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除夕的傳說故事
除夕是怎么來的?有什么樣的傳說?快來隨小編一起閱讀看看。
有關除夕的傳說
話說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里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這一年,村里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并要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便與老婆婆一起跟著村子里的人來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氣逼人,大家冷得紛紛伐竹蓋房、燒火取暖。這個被老婆婆救來的孩子就好奇的問大家:我們這竹林離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會來到這里嗎?有位老人回答他說:“我年小的時候就隨鄉(xiāng)親們來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幾年因為它餓極了也追來過,可是它每次都看到鄉(xiāng)親們在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這個孩子想了想告訴大家:“我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從今以后不用每到臘月里就出來逃難。”大家聽后都非常高興,紛紛問該怎么辦?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jié)帶著,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們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會來了。鄉(xiāng)親們半信半疑的聽著這個孩子的話,由村里的老者帶著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于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都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著一些從竹林里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jié)。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的縮做一團。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說:“我去把他引來,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jié)。”
還沒等還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這個孩子已經(jīng)來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闖,破壞了很多東西,于是他大聲的叫到: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著聲音追來過來,可是它看到家家門墻都掛著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于是順著孩子的聲音忍著挨餓的肚皮來到了村中央的空地這里。這時孩子大聲地說:“鄉(xiāng)親們,往火里扔碎竹節(jié)啊!!”,可是大家因為害怕早已經(jīng)站在那里礓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里扔起了竹節(jié)。由于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jié)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里的東西。
天亮起來了,“夕”被人們?nèi)拥交鹄锏闹窆?jié)爆裂時發(fā)出的聲音嚇跑了,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人們心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那個救了這個村莊的聰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jié)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墒且荒昴赀^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卅的夜里,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放爆竹,貼門聯(lián)。等到天亮彼此走訪鄰里給予問候與祝福。初一早上鄉(xiāng)親們彼此走訪看看相鄰有沒有受傷說一些吉祥客氣的`話。希望來年的臘月“夕”不再來。
除夕的故事
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還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喂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后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zhèn)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zhèn)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zhèn)上的人們準備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fā)現(xiàn)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zhèn)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jié)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后,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qū)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習俗:
祭全神
這項活動一般在中午或者傍晚舉行,由家庭主婦主祭。首先給各個神位上香,在院內(nèi)天地神案上擺放最豐盛的供品菜肴,焚紙、點蠟燭,跪拜、祈禱、放鞭炮,然后端著供品到每個神位前舉供、跪祭,用意是答謝各位神仙一年的眷顧,祈求保佑來年平安、健康,五谷豐登。進行完各項祭祀儀式后,全家人才能用餐。從此開始,每餐都要先敬神仙和祖靈后食用。
所謂全神,是指家中貼上神碼的各位神仙,例如天地神、財神、倉神、灶君、關帝、觀音、土地、碾神、磨神、井神、牛馬神、上房仙、路神、山神、水神等等。這種信仰源于古老的萬物有靈觀念和自然崇拜,表達對各種為人類生存繁衍做出貢獻的神仙、動物和自然資源的感念。其中雖有封建迷信成分,但卻是中華民族古代先民天人合一、追求與世間萬物萬象和諧相處的樸素哲學思想的寫照。
吃餃子
餃子又稱“扁食”或“水餃”,據(jù)史料考證,是由魏晉南北朝時的“堰月形餛飩”發(fā)展而來的一種家家都享用的食品。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稱:“今之餛飩,形如堰月,天下之通食也”。堰月就是半月形,半月形的餛飩,就是今天餃子的早期形制。民間有句俗話叫“好吃莫過餃子”,可見它在中國食品中的地位。他是由面粉搟制的圓形皮包裹各種肉餡、菜餡而成,形似半月,煮熟后香甜可口,佐以香醋,堪稱佳肴。中國人愛吃餃子,是因為餃子不僅五味俱全,而且象征團圓和美滿。其中有新鮮蔬菜,還表示“咬春”的意思。因此,各家在包餃子時,都十分精心和講究,外觀要好看,整齊排列好似兵陣,水煮不能破。對過新年的人來說,煮破餃子是一種不吉利。
過年時吃餃子,盛行于明代。明代張自烈的《正字通》稱“今俗餃餌,屑米面和怡為之,干濕大小不一,或謂之粉角。北人讀角如矯,實即餃耳。唐人段成式《食品》中‘湯中牢丸’,即今水餃子;其‘籠上牢丸’,即今蒸面餃也”。因餃子諧音“交子”,因此在除夕之夜新舊年交替的子時吃餃子是一種追求吉利和企盼豐年的含義。再說,除夕這日下午,或者年夜飯后,一家人有的W皮,有的調(diào)餡,有的包,有的煮,全家人要圍坐一起,一邊談笑一邊準備“更年交子”,本身就是一個大團結(jié)、大協(xié)作,烘托一種家和萬事興的氣氛。
【有關除夕的傳說故事】相關文章:
有關清明節(jié)的故事及傳說02-23
有關于清明節(jié)寒食的傳說故事04-07
有關于過年的傳說03-21
有關過年的傳說03-20
關于國慶節(jié)傳說故事09-25
二月龍?zhí)ь^的傳說故事02-18
中元節(jié)的來歷和傳說故事06-09
關于臘八節(jié)的傳說故事12-03
關于清明節(jié)的傳說故事推薦02-23
清明節(jié)的來源與傳說故事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