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生命之樹》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懹^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生命之樹》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生命之樹》觀后感1
很早就在電腦上下載了這部電影,但卻一直沒有時間去看完它。這次乘著坐火車的時間,安靜的看完了。畫面很唯美,可見導演的用心。這是一部與心靈對話的影片,每個人看著,在某個片段,你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從現(xiàn)實的生活片段描寫,到心靈的活動及跳開現(xiàn)實展示宇宙的誕生、地球上的發(fā)展演變、生命的形成,日常生活的瑣碎。很寫意的描繪了一幅俗事生活的畫面。我想起了我的成長經(jīng)歷,從蹣跚學步,到伊呀學語,到成長叛逆,到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之事,到思考人生、生命的困惑。我想到了父母由年輕步入年邁,一生的操勞,想到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的爭執(zhí)與吵鬧。電影中每一片段的鏡頭都很短,但卻如此真實。
我們短短的一生究竟是要追求什么?如果家人平安健康,生活平淡充實,不就夠了?但為什么我們卻如此浮躁?匆匆忙忙一生后,我們會后悔哪些?
地球上每天無數(shù)的人死去,無數(shù)的人誕生。未來的一天,我們也會離去,生命不過短短一個過程,生來之時我們空手而來,離開之時我們也帶不走任何東西,想想我們最該珍視與追求的是什么?
跳開去看人生,生命偉大而又脆弱。如電影里所說,互相幫助,愛每個人、每片樹葉、每縷陽光,都是我們的禮物。
認真過好每天的生活,做好我們的選擇。關于選擇,影片中有這么句話,我很喜歡:There are two ways in life:the way of nature,and the way of Grace.You must choose which one you will follow.
電影《生命之樹》觀后感2
在第64屆戛納電影節(jié)上,《生命之樹》惹來鋪天蓋地的爭議,有人說這部電影是曲高和寡的自我沉溺,有人說它哲思繁復,如詩美麗。兩級分化的影評口水大戰(zhàn)中,導演泰倫斯·馬力克捧走了金棕櫚獎杯。我認為,這個獎杯實至名歸。Unless you love, your life will flash by。 第一遍看生命之樹是預告片,杰克的母親說這句話時,我糾結(jié)了。而在第三次看這部電影時,也終于明白了些許,在如詩般的靜謐中,領悟了愛與生命,人與自然。
故事背景設立在50年代,以一個有三個男孩的家庭為中心,穿插大兒子現(xiàn)在時空的生活情緒,從喪子回敘家庭成員的生活點滴。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基本沒有戲劇因素的存在,只有一些樸實自然的生活片段。成年時期的杰克開辦了自己的公司,卻在當代生活中像無頭蒼蠅一樣摸爬滾打,他希望改變社會的面貌和他人的想法,到頭來卻空想一場。本片就在他的回憶中展開。母親教育他要用愛獲得全世界,父親告訴他必須要堅強才能出人頭地,讓人們對你刮目相看就必須強大起來。父親和母親都希望杰克順從自己,在這種相悖的教育觀中,杰克開始迷失自己。最后,杰克終于明白了生命的真諦,理解了愛、真、美、善。杰克終于發(fā)現(xiàn),在認知的起點—家庭中,他學到了關于自我意識的起源和對這個世界的博愛。
成年杰克的回憶也就是他本身的成長史,零碎的片段構(gòu)不成線性敘事結(jié)構(gòu),《生命之樹》雖然把宣傳發(fā)行定位為劇情片,但我認為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敘事的劇情片,而是接近電影本質(zhì)的影片,這也造成了它走向被推崇和被攻擊的極端。喜歡則奉為經(jīng)典,不喜歡則直喝倒彩。 很多人說本片沒把故事表達清楚,我不認為,也許它不像《公民凱恩》把故事表達的很清楚,也沒有《讓子彈飛》的快節(jié)奏和明朗的故事脈絡,但故事本身就是在講小杰克在兩種矛盾的教育中的自我救贖。
