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精選2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
戰(zhàn)爭與和平,這既是故事的主題,暗喻著人生的常態(tài)?v然是拿破侖這樣偉大的皇帝,傳遞自由精神和“革命”的魅力的意大利人,即便他其實試圖恢復一個神圣羅馬帝國——似乎在這個主題之下,也可以被分解成無數(shù)個喧囂的會議、虛情假意的外交辭令和一場又一場令人疲乏的戰(zhàn)爭。——在紛亂中爆發(fā)出一點高潮,隨即又回復到更低、更虛無的現(xiàn)實中,這不但是指戰(zhàn)爭這一對象,換言之,故事里的家庭生活、社交環(huán)境,也同樣暗暗反映著如此自相矛盾的邏輯。托爾斯泰是一個擅長記錄生活,更具有不自覺遵循生活中某種“必然”的邏輯的直覺。這種直覺使他在試圖表達深刻主題之外,常常能催生出一些令人猝不及防的生活喜劇。而他自己也深知:也許出于情感,他對宗教和土地有不可理喻的愛意;但出于他的教育和理智——實際上常常因為不斷反省而轉向虛無。有趣的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總有些真理不可置疑、不須反思——“信仰”就像大主教的遺體,一旦浮現(xiàn)出尸瘢,無法映證那個全能的神,軟弱的人就會墮入懷疑的危機中。也許在熱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眼里,托爾斯泰是個從內心深處真正軟弱的人,他并不具備他所標榜的那樣的信仰。
以此為準線,逆推向《白癡》和《群魔》,與托爾斯泰完全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將“愚人”或曰“圣愚”刻畫得濃墨重彩,并且賦予《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阿廖沙以信仰試煉。后者更堅信,信仰只有在愚人身上才能保存,也許是因為愚人這個形象背后是更具有希臘原始癲狂精神的,離崇尚“科學”的現(xiàn)代文明,更遠一些。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向信仰深處挖掘,他不去探討生活的意義,因為那與宗教精神相比,顯然是不值多費口舌的。托爾斯泰則孜孜于詢問人生的意義,卻同時點出構成人生的全是片段——試圖極力描摹的作者卻無法從中提煉出意義。他所描繪的虛無人生,是使深入探索那種宗教信仰——亦即有力托住虛無之花的花萼。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個癲癇癥患者,一個體驗過極端事件的人,也是托爾斯泰的后輩,正是從這里找到撬動問題的鐵鍬,并且一氣呵成解答了前者。也許,從這種對信仰的肯定層面來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又否定了前者。有趣的是,納博科夫在多年后旅居美國時,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描摹黑色喜劇以及精神病癥狀的作品,其中一度將陀思妥耶夫斯基真的描摹成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也許是發(fā)現(xiàn)了俄羅斯文學中的極端偏執(zhí)情結,納博科夫將深刻和偏執(zhí)冷靜地隔離開了:但他又留下了詩歌一樣的語言和,某種不可言喻的陰郁情緒。去其筋骨而欲保留神采,得來的結果卻終究有些淺薄。
因之,托爾斯泰在貼地描寫生活的同時,也達到了一種深刻。他真實地刻畫著生活,也提煉著生活,從而通過體驗,以生活的流動狀態(tài)而表現(xiàn)了他所看見、并且隱約觸摸到的深刻真相。他從深刻的主題出發(fā),最終渴望樸實的道理,這也合乎生活的邏輯——因為渴望某種抽象的概念而前往具體事例中探尋真理,反而經(jīng)過真誠的體悟而變得樸實。
《戰(zhàn)爭與和平》第三卷中,安德烈公爵在得知娜塔莎的私奔一事后,感到生活虛無,沒有意義。戰(zhàn)場上的榮譽感轉瞬即逝。托爾斯泰展現(xiàn)他的虛無情緒:“他越關心眼前的問題,以往的事就離得越遠。以前那個高懸在他頭上的無限高遠的蒼穹,忽然變成低壓在他身上的拱頂,那里的一切都清清楚楚,但毫無神秘之感!
而托爾斯泰,還是不忘記展現(xiàn)他一流的刻薄手筆,童山老公爵家里,生活一成不變:“瑪麗雅公爵小姐依舊是個膽怯、丑陋的老姑娘,永遠生活在恐懼和苦惱中,毫無意義毫無歡樂地虛度著青春年華。布莉恩還是一個春風得意賣弄風情的姑娘,快樂地享受著生命的每一瞬間,并且滿懷最美好的希望。安德烈公爵覺得,她只是變得更加自負。安德烈公爵從瑞士帶來的家庭教師德薩爾,身穿俄國式禮服,同仆人們說著生硬的俄語,但還是那樣智力有限,教養(yǎng)有素,品德高尚,思想迂腐。”我可以想象,托爾斯泰在家中看著他可愛的妻子兒女們,面對繁瑣農務時,大約用的就是如此流露一絲譏諷意味的語言。對他來說,過于旺盛的精力和強大的智力居然是種麻煩。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2
《戰(zhàn)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fā)以及心靈上的慰籍。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彼埃爾這個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shù)募茏,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jīng)阿納托里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洗禮后的娜塔莎沉穩(wěn)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彼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zhàn)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稇(zhàn)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彼f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鞭o能達意,就這么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現(xiàn)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后人讀《戰(zhàn)爭與和平》,往往呼為史詩,那樣其實正好違背了托翁的意愿。真正讀懂《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思想的結晶,卻非文學。而小說的作者托爾斯泰,則純然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了。難怪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說,如果要舉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個定義的小說,我就要選擇《戰(zhàn)爭與和平》。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3
如果說當我手捧《戰(zhàn)爭與和平》這本書時,是懷著崇敬的心情的話,那么,當我讀完《戰(zhàn)爭與和平》這本書時,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在此之前,關于俄羅斯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我已經(jīng)聽說不少,今天,當我完整地學習了《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小說后,對小說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認識。
《戰(zhàn)爭與和平》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zhàn)爭與和平年代里的生活為情節(jié)線索,生動地展現(xiàn)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lián)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zhàn)、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侖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說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
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爭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并進行了無情的鞭笞。我覺得,《戰(zhàn)爭與和平》這樣的小說,對我來說,雖然有點深奧而新鮮,但通過這次學習,我對這樣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學習欲望。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4
今天我讀了《戰(zhàn)爭與和平》這本經(jīng)典小說,雖然不是理解很深刻,但也有了明確的認知感。里面的一句話使我印象很深:“用人間的愛去愛,我們可以由愛轉恨;但神圣的愛不能改變。無論是死還是什么東西都不能夠破壞它。它是心靈的本質。”
