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通用9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1
朋友推薦我看這部影片,可我總是沒有時間,今天清閑,于是一口氣看完了。 剛開始時吸引我看下去的是這種獨特的動畫風(fēng)格和略帶夸張的人物表情,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這不僅僅是一部講述忘年之交的動畫,還是描寫人類心理和交際方面的電影。有很多鏡頭都很有創(chuàng)意,情節(jié)也非常耐人尋味。結(jié)尾最令我感動,打算一死了之的瑪麗在臨死前收到了老友馬克思的郵件,是友情挽救了她的生命。
已身為單身媽媽的瑪麗帶著孩子去找馬克思,偏偏命運弄人,馬克思就在瑪麗到來之前平靜的.離開了人間!看到馬克思墻上貼滿了瑪麗曾經(jīng)寄給他的信件和照片,不但是瑪麗,我也流淚了。他們通信來往20年卻沒有見過一次面,怎不令人遺憾!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是沒有友情,而是我們不懂得去珍惜和呵護這份友情,患有抑郁癥的馬克思雖然只有瑪麗這一個朋友,卻是我們?nèi)魏我晃挥^眾都羨慕的那種朋友。我很慶幸沒有他們倆的境遇那么糟糕,我會好好珍惜身邊的友誼。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2
這是音子推薦的電影,她說很是感人,眼淚都溢出來了。
可惜,我的淚珠子在我的眼眶里打轉(zhuǎn)了很久,都沒有掉下來。
我覺得,這是一部關(guān)于成長和友誼的故事。
瑪麗和馬克思都沒有朋友,一個也沒有。瑪麗渴望有那么一個朋友,所以她寫信,寄給一個不知名的人。而信,到了馬克思的手里。因為信,他們成為了筆友,成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瑪麗因馬克思而成長,而馬克思因瑪麗,也獲得了他人生目標之一的友誼。很難說清他們之間是誰依靠了誰,他們是彼此的精神依靠,跨越了地域,跨越了年齡。
他們也有矛盾,而那矛盾,讓瑪麗失去了自信、友情、愛情和家庭,她甚至想放棄生命,因為馬克思生氣了。我不將此理解為愛情,友誼也是可以如此重要的,讓一個人失去他的天和生活。
馬克思在片中,被他人認為是精神病患者,而瑪麗也認為是這樣,甚至以他為病例寫了一本暢銷全球的書,這也是他們矛盾的中心,旣悰]有真正理解馬克思,她想用自己的辦法去拯救馬克思,可馬克思從不認為他有精神病,她應(yīng)該知道的。
我比較喜歡馬克思。他有自己的思考,他知道自己的不合群,從自己的身上發(fā)現(xiàn)矛盾和“錯誤”。他的童年并不美好,他的思維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而他唯一獲得的,是別人的`粗暴對待。所以當他得到瑪麗的友情時,他很珍惜,結(jié)尾處那滿墻的信紙,讓人熱淚盈眶。他是如此珍視的,他唯一的朋友。
正如馬克思所說: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寬恕朋友的錯,一切都會美好的。
說不清道不明,或許我和馬克思一樣無法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看完后,很想去找一個筆友,暢談暢談,卻又覺得,沒有那么必要。果然又是猶豫啊……
有時候想,正如瑪麗的丈夫,說不定,就找到了自己的Mr.Right。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3
我還是第一次看見這種粘土動畫,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阿凡提,國外電影的制作團隊就是強,不得不佩服。
據(jù)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如果真的如此那真的讓人無比感動。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澳大利亞的瑪麗給遠在紐約的馬克思寫了一封信敘述自己的生活和煩惱,讓馬克思回答她的問題。就這樣他們成為了跨越大洋的筆友,一次次的通信加深了他們的友誼,而且由于兩個人都沒有朋友,于是把對方看成了自己唯一的朋友對待。兩個人互相安慰,互相幫助對方,直到瑪麗來到馬克思的門前。
顯然,如果故事就這么簡單并無法完全襯托出朋友的意義,而瑪麗和馬克思之間也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兩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從一開始的互相體諒對方的痛苦到關(guān)系的破裂,再到馬克思最終的原諒,其中可以說是一波三折。而瑪麗更是為了幫助這個素未見面的筆友立志研究精神病學(xué),最后又因為馬克思的憤怒銷毀了自己所有的著作,拋棄了丈夫的愛,陷入了徹底的失望墮落之中,如果馬克思最終沒有原諒她,那她就難免一死了。這種友誼顯然超過了夫妻的情誼,甚至能徹底改變一個人,力量實在是可怕的嚇人。
顯然,作者是想突出這種友誼的價值,這才叫真正的朋友,我記得以前常有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瑪麗和馬克思就是這么一對知己,他們在信中毫無保留的敘述自己的生活,敘述自己的缺點,完全是一片真心。不知道為這部影片評高分的人是不是被其中的這種友情所深深打動,看見豆瓣上的評論,有人在看到結(jié)束瑪麗走進馬克思住處發(fā)現(xiàn)馬克思已死的時候痛哭了,為朋友之死而哭,還是為這種偉大情誼的終結(jié)而哭?
