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奧運冠軍的故事征文「優(yōu)秀篇」
在奧運比賽上,幾秒就可以出現(xiàn)一個奧運冠軍,但是從一個普通人到成為奧運冠軍,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例文一:中國奧運冠軍的故事征文
劉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區(qū),中國男子田徑隊110米欄運動員。中國體育田徑史上、也是亞洲田徑史上第一個集奧運會冠軍、室內室外世錦賽冠軍、國際田聯(lián)大獎賽總決賽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多項榮譽于一身的運動員。
爺爺改變了劉翔
小時候的劉翔是個頑皮的男孩,膽子大是很多大人對他的評價。正是因為看到他別的孩子更頑皮,家人把他送到了少體校。體校的道路并不是很順利,由于年齡小,劉翔經常受到同校大孩子的欺負,劉翔說這是全國少體校的慣例。這樣的遭遇讓他幾乎決定放棄少體校,但有一件事情改變了年少的劉翔的決定。
他七八歲的時候,他的爺爺已經70歲了,此前老人家是不會騎自行車的,但70歲那年突然就想學,而且學會了,老人說自己學會去哪兒都方便。劉翔就想,爺爺70歲都能學會騎自行車,自己為什么要放棄呢?現(xiàn)在回憶起來,劉翔還在感嘆,如果沒有爺爺?shù)倪@個行動刺激,也許就沒有現(xiàn)在的他了。
那一次刻骨銘心的比賽
劉翔是個跨欄奇才。要知道1996的時候,他還在練跳高,當時劉翔很自信,他說:"如果我的身高能夠達到兩米,我在跳高項目上將會很有作為。"他當時已經拿過上海市少年跳高冠軍了,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現(xiàn)在他的跨欄教練孫海平看上他了。用孫海平的話說,跨欄選手需要膽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欄橫在眼前就不敢過,而劉翔有這樣的膽量,再就是從他練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發(fā)力很好。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讓很多國際田徑界的人士都沒有想到,再加上中國人甚至亞洲人在直道項目上很少有人能進入決賽,所以造就了那次讓他和教練刻骨銘心的比賽。
那是2000年11月法國里昂的一次室內田徑大獎賽,6名選手進入60米欄的決賽,劉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個美國選手,他旁邊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國選手。發(fā)令槍響過了,沒想到第六道的那個美國選手在跨第二個欄的時候就摔倒了,劉翔則是第三個沖過終點,這樣的興奮僅僅保持了2秒鐘,裁判和大屏幕同時宣布,第五道中國劉翔沒有成績,怎么會這樣呢?劉翔和他的教練感到很氣憤,找裁判理論。原來裁判誤將那個摔倒的美國選手當成劉翔了,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不會在這個項目上跑出好成績的。那是一次沒有電視轉播的比賽,幸好劉翔的教練用自己的微型攝像機將全部過程拍下,這是孫海平的習慣,劉翔的每一次比賽他都會用攝像機拍下的,而這成了那次證明劉翔沒有摔倒的惟一證據(jù),錄像十分清楚地顯示,中國劉翔第三。終于還了劉翔一個清白,也給國際田徑界裁判提了個醒,中國人是可以在短距離的項目上有所作為的。
正是這樣的一次偶然事故,給了劉翔師徒二人很大的刺激,也讓他們的訓練更加有了動力。
他興奮得三天沒睡著覺
真正讓世界知道劉翔的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國際田聯(lián)大獎賽。那個時候19歲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個人最好成績,并打破了美國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紀錄和中國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亞洲紀錄。
