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啥意思?立冬為什么要吃餃子?
立冬節(jié)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剛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階段,此時的冷空氣帶給我們的天氣感受,在正常年份,已不再是秋風送爽,而是帶有冬天意義上的大風降溫了。但如果氣候偏暖,這種季節(jié)的轉換,冷空氣的強勁程度,也有可能來得不是那么明顯,那么劇烈。那么2014年立冬是什么時候?立冬是什么意思?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立冬在每年公歷的11月7日或8日,為中國傳統節(jié)日中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25°。
2015年11月8日,農歷閏九月二十七,星期日
立冬的含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因此,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確切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guī)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為什么要吃餃子
一、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信很多北方的小伙伴們都聽說過這句古老的諺語,南方的小伙伴們可能對此比較迷惑。其實很簡單,仔細看一下兩邊翹起、中間圓鼓鼓的餃子,長的不正和耳朵一樣嗎?據說這餃子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時候的'餃子和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做“餛飩”。直到唐代以后,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他的“驅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相傳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辭官回鄉(xiāng)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y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xiāng)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 “燙面餃”。
由此,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yī),再來,咱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二、立冬吃餃子——交子之時
“交”,交替、交換、交接的意思。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立冬啥意思?立冬為什么要吃餃子?】相關文章:
飲食習俗立冬進補10-04
立冬的歷史由來10-29
立冬民間習俗活動10-29
立冬農事活動特點10-29
白露節(jié)氣為什么要吃雞01-26
立冬與入冬的區(qū)別10-29
立冬氣候特點與養(yǎng)生10-29
關于立冬祝福語大全11-05
立冬朋友圈心情說說09-15
立冬的歷史風俗和趣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