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習俗[精華]
中秋節(jié)習俗 篇1
韓國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
秋夕的清晨,韓國家家戶戶都會擺好新谷、水果酒、松餅、芋頭湯和各式各樣的水果祭拜祖先。韓國傳統(tǒng)上是由長子繼承家族的正統(tǒng),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時,均是兄弟們到大哥家里祭祖。祭典開始時,男人們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長子要先把家里的大門打開,意指請老祖宗進到家里來。然后回到祭桌前,燒香、獻花與獻酒,率領家庭成員行叩禮。在祖宗們享用祭品的時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紹祖宗的光榮事跡,然后卜問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畢后,主祭者再率領家族成員對祖宗行叩禮,恭送祖宗。祭祖儀式完畢后,大人們將祭酒喝掉,然后開始吃團圓早飯。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還有掃墓的習俗,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兩天舉行,近代則多在當天舉行。因為韓國人的祖墳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掃祖墳被稱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誤了“上山”。
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后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云:“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fā)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jié)吃月餅來歷
相傳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種儀式,可以說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種表現(xiàn)。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詩句。“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后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游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睎|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贊譽月餅。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jié)日的禮品。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xiàn)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還可稱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中秋節(jié)習俗 篇2
南北方過中秋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
南方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tǒng)治。馬發(fā)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tǒng)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肮饾{”,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jié)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jié)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中秋節(jié),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fā)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fā)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瘕埵且苑Q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jié)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北方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
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jié)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節(jié)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jié)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jié)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xiāng)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jié)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jié),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jié)發(fā)展
民國年間,南京的月餅市場為廣(幫)式、蘇(幫)式和本地(幫)產“三分天下”,廣式的餡料以火腿、棗泥、椰蓉等為主,廠商以冠生園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樂園等。它們以聲勢浩大的廣告戰(zhàn)為手段,在報上刊登巨幅廣告,于櫥窗布置霓虹燈。著名的蘇幫廠商有小蘇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廣告制作上頗具海派特色,愛搞噱頭;蘇式月餅質量不遜于廣幫,價格則較之便宜,故而節(jié)后盤點,財源滾滾勝于廣幫。廣幫的顧客是達官貴人、豪商巨賈;蘇幫的顧客多為小康人家;而廣大普通市民則樂趨本幫,雖然其餡料不過是葷五仁、素椒鹽兩種,全市100多家本幫點心鋪的店容店貌亦老氣橫秋,既不布置櫥窗,更不打廣告,但都靠質量和誠信及價廉贏得顧客盈門,市場份額相對廣幫、蘇幫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月餅發(fā)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在節(jié)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jié)的來源傳說簡介
一、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
二、有一天,后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
三、嫦娥知道后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的統(tǒng)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后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
四、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
中秋節(jié)習俗 篇3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jié)。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jié)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祭月賞月是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F(xiàn)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guī)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雖然祭月的習俗開始年代無法確定,就現(xiàn)有的文字資料來看,漢代枚乘的《七發(fā)》中說,“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并往觀潮于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今天中秋后觀錢塘潮風俗的由來。大約到了魏晉之時,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說:“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贝剿螘r,才正式定為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月餅被列為節(jié)日佳品,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南宋中秋節(jié)活動,則更為豐富多彩: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舉,或攜湖海,沿游徹曉。蘇堤之上,聯(lián)袂踏歌,無異白日。并在江上施放萬盞“小點紅”(小羊皮燈),燦如繁星,十分可觀。明清以來,“賞中秋”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還形成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等特殊習俗。至今,每逢中秋佳節(jié),民間仍盛行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以及舞龍、點塔燈等習俗。
中秋節(jié)習俗 篇4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边@詩句中說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jié)。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jié)日非常多,而中秋節(jié)是人們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還有八月半、團圓節(jié)、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為中秋節(jié)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為中秋節(jié)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guī),且以圓月為象征,稱中秋為團圓節(jié)。又因為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游月宮,便稱中秋為月夕。至于什么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jié),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jié)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于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于“中秋節(jié)”的文字。
