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合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1
舊時劃龍舟要奪“龍標”
南昌自古就是水都,贛江、撫河水系發(fā)達,在舊時,每年的端午節(jié)當日,都要舉辦大型龍舟比賽。當日,萬人匯聚在南昌南郊的施家窯附近(現(xiàn)在象湖的位置),舉行聲勢浩大的龍舟奪標賽。施家窯附近地處贛江與撫河匯合處,河面遼闊,浩瀚無垠。岸上曠地高寬,可容萬余人俯覽全景。老南昌口中至今還有“到施家窯看龍船去”的口頭禪。
參賽的龍船是由附近各村組織,預先商定好各龍舟分別漆成不同的顏色,龍頭龍尾皆用木雕刻成,并涂上彩漆。比賽前,組織者會焚香祭江,各船也殺雄雞,將雞血灑在龍頭上。彩炮一響,龍舟齊發(fā),鑼鼓喧天,劃手們奮臂飛漿,追波劈浪,起落一致,蔚為壯觀。岸上的觀眾齊聲吶喊助陣,群情起伏,熱鬧非凡。
舊時的龍舟賽不僅要比速度,還有一個項目就是奪鐵“龍標”。梅聯(lián)華說,比賽時,當各龍舟快到終點時,終點處的投標船會將系有紅繩的鐵“龍標”投入水中,各龍船上一名水性最好的人,在龍舟到達終點的同時跳入江中尋找
鐵“龍標”,最后,以龍舟的速度和取得鐵“龍標”的綜合成績,來決定名次。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2
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風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消息之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風俗綿延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將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過端午節(jié),中國各地有許多風俗。每到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風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zhèn)髀動嘘P,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之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jù)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3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看見家里面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的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著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著說:“做粽子可簡單了!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能夠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粽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了。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粽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講究?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能夠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著粽子繞了兩圈,然后系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松,江米從里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范。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于學會了。吃著我包的粽子,心里感覺到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獲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4
南昌的端午風俗中,主要有吃“五子”、喝雄黃酒、纏七色線、懸艾葉菖蒲,以及掛香囊和蛋袋等特色風俗。
端午節(jié)當日早餐,是一年中最特殊最豐盛的,大人小孩都要吃“五子”,即粽子、蒜子、雞子(蛋)、口子(藠頭)、包子。中餐一般喜歡吃鵝湯下面,晚餐才是節(jié)飯。此外,早起還要喝一杯雄黃酒,以避毒祛瘟。成年人喝雄黃酒時,還要蘸著雄黃在小孩的額頭上寫個“王”字,叫做“畫王老虎”,耳朵、鼻子等處也要抹上雄黃酒,達到鎮(zhèn)百怪、避蟲毒的目的。
端午節(jié)當日,除了家家戶戶懸艾葉和菖蒲外,南昌民俗中還要給兒童纏七色線,七歲以下的男孩戴符,女孩戴石榴花,祈愿避毒蟲得安康。此外,南昌傳統(tǒng)的端午民俗中,還要給孩子掛蛋袋,小孩則以碰雞蛋為樂事。
一些民俗正在逐步遠離我們的生活,但他希望能得以傳承,如端午節(jié)戴香囊,不僅傳承了手工藝美術的精美,而且具有辟邪驅蚊之功效。一般香囊里面塞了中藥,掛在孩童胸前或是懸在床帳上,可起到辟邪驅蚊蟲、新空氣的作用。老人一般喜歡戴梅花、荷花、雙蓮并蒂等紋飾的,象征著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等,喻示平安健康成長。但香囊并不適宜所有人佩戴,如孕婦、具有過敏體質的人一定要慎用。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習俗,如過年吃餃子、清明掃墓、重陽登高,但令我印象最深的習俗還要數(shù)端午包粽子、吃粽子了!
說到端午節(jié)包粽子,還有怎么一個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到晉代“筒粽”又被稱為粽子也有祈福的寓意。
去年端午節(jié)我也體驗了一次包粽子的樂趣。那天我來到大姑家,一進大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里面裝著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地問:“大姑,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大姑笑著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jié),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我也包!我也包!”看我那興奮勁大姑便一口答應了。
只見大姑從一個大盆里拿出了兩片粽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小漩渦”,往里面放上兩勺糯米,幾個蜜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精致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粽葉照貓畫虎地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終于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像是受傷了似的“小漩渦”,接著往里面放上了兩勺糯米,幾個蜜棗,把剩余的葉子往圓筒上一蓋,便系上了絲線。哎?怎么餡露出來了?白白的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地探出頭來,好像對這個“新家”不是很滿意。我使勁把粽葉往左拽拽,“小淘氣”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么辦呢?我的粽子“露餡”了。我望著盆里的粽葉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糯米包了起來,F(xiàn)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非?蓯邸
粽子下鍋了,我指著鍋里的一個最大,最胖的粽子故意說:“這個粽子最大,一定餡最多,一會兒誰都不許跟我搶!遍_飯了,大姑打開那個最大的粽子,剝了一層又一層,邊剝邊說:“哎?這個粽子是誰包的?怎么只有葉子沒有餡呢?”我聽了笑著對大姑說:“這個粽子是我包的,因為老露餡,所以我又給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棕葉,但是我好像放糯米了,有可能它“逃走了!币患易尤寺犃宋业慕忉尪脊笮ζ饋怼<胰藗儑谝黄鸪灾牢兜聂兆有睦锵癯粤嗣垡粯,怪不得勤勞的蜜蜂有蜜吃呢!
