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吳仁寶有感
一直聽說華西村的盛名,但是通過觀看電影,這才真正地看到它的全貌。一個村莊能夠建設成現(xiàn)代化的都市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如何能想到,又如何能做到,吳仁寶究竟靠什么?
這是部傳記式的影片,從中我看到了華西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變化發(fā)展,也看到了吳仁寶貫徹始終的不懈奮斗。但在電影中,吳仁寶不是神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他也有猶豫的時候。當家里的米都被他倒走捐出去,妻子含著淚問他:你就不給孩子留一點口糧?他有一點猶豫,作為爸爸,他也關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大局當前,家庭需要些許的犧牲。當老四坐在自行車前開心地與爸爸一起兜風時,我看到了他的猶豫,親生的孩子送給別人,就算不擔心孩子是否能衣食無憂,但肯定清楚孩子內(nèi)心被父母“拋棄”的痛苦,但是,為了社員的幸福,他只得忽略,即使孩子一直誤會著自己。觀看了電影,我很欽佩他公而忘私的工作品質(zhì),也為他凡事沖在前的精神而感動。作為一名老師,也作為一名積極向黨靠攏的團員。由電影中的劇情跳脫出來,我想交流一下從吳仁寶身上學到的`幾點:
一、班級管理:以身作則,平等對待。
吳仁寶有一句格言:我聽了老百姓的話,老百姓肯定會聽我的話。無論是在捐米買石墨時,還是挖地改良田時,他從來沒有主動叫群眾付出。而是自己帶著黨員干部身體力行。為了華西村的需要、為了全體社員的需要,他一心撲在這條充滿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路上,他那始終不渝的愛民情懷感動著全體社員,引導著華西村村民共同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
作為班級的引導者,班主任工作與這位老書記的職責有著相似之處。師生之間長久的不對等的懸殊地位,雖然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已經(jīng)有所改善。但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tài)并沒有真正得到改善。近期忙于復習,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我非常焦急。情緒上也有所波動。急躁讓我無法看到學生的努力。從吳仁寶身上,我又驚覺自己的錯。“平等”,我并沒有做到。在共同學習的這條道路上,我應該像他一樣,通過自己投入的備課與指導,讓學生主動學習,效果更佳。
二、自我成長:注重規(guī)劃,科學發(fā)展。
吳仁寶當書記時,華西村也只是個小小公社。社員靠種地生存,地少人多?偣膊坏揭黄椒焦锏奶锏,卻被土堆和小河溝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塊。他卻能放眼未來,從華西村的實際能力看出去,想自己所能想到的美好前景,他愣是想用15年的時間,開辟出800多畝的田地來。這樣看似不切實際的幻想,被社員們嘲笑。但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干的。而且也真正達到了目標。為什么?因為他一步一個腳印,60年代,先帶著社員挖山開田,發(fā)展農(nóng)業(yè);再建小磨坊,節(jié)約生產(chǎn)力,發(fā)展農(nóng)副業(yè),搞多種經(jīng)營。70年代,部分人種地,建起小五金加工廠,充分利用剩余勞動力。80年代,他建學校、蓋醫(y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到今天生產(chǎn)銷售總額過500億元,并且上市。
同樣的,教師個人專業(yè)成長,我也進行過五年規(guī)劃。相較這十五年,前景更容易預見。我也應該向吳仁寶一樣,腳踏實地,不斷努力,先實現(xiàn)每一步的目標,最終達到真正的進步。
三、正視評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十歲的吳仁寶對自己的評價是:罵我不生氣,夸獎不足喜,挫折不泄氣,因為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所以我要為黨為國爭一口氣。
作為一名工作5年的語文教師,我在個人教學能力的發(fā)展上,一直不敢想,不敢做?偸菚桓鞣N各樣的評價所左右,自己的教學成了大雜燴,各方面意見都想兼顧。所以進步對于我而言總是那么慢,那么慢。我想,一個敢這樣進行大改革的人能夠正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你是真心地,而且是有信心地努力,也應該像吳仁寶一樣,做到——罵我不生氣,夸獎不足喜,挫折不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