“橋炸掉了嗎?”軍官發(fā)問!爱斎!绷硪粋軍官洋洋得意的說!按鷥r是多少?”“不值一提,倆傷一亡!避姽贌o所謂地聳聳肩。我看到這里,不由自主地感到心里很難受,有這樣把生命當做兒戲的嗎?戰(zhàn)爭,死傷肯定是要有的,但是這樣不痛惜士兵的死傷,也只有沒有素質的軍官階級才做的出來。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閉上眼睛,小時候聽我舅公講他年輕時如何打退敵人的英勇壯舉一一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我的舅公是一名和平時代的現(xiàn)役軍人。33年前,1979年2月17日的黎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序幕被拉開了。中國軍人用火一樣的熱血青春,鐵一樣的軍魂,唱響了英雄的戰(zhàn)歌。他們?yōu)榱吮Pl(wèi)國家的安寧,為了捍衛(wèi)國家、人民的利益,抱著我們絕不侵占別人的一寸土地,別人也休想侵占我們的領土和人民。
我的舅公那時候還只有23歲,是個炮兵班長,告別祖國,告別親人,雄赳赳地奔赴了戰(zhàn)場,在炮火轟鳴中、機槍的咆哮中,他英勇殺敵,涼山、高平、老街都留有他和戰(zhàn)友們的足跡。在打涼山的戰(zhàn)爭中,我舅公身負好幾處傷,最嚴重的是他的右腳大拇指在炮火中被炸掉了。戰(zhàn)爭結束回國后,部隊授予他戰(zhàn)斗英雄的稱號。
每次我去南京奶奶家,總忘不了去看望舅公,一遍一遍地聽他講殺敵的事跡,看著舅公少了大腳趾的右腳,心疼地問他“現(xiàn)在還疼嗎?”現(xiàn)在的舅公雖然地位不低,但是為人很低調,總是教育部下說:“雖然現(xiàn)在是和平年代,但一定不能忘了警惕,忘了本!本斯募医桃埠車溃粶寿博、不去娛樂場所,不住別墅,不搞特殊。到現(xiàn)在為止,他家還住在部隊的軍區(qū)大院。
有時候他會很自責,雖然打了勝仗,卻沒有把很多戰(zhàn)友活著帶回來。三十多年過去了,舅公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會約上當年的幾個老戰(zhàn)友一起去廣西的烈士陵園,那里埋葬了七千多名烈士,其中有他的排長、有他的戰(zhàn)友。舅公每次去都會淚流滿面,訴說著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今天的祖國有多么的強大。
我很崇拜我的舅公,視他為我心目中的偶像。我經(jīng)常對自己說,現(xiàn)在我要好好學習,多學知識,強健身體,長大了我要去當兵,像舅公一樣保家衛(wèi)國,做一個合格的軍人后代。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5
在拜讀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部著作《戰(zhàn)爭與和平》,我覺得列夫·托爾斯泰不僅僅只是一位作家,從書中我仿佛也看到他對軍事、哲學、歷史等也有高度的透徹,對他的喜愛與崇拜使我對這本家喻戶曉的著作有點感想。
小說從1805年奧斯特利茨戰(zhàn)役寫到1821年俄國專制加強潛伏危機的時刻,以法國和俄國之間關系惡化,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為主線。但內容并不全是以戰(zhàn)爭為話題。故事的主人公青年公爵安德烈為了心中的信仰投身到“硝煙四起”的戰(zhàn)爭中去,把懷孕的妻子交給父親與妹妹瑪麗亞照顧,在軍中擔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他期望這次戰(zhàn)爭能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
而彼埃爾是安德烈留學歸來的好友,身份高貴,由于繼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遺產,也是莫斯科數(shù)一數(shù)二的資本家。居心叵測的監(jiān)護人拉金公爵看上了彼埃爾的這一點,便計劃把相貌美麗但品行不端的小姐愛侖嫁給了他。而同一時間在奧斯特里茨戰(zhàn)役中戰(zhàn)敗的安德烈不幸受了重傷,身心也受到重創(chuàng)的他只好靜靜養(yǎng)傷。另一邊的新婚后的彼埃爾,在不久后就發(fā)現(xiàn)妻子愛侖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若有若無的曖昧關系,他為了衛(wèi)護自己的名譽最終與愛侖分居,內心陷入了糾結當中,直到認識了互助會的領導后慢慢開始找到了新的信仰。
在戰(zhàn)場上的安德烈回到家的那一晚,妻子正好產下一名男嬰后逝世,這讓安德烈頓時感到人生已走到盡頭,直到遇到活潑漂亮,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塔莎,可父親的強烈反對,使得安德烈出國和娜塔莎無奈分開一年,娜塔莎最終奈不住寂寞與愛侖的哥哥阿那托爾私奔。后直到1812年的一次戰(zhàn)爭,娜塔看到了將死的安德烈,她向他謝罪并熱誠地照顧他,可安德烈最終還是和死亡一起走了。彼埃爾化為農夫刺殺拿破侖卻反被俘虜,其妻愛侖在這戰(zhàn)火連連的環(huán)境下依舊放蕩行為,最后因誤服墮胎藥而死。幾番奮戰(zhàn)后,俄國最取得勝利。像每個故事完美結局一樣,大家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和平的到來,是用鋪滿鮮血的花朵迎接,戰(zhàn)爭不會永遠,因為正義存在。在這本書中,人間的一切慘劇,各種情欲,人從生下的啼哭嬰兒到白發(fā)老人的一生階段,這本書中都應有盡有,斯特拉霍夫曾這樣評價。我喜歡安德烈的單純堅忍,娜塔莎的活潑善良,彼埃爾的溫和并不懦弱……
他們都不完美,各有各的人性欲望,但上帝說,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也許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別多的蘋果,所以,他是被上帝所愛的人。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6
最近閱讀了《戰(zhàn)爭與和平》,這本書值得重讀精讀。
其中有句經(jīng)典的語句深深的吸引了我:“用人間的愛去愛,我們可以由愛轉為恨;但神圣的愛不能改變。無論是死還是什么東西都不能夠破壞它。它是心靈的本質”。
這一部穿插在上流社會,不局限于一隅的小說,場面的波瀾壯闊,是他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里面的人物個性鮮明,讓人難以忘懷。彼埃爾、安德烈、尼古拉等等,仿佛只要穿越時空,仍然可以觸摸到,那些熱血,那些真正的悲傷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就這樣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生下來,人的各種欲望、丑惡一面盡情展現(xiàn)。情欲、貪欲,更多。庫圖拉夫也是一樣,毫不在意地聽別人說他是獨眼龍,在軍事上,兢兢業(yè)業(yè),為國家效忠,盡犬馬之力。最后,卻因為別人的不滿,軍權移交。卻竟然只呢喃一句,“我的時代,終于過去了……”也許,就像列夫·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所說: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也許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別多的那個蘋果,所以,他是最被上帝所最愛的那人。
和平的前奏,總是需要流血和犧牲換來。明天太陽是否能依稀升起,沒有人知道。狹小的車間中,娜塔莎和安德烈互相人性的寬恕。當戰(zhàn)爭結束,拿破侖的時代徹底過去,奧軍取得勝利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黎明,終于來臨了。是的,來臨了,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洗禮,這和平的曲調奏響之時,那旋律格外的歡快和動人。
婚禮舉辦,生兒育女,這是人之常情,這是真正的和平時代了。最后一句話,讓人感觸頗多:我所能做的,只不過是令愛我的人都感到幸福。那是小尼古拉的感慨,那個十五歲的瘦削少年所說的話。是的,既然已經(jīng)和平了,我們所能夠做到的,只不過是愛我的人都感到幸福而已。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7
之前利用煮飯的時間大約把這名著大約聽了一遍,但聽得不夠仔細。后想對其中的一些章節(jié)進一步了解,就去找書看。結果找到一本陳亞峰編譯的,內容刪減很多,大為遜色,很是失望。之后才又找到這套董秋斯翻譯的上下集譯本,也才找到讀托翁著作的感覺。董先生的譯本雖然是從英譯本翻譯而來,卻非常流暢有神韻。書中還有董秋斯夫人凌山作的序,并對開頭幾章作了注釋,且附了大事年表,幫助我們了解故事背景。董先生的翻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連書中提到尼古拉唱的歌他都用詩一般的語言翻譯出來:
清宵明月下
幻想正踟躕
何幸有一人
所思仍在汝
豎琴織指觸
草地播佳曲
芳心因汝滿
消息付于汝
佳期指日到
猶深延滯苦……
還是談談對作品的感受并作些筆記。
有人說道:“所謂名著,就是人人都說應該看,但誰也不看的書!蔽覍@句話特別不認同;蛟S應該這么說:所謂名著,就是人人都說應該看,但很少人真正去看,看了又后悔沒有早看的書?疵颐銜粩囿@嘆于他們對人心世事的洞悉,對生活愛情的思考和見解,對生命本源的追尋和探索;你的心會跟著書中人物跌宕起伏,你會為他們的命運懸著一顆心,你也會因為作者的精彩描述讓你有共鳴而開懷大笑。總之,體驗非常愉悅,這是與讀那些劣質書籍或刷微信極為不同的體驗。這也是為什么我現(xiàn)在決定認真寫一下讀書筆記。