劉翔說,這一切來得很快,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當時通過終點時,回頭看了一下,竟然把第二名甩得很遠。有人告訴他破了世界青年紀錄,他不相信,但確實是事實,他足足興奮了三天,他說那三天睡不著覺,也沒心思訓練,只想笑,只想欣賞自己,欣賞自己破紀錄的每一個畫面。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他感到當初選擇跨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從那個時候,劉翔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個比賽型的選手,越到比賽越興奮,越有強手,越興奮。他說:"當看到自己跨過一個又一個欄的時候,就感覺像是在超越,這種興奮是無法比擬的。"
為奶奶拿了第一塊金牌
那是2001年11月廣東的九運會,劉翔的奶奶因為胰腺癌在那個時候已經快不行了,但老人家因為一樁心事未了,她要等著孫子劉翔拿全運會金牌。在決賽的那天,劉翔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他一直在祈禱,能夠以一塊金牌獻給奶奶。但那個時候劉翔并沒有絕對的實力,他的師兄陳雁浩是他最強大的對手,但劉翔最終以0.06秒的微弱優(yōu)勢獲得了冠軍,他跪倒在終點,頭向地磕了三次,他是在告訴奶奶自己獲得了金牌。而他的奶奶沒有等著他回到上海就去世了,但讓老人家高興的是已經知道劉翔獲得冠軍。
例文二:中國奧運冠軍的故事征文
“一個自身條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夠長久稱霸女子乒壇,在鄧亞萍身上我看到了奧林匹克精神。”——薩馬蘭奇。
鄧亞萍是一個奇跡,身高不足150cm的她克服了身體條件上的不足,職業(yè)生涯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連續(xù)兩屆奧運會奪冠,是第一個蟬聯(lián)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球手,被譽為“乒乓皇后”,是乒壇里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巨人”。而且她以驚人的毅力攻克了學習上的困難,取得了清華大學外語系學士學位、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碩士學位,劍橋大學博士學位。雖然近日鄧亞萍被聘任為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一事引發(fā)出一系列爭議,但無論如何,她在乒乓球界的成績、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她的乒乓生涯,就是一部勵志片。
受父親影響走向乒壇
鄧亞萍5歲時,就開始接受她父親的乒乓球啟蒙訓練。那時的鄧亞萍站在球臺前只露出一個腦袋,父親便找來一塊木板墊在小鄧亞萍的腳下。就這樣,“乒乓女皇”鄧亞萍的乒乓生涯,在墊著的木板上開始了。
1982年,9歲的鄧亞萍在全國業(yè)余體校分區(qū)賽中獲得了單打冠軍。從此鄧亞萍結束學業(yè),一心打球。雖然有好成績,但到了河南省隊訓練了僅15天后就被退回。理由很簡單,就是身材太矮,沒有發(fā)展前途。這在鄧亞萍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后來,鄧亞萍回憶:“身材太矮,這幾乎是致命的缺點,先天如此無法改變,因此當時很灰心,他的父親告訴她身材不行,就得從其他地方彌補,腳步必須靈活。”解決身材不高的惟一辦法,是步伐更快,進攻更加兇狠,防守更加頑強。在通向世界冠軍的路上,鄧亞萍用苦練,為她的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就在河南省隊拒絕鄧亞萍的尷尬時期,鄭州市新成立一個乒乓球市隊,球隊的教練李鳳朝,一見到鄧亞萍,便喜歡上她身上那種爭強好勝的氣質,將鄧亞萍收留在他的門下。
此后,鄧亞萍的乒乓天賦就漸漸顯露了出來。連續(xù)3年獨攬了少年賽的單打冠軍,鄧亞萍引起了河南省新任女隊總教練關毅的注意。1986年初,鄧亞萍被借調到了省隊。這次借調,成為鄧亞萍的乒乓生涯的重要轉折。1986年4月份湖南懷化舉辦全國乒協(xié)杯比賽,這次比賽鄧亞萍和隊友合作為河南省拿到了團體冠軍。同年底,在鄭州市舉行的全國錦標賽上,鄧亞萍代表河南隊奪得團體和個人冠軍,這一年,她僅13歲。
矮個子的鄧亞萍以優(yōu)異成績,被河南省隊認可了。然而,讓鄧亞萍盡快進入國家隊,成為最讓教練李鳳朝牽腸掛肚的事情。其實,13歲的鄧亞萍在全國錦標賽上的表現(xiàn)早已引起國家隊教練員的注意,尤其看好鄧亞萍的是當時國家女隊的教練張燮林。為鄧亞萍進隊的事,張燮林多次在會議上專門提出過,并與各位教練多次溝通。當時整個教練班子爭論得很激烈,五人中有四人不看好鄧亞萍,原因還是個頭太矮,技術上沒有發(fā)展前途。最后還是張燮林一個充滿辯證意味的玩笑“挽救”了鄧亞萍。張燮林說:“你們認為鄧的個子小是不利條件,也許這是她的優(yōu)勢,因為個子小,在別人看來很矮的球,她看來就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殺進攻。”費盡周折,鄧亞萍終于進了國家隊,但還是多了一個條件,先進國家青年隊。