關于中秋節(jié)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中秋與秋社有關。周云錦、何湘妃合撰的《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為我國是個農業(yè)國家,家事和季節(jié)有很大的關系,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jié),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jié),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后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绷硪环N說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杰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jié)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lián)系。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抖Y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guī)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了。到宋朝,節(jié)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為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閑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jié)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業(yè)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tǒng)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jiān)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中秋節(jié)習俗 篇5
重慶中秋節(jié)習俗:祭祀、祈禱、喜慶活動
黔江地區(qū)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禱、喜慶活動,其間要跳擺手舞。盛會時,熱鬧非凡,方圓數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蘭卡普,女著艷麗盛裝,結隊而來。擺手堂前,張燈結彩,巫師頭戴鳳冠高帽,腰系八幅羅裙,手搖銅鈴司刀,手舞足蹈地進行指揮。三聲炮響,鼓樂齊鳴,頓時歌聲大作,男女相攜,翩躚起舞,通宵達旦!凹t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擺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動作有單擺、雙擺、回旋擺,表現(xiàn)禮節(jié)儀式,勞動場景或戰(zhàn)斗動作,節(jié)奏明快,舞姿優(yōu)美,原始氣息震懾人心。
重慶中秋節(jié)習俗:苗族“趕秋”
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轉,人不見面歌見面,人人會歌,以歌問候,用歌敘事,憑歌寄情。歌,是苗族人寸步不離的影子,還是青年男女傳情達意、互通心聲的大媒人。婚禮時,更離不了歌,主人要對客人唱謝客歌,對媒人唱謝媒歌,大家要對新婚夫婦唱祝福歌,親朋好友要相互賽歌、對歌、盤歌,連唱三天三夜。
“趕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立秋這天,山寨的苗家人,換上節(jié)日盛裝,從四面八方涌向秋場,場上鑼鼓喧天、歌聲縈繞,打秋千、上刀梯、舞獅子、玩龍燈、跳猴兒鼓舞、歌臺賽歌,熱鬧異常。青年男女利用“趕秋”物色情侶,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苗族的節(jié)日,還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過苗節(jié)”和“羊馬節(jié)”等。
重慶中秋節(jié)著名景點
1.云陽龍缸風景區(qū)
云陽龍缸風景區(qū)位于重慶市云陽縣境內東南隅,緊鄰湖北利川市,集天坑、峽谷、溶洞、高山草場、森林、土家風情于一體,享有“天下第一缸”的美譽。
2.天生三橋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風景區(qū)位于重慶市的武隆區(qū)城區(qū)東南20千米處,武隆至仙女山高速水泥標美路旁,距南國草原仙女山約15千米,距天下第一洞芙蓉洞僅30千米,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tài)型旅游區(qū)。重慶武隆“天生三硚”是世界規(guī)模最大 、最高的串珠式天生硚群。三座天然石拱橋之間有青龍?zhí)炜印⑸聱椞炜觾蓚天坑,形成了“三硚夾兩坑”的世界奇特景觀。
3.重慶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
仙女山位于重慶市武隆區(qū)境烏江北岸,地屬武陵山脈,以其江南獨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國罕見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叢林碧野景觀,被譽為“南國第一牧原”和“東方瑞士”,其旖旎美艷的森林草原風光在重慶獨樹一幟。仙女山與神奇的芙蓉洞、秀美的芙蓉江、世界最大的天生三硚群地質奇觀,組合為重慶最佳旅游觀光度假勝地,仙女山與江津石門鎮(zhèn)的石筍山堪稱重慶二絕。
重慶中秋熱門地點
重慶武隆芙蓉洞,是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中國國家5A級旅游區(qū)、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也是世界唯一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的洞穴。芙蓉洞龐大的洞體,豐富的洞穴沉積物不但征服了各國洞穴專家,更倍受眾多前來觀光的游客青睞。
中秋節(jié)習俗 篇6
中秋節(jié)從2008年起,與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一樣,成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
講到中秋節(jié),自然想到的是賞月、吃餅、觀潮了。那么,中秋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哪些傳說、哪些習俗、又有哪些著名詩詞呢?那就讓我們話說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后來,貴族和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jié),對著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tǒng)的活動。到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此時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遷徙時期,在遭受戰(zhàn)爭離別之苦的人民,以月餅相贈,晚上賞月,取團圓之義。至明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
中國歷書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吃著又圓又甜的月餅,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jié)又被稱為“團圓節(jié)”。
關于中秋的美麗傳說是很多的。
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辨隙鸫伺e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對美女的敬慕,人皆有之。每逢中秋,人們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tǒng)。
是推翻元朝統(tǒng)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tǒng)治,在中秋季節(jié),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烙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終于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后來,每逢中秋節(jié),以吃月餅來紀念這次勝利。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吳剛折桂是關于中秋節(jié)來歷的又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李白詩詞的妙處,在于將吳剛從罪人身份變成為窮苦人做好事的好人。
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這又是中秋節(jié)起源的另一個說法。
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關中秋節(jié)詩詞選是很多的,因為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F(xiàn)將蘇東坡《水調歌頭》和辛棄疾《太常引》兩首詞抄錄如下:
蘇東坡《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中秋節(jié)習俗 篇7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一說到,就會想到吃月餅、賞月、拜月等一些習俗。中秋節(jié)還有許多的民間傳說,比如: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等。
那我就先來說說吃月餅吧,中秋節(jié)的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那時候的月餅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說完了月餅的事,再就說說賞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后,中秋節(jié)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祝愿大家在中秋節(jié)中玩兒的開心!
