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古詩詞鑒賞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yīng)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飲酒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飲酒古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羲農(nóng)去我久,舉世少復(fù)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fù)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qū)區(qū)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fù)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譯文翻譯
伏羲神農(nóng)已遙遠,世間少有人樸真。
魯國孔子心急切,補救闕失使其淳。
雖未遇得太平世,恢復(fù)禮樂面貌新。
禮樂之鄉(xiāng)微言絕,日月遷延至于秦。
詩書典籍有何罪?頓時被焚成灰塵。
漢初幾位老儒生,傳授經(jīng)學很殷勤。
漢代滅亡至于今,無人再與六經(jīng)親。
世人奔走為名利,治世之道無問津。
如若不將酒痛飲,空負頭上漉巾。
但恨此言多謬誤,望君愿諒醉鄉(xiāng)人。
注釋解釋
羲農(nóng):指伏羲氏、神農(nóng)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去:離開。真:指真淳的社會風尚。
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魯中叟:魯國的老人,指孔子。彌縫:彌補,補救行事的閉失。
“鳳鳥”句:鳳鳥即鳳凰。古人認為鳳凰是祥瑞之鳥,如果鳳凰出現(xiàn),就預(yù)示將出現(xiàn)太平盛世!墩撜Z·子罕》:“鳳鳥不至,河圖不出,吾已矣夫!”“禮樂”句: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后經(jīng)孔于的補救整理,“禮樂自此可得而述”,才又得以復(fù)興。
洙泗:二水名,在今山東省曲阜縣北?鬃釉谀抢锝淌诘茏。輟(chuò):中止,停止。微響:猶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妒酚洝た鬃邮兰摇氛f“孔子沒而微言絕”。漂流:形容時光的流逝。逮(dài):至,到。狂秦:狂暴的秦朝。
“詩書”二句:指秦始皇焚書事。
區(qū)區(qū):少,為數(shù)不多。諸老翁:指西漢初年傳授經(jīng)學的飽學長者,如伏生、申培、轅固生、韓嬰等人。為事:指傳授經(jīng)學之事。
絕世:指漢代滅亡。六籍:指六經(jīng)。親:親近。
馳車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安灰姟本洌褐笡]有像孔子那樣為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快飲:痛飲,暢飲。頭上巾:這里特指作者所戴的漉酒巾。
多謬誤:謂以上所說,多有錯誤不當之處。這實際上是反語,為憤激之言。
飲酒古詩詞鑒賞2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記結(jié)廬之事,寫田園之景,抒隱居之情,以純樸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的生活和對自然風光的喜愛。
2.“心遠”是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心遠地自偏”與“而無車馬喧”有何聯(lián)系,你對這兩句詩是如何理解的?
“心遠”,是思想遠離官場的意思。
“而無車馬喧”,寫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靜,沒有什么人前來打擾。
詩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卻沒有什么有地位的人來拜訪他。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遠離塵囂,那么處于眾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凈之地了。詩人歸隱后,停止了和舊日仕途友人的來往,天長日久,自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采菊”這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詩人在自家的菊園里采菊以佐酒,悠閑地抬起頭來欣賞南山美麗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的情致。
4.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為什么作者要這樣寫?
“見”是無意間看見,如好友相見,表現(xiàn)了詩人把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賞,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
5.說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景物描寫的含義。
山間的云氣到傍晚的時候顯得很美,這時飛鳥也結(jié)伴歸巢了。詩人從自然景色中領(lǐng)略到無限的樂趣。而飛鳥歸巢自然會勾起詩人辭官歸隱的聯(lián)想。
6.詩的最后兩句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認為留給讀者一個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認為是一種避禍的遁詞,陶淵明迫于當時嚴酷的政治,不能明說自己的感受。
飲酒古詩詞鑒賞3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試題】
請從這首詩中選出你最喜歡的詩句寫下來,并簡要分析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答案示例:
、俳Y(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人雖身居鬧市,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聲,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寧靜,脫離塵俗的思想感情。
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表達了詩人超凡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鄄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東籬采菊,抬頭見山,表現(xiàn)了他悠然自得,物我兩忘的思想境界。
、苌綒馊障眩w鳥相與還。詩人通過黃昏中飛鳥結(jié)伴歸林的美好景色,表達了詩人擺脫束縛,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荽酥杏姓嬉,欲辨已忘言。詩人從大自然中悟到了無法言說的人生真諦,表達了詩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淄博市20xx年初中學業(yè)考試語文試題)
【注釋】
1、《飲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題詠,不是一時所作。
2、結(jié)廬:構(gòu)筑房舍。結(jié),建造、構(gòu)筑。廬,簡陋的房屋。
3、人境:人間,人類聚居的地方。
4、而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囂聲。
5、君:作者自謂。
6、爾:如此、這樣。
7、心遠地自偏:心遠離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8、悠然:閑舒的樣子。
9、南山:指廬山。
10、日夕:傍晚。
11、相與:相伴,相交,結(jié)伴。
12、此中:即此時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隱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義。
13、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識卻不知怎么表達。辨,辨識。
【鑒賞】
《飲酒》共二十首,按序文這組詩寫于詩人四十歲之后,是詩人剛離開彭澤令職位不久。《飲酒(其五)》是酒后題詠,歌頌田園生活恬靜閑適,表現(xiàn)自作與大自然契合的心境,是陶詩中著名詩篇之一。
全文分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從開頭至“心遠地自偏”,著重敘說“心遠地自偏”。
開頭兩句“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說自己雖住在然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車馬喧”,意上層人士之交往,古有“冠帶自相索”入說。陶家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潯陽最有勢力的一族。盡管陶淵明這一支已呈衰落,但冷寂到門無車馬,終不可能。陶淵明為什么要這樣說,詩是以一對矛盾對立的句式為后文的設(shè)問埋下了伏筆。結(jié)廬(造屋)于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紛攏,車馬的喧鬧不正是擾擾人世的一個象征嗎?而人境中結(jié)廬的詩人卻恰要避開車來馬去人間的喧囂。
第三、四兩句“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是說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自然要處于幽靜遠邈之處。這便作出一個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心靈既遠遠地擺脫了世俗的束縛,那么處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是一樣的。環(huán)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心境恬淡靜譴,反過來,心境的恬淡靜謐也可使喧鬧的環(huán)境變得偏僻幽靜。詩人通過自身的體驗,形象地道出一個辯證的道理,這可謂由藝術(shù)通向辯證法認識論的一個奇跡。
前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遠”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脫于世俗利害的的精神狀態(tài),“心遠”便是對那爭名奪利的冷漠,疏遠那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由此,所居之處而變得僻靜了。
后半部分從“悠然見南山”到結(jié)尾,集中寫欣賞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態(tài)。