好在瑪麗沒有哭,她靜靜地坐在馬克思旁邊,拉著馬克思的.手,默默注視著貼滿了自己信的客廳墻壁,感受著這種溫暖。如果這個故事是真實的,那么接下來又發(fā)生了什么呢?我猜瑪麗會變的更堅強,這種友誼在她的心中永遠不會枯竭,給她的只是無窮無盡的動力,她會再認識很多朋友,但唯一的朋友永遠只有一個。
馬克思和瑪麗的通信很值得一讀,語句淺顯易懂卻讓人無比溫暖,在不經(jīng)意之間卻又隱藏著人生的哲理,例如馬克思寫給瑪麗的這一段話: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 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of said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 my warts and all,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we can, however, 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am glad I have chosen you. Dr Bernard also said, that everyones lives are like a very long sidewalk.
Some are well paved, others, like mine, have cracks, banana skins and cigarette butts. Your sidewalk is like mine but probably not as many cracks. Hopefully, 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讀完以后,你會有什么感觸呢?又體會到了什么呢?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4
看了兩次瑪麗與馬克思這部電影,第一次看了40分鐘,沒有看懂,時間也很晚,覺得無聊看的暈乎也不明白在演寫什么,第二天又從頭看了一遍,才明白這部電影就像生活,也許就是生活,短短的80多分鐘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多到不可思議,你從任何一個角度去體會都是一段人生。
突然覺得要我去概括這部電影很難,平時看電影最注重的就是劇情,劇情中導(dǎo)演表達的思想,人物的層次飽滿,演技的自然流暢環(huán)環(huán)相扣,畫面的美感光影等等很多很多的因素完美的搭配才能有精神與視覺上的盛宴,然而這部電影首先沒有演員,都是制作出的動畫人物,只有幾個配音演員和一個旁白,但就是這個旁白引導(dǎo)著我們?nèi)チ私猬旣惡婉R克思的人生,和大家的人生,剛開始看覺得人物設(shè)計的風(fēng)格實在難看,揣摩不出導(dǎo)演的用意,也許不敢妄自揣摩,但瑪麗和馬克思頭上的飾品會隨著劇情的變化奪人眼目,從畫面中跳躍出來,巧妙的表達了劇情心情的變化讓人不敢遺漏掉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
馬克思的信中說過,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人,你并非完美而我一樣,人無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門外亂扔雜物的人,我小時候想變成另外一個人,除自己外的任何一個人。這樣的想法在我們小的時候甚至現(xiàn)在都有過吧,然而馬克思換上了阿斯伯格綜合癥卻沒有給他帶來煩惱,只是輕松的接受,他說我必須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適應(yīng)它們,然而我們能選擇我們的朋友,我很高興選擇了你,馬克思想讓我們明白,不要去為自己的缺點而感到苦惱,這里的缺點絕不是指你的壞脾氣和壞習(xí)慣,而是你自身的缺陷,不幸,他人眼中的平凡等等世俗的一切,因為這一切都是自己,我想是這樣的,我們不但要去這樣面對自己,也要同樣的去面對自己的愛人,朋友,因為你身邊的他就是他不是別人,他說我們都不完美甚至是有病的但即使是病入膏肓,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一定還是會有另外一個人欣賞你的古怪和你一樣喜歡巧克力,分享你的喜悅分擔(dān)你的痛苦將你的眼淚抹在臉頰上卻在微笑的人,伯納德醫(yī)生對我說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條很長的人行道,有的很平坦而有的就像我一樣有裂縫香蕉皮和煙頭,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沒有我的這么多裂縫,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會相交在一起,到時候我們可以分享一罐煉乳,馬克思對他而言無論他經(jīng)歷過什么,包括任何不好的事,他都能夠接受,并愿意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印象很深的一段劇情時間很短,簡單帶過,那就是在馬克思終于中獎的時候,他只買了足夠自己吃的巧克力,集齊了所有自己喜歡的諾布萊玩偶,他的目標簡單他也完成了自己的目標,但還有大把的錢卻把錢給了艾維,艾維一把年紀把自己打扮的青春煥發(fā),及時享樂但卻沒有任何意義,本身可以繼續(xù)很好的生活,卻早早的掛了,但也許對于一個老人這些對他是有意義的然而艾維沒有花光的錢財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gòu),機構(gòu)的'老板卻把錢全部裝進了自己的口袋故事繼續(xù)回到瑪麗和馬克思之間,故事的主旋律依舊是平凡的生活,但瑪麗卻有了改變,正如我們自己,每個人都會有變化,正確的錯誤的都會有,寫著寫著正如我預(yù)料的那樣,太難了,畢竟電影的信息量太大,題材也太大根本無法全部消化,但故事最后的結(jié)局那個震撼的鏡頭告訴了我們最珍貴的是什么,最起碼馬克思是這樣做的,每個人多少都有病,有不安焦躁,有孤單寂寞,有無所適從,但也應(yīng)該向前文中說道的,去接受自己和與你真心的親人朋友,平凡而又真實的活著……一直在想艾維他臨終時身旁空無一人只有墓碑與枯枝,而馬克思的身邊有個她,不強求自己繼續(xù)寫下去,改天再看一遍吧,有興趣的可以去品味這部電影,不同于飛屋環(huán)游記,那樣的主題明朗清晰富有簡單夢想的正能量,馬力和馬克思是一段用生命釀制的平靜人生……最后向?qū)а輥啴敯蕴刂乱陨钌畹木匆猓傧胂筮@位讓我膜拜的大師究竟是怎樣一位人,改用人還是神來形容呢?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5
故事夠平淡的,平淡的幾乎沒有什么情節(jié),如同它所采用的黏土動畫形式,笨拙、平凡。大多是獨白,自言自語似的獨白,配合著寫信的獨白,有點像畫外音。
唯有耐心觀看下去,才漸漸感到平淡中滲出的溫暖,猶如寒冬里手握一杯白開水,很不起眼,直到你慢慢地喝下去,心口就慢慢地暖和了。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有如此的味道。
瑪麗(Mary),孤獨的澳大利亞小女孩,沒有朋友,在學(xué)?偙蝗似圬,不被老師喜歡,也不被媽媽喜歡,額頭長著巧克力色的胎記。正如她媽媽所言――瑪麗是一場事故。
瑪麗的爸爸在她年幼時候忙于工作無心顧家,等到了退休卻意外身亡。瑪麗的媽媽愛抽煙老酗酒,一日酒醉之后誤服毒藥也去世。瑪麗終于和心儀已久的愛人結(jié)婚,結(jié)果男人跑到新西蘭和筆友生活一起。
怎么看,瑪麗的人生有點凄慘。
而馬克思(Max)這個美國糟老頭,孤獨、自閉、脆弱、無法理解周圍的世界,在他看來,生活是不理智也不講邏輯的一團糟,最要命的是馬克思患上一種神經(jīng)官能病,從來沒有過朋友。馬克思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中了樂透大獎,卻不知道怎么花,就買了一屋子的巧克力?剩下的錢就送給鄰居老太太。
怎么看,馬克思的人生也有點凄慘。
原來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在孤獨著,過著并不幸福的生活,這些人都卷縮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房子里,莫名地自閉哀傷。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女孩瑪麗是老頭子馬克思的前半生投影,老頭子馬克思是小女孩瑪麗的后半生標本。換句話說,瑪麗的.人生就是幾十年前的馬克思,如果更不幸的話,瑪麗幾十年之后可能也會過著馬克思的生活。
當孤獨遇上孤獨的時候,有一些猶如冰撞上冰,結(jié)果還是兩塊冰;有一些猶如水融合于水,最后成為一流清水,旣愑錾像R克思,青澀的孤獨遇上蒼老的孤獨,就如流水匯入湖水,他們在思想情感上深切地融合了。
他們將對方引為知己,互訴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遭遇和那些難以啟齒的心情。好像生活的尷尬、痛苦、不解、無名的焦慮都可以化為筆下的文字,寫給遠方的筆友。友情就轉(zhuǎn)化為文字對文字的傾訴,信任就轉(zhuǎn)化為寫信寄出,等待、閱信、再寫信的循環(huán),在這樣的循環(huán)中,兩個人不再孤獨,在匆匆來匆匆去的塵世里找到支撐生活重心的堅固點,找回自信和自我。
他們也差點絕交,因為瑪麗用馬克思的病情案例寫了論文。馬克思感到被背叛被利用,斷絕信箋來往。人生初起步的瑪麗也倍受打擊,消沉酗酒得過且過,兩個人走回到原來的暗淡人生路。
所幸的是他們最后冰釋前嫌,重拾安寧的生活。但當瑪麗千里迢迢看望馬克思之時,馬克思已經(jīng)安靜地離開了世界。
電影固然平靜,可在平靜之下有洶涌,試問: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少朋友僅憑信箋來來往往去互相理解、溫暖、安慰,整整20年!
