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放鞭炮的傳說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么,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呢?下面是相關的傳說,一起看看吧。
過年放鞭炮的傳說
版本一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歷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澳辍睆倪@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fā)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澳辍甭牭竭@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以后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fā)現(xiàn)“年”拍鮮紅的顏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后發(fā)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lián)代替了批符。
版本二
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jié)燃燒,連續(xù)發(fā)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歷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jié)燃燒竹竿的情景。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xiàn)了用卷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qū)別,改名“爆仗”,后又改為“鞭炮”。而說起過年時需要放鞭炮的原因,恐怕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叫“年”的怪物?墒悄绬幔瓦^年一樣,“除夕”的叫法也來自同樣一個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個妖怪,名字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兒,晚上就要去糟蹋她,糟蹋后還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的箭術厲害,就連他養(yǎng)的那條狗也非常兇猛,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著那條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平時白天不出來,太陽下山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zhèn)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七郎想,這個鎮(zhèn)子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于是,他就找鎮(zhèn)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守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這天晚上“夕”果然出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fā)現(xiàn)了。這家人馬上敲起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zhèn)子也跟著敲起來!跋Α眹樀盟奶巵y跑,結果正好被七郎堵上。七郎放出獵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
人們一聽外面打得熱鬧,手里的東西敲得更響。兩下夾擊,“夕”有點支撐不住,它想逃跑,可是后腿卻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從那以后,人們就把農歷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鞭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明清兩代,爆竹的種類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時間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開始,子夜零時達到高潮,俗稱“迎神”。這時,無論貧貴賤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征》引《壺天錄》說:“京師人煙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貧家即謀食維艱,索逋孔丞,亦必爆響數(shù)聲,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瑣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沿類然也。”清朝謝文翹《教門新年詞》中的:“通宵爆竹一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升平!狈从沉水敃r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過年放鞭炮的傳說】相關文章:
過年放鞭炮的傳說講解07-13
過年要放鞭炮的傳說07-07
過年放鞭炮與年的傳說07-12
過年的傳說范文07-13
過年的傳說介紹07-13
過年守歲的傳說07-13
關于過年的傳說07-12
過年的古老傳說07-10
介紹過年的傳說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