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通用9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1
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零零散散、片片段段的看完了《悲慘世界》的電影,期間好多個感動的畫面,好多處揪心的瞬間。一部被東西方都標榜必讀的巨著,是不能草草的用一個“好”字概括總結的,但是語言畢竟有限,文字表達也不會那么淋漓盡致。不論什么時代,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悲慘的世界當中。
記憶最深、最觸目驚心的是芳汀的悲慘遭遇,從在工廠被小領班的人調戲,到后來被迫趕出工廠,萬般無奈地淪落賣身為生,直至最后生命的結束。一個個畫面都觸目驚心,引人深思。芳汀為什么會被趕出工廠?為什么會淪落至此?這或許是沒有在宗教律法主義深入人心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東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主人公冉阿讓的經(jīng)歷一直在牽引著整個情節(jié),從一個內心滿是憤恨、被人厭棄的罪犯,成了一位有愛、有恩典、有憐憫的紳士。并且即使在可以擺脫一生罪犯之名的時刻,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承認自己曾為囚徒的身份。這樣的改變皆因為那位主教給他帶來的源自上帝的愛和恩典。因著珂賽特,冉阿讓的生命重燃了使命和力量,在最后一幕把珂賽特交付給馬利奧的瞬間,冉阿讓也自知完成了芳汀的托付。臨近生命的結束,他眼神篤定他所信,他求上帝赦免他一切的過犯得以進入祂的榮耀里。最后,冉阿讓坦然結束自己的生命,坦然見主!當再回頭看那位被我們忽視或是在我們的定義里被稱為壞人的沙威警官,他的死何嘗不是為悲慘世界的悲慘又畫添了濃重的一筆呢?他不明白冉阿讓為什么會在生死關頭不殺他,反而替他掩護,讓他逃生。他以為冉阿讓想跟他討價還價講生死條件,他以為冉阿讓想讓他紀念他的人情,他以為……最終他想不明白這原因,他發(fā)現(xiàn)他以為的這些冉阿讓根本沒去要求他,最終他還是不明白罪犯、罪人,一日為小偷終生為小偷的冉阿讓怎么會有如此的愛心!最后他終于不知道、不明白、不確信自己兢兢業(yè)業(yè)持守了這一生的正義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就這樣沙威的世界在悲慘的自殺中結束,他的身體被他自己拋向了塞納河濤濤的水流中。沙威的悲慘在于他不明白恩典是不配而得的,他用自己的律法和正義去要求每一個人,卻沒有一點的憐憫和愛心。把芳汀趕出工廠的那些工人和小領班也是如此,她們自己本身就是敗壞不堪,卻不能容忍芳汀的存在。整個社會環(huán)境就是在那樣外表律法主義森嚴,實則人心缺乏恩典和愛。怪不得會有這一系列的變革,電影中結尾唱起革命歌曲中我好像看到了期待的另一個世界,是有祂的愛和恩典所充滿的世界,沒有憤恨,沒有嫉妒,沒有貪婪,沒有自以為義的冷漠……
在故事的結尾,馬利奧跟珂賽特說:“你的父親是位圣人!币晃蛔隽耸拍昀为z之徒的囚犯,一位在外逃生多年的逃犯,臨終卻被稱為“圣人”,冉阿讓的生命又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轉變,給身邊的人留下了如何深遠的影響呢?這是沙威所不能明白的。也正是因為沙威不明白這恩典,不接受這恩典,所以他成就了悲慘世界中的悲慘,而冉阿讓的生命使悲慘世界中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2
這個星期,老師給我們看了新版的《悲慘世界》電影,雖然只看了部分,但我依然感觸萬分。
新版的《悲慘世界》電影并不是根據(jù)原著小說改編,而是以音樂劇為藍本!侗瘧K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本是一名奴隸。由于饑餓過度偷了一個面包而被人告發(fā),使他入獄,在監(jiān)獄中度過了19年。出獄后,他的思想麻木、無情,對于這個社會有無限的憤恨之情。因為他的身份,人們都遠離他、逃避他,這樣的情景讓冉阿讓感到了絕望,然而奇跡出現(xiàn)了,一位善良的主教請他留宿,而且在他偷了主教家里的東西被人帶回后,主教非但沒有告發(fā)他,反而為他開脫罪行,令他無罪釋放。