信來信往陪伴著瑪麗這個孤獨的小女孩勇敢成長,信來信往也陪伴著馬克思這個孤獨的老頭子走完人生路。他們寫的不是信,而是心,是流浪在塵世里的孤獨。孤獨本非他們所愿,當孤獨遇上孤獨,可以互相坦誠互相溫暖的時候,孤獨就成為心的兩只翅膀,飛翔在寧靜里。
PS:由這部電影所引發(fā)的感想。
正月初五,某屆學(xué)生開同學(xué)會,邀請我參加。席間,得知一男同學(xué)和一女同學(xué)結(jié)為情侶。我笑問他們:戀愛時候?qū)懥硕嗌俜馇闀?男孩笑說:一封都沒有!都打電話發(fā)短信。
某次,遇上一位同學(xué),他說起他還記得我寄的明信片。雖然有十年了,他忘記了許多電話,卻記得一張明信片。十年前,大家都流行短信問好,我卻寄來一封明信片。
很多年前,我曾經(jīng)有個人生目標:結(jié)交一個筆友,寫它多年。當然,目標沒有達成。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6
人人都有病,人人都有‘裂縫’,沒有一個人能逃脫,所有人的現(xiàn)狀,都一樣。
只是,同樣的現(xiàn)狀,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去面對。而這不同的面對方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可以是你想得到的任何結(jié)果。你自己想要的那個結(jié)果,你清楚嗎?
這個世界上,真正對我們自己重要的事情,并不多。
就像馬克思的人生愿望,只有三個。這些對我們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并不關(guān)鍵(它可以是任何事情,甚至就像收集娃娃、吃巧克力一樣,簡單)…關(guān)鍵在于這些事情是不是對你真的重要。然后,讓它以這樣重要的狀態(tài),一直出現(xiàn)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
做到了,重要的事情,自然有重要的樣子和它該有的結(jié)果,不錯的結(jié)果。
這個世界,對于瑪麗和馬克思來說,相當幸運。雖然經(jīng)歷了種種,他們都實現(xiàn)了自己最重要的目標。馬克思安詳了離去,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也許是最好的結(jié)局。
但是,就像前面提到過的,世界并不都是如此,還可以有其他無窮盡的可能。只是,沒有一個可能是白得的,得到的同時,你終須付出些什么,而這個‘什么’,最大的可能是失去‘收集娃娃’、‘吃巧克力’等等…對于旁人來說,失去這些,真的不算什么;只是對我們的自己,這些就是我們的命,或者叫我們自己定義的我們自己存在的價值。
看清了,我們才能更好的面對自己,面對因為我們的決定帶來的每一個結(jié)果。
事出有因,對于我們自己來說,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因為,我們雖然不能改變現(xiàn)狀或者現(xiàn)在的外在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境。那么,任何現(xiàn)狀或者外在世界,都不是影響我們自己的理由,能影響我們自己的,只有我們自己。在我們改變自己的同時,現(xiàn)在或者現(xiàn)在的外在世界,已經(jīng)被我們所改變了…
以電影里的一段臺詞作為結(jié)束:
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無瑕,我也是。人無完人…當我年輕時,我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我自己。伯納德哈斯豪夫醫(yī)生說,如果我生活在一個孤島上,那么我就要適應(yīng)一個人生活,只有我和椰子。他說我必須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全部。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缺點,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適應(yīng)它們。――我們真正原諒的,并不是別人,只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自己,而已。原諒了自己,世界就有機會變成我們希望的樣子。這就是路徑。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7
課堂上看完的時候已經(jīng)是淚流滿面,奇怪的是我心里卻很平靜,就好像真實的人生一定會有遺憾一樣,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完美的故事。我喜歡這種看似絮絮叨叨的講述方式,也喜歡這種并不是那么漂亮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會讓人心有共鳴,是啊,我們都是這樣的。
