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們仨》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仨》讀書筆記1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比碎g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像一場夢,真真假假,悲歡離合。
楊絳的書像個夢,在夢中離別,在夢中失散,獨剩下她一人,好比日暮途窮的羈旅倦客,嘆一聲“人生如夢”,道一聲“如夢幻泡影”,拉著你的手,像一個常家老人敘敘叨叨的講著大半輩子的事,聊聊平凡樸素的家常。
楊絳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焙推匠5募彝ヒ粯樱煌袚щy,一同享受快樂,平平淡淡的過著日子。她繼而說道:“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人生如此,平凡中蘊含著一點火花,潛藏著一點不尋常的巧合。
《我們仨》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時間的殘酷并不防礙楊絳把他們仨一同生活的歲月,編織于夢中,記錄于那條悠長的古驛道上。
1997年—1998年的歲月,對于楊絳是怎樣一種"凄凄慘慘切切”是旁人無法讀懂的,女兒和老伴相繼去世,獨留一人于世,不厭其煩的回憶著他們共同的時光,與其說,“我們仨”是楊絳、錢鐘書和錢瑗三個人,不如說是他們的情感!拔覀冐怼笔且欢位貞,是一個整體,是家的集合。
文人的痛苦往往比幸福更為浪漫,他們把痛苦化為詩歌,化為文字,朦朦朧朧,如文中的描寫手法,人生就好比那條看不分明,迷迷茫茫的前途,被稱為“古驛道”的前途,老伴錢鐘書的生命則似驛道旁水中的船,流向不知的地方,她可做的只有在古驛道上行走,去追隨,一年又一年,相伴著的柳樹從綠葉成蔭到枝寒蕭瑟。如此往復,直到有一天船在不經(jīng)意間漂走,隨著瀑布沖瀉出來,一道光似的沖進茫茫云海,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這是楊絳寫錢鐘書去世前兩年的手法。而女兒錢瑗的回憶就更是迷幻,她把錢瑗從患病到去世的所有過程編成了夢,通過夢的視角、播放、記敘。
在古驛道上失散,離別,如文中描寫:“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倍闹幸欢螌蹏睦斫猓骸拔覀儚膩聿怀獝蹏{,非但不唱,還不愛聽。但我們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開自家人。我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愿意。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學,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愿做外國人。我們并不敢為自己樂觀,可是我們安靜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币恢睕]有弄明白什么是真正愛國的我,被文字中所迸發(fā)的力量震撼,那種出自靈魂的震撼,這就是真正的愛國。
人間沒有永遠,錢氏夫婦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了盡頭了。只是他們讓很多人羨慕,一生相伴,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相濡以沫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可遙想?
《我們仨》讀書筆記2
昨晚看完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第一次看著“先生”這詞是在冰心上。后來查字典才知道原來有學識得人尊敬的女性方才讓人喊做“先生”。去年年尾看的是周國平的《妞妞》很感人,也落淚。看《我們仨》時,并沒有多大的起落,只是心里是滿著一種很溫馨的感覺。很細膩也很滋潤,慢慢的彌漫在全身。
我記得是在小學的時候學冰心的課本,里面說她喜歡讀書,不愛風花雪月的辭藻。我便也是落了根,心愛著樸實之物。
《我們仨》就好像翻開的一片紙張,樸素稚嫩,無聲息的融入整個人心里,仿佛是要在血管里流暢過的都是發(fā)了柔韌之力的波浪。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在初中。我每天下午回家就在床邊的電腦桌上練字,看著窗戶下的馬路邊的人來人往,背誦著論語百家。我總是認為自己已經(jīng)很老了,現(xiàn)在所過的一切生活不過是年老后嚼在嘴邊泛起泡的幼年生活老調罷了。
當把時間放在某個點上,每一日都是很平常的,又像著在做著無味的重復,當這個點過去,轉換到另一個點上,就會生出無限的感慨,總認為這個點真真是一眨眼就忽兒過去了。若是在這個點上什么也沒做成讓自己滿意的,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
人生里總是要這樣一個長長短短,滿滿缺缺的點集合在一起,堆成一塊,成為一片。
然后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呢。
《我們仨》讀書筆記3
楊絳在人生遲暮時寫的書《我們仨》,沒有半點的文飾和賣弄,只是在聽一位老人娓娓道來她的故事他們的故事,讀來讓人有溫馨的感動………
她看著女兒錢瑗和錢鐘書相續(xù)的離開人世,只能一個人思念他們仨。
楊絳和錢鐘書的愛情一直是讓我艷羨的,他們兩可謂是典型的“書呆子”“書癡”,所以也許月老早就為他們牽了線才讓他們在清華相遇,后來兩人出國留學,國內發(fā)生戰(zhàn)亂后回國,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三年自然災害,改革開放……他們就這樣相孺以沫的,當然后來還有他們的女兒一道走完了一生……
