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資料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資料:夫妻與“兩口子”
比翼鳥,連理枝,并蒂蓮——用這些意象代指夫妻,雅致歸雅致,意趣歸意趣,終不如素常的口語“兩口子”,說來順溜,出口自然,貼近生活;閮(nèi)配偶,何以叫作“兩口子”?始于何時?緣起何事?要說明白,須得費些唇舌。
男女婚配,古稱為“伉儷”,伉乃丈夫,儷指妻子;“夫婦”一詞,現(xiàn)在雖多用于書面語言,卻曾經(jīng)是不上紙墨的土話。“兩口子”的叫法,如今雖然十分普遍,而約定俗成,才不過百余年光景。在《爾雅》、《說文解字》等古典辭書里,均找不到其解釋,即使成書于乾隆年間的《紅樓夢》,號稱百科全書也罷,寫了一對對的怨偶,一雙雙的情侶,俚語方言滿紙,卻不見“兩口子”三字露面。有民俗學家考證,“兩口子”的說辭,出自晚清文人《燕京雜錄》里的一則筆記,說的是有兩位府衙錄簿,掙得同樣薪水,一個是單身,另一個新娶了妻子,這光棍漢情愿把自己的一半工資,贈與同事花費,附有字條寫道:些許碎銀錢,笑納勿推辭;我只單口漢,君乃兩口子。“子”在舊時兼稱男女,意即“你們兩個人”,由之,兩口子不再泛指隨便的兩口人,成為夫妻倆的確指。
兩口子的來由,在山東、河北民間另有說法。說是有一對互相愛慕的青年男女,婚姻受到家庭干涉,雙雙私奔,被官家捉住,判以死罪,乾隆下江南聞聽此事,感念這對戀人的情深意篤,遂作御批,從輕發(fā)落,將他們發(fā)配到山東微山湖,一在臥虎口,一在黑風口,這對癡情男女,從此來來回回于黑風口和臥虎口“兩口”之間,被人們叫作“兩口子”。河北人則把兩口子稱為“兩口兒”,語調(diào)輕輕軟軟,柔柔甜甜:新婚燕爾,謂之小兩口兒;一對頭白,叫作老兩口兒。既為兩口兒,越老越香,真如兩個酒盅齊舉對飲,品咂越陳越醇的老酒。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資料:西瓜本來叫“寒瓜”
中國自西漢時起開設了與非洲互通有無的海上之路,自非洲大陸起,途經(jīng)斯里蘭卡及南洋諸島,最終從福建沿海登陸。西瓜就沿此路而來。
盛夏時節(jié),老百姓最愛的消暑盛品自然非西瓜莫屬。很多人都覺得西瓜的名字來歷,應當與西紅柿或者胡豆一樣,取其“來自西域”的意思,殊不知這其實是個大誤會。
《說文解字》說,“瓜”字是一個象形字,它在小篆的字體中,兩邊的筆畫像瓜蔓一般蜿蜒著,而中間則是藤上結(jié)著沉甸甸的瓜果實的形象,非常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夏日收獲滿滿的喜悅。很多人都誤以為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因此給其取名為西瓜。其實,如果一定要按照傳入我國的方向來給西瓜命名的話,那么這種水果應該叫“東瓜”才對,因為它并沒有走那一條大漠孤煙的絲綢之路,而是從煙波浩渺的蒼茫大海上飄然而來——是從東南沿海進入我國的。
西瓜來自東半球。世界上最早種植西瓜的國家是非洲大陸上的埃及。中國自西漢時起開設了與非洲互通有無的海上之路,自非洲大陸起,途經(jīng)斯里蘭卡及南洋諸島,最終從福建沿海登陸。正是因為有了這條貫穿印度洋的經(jīng)濟命脈的疏通,才使得中非之間的交流日益繁盛起來,而西瓜的到來,就很幸運地成為了中非文化交流的重要產(chǎn)物而流傳至今。在西漢時期,由于西瓜是漂洋過海而來的稀罕食物,因此那時候都是作為皇室貢品而供王孫貴族享受的。1980年,西漢宣帝墓中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西瓜籽的存在,便是最好的證明,想來若不是十分金貴,皇帝也不會用這沉甸甸的東西來陪葬了。
那么西瓜在古時候被叫做什么呢?在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就有對于其名字來歷的記載。書中說到,因為西瓜性寒、味甘、解暑,因此在古時被稱作“寒瓜”。
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文天祥就曾經(jīng)寫過一首《西瓜吟》專門稱贊“寒瓜”的解暑佳效。詩云:“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點紅櫻檔,一團黃水晶。下咽頓有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長安清富說邵平,爭如漢朝作公卿?”這里所提到的邵平在秦朝時是個侯爺,到了漢朝卻淪為布衣,成為了一個種瓜、賣瓜的瓜農(nóng),日子比當官的時候不知道愜意、自在多少呢。
由此可見,即便是大英雄、富貴閑人,也難過這消夏盛品西瓜關(guān)呀!
【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資料】相關(guān)文章:
傳統(tǒng)文化的手抄報資料07-20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資料07-27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料手抄報07-27
中國人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資料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