小時候看《安妮日記》的時候,希望自己有這樣一個筆友,或許不需要回信,但是能聽我說一下這些沒人想要聽的話就夠了。其實我并不像故事中的瑪麗和馬克思一樣孤獨,不過這或許是每個小女孩的必經(jīng)的成長歷程?所以,就有了第一封信,和那根櫻桃巧克力棒。
對于瑪麗和馬克思來說,友情真的是個彌足珍貴的東西。自卑和與常人不同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很難交到朋友――"我想不通,做個誠實的人,怎么會……不妥當?或許正因為如此我才一個朋友也沒有。當然,你除外。"――于是,對于他們彼此而言,這些信都是生命的慰藉。即使每次瑪麗的信都會引起馬克思的焦慮,即使在瑪麗媽媽眼中,馬克思是一個想要誘拐自己女兒的瘋子。
但是,馬克思的自閉癥像一個隱形炸彈一樣,終于在瑪麗的不經(jīng)意的提問中,第一次炸裂了。他們有了整整八個月的斷交?吹竭@一段的時候,其實我特別可以理解馬克思的心情。畢竟在看這個片子之前,剛好閱讀了有關(guān)心理學(xué)病癥的書籍。對于正常人的小問題可能成為壓垮他們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們尖銳的思維譜線是一種危險而真摯的存在。
后來,感謝他的醫(yī)生,他告訴馬克思,真正的友誼是用心感受的,而不是雙眼看到的`。他應(yīng)該寫信給瑪麗,告訴她真實的自己,包括缺點和一切。馬克思懂了,并且向瑪麗坦白了自己是"亞斯伯格綜合癥"患者,解釋了自己為什么沒有回信。他倆的友誼重新恢復(fù)了,并且變得更加真誠。
瑪麗開始經(jīng)歷人生的各種大悲大喜,親人的去世,與愛人結(jié)婚,學(xué)業(yè)有成……但是,當她把她和馬克思的信作為自己學(xué)術(shù)論文的研究病歷,她忘記了,這其實是對他們友誼的背叛。尤其是對思維特別簡單的馬克思而言,這簡直是不可原諒的。片中馬克思在拔下打印機上鍵的時候,滿頭的汗水和顫抖的身軀,無一不顯示出他內(nèi)心的憤怒和難過。
不一定要哭出來才是內(nèi)心的難過,每個人都有哭不出聲的痛苦。
當瑪麗收到馬克思寄給她的時候,才明白自己的行為深深傷害到了她的朋友。她停下腳步,絞碎了所有的書,從此,一蹶不振……對好友的背叛讓她無比愧疚,生活也失去了希望。
不過,最終,馬克思還是想通了,原諒了她。片中的最后一封信,我看了十幾遍,幾乎倒背如流――
"親愛的瑪麗:我原諒你,因為你并非完人。你有缺陷,我也一樣。所有人都不是完美的。小時候,我想成為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伯納德哈斯豪夫醫(yī)生說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么我就要適應(yīng)一個人生活……他說我必須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們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只能接納。然而,我們能選擇自己的朋友,我很高興選擇了你……每個人的生命都像是一條長長的人行道,有的平平坦坦,還有一些,比如我的,就會有裂縫、香蕉皮和煙頭。你的道路就像我的一樣,不過或許沒有那么多裂縫。但愿,某一天我們的人行道能夠相交,那時我們可以分享同一罐煉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影片的結(jié)尾,當瑪麗背著小嬰兒去紐約見到馬克思的時候,他已經(jīng)永遠安靜地沉睡了。他的房間充滿了她的痕跡,是第一封信的簡筆畫;是瑪麗送他的那瓶眼淚,馬克思曾說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是她寄給他的每一封信,一整面墻的信;是她送給他的絨線球,仍然在他的帽子上……當看到瑪麗伸手握住馬克思的手,還是忍不住哭了。不管幾遍,總是會覺得遺憾吧。
片子的色調(diào)其實是沉重的,瑪麗的顏色是棕黃色,馬克思的世界是黑白的。屏幕上突兀的紅色一個出現(xiàn)在瑪麗媽媽的臉上,是血紅的嘴唇和喉嚨,是歇斯底里的顏色。另一個紅色就溫暖很多,是瑪麗的變色戒指和送給馬克思的絨線球。當馬克思原諒瑪麗的時候,他帶上瑪麗的絨線球,坐在凳子上仰望星空的時候,即便是黑白的環(huán)境,還是能感受到他內(nèi)心的寧靜和幸福。
所以,一個好的動漫,其實并不是靠造型多么"別致",多么華麗漂亮,技術(shù)多么高超來吸引觀眾,反而是其中所傳達的觀念更能打動人。就像這部片子一樣,盡管是這樣的色調(diào)還是能夠傳遞出善意和溫暖。
片中的瑪麗和馬克思,其實是我們每個人不同時刻的縮影,幸福抑或不幸,總會有覺得孤獨的時候。就算再開朗的人也會有"全世界不理解我"的小矯情。平凡的我們,或許不至于像馬克思一樣偏執(zhí),但生活中也總會遇到各種傷害和背叛,是決絕還是原諒,是不是也舍不得那份愛呢?