再后來,冉阿讓成為了一名市長。他真的是一名很好的市長,開了一家紡織廠給婦女提供崗位工作,他不剝削工人,讓市里的人們過上好日子。然而,當他知道有一名無辜的人被誤認為冉阿讓時,在經(jīng)過一段心理矛盾過后,他毅然挺身自首。這令人十分感動。與此同時,劇中還有一名悲劇人物,芳汀正遭大難,臨死前,她將自己女兒托付給冉阿讓。接下來,是他與老朋友沙威的對話,冉阿讓只希望完成芳汀的遺愿便隨沙威離去。我們一直看到他將珂賽特領走便結束。
沙威這個人物的形象可以說是很有爭議。在電影中,他始終有這么一句對主人公唱的臺詞,……24601。╰wo four six o one)。這是冉阿讓的編號,旋律、音調始終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沙威在一方面是正直公正無私,不輕言放棄;剛正不阿,是一名合格的警察,始終捍衛(wèi)著法律的公平公正。而在另一方面,鐵石心腸,無情無義,冷酷無情,頑固不化,況且他是主人公的對頭。
電影里側重對人物內心的刻畫,比如冉阿讓在馬車上抱著熟睡的珞賽特時的一段獨白。對珞賽特來說,冉阿讓是她的救贖,讓她脫離了可怕的德納第夫婦;但同時她也是冉阿讓的救贖,讓他不再是孤獨的一人。
冉阿讓的懺悔仿佛就如同我們每個人懺悔,我們都是渺小的個人,我們曾經(jīng)不斷的犯錯,我們曾經(jīng)豪情萬丈、理想豐滿,我們曾經(jīng)深陷又掙扎,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還在不斷地重復舊路,我們還在不斷地犯錯,我們不可原諒,我們美好的一切仿佛早已遠去,永不再來,我們孤單影只,匆忙恐慌,為五斗米而賤賣尊嚴,我們不斷追問自己,心中的向往是否不再,希望是否已凋謝,我們要追求什么?我們曾經(jīng)的夢想還有沒有努力去追逐過、實踐過?
當我們讀過或者看過《悲慘世界》后,都應該擁有冉阿讓一樣的精神品質,去感化我們周圍的人,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讓社會變得更溫暖,讓整個世界都充滿愛的陽光!
看過電影之后,我渴望去看原著。所翻拍的電影如此,原著必是巨著中的巨著!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3
自從上個星期看了電影《悲慘世界》片段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越想越氣憤,一直無法平靜。
經(jīng)過我的分析,他們實際上都沒有錯——冉阿讓為了能讓自己的外甥不在饑餓中死去,偷了塊面包;沙威是一名警察,但他公正執(zhí)法,甚至即使自己錯了,也請求被法辦;芳汀為了能讓自己的女兒活下去,不顧一切地去賺錢?墒恰侗瘧K世界》為什么那么悲慘,幾位重要人物之間的關系為什么那么糾葛,卻值得人深思。
首先,是職業(yè)與地位。那時的社會分為上層社會,就是貴族、市長一類的有錢人;中層社會,就是執(zhí)法者和酒店老板一類的可以在社會上不算富裕卻活得很滋潤的人;底層社會,就是奴隸、罪犯和一些窮苦人,被人當作苦力,可以肆意打罵的對象。冉阿讓和沙威都是從貧民窟出身,可是,冉阿讓因為饑餓與窮,去偷了面包,然后被抓,做了20年的奴隸,出獄后被感化,成為了上層社會中的一員;而沙威卻看到貧民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成為了一名警察,執(zhí)法公正,卻因為職業(yè)關系,一直追捕20年前只是為了活命偷了一塊面包的冉阿讓;而芳汀處于底層社會,被處于中層社會的酒店老板所逼迫,不得不出去賺錢,養(yǎng)活女兒,可最后至死也沒有再見到過女兒一眼。
其次,是負面情緒與社會蛀蟲。就像剛開始冉阿讓認為上帝拋棄了他,社會不公,于是會去偷給他一頓飯、一個住所的牧師家的銀器;就像沙威看到冉阿讓這個罪犯,會由衷地感到厭惡,不喊他名字,只喊他24061號,而且都是20年過去了,還不放棄追捕這個逃犯;芳汀本來在紡織廠干得好好的,不會有后續(xù)那些事的發(fā)生,可是因為同事嫉妒他的美麗,誣賴她,使她被逐出廠,沒有了收入來源,為了能夠養(yǎng)活女兒,不顧一切地賺錢,越活越悲慘。社會上還有像酒店老板一家那樣的社會蛀蟲,欺騙、造假、沒有人性,就是有類似這樣的人長期處在社會上,殺之不盡,才會把整個社會弄得烏煙瘴氣。
最后,卻是上位者的態(tài)度與底層群眾的不反抗。上層貴族覺得這樣很舒服,天天有人在身邊伺候,為你賺錢,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的根源所在,即使發(fā)現(xiàn)了,也不會努力地去做出改正,會覺得這樣挺好。而底層群眾被壓迫慣了,懼怕上層權威,沒有一個呼聲,組織群眾反抗強權與黑暗,可想想看,底層群眾的數(shù)量何其之多,如果能夠有一個呼聲,做到揭竿而起,我不信上層社會的優(yōu)越能夠持續(xù)多久,畢竟上層社會是靠底層群眾的努力勞動與耕作才養(yǎng)活的。
