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諤傳閱讀答案參考
篇一:李諤傳閱讀答案
李諤傳翻譯
李諤,字士恢,趙郡人也。博學解屬文。仕齊,為中書舍人,有口辯,每接對陳使。周平齊,拜天官都上士。諤見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結(jié)納。及帝為丞相,甚見親待,訪以得失。時兵革屢動,國用虛耗,諤上《重谷論》以諷焉。帝納之。
上謂群臣曰:“朕昔為大司馬,每求外職,李諤陳十二策,苦勸不許,朕遂決意在內(nèi)。今此事業(yè),諤之力也!辟n物二千段。
諤見禮教凋弊,公卿薨亡,其愛妾侍婢,子孫輒嫁賣之,遂成風俗,乃上書曰:“臣聞追遠慎終,人德歸厚,三年無改,方稱為孝。如聞大臣之內(nèi),有父祖亡沒,日月未久,子孫無賴,引其妓妾,嫁賣取財,有一于此,實損風化。妾雖微賤,親承衣履,服斬三年,古今通式。豈容遽褫衰绖,強傅鉛華,泣辭靈幾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見者,猶致傷心,況乎人子,能堪斯忍!復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貴,平生交舊,情若弟兄。及其亡沒,杳同行路,朝聞其死,夕規(guī)其妾,方便求娉,以得為限。無廉恥之心,棄友朋之義。且居家理務(wù),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贊務(wù)?”上覽而嘉之。
諤又以時文體尚輕薄,流宕忘反,上書曰:臣聞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變其視聽,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為訓人之本,《詩》、《書》、《禮》、《易》,為道義之門。故能家復孝慈,人知禮讓,正俗調(diào)風,莫大于此。其有上書獻賦,制誄鐫銘,皆以褒德序賢,明勛證理。茍非懲勸,義不徒然。降及后代,風教漸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下之從上,有同影響,競騁文華,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wù)吟詠。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guān)心,何嘗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興,屏黜浮詞,遏止華偽。自非懷經(jīng)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預?搢紳,參廁?纓冕。開皇四年,普詔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實錄。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艷,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鉆仰墳集,棄絕華綺,擇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茲世。
注釋:①引預:引薦。②參廁:參與;置身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不正確的一項是
。痢⒉⿲W解屬文屬:寫作
。隆⒘麇赐捶矗悍祷
。、何能贊務(wù)贊:贊揚
。、自非懷經(jīng)抱質(zhì)自非:如果不是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今此事業(yè),諤之力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B. 朝聞其死 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 諤又以時文體尚輕薄 樊噲側(cè)其盾以撞
D. 子孫輒嫁賣之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19.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諤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時也很看重李諤,他們之間結(jié)下了很深的交情。
B.文帝即位后,李諤多次上書反對當時浮華艷麗的文風,文帝或“納之”或“覽而嘉之” 都能從諫如流。
C. 李諤認為文風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他們撰寫文章崇尚文詞優(yōu)美華麗,下面紛紛起而仿效,遂成一種社會風尚。到了江東齊、梁朝,這種文風的危害達到了極點。
學優(yōu)網(wǎng)/
D. 隋文帝為了端正文風,詔令天下公私文書都要寫得符合實際情況,并處分了一位因奏表寫得浮華艷麗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員極大的震動。
20.用“∕”給下面文段斷句。(3分)
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屢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jié)不常其性耳。
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3分)
。2)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鉆仰墳集,棄絕華綺(4分)
李諤傳閱讀答案翻譯
17.答:C。贊:輔佐
18.答:A(A兩個“也”都表判斷語氣;B前“其”作第三人稱代詞“他”,后“其”祈使語氣,相當于"還是";C前“以” 表示因果關(guān)系,可譯為"因為",后“以” 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D前“之” 第三人稱代詞,“她們”,后“之”指示代詞,:“這,此”。)
