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8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1
看完《愛的教育》,我才明白,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也是我最需要的,是“愛”。“愛”會影響人的一生成長,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是一門藝術。
《愛的教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的父親。他要求他的孩子努力學習。他采取的措施不是沒完沒了的嘮叨或粗魯?shù)木,而是像春風吹柳樹那樣溫和的勸說。為了說服孩子努力學習,父親給了孩子很多已經工作的人不要忘記學習的例子,讓孩子進一步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千千有成千上萬努力學習的孩子,你必須成為千千成千上萬孩子中的一員。
溫柔的父親用他堅韌而善良的筆觸打開了孩子的心扉,因為他非常清楚什么最觸動了這個小男孩的心。他從來不在兒子面前裝大,因為他是父親。相反,他學會了和兒子交流,像知心朋友一樣善良。他教育兒子,做人最重要的是勇敢,勇敢的面對成長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如果你對不起任何一個朋友,都要勇敢道歉,認錯,請求原諒。這不是一個成功的父親嗎?
文章中母親的“愛”教育也讓我感觸頗深。有一次,她兒子在家閑著,她就帶他去了殘疾兒童學校,但是讓她兒子呆在學校門口不讓他進去。出來后,他對兒子說:“我不讓你進去的原因是,像你這樣健康的孩子進去,讓那些不幸的殘疾孩子看看他們有多難過,也許他們會自暴自棄。是的,對于那些殘疾的孩子來說,心里有陰影。現(xiàn)在好人的幫助已經把陰影拋在腦后了。如果你讓他們看到比自己更健康更幸福的孩子,你又會暴露他們的傷疤。因此,母親教導兒子要為別人著想,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無論誰遇到困難,都應該伸出一雙溫暖的手來幫助他們。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2
《愛的教育》告訴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同胞,對弱者,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都要給予愛和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動情,每一段里行間都洋溢著兒童們的純真與情趣。
《愛的教育》的精彩之處和在于,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個或幾個主人公,把每個故事拆出去也并不影響它的完整性,這尤其是照顧了讀者,特別是我們學生的閱讀心理和特點,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某個道理,使書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點更易于展現(xiàn),其中讓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愛的老師”的日記,作者細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師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師對孩子們“發(fā)大聲和動怒是絕對沒有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訓誡還是肅然起敬,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王老師,還有另一位老師,則截然不同,她“用教鞭擊桌用拍手來使他們鎮(zhèn)靜”,但并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恐懼,反而讓孩子們依附著她的快樂,一幅幅畫面,表明了孩子們對老師真摯的'感情,更證明了老師對孩子們的關心和崇高的,無微不至的,這位老師倒像極了我的陳老師,還有一篇“家長”的日記讓我印象深刻,它敘述著“學生的父母”他們是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的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容貌不同,職業(yè)各異,但卻都有著一顆“為孩子著想”之心,他們默默地接送孩子,關心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把對自己孩子的愛,遷移到孩子的同學和伙伴身上,他們因為同為父母,而變成“平等的友人”讀著這樣的描寫,記敘“學生的父母”的日記,我的心也會隨溫暖起來,會被其中濃濃的親情所感動,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理解,領會天下父母心,把感動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同學們,讀了這本《愛的教育》我們懂得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成績知商雖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這本書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讀本,它可以讓我們明確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們應該學習,什么是我們不應該去做的,如此,我們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體會出素質教育的魅力。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3
這些天,我一直在認真的學習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剛開始讀時我有些茫然,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樣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靜下心來,非常認真地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的文章。
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吧窘逃币蠼處煼艞壷v解,而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fā)言的熱情越來越低。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以前我們的教師在課堂將知識講解的太多太細,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使學生思維懶惰,懶得思考問題,認為學習是被迫的,是為家長學、為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通過學習,我了解到郭思樂教授的理論基礎。他說:“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發(fā)現(xiàn)錯誤,改正錯誤,就激發(fā)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真知!