我們本不完美。我喜歡這部片子,因為這是一個類似碎碎念的故事,看似單調(diào)呆板的旁白,無聊而神經(jīng)質(zhì)的主角,恰恰是最真實的生活。我們都沒有活在那些驚天動地的世界里,我們不過就是這樣日復(fù)一日,重復(fù)而已。韓松落有一本書叫做《為了報仇看電影》,書中說,"有的時候,看電影,為的是報仇,向庸常的生活報仇……電影是真實的虛構(gòu),生活是虛構(gòu)的真實,F(xiàn)實中無法兌現(xiàn)的諾言、無法實現(xiàn)的夢,讓我們一起去電影里尋找結(jié)果。"但是看多了那種皆大歡喜的商業(yè)片,看多了英雄主義的完美結(jié)局,所謂的觀影快感不過只停留在看完的一瞬。心靈再觸動也明白那絕對是假的。然而《瑪麗和馬克思》不同,這里面敏感而脆弱的心靈,是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得不到理解的人。沒有那么多色彩斑斕,沒有那么多華麗浮夸,有的只是讓人心疼的他們和我們而已。
《圣經(jīng)》中說"愛是恒久忍耐"。每次讀完瑪麗的信都會得焦慮癥的馬克思恐怕是這句話最忠實的反映者了。以前喜歡說,如果友情是一種愛,我愿意愛你一輩子。這句小矯情的話恰恰是兩人一生的見證,就算最后沒有見到彼此又怎樣,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唯一的朋友。
"God gave us the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friends。 "我想,這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8
《自閉歷程》是一部傳記電影,主人公是美國畜牧學(xué)家坦普·葛蘭汀。電影的制片人有一個自閉癥兒子,她在讀了葛蘭汀的自傳之后,想要讓更多的人都知道葛蘭汀、知道自閉癥,并從中看到生活的希望。于是,她拍下了《自閉歷程》,影片講述葛蘭汀如何戰(zhàn)勝自閉癥成為學(xué)者的人生歷程。我相信,拍這部影片,也是制片人治愈自己的一種方式。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粘土動畫,也是導(dǎo)演的半自傳式影片:一對筆友,通過書信延續(xù)了20年的友情,旣愂莻8歲的小姑娘,居住在墨爾本市區(qū),她長相平平,缺乏關(guān)愛,被同學(xué)孤立;馬克思是一個居住紐約的亞斯伯格癥(自閉癥的一種)患者。一個偶然的機會,兩人成為筆友,他們的通信跨越太平洋……開啟了一場關(guān)于友情、自我和對自我的剖析之旅。
PART1:別無選擇與可以選擇
葛蘭汀是別無選擇的,她的自閉癥與生俱來,且終生不被治愈。但是,她說:我叫葛蘭汀,我與眾不同,我用圖像來思考并關(guān)聯(lián)它們。影片開篇的那段話,她說得自信而從容。在影片結(jié)尾處,她說,我還是難以理解人類,但是我盡量讓自己生活得意義。這是多么坦然自若的告白,她無法選擇疾病或健康,但她可以選擇面對疾病的方式——不逃避,不自卑,不抗拒,在能掌控的范圍內(nèi),讓自己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瑪麗也是別無選擇,她的父親冷漠,母親酗酒,她無法選擇父母,但是她以無忌的童言為自己收獲了一枚古怪筆友。正如影片中所說,我們無法選擇親人,感謝上帝,我們還可以選擇朋友。古怪筆友馬克思也是別無選擇,患有自閉癥的他無法忍受一丁點的變化和壓力,時時焦慮發(fā)狂,時時暴飲暴食。當他擁有了瑪麗的友誼,瑪麗成了他灰暗生活中的.一抹鮮亮色彩。他在最后的那封信中向瑪麗告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PART2:如何為自己尋找光
