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論語十則》教學設計范文
一、課題:《<論語>十則》
二、課型:略讀課
三、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培養(yǎng)文言注釋能力。(重點)
2.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重點)
3.評點《論語》十則內(nèi)容,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難點)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所選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論語》十則,主要是談學習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的,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每一則語錄,力爭當堂熟讀成誦。
2.評點、質(zhì)疑法。教讀本文采用評點式,就內(nèi)容、文字、寫法的評點。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探究、質(zhì)疑,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目鬃訉逃呢暙I、對世界文化的深刻影響入手)
同學們,我們國家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我國、也對世界文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今天聯(lián)合國還有他的塑像,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多媒體顯示孔子像)(學生回答)對,他就是孔子。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他關于學習和做人的一些論述,看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
。ǘ╆P于孔子和《論語》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tǒng)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開明態(tài)度?鬃訉W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在我國歷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2、《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nèi)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課文中的第1至9則都屬于這種體式;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課文中的第10則屬于這種體式,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ㄈ┱J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diào)。
[教師提示]
(1)正音
、僬撜Z(lún)
、谡f(yuè):通“悅”,意思是愉快。
、壅d女(rǔ)知之乎:同“汝”,人稱代詞“你”。
、苁侵▃hì)也:通“智”,聰明。(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語言現(xiàn)象叫“通假”。但由于語言的演變,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間,現(xiàn)在已不同音了,朗讀中要讀本字的音)
、輵C(yùn):生氣,發(fā)怒。
⑥三。▁ǐng)吾身:察看,檢查。
、邆鳎╟huán)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嘭瑁╳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⑨殆(dài):有害。
、夂耄╤óng)毅:強毅。
。2)句中停頓是句意層次的表現(xiàn),誦讀中要正確停頓。如“溫故”章用陳述語氣讀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生分則朗讀,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義。
教師提示字詞釋義:
。1)“學而”章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皶r”,副詞,相當于“以時”,可似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傲暋钡谋玖x是“鳥數(shù)飛”,引申為實習、演習。
“朋”,舊注:同門曰朋。跟現(xiàn)在的“同學”“同班”相近。句中是孔子對弟子說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2)“吾日”章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叭薄熬拧敝T字在文言中皆有“多”義,不是確數(shù),下述三事,這是巧合。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溫故”章
溫故而知新:“故”,舊的,從前的。
。4)“士不”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在《論語》中,多指有抱負或有特殊社會地位的人!昂搿,胸懷寬廣!耙恪,意志堅強。
。5)“知之”章
是知也:“是”,先秦時代不作判斷詞用,而是指示代詞,相當于“這”,可譯作“這(就是)”。
(6)“其恕”章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八 保溉寮业耐萍杭叭,仁愛待人。
4、小組內(nèi)交流每則文意,領會蘊含。
如有疑難,小組長可向全班同學征求意見,確定答案。
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確:
。1)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
。2)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3)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感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4)我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5、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6、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ㄋ模┪鲎x課文,深層體悟
1、學生試作批注,概括、歸類每則內(nèi)容大意。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指導學生運用“____________與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有關”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習慣有關,“人不知而不慍”與個人修養(yǎng)有關。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分類式學習筆記如下:
、懦烧Z類
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熑沃氐肋h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①淡學習態(tài)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熤疄橹,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谡剬W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壅勑奚碜鋈说腵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熚崛杖∥嵘硎坎豢梢圆缓胍銡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問題研討
。1)“學而”章
此章為儒家壓卷經(jīng)典《論語》開宗明義第一段。三個“不亦……乎”的反問復迭,盡得一唱三嘆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個人在別人不了解的情況下總是怨天尤人,這樣的人配稱為君子嗎?聯(lián)系孔子經(jīng)歷,從中感受到孔子怎樣的人格呢?
明確:“君子”,在《論語》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義。
孔子一生際遇坎坷,但這位大智者能從理智上保持一種心理平衡,表達出一種坦蕩曠達的氣度,自謂之“不慍”,這種“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的精神足可為百世之師。
(2)溫故章
有些老師如道世上許多事情,講起來娓娓動聽,這樣的老師能說是好老師嗎?結合孔子的思想談談。
明確:《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了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
。3)“誨女”章
《論語》中這段話非常簡練,也沒有交代說話的背景,而《荀子》書里記子路盛服見孔子的談話背景,就詳細得多。書中說子路穿戴得整整齊齊去見孔子,臉上還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經(jīng)孔子批評后,他換上了便服,但神情依舊。從這個背景看,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xiàn)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遜的態(tài)度,不可強不知以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jīng)有過不同看法,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談該怎樣看待。
明確:曾子曾經(jīng)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薄爸摇焙汀八 闭强鬃印叭省钡膶W說的兩個方面?鬃佑眠@句話給“恕”下定義,其中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對這一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可取則予肯定,說錯了的(有可能誤解句意)要糾正。
。5)“歲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確:何晏集解:“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茍容!边@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
4、學生集體背誦全文。
。ㄎ澹┱n堂練習
投影顯示:
1、下列句子朗讀中,停頓處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B、思而/不學則殆
C、擇其善者/而從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比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順接)、B(轉接)分別歸類,將字母填入括號內(nèi)。
。1)學而時習之()(2)人不知而不慍()
。3)思而不學則殆()(4)擇其善者而從之()
3、在括號中解釋加點字,在橫線上解釋整個文句。
。1)溫故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見賢思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學則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出對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A、別人不知道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B、別人不了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C、別人不了解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D、別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嗎?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選擇其中善良的跟隨他,其中不善良的讓他改正。
B、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就學習,選擇他們的缺點(自己如果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就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讓他們改正。
D、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加以改正。
5、根據(jù)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養(yǎng)的君子應具有的風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強調(diào)“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囊罁?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說乎?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樂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仁以為己任,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
6、《論語》中的許多內(nèi)容,后來逐漸演化固定為成語,如“溫故知新”“不恥下問”等,請看《論語》中的下列語句各是什么成語的原型。
。1)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3)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參考答案:
1、B2、(1)A(2)B(3)B(4)A
3、(1)舊知識復習舊的知識,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2)相同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一樣。
(3)路程擔子很重,路程又長,比喻責任重大。
。4)走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5)迷惑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
。6)有害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有危險。
4、(l)B(2)D
5、(1)人不知而不慍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
。5)任重而道遠不亦重乎不亦遠乎
6、(1)見賢思齊
。2)盡善盡美
。3)舉一反三
。4)道聽途說
。5)巧言令色
(6)誨人不倦
。┱n堂小結
《論語》全書今本485章左右,課文所選的十則主要是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每篇從第一句話中抽2至3個字作篇名,題注里提到的《學而》《為政》《里仁》《述而》等,都是篇名。清朝時有個故事:文學家畢沅在陜西當巡撫,一天到廟里住宿,看一位相尚在念經(jīng),就間他:“一部《法華經(jīng)》共有多少個‘阿彌陀佛’?”和尚說:“我是個蠢人,不知道這個。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聰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論語》有多少個‘子曰’吧?’”畢沅也答不出。因為“子曰”實在太多了,誰也沒有統(tǒng)計過。
過去有句俗話“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這七個字都是最常見的文言虛詞,學習中要加以比較、品味。
【初一語文《論語十則》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09-09
語文天地四教學設計08-20
語文《賣白菜》教學設計04-15
小學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
語文練習教學設計15篇03-29
語文落花生教學設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