中秋節(jié)習俗 篇8
日本人:中秋節(jié)吃江米團子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世界各地中秋節(jié)是怎么過的?。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于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后,當地開始出現(xiàn)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jié)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于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jié),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廢除了農歷,改用陽歷,但是現(xiàn)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jié)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越南:中秋節(jié)兒童唱主角
隨著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的臨近,商家之間展開的“月餅大戰(zhàn)”、“玩具大戰(zhàn)”使越南各地的節(jié)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jié)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jié)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tài)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jié)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jié)日的渴望。去年中秋節(jié),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jié)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jié),并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yōu)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jié)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歷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當地人過節(jié)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里,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嬉鬧。
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jié)日里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游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jié)除了傳統(tǒng)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新加坡:中秋打出“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向來十分重視,中秋短信《世界各地中秋節(jié)是怎么過的?》。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jié)是聯(lián)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yè)伙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愿。新加坡是一個旅游城市,中秋佳節(jié)無疑是一個吸引游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jié)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去年中秋節(jié),在新加坡河畔矗立著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著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fā)光,將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在華人的傳統(tǒng)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guī)模宏大的夢幻彩燈會。這里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
馬來西亞、菲律賓: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游*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柜,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jié)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近日舉行了提燈籠游*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游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中秋節(jié)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歡度中秋節(jié)。華僑華人聚居區(qū)的主要商業(yè)街道張燈結彩,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中秋慶;顒影ㄎ椠堄*、民族服裝游*、燈籠游*和花車游*等,活動吸引了大批觀眾,使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滿了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
