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是不愿意讓中學生接觸金錢的,認為從小持幣會使孩子思想受到銅臭氣的不良影響。這種消極防范導致中學生缺乏經濟意識,出現(xiàn)盲目消費,不會理財?shù)痊F(xiàn)象。其實,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中學生不可能不和錢打交道,試圖給中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空的消費環(huán)境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中學生適當?shù)刈⒁庠鰪娊洕庾R,對健康成長十分有利,也便于提高辨別和分析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大部分中學生家長都固定地給他們一些零用錢,數(shù)量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每次還未到月末,同學們早已將零花錢用年完了。很多同學對“錢該怎么用”這一理財?shù)幕締栴}存在著種種偏見和誤解,甚至在他們“身無分文”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一、當前中學生理財認知水平、理財能力基本狀況
本課題以長沙市XX中學高中部部分學生為對象,組織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共抽取了4個教學班,發(fā)放調查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190份。其中:分性別來看,男同學106名,占558%,女同學84名,占442%;分生源地看,城市同學171名,占90%,農村同學19名,占10%。通過問卷匯總分析,可以反映出當前中學生理財認知、理財能力的基本情況。
1、金錢觀取向基本正確。問卷調查表明,當前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對錢的認識基本清楚,對錢的欲望比較理性。受調查同學每月的花銷在200-1800元不等,多數(shù)同學位于400-600元之間,盡管月開支根據各自家庭條件不同有多有少,但與學生在學校生活開支項目、長沙地區(qū)物價水平基本相符;在“對于每月600元的花銷夠不夠”的問題上,回答“夠用”和“多了”的合計122人,占642%,說明多數(shù)同學日常開銷有金額限制,基本適度。
2、對理財知識有一定了解。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對一般的理財知識有所了解,對基礎金融產品比較清楚。比如聽說過銀行定期存款的有183人、占963%;聽說過股票的有182人、占958%;聽說過債券的有159人、占837%;聽說過基金的有151人、占795%;聽說過保險的有182人、占958%;以上幾種產品認知度較高。對理財產品的認知程度稍遜,聽說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有101人、占532%。
3、不少同學開始了初步的理財行動。盡管大家還沒有意識到,但事實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已經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錢財――也就是說在理財了。如對“平時多余的錢是怎么處理的”問題上,回答“自己攢起來”的86人、占453%,“交給家長保管”的84人、占442%,兩項合計占895%。在這方面,女同學的自主性強于男同學,女同學自己攢起來的占512%,交給家長的占369%;男同學分別是406%、50%。與此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產生了一些與理財相關的行為,比如有136名同學有打工掙錢的經歷,占716%,其中絕大多數(shù)掙錢后有一種收獲的喜悅;有114個同學占60%)在銀行開立了存款賬戶或銀行卡),其中25人占132%)經常使用賬戶;有100人到銀行存過款,占526%;與同學發(fā)生借貸行為的有186人、占979%;用余錢投資的有28人、占147%;進行某種收藏如集郵、集幣等)的有64人、占337%;與人交換物品的117人、占616%。
4、養(yǎng)成了初步的理財習慣。記賬是理財?shù)幕A,調查發(fā)現(xiàn),有部分同學養(yǎng)成了記賬的好習慣,能夠把自己的日常開銷記錄下來,有89個同學占468%)堅持記賬或曾經記賬或大的開銷記賬,其中超過半數(shù)的女同學有記賬習慣,比例為572%。省錢也是理財?shù)闹匾绞,如果要購買較貴重的物品,多數(shù)同學能夠貨比三家,回答走幾家賣場比較價格、在便宜的地方買的有97人、占51%。在這個問題上,性別和家庭條件的影響顯露出來,男生相對于女生對價格更為敏感,男生的比例566%,高于女生的44%;農村同學相對于城市同學更節(jié)省,農村同學的比例684%,高于城市同學的491%。網絡購物具有省時、省錢的特點,多數(shù)同學對這種新型購物方式進行了嘗試,有158名同學有網購經歷、占832%,其中有54人表示經常網購、占284%,女生網購的比例905%,大于男生的774%,而在這方面,城鄉(xiāng)差別并不大。
5、消費行為比較理性。絕大多數(shù)同學能夠量入為出、理性消費,對于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價格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表示放棄的有52人、占274%,先作計劃等時機成熟了再買的52人、占274%,與父母商量再決定的73人占384%。在交通工具選擇上也是應時而需,擺闊氣、裝門面的不多見,出門打的的只有8人、占42%;有15人表示等普通公交、占79%;更多的是先來先上,有81人、占426%,還有68人表示路途不遠就步行、占358%,其中農村同學步行的占比達632%。在就餐問題上,也少有鋪張浪費的,買差不多份量的170人、占895%,其中女生比男生控制得更好,占比分別為94%和858%,還有12人表示盡可能少花錢、占63%。
