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姐》觀后感 推薦度:
- 殘奧會觀后感 推薦度:
- 榜樣觀后感 推薦度:
- 《榜樣》觀后感 推薦度:
- 孔子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少年時代》觀后感3篇
當(dāng)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少年時代》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少年時代》觀后感1
一如大家所知,故事講述的是男孩Mason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歷程,影片聚焦于日常生活,細枝末節(jié),卻又無法掩蓋精煉過后的藝術(shù)氣息,普通的對話之中意蘊深刻,讓人忍不住感慨:Oh, God、 This is life、
Mason從那個可愛的大眼睛小男孩,長成一個有嬰兒肥的小少年,再變成一個優(yōu)點叛逆的瘦削的高中生,最后到大學(xué)的時候,青色的胡渣也竟有幾分滄桑之感。時間這個偉大的雕刻師,塑造的我們的面容,而更偉大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察覺到的這些珍貴的變化,有人都一一記錄下來,當(dāng)它有一天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是那么的令人贊嘆。
常規(guī)意義上來講,Mason不是一個幸福的小男孩,父母離異,母親之后的幾次婚姻也不能算是成功,他在情感上有缺失的,缺少家庭的歸屬感,一如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們一樣。他有一點悶,一點特別,但善良有藝術(shù)天賦。母親是一個堅強且執(zhí)著的人,就像Mason父親說的那樣:女人永遠不會滿足,他們永遠再找更好的男人。她離過好幾次婚,到老了卻戲言說要做一個Mother Monk。他的姐姐和他經(jīng)歷一樣的成長過程,卻比他開朗,表面上比他叛逆。我最喜歡的是他們的父親,一個自由自在,對生活沒有束縛的人,熱愛音樂,他給子們帶來的總是那種輕松的氛圍,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想法全盤拖出,也不會對你有任何指責(zé)的爸爸。
但是某種程度上,我甚至覺得他比一般孩子都要幸運,他經(jīng)歷了不同的家庭,有了更豐富的情感經(jīng)歷,他有了更多的人愛他,他母親,母親的丈夫和家人;父親以及父親的家庭。但這其中必定伴隨著無奈的一次次對父母的失望,家庭之于人類的重要性,我想導(dǎo)演也在試圖告訴我們這一點吧。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沒有任何關(guān)于時間的提示,鏡頭一轉(zhuǎn)或許就是幾年之后的事情,Mason又長高了,他的媽媽變胖了,他姐姐的頭發(fā)換了顏色,他爸爸有了新的家庭。一切就那么順其自然的發(fā)生,給人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的神奇感受。
片中有幾次人物之間的對話讓人印象十分深刻,關(guān)于Mason和他姐姐和他爸爸談到他和他們的母親爭吵,這位父親的回答;Mason老師在暗室里對Mason的一番對話:Mason和女朋友分手后,爸爸的安慰;Mason去上大學(xué)前在母親的小公寓里收拾東西時,母親情緒失控的發(fā)泄;和影片結(jié)尾Mason和一個女孩的對話。這些所謂的大道理變成電影人物間輕松的對白,比在書上看到更生動一些,我想這些對白其實是導(dǎo)演對于觀眾們的說教,他告訴我們盡管生活很艱辛,但你必須前進;他告訴我們夢想人人都有,但不一定人人都會實現(xiàn);他告訴我們感情多半是時機的問題,沒有人會永遠隨著你改變,我們唯有對自己負責(zé);他告訴我們父母終有一天會老,在你離家的時候黯然傷神;他告訴我們時間在某種程度上是永恒的',只要我們盡情的活在當(dāng)下。這些他都告訴了我們,讓我們再一次心靈被觸動,沒有任何反感和不屑,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真實的再現(xiàn)了生活原本的粗糲與殘忍,但卻讓我們無法不愛它。
就在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缺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沒有頭緒去清晰的表達,或許生活本身就是這樣的雜亂無章,我們每個人都在即興表演,它有沒有什么意義,誰又知道,或者生活有沒有意義,又有什么重要的,我們擁有的只有現(xiàn)在和身邊的人,不是嗎。