他們從來都是與世無爭,與人無求,不事權貴的,他們只求能有一份自在的閑適和從容,他們也許物質貧困,卻是知識的富有者,精神上的貴族,在他們,知識全不是為了賣弄!拔覀円嘟o的房子?”,錢鐘書這老頭用如此輕蔑的語氣如是說。而在如今這樣一個被金錢灼燒的社會,在車水馬龍,夜夜笙歌下,這種愛情,這種做學問的態(tài)度,這種處事的姿態(tài)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可悲呢?我時常在想我們所心心念念追逐的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還是我們只是愛上了理想的贗品而已?這個世界上獨立的人多,自由的人少,而自由亦不靠索取得來,像他們那樣活出真性情實屬罕見了。我們往往只是做著這肉身的奴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是失了自己。梭羅在讀完哈佛后放棄了平常人走的路,他獨自去了瓦爾登湖畔生活,他感受到一個人若心境知足,他便宛若置身天堂。確實,世俗人眼中的成功也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我們無需奉為定律,如若能獲得真正的快樂而去做一件事,像他們仨,即使世人笑我癡,而又何樂而不為呢?
“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他們的女兒錢瑗與世長辭后,楊絳的這種擔憂就愈加強烈了,然而老病相催,歲月總是不饒人的,錢鐘書第二年也走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們從此失散了,她清醒的認識到以前他們寄居的寓所只是古驛道上的客棧而已,而家在哪里?她還在繼續(xù)尋覓
也許我們都在尋覓………
《我們仨》讀書筆記4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是書中涵義較深的一句話,也是給我感觸頗多的一句話。思念是什么滋味呢?
思念是一抹清風,拂過心間,溫柔的,涼涼的。思念是一杯咖啡,入口苦澀,卻甘之如飴。思念是一折紙船,帶著你我的期寄,飄向遠方。
思念這樣甜,卻又這樣苦,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美好時光,陪伴好我們的家人。如此,方能不負時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步踏入此書,似入迷霧幻境,仿佛迷路的孩子般,不知方向,又似是隔岸觀花,愈想看個真切,卻愈加朦朧,兜兜轉轉,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一切開始步入正軌……
隨楊絳女士沿著時光走到了她和錢先生初遇時,那時,他們風華正茂,一見傾心。就這樣,倆人攜手走上了共同生活的道路。后來,又喜得一女,錢瑗,開始了三人的生活。錢先生童心未泯,經(jīng)常逗錢瑗,樂此不疲,一直到暮年仍是如此。人這一生不可能永遠安逸,楊絳女士一家也是如此,他們經(jīng)歷了坎坷波折,但他們還是相扶相持的走過來了。后來的后來,錢瑗和錢先生都先她而去,獨留楊女士一人靜靜地思念他們仨的共同時光。
每次讀起此書,心中總有一股暖流劃過,這書,就像那綠茶,平平淡淡,溫溫潤潤,卻又給人強烈的震撼,那是家的溫馨啊!所謂大師手筆,就是給人以靈魂的感召吧。
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無論喜悅的,還是帶有淡淡哀愁的,都將成為我們今后最珍貴的回憶。畢竟,最美的長情是陪伴。
愿楊絳女士帶著心中的思念,一路走下去。
《我們仨》讀書筆記5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楊絳寫的《我們仨》。
《我們仨》這本書是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里面的內容卻意義深刻。
這本書有3部,第一部是《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是《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耙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边@是對這本書對美妙的評價。那么,我們仨是哪三個人呢?原來,爸爸是錢鐘書,媽媽是楊絳,女兒是錢媛。楊絳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絳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我相信同學們總會有失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那一天,可能有些同學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些不想經(jīng)歷的事情了。楊絳就是這樣,女兒沒有了,女兒的爸爸也沒有了。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當真的失去了親人,回憶起來,心是非常痛的,想起曾經(jīng)在一起的日子,想起那些快樂時光,想起小時候那些幼稚的事情,真的,淚水會流個不停!不管失去了親人,還是和最好的朋友離別,都是值得懷念的事。我們一生中要經(jīng)歷很多這樣的事,幼兒園的畢業(yè)典禮可能會不太留念,因為那時我們還小,不懂事,但還是拿著同學錄,忙著記錄好朋友的電話:“喂,你家的電話是多少啊?你幫我寫吧!”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慢慢說的,不能像現(xiàn)在一樣把話說的那么流利。到了小學,大家都明事理了,畢業(yè)典禮也就有很多同學留下了第一次離別的淚水。至于中學和大學,我們還沒有經(jīng)歷,所以不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真的,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失去了!
