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圓怎么做
冬至圓,漢族歲時風俗。冬至是一年廿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節(jié)氣,在農歷十一月間,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陽歷12月21日或12月22日。地球繞行太陽運轉,在冬至的時候,陽光正好直射在南半球的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冬至后,陽光直射的緯度逐漸往北移動,北半球就白天漸長,夜晚漸短了。
食材
糯米粉、白糖、食用紅粉。
步驟/方法
首先磨好糯米粉,或者到超市買現(xiàn)成的,再將粉倒入盆中。
倒入開水,做成米漿,再瀝成團塊。
然后取一塊倒入食用紅粉,搓均勻了,注意別放太多,要是不懂控制量就先加一點點,不夠再加。
然后搓成長條,再一塊塊的摘下,方便一會搓圓。
接下來用手搓成大小相等的.圓,大概就是這樣子啦,紅的叫“金圓”,白的叫“銀圓”。
然后將水澆開,把做好的冬至圓倒入鍋中。
加入糖,蓋上鍋蓋煮一下。
待水沸騰且湯團浮起水面后,將冬至圓撈出即可。好Q好好吃哦!~
各地風俗: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這時家里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fā)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還有些家庭在傍晚,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
冬至經過數(shù)千年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節(jié)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jié)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后逐漸盛行開來,漢族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fā)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shù)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漢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吃餃子是北方一些地區(qū)的習俗。“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捏凍耳朵”此種習俗,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餃子”和“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圓怎么做】相關文章:
冬至風俗冬至圓10-03
芋圓美食做法12-11
冬至習俗:冬至吃什么12-25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03-02
《圓舞》經典臺詞12-15
牛根生異心圓變同心圓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故事04-16
美食芋圓糖水的美味做法12-08
專業(yè)投資理財圓您財富夢想03-25
生命是優(yōu)美的圓閱讀答案02-24
中秋月兒圓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