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新加坡中元節(jié)的獨特風俗

時間:2021-01-17 12:17:52 其他節(jié)日 我要投稿

新加坡中元節(jié)的獨特風俗

  中元節(jié)是我國傳統的民俗節(jié)日,此外還在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華人圈中流行。每年的農歷初一,新加坡為期一個月的中元節(jié)期就正式開始了,那么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新加坡中元節(jié)的習俗。

新加坡中元節(jié)的獨特風俗

  新加坡的中元節(jié)繼承了中國道教和佛教的信仰內容,有著豐富的歷史、宗教、民俗的文化內涵,而且把原來只有農歷七月十五一天的節(jié)日,擴展成了一整個月的慶典。

  農歷七月十五本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jié),被稱為小秋。講究孝道的中國人,要用新米新谷等祭祀祖先,向祖先們報告收成。因此每到中元節(jié),家家都要備了雞鴨豬魚和各式糕點,行禮如儀。有的還要上墳掃墓,緬懷先祖。

  新加坡中元節(jié)的祭品,除了平時常見的水果和菜肴,還有柴米油鹽等生活品,而且必須插普度旗。擺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稱“聯普”,全聚落、團體或廟境居民聯合舉辦)與“私普”(個人或單一家庭、機關舉辦)。

  舉辦時,供桌上會豎立寫有中元敬語與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項供品插上一炷香,也會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與盛滿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許多抽煙者,還會點燃香煙,插在香腳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霧,別有一種人情味。

  所謂“好兄弟”,是新加坡人民對鬼魂的親切稱呼。很有可能早期的無主孤魂大都是那些在戰(zhàn)爭中捐軀的戰(zhàn)士,人們通常舉行大規(guī)模的法事來祭祀他們,因此才有了“好兄弟”的稱呼。在中元節(jié)的.宴會上,最中間的那桌美食一定是留給“好兄弟”的。

  根據道教經文,七月十五這一天,地獄門大開,陰曹地府中的鬼魂只有這一天能夠出來活動。因此家家祭祀祖先,希望他們能夠早日超生仙界。同時,人們也要祭祀那些沒有后代的無主孤魂,或者冤死、橫死的亡靈們,道士要建醮祈禱,被稱為“中元普度”,以安撫孤魂,幫助他們化解怨氣,早日托生、離苦得樂。

  佛教也慶祝中元節(jié),正式稱呼為盂蘭盆節(jié),節(jié)日到來時會舉行盛大“放焰口”法會,主要目的也是對孤魂惡鬼進行祭祀和安撫。焰口是佛教中惡鬼道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意譯為“焰口”;也可理解為臉上冒火,故也被稱為“面燃大士”,民間呼為“大士爺”。

  因此到了中元節(jié),新加坡的廟宇中就會多出一尊彩繪紙扎“大士爺”的神像,大的有兩米多高,面貌兇狠丑惡,長舌下垂,肚大如鼓。民間傳說大士爺是鬼王,統轄陰間眾鬼;中元節(jié)時觀音會化身為鬼王,管制跑來陽間的眾鬼。所以一般在大士爺的頭上都有一個小小的觀音像。這其實也是象征著惡鬼王“面惡心善”的形象。到中元普度結束之時,紙扎的大士爺會跟金銀紙一起焚化掉,象征送鬼王離開,中元慶典也就結束了。

  除了宗教色彩,新加坡的中元節(jié)還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早在殖民地時期,除了廟宇,大大小小的行業(yè)工會、公司、街道組織都會舉辦“中元會”,成為華人社會增強凝聚力、互幫互助的重要方式之一。

  直到今天,“中元會”仍然十分興旺。“中元會”的會員們會自掏腰包,貢獻一定的份子錢,然后大家共同購置“三牲”、“五牲”等傳統祭品,甚至米面糖油等日用品,一起祭拜“好兄弟”(孤魂野鬼)。

  祭拜完畢,大家就一起享用牲食,其他日用品則平均分給個人帶回家。當然,中元會有大有小,供品的數量各有差異。不過,“中元會”這種形式的確起到了聯絡情誼、增強凝聚力的作用。

  “標福物”

  通常廟宇的“中元會”會員較多,他們會在廟宇附近舉行盛大的宴會,在宴會上同時舉辦“標福物”活動,也就是“廟宇拍賣會”。拍賣會上最特殊的拍賣品是各種有著宗教象征意義的福物,比如:發(fā)財爐、金銀山、旺梨等等。每年中元會都會把一部分標福物的收入捐給慈善。

  這些東西都有著美好的寓意,保佑發(fā)財或者保佑順利平安,通常也是現場競拍最為激烈的物品。拍到福物的人,不必立即支付費用,他們可以先把福物帶回家,一年以后,也就是來年的中元會上,再支付上一年的拍賣費用。不少人在請了福物之后,一年之內生意大旺,或者順利無災,來年一定會加倍地返還拍賣費。這也是宗教福物與普通拍賣會的最大區(qū)別。

  整個祭拜儀式上最熱鬧和激動人心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福物喊標了。這“喊標”可是個技術活。喊標人不僅要聲音洪亮,還得會活躍氣氛,掌控節(jié)奏等。華語、福建話、廣東話、英語、馬來話等,都要能自由切換,甚至連淡米爾語,最好都要會幾句的。畢竟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社會,也不排除萬一友族愿意來參與投標福物,用他們習慣用的語言溝通,自然更加事半功倍。

  “歌臺”

  除了舉辦普度法會來祭祀“好兄弟”,通過放焰口、鐵罐施食等科儀來讓“好兄弟”享受美食之外,新加坡人民還考慮到了“好兄弟”們的精神生活,于是“歌臺”就應運而生了。

  歌臺的歷史跟中元節(jié)比起來要短得多。傳統的廟宇慶典都是請戲班演戲,可是隨著方言的消失,傳統戲班也沒了市場。大約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從臺灣吹來了一股“歌臺”的小清新之風。以唱歌跳舞為主要內容的歌臺,立刻風靡獅城,成了“中元節(jié)”的經典內容。

  “歌臺”充分體現了草根文化特色,一般設在鄰里之間的大草坪上,誰都可以來看,演唱的都是民間最流行的歌曲,主持人在臺上插科打諢,滿足普通百姓的娛樂口味。

  唯一體現出“歌臺”仍然是一種宗教活動的,大概要算舞臺下面第一排的椅子了。第一排椅子通?罩,上面放著幾張金銀紙,不用說,一定是留給“好兄弟”的。

【新加坡中元節(jié)的獨特風俗】相關文章:

江西過年的獨特風俗06-10

新加坡的風俗習慣09-05

日本獨特的風俗習慣02-11

土家族獨特風俗01-23

中元節(jié)的風俗和禁忌01-26

獨特的職場減壓方法08-05

中元節(jié)的禁忌01-28

新加坡留學的優(yōu)勢10-11

獨特的員工激勵機制03-03

獨特的個人簡歷范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