《悲慘世界》我雖然只是看了半部影片,可這些想法與感悟卻在我腦海中扎根似地存在著。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4
最近在公選課音樂鑒賞上,老師讓我們觀看了《悲慘世界》的音樂劇,本來我對于音樂劇是不抱任何興趣的,但是在音樂劇開幕后不久,我便被它的藝術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但是由于時間問題,老師只播放一半,于是回到宿舍繼續(xù)看接下來的一半,看完后還是很想再次了解,通過百度知道《悲慘世界》改自法國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說,在英國公演于1985年。之后,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斷的演出,在近幾年,它的影響也波及到亞洲,《悲慘世界》有日文版(其他語種還有法語、西伯來語、匈牙利語、西班牙語、德語等),而在新加坡、香港、印度以及中國都已經(jīng)或是將要有它的演出。也因為如此,它被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音樂劇。于是最后寫下了我的感想。
“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薄皯撓嘈,自己是生活的強者!睘槭裁床荒莒o下來好好思考下,到底《悲慘世界》給我的思想上留下了什么?對現(xiàn)在的我又有哪些方面的啟示?《悲慘世界》中有親情、友情、愛情。我曾為之震撼,為之感動。
就像冉阿讓一樣,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不會因為誰而改變自己的初衷。就像冉阿讓因偷了一片面包而被沙威一直窮追欲將其投進監(jiān)獄。
冉阿讓有冉阿讓的悲哀,沙威也有沙威的無奈,說他們有錯,他們都有錯,若說他們沒錯,其實也都沒錯。沙威只是以自己的方式來維持他的生活模式而已。即使是正確的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出現(xiàn)了,他就成了所有人都痛斥的對象。這對沙威也是很不公平的待遇。我覺得。
在這樣荒唐的時代里,珂賽特無疑是個幸運兒,有芳汀這樣愛她,為她付出的母親,失去了母親之后,還有冉阿讓這樣保護她的父親。我記得冉阿讓把珂賽特救出來之后,他那份不惜任何代價都要保護她、照顧她,不讓任何人傷害她的毅力,讓她的整個人生變得完整了。
我不喜歡相同的文字出現(xiàn),因為我相信每次文字的組合都是一個創(chuàng)造奇跡的過程。就像,這部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那兩句話:“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本拖袢桨⒆屢粯樱米约旱姆绞缴,用自己感化周遭的人。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5
這是成長以來少有的與世界名著的碰撞。事實證明真正的大師是無人可以替代的,是很難被超越的。
在觀看《悲慘世界》的過程中,長達3小時的情節(jié)使我沉浸在一段歷史的氛圍中。貧困與等級、革命與自由、生與死、恩情與愛情。文字的累積竟然可以涵蓋最簡單的道理和最寬泛的涉及,這就是經(jīng)典,就是大師對文字功效的升華。 這個故事最讓我觸動的是作者的道德理想,一種對人物“以德報怨、無私無畏”的精神塑造。
讓阿讓將人性的善發(fā)揮到極致,近乎于一種宗教式的精神境界。而這種以德報怨、無私無畏則是使得社會成為理想社會的基本個體素質。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共和國理想都是基于公有制,基于公民極高的道德和精神素養(yǎng)。同時,之所以將共產(chǎn)主義或者烏托邦稱為理想社會也源于這種道德理想的不切實際。因為它違背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欲求和滿足,也就是違背了人性。