《戰(zhàn)爭與和平》,篇幅宏大,圍繞著四大家族展開:別竺豪夫家族(彼爾),包爾康斯基家族(安德烈,瑪麗),羅斯托夫家族(納塔莎,尼古拉)及庫拉金家族(伐西里王爵,愛倫,阿納托爾)。巨著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特別吸引我的是托翁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心理描寫,太準確太傳神了。戰(zhàn)爭與和平,涉獵太廣。托翁似乎給了不同家族以特定的個性。別竺豪夫比較慷慨大度,但卻脾氣暴躁沒有毅力。包爾康斯基家族的人充滿理想,理性自律,追求精神上的卓越。羅斯托夫家族的人性格各有不同,但都比較世俗善良,對生活有本能的直覺,對環(huán)境適應力比較強。而庫拉金家族的人性格卑劣自私是寫在骨子里的,他們會本能地作對自己有利的事,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對別人的傷害完全沒有內疚,還覺得無辜。
巨著太過博大,不敢妄論。在這里,我只談愛情,只從納塔莎與安德烈和彼爾的愛情說起。
納塔莎是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真性情的女子。小說從1805年她十三歲開始描寫,她一出場就帶著笑聲,好奇,不受約束,敢于嘗試,又有著一般女子的虛榮心,主動向包力斯索吻。她就按著她的直覺生活,非常善于察言觀色,從大人的談話知道哥哥尼古拉受傷的消息,也了解桑尼亞和尼古拉的戀情。然而,她后來又想不起包力斯的樣子,迷上了舞蹈。一次偶然的機會,安德烈王爵到她家中拜訪她父親,晚上住的房間在納塔莎的樓下。納塔莎在窗口看美麗的月夜,跟桑妮亞說她想飛入天空。這新奇的想法展示的一個全然清新的少女形象深深吸引了當時覺得生活了無生趣的安德烈王爵。
安德烈王爵出場于安娜·巴甫羅夫娜的舞會上,與眾不同!鞍驳铝小ぐ鼱柨邓够蹙簦⊥蹙舴蛉说恼煞。他是一個很英俊的青年,中等身材,生有剛強而清秀的面貌。他周身一切,從他那厭倦的無聊的表情,到他那安靜的勻整的步子,跟他那活潑的小夫人形成極端鮮明的對照!彪m然出身貴族,善于與貴族周旋,他卻不喜歡上流社會的虛偽,甚至后悔結婚,因為他的妻子是個喜歡上流社會的稍嫌淺薄的漂亮女人。為了逃脫這一切,他把懷孕的妻子留在鄉(xiāng)下父親身邊,去參與了軍隊,在父親的老同事總司令庫圖佐夫身邊當傳令官。安德烈聰明,有上進心,勇敢果斷,正直,深受庫圖佐夫的器重。他也希望像他崇拜的拿破侖那樣立一番豐功偉業(yè)。但軍隊的一些勾心斗角也使他厭煩。
在奧斯特里齊戰(zhàn)役中,他勇敢地跑在前面,想建功立業(yè),卻被子彈打中了。在他倒下的剎那,他看到頭頂?shù)奶炜眨澳浅绺叩臒o限的天空”,即使拿破侖在他面前,“他知道那是拿破侖——他的英雄——但是在那一剎那,比起那時在他內心和上面飄浮著云團的崇高的無限的天空中間的變化來,他覺得拿破侖是一個非常渺小的不重要的生物!
“在那一剎那,比起他先前看見的懂得的那崇高的、公平的、仁慈的天空來,他覺得拿破侖所縈心的一切興趣是那么不足取,他的英雄自身懷著他那無聊的虛榮心和得勝的快樂顯得那么下流。”他領悟到:“除了我所了解的一切東西的不重要外,除了某種不可解但十分重要的東西的偉大外,沒有一樣東西是確定的,完全沒有。”
他僥幸地存活下來,回到童山家里時正好目睹了妻子難產死去給他生下一個兒子。
戰(zhàn)爭的殘酷,妻子的離世讓他意興闌珊,躲在鄉(xiāng)下蓋房子,祈求平靜的生活。他對彼爾說:“我過去為名譽生活!f到究竟,名譽是什么呢?也就是愛別人,愿意為他們做一點什么,愿意得到他們的贊許!艺者@樣為別人活著,并非幾乎乃是完全毀掉了我的生活。自從我開始專為我自己活著以來,我變得平靜一點了。”
然而,他的外表“變得更瘦,更蒼白,也更倔強了”表明他并不平靜。
和彼爾的一場談話讓他的信仰發(fā)生了改變,“自從奧斯特里齊以來,他第一次看見他躺在戰(zhàn)場上時看過的那崇高的永在的天空;于是睡了很久的一種東西,他內心最好的一種東西,突然在他的靈魂中醒過來,歡喜而且年輕!
“安德列王爵一連在鄉(xiāng)間過了兩年。
他非常富有彼爾所缺欠的那種切實際的韌性,這一種韌性使他不慌不忙地把事情辦起來了。
在料理莊務、閱讀多種書籍以外,安德列王爵這時忙著對我們上兩次不幸的戰(zhàn)役作批評的探討,也忙著起草一種改革軍隊制度和法規(guī)的建議。”
1809年春天,他去視察他兒子承繼的利阿贊的莊子并拜訪了納塔莎的父親。
路上生出嫩葉的老橡樹,被夜間的美撩動了的納塔莎美麗少女形象,柔美的月夜,所有這充滿生氣的一切忽然擾動了他的心弦,讓他對生命有了渴望。他似乎明白:“除非他把他的全部人生經(jīng)驗用在一種工作上,再度在人生中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他的全部人生經(jīng)驗就必然歸于無意義的浪費了。”
另邊廂,納塔莎出落成16歲的少女了。她再次遇到包力斯,盡管并不是真喜歡他,她卻很愿意與他調情,搞得包力斯神魂顛倒,后來是她母親伯爵夫人制止了。
在1809年的最后一天,納塔莎去參加生平的第一次大型舞會。安德烈王爵邀請她跳了舞!睆募{塔莎身上,安德列王爵領會到一種在他是完全陌生的,充滿他前所未知的樂趣的、稀奇的世界。他愛上了她,想和納塔莎結婚,盡管他們年齡差了15歲。但是,他的父親老王爵反對,只同意先訂婚,一年后再結婚。他只能遵從他父親的意見。納塔莎高興地接受了他的求婚,只是對一年的期限覺得很難過,雖然安德烈說在這一年內她是自由的。
在這一年時間,安德烈接受醫(yī)生的建議到歐洲修養(yǎng)他被戰(zhàn)爭摧弱了的身體。納塔莎在他最初離開的日子,盡量讓自己過得平靜快樂。后來,就開始想他,為青春美好的日子悄悄流逝卻沒有跟他在一起而難過。但她不擅長在信中傾訴她的思想,她的信總是枯燥乏味。
在一年將近的時候,安德烈因為健康原因又推遲了幾個月。
那年冬天一月尾,老勞斯托夫伯爵帶著納塔莎和桑妮亞去了莫斯科。在那里,納塔莎見到了安德烈的父親和妹妹瑪麗王爵小姐。可是,她和他們的相處尷尬而不自在,這讓納塔莎很難過,也讓她更加思念安德烈,怨他不在她身邊。
在這樣心境下,她參加了莫斯科上流社會的一場舞會,遇到了阿納托爾.庫拉金。后者漂亮俊秀,善于討好女人,又不斷跟納塔莎獻殷勤,沒有經(jīng)驗,沒有母親在身旁指導的納塔莎不由自主地被勾引。她對阿納托爾有一種感覺-因他對她的贊美而得到滿足的虛榮心,以及他們中間沒有道德的遮攔的恐懼心。她陷入了一種被情欲支配了的愛,沒了自我,失去理智。居然要和阿納托爾私奔,好在被桑妮亞識破了沒有成功。
阿納托爾是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享樂的沒心肝的人,當納塔莎知道他已經(jīng)結婚還來勾引她,她絕望了,一病不起。
彼爾,作為看著納塔莎長大又喜歡她的監(jiān)護人,作為安德烈王爵的好朋友,作為阿納托爾的內兄這時被卷進來為這件事情善后。
彼爾是別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別竺豪夫是葉卡捷琳娜女皇時代著名的貴族,小說詳細描述了他快死前各利益方的各種勾心斗角。最后,彼爾繼承了他的遺產,成了上流社會的寵兒。
彼爾性格溫和善良,不太受各種禮儀約束。安德烈說他是“圈子里唯一的活人”。但同時,彼爾性格也很懦弱,意志薄弱。伐西里王爵設法把女兒許配他,他雖然心里不喜歡她,覺得她愚蠢墮落,卻受了她美貌的誘惑,稀里糊涂地和她結了婚,之后還因為她和朵羅豪夫的婚外情而決斗,并離開了她和她分居。他一直在追尋生命的意義,覺得自己過著一種卑劣的、懶惰的、不道德的生活而不安。后來他加入了共濟會,信了上帝,夢想著可以過積極的道德的生活了。
彼爾本著教義,去南部周游他所管轄的莊子,想去幫助改善農奴們的境況。但是,因為他的惰性沒有毅力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反而被莊頭們擺弄,表面糊弄他,實際上并沒有幫助到農奴們。不過,他借機去見了他的朋友安德烈,并向他宣講了共濟會的理念,給了安德烈啟發(fā)。
在納塔莎背叛她之后,安德烈懷著對納塔莎的怨恨請彼爾把她的書信和畫像還給了她。
彼爾去勞斯托夫家執(zhí)行安德烈交給他的使命。納塔莎的自責和難過引起了他的愛憐和柔情,他甚至對他說:“假如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聰明、最好的人,并且是自由的,我一定趁這時跪下來向您求婚和求愛了!”于是,許多天來第一次納塔莎流下感激和熱情的眼淚,并含著淚投給他溫柔的、感激的一眼。
彼爾覺得,他的心靈受了感化,受了鼓舞,正在進入一種新生活。
上集到這里結束了。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8
“請您寬恕……”“寬恕什么呢?”“寬恕我的行為!蹦人侵氖,顫抖著說。安德烈看著她的眼睛:“我比過去更加愛你,愛的更深。”
這只是很樸素的一段對話,但在了解了二人過去辛酸的戀情以后,在了解了二人因為戰(zhàn)亂,生活的改變引起的靈魂的成熟以后,我讀出了一種真正的精神性的愛。安德烈經(jīng)歷了生死的一瞬,他終于覺醒,了解到“神圣的愛”的本質含義,也寬恕了所有傷害過他的人。他的人性也漸漸被金黃的神性所浸染,邁向了宗教所追求的一種完美的精神世界。如果說先前安德烈愛上舞蹈時美麗欲滴的娜塔莎有情欲的因素,那么現(xiàn)在他面對娜塔莎“消瘦,蒼白,嘴唇腫脹的臉”,表達的則是對于一個美好心靈的熱愛。使我們醍醐灌頂?shù)倪@種愛之涵義的表述決非說教似的灌輸,而是像一條溫暖的河流,從安德烈或托爾斯泰那里直接流淌到我的心中。
讀了這部書,我印象最深第一是這種“神圣的愛”,第二就是俄國農民的生活和思想。作為一名“懺悔的貴族”,托爾斯泰有著他關心底層人、體諒農民的一面。這不僅表現(xiàn)為力圖還原他們的自由身份,他躬身壟畝,作為一名觀察者和不完全的實踐者,與那些農民呼吸著同樣的空氣,甚至在取得經(jīng)驗的基礎上努力建立了一套思想體系。這種思想力圖使俄國走向貴族與人民思想上的大同,結合為一個接近“同呼吸,共命運”狀態(tài)的一種共同體。