《我們仨》讀書筆記6
以前在微博上看到別人分享楊絳的文字,寫她與錢鐘書一同留學時的生活,記得有一件是寫她生完女兒還在醫(yī)院時,錢在探望時每次苦著臉說自己做了壞事,楊便說“不要緊”。洗墨水沾染的桌布、修臺燈、修門軸,錢深信不疑妻子的“不要緊”,而楊在回到寓所后,當真全都修好了。
當時看了好奇。前陣子再亞馬遜上看到《我們仨》,便買來讀。
“我們仨失散了”
古驛道、客棧、每夜行駛的船、從輕靈變得沉重的夢......在看這章時,我覺得自己像飄在云霧里,同楊一同在想,這是個夢罷,若是真的,怎能夜里變成夢去看病了的阿圓,可夢里又清晰的像真的一樣,連隔壁小馬夫婦的對話都一清二楚。直到再也看不見那葉小舟時,我才確信,這是個夢,如同書里說的那樣“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她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xiàn)在故意慢慢兒走,讓她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這便是那個長達萬里的夢了。
從夢里醒來,曾經(jīng)三人生活的寓所從此成為一個人的客棧。
“料量柴米學當家”
這是我讀來印象深刻的一句詩了,錢鐘書《槐聚詩存》一九五九年為楊絳寫的詩里說到“料量柴米學當家”,楊說自己無非是做預算然后到店里訂貨而已,然而這段生活呈現(xiàn)在文字上,我卻覺得非常浪漫。
彼時兩人初到牛津,做了老金家的房客。然而老金家的伙食愈來愈糟,加之兩人生活在一間屋里,楊愛惜時間,不愿每每錢有訪客時“做賢妻”,故此萌生搬家的念頭。學當家便是搬家后的事了。
搬入新居后兩人自理伙食,到食品雜貨商店挑選訂貨,等送貨上門。一同“冒險”烹調,煮紅燒肉、站在電灶旁涮羊肉,頗有趣的是楊內行的剪活蝦的須須,卻又覺蝦痛的抽抽,想以后不吃蝦了。兩人玩著學做飯,從原始人的烹調走入文明階段。讀書筆記.而這其中楊頗有些得意的(我讀來的感受,不知用得意是否準確)描述了錢做的早餐,除了在大家庭里有女傭照看飲食及錢生病時,在兩人一同生活的日子里,早飯總是錢做給她吃,又香又濃的紅茶也總能喚起兩人最快樂的日子。
這段生活的描寫讀來輕松快活,而楊也在文中寫道:“這一學年,該是我生平最輕松快樂的一年,也是我最用功讀書的一年,除了想家想得苦,此外可說無憂無慮!