傳統(tǒng)上,我們總要求學生的認識‘一次性完成’,這并不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心得體會)生本的學生,我們給他這樣的機會,使他們的認識,可以通過多次或長期地反復式提高來完成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逐步地去感悟。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和成長。課堂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xiàn)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在課堂上還應該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覺得我應該一改以往的教學作風,無論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允許他們犯錯誤,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4
近幾年來,我讀過許多書,但讓我記憶猶新而又感動的就是我們白老師推薦的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本書講得一位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學校的四年內寫得日記,其中,最讓我感動的還是題目叫一個愛國者思想的孩子。文中是講一艘法國輪船準備從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開往意大利的熱那亞。船上有許多游人,其中包括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兩年前,安利柯被人賣到了馬戲團,馬戲團里人踢他、打他,不給他飯吃,強迫他學戲賣藝。到了巴塞以后,他想盡辦法逃出了馬戲團,來到意大利領事館尋求保護,領事聽了他的遭遇后非常同情,把他安排到了回國的輪船上。船上的三個游客聽了他的遭遇,出于憐憫和同情,給了他一些錢。接著,三位游客又開始了卿天,把話題轉移到了意大利。他們越說越激動,把意大利說得一無是處。正在這時,忽然錢幣像冰雹一樣傾瀉下來,砸在他們的頭上。“把你們那些臭錢拿走,我絕對不會要那些侮辱我的祖國的人的錢!”一個憤怒的聲音在他們周圍炸開。
這篇文中的小男孩子雖說受過了很多苦,但是,他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祖國猶如我們的媽媽,我們愛她,離不開她。雖然她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不盡人如意的地方,但我相信,隨著祖國的逐漸強大,我們的`媽媽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富強的。
總而言之,愛的教育是一本我們大家值得去讀的一本好書,就如同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5
花了整整一個月,終于看完了這厚厚的《愛的教育》。我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覺就是愛。
這本書是根據(jù)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透視日常生活中學校與家庭的關系,師生關系,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
愛情的教育文本雖然簡單樸素,也描寫了很普通的人物,但卻透露出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會讓人感到感動。比如每月故事里,凱爾尋找母親的漫長旅程的故事。據(jù)說凱爾的母親因為父母的債務,決定去待遇優(yōu)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媽媽離開時,她和家人保持聯(lián)系。但是自從上次凱爾的母親寫信說她不舒服,她就和家人失去了聯(lián)系。家里各種方式發(fā)的信也沉入大海。我收不到媽媽的信,所以家里更冷。父親和兒子每天都去以淚洗面,凱爾為他的母親而死。最后,13歲的凱爾自告奮勇去找媽媽。
凱爾的堅持讓父親無奈的相信這個像大人一樣懂得事理的孝子一定會成功。做好一切準備后,凱爾開始了千里尋母之旅。在路上,他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道過了多久。在凱爾的不懈努力和人們的幫助下,他終于找到了失去生命意識的垂死母親。凱爾的出現(xiàn)讓我媽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yī)生的幫助下,凱爾和她的母親終于團聚了?赐赀@些,我不禁佩服凱爾對母親的深愛。再想想自己。而凱爾,同齡,卻顯得無知,那么渺小。只要小事情發(fā)生,就把火丟給你媽。這太不對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談論的一個詞。然而,有時,我們經常忽視身邊的愛,比如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良好指導,朋友對彼此的安慰。這些往往被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并沒有認真去欣賞。而如果你經歷了,你會覺得人生就是這么美好的一件事!
有時候遇到挫折,我們常常會抱怨別人,好像全世界都在反對我們,甚至會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愛自己,有些人想變得更悲觀,會自殺以示抗議。多悲哀!其實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身邊的一切,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愛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
當你能感受到那種非常普通的愛時,我相信你會不遺余力地把你的愛給一些有需要的人,是嗎?