在書中出現(xiàn)了普拉東這樣一個農民的形象,他和皮埃爾同處在戰(zhàn)俘營里,用他的樂觀和淳樸感動了皮埃爾,使他重拾了信仰。作者將普拉東描繪為一個圓形的形象,說他身體的各個位置都是圓形的,說他是“一切俄羅斯的、善良的和圓形的東西的體現(xiàn)”。我想這是一種象征,象征著作者觀察到的許許多多俄羅斯底層的農民:他們貧窮,落后,然而快樂、圓滑,可以在任何艱苦的條件下生存。我讀到這里不由得想到魯迅筆下的阿Q:同樣處于底層,同樣以一種快樂的姿態(tài)示人,甚至連死亡都一樣,被上位者所槍決。二者的共同點讓我看到了普拉東本質的愚昧和低微,但割去了他的階級屬性,從人性的角度來講,他又是那么單純和快樂,以致我難以對他下任何干脆的斷語。在當時的情況下,革命的火焰尚未燃起,農奴制難以被輕易根除:這種快樂的處世態(tài)度,究竟是該提倡還是反對?若反對,農民豈不是失去了幸福的權利?
也許信仰也是一方面,支持起被壓迫的農民的是例行的晚禱,即使他們不知曉宗教的意義,但仍能感受到一種慰藉作用。我想,這可算做另一種精神勝利,但那個時代俄國的農民是沒有條件進行反抗的,因此他們比阿Q值得同情得多。想到面對苦難卻難以做出反應的這一人群,一種無奈之感會油然而生。就像當時的托爾斯泰,面對農民們的滿足和樂觀停止了物質上的施舍,開始痛苦地反思自己與他們的不同點以及改變的可能。
他反思的結晶我并不了解,但列寧評價說:“作為一個發(fā)明救世新術的先知,托爾斯泰是可笑的,所以國內外的那些偏偏想把他學說中最弱的一面變成一種教義的”托爾斯泰主義者“是十分可憐的。作為俄國千百萬農民在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快要到來的時候的思想和情緒的表現(xiàn)者,托爾斯泰是偉大的!边@或許是一個革命者能給予他的最公允的評價了。
不管怎樣,托爾斯泰伯爵盡管沒有領導革命,甚至沒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預言到革命,但他的作品卻成為革命的土壤,鼓舞著一代代的年輕人。他以自己貴族的身份,深入浸泡到農民“兄弟”的現(xiàn)狀和心靈中去,并揭示出這些苦痛卻不渺小的靈魂。這種行為本身就值得每一位人類贊美,他正是自己所寫的“神圣的愛”最為深刻的踐行者。
每一位偉大的作家,其人就像其作品一般崇高而令人欽佩。我想,即使不閱讀下載這樣的巨著,只要能理解托爾斯泰的行為,體察到他的生活,也足以為其所傾倒了。就如維特根斯坦所說:“他是一個真正的人,他有權寫作。”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9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的機會是探索俄羅斯社會的出路,但我總覺得這種觀點太片面了。在我看來,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是局限于一個小目的。從《戰(zhàn)爭與和平》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政治學、經(jīng)濟學、軍事科學甚至宗教研究等。所有這些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
從結構安排上來說,要處理這么龐大的作品是非常困難的,但托爾斯泰卻能用他的藝術天才在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穿來穿去。而且托爾斯泰似乎特別擅長描寫戰(zhàn)爭、舞蹈、宴會等艱難的大場面。他可以用很短的話說出每個人的性格和心理,但他從不覺得自己雜亂無章,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無法企及的。
在語言方面,《戰(zhàn)爭與和平》始終保持著質樸而有特色的風格。不算旗幟鮮明,但內涵深刻,讓人知道是托爾斯泰寫的,比莎士比亞寫的強多了。
《戰(zhàn)爭與和平》也是人品出眾。首先,書中幾乎每一個角色,包括那些不重要的配角,比如伊波利特、莫特瑪、小尼古拉斯,都有自己的角色。其次,書中很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斷變化。比如皮埃爾,從單身到結婚,從私生子到繼承人,從海倫到娜塔莎,從雅各賓派到共濟會,從戰(zhàn)前到二戰(zhàn)中期到戰(zhàn)后,從貴族老爺?shù)椒數(shù)结尫牛瑥氖聵I(yè)初期的青春容顏到后來急于揣摩,他的性格一直處于不可阻擋的狀態(tài)。他每經(jīng)歷一件事,就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自覺地完成自己的轉變。再比如安德烈,他的人生經(jīng)歷了很多很大的變化,參軍、受傷、喪妻、愛娜塔莎、變心、死亡。與皮埃爾相比,他的性格變化突然,這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和他自身的特點有關。娜塔莎變化最大,尤其是嫁給皮埃爾后,她從活潑、快樂、會唱歌跳舞的姑娘變成了一個蓬頭垢面甚至吝嗇的母親,以至于杰尼索夫驚訝地再次見到她。但是,不管這些人物的變化有多不可思議,我們都會覺得他們有道理,不能提出任何異議。好像一切都應該是這樣的。而且,無論他們如何改變,皮埃爾或皮埃爾,娜塔莎或娜塔莎,安德烈或安德烈,他們與生俱來的根本特征永遠不會改變。這就是托爾斯泰的天才。他總能從客觀的高度客觀地描述和觀察人物,而不是因為任何主觀因素而刻意塑造。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什么工作?托爾斯泰曾說:“它不是傳說,不是長詩,更不是歷史編年史。《戰(zhàn)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表達的形式,想表達什么就表達什么!彼f的是實話。孟子曾經(jīng)有一句類似的話:“我只言片語。”文字可以表達意思,就這么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達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一種形式,它遠不如內心的靈魂重要。后人在讀《戰(zhàn)爭與和平》的時候,往往稱之為史詩,其實違背了椿的意愿。真正理解《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fā)現(xiàn),它是思想的結晶,而不是文學。小說的作者托爾斯泰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0
《戰(zhàn)爭與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著作。“戰(zhàn)爭”這一詞在那天我們深深的領略到了。
學農那天早上,伴隨著的是我們吵鬧的聲音,當老師走進教室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大大的四個字“真人CS”這時,吵鬧聲一下子消失了,接著,就是一片歡呼聲。大家興奮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師示意叫我們安靜。大家紛紛屏住呼吸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1小時過去了,可是老師卻還在那里滔滔不絕,大家的困意不尤來襲。這時老師說:“好了,大家都聽清楚了吧!休息十分鐘到樓下按學號排隊集合!币魂嚉g呼聲淹沒老師的講話,大家早已消失困意也忘記了下課休息,早早排好了隊,隨著老師進入了拓展基地。
我們共有56個人分為2組,2組中又分為了四組,一小組對戰(zhàn)一小組。一組穿著黑色迷彩服,手中拿著槍,不時發(fā)出滴滴的槍聲,而另一個小組穿著藍色迷彩服。我光榮的成為黑隊的一員,黑隊的我們彼此早已不是普通的同學,而是出生入死的戰(zhàn)友。
大家早早的伏在障礙物和隱蔽物的后面,幾個膽大的早已悄悄潛入敵營。先是第一小組對戰(zhàn)第一小組,大家以不顧雨后泥土的潮濕,不怕會被潮濕的泥土滑而摔倒。當老師說了開始,彼此個個都瞄準了目標向“敵軍”發(fā)射!拔臆姟痹缫堰b遙領先了,把“敵軍”打的片甲不留!“我軍”紛紛拍打腿上的泥土露出滿意的微笑。在第二組藍隊反敗為勝,且我們黑隊勢單力薄,藍隊深深的反擊我們,我們輸了!紛紛低下了頭。到了第三組對抗第三組的時候了,也就是我出場了,我躲在一十分隱蔽的地方向敵方射擊最后被我們打得逃之夭夭。我們贏了!
最終我們以二比一而勝,我們心中甜滋滋的,原來戰(zhàn)爭是這樣的!一場戰(zhàn)爭不知道會死多少人!是。∥覀円蛟撟屖澜缤V箲(zhàn)爭,多一份和平!讓彼此心連心,手拉手,讓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學農活動中,大家收益非淺。我們領略了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更體會到了一種團隊合作的重要與快樂。我們在收獲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1
故事的開端起于一場宴會,在此宴會上的海倫極其美麗動人,而此時的皮埃爾還是個醉情于喝酒,的墮落貴族子弟。兩人的初次見面為以后的結合作了鋪墊。
然而在大陸的另一端,拿破侖率領著浩浩蕩蕩的法軍聯(lián)盟向俄國進發(fā),一路所向披靡,士氣銳不可擋。一面是法軍聯(lián)盟的步步逼近,一面是俄國主帥庫圖佐夫所領俄軍的步步退讓;甚至于首都莫斯科也失守,軍隊撤離,人民逃竄......但所謂物極必反,隨著法軍在這座城市的各種燒殺搶掠,軍隊變得越來越懶散,士氣逐漸低靡。而此時的俄國民眾早已對法軍深惡痛絕,士兵們的士氣大振,急切希望把法軍趕出俄國領土,早日回到家園。