端午節(jié)除了包粽子,還有其他的風俗。如賽龍舟、帶香囊、系五彩絲線等,你應該沒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竟隱藏著這么多有趣的風俗吧!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等著我們去尋找呢!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6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xiāng)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shù)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將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之后就插在門框上,據(jù)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將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由于那時多數(shù)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將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jù)說能夠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夠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之后扔到水里,據(jù)說能夠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夠去瓜地,說一去就將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7
端午節(jié)有很多的風俗,比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xiāng)——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風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jié),當?shù)氐睦先藗兙蜁谧约业拿恳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jié)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接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接著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將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著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風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風俗將古老又悠久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8
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桃子,桃子是圓型的,很象網(wǎng)球。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他的頭上有一點紅,它的果肉是白色的。
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告訴我:以前只有過夏天的時候才可以吃到桃子,現(xiàn)在科學發(fā)達了,吃桃子的時間也提前了。
媽媽還說:桃子代表長壽的意思,有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就做一些壽桃送給他們,祝他們健康長壽。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9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jié)最早源于戰(zhàn)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就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就是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就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而粽子則就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尸。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jié)的活動可真多呀,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 篇10
又是一陣淡淡的粽葉氣息縈繞在我的心間,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的在心靈上跳舞,裊裊的炊煙慢慢地散開……回憶起那個粽子包裹著的溫暖,宛如梔子花在指尖上綻開了。
我的家鄉(xiāng)在上海奉賢,端午節(jié)里,家家都會吃粽子。
以前,年幼的我不知道端午節(jié)是個什么節(jié)氣,只知道每逢端午節(jié)全家都會去奶奶家吃粽子。當我漸漸長大懂事后再一次提及端午節(jié),博學的老爸都會給我普及很多知識。還是穿越到戰(zhàn)國時期吧!相傳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大人物,由于多次遭遇政敵的攻擊,被楚王流放,跳江身亡。后世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jié)就誕生了。最初粽子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jié)食物,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在我的記憶里,作為本地人的奶奶也是最擅長包粽子的——誰讓我嘴饞呢!我總是對奶奶包的肉粽和蜜棗粽子念念不忘,記得去年的端午節(jié),爸爸給我布置了一項特殊任務——包粽子。于是端午當天我?guī)е雍团d奮的心情早早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準備好提籃帶上我,從原材料開始準備。我和奶奶兩個人去家門口的小河邊摘蘆葉,這是一大片的蘆葦?shù)兀谝黄娜~子中,我徹底迷糊了,到底什么樣的葉子才是最適合包粽子呢?奶奶邊摘邊告訴我,要挑選葉子上沒有黑點、沒有枯斑、甚至連一個小洞眼也不能有的新鮮翠葉。我于是跟隨奶奶的腳步,信心滿滿地開工起來。好不容易找到了幾片好葉子,可是被我摘下來的一瞬間就不小心碰壞了。奶奶轉過頭安慰我說:“阿妹,不要緊的,奶奶小時候剛開始摘蘆葉也這樣,摘多了就有經驗了。”我又嘗試了幾次,總算摘得幾片自己還算滿意的蘆葉,回頭一看奶奶已經摘滿了一籃子。我熱得滿頭大汗,脫下外套剩下短袖T恤了。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廚房淘米,洗粽葉。我也就在灶臺邊,心不在焉地玩起稻草來。奶奶邊準備材料邊幫我披上脫掉的外套。
“奶奶,您材料準備好了沒有?”我焦急又無奈地喊道!昂昧,快點來吧!”我興奮地蹦了過來,只見奶奶嫻熟地把一張張粽葉卷起來,做成一個小尖錐裹成三角狀,然后先放一把米墊底,再夾一個蜜棗放進粽葉里,隨后用手抓一把米灑在餡上,再把米壓密實平整,最后就可以翻折粽葉把預留那段的粽葉蓋在米上,這樣鼓鼓的粽子就成型了?墒窍氚岩粋粽子裹起來可真不容易,奶奶騰出一只手抽了圍兜里的一根線,一頭用牙齒咬住,另一頭就開始在粽子上繞來繞去,還沒看明白情況,眨眼間就包好了。第一個粽子就這樣誕生了!拔乙惨!”說罷,奶奶教了我一個小妙招,一卷、一放、一壓、一裹,不一會兒我就在奶奶這位“粽子專家”的指導下成功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
【精選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十篇03-15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合十篇12-13
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十篇06-30
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合15篇)02-23
【精選】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合6篇11-25
精選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合五篇11-07
精選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集合6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