資本執(zhí)行的是商品資本的職能。
產業(yè)資本運動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空間上同時并存;二是在時間上繼起。
資本是在運動中增殖的,資本周而復始、不斷反復的循環(huán),就叫資本周轉。
影響資本周轉快慢的因素有很多,關鍵的因素有兩個:一是資本周轉時間,二是生產資本中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構成。
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即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問題。
(六)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
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生產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征。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fā)的特點,使社會資本再生產呈現出周期性特點,一般包括四個階段: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七)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是服從于資產階級進行統(tǒng)治和壓迫需要的政治工具。
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職能,主要是政治統(tǒng)治職能,此外還包括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從根本上說國家的公共管理職能是服務于其政治統(tǒng)治職能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職能是國家對內政治統(tǒng)治職能的延伸,是服務于其政治統(tǒng)治的。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局限性:①資本主義的民主是金錢操縱下的民主;②法律名義上的平等掩蓋著事實上的不平等,資本主義法律的實質是將這種不平等合法化;③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是一種維護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政治制度。
【研政治高頻考點之剩余價值論】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之勞動價值論11-16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之唯物論11-20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之辯證法11-18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之認識論11-17
2018考研政治高頻考點梳理之勞動價值論11-09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梳理之壟斷資本論11-12
法制建設中考政治復習高頻考點04-02
科目一高頻考點04-05
2017高考數學高頻考點匯總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