時隔一年,我們家的我們仨依舊如從前。
《我們仨》讀書筆記7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通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媛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非?鞓!边@就是楊絳先生一家的快樂觀,幸福感。
她們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人很單純,生活的簡單,與世無爭,與人無爭;之所以幸福是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非?鞓;之所以甜蜜是因為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通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媛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
“背啥背,這些都是生活中難免的,出點岔子就抱怨,心情不好,那一輩子有多少不如意的事,就每天心情不好,行李拿錯廢點事不是也回來了嗎?一定要想好的方面,把那些不痛快的事,一定要忘到九霄云外,不要老在腦子里想這些不愉快的事了,想想高興的事吧!
人一定要向積極的方面去想,樂觀的面對眼前和未來的事,千萬不要總生活在抱怨當中!边@是前幾天我愛人和兒子聊天說的話,聽來我也很受啟發(fā)。
簡單、積極、樂觀、知足我們的心情就愉快,我們幸福感就滿滿的,我們生活就過得快樂。
幸福、快樂與否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是一種自己情緒的支配。我們生活的煩惱大都來自于自己和別人的攀比心理。比工作好壞,比職位高低,比掙錢多少,比房子大小,比汽車檔次,比穿衣首飾,比孩子學習,比身材胖瘦,比個頭高低,比老公本事,比老婆漂亮,比……攀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比的自卑,比的抱怨,比的嫉妒,比的煩惱,比的憂愁,比的痛苦。
不要和別人攀比,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自己的現(xiàn)在和過去比,F(xiàn)在、今天的自己比過去、昨天的自己過的幸福、進步,我們應該知足感恩、快樂開心!現(xiàn)在、今天的自己和過去、昨天的自己比退步落后,說明自己的努力不夠,應該好好反省自己,檢查自己,加倍努力,更加勤奮,明天爭取超過今天的自己,相信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美好!
我們應該學習楊絳先生一家簡單的生活理念,知足常樂的積極心態(tài),不攀比、不爭、不怨的處事方式,更要學習她們全家相知相伴,互助珍惜的親情恩愛。
比自己強的千千萬,不如自己的萬萬千,把復雜的生活過簡單,把困難艱辛的事情想樂觀,豁達積極,陽光向上。我就是我,走自己路,過自己的生活;不比不卑,知足感恩,互助友愛,珍惜生命,快樂幸福就好。
《我們仨》讀書筆記8
流光易把人拋,歲月催人老?粗赣H門面的牙齒脫落將換假牙,看見父親黑發(fā)窟里偷藏的白發(fā),看著姐穿上嫁衣、披上頭紗,我逐漸知道我們這個四口之家也在變化,正向著解體之路前進。
楊絳先生說像她們家這樣的三口之家是最平凡不過的,社會上都是這樣的群體,不禁想起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倍鴹罱{家庭的一世波瀾只有自己最曉得其中血淚。
摸著充滿紋理的牛皮紙書皮,看著封面上不明的手筆:Mom,pop,圓圓,我仿佛亦能了解到楊絳一家充滿紋理的一生。
起初,讀到的便是楊絳先生做的一個夢,丈夫錢鍾書勸慰她,說,這是老人的夢,他也長做,接著就是錢鍾書先生為她編織的一個萬里長夢。我一開始拙笨地真將它當夢來讀,越讀越不對勁,故事進行到一半時,我大約知道這是真了,夢里女兒離世,鍾書離世,楊絳將她歡愉的大半生以夢做結,也就是想告訴我們人生如夢幻泡影,逝者如斯。當楊絳先生接連失去兩位至親只剩自己一個在三里河寓所時必定恍如隔世,她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蔽蚁胨龑戇@本書的時候還是對失去家人有點不能釋懷,她不能把沒有丈夫和女兒的寓所稱為家,但是作為一個讀者,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心中有家便是家。只要常懷對故人的眷戀與深情,家永遠都在。