6、對理財知識普遍渴求。絕大多數(shù)同學對理財知識表現(xiàn)出了學習意愿,在是否有必要了解理財知識的問題上,認為有必要的168人、占884%,還有20人認為現(xiàn)在沒必要但以后有必要、占105%,只有2人認為沒必要、占11%。這說明總體上大家對學習理財知識是認可的,只是迫于現(xiàn)實壓力,不能分心和分身,即便如此,以后還是愿意補上這一課。
7、家校媒體是獲得理財知識的主要渠道。調查反映,在現(xiàn)有理財知識的獲得渠道上,排前3位的依次是家長、媒體、老師,分別有147人、112人、80人,分別占774%、589%、421%,表明家庭、學校、媒體是同學獲得理財知識的重要場所。除此之外,從熟人等處獲得65人、占342%,從閱讀書籍獲得42人、占221%,從其他渠道獲得12人、占63%。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中學生對理財知識有所了解,有的還具備一定的理財行為和習慣,但也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和行為上的誤導,具體表現(xiàn)為:
1、少數(shù)同學金錢概念模糊。調查中,一些同學表現(xiàn)出對錢的概念似是而非,不知錢從何來,一定數(shù)目的錢是多是少缺乏感性認識。比如在是否知道父母或家里)的確切收入問題上,回答知道的只有56人、占295%,不知道的53人、占279%,不敢確定的81人、占426%,后兩項合計134人、占705%。對于一個月600元的開銷,還有68人認為太少,占比358%。部分同學沒有體會過掙錢的艱辛,調查中,沒有打工掙錢經歷的同學有54人、占284%,其中女同學的比例要高,為345%,男同學比例為236%。在有這種經歷的同學中,還有8人表示太辛苦不再想干。
2、個別同學花銷大手大腳,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多家庭比較寬裕,對子女用錢不加限制,只要開口,一般都盡量滿足,個別同學用錢比較隨意。調查表明,個別家庭每月給孩子的生活費較多,最高達1800元;多數(shù)家庭給孩子的生活費比較寬松,所給生活費有富余的有91人、占479%,排第一位。少數(shù)同學有錢就用掉,在平時多余的錢怎么處理問題上,找個機會花掉的有20人,占105%。
3、缺乏基本的理財習慣。多數(shù)同學沒有記賬的習慣,調查中,從不記賬的有101人、占532%,其中,男同學從不記賬的比例達613%,高過女同學的428%;即使在記過賬的89名同學中,每筆都記的僅8人、占9%,曾經記過但未堅持的50人、占562%,只記大數(shù)的31人、占348%。
4、沒有與錢打交道的經歷。有的同學學習以外的事情基本不做。調查發(fā)現(xiàn),有76個同學占40%)沒有自己的銀行存款賬戶或銀行卡),有的即使開立了個人銀行賬戶,但也很少使用,在有銀行賬戶的114名同學中,很少用的89人、占781%。沒有到銀行體會過基本的存取款業(yè)務的有90人,占474%。個人日常生活用品都由家里準備的47人、占247%,大多家里買的95人、占50%,兩項合計占748%;還有一些同學沒有體驗過網上購物,全部同學中沒有網購經歷的32人、占168%。
5、消費行為不夠成熟。調查中,在“看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商品如IPHONE)時怎么辦”問題上,有7人不管價格買下再說,占37%;有6人認為價格貴但還是要買,占32%;還有73人與父母商量再決定占384%,這部分同學心底還是希望父母能夠幫他們買下。在日常購物習慣方面,有的還不會比較價格,或者沒有貨比三家的習慣,對于較貴重的物品,有15人直奔最上檔次的商場、占79%,有78人到自己熟悉的商場買、占411%,兩項合計占49%。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也是如此,有 8人出門就打的、占42%。在就餐問題上,也有同學浪費,8人表示買多點、吃不完就倒掉,占42%。
三、提出建議: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guī)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中需要購買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機會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jié),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計劃管理,體驗理財?shù)淖涛?。
第四,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機會可以學習購買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于購買學習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現(xiàn)今世界,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培養(yǎng)和鍛煉這種能力。我們向家長和教師建議:在孩子八九歲就應當注意培養(yǎng)其理財意識,而到了中學是學生理財觀念的形成和定型時期,家長和學校更應積極做好引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