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場戰(zhàn)役中歐中,皮埃爾思想有了巨大的改變,對人生有了更深的認識;安德烈公爵的愛情也在戰(zhàn)爭中結束,卻給身邊的每個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可愛的娜塔莎給人一種青春活力,可愛迷人的感覺,經(jīng)歷了幾次愛情的折磨后,成長了不少,變得更為成熟了;瑪麗亞公爵小姐是個忠實的教徒,經(jīng)歷了父親的逝世,兄長的死去后,仍能堅強的面對,值得我們學習;羅斯托夫與索尼亞的愛情令人動容,尤其是索尼亞,她是家里的養(yǎng)女,一直都對羅斯托夫一家人心懷感恩,總是對家里人做出讓步。但在愛情上卻能主動追求,不顧一切。由此可知她的隱忍是有原因的。愛情的花開在戰(zhàn)爭中,動人心魄,使人動容。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后,才更懂得和平的可貴。
有時候我會在想,戰(zhàn)爭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影響如此之大,卻還是有許多的人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投身于戰(zhàn)斗。欲望有時真的很可怕,會讓人發(fā)瘋。作者對這場俄法之戰(zhàn)更多的是不贊同的,但也由于此戰(zhàn)役,展示了俄國民眾為國獻身,英勇投身革命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表達了作者對俄國人民的贊美和謳歌。歷史向我們證明:人民的力量戰(zhàn)無不勝。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2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小說,這部長篇巨制中,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小說從家庭生活場景和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入手,站在宏觀視角,描繪了19世紀俄國的社會生活。
首先,小說人物處理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戰(zhàn)爭與和平》多出運用對比的手法,用其浪漫色彩的語言來勸勉世人。并不寫一些“高大全”的人物,小說中,有漸漸由有許多不良嗜好一步步蛻變?yōu)橐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比埃爾;也有在國難當頭只是仍然尋歡作樂,沉浸在奢華糜爛的生活中無法自拔的艾倫等貴族。
在描述他們的時候,作者是想通過描寫來表現(xiàn)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景的,但是他還是會從一個人不成熟的一面寫起,這樣也更加的真實動人。也許有人會說,像小說描寫的比埃爾參加決斗,娜塔莎甘愿離家出走追求所謂的愛情是一種不好的,不應該寫的東西。那就有失偏頗了。我國近代的學衡派,觀點保守,他們也認為西方一些小說描寫一些社會中的負面信息,這樣是令人作嘔的,是不良的。但是大家細看小說又會發(fā)現(xiàn),其實,在比埃爾參加決斗之后,又描寫到他的對手其實在家中是個孝子,是個對待自己姐妹很和善的人。小說中還寫到比埃爾在決斗前后內心的斗爭與掙扎……這寫情節(jié)真切地反映出,描寫不良的事情,有沒有經(jīng)過作者自己的真實的、誠實的思考,托爾斯泰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有沒有經(jīng)過這樣的思考是顯而易見的。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有作家只是單純描寫不良的事情,而命運在之間穿插或者是引導讀者作出理性的思考,那么這樣的作品就只能是一種宣揚腐朽、落后文化的載體。
描寫出他們漸漸“成長”的一面,這也使得小說的任務形象更加豐滿。小說中的人物娜塔莎據(jù)說原型是托爾斯泰的母親,但是在小說中,也寫到娜塔莎遇見所謂的.愛情時迷失了自己,無法理性進行判斷,險些被惡人誘拐,差點就釀成大錯。比埃爾呢,在小說的上半部分,是一個貪圖享樂,脾氣暴躁的人,但是他通過各種方式,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下苦工夫改變自己,使得自己的性格更加趨于完善,也許,他是作者美好的期望吧。
其次,這部小說還在分析歷史的成因有不同于一般思維的特點,用哲學的角度分析歷史的成因以及歷史人物活動與歷史演變的關系,而不再是用以往其他人的那種唯心主義的眼光片面地看待歷史的演變過程(小說中提到的英雄人物決定歷史進展顯然是唯心的、不合邏輯的),這又是它與其他小說不同的一點。悲傷而有冷靜,歡樂而不是風度。它從一個全面、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社會生活中的人與事,雖然這部小說被劃分在浪漫主義小說中,但我覺得,《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部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結合的比較好的作品。
從小說的寫作方面,我想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第一,在人物刻畫方面,小說善于設置矛盾沖突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稇(zhàn)爭與和平》中刻畫了兩種人物,借用哈代小說的說法,一種就是靈肉性人物。比如娜塔莎;還有一類肉性人物,比如艾倫。這兩類人物,在平靜的生活中展現(xiàn)人物性格仍遠遠不夠,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更能濃墨重彩地展現(xiàn)人物性格并展現(xiàn)當時社會文化特點。小說通過這種漸進的過程給讀者的沖擊更加強烈,就像平靜的海洋親眼見到波浪時,還是會被那壯闊的景象所深深折服。
第二,小說善于描寫恢弘的場面,給人以壯闊之美。和《德伯家的苔絲》相比較,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德伯家的苔絲》描寫的故事情節(jié)屬于半封閉狀態(tài),似乎與外界的聯(lián)系很少,無論是某個小說人物遭到非議什么的,都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對其產生非議,而不是所謂的“當時社會上”的人。這就有種不太真實的感覺。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或多或少會引起其他社會上的人的反應,而不是單純地只是幾個人在那里發(fā)議論。我認為這是《德伯家的苔絲》在敘述中出現(xiàn)的不足。因為作者他已經(jīng)將故事情境和人物遭遇做了較為真實的處理,而單單在社會環(huán)境這一方面處理成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顯然有逃避現(xiàn)實之嫌,就像在編織一個夢一般的童話。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作者將人物的一舉一動放到“當時的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去,在給人真實感的同時,也是作品的意義更加特別。據(jù)說,俄國人是喜歡《戰(zhàn)爭與和平》的,因為他里面塑造了別佳、安德烈等幾個安國人物形象,他們?yōu)樗麄兊淖鎳鴴侇^顱,灑熱血,使得“戰(zhàn)爭”時期向“和平”時期過度,為當時的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宣揚了愛國主義思想。但是我覺得,愛國主義思想是一個國家在任何時期都應該有的,而且,引申開來,小說這種漸進的敘述方式也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纯葱≌f中的人物別佳,他不在戰(zhàn)爭的場面中時,更多展現(xiàn)為是一個關心周圍人的人。當他請求參加軍隊時,當他沖鋒陷陣時,他展現(xiàn)出的更多的是愛國主義。我就在想,如果只會空談愛國主義,是無法達到使被教育者真真正正地培養(yǎng)出愛國主義思想的。只有在孩子小時候就教育他關愛周圍的人,在他們長大后,自然而然會熱愛他們的祖國。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3
戰(zhàn)爭使國家衰亡,戰(zhàn)爭使無數(shù)人無家可歸,戰(zhàn)爭讓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讓無數(shù)的父母忍受著失去孩子的悲痛;讓億萬婦女變成寡婦?上攵,戰(zhàn)爭是全人類不愿看到的。
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創(chuàng)傷。回首往事,中國人民飽受了太多的戰(zhàn)爭之苦。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期間,有多少美麗的家園被吹毀;多少無辜百姓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提起南京大屠殺,每一個中國人都刻骨銘心。在這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中,中國軍民被集提射殺、火焚和活埋。全市房屋大部份被燒毀,整個南京城尸骨遍地,令人發(fā)指。