朋友們,請帶上一份神圣的愛,投入這個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更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船,結束自己的愛情生活。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6
愛,就像空氣,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所散發(fā)出來的光芒卻讓人感動!}記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拉開窗簾,早晨的清風從窗口吹進來,與我撞了個滿懷,好涼爽。于是,我坐在書桌前悠閑地打開手邊這本書——《愛的教育》,在清風的吹拂下細細品讀起來。透過書香,我嗅到了愛的芬芳。這本書是以一個三年級小學生日記的體裁寫的,作者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敘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每天的故事,字里行間,皆離不開一個“愛”字:父愛、母愛、友愛、師生之情……故事里處處洋溢著愛,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每月故事——《小抄寫員》了。
《小抄寫員》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里,一位才上小學五年級的敘利奧眼看著父親早生白發(fā),就想幫父親抄寫文件多賺點錢?捎忠驗楦赣H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來偷偷的幫父親抄寫。就這樣,家里的情況改善了許多,而敘利奧卻因為長時間缺乏睡眠而導致上課無法認真聽講,回家也無精打采的。父親看了非常生氣,還屢屢責罵他。而敘利奧卻默默地忍受著父親對他的誤解,對他的訓斥,他把難過埋在心底,繼續(xù)為父親分憂。當他最后一次抄寫時,突然感到父親的手在撫摸他的頭,只聽父親哽咽著對他說:“你真是我的好孩子!”這種父子之間真摯的感情深深地感動了我,眼淚不知不覺濕潤了我的眼睛。一個十二歲的孩子,這么懂事這么體貼,這么有責任心,令多少人為之感動!
讀完了這個扣人心弦的父子故事,我被小敘利奧的堅強所感動,還被他對他父親那份深深的愛而感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敘利奧小小年紀就背起了支撐家庭開支的.重擔,是多么難能可貴。《,他頂著爸爸的責罵去幫爸爸抄寫,更是一種堅強。為了看到爸爸舒展的笑臉,他寧愿自己默默吞下淚水和委屈,他也曾想過停止抄寫,他深知這樣下去絕對不行。可是一到十二點,就有一種力量促使著他去做。不做,就像偷拿了家里幾塊錢似的。這股力量是什么?是一種責任感,也就是對父親深深的愛啊,多么可貴。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在家吃得飽,穿得暖,還覺得不滿足,經常向爸爸媽媽要錢買零食。而敘利奧為了掙兩角錢,半夜起來抄寫簽條,比起敘利奧,我們是多么羞愧!他愿意浪費自己的學習時間去幫他父親,而我卻不肯放棄電視幫我爸爸做事。想到這里,我不禁臉紅了。有一次,爸爸讓我?guī)退弦幌碌,我卻想看電視。于是我就說:“爸爸,你叫媽媽去拖嘛!”爸爸說:“你看人家小芳,她天天幫家里洗碗,拖地,洗衣服……”我打斷了爸爸的話,說:”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人家想干就干唄!我想看電視。”沒想到當時還不懂什么是孝順,什么是關心的我,說話這么沒禮貌。是啊,想起敘利奧,我羞愧萬分。他不知比我懂事、孝順多少倍。此時,我的腦海里馬上浮現(xiàn)出這樣幾個情景:在我生病時,爸爸總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在我煩惱時,爸爸總和我分擔憂愁;在我失落時,爸爸一定會在身邊安慰我,鼓勵我,讓我重拾自信,找回快樂。而我又為他做了些什么呢?想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在心里默默地說:爸爸,對不起!
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一千本好書,就是一千輪太陽。燦爛千陽,會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把愛傳遞。愛猶如茉莉一般靜靜地開放,無論你在何方,親人的愛定會伴隨你的一生!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庇H愛的同學們,從這一刻起,讓我們向敘利奧學習,散發(fā)愛的光芒溫暖自己身邊的人吧!