葛蘭汀是幸運的,她有一位好母親,有一位好恩師,有一位好姨媽,還有一位好朋友。葛蘭汀四歲時,醫(yī)生建議母親送她到療養(yǎng)院,母親并沒有放棄她,而是像正常孩子一樣養(yǎng)育她,讓她上學(xué),鼓勵她融入社會。她的恩師科學(xué)老師識別了她的天賦,在學(xué)業(yè)成績上給了葛蘭汀莫大的自信?茖W(xué)老師對葛蘭汀的媽媽說:我理解你想保護她,但總有一天,她將獨自面對這個世界。葛蘭汀在姨媽家過暑假,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對牲畜感興趣,并發(fā)現(xiàn)呆在壓縮機里能讓自己安靜下來。姨媽沒有把葛蘭汀視為異類,她充滿喜悅地說:壓縮機對葛蘭汀有幫助。跟其他自閉癥兒童一樣,葛蘭汀在求學(xué)路上艱難重重,被同學(xué)嘲笑欺負是家常便飯,但即使如此,母親還是堅持她應(yīng)該上學(xué)。上大學(xué)期間,她遇到了好室友——一位盲人女孩。她們成了很好的朋友,盲人女孩用聲音來識別這個世界,葛蘭汀用圖像來思考這個世界。她們都用自己獨特的天賦來尋找生活的光和熱。
與葛蘭汀相比,馬克思尋找光芒的途徑可憐而卑微,只是來自于一個大洋彼岸小女孩的偶然來信。這樣的來信,對于患自閉癥的中年男人馬克思來說,也是一種壓力,他會在收到信后陷入焦慮狂亂。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認真地給瑪麗回信,因為有一個人聽自己講話是一件美好的事。馬克思無法理解他周圍的人和事,但他理解瑪麗小小的憂傷和孤獨,并樂意為瑪麗解答一些生活中的難題。而瑪麗呢?這個八歲的小女孩活得孤獨而自卑,交到馬克思這個筆友,讓她的生活大放異彩,從此她有了奮斗的目標——攢錢去美國看望馬克思,旣惡婉R克思,他們都是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生活并不善待他們,但即使再底層,即使生活陷入陰郁的泥沼,尋找光和熱的信念卻像石縫里的小草一樣頑強。
PART3:賦予生活以意義
葛蘭汀的生活很有意義,她執(zhí)著于自己的天賦,熱衷于自己感興趣的領(lǐng)域——畜牧業(yè)?茖W(xué)老師給她打過比方,前面有一扇門,你只需輕輕一撞,門就開了,你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每當遇到困難,葛蘭汀的眼前就會出現(xiàn)這扇門。影片的最后,葛蘭汀已經(jīng)成為畜牧業(yè)學(xué)者,媽媽帶她參加世界自閉癥大會,她打斷了專家的發(fā)言,說起自己的經(jīng)歷,在場的父母邀請她上去演講,于是,她充滿自信地穿越了這扇“門”,充滿自信地站到了發(fā)言席上。當人們問她,你是如何治愈自閉癥的?她響亮地回答:我從來沒有治愈過,我還是不能理解人類,但是,我盡量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
馬克思和瑪麗的生活也有意義。馬克思一直在換工作,他無法識別人類的情感與表情,但他有自己喜歡的寵物,有摯愛的動畫人物阿諾,在動畫片里,阿諾一家的社會關(guān)系簡潔明了,這是他所喜歡的。在瑪麗出現(xiàn)之前,馬克思擁有一個想象中的好朋友,一個不會給他制造壓力的隱形朋友,旣愒趯W(xué)校里交不到好朋友,但她的內(nèi)心向往愛情,她有一個想象中的愛人,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嫁給他。當瑪麗聽說馬克思不會表達情緒,從來流不出眼淚,她把自己的一瓶眼淚寄給了馬克思。馬克思把瑪麗的眼淚涂在臉上,感受著什么叫悲傷,旣惿洗髮W(xué)的時候,她選擇了精神醫(yī)學(xué),把馬克思的病癥作為研究對象,因而成為學(xué)術(shù)界的一顆新星。雖然,瑪麗的著作讓馬克思感受到被背叛,最后瑪麗選擇毀掉自己的著作。但是,從瑪麗的角度來說,她想治愈馬克思的病,她的人生因了這段友情而擁有著不凡的意義。
PART4:善意之火可以燎原
葛蘭汀害怕自動門,這給她的生活帶來極大痛苦——她無法去超市購物。然而,有一次,她在自動門前進退維谷、焦慮萬分時,一位女士上前夸贊她的衣服漂亮。葛蘭汀坦然說自己是自閉癥患者,害怕自動門,那位女士貼心地幫助她安全通過自動門,并聊起自己也有個自閉癥孩子,他也有一些害怕的東西。女士還對葛蘭汀在畜牧業(yè)上的成就大加贊賞,并邀請她到自己丈夫的農(nóng)場工作。葛蘭汀能讀懂動物心態(tài)的非凡才華終于在多次碰壁后得到充分展示。從這里可以看到,來自社會的尊重和善意多么重要。