《少年時代》觀后感2
這幾天大家都忙著看《像素大戰(zhàn)》,都忙著感受影片的情懷,懷念小時候曾經(jīng)帶給我們快樂的超級瑪麗和吃豆子游戲。但是這個影片我真沒什么想說的。晚上下班到家去隔壁小賣部買飲料,瞥見柜臺角落里的猴王 丹和西瓜泡泡糖,想都沒想就買下來了。飯后翻出那部花了12年時間拍出來的影片,看完狠狠地吹了一下猴王 丹頂端的那個哨子,再一口氣吞了所有的豆子,還是小時候的味道,酸酸甜甜。
《少年時代》這個片子,講的東西再平常不過了。一個小男孩從6歲乳臭未干到18歲成年,從年少無知到獨立生活,他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他自己的成長,這些就是這部影片。沒有大起大落,沒有起承轉(zhuǎn)合,沒有高潮結(jié)局,男孩的生活將繼續(xù),前方還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物在等著他去經(jīng)歷,去感受。說起來很像一部紀錄片,記錄了一個普通男孩的少年時光,也可以說是記錄了千千萬萬個男孩女孩們的Boyhood。很多人都說小時候的時光最值得懷戀。無憂無慮,天真爛漫,多姿多彩,等等等等。不僅記錄了我們?nèi)绾毋裸露J識大人們的世界,如何生成我們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人生準(zhǔn)則,還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騎車,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參加畢業(yè)典禮,意義再深厚不過了。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Mason,父母離異,和母親、姐姐生活在一起。他們生活不是很富裕,經(jīng)常搬家;母親經(jīng)常換“男友”,孩子們便要與不同的“父親”在一起生活。Mason是個不善于將喜怒溢于言表的孩子,你無法從他的表情中看出他心中在想些什么。也許你覺得他成熟,或許說這是一種單純也不為過。國外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跟國內(nèi)是有很大不同的,他們強調(diào)孩子的獨立性,父母的離異或者再娶再嫁對孩子的影響都不會像國內(nèi)那樣嚇人,日子還是要照常進行下去,該談的戀愛還是要談,該喜歡的事情還是要繼續(xù)喜歡。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遇到的最大的難題也許就是如何跟新的家庭成員相處,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可能大多數(shù)都不會有Mason的經(jīng)歷,但是我們也同樣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例如患病時如何面對病魔,如何面對升學(xué)考試等等等等。成長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接受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挑戰(zhàn)、容易或者不易克服的困難、痛苦心酸卻又能受益匪淺的挫折。俗話說得好,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能見彩虹?怎能讓我們的心智得到磨礪與洗滌,從而生發(fā)出面對未知面對未來的勇氣與自信呢?種種風(fēng)雨成長路上的故事,本片的導(dǎo)演借助了其中一種常見的家庭模式來向我們慢慢展示。
12年的時光,匆匆而過。時光的印記就這樣溫柔地傾瀉在這部影片當(dāng)中,伴著演員們漸漸變化的面孔、聲音、身材,我好似又重新過了一次自己的童年。再一次回味自己的青蔥歲月,再一次品讀自己的心路歷程,似乎又有不少的驚喜不經(jīng)意間蹦出來。每一片記憶都是那樣清晰動人,緩緩地告訴我錯曾經(jīng)過了什么,如今又該更加珍惜什么。窩在床上,拿著最愛的零食,就這樣舒舒服服地看完這部平淡卻溫馨的片子。
還記得片頭Coldplay那首經(jīng)典得不能再經(jīng)典的曲子《Yellow》,音樂一響起的時候整個人就融化了,小時候的顏色就像那些泛黃的樹葉,奪目卻不耀眼,就像歌詞唱的那樣:Oh, What a thing to have done, and it was all yellow...