但是,我始終欽佩她溫和從容、歲月靜好的一生,(雖然他和丈夫也遭遇了很多坎坷,至少都是陪伴著度過的,有多少夫妻能夠相伴走過將近一生的年華),我一直記得她一百歲感言時的一句話:“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便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百歲老人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自我母親跌壞牙齒開始,我就常常在想,人自一出生,機體就在受著不同程度的缺損,有時小病小痛,有時大病磨人,機體在成長也在消耗,慢慢地度過了一整個人生的保質期。有了這種想法之后,感到奇妙和恐懼,一想到人生的結局就惶惶不能自已,但轉念就想自己還年輕,二十多歲,人之壯年,人生的結局且待幾十年以后再想罷!可近來母親體力不大好,以前在澡堂洗澡還能給兩個鬧騰的孩子搓背,待三小時也不嫌累,而現(xiàn)在卻是一小時也待不住,不禁想起大伯母的話:“你看人啊,是沒什么變化,但卻是一年不如一年的!蔽矣X得很有道理,也許母親的光陰就隨著澡堂淋浴頭噴出的水水嘩嘩流逝了吧,也在陪伴照顧兩個孩子的成長中流逝了。
讀楊絳的《我們仨》,體會到了一個萬里長夢的悲戚,也體會到了一個學者家庭的單純溫馨,更讓我體會到時光易逝,一不小心做了一個夢,就是一生,所以且行且珍惜著吧,但愿我們每個人都不要遇到“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的境遇,卻有“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的溫和幸福。
《我們仨》讀書筆記9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這是楊絳先生在《我們仨》的結尾。合上書,一絲絲疼痛不經(jīng)掠過心頭。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拔覀兌祭狭恕!币粋古稀老人夫逝女亡時,回憶起遠去的天倫之樂,悲歡離合。有說不完的悲涼,道不盡的追憶。一趟末班車,一連串的死胡同,一個長達萬里的夢。長夢乍醒,輾轉反側,原來他們仨已經(jīng)失散。
楊絳先生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娓娓道來,一個很樸素的.家庭,三個很單純的學者,與世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享受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塵世中三個奇妙的組合,六十年間緣起緣滅,悲歡離合,成就了一段段美麗而凄涼的故事,讓人肅然起敬,又而潸然淚下。
一九三五年,七月。故事發(fā)生在英國牛津。錢鍾書自嘆“絀手笨腳”,初到牛津,磕掉大半個門牙。一個入牛津的?巳(Exeter)學院,攻讀文學學士學位,一個經(jīng)常和修女一起坐在課堂側面的旁聽學生。錢鍾書和愛妻楊絳在異國他鄉(xiāng)相濡以沫,從英國牛津到法國巴黎,求學生涯雖然艱辛,但苦中有樂,精神充實。
《我們仨》從阿圓呱呱落地開始,又因阿圓悄然離去結束。錢媛,祖父稱她是“讀書種子”,外公則說她“過目不忘”。和父親錢鍾書最“哥門”,是母親楊絳“平生唯一杰作”。他們仨的家庭溫馨而簡樸,相聚甜蜜,吃館子連著看戲,三個人在一起,總是無窮的趣味。當然,離散也傷懷,錢鍾書藍田師院任教、政治運動,錢媛赴留學英倫,一家人分居各地。他們仨一生坎坷,錢鍾書和楊絳早年異國他鄉(xiāng)求學,回國后無固定住處,不斷奔波,直到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錢媛上高中學背糞桶,大學下鄉(xiāng)進廠,畢業(yè)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
“世間好事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九九五年,父親錢鍾書和女兒阿媛分別住進兩個醫(yī)院,楊絳先生住三里河寓所,三人分居三處。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錢鍾書去世,F(xiàn)在,只剩楊絳先生一人。
“你叫她回自己家里去,她回到了她自己家里去了!卞X媛離去,母親楊絳變成了夢也找不到她,有阿媛牽心掛肚腸,沒有了阿媛呢?
楊絳先生曾做過一個小夢,怪錢鍾書一聲不響地突然走了。于是錢鍾書故意慢慢地走,讓愛妻一程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的長夢。走上古驛道,古驛道上相聚,古驛道上相失,楊絳恨不得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一塊“望夫石”,屹立在山頭,守望離去的丈夫。
一家人的合影,錢媛寫給父母信件的筆跡,還有為父親畫的畫像,溫馨及至,飽含親情。看后不經(jīng)心生溫暖,含淚傷感!巴虏豢闪,逝者不可追!睏罱{先生“心上綻出幾個血泡,像飽含熱淚的眼睛!
“我一個思念我們仨!币粋古稀老人的傷痛誰能懂,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又有誰能體會其中的痛楚呢?