韓國
中秋節(jié)和過春節(jié)一樣重要,從農歷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中秋佳節(jié)。
韓國中秋節(jié)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后全家人一起喝酒、打麻將、跳舞、賞月等。中秋節(jié)習慣吃"松糕",這是有點類似月餅的食物。
泰國
八月十五,泰國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
風俗:擺壽桃拜八仙
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拜觀音菩薩和八仙。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神仙們就會"降福"。
中秋節(jié)習俗 篇9
揚州中秋節(jié)的習俗
月十五月兒圓,又是一年中秋來。在“月亮城”之譽的揚州,鐘情于月亮的老揚州人,在中秋節(jié)這天,以怎樣的心境,怎樣的準備,怎樣的儀式度過?近日,記者采訪了民俗專家和幾位老揚州人,聽他們嘮嘮老揚州的中秋節(jié)。
中秋起源——春節(jié)之外最大節(jié)日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歷八月十五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
中秋何以成節(jié)?成為繼春節(jié)之后最重要的節(jié)?揚州民俗專家曹永森在《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揚州中秋習俗談》一文中說,民眾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此話并不十分準確。此時,月亮也不一定離地球最近,中秋的月光也比不上冬天的明亮?陀^地分析,人們之所以把八月十五這一天作為中秋節(jié),主要是因為此時新稻登場,一年的收成大體已定,這在農耕社會是極為重要的大事。豐收了,人們要感上天的保佑,頌月、祭月就成為情理中的事象。”
“中秋節(jié)的主角是月亮,自然傳說故事也離不開月亮以及月亮上的人物。上世紀八十年代進行民間文學普查采風時,曾在揚州民間采錄到多則有關月亮的傳說故事,如‘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的是‘嫦娥奔月’的傳說。”曹永森說。
“我們從小聽到最多的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吃了不老丹,飛到月亮上去了。后羿在地上看著月亮,好似看到嫦娥。”講起中秋節(jié)的傳說,陳金龍信手拈來,“還有一個故事,平常不大有人提到,說的是唐明皇李隆基的故事。”陳金龍說,后一個故事有些荒唐,但聽來也挺有趣。是說有一個八月十五,從天而降一個神梯,還是孩童的李隆基順梯而上,到月亮上看到許多宮娥。其中有一個漂亮的宮娥沖他一笑,從此李隆基就害上了相思病。直到漂亮宮娥下凡,投胎為女人,讓李隆基遇上并與其相伴相守。這就是楊貴妃。李隆基為了感謝月亮,每年的八月十五都要擺上香案進行祭拜。
老揚州吳德祥,很小的時候,就常聽大人們說,“到中秋節(jié)時,田里莊稼,水生植物,樹上果實都熟了,豐收了。”吳德祥理解中秋節(jié),“首要意義是為慶豐收,感恩天地所賜累累碩果,并祈禱來年依然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敝星锛涝隆霸铝凉睘樯恫皇悄械?
說到祭拜,也就是老揚州人頗為重視的中秋祭月!爸星锛涝,是十分古老的習俗。史書記載,早在周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曹永森說。
在采訪中,記者常聽老揚州人說祭拜“月亮公公”!霸铝凉珣撌悄械陌,反正從我記事起,大人這么說,我也這么告訴孩子的。”杜祥開說。
吳德祥認為,“月亮公公就是一個稱謂,就和說老天爺一樣的,就是代表天地神靈!
對此,曹永森曾在《中秋——祭拜月亮公公》一文中專門進行詮釋!扒宕娙搜灾邑懺凇对捰陿窃姴荨肪矶杏靡皇住妒彸侵裰υ~》作為解釋:滿城齊供廣寒圖,寶塔明燈百果鋪。博得嫦娥看一笑,月宮誤作月公呼。言忠貞從方言諧音的角度,解釋了 ‘月公’是一種誤說。這種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但還不能盡如人意,因為揚州方言中的‘月亮公公’,這‘公公’是個疊詞,不太可能同‘月宮’的‘宮’相混同!
“從揚州人的處世觀念看,還可以有另一種更合情理的解釋。揚州人一向崇敬有學問、德行高、受尊敬的女子,對她們,揚州人有一種特殊的稱謂方法,即把女性的稱呼改作男子的稱呼,叫做“大大”、“先生”等。如揚州畫壇上曾有兩位年高德劭的女畫家,一位叫李圣和,一位叫李竹村,揚州人中有人稱呼她們‘李老太’,但更多的揚州人是尊敬地稱呼她們‘李先生’。對神靈也不例外,嫦娥是受人尊敬受人崇拜的,當然也可以叫成‘月亮公公’!
揚州有一句俗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眳⒓影菰聝x式的都是婦女和孩童。主祭的又多為老奶奶或是當家的主婦。陳金龍說,民間確實有這樣的說法,不過這一俗話并沒有得到普遍的執(zhí)行。一大家子,男女老少一同拜月的情景在民間也很普遍,自己小時候也與長輩一同參加拜月,長輩也沒有因為自己是男孩而不讓參加。
李涵秋的《廣陵潮》是以揚州的風俗民情為背景而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其中第六十回有一段有關拜月儀式的描寫:“這一年中秋佳節(jié),天氣非常晴朗。朱二小姐清早起來,打扮得花枝一般,出來替卜氏拜節(jié)。又叫乳媽將小美子穿齊整了,單論他腳上兩只小兔兒鞋子,是朱二小姐親手做的??他(小美子)那兩只小手,只管向桌上要去抓陳設的瓜果,引得卜氏同朱二小姐拍手大笑??一直等到初更時分,晉芳也不曾回來。朱二小姐怕小美子要睡覺,便先吩咐仆婦們點齊香燭,又把廳堂上那一座十二層鏤空的玲瓏寶塔點起來,四圍配著水月紗燈,十分光彩。
卜氏以下一干人等,相率次第拜月。果然那一輪皓月,也像是知道有人要拜他的意思,纖云四卷,銀河欲流,格外比平時晶瑩十倍!