導演馬力克是一位基督徒,這部作品也有強烈的神學思想,片頭的那句話“修女們教導我們,活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秉隨天性,一種是慈悲為懷”和“天性使我們只圖享受,并希望掌握命運……即使前路一片光明,還有愛意濃烈包圍,也有角落陰暗不幸”。我不是基督徒,原諒一開始看的時候心里的急躁和不耐煩,理會不了作者為何安排這些臺詞。但我卻在這些安靜的畫面里看到了導演對人性的思考。在商業(yè)電影泛濫的今天,馬力克仍是慢工出細活,沒有刻意的電影視聽語言和剪輯鏡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空靈,讓一顆跌入塵埃的心靈在瞬間感悟到自身的渺小。曾經(jīng)在哈佛大學讀哲學的馬利克不喜拋頭露面,不出鏡,不拍照片,安安穩(wěn)穩(wěn)的享受自然。
片中有將近20分鐘的類似人與自然這樣欄目的畫面呈現(xiàn),很多人呈鄙視態(tài)度,說這是赤裸裸的紀錄片。在豆瓣看影評看的我很難過,這個浮躁的世界,這個急功近利的物欲橫流的世界啊。在時光網(wǎng)中我看到這樣一句評論:暫時放下偏見,讓美的洪流沖散你少年的傲慢,回歸到生命的迷失中去吧。從黑暗中點點焰火到深海里的優(yōu)雅生靈,從微細胞的生長和原子奧妙到宇宙的爆炸和火山噴薄,從清澈的雪原到金黃的沙漠,從幽靜的森林到波浪翻涌的海邊,從輕舞的薄紗到光影中的門,那種徹頭徹尾的美讓人震撼。用千萬張精美絕倫的圖片連綴成的MV,光影與色彩的調(diào)配完美無缺,每一個畫面都精美得令人嘆為觀止,每一個視角都新穎獨立帶給觀影者享受與思考。我認為,開頭和片尾那些CG制作的圖片遠遠沒有自然的景觀和一家人在一起時他們的微笑美,電影不只是敘事的藝術,也是光影的`藝術。若它足夠美,又同樣有思想,它也是一部好電影。
關于所謂的俄狄浦斯情節(jié),我不是導演,不敢妄下結(jié)論。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有那種自我意識,不希望母親把愛多分給別人,就像杰克問媽媽最愛誰時,媽媽說你們?nèi)齻孩子我都愛時,杰克眼中流露的渴望和迷失。弗洛伊德也許說的是對的,影片中也許也故意保持了這種心理學的思考。年少的杰克在心里對爸爸說:“你怎么不去死,她只會愛我一個”,那種強烈的敵意和戀母情節(jié),我不知道如何解釋。
生命之樹,像是杰克小的時候,爸爸和他一起栽下的小樹,媽媽說,“你會和他一起長大”。片中總是出現(xiàn)橙色的陽光穿過樹葉的罅隙,傾灑在嫩綠的草葉上,孩子的笑臉中,似是告訴觀眾,這就是生命,這就是希望。最后的那片站滿人的灘涂,其實在片中反復的出現(xiàn),有時候只有他一個人,有時候是一家人,而最后,有很多很多人,出現(xiàn)在他生命里的每個人。因為有生命里每一個人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擁有足夠的力量去迎來日落,去抵達生命的終結(jié)。我想這就是馬力克用他三十年的構(gòu)思傳遞給我們的思想吧。生命也好,宇宙也好,對神的質(zhì)疑也罷,在這萬物浮生中,請用愛包容一切,發(fā)現(xiàn)生命中詩意的美。
“生命如浮云易逝,如秋草易萎,如樹木根基盡毀,難道這是宇宙無常之際的騙局?有誰可得永生,我們不能駐足不前,要勇敢直前”,馬力克用他的哲學思想解讀了基督教義和生命人生。
編者點評:好的影評不僅會引起人的共鳴,也會催動沒看過的人主動去了解、去領悟。生命宛然如一顆樹,枝葉繁茂,清晨會有露水和涼風,午后會有緩慢移動的陽光,晚上會有大而明亮的點點寒星,春天發(fā)新芽,夏天展枝椏,秋天落枯葉,冬天就光禿禿、赤條條地站在那兒,大自然給了它什么,它就承受什么,享受什么!妒ソ(jīng)》里說過,愛是包容,愛是恒久忍耐,愛是不自夸,愛是永不止息。愛,則是生命之樹的滋養(yǎng)之源、活泉之水。
【電影《生命之樹》觀后感】相關文章:
1921電影觀后感02-22
《1921》電影觀后感02-21
電影《1921》觀后感02-17
電影超越觀后感03-20
電影搜索觀后感03-19
電影觀后感【熱】03-15
電影《袁隆平》觀后感03-11
電影刮痧觀后感03-10
電影1921觀后感03-03
生命之芯的閱讀答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