即使高于普通的動物,人所具備的基本需求也使得人無法成為精神世界的絕對王者。我認為物質水平對人性并沒有絕對的決定關系。人性的自私源于不安全感,而并不是極高的物質水平可以解決人類內心的這種不安的。因為人類本身其實渺小,在龐大的宇宙空間,地球的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而不論生產(chǎn)力發(fā)展到怎樣的水平,沒有人可以絕對地確定自己安全穩(wěn)定的生存狀態(tài)。在面對未知的自然,未知的他人的時候,人性的自我保護意識決定了他們的自私與分化。因而絕對的共產(chǎn)主義只能是理想社會,絕對的無私也只能是一種對道德境界的想象。這也是宗教和哲學只能作為精神層面的建構而很難成為人類的行使準則。
但是即使如此,我們并不能放棄對這種極致道德理想的追求和接近。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美好的,對美的追求本身也是一種美德。完美本身就是一種理想,但是渴望完美則是人類基本的行事原則。所以人類會被一些欠缺所困擾,也依然會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宗教的修煉方向某些程度上決定了人類的一種理想境界。所以宗教精神很多時候是純美的,安全的。
有些時候必須說,雖然我們面臨很多的不可能和無奈與壓抑。雖然我們知道處境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和靈魂。但是好在靈魂還具備很大的伸縮性已經(jīng)可能性。所以身體無法實現(xiàn)的可以借助靈魂與精神,只要理想不死,生的意義就永遠存在。無關乎理想實現(xiàn)的普及性和可行性,至少我們內心存在這種火焰,我們可以借由我們的熱量溫暖哪怕一兩個人。這也是力量,有實踐就有收獲,有收獲就有意義。
就像電影最后的旁白:他安息了,讓阿讓幸福地死去,因為他真正地活過。他把他的精力、他的愛、他的美德獻給一個人,把這個人從悲慘的境遇中解脫出來。當這個人走進了生活的時候,他死去了。正像白天消逝、夜晚來臨一樣。 對的,只要真正活過,沒有什么不幸福的。幸福一定是自己一手創(chuàng)造的。幸福,是一種美德。今天和果汁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雨果大師晚年才完成的小說。到現(xiàn)在為止我依舊記得我們一起看完后的感觸。深深地,深深地刻在心里。
果汁說:“他所有的幸福被自己親手毀掉了,現(xiàn)在晚了,我們都已經(jīng)不是小時候的自己”。我知道,雖然他總是一次次的說我沒有變,其實他何嘗不是沒有變呢。變得是時間而已!幸福是自己一手創(chuàng)造的!果汁,我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一起創(chuàng)造幸福!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6
《悲慘世界》影片由荷蘭文學家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fā)布的經(jīng)典小說改寫,小故事緊緊圍繞一名出獄的犯罪分子冉阿讓進行,著重描寫他尋找贖罪的全過程。十九世紀的荷蘭,針對下一層老百姓而言,毫無疑問是凄慘的。而《悲慘世界》影片用濃厚的色彩和哀痛的歌唱極致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悲慘世界:偏遠小鎮(zhèn)、黑喑牢房、嚴肅認真的法院、昏暗的主教堂、法國巴黎凄慘的平民窯濃厚的顏色刺激性著我的視覺效果,這一幅威懾內心的凄慘畫軸是難以忘懷的。
主人翁冉阿讓僅因偷了一塊吐司面包給挨餓極其的侄子判刑五年的苦役。保釋后,那張如影隨行的淡黃色身份證件和冉阿讓這一姓名就如深深地印記在人體上的隱型印痕,使他的生活困難重重。他的風骨使他站起來了,他已不是冉阿讓,他變成了馬德蘭,用他的善解人意與智謀,一步步踏入高些的樓梯,他變成了巴黎市的省長總得來說,作者根據(jù)冉阿讓的品牌形象體現(xiàn)了貧苦老百姓的深沉災禍,揭秘和控告了那時候社會發(fā)展的罪孽,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者的真切憐憫。