或許歷經了太多的挫折,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讓性格堅強的鄧亞萍流下眼淚。她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得了這么多冠軍,在我看來這是應該的,因為我知道我的個子不如別人,別人允許有失敗的機會,我沒有,我只能贏,我贏了還不一定能進國家隊,更別說輸了。所以我打球兇狠,那是逼出來的。”
開創(chuàng)“鄧亞萍時代”
訓練時,教練最常給鄧亞萍的指示不是“要練什么”,而是“要注意休息,別練過了”。有人做過統(tǒng)計,鄧亞萍平均每天加練40分鐘,一年就比別人多40天。實際上,鄧亞萍的訓練量要超過正常運動員很多。國家女乒主教練張燮林回憶,鄧亞萍每天練球,都要帶兩雙鞋,濕了一雙再換一雙。一筐200多個的訓練用球,鄧亞萍一天要打掉十幾筐,練一組球的腳步移動,相當于跑一次400米,鄧亞萍的一堂訓練課,相當于跑一次1萬米,這還沒算上數(shù)千次的揮拍動作。她經常因為訓練錯過吃飯的時間,很多時候,只能用方便面對付一下。
刻苦的訓練終于換來了豐厚的回報。1988年11月,歷經磨礪的鄧亞萍終于進入中國乒乓球隊。5個月后,在第40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16歲的鄧亞萍與喬紅合作,一舉奪取了她職業(yè)生涯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女子雙打世界冠軍。
1990年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中國乒乓球女隊與韓國女隊爭奪女子團體金牌的鏖戰(zhàn),成為國人對鄧亞萍最深刻的記憶。決賽中,17歲的鄧亞萍在成就自己中國女乒領軍人物地位的同時,她展示出的那種與眾不同的精神氣質,也使她成為觀眾最喜愛的體育明星。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鄧亞萍正處于年齡、運動成績的巔峰。作為中國隊的絕對主力,鄧亞萍無驚無險順利地拿到了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單、雙打兩枚金牌。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鄧亞萍卷土重來,又如愿以償?shù)孬@得了女子單、雙打兩枚金牌。那天,薩馬蘭奇特地來到現(xiàn)場觀看鄧亞萍比賽,并又一次給鄧亞萍發(fā)獎。這期間,鄧亞萍連續(xù)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鄧亞萍幾乎統(tǒng)領了各大賽事的單、雙打冠軍,媒體稱這個時期是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
從運動員到學霸
1997年,由于受到嚴重傷病困擾,加上王楠等年輕球員已經成熟,24歲的鄧亞萍選擇了退役。除了在乒乓球運動上的突破,她還打算在學業(yè)上突破,攻讀博士,爭取成為中國學位最高的運動員。這一轉型,被譽為中國運動員最成功的轉型。
憑著吃苦的精神與毅力,最初勉強只能寫下26個英文字母的鄧亞萍,分別獲得了清華大學英語專業(yè)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中國當代研究專業(yè)碩士學位以及英國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值得一提的是,她獲得博士學位所提交的關于奧運會品牌市場化競爭的論文,由萬字英文寫就。
“我相信普通人能做的運動員也能做到”鄧亞萍如是說:“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yè)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中國奧運冠軍的故事征文「優(yōu)秀篇」】相關文章:
家風故事優(yōu)秀征文09-08
美麗中國征文09-25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征文09-25
放飛中國夢征文09-26
中國夢征文范文08-05
中國夢征文:我的夢,中國夢08-10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征文150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