《我們仨》讀書筆記10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高中的時候。那時一個朋友沖著漂亮的封面買了一本,隨手翻了翻就塞進了書架。我向來是不大愛看現(xiàn)當代作家的文章。之后大學讀了中文系,對各個作家都增加了一些了解,經(jīng)歷了一些大是大非的事,心漸漸變得平淡,某日下午,腦海里突然冒出了這本書的名字《我們仨》。遂撥了通電話給友人,借了過來閱讀。
仔仔細細讀完,心里觸動不止。從第一部“我們倆老了”到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每看幾頁都有令我感動或羨慕的地方。
感動于錢鐘書夫婦動蕩時互相扶持老來互相依偎,女兒錢媛的點滴孝心。羨慕于他們一家人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做學問過生活都有條不紊,既嚴謹又有樂趣。
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知福的人,所以也更加懂得惜福。
第一部《我們倆老了》與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或許能夠歸結為一篇。一篇楊絳女士先生做的關于他們一家人的夢。是尋夢回憶夢,是擔憂夢預言夢。夢里的寓所古棧道,像是相隔萬里,夢里的路一深一淺,夢里的人明白自我仍在天地間卻不知這是夢境;蛟S心里明白,也寄期望于這相聚的夢能千秋萬載地做下去吧。
是的,若知離別在即,我怎舍得一覺醒來夢里人影飛去。還不如把一個小夢拉成萬里長夢,送一程,道一聲再見,又能再見一面。離別拉長,對有情的人來說,是痛苦也是快樂因為,陪他走得愈遠,愈怕他從此消失不見。
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楊絳女士先生對他們一家人的細細回憶。從她和錢鐘書新婚去牛津求學一向細述到女兒圓圓和錢鐘書的相繼去世。
這幾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們一家人過得平淡安穩(wěn)略有滋味。在國外留學期間自我學做飯攻克學問難關,回國后遇上戰(zhàn)亂文革能相互支持,文革后伴隨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讀書工作中安詳靜默。無論多困難的境地,對他們來說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去打破世界的方圓,這野心不是他們所能擁有,他們只求在自我的方圓里求得一份自由閑適。
我很喜歡他們一家人的性格。錢鐘書生活上的憨厚與學問上的嚴謹,楊絳女士自由溫和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女兒圓圓大膽聰穎有孝心。這樣溫情的一家怕是在那個年代也少有的吧。這自由心與甘于平淡的心最是難得。
書里的彩頁有他們一家的人的生活照信札圖片,還有錢媛在病床上未能完成的《我們仨》?粗@些毫無華麗樸素得令人動人的文字,讓我恍然。
《我們仨》讀書筆記11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記
20xx年5月,楊絳先生的仙逝,我是在新聞頭條上看到的,比起大家的博覽群書,紛紛發(fā)表楊絳先生生前文章中的句子作為悼念,我只能坦白的承認,原諒我,我并不知道她是誰,做過什么,我的第一感覺就是105歲,好長壽的老人。這是積累了多大的福澤。只是出于好奇,我上網(wǎng)搜索了一下她的信息,原來她是錢鐘書先生的妻子,這是我喜愛的一位作家!秶恰凤L格獨特的描寫更是讓我讀了一遍又一遍。而楊絳先生的原名楊季康和楊絳這個發(fā)音的奇妙之處,更是讓我深信這一定是一位奇女子。我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買了本《我們仨》,處于對作者的尊敬,我買的還是精裝版。
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后悔,我竟這么晚才看到這本好書。我沒想過這細膩的感情和真摯的語言竟如此觸動我,以至于看完了很長時間,我都沒有寫讀后感,甚至一仰頭看到書架上這本書的封皮時,我都會心頭一顫。好似親眼見到楊絳先生用顫動的雙手寫下“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時的孤獨,凄涼和沉重。我更羨慕她筆下的三個人,溫馨的家庭我也見過不少,這般平凡中鑒證著的幸福也讓我心之向往。如果身為這仨人中的任何一個,也恐怕要興奮的飄飄然了吧。而那句“從今往后,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痹诮(jīng)歷了丈夫的逝世,送走了楊絳先生的一生摯愛,又接著面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苦楚時,我不禁開始心疼起這個女子。錢鐘書曾在詩歌里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我心疼他們愛的那么灼熱細膩,人走燈滅的黑暗里她如何獨自走過!