但這部電影使我成為最值得紀念的人,不是冉阿讓,而是同樣悲慘,孤獨的芳汀。她是杰出的,是頑強的,是純潔的。她本是冉阿讓加工廠里的一名女職工,有著令人滿意的漂亮秀發(fā)和雪白的牙。她的一生是凄慘的,她的運勢的滅絕人性的。她萬般無奈唱出來的那首《IDreamdaDream》引起我成千上萬遐思。也許芳汀也曾有著這些幸福的時光,在哪一個垂柳依依的炎夏,大家友善溫柔,她的幸福在她的身邊。在哪個落了葉的秋季,她的幸福離開她。以后,她被遺棄、被取笑、被反感、被憎恨,但她還一直在心中保存著期待,她的心血管還不甘舍棄顫動,縱然夢想破滅,縱然跌落谷底,她還仍然咬緊牙堅持不懈,為了愛情深愛著的閨女珂賽特。她是折翼的天使,她是崇高的仙子。扮演芳汀的知名演員安妮海瑟薇悲嗆的臉部情緒,將哪個夢想毀滅的消沉女人惟妙惟肖地描繪出去。夢想是幸福的,實際確是慘忍的。悲慘的世界無情地抹殺了芳汀的夢想,使她置身煉獄,與她的夢想判若云泥。芳汀有夢想,有夢想的人很開心,但是生活在那樣顛倒是非的世界里,一定要認識到現(xiàn)實。而夢想的完成,好似段子一般。整首歌最終一段,使大家見到宛如煉獄一樣的社會發(fā)展,撕破了芳汀全部夢想。它是芳汀無音的控告,又何嘗不是她來源于內心深處的呼喊。
因為我曾遐思過,若我生活在那般一個悲慘的世界里,或許我能早就舍棄對生活的期待,每日過著行尸之懼的生活。或許我不想有夢想,更不容易以便那份幸福得不真正的夢想而堅持不懈。由于夢想會被那個全球撕破,哪個全球會給你的夢想有辱。我乃至害怕想像。這個世界上有溫暖的人情,有公平公正的社會發(fā)展,也許它是香醇的夢想生活的樣子,沒有戰(zhàn)爭,沒有硝煙,也沒有苦役。大家能有著自身的夢想,而這種漂亮的夢想不容易被實際抹殺。大家可以有夢。
生活在現(xiàn)如今美好世界的大家,應當加倍把握現(xiàn)在的生活。另外,大家也必須善良、善解人意、英勇頑強。僅有這種,才可以使這個世界越來越幸福,每一個人都能被全球傾盡全力。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7
《悲慘世界》由湯姆·霍伯導演,拍攝于2012年,飾演女工芳汀的安妮·海瑟薇獲得第85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這是歷史上第4次將這部名著搬上銀幕。
《悲慘世界》是最能體現(xiàn)浪漫主義文學精髓的名著。30多年前我們學習歐洲文學史的時候,老師竭力推薦,而粉碎-之后第一批重印出版的世界名著里就有《悲慘世界》,于是我們漏夜排隊,買來新書如饑似渴地閱讀。果然,《悲慘世界》給我們心靈的震撼無以倫比,我們從中感受到人類美好情感的巨大力量。所以,當湯姆·霍伯導演的《悲慘世界》上映時,我自然迫不及待地找來看,而且還把1958年法國版本的電影《悲慘世界》重看了一遍,對照感受名著的力量。
這是一部音樂劇版本的《悲慘世界》。但正因為音樂,這部《悲慘世界》更為強烈地展現(xiàn)了浪漫主義藝術特色。重拍經(jīng)典是很吃力不討好的活。情節(jié)、人物都已為人熟知,再要突破很難。尤其是1958年拍攝的由法國電影巨星讓·加班主演的《悲慘世界》非常完美地詮釋了原著的`精神,受到一致好評。曾經(jīng)導演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的英國導演湯姆·霍伯決定另辟蹊徑,拍攝一部音樂劇版本的《悲慘世界》。音樂劇《悲慘世界》1980年首演于法國,1985年登上倫敦舞臺,1987年在美國紐約百老匯上演,被稱作“四大音樂劇”之一。音樂的渲染更能烘托浪漫主義的情懷,更能展現(xiàn)雨果小說中大段心理描寫的精神境界?催^雨果作品的都知道,這位大師善于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強調人物的感情抒發(fā),突出人物美丑的強烈對比,如果改編成電影將非常困難。即便讓·加班這樣的表演大師,也無法完美展現(xiàn)冉·阿讓的內心世界。音樂劇則恰好避免了這一缺陷。是音樂讓我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冉·阿讓、芳汀、珂賽特、馬呂斯和沙威的內心世界,讓我們深刻領會到浪漫主義的人文情懷。
過去的文學老師告訴我們,現(xiàn)實主義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浪漫主義則是把美好的東西展現(xiàn)給人看!侗瘧K世界》的主角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浪漫主義人物形象。冉·阿讓因偷面包而入獄,出獄以后受到主教米里哀的感化,化名馬德蘭救濟窮苦百姓。女工芳汀的悲苦遭遇感動了他,他救下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把她撫養(yǎng)成人,并救下珂賽特的情人馬呂斯,使他們開始了嶄新的生活。他是一個耶穌一樣的神似的人物,社會的殘害、現(xiàn)實的冷酷使他變成了猛獸,但是他沒有藉此來報復社會,寬恕和人道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雨果認為,嚴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惡,應根據(jù)人道主義精神用道德感化的方法處理,“最高的法律是良心”。所以他自稱《悲慘世界》是“一部宗教作品”。冉·阿讓屢次饒恕沙威,最后令沙威無路可走,精神崩潰,這就是雨果心目中良心的力量,寬恕的力量。
