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的春節(jié)風俗
春節(jié)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致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全國各地的春節(jié)風俗,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東北
過去殺豬在東北地區(qū)的農家算是一件大事。進入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那時候,大多數(shù)農家都在院門之側壘砌豬圈養(yǎng)豬,少則可供自給,多則出賣換錢,因此圈里養(yǎng)著幾口大肥豬被視為家道殷實的標志之一,“肥豬滿圈”也是普通農家的美好愿望。
北方
★北京
自進入臘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lián),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后,新春聯(lián)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上海
春節(jié)在中國延續(xù)已有數(shù)千年。但長期以來,“春節(jié)”之稱是指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tǒng)治,中華民國成立以后,孫中山下令全國改行陽歷,隨之,新年也應換在陽歷元旦了。然而農歷新年畢竟已成全民皆慶的傳統(tǒng)大節(jié),堅固、深厚的風土習俗和民族文化,是難以改變的。農歷新年之慶,仍是年年不息、年年強勁。由于新出現(xiàn)了一個陽歷元旦,為示區(qū)別,自民國以后,農歷新年就移用了節(jié)氣中的“春節(jié)”之稱。
★天津
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天津的年貨市場主要集中在古文化街一帶。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jié)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山東
山東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過后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農村還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上貢品,燒香燒紙,人們稱之為"發(fā)紙"。當然還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樓",祭拜各方天神。在山東農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習俗。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墳上祭祖的習俗,初三初四則是走親戚的日子。
★山西
山西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春節(jié)的第一頓飯是吃餃子。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意在有余頭。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大同煤炭資源比較豐富,每逢春節(jié)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里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將旺火點燃。
★陜西
秧歌拜年是陜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jié)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后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chuàng)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谷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河南
河南走親戚規(guī)矩甚多,歷時很長,貫穿了整個年節(jié)。初一之前稱拜早年,十六以后稱拜晚年,初一至十五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結束。拜年要先長輩、后平輩,先近鄰、后遠親。不同輩分和親屬之間在時間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習俗至今在河南民間廣為流傳。
★河北
古趙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墻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甘肅
在甘肅,新年舞社火是甘肅各地春節(jié)期間的重要活動,同時也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歷正月進行表演。在社火表演中獨具特色的有蘭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張掖的頂碗舞、隴東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臘花等。正月打秋千,進入農歷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秋千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戲。
★四川
對四川人來說,過年不可無"燈",燈會成了川人過年不可少的"年貨"。四川燈會歷史悠久,水平高,被譽為"天下第一燈"、"中國燈會之首"。尤其是成都燈會和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構思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郁,成了中國地方燈會之翹楚。
南方
★福建
春節(jié)蒸年糕,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福建春節(jié)習俗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江蘇
每逢春節(jié)之前,江蘇南京市民都要送灶,皇家或做官的`,是在陰歷二十三送,老百姓就是陰歷二十四送,這就是所謂的君三民四。送完之后,家家戶戶還要再請灶王爺,也就是把灶王爺?shù)漠嬒褓N在煙囪上,到了除夕晚上把畫翻過來,表示再請一次灶王爺。南京人認為,灶王爺上西天,幫著人民做好事,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浙江
魯迅先生筆下的小說《祝福》,開頭就描述了自己故鄉(xiāng)浙江紹興民間特有的盛大春節(jié)祈福大典“祝!,現(xiàn)如今,這種盛大的儀式,依舊能在紹興安昌鎮(zhèn)近乎原汁原味地看到。鎮(zhèn)上秉承著“祖禮不可廢”的老人家,仍年復一年沿襲著世代傳下來的“祝福”老規(guī)矩,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
★廣西
廣西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集的地區(qū),各個少數(shù)民族過春節(jié)各有特色:
壯族:春節(jié)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其中打扁擔、拋繡球、放花炮、演壯戲、打會鼓、吹八音等最具特色。
瑤族:春節(jié)期間有唱堂歌、打銅鼓、賽陀螺、射擊、圍獵、拋繡球等。
苗族:節(jié)間活動有吹蘆笙、斗牛、唱苗歌、舞踩堂等。
侗族:娛樂活動有舞龍、舞獅、侗戲班倒各村互訪或比賽。
仫佬族:春節(jié)期間的娛樂除舞龍獅、唱采茶外,以男女“走坡”最具特色,成百上千人在坡上,白天唱情歌、夜唱故事歌,通宵達旦。
彝族:初一挑新水,供于神臺,燒熱后全家洗臉,意在求吉。春節(jié)期間最具特色的活動是彝族的“摸黑臉”活動。
★廣東
在廣東除夕會逛花市,行花街,百合、橘樹、菊花、桃花等都必不可少,因為花是最有好運的行花街,可以交好運,新年吉祥。
香港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tǒng)在家里貼春聯(lián)、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lián)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澳門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fā)",商家老板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臺灣
由于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fā),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jīng)滄桑,那里的春節(jié)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每到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臺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全國各地的春節(jié)風俗】相關文章:
全國各地的過年風俗06-06
全國各地過年風俗05-24
清明節(jié)全國各地的飲食風俗09-27
全國各地的旅游廣告詞07-26
新年春節(jié)風俗話題黑板報01-09
冬至全國各地習俗盤點12-30
漢滿朝鮮族的春節(jié)風俗黑板報內容01-07
迎新年黑板報資料:斗門春節(jié)風俗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