文章語言流暢優(yōu)美,主題明確。通過對《小抄寫員》故事的概述,讓我們體悟到了用愛心與堅強對待自己的家人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陳晨同學由敘利奧想到自己,二者的行為構成鮮明對比,讓她深刻明白了愛自己的親人要從現(xiàn)在開始行動。全文敘議結合,給人深刻啟迪。由此可見,多讀好書有助于我們的成長。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個快樂的讀書人吧,在書香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7
最近閱讀了《教師人文讀本》中懷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幾乎每個段落都有精辟、深刻的論述,聯(lián)系和啟迪著今天的教育實踐,讓我深有感觸,以至我必須寫一篇學習讀后感的文章。
艾爾弗雷德·諾恩·懷特海(1861—1947),英國數(shù)學家、教育家。懷特海大聲提出“兩條教育的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務虛透徹”。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們廣泛關注而產生著重大影響。它的實質是反對學校里傳授死的知識和“無活力的概念”,反對學習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運用、檢驗或重新組合知識概念,認為一切教育的中心應該使知識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識僵化。說得何等好啊!這些20世紀前期的論述,仍是今天的學校實踐中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大量復現(xiàn)式的枯燥教學,知識同實際脫節(jié),是今天的學校突出而嚴重的問題。
同杜威“學?颇肯嗷ヂ(lián)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幾乎一樣,懷特海“極力主張的解決方法,是要消除扼殺我們現(xiàn)代課程活力的各學科之間相互不聯(lián)系的嚴重現(xiàn)象。教育只有一種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消除學科同生活的隔離,消除學科之間的互不聯(lián)系,一直是20世紀教育革新家極力解決的問題,也是今天課程改革的方向和任務。
懷特海反對灌輸式教學,他向有實際經驗的教師呼吁:不要認為“只要學生紀律好,總能把一定分量的無活力的知識灌進他們的腦子里去”。他舉例說,教兒童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掌握,但目的何在呢?傳統(tǒng)回答是:鍛煉心智。懷特海指出:“這個回答雖有部分真理,但有一個根本的錯誤,就是很可能窒息現(xiàn)代世界的才華!卑褍和男闹潜茸鏊赖墓ぞ,不管其創(chuàng)始人的權威和影響有多大,懷特海譴責這是“教育理論中的最致命、最錯誤、最危險的概念之一”,并且極富意義地指出:“心智決不是被動的;它是一種永不休止的活動,靈敏、富于接受性、對刺激反應快!边@或許是后現(xiàn)代課程家們最感興趣的.思想之一。只有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動地位,才能減少教學過程中的浪費和厭倦現(xiàn)象。
懷特海反對教學中指向不明的大量考試:“每一所學校,要是訓練男孩子們準備小小的一套考試,一定要受到毀滅的痛苦!彼绕浞磳γ撾x學校具體需要的校外統(tǒng)一考試:“一個以考察學生個人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試制度,除了造成教育上的浪費以外,不可能有任何結果”,只能是“扼殺文化的精華”。那些沉迷于考試和分數(shù)排隊(學生排隊、教師排隊、學校排隊),反復組織統(tǒng)考、不斷印制試題的人們,是否求實地細想一下,這種工作的實際意義到底有多大呢?
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除了廣泛接觸和評析教育中的突出問題外,還深刻揭示了兒童成長的階段和學習道路。他認為兒童的心靈是成長著的有機體,而成長和智慧發(fā)生在自由所給予的創(chuàng)造機會與學生學習知識之間達成平衡之際。他提出“教育韻律”——渲染(游戲)、精確(掌握)和概括化(抽象),認為這三者不斷統(tǒng)合而非序列地排列。他提倡在小學和初中以觀點的渲染和游戲為主,精確和掌握的發(fā)展始于高中,而抽象和概括則為大學時期的焦點,學校若脫離這一大致的計劃,將違背學習的自然韻律。顯然,這是夸美紐斯提出的自然適應性原則的延伸,它有益于教師認識不同時期的學生學習特點,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值得我們深深體悟。
我們在談論教育的目的時,很多是指向著未來結果的。然而,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教育的結果和教育的目的絕對是兩回事。這點我們通過閱讀懷特海地《教育的目的》即可獲知。懷特海告訴我們,教育改革,應該改掉那些束縛人的心靈而無活力的教育制度為目的。教育部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和規(guī)劃綱要(20xx-2020)》,期中所表露的許多思路皆旨在對教育制度除舊布新,這才是教育改革方向所在。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8
我們說,老生常談盡量不談。但現(xiàn)實工作,我們的問題往往就出在了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上。我所談的還是幾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遇事需冷靜。
教育過程是一個瑣碎、繁雜的系統(tǒng)工程。教育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發(fā)生在學生身上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每一個問題背后都有其內在的教育價值,只要善于挖掘,處理得當,都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則可能使事情越來越糟,甚至到無法收場的地步。作為教師,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需要做到的都是冷靜。只有冷靜,才能去尋找事情的起因緣由和來龍去脈,才能機智的做出相應的對策。遇事之后,且不可急火攻心,急躁處理,如是這樣,導致的結果可能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傷害了學生,放大了教育的負效作用,得不償失。