在如今這樣一個暴戾之風盛行的時代,觀看《悲慘世界》,我覺得尤其具有現(xiàn)實意義。最近一段時間,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都是殘忍無比的新聞,一言不合,或打或殺,然后旁觀者無不義憤填膺,恨不食肉寢皮。仇恨就象這夏日的酷暑,彌漫不散。是的,我承認這世界有陰暗的地方,有狠毒的惡人,就象《悲慘世界》里描述的“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但是,我們不能用陰暗去對付陰暗,用惡毒去對付惡毒。我贊同雨果的觀點,愛和人道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用愛和人道去感化人,教育人,才是社會發(fā)展的正道。我們應該象冉·阿讓那樣,用自己的整個身心報效社會,匡扶正義。前兩天,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一篇介紹十幾年前發(fā)生在南京的德國人普方一家四口被殺案的文章。文中介紹,普方的母親從德國趕到南京,了解案情后,寫信給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個年輕人死刑,她認為“他們的死不能改變現(xiàn)實!比缓螅幼≡谀暇┑囊恍┑聡撕推渌鈬顺闪⒘艘粋普方協(xié)會,捐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完成學業(yè),因為那4個殺害普方的年輕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有正式的工作。我覺得,這種寬恕的力量才是人類最強大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這就是《悲慘世界》給我們的啟示。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8
暑假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音樂劇版的《悲慘世界》。影片講述了貧苦的冉·阿讓為了挨餓的孩子去偷面包,結果被判處19年的苦役。出獄后,走投無路的他偷走了收留他過夜的主教的銀器潛逃,被警察捉回。主教聲稱銀器是送給他的,使他免于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他,他化名馬德蘭,從此洗心革面奮發(fā)向上開始新生活。在得知了芳汀的悲慘遭遇后,他承諾照顧她的私生女柯賽特。八年后,柯賽特愛上了共和派青年馬利尤斯,轟轟烈烈的巴黎人民起義爆發(fā)了,無賴德納迪和他又狹路相逢,而多年來從未放棄追捕他的沙威警探又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面對這一切,冉·阿讓用他發(fā)自內心善的力量使所有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他是被神祝福的。因為他的善與遵循自我,他不再是因貧富不均而犯法的罪人,他和任何人一樣高貴,擁有生存的權利,他在幸福中進入了天堂。
影片中每一個演員都表演得出神入化,他們用歌唱與表演相結合的方式將每一個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芳汀。
芳汀是一個可憐的女子,單純善良,追求愛情,結果被浪子無情地拋棄。有了女兒的芳汀并沒有像其她女人一樣放棄孩子,而是主動承擔了養(yǎng)育女兒的義務。她將孩子寄養(yǎng)在德納迪夫婦家中,她萬萬沒有想到,這是一個無恥的、貪婪的、唯利是圖的人,他們不停地說
謊榨取芳汀更多的錢財。芳汀拼命地在工廠里干活,將辛苦掙來的錢都寄給了他們,后來芳汀被逐出了工廠,她為了養(yǎng)活女兒,不惜賣掉了自己一頭美麗的長發(fā),潔白的牙齒,最后賣身為妓,卻無怨無悔。臨死之時,她在幻想中迎來了女兒的到來,穿著漂亮的裙子,向她露出甜甜的微笑,她心滿意足地離開了人世。在劇中,芳汀的表演者用精湛的演技和凄涼的歌聲向我們敘述著這個悲涼的故事,生動而形象的刻畫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劇中還有品德高尚的冉·阿讓,心存善念的阿波妮,善良美麗的柯賽特,一心報國的馬利尤斯,自認公正的沙威,他們的表演都是那么出色,那么傳神,他們各具特色的演唱更是給影片增添了無限的光彩。