在《瑪麗和馬克思》中,最打動我的是馬克思寫給瑪麗的最后一封信,他說,他原諒了瑪麗(為治愈自閉癥寫了一本學(xué)術(shù)專著),因為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陷。人的一生就像一條長長的人行道,有的人是一馬平川,有的人的路上充斥著裂縫、煙頭和香蕉皮。他的信將瑪麗從自厭自棄的泥沼中挽救出來。一年后,瑪麗去看望馬克思了,只見馬克思死在了自己的寓所,他抬頭著著天花板,而天花板上貼滿了他倆二十年的通信。這一刻,我的眼睛濕了,也許人的一生會交到很多所謂的朋友,可是真正能抵達并戳痛你內(nèi)心的人,你有嗎?
想用一首歌來結(jié)尾:當我還是個小女孩,我問媽媽,將來我會變成什么樣?會漂亮嗎?會富有嗎?她對我說,世事不可強求,順其自然吧,我們不能預(yù)見未來,世事不可強求,順其自然吧!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 9
看完《瑪麗和馬克思》之后,我的心里有著深深的感觸。
瑪麗和馬克思原本毫無關(guān)系,但一次偶然,瑪麗想要寫信給美國人,就這樣,他們成為了筆友,足足有二十年之久。彼此支撐著生活——在精神上。
我不得不為他們的友誼所感動,就像馬克思的心理醫(yī)生說的:“友誼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
瑪麗頭上天生有一塊黃色的胎記,她沒有朋友,在學(xué)校常常受到欺負,她的爸爸整天只知道和“鳥”在一起,她的媽媽從不管她,整天“借”東西。她從未感受過愛,也不知道什么是愛。
馬克思,美國紐約人,在別人眼中,他是不正常的,可在他眼中,這個世界和那些所謂的正常人才是不正常的。比如,他不理解人們?yōu)槭裁纯偸前牙速M食物而且把煙頭丟到地上。而且,他也不懂愛。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反映了很多社會現(xiàn)象:人們亂認垃圾,自私自利。就拿那位野貓救助院的院長來水,他把艾維捐的錢據(jù)為己有,只顧自己快活。
這部電影也給了我很多啟示。
“缺點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無法選擇缺點,但能選擇朋友!边@是馬克思給瑪麗的信中寫到的。是的,人無完人,瑪麗和馬克思都有缺點,但他們卻能成為朋友,并漸漸克服缺點,這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友誼的力量。
電影的結(jié)局,瑪麗帶著她的孩子來紐約找到馬克思,但馬克思已在那個早上安靜的'離開。當她看到馬克思家中有關(guān)她的一切時,眼淚還是落了下來……
看到這一段,我很感動。為瑪麗和馬克思的改變,為其他人的改變,更為他們的友誼。
馬克思陪著瑪麗長大,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而馬克思也不僅僅在腦子里笑了,還能在臉上表現(xiàn)出來。
如果馬克思還活著,我想他一定會給瑪麗一個大大的微笑。
結(jié)局是有遺憾的,但卻令人回味無窮……
【《瑪麗和馬克思》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瑪麗蘇男主出現(xiàn)文案10-29
《青年馬克思》觀后感05-24
《馬克思靠譜》的觀后感10-25
關(guān)于馬克思的名言警句11-27
《青年馬克思》觀后感15篇[通用]06-22
2024最強反瑪麗蘇青春劇《候鳥之戀》觀后感(精選5篇)10-15
馬克思情書:致燕妮09-07
馬克思世界名著《資本論》觀后感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