吳德祥認為中秋祭月,深層次的意思是祭天地!爸星飼r節(jié),是莊稼、水果成熟季。人們內心中高興、滿足、感恩,所以就捧出各種成熟的果實,進行祭拜。而嫦娥作為一個神話人物,只是順帶祭拜一下而已!
東關街“祥廬”主人杜祥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揚州,至今他家仍保留有中秋之夜祭拜月亮的習慣。“端一張八仙桌,把香燭點上,再挨樣擺上月餅、燒餅、蓮藕、老菱等,加上蘋果、橘子等時令水果。與以前不同的是,那時候條件差,祭拜的東西沒這么多!
除此不同的是,過去全家人會按長幼順序行叩拜之禮,而如今祭拜月亮,杜祥開則和妻子一同向月亮行作揖之禮!耙菜憔催^月亮公公了!
盼團圓——中秋節(jié)為啥叫“團圓節(jié)”?
在揚州,中秋節(jié)有人說是“八月節(jié)”,更多的人稱為“團圓節(jié)”。揚州民俗專家曹永森在《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揚州中秋習俗談》一文中說:“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節(jié)日期間有祈求團圓的民俗,宋蘇軾有《水調歌頭》,早在宋代,人們就借月抒發(f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感,賦予了中秋“祈盼團圓’的主題。后世中秋節(jié)的主要民俗活動都圍繞著‘團圓’這一主題來進行,故中秋節(jié)又叫團圓節(jié)。”
對于中秋節(jié),原住老教場的揚州草根文化名人陳金龍有一種特別的情愫!耙荒昴敲炊喙(jié)日,最好的就是中秋節(jié)。天氣不冷不熱,在外奔波勞碌的人,也能順利趕回來團圓,吃團圓餅!
吳德祥也表示,中秋節(jié)是“人月雙團圓”,寓意家庭團圓慶豐收!霸铝翀A了,一家老小也要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有長者過世,或誰在外求學工作,到了這天,一家人更是尤為掛念!
家住寶應桃園三村的67歲老人張成蘭,每年的中秋節(jié),她都會買上一塊大團圓餅(餡同月餅,直徑約15到20厘米)。“吃過晚飯后,把團圓餅切下來,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弄幾塊吃吃,表示團圓的意思”。
寶塔燈——揚州中秋也玩燈?
老揚州人在祭拜“月亮公公”時,除了各種食品和香燭外,還有一樣少不了的,就是寶塔燈。
很遺憾,寶塔燈作為舊時大戶人家祭拜月亮的一種稍稍奢侈的物品,已經少為人知。在記者采訪中,吳德祥、杜祥開,以及至今仍以做燈為樂的宦廣陵老先生,都是在書中或老人們的講述中聽說過!霸凇肚屣L閘》書里看到過,沒有見過真家伙!眳堑孪檎f;聫V陵說:“聽老人說,以前轅門橋有家專做琉璃燈的做寶塔燈,但我沒有見過!