《悲慘世界》用它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和曲折動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二個半小時的影片一點都不讓人感到疲倦。這真是一個天才的導演帶領著一群天才的演員歌劇般演繹著一個偉大的故事,深深地震撼著我們,讓我們沉迷在故事中。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 篇9
看電影似乎是談戀愛的年輕人的專利,自從結婚以后我就很少走進電影院了。以前是孩子小沒時間看,現(xiàn)在是電視、網(wǎng)絡上的優(yōu)秀影視劇多的看不過來。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電影院,看了一場音樂劇《悲慘世界》,頓時久違的那種來自高雅藝術的震撼瞬間傳遍了全身。
在對人性的把握上,電影清晰地關照了人在善惡面前的抉擇困難,不是無法選擇,而是身不由己。冉阿讓因為偷了一塊面包而身陷囹圄19年,正當他對這個世界完全絕望,打算做一個惡人時,主教的善意卻在懸崖邊拉了他一馬,讓他回歸到人性的自我救贖道路上。至于警探沙威,從一開始,他便是法律的嚴格守衛(wèi)者,自認為是正義的化身,但是最后在冉阿讓的寬恕面前,他卻愕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生竟然是惡的一生,難以釋懷的他唯有用死來贖罪。這些人物的悲慘命運在作家的筆下有著夸張的戲劇性,但本質上都是人人要面對的哲學命題。電影中的唱段直抒胸臆,把人的彷徨、無助和苦難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其所宣泄的情感和思考有著很強的刺透力。
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芳汀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在電影中的戲份并不多,只是集中的一小段,但正是這有限的時間塑造了一個悲劇女性的楚楚動人的樣態(tài)。海瑟薇從柔美的長發(fā)到剪短的碎發(fā),從光滑的肌膚到臟黑的面龐,就在一夜間,一個年輕母親的香消玉損的故事催人淚下。她的唱段唯美地抒發(fā)了曾經(jīng)少女的思春情懷,但是在悲慘的世界里,男人的欺騙摧毀了她關于愛的夢和像夢一樣的愛,其憂傷和悲哀彌漫在銀幕上,久久不能散去。這個角色就像《白鹿原》中的小娥一樣,看似是配角,其實是作品中最精彩的篇章,也是最美的生命綻放。
此外,電影在攝影上很有特點,一開頭的大俯拍鏡頭,營造了恢弘壯闊的氣勢,展現(xiàn)了古老巴黎的悠久面貌以及在這個環(huán)境下生活的眾生的苦難景象。之后的大量遠景鏡頭,將人物置于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中和混亂的世態(tài)里,其孤獨感油然倍增。每當單個人物面對鏡頭時,電影總是將臉部特寫放在畫面的左三分之一處或右三分之一處,恰好是黃金分割點的位置,讓人成為畫面的一部分,而不是畫面的中心。唯一的例外是在沙威準備跳河時,電影給了他一個臉部特寫,位于畫面的正中央,這是對他的這一行為的尊重。
盡管在這個版本之前,《悲慘世界》已經(jīng)有了19個電影版本,最經(jīng)典的是1935年的第一部,但是隨著電影技術的發(fā)展,它仍然有可被繼續(xù)改編的空間,到了那時,再回頭看湯姆·霍伯的版本,會有一個更合適的定位。但是從目前來看,這無疑是最華麗的一次創(chuàng)作,它所取得的成功既是電影的勝利,也是文學的勝利,還是音樂的勝利。
【電影悲慘世界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悲慘世界》經(jīng)典臺詞賞析01-27
《悲慘世界》觀后感04-02
悲慘世界觀后感01-05
電影的觀后感12-26
電影觀后感04-21
電影觀后感06-18
悲慘世界觀后感范文12-06
《悲慘世界》觀后感(精選10篇)06-09
《悲慘世界》觀后感3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