為了爭取和平,制止戰(zhàn)爭,許多善良的人奮斗了一生,有的還獻出了生命。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華大夫為了反對日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把生命獻給了中國的解放事業(yè)。為了和平的事業(yè),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中國的抗日戰(zhàn)場,用他們精湛的醫(yī)術,拯救了一個個中國戰(zhàn)士的生命。
可見的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反映了絕大多數(shù)的愿望。我過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和平的環(huán)境,世界的進步和發(fā)展也需要和平的環(huán)境。中國的少年兒童是熱愛和平的,我們要為增進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4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部宏偉巨著,它以戰(zhàn)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是一部再現(xiàn)當時社會風貌的恢弘史詩。
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景物如臨眼前,雖是19世紀的作品,但流傳至今,卻沒有任何隔閡感,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舊撼動人心。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zhàn)爭與和平年代里的生活為情節(jié)線索,生動地展現(xiàn)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lián)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zhàn)、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侖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
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說人物形象十分鮮明、富有個性。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本事;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本事,更側重于道德夢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爭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并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我認為,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里。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心的,應當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恒。《戰(zhàn)爭與和平》里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期望我們去獨立思考,并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構造了一部屬于自我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戰(zhàn)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fā)以及心靈上的慰籍。一向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shù)募茏,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可是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jīng)阿納托里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感情。
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洗禮后的娜塔莎沉穩(wěn)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歡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娜塔莎從車窗里探出頭來,看到穿著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癡戀娜塔莎又研究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jīng)心,最終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后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歡樂的微笑。這一段異常使我感動,雖然他們之間的談話十分平淡,幾乎沒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能夠感覺到戰(zhàn)爭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依依真情。
尤其是皮埃爾那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备涌少F。他似乎覺得這一分別,與娜塔莎將永無再見之日,戰(zhàn)爭逐漸臨近,明天風雨不定,所以說出這么看似不經(jīng)意卻沉痛之極的話來。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5
故事的開端起于一場宴會,在此宴會上的海倫極其美麗動人,而此時的皮埃爾還是個醉情于喝酒,的墮落貴族子弟。兩人的初次見面為以后的結合作了鋪墊。
然而在大陸的另一端,拿破侖率領著浩浩蕩蕩的法軍聯(lián)盟向俄國進發(fā),一路所向披靡,士氣銳不可擋。一面是法軍聯(lián)盟的步步逼近,一面是俄國主帥庫圖佐夫所領俄軍的步步退讓;甚至于首都莫斯科也失守,軍隊撤離,人民逃竄......但所謂物極必反,隨著法軍在這座城市的各種燒殺搶掠,軍隊變得越來越懶散,士氣逐漸低靡。而此時的俄國民眾早已對法軍深惡痛絕,士兵們的士氣大振,急切希望把法軍趕出俄國領土,早日回到家園。
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場戰(zhàn)役中歐中,皮埃爾思想有了巨大的改變,對人生有了更深的認識;安德烈公爵的愛情也在戰(zhàn)爭中結束,卻給身邊的每個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可愛的娜塔莎給人一種青春活力,可愛迷人的感覺,經(jīng)歷了幾次愛情的折磨后,成長了不少,變得更為成熟了;瑪麗亞公爵小姐是個忠實的教徒,經(jīng)歷了父親的逝世,兄長的'死去后,仍能堅強的面對,值得我們學習;羅斯托夫與索尼亞的愛情令人動容,尤其是索尼亞,她是家里的養(yǎng)女,一直都對羅斯托夫一家人心懷感恩,總是對家里人做出讓步。但在愛情上卻能主動追求,不顧一切。由此可知她的隱忍是有原因的。愛情的花開在戰(zhàn)爭中,動人心魄,使人動容。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后,才更懂得和平的可貴。
有時候我會在想,戰(zhàn)爭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影響如此之大,卻還是有許多的人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投身于戰(zhàn)斗。欲望有時真的很可怕,會讓人發(fā)瘋。作者對這場俄法之戰(zhàn)更多的是不贊同的,但也由于此戰(zhàn)役,展示了俄國民眾為國獻身,英勇投身革命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表達了作者對俄國人民的贊美和謳歌。歷史向我們證明:人民的力量戰(zhàn)無不勝。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6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為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于片面。我認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zhàn)爭與和平》里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
結構安排方面,要處理好這樣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難的,托爾斯泰卻能夠憑借自己的藝術天才,在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穿來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亂。而且,托爾斯泰似乎特別擅長描繪那種高難度的大場面,戰(zhàn)爭、舞會、宴席,他可以用極簡短的話把每個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盤托出,卻從無顧此失彼雜亂無章的感覺,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塵莫及的。