曹永森曾撰文,專門提及揚州人“中秋燃燈”的風俗!爸星稂c燃的燈是一種特制的燈,叫‘寶塔燈’。清代郎葆辰的《廣陵竹枝詞》云:‘記得中秋踏月曾?重重寶塔試新燈。郎情如塔儂如火,照見中心透幾層?’其中關于‘寶塔’一詞,作者自注,‘揚州中秋,家家點寶塔燈!硗猓瓊I(yè)的《竹枝詞》寫道:‘八月中秋秋氣新,滿街鑼鼓鬧閑身。光明寶塔光明月,便益男人看女人。’其中的`‘光明寶塔’也是指寶塔燈。”
中秋時為什么會有燃燈一俗呢?曹永森認為,中秋燃燈是男子拜月的特殊形式。舊時有“男不祭月、女不送灶”之說,是說祭月是女子的事,男子不能參與。但男子,特別是一些文人也有心愿向月亮表達,這就形成了燃燈一俗。避災求!p月消食“走三橋”
在揚州,還有“走三橋”、“摸秋”等有趣的中秋習俗,如今已不多見。“走三橋”是舊日中秋習俗。人們在月光下出游,走過至少三座橋,多以女性為主,是一種避災求福的活動,又叫“走橋”、“走百病”。后來演變?yōu)橐环N較為普遍的吉祥禮儀。清人顧祿在《清嘉錄》中記載:“婦女相率宵行,以祛疾病,必歷三橋而止,謂之‘走三橋’”。
老揚州陳金龍說,“走三橋”是個一舉兩得的事情。一則為賞中秋月色,以前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的景觀燈,可以看到純粹的自然景色。走在水邊天上月和水中月交相輝映,再漂亮不過了。二則是為在吃飽喝足以后,大家能出去走動走動,幫助胃中消化,防止積食。現(xiàn)在要在揚州城里一晚上走三座不同的橋可能有點難度了,不過好在交通便利了,中秋夜可以開車外出賞月嘛。
農村舊時過中秋還有“摸秋”的習俗,婚后不曾懷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來,就會懷孕生子。最好是南瓜,因為“南”諧音“男”,意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為可得女孩,因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頭偕老,今后女子可婚姻美滿。
中秋節(jié)的各種習俗都是圍繞著那輪又圓又亮的月亮展開的,而揚州人對月亮又格外鐘情,揚州人一直視中秋賞月為悠雅閑適的賞心樂事。揚州籍作家汪曾祺有一篇散文《晚飯花》,其中就寫到一家平民百姓的中秋賞月:“靠南一家姓夏。這家進門就是鍋灶,往里是一個不大的院子。這家特別重視過中秋。每年的中秋節(jié),附近的孩子就上他們家去玩,去看院子里還在開著的荷花,幾盆大桂花,缸里養(yǎng)的魚;看他家的院子里擺好了的矮腳的方桌,放了毛豆、芋頭、月餅、酒壺,準備一家賞月!边@姓夏的一家喜愛清雅,全家人單獨在院子里賞月。汪曾祺筆下寫的是高郵縣城,在揚州城里,許多人家也大致如此。庭院清幽,月色朦朧,靜謐中流露出主人的雅致和祥和。
確實,從古至今,揚州人對月亮懷有一份獨特的感情,很多民間風俗都與月亮有關,特別是中秋民俗,更是充滿了月亮元素。
月觀賞月——中秋佳節(jié),一家人結伴到瘦西湖畔,來到“月觀”賞月,在這座位于小金山腳下,坐西朝東,依山臨水的軒廳,中秋的月亮剛剛從湖東面的樹梢頭升起,天上月和水中月交相輝映,一副“花月夜”的美妙意境。軒廳里還有鄭板橋的手書楹聯(lián):“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詩情畫意與良辰美景融為一體。
神秘十五月——民間還有傳說,八月十五的夜晚,劃船到五亭橋下,在五亭橋下的十五個橋洞里都可見到一輪圓月。所以《望江南百調》中也說,揚州最好的賞月地點是在五亭橋。如果你在中秋那天到五亭橋賞月,當真妙不可言。百姓敬月——舊時揚州人家家戶戶都要“敬月”。老百姓們相信萬物有靈,月亮也是一位神靈,也要設案祭祀。于是人們在中秋這天晚上,除踏月賞月之外,還有拜月祭月一俗。
月亮公公—— 百姓們敬稱月神為“月亮公公”。月亮之上,是嫦娥仙子,又怎會稱之為月亮公公。千百年來,祖祖輩輩都這么叫。而“月公紙”,就是一張月亮神的畫像,上面畫著的月亮神形如嫦娥,畫上還有桂殿、玉兔等。
奶奶主月——揚州有一句俗話,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眳⒓影菰聝x式的都是婦女和孩童。主祭的又多為老奶奶或是當家的主婦。如何祭拜呢?拜月儀式由家中的老奶奶主持,晚飯后,老奶奶先朝月出的方向設下供案,供案上擺有各種供品,月亮一出,由拜月人點香燃燭,向圓月叩拜。即使這天晚上下雨,不少人家也在大門內朝月出的方向拜月。拜完月,就可以分享美食了。老奶奶將一只一斤重的月餅(月宮餅)切開,在家和在外地的家人都要算在內,有多少人就切多少角,然后分給大家品嘗。
寓意供品——敬月的供品十分豐盛,有:菱角、嫩藕、蓮蓬、柿子、石榴、芡實、栗子、芋頭、南瓜等,還有一盤魚,加上“月宮餅”,舉凡中秋時節(jié)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豐盛越好。種種供品中“子孫藕”是必不可少的,“子孫藕”是一只藕節(jié)多芽的全枝藕,要枝芽完整,象征子孫延綿不斷。小戶人家在庭院中設個小桌即可拜月,而大戶人家則另有許多講究。除各種供品外還要布置許多叫做“月宮供”的陳列品,有圍屏燈,小風燈,小香斗,小花瓶,小插牌,再講究的還有小儀仗,小鑾駕花廚,院子里還要懸掛各式走馬諸燈。這些“月宮供”當時揚州的坊肆里可以買到,但有的人專有雅好,喜歡自己動手制作。
中秋節(jié)習俗 篇10
不同地區(qū)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tǒng)治。馬發(fā)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tǒng)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guī)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fā)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tǒng)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jié)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jié)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jié),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兿星飪和蛑星锱。