19.答:B(李諤上書多次,但每次上#from 本文來自 end#書的內(nèi)容不相同,不都是反對當時浮華艷麗的文風,而“帝納之”是對他的上《重谷論》;“上覽而嘉之”是對他的為“禮教凋弊”上書。)
20. 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屢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jié)/不常其性耳。
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屢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jié),不常其性耳。
譯文:物品的所以有隱藏不露的',是為了防備盜賊。人也是一樣。盜賊也是人,同樣要戴帽穿靴,同樣要穿著衣服。他們與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讓的心與正直不貪的品格,這種美好的本性不能長久保持不變罷了。(斷對3處給1分)
21(1)答:(曹魏三祖)忽略治理萬民的大道,喜好雕琢詞句的小技。(補出主語1分,解釋“忽”“好”1分,“雕蟲小技”1分)
。2)答:從此公卿大臣感覺到(圣人學說)是正道,沒有人不深入鉆研古籍經(jīng)典,徹底拋棄奢浮華麗的文風。(莫1分,鉆仰墳集1分,華綺1分,大意1分)
李諤傳閱讀答案翻譯
文言文參考翻譯:
李諤字士恢,趙郡人。好學,知道章。仕北齊為中書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陳國使者。北周武帝平定北齊后,拜授他為天官都上士。李諤見隋高祖有奇異面貌,于是深深與之結(jié)交。高祖為北周丞相后,很親近他,問他為政的得失。那時戰(zhàn)爭連年,國庫空虛,李諤上《重谷論》,以諷勸高祖,高祖全然采納。
高祖對群臣說:“我過去當大司馬時,常求放外任。李諤陳述十二策,苦勸我不要到外地任職,我于是決意在朝內(nèi)作官。如今這番事業(yè),是李諤出的力啊!辟n他縑絲二千段。
李諤見禮教凋敝,公卿剛死,其愛妾、侍婢,就被子孫嫁掉、賣掉,于是形成了風俗。李諤上書說:“我聽說,追念遠逝的人,善始善終,民德才能歸于忠厚;三年之喪無改,才稱為孝順。我聽說朝中大臣,有父親祖父去世,日月還不久,其子孫為無賴之徒,就瓜分他們的的女妓愛妾,嫁了、賣了,以取錢財。即使只有一個事例在如今,就實在有損風化。愛妾雖然微賤,但親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為之服喪三年,這是古今的通例。豈能容忍急急脫下喪服,強迫施上粉黛,讓她們在先人的靈牌前哭泣告辭,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傷心,何況還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們之間平生交好,情如兄弟。但到朋友死后,卻把朋友當作路人,早晨聽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勸朋友的愛妾改嫁,方便時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愛妾為目的,毫無廉恥之心,拋棄朋友的情義。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不能正家,又怎能有助于治國?”皇上看了表章,很贊賞。
李諤又因?qū)懽魑恼碌娜,崇尚輕薄,轉(zhuǎn)相師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記返回正道,于是上書道:我聽說,古代的先賢圣哲教化人民,必須改變他們的視聽,防備他們的嗜好欲望,堵住他們的邪惡放肆的心,顯示他們以淳樸平和的道路。五教六行,是訓導人民的根本;《詩》、《書》、《禮》、《易》,是崇尚道義的門徑。所以能夠恢復孝順慈愛,讓人人都知道禮讓,調(diào)正民風民俗,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凡有上書獻賦,寫誄文刻銘文的,都是用褒揚功德,贊揚賢能,注明功勛,證明大理。如非懲惡揚善,于道義上,不讓白寫白刻這些東西。到了后代,風俗教化逐漸差了。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辭,忽視治國大道,喜好雕蟲小技。下面跟從上頭,就如影之隨形,響之從聲,競比文采,于是成了風俗。江東的齊、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無論貴賊賢愚,只求吟詩詠詞,競比一韻之奇,爭比一字之巧。
當大隋王朝承受天命之后,圣人之道很快(開始)振興,屏退貶黜輕。ㄖL),大力阻止華麗虛偽(之習)。假如不是心懷經(jīng)典,懷抱樸質(zhì),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薦入仕途。開皇四年,廣泛地詔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書信,都應(yīng)該是符合實際的記載。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寫的公文表章華美艷麗,被送到有關(guān)的部門問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感覺道了(文章的)正路,沒有誰不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徹底拋棄華麗綺艷(的文風),選擇先王的完美典籍,在當今之世倡行大道。
【李諤傳閱讀答案參考】相關(guān)文章:
《舊唐書李皋傳》閱讀答案03-08
《宋史李椿傳》閱讀答案01-05
《宋史李孝壽傳》閱讀答案解析12-15
李翱《楊烈婦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3-15
《是儀傳》閱讀答案03-03
《徐邈傳》閱讀答案02-05
寂寞紅柳閱讀答案參考01-11
《嚴震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04-14
《呂蒙傳》比較閱讀答案03-05
《皇甫嵩傳》閱讀答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