語言方面,《戰(zhàn)爭與和平》始終保持一種質樸大氣且與眾不同的風格,它并不旗幟鮮明,但內蘊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亞的雕章琢句來,要強出許多。
人物性格方面,《戰(zhàn)爭與和平》也有其高超過人之處。首先,書中幾乎每一個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瑪、小尼古拉等,都有他們自己的性格(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其它小說如《紅樓夢》、《水滸傳》也有類似成就)。其次,書中許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斷變化。如皮埃爾,從單身到結婚、從私生子到繼承人、從海倫到娜塔莎、從雅各賓派到共濟會、從戰(zhàn)爭前到戰(zhàn)中到戰(zhàn)后、從貴族老爺?shù)椒斣俚结尫、從初出道時的年輕氣盛到后來的好學深思,他的性格一直處于一種無法停止的狀態(tài),每經(jīng)歷一件事情,他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自身的轉變。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經(jīng)歷過很多大的變故,從軍、負傷、喪妻、對娜塔莎的愛情及娜塔莎的變心、還有死亡。相比皮埃爾而言,他的性格的變化是比較突然的,這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及自身特點有關。娜塔莎的變化最大,尤其是與皮埃爾結婚后,她由原來那個活潑、快樂、愛唱愛跳的小姑娘變成了一位不修邊幅、甚至有點吝嗇的母親,以至杰尼索夫再次見到她時,竟會大吃一驚。但,無論這些人物的變化多么不可思議,我們都會覺得它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異議,似乎一切事情就應該這樣。而且,無論他們怎樣變化,皮埃爾還是皮埃爾、娜塔莎還是娜塔莎、安德烈還是安德烈,他們天生具有的根本性特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這就是托爾斯泰的高明之處,他總是能夠站在一個客觀的高度,從客觀上描述并觀察人物的性格,而不因為任何主觀因素來刻意創(chuàng)造。
《戰(zhàn)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稇(zhàn)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他說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辭能達意,就這么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現(xiàn)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后人讀《戰(zhàn)爭與和平》,往往呼為史詩,那樣其實正好違背了托翁的意愿。真正讀懂《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思想的結晶,卻非文學。而小說的作者托爾斯泰,則純然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了。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7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讀懂。
初讀《戰(zhàn)爭與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托爾斯泰—把故事安排在戰(zhàn)爭與和平間穿梭,和諧的宴談與混亂的戰(zhàn)爭場面交替呈現(xiàn),整個故事卻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亂。托爾斯泰對高難度大場面的描繪似乎把握自如,無論是宴會,舞會,或是戰(zhàn)爭,描寫都極其細致入微。每每一讀,總讓人有親臨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簡的語言將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現(xiàn)。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間始終透出質樸之氣卻又與眾不同,從而造就了他作品的獨特。
再次細讀《和平與戰(zhàn)爭》,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其涉及的哲學、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宗教等各方面,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也是托爾斯泰的思想結晶所在。托爾斯泰一生始終在思索和探尋,環(huán)境的變遷使托爾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在和平美好的環(huán)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對殘酷的戰(zhàn)爭時,他的思想又一次經(jīng)歷著洗禮,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從于戰(zhàn)爭的現(xiàn)實。
然而,始終不變的是,即使面對戰(zhàn)爭,他的內心仍在關心那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恒。關于精神與永恒的問題,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爾和安德烈的大腦來探索,借以他們的談論來商討。
作為思想家,托爾斯泰也矛盾與彷徨過,他的思想的逐漸成熟,也像《戰(zhàn)爭與和平》的小女孩,經(jīng)歷過幾場所謂愛情后成了一位不修邊幅卻更成熟沉穩(wěn)的母親;隨和善良、無貴族架子的皮埃爾,有私生子變成繼承人,由不敢愛變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責任和擔當;安德烈冷峻聰明,但欠缺寬容,在經(jīng)歷愛情失敗后,他在戰(zhàn)爭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徹底的醒悟。
其實,思想的產生與提升,是需要磨練的。托爾斯泰身為貴族,卻蔑視貴族的腐朽享樂,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覺悟使他意識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幫助農民等下層階級,卻得不到農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連家人也同他產生了隔閡。托爾斯泰不如意的經(jīng)歷,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關鍵,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學巨著。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8
《戰(zhàn)爭與和平》中已顯現(xiàn)出現(xiàn)代主義的一些特征。一個重大事件(如:戰(zhàn)爭)看似是精心安排并依從于人的意志而發(fā)展,這是事物的表層;內層的世界,是由不確定的、偶然的、多元的等因素綜合有機作用后發(fā)展到如今的狀況,這種狀況或許暗合人的意志,于是人們用各種理性理論觀點闡釋計劃方案的科學完美性;或許異于人的意志,于是人們把計劃方案的科學與否歸因于個人的歪曲不遵從既定的路線圖。
在第一部第四節(jié),以蜜蜂為例,表征了對某特定對象理解的多元性,從每個個體出發(fā)而理解的意義都不相同,而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統(tǒng)一含義。正如作品中所言:“人類在揭示這些目的的智慧發(fā)展得越高,最終目的的不可理解也就越加明顯!
整部小說,書中以博爾孔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以及庫拉金四大家族的際遇興衰投射到戰(zhàn)爭與和平的大背影中,其中主要以安德烈博爾孔斯基、皮埃爾別祖霍夫和娜塔莎羅斯托夫的人性變化為主要脈絡。人性或靈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復雜多樣的形態(tài)不斷運動變化著。這種變化源于外在環(huán)境以及內心活動雙重因素的化合。
如果從因果論來分析四大家族命運,博爾孔斯基老公爵脾氣很臭以及個人修養(yǎng)的不足,從而致使兒子和兒媳婦雙雙早逝,當然難能可貴的是兒子死前靈魂得到凈化歸于寧靜;老公爵的女兒瑪利亞是這個家庭最幸福的一位,天隨人愿地嫁給了羅斯托夫。皮埃爾別祖霍夫是一位從內心放低身段,鄙視貴族虛偽社會的貴族。他的靈魂一直在懺悔、反思、凈化,他的親赴前線、被俘等遭遇,使他的心靈更加純潔。因此,他如愿以償?shù)乇S辛藨?zhàn)后的家業(yè)并娶上了娜塔莎。羅斯托夫老伯爵為人行善,有同情心又有點軟弱,雖然待他病逝后,家產盡失且欠下重債,但其兒子尼古拉羅斯托夫重操家業(yè),娶了家資豐厚的瑪利亞公爵小姐。這個家族中尼古拉和娜塔莎都幸福美滿,老伯爵夫人也安享晚年,但讓我遺憾的是彼佳羅斯托夫的早逝,痛心于他那年輕的生命和執(zhí)著勇敢精神的殞滅。尼古拉享有了彼佳的善果,虛偽而投機參軍的尼古拉從未真正意義上為了衛(wèi)國戰(zhàn)爭奉獻自己,而彼佳做到了,但事與愿違。最厭惡庫拉金家族,瓦西里庫拉金勢利、虛偽、自私自利,所以他的這個因讓他后代吃了這個果——阿納托利被截肢,另一兒子戰(zhàn)死,海倫不守婦道,終而早逝。