第五、六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說采菊花在東籬之下,那遠處的南山映人眼簾,悠悠然而。這形象地寫出了“心遠地自偏”的全部意境!币姟本_地表達出詩人采菊之時,本非有意看山,而是悠然而望?墒翘K軾曾說::“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臭。” ((東坡題跋))
第七、八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說山氣氤氳,夕陽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飛鳥,結(jié)著伴而歸還,多美妙的景致啊!叭障Α蹦恕鞍怼保 相與還即” 結(jié)伴而歸。詩人看到夕陽映照下的南山籠罩在一片江的青靄之中,景色益發(fā)變得佳妙神奇,而一雙雙飛鳥跟看暮色漸濃,結(jié)伴飛向林間巢窠!稓w去來兮辭中》有:“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之句,這“飛鳥相與還”也臆含著詩人舍棄“以心為形投”的官場而歸返田園的愜意情懷。
最后兩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說這其中蘊含著人生真義,欲要辨明,自已忘記了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這又一對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從字面來看,是說此情此境中的田園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該怎樣用言語來表達了。其實詩人的意思是說,既然領(lǐng)會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別,何必要用言語去表達呢?
本篇展示了詩人運用魏晉玄學“得意忘象”之說領(lǐng)悟“真意”思維過程,富于理趣、情趣、天然之趣。然而,詩中沒有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繹,而寫了悠然自得,妙趣橫生,既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又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著萬物委運任化的哲理。這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心遠地自偏”的境地,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感悟、想象,整首詩的韻調(diào)也更顯得雋秀、悠長與深邃。
飲酒古詩詞鑒賞4
古詩原文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譯文翻譯
楊雄生來好酒,家貧不能常得。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帶著酒肴向陶淵明請教釋惑,才能有酒喝。
有酒就飲盡,有疑難問題都能解答。
當然,你問攻伐別國的計謀,不肯說。
因為仁者考慮問題鄭重認真,當言則言,不當言則不言。
注釋解釋
時:常常。賴:依賴,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歡多事的人,這里指勤學好問之人。載醪(láo):帶著酒。祛所惑:解除疑惑問題。《漢書·揚雄傳》說揚雄“家素貧,耆(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
是諮(zī):凡是所詢問的。無不塞:無不得到滿意的答復(fù)。塞,充實,充滿。
伐國:《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奥勎粽唪敼珕柫禄荩骸嵊R,如何?’柳下惠曰:‘不可!瘹w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于我哉!’”淵明用此典故代指國家的政治之事。
用其心:謂謹慎小心,仔細考慮。失:過失,失誤。顯默:顯達與寂寞,指出仕與歸隱。
疇昔:往昔,過去。
飲酒古詩詞鑒賞5
《飲酒》
作者: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1、結(jié)廬:構(gòu)筑屋子。人境:人間,人類居住的地方。
2、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囂聲。
3、君:作者自謂。爾:如此、這樣。這句和下句設(shè)為問答之辭,說明心遠離塵世,雖處喧囂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樣子。南山:指廬山。
5、見:(讀xiàn)同“現(xiàn)”,出現(xiàn)。
6、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jié)伴。這兩句是說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jié)伴而還。
7、此中:即此時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隱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義,即“迷途知返”。這句和下句是說此中含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如何用語言表達。意思是既領(lǐng)會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說。
8、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辨:辨識。
詩意: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
可從沒有煩神應(yīng)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灑脫,
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墻下采擷清菊時心情徜徉,
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
結(jié)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
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
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
賞析: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shù)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jù)。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quán)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鉆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里沒有什么尊嚴可說。他既然心甘情愿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xiàn)一種避世的態(tài)度,也就是對權(quán)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么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么能做到這樣?而后就歸結(jié)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jīng)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tài)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靶倪h”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dǎo)致與奔逐于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么,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面強調(diào)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tǒng)一與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quán)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fù)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里,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xiàn)的。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坝迫灰娔仙健保@“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閑適的狀態(tài),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fā)出,融合成一支輕盈的樂曲。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jié)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詩的總結(jié):在這里可以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jīng)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實際的意思,是說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xiàn)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nèi)蘊卻很深,需要反復(fù)體會。對于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xiàn)象——“心遠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采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于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xiàn)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jié)廬人境,而采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最后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么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飲酒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飲酒古詩詞鑒賞11-12
飲酒古詩詞04-11
關(guān)于飲酒的古詩詞02-12
古詩詞鑒賞09-14
古詩詞塞下曲古詩詞鑒賞02-14
古詩詞鑒賞方法06-20
雨水的古詩詞鑒賞02-24
古詩詞原文及鑒賞11-17
《春曉》古詩詞鑒賞02-14
送別古詩詞鑒賞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