換一種方式。
有人說:“聰明的老師用一千種方式教育一個學生,愚笨的老師用一種方式教育一千個學生!庇靡磺ХN方式教育一個學生的老師不能稱其為“聰明”,應該是“理智”、“智慧”。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沒有完全相同的學生,哪里會有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問題,必然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這就要求老師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去做出相應的教育策略。切不可用一種思維,一種方式,一個套路,去教育不同的'學生和處理多樣化的問題。這樣,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讓教育走心。
我們說任何一種形式的教育最終都要內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沒有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好教育。換一句話說,任何一種外在的教育最終都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內心進行自省、自育,從而去調整和改變自己的行為。當學生犯錯時,老師不要急于批評、懲罰,不要急于作出論斷。先找問題根源,再找解決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善后的教育引導。通過一件事情,能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教訓,什么養(yǎng)的啟迪,什么樣的發(fā)絲,使他懂得了什么,知道該如何去做,并且在自我內心深處有觸動,行為上有改變才是最重要的。
抓在關鍵處。
教育的事情很繁雜,特別是班級管理中工作千頭萬緒。老師沒有三頭六臂,也做不到面面俱到。這時,就要分出來一個輕重緩急,先來后到,抓關鍵問題,抓要害問題。充分發(fā)揮班干部協(xié)助管理的作用,積極倡導學生自主管理。在班級管理中,任何時候的重點都是思想建設、班風建設。牢牢抓住紀律這個基礎工作,善做學生的思想教育,樹立一股子班級正氣,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風是最要緊的。只有抓住關鍵,才能保證忙而不亂,忙而不煩,忙而有效。
發(fā)展看學生。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不管以前這個學生的情況怎么樣,學習如何,思想如何,犯過什么樣的錯,現(xiàn)在,都不能用固有的認識和思維來評判他。遇到學生的問題,要就事論事,一事一對待,新事新對待,切不可揪著學生的過去不放,也不可把學生過去的問題和今天的問題相聯(lián)系,更不可以學生的過去來評判學生的現(xiàn)在,給學生不中肯、不科學的評價論斷。如果你硬要這樣做,必然會導致兩種結果:一是徹底摧毀一個學生力求上進的心靈,使學生自暴自棄,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二是更進一步加劇師生之間的隔閡與對峙,甚至會使學生在內心對教師產生仇恨。
生態(tài)聯(lián)家校。
教育不單方面是學校的事情,更離不開家庭的支持。教育失敗的責任不要全部歸結于學校,家庭應該承擔百分之五十。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長。作為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的,生態(tài)的家校共育橋梁,共同完成教育使命,共同解決教育問題,這一點很重要。但不少教師卻走進了家校共育的誤區(qū),一是遇事總愛向家長“告狀”;二是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家長;三是總是依賴家長的協(xié)助,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把家長請到學校來,或給家長打電話、發(fā)短信,弄得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全是問題,沒有一點優(yōu)點。有時甚至會當著學生的面給家長說學生的問題。生態(tài)家校共育是建立在共同教育、合作、協(xié)作的基礎上的,這不僅需要教師作出努力,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它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是“培育”。因此上,家校共育中,老師是主導,但不是隨心所欲的主導,推卸責任的主導。遇到需要家長協(xié)助、配合的問題,必須在保護孩子的前提下,與家長商討尋求教育的共同點,再給家長一些合理正確的建議。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04-25
有關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06-07
關于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06-17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模板05-05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范文04-26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10篇05-11
關于教育的實習目的11-06
關于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4篇06-19
[必備]關于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9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