最后皮埃爾與娜塔莎、尼古拉與瑪利亞分別成立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安德烈的兒子尼古卡尼,作者以該視角來評價皮埃爾和尼古拉二者,前者善良聰明又思想,后者與之相比就相形見絀。
人物角色中,男主角皮埃爾和女主角索尼婭為我最愛。前者是一個一直走在靈魂救贖道路上的良心者,他所追求的內心寧靜自由以及靈魂洗禮凈化救贖是我所尊愛,也暗合了我的追求,我原諒他在愛情上對海倫的失責,那是時勢所迫而又左右助推的結果,無自我主張的皮埃爾被綁架上一段眾人所認為的婚姻,因此他的不成熟使他為這段不能幸福的婚姻買單。人性方面,他善良、正義、有責任心、同情心等。后者索尼婭讓我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對尼古拉羅斯托夫一直不離不棄,同時她的包容、擔當、賢惠、溫順讓我感動和欣賞不已。娜塔莎,我只能對她盡可能的理解,談不上喜歡不喜歡,因為她未曾真正走到我的心,未曾引起我的共鳴,未曾讓我感動。
《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皮埃爾自從和妻子吵散以及與妻子情夫決斗,內心經(jīng)過強烈地思想斗爭,以及入同濟會,他的心靈開始走上救贖悔過覺悟的道路。安德烈公爵自喪妻,以及在皮埃爾的勸說以及自己對生命中種種細膩情感的反思,他也走上了心靈救贖的道路。羅斯托夫自從與情敵賭牌后,面對家人給予他四萬盧布償還欠款,父母的愛以及自己內心的內疚自責也讓羅斯托夫走上懺悔心靈救贖的道路。《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也是走上心靈救贖道路的人。托爾斯泰的作品很多人物角色是經(jīng)過奢華榮光的生活愜意后開始放縱自己,最后因此而造成諸多矛盾和惡劣后果,正式后來對這種后果的反思和內心煎熬,開始走上心靈救贖的道路,托爾斯泰在現(xiàn)實生活定然也是這樣一個人。生活中,當一些讓我們快樂放縱的心靈受到自己釀下苦果的撞擊后,才會覺醒幡然醒悟。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19
對于《戰(zhàn)爭與和平》我設想這樣一個結局;娜塔莎因為與阿納托利私奔弄得身敗名裂,羅斯托夫家面臨破產,瑪麗婭與尼古拉結合可財產卻給了她的侄子,小尼古拉公爵。最后瑪麗婭因患重病,在丈夫的懷抱里安詳?shù)娜ナ懒。皮埃爾將自己的錢財施給農民,將土地歸于農民,與海倫離婚,最后,跟娜塔莎,與她結合。在上層社會看來,這是一對墮落人的結合,事實上卻是兩位天使的結合。索尼婭因怕再給這家庭添麻煩,便離去了,在某一莊園做家庭教師。安德烈公爵去世了,他所留下的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
媽媽說這個結局悲慘,對我說;你為什么都希望他們不好呢?我認為媽媽這次錯了。在我看來這是十分美好的結局。娜塔莎與皮埃爾,他們將會幸福(雖然以后說不準,說不定他們抵抗不了社會的偏見)。瑪麗婭雖然去世,但她已經(jīng)得到家庭的溫暖,在丈夫的懷抱中去世,她將十分幸福,她可以不再去經(jīng)受全家的貧困和饑寒。索尼婭的結局完全是依照我的意愿。我同情她,她身無分文又無父母兄弟。母親同情娜塔莎,瑪麗婭,可我覺得索尼婭更可憐,從來沒得到片刻的溫暖,其余兩位有財產,有地位,可她什么也沒有。索尼婭是那么高尚,那么溫順(我最恨這一點),我希望她能獨立,可我明知道她不可能離開羅斯托夫家的。對于尼古拉,姥姥說他是個本本分分,忠于職守的青年,媽媽說他有責任心,我也同樣這么想,可是我覺得他缺乏勇氣和膽量。他與娜塔莎都是蜜水里長大的,我對他們有財產與地位的人是十分怨恨的,正如媽媽所說的,我拿錢財來衡量一個人,我是有點,這我承認。
下面再談我所喜愛的唯一人物(是暫時的),多洛霍夫,他聰明,勇敢,活潑,具有一顆高尚的心(我認為),可就有一點,太浪蕩。說實在的,他若是不浪蕩,那還叫什么多洛霍夫?他豈不和尼古拉一樣了嗎?在上層正派社會,容不得他的這些高貴品質,他對她母親,姐姐那么好,孝順,他鄙視一切,除了那些他認為高尚的人外。他若是和索尼婭結婚,那該多么美妙呀!可索尼婭拒絕了他。其實他們并不配,可我始終相信多洛霍夫結婚后會對索尼婭非常好,因為索尼婭具有一顆高尚的心靈。
另外我一直不理解娜塔莎,并不喜歡她。大概是因為她的結局太好,但更重要的是她是女主人公,我并不感興趣。特別是當娜塔莎上當受騙以后,她覺得她的美好的青春生活已經(jīng)過去,她的大好年華在虛度,她的精神好似進一步升華,對上帝的誠意,對她的仇敵禱告,這又似乎與瑪麗婭公爵小姐相似。我十分不清楚,娜塔莎怎么會覺得美妙的青春生活遠去了呢?她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已經(jīng)讓她失望了,應該萬分悲痛才是嘛!我曾經(jīng)問過媽媽,她說是因為我的年齡還小不能理解,等我再大一點的。可我已經(jīng)13歲了,也不過比娜塔莎小3歲而已。媽媽說一個年齡一個想法,以后你會理解的。但愿如此,我現(xiàn)在暫時不去想。原先我以為娜塔莎對安德烈,完全是一個少女初開情懷,不甘寂寞,對外界充滿好奇而成的。當安德烈離開她時,她便因此失去了所有樂趣,為他空守感情而苦惱。而后遇到了阿納托利,自然便為他著迷,當阿納托利使她失望時,她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這幾點讓我理解了點。但后來便使我有些迷茫了。
再談多洛霍夫,媽媽說,他像叔叔,樣樣好,就是不能有家。我聽了有些氣憤,但表面還是笑了笑。媽媽的這幾句話使我對他的好感減了大半,似乎覺得媽媽是對的,我好像對整本書都失去了興趣,我不再指望看下去會使我有何高興的,F(xiàn)在我是在勉強的看,唯一想看的只是關于戰(zhàn)事方面的,這確實是全書的精華,它比另一部分有意思多了,至少在看了托爾斯泰關于戰(zhàn)事的介紹和描寫后,我腦子里便出現(xiàn)一幅作戰(zhàn)圖;“左翼……右翼,……散兵線!笔刮夷X子里有些可想的東西,實在是件好事。
在我寫這篇讀感的時候,有同學以為我在寫歌詞,我也并沒有告訴他們我在寫什么,以后我不將這些告訴任何人,這是我的想法。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篇20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步長篇巨著,它生動描述了19世紀前十五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生活畫卷。
名著的主要資料是:在1805年,法國和俄國之間的關系惡化,即將發(fā)生戰(zhàn)爭。然而在俄國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依舊恬靜悠閑,社交舞會照常舉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決心干一番事業(yè),就提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向前線出發(fā)去了,他期望這次戰(zhàn)爭能為自我?guī)磔x煌與榮耀。在奧斯特里,他參加聯(lián)軍與法軍的會戰(zhàn)并受傷。斯托夫伯爵家,他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那塔。感情使他振作起來重新投入生活和事業(yè)。俄法戰(zhàn)爭爆發(fā),安德烈奔赴沙場院,在波羅金塔會戰(zhàn)中受重傷。他忽然體會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過程。從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靜地走到終點。
與安德烈的故事平行發(fā)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爾是個熱血沖動、善良真誠的年青人,憑著繼承一筆可觀的遺產,他成了上流社會矚目人物。勢利庫拉金公爵便把放蕩墮落的女兒愛倫嫁給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夢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爾在荒淫的貴族群中屢次受挫。衛(wèi)戰(zhàn)爭中,彼埃爾組織民團并經(jīng)受了戰(zhàn)火考驗。后被法軍逮捕。在戰(zhàn)俘營,士兵中的宿命論和不抗惡思想使他深受感動。在俄國人民打擊下,法軍潰敗。彼埃爾被游擊隊救出,返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后,他參加了十二月黨人的秘密組織,而娜塔莎則成為一個賢妻良母。
這部名著再現(xiàn)了當時史詩般壯闊的社會風貌。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12-24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01-12
著名書籍《戰(zhàn)爭與和平》的600字讀書筆記01-15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心得10-02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06-22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01-02
《戰(zhàn)爭與和平》閱讀心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