《少年時代》觀后感3
如果不是那歷時12年的拍攝,這部《少年時代》可能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備受贊譽。但世界上不存在如果,這種類似楚門的世界的青春記錄,太純粹太真實,讓我們不忍惡評,畢竟,這是一個孩子真實的人生。
其實理查德林克萊特的厲害之處,不是真正花掉一整個少年的時間去拍攝少年,而是在整個拍攝的過程中,沒有試圖加入更多的戲劇性元素。在觀影的時候,我的腦洞總是不停地在轉(zhuǎn),兒時的同伴會不會再相見,父母會不會再和好,青春的迷茫會不會有一句人生格言一語中的……但是這些最終都沒發(fā)生,也許生活就是這樣,它不會有那么強烈的起承轉(zhuǎn)合,它僅僅是推進到一個階段,然后馬不停蹄地推進下去。
《少年時代》的故事都很瑣碎,說起來也不是什么大事。能有多大的事呢,單親、搬家、戀愛、失戀,一個人的成長軌跡有時是很平庸的,我們不甘于這種平庸,卻忘記了這才是生活。Mason母親后來在他上大學(xué)前崩潰大哭,歷數(shù)自己過去經(jīng)歷的事,也不過只有那么幾件,其余的歲月,那些家暴的痛、戀愛的怦然心動、再婚蜜月的快樂——當(dāng)時覺得很憤怒很痛苦,時過境遷竟也不值一提。
正因為如此,電影推進到中段,總讓人有些昏昏沉沉!渡倌陼r代》就好像天賦型的懷舊電影,它不以懷舊為目的,但那是在當(dāng)年當(dāng)時拍攝勢必會在如今造成的效果,電影中出現(xiàn)的標(biāo)志事件,總統(tǒng)選舉、911事件、甚至是Mason的游戲機都有明顯的年代味道。讓人不禁感嘆,原來僅僅12年,我們的生活就可以跨越這么多。
但,這種感嘆,是要建立在共同的生活背景之上的,不是每一種境遇都能讓人感同身受,代入感勢必是要在相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下才能發(fā)酵。那一年《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新書發(fā)布,Mason參加了麻瓜party第一時間拿到了書,遠在地球這一頭睡醒了去圖書大廈買書的你我,真的能體會那種感覺嗎?我們也許會有泛泛的共情,但若說是真的領(lǐng)悟到他人的成長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有著自己的回憶,在時間的進程中埋下結(jié)點,幸運的是Mason所面對的迷茫和困惑每個人都有,只可惜并非能夠以他所存在的環(huán)境去進行。在觀影中必然出現(xiàn)的“分離”,即雖然時間不斷推進,但“我”與“Mason”是不同的,我無法成為世界上的另一個他,所以只能懷抱著旁觀者的角度去領(lǐng)悟,這對于一部有著“原生態(tài)”性質(zhì)的電影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電影最后的一部分我很喜歡,就是Mason的爸爸對失戀的他說要發(fā)現(xiàn)一個特別的人,他卻在收拾東西時對母親說所有的人都可以被分類,母親后來崩潰,卻恰恰是Mason特別的表現(xiàn)——他的離開代表了母親生活目標(biāo)的終結(jié),而這之后的她則面臨著孩子離開的虛空。我突然想到了中國式父母,那些所謂必須把孩子留在身邊的家長,是否就為了對抗這樣的虛空?而也許對于每一個美國父母來說,脆弱痛哭然后默默接受才是他們所做的選擇。我理解了這種感情,同時也理解這種生活,這種共情,就是我們觀看《少年時代》時所能收獲的最好的東西。
所以觀看《少年時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就是看著世界上的另一個他成長,而你無法成為他。真實使著一切都極富魅力,而這魅力之源在于,他會繼續(xù)長大,你也是。
【《少年時代》觀后感3篇】相關(guān)文章:
生命的奮進:大師的青少年時代01-04
《錢學(xué)森》觀后感02-03
《歸來》觀后感02-03
簡愛觀后感01-24
《春晚》觀后感01-23
立春觀后感01-23
劉胡蘭觀后感04-15
《紅巖》觀后感04-10
禁毒觀后感04-09
《孔繁森》觀后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