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fā)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fā)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jié)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jié)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節(jié)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jié)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jié)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xiāng)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jié)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jié),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jié)的民族習俗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zhí)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qū)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tǒng)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伙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仿佛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fā)顯得嫵媚皎潔。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jié)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jié)”。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廣西西部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征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jié)為“八月會”或“調聲節(jié)”。屆時各集鎮(zhèn)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中秋節(jié)習俗 篇11
農歷八月十五的傳統(tǒng)風俗,中秋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
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jié)、八月半、月夕、月節(jié),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jié)。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農歷八月十五的風俗--吃月餅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jié)的必備習俗了,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電信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jié)朋友間用來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農歷八月十五的風俗--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農歷八月十五的風俗--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jié)日,正式定為中秋節(jié)。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tài),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tài),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
中秋節(jié)習俗 篇12
在我的家鄉(xiāng),中秋節(jié)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我們會放煙花,尊重月亮,吃團圓飯。
8月15日中秋節(jié),我們全家老老少少歡聚一堂。七點左右,美麗的煙花在天空中綻放,于是我和爸爸迫不及待地下樓。煙花的形狀真是千變萬化!那里有一個飛碟形,它只是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此時花形卻搶了它的風頭,一團一團,一簇一簇,仿佛是快樂的人笑得合不攏的嘴巴。聰明的鬼喜羊羊出現(xiàn)了,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唱著: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星形煙花是我最喜歡的,因為它代表著希望、理想和方向。
欣賞完各種煙花,我和爸爸高興地回家了。桌子上已經擺滿了蓮藕、月餅、香蕉、蘋果等。哦,神圣的.一幕——敬月的時刻到了。我抬頭一看,今晚的月亮姐姐真的很美:又大又圓又亮,就像一個晶瑩剔透的大玉盤?吹竭@里,我忍不住背誦了李白的《小時》:小時不知月,叫白玉盤。
團圓飯令人期待。果然,米飯的花樣層出不窮:香、甜、辣、麻......香讓人回味無窮,甜讓人心曠神怡,辣讓人溫暖,麻讓人飄飄欲仙。這真是一頓快樂的晚餐!
中秋節(jié)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結束,這個中秋節(jié)真讓我難忘!
中秋節(jié)習俗 篇13
祭拜月神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賞月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吃月餅
中秋節(jié)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jié)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jié)朋友間用來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jié)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xiàn)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中秋節(jié)習俗】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的習俗 -各地中秋節(jié)的習俗11-10
中秋節(jié)的習俗03-12
中秋節(jié)習俗01-09
中秋節(jié)的習俗09-18
中秋節(jié)習俗09-25
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附各地習俗)02-27
中秋節(jié)的習俗大全09-22
中秋節(jié)習俗大全08-31
中秋節(jié)燃燈的習俗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