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數學分層教學設計
數學分層教學一
靈活駕馭課堂,兼顧層次差異
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分層次選編基礎鞏固練習、拓展延伸練習、綜合運用性練習。對B、C層學生要求緊扣課本,C層學生完成書上大部分基礎鞏固性練習,鼓勵選做書中章節(jié)練習;B層生能完成書上全部基礎性鞏固練習和書中章節(jié)練習、選做題和拓展性練習;A層生另外增加綜合運用性練習。這樣配置練習,有利于各類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勤于跟蹤輔導,縮小層次差異
分層教學的目的是讓A層更優(yōu),B、C層變優(yōu),盡量縮小層次差異。所以尤其要注意加強對C層生的輔導,督促他們認真獨立完成作業(yè)。對作業(yè)做得較好或有進步的學生,要適時進行肯定。教師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耐心地指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以便使他們逐步提高。當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xiàn)錯誤時,要及時糾正,逐步培養(yǎng)他們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依據分層理念,實施分層備課、練習
分層教學的理念要求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上做扎實的工作。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體現(xiàn)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學目標可定為共同目標和層次目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學生的需求。再抓住問題的本質,在了解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過程的情況下,設置合理的認知梯度:形象直觀的讓C層生保證掌握,消化;抽象理解性內容為第二階梯,使B層生吃得透;知識擴展性內容讓A層生吃得飽。
數學分層教學二
一、一目了然,畫龍點睛
這種總結方式是最直接最簡潔最有效的方法。一節(jié)課結束時,教師用簡單的三言兩語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概括出來,并且要刻意強調教學過程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和總結,并且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一目了然,銘記于心。這種方法雖然看似簡單,但做好卻并不容易。不僅需要教師對自己所講解的課程內容了如指掌,更加需要教師對知識有著良好的知識體系和強大的總結概括能力,這種課堂總結并不是對課本知識點的簡單重復,而是需要教師在原有的知識點上進行總結升華和再創(chuàng)造,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下工夫,多注意總結,這樣才能靈活掌握這種總結方式。
如在學習專有名詞的利用率這一課時,對于許多的名詞學生都不熟悉,但這些名詞的計算方法和公式卻有一條主線可以進行總結,所以在課堂結束的時候,面對許多的名詞公式,可以快速的進行總結,這些計算公式怎樣才能一下都記住,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規(guī)律。這樣就能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誰的百分率,就用“誰除以相關的總數量”的規(guī)律。這樣不僅總結了本堂課的知識,而且減輕了學生大量的記憶過程,使學習的過程簡便易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總結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畫龍點睛。
二、巧設懸念,引人思考
數學課的課堂小結也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中的巧設懸念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種總結方式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有著宏觀上的把握和理解,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清楚,這樣才能聯(lián)系上下知識點,巧妙設置疑問。例如,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教學中,可以用這樣的設疑方法,“咱們班有一共有50人,那么你想知道咱們班占年級總人數的比例是多少嗎?那你想知道在咱么學校占的比例是多少嗎?在中國占的比例是多少?”。這樣的總結不僅有簡單到復雜,剛開始的問題可能會有很多人知道,但隨著數字的增加,懸念的設立,就會有很多學生不知道問題的答案,這樣就激發(f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他們會在課下積極查找出學校的人數,世界的總人數,然后根據課堂上學習的公式,算出最后的結果。
懸念就是讓學生懷著疑問去學習,用懸念的課堂小結就是要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和疑問,讓他們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大膽質疑,而且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節(jié)課結束后,教師用懸念的總結方法給學生提一些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課下去自行解決,以造成懸念,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有助于自主獲取知識能力的養(yǎng)成。
數學分層教學三
一 分層備課
我們都知道,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分層教學的理念更要求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工作。所以在備課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于共同的目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不同層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問題的本質,了解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過程情況下,設置合理的認知階梯:形象記憶性內容設為第一梯級,保證A組學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內容為第二個階梯,使B組學生“吃得好”;知識擴展性內容為第三個梯級,滿足C組學生“吃得飽”。
例如,初二“同類二次根式定義”教學的三個梯級為:(1)實例引入同類二次根式定義,舉正反例反復理解;(2)定義應用,充分理解“化簡后,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并舉幾組不是最簡二次根式的例子進行理解;(3)定義的拓廣,從同類二次根式定義中發(fā)現(xiàn)一般同類根式的定義(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業(yè)時,教師亦可分三類作業(yè),每組學生在完成本組的任務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組的作業(yè)。以此來分別滿足A、B、C三個學習小組課外作業(yè)的要求。尤其是C組的學生,可以對他們有更高的要求,可開展編題改題,妙題巧解、難題征解,數學競賽,編寫小論文等活動,不斷拓展其思維空間,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特長。
二 分層授課、分類指導和分層練習是融會貫通于課堂上的
課堂上進行分層授課主要是在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guī)律的基礎上,在知識和時間的安排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就新授課而言,分三個階段,它們既獨立成段,又前后連貫,以便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明白自己在該階段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對思維的發(fā)展起定向作用。
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二個階段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25至30分鐘。這樣能保證B、C組學生聽懂吃透。第三個階段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鐘左右,使A組學生學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內容),上無窮(定向啟發(fā),課外發(fā)展)。另外,課堂練習能異于常規(guī)教學。各個學習小組的.練習內容和標準應有所不同。既要明確不同梯級學生回答相應梯級的問題,又要激勵低組學生回答高組問題,完成高組的任務。教師還可將重點內容設置幾個有梯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以求自己獲取知識?偟膩碚f,對優(yōu)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導致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前進,后進生必須基本上完成大綱上的要求,優(yōu)秀生盡可能地拔尖提高。
數學分層教學四
(1)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導學方法,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和發(fā)展能力。課堂上多讓A和B層學生探究問題(例題,習題或老師和同學提出的數學問題),討論問題,最后獨立地或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勵他們質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證法)和對數學題進行一題多解,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而對C和D層次的學生則在講解教學內容之后還加強個別輔導。
(2)上課前的復習提問,課堂的練習,課外的作業(yè)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開層次,一般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yè)分基礎題(必做)和提高題(選做),提高題鼓勵A層次和B層次的學生做,C和D層次的學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勵他們盡量去做,能做幾題就做幾題。如何將各章節(jié)的練習和作業(yè)分層次則視學生的整體基礎情況而定。如果學生對某節(jié)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對該節(jié)的基礎題和提高題的深度就適當增加一些。(基礎題一般是教材中練習,習題中較淺的題目和老師編的單或雙知識點題.而提高題則是練習和習題中較深的題目,開放性數學題和新型數學應用題。)
(3)分層輔導。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發(fā)展,開展好第二課堂對推動后進生轉化,搞好優(yōu)生優(yōu)培會起到積極作用。主要是通過抓“課堂補償”,強化C類教學,開發(fā)非智力因素,轉化后進生。抓“額外供應”,強化A、B類教學,鼓勵學生拓寬學習內容,超時度自學,參加各種競賽。抓“重點加工”,強化特長培養(yǎng)。另外,還建立學生之間的互助小組,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人數比例為1∶1或2∶1,中等生自愿參加。這樣既達到了互助互學,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加強了同學之間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每次輔導活動都要有計劃,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內容、定學生、定。
【如何做好數學分層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如何突出中心》教學設計10-08
初中數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04-21
如何做好職場減壓08-05
如何做好銷售工作03-29
如何做好績效管理05-2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guī)律》04-06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
如何做好員工心態(tài)培訓11-26
如何做好職場新人培訓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