而不讓人失望的是,這位堅強的女子在丈夫和愛女的相繼離世的打擊中,她比世人眼中的她堅強的太多,當人們以為她會因此不問世事時,她以“我們仨”的名義成立了“好讀書”圖書基金會,旨為資助更多因家庭條件困難上不起學的好讀書的年輕人,她說:“在鐘書的病床前,圓圓我們仨共同決定!闭f這話的時候她的臉上洋溢著堅定與幸福,好像她永遠不是一個人。而在《我們仨》這本書中她用這潤澤的句子描寫這些往事時,她不枝不蔓的冷靜,比起只注重無病呻吟的擴大痛苦,更能讓人隨著她的感情和筆觸走進她的心境。我也羨慕那樣的愛情,那樣的家庭?晌蚁,正如那個唯心哲學一樣,你對著世界笑,世界才會回應你溫柔。我想,恐怕也只有這樣豁達,寬容,溫柔的女子,才配得上這世上最動人心弦的情。
《致橡樹》里說,希望愛是兩株相互依偎的木棉!拔覀兎謸、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蔽矣X得楊絳先生筆下的愛情就是這樣,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啊。而楊絳先生的離去,對中國文學固然是一種遺憾,而先生自己,再不用“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蔽覀冐恚步K于團聚了!來源“書香龍江”胡廣鈺。
《我們仨》讀書筆記12
七月初與《我們仨》失散了,怎么也找不到,一直認為失散與家以外的地方。卻不想8月初時被一直念念不忘此事的兒子苦尋到了《我們仨》。
兩次閱讀這本書有著不同的心情。先前讀了《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時,我正好在醫(yī)院等待身體檢查,先生就把我?guī)нM了她的夢:先生與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虛虛實實,亦幻亦真。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寫照,是對錢鐘書先生和錢瑗濃濃的親情回憶。
失而復得,接著讀《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書中有許多細節(jié)感動著我:夫妻之間相互的支持和扶攜,而同甘共苦的風雨人生,讓他們對彼此更加依戀和關愛。圓圓的出生,透過一個個小故事,仿佛看到這個其樂融融的家里,處處有歡笑,有情調,有趣味。父女倆是“哥們”,父母關愛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真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懷備至,體貼有加。出差時喜歡記錄所見所聞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會記下瑣瑣碎碎的事情,這些他們稱之為“石子”,有空會經(jīng)常在一起“把玩欣賞”。書后也附了不少“石子”,“我們仨”的相親相愛都在“石子”里有著真真實實的反映。
寫到這里,我似乎對《我們仨》又多了點感想在心頭。不由得想起給弟弟寫的信,無外乎是勸解弟弟與固執(zhí)的父親。從我生在這個家庭里,我們彼此相愛,卻很少去透露彼此的感情。從前是我們四個,現(xiàn)在我們又各自有了“小我們”和“小我們仨”。
《我們仨》讀書筆記13
看罷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總覺得要寫下點什么!不寫的話,就好像有一件心事沒去完成一樣,深夜也難以入睡!這就如同我每去一個地方,總要留下幾張照片,以證明我來過···
說實話,看先生的《我們仨》只花了我很少的時間!我是禮拜天去圖書館借的這部作品,昨晚深夜的時候就已經(jīng)看完啦,而這一切只因我沉迷于先生的故事中,難以自拔!而在看完的那一刻,我卻有一股巨大的沖動,一定要寫一篇讀后感,一定要寫!所以說,在夕陽下沉的這個時候,我坐在窗戶邊寫下這篇讀后感!以證明看完這部作品后,我曾有這樣的感動,心悸有如此顫動過···
要我來說,先生的這部作品是談不上偉大的!因為它畢竟只是一部甚為簡單的回憶錄!或許用“動情”來形容更為貼切!對,是這樣的,這是一部絕對的動情之作!是一位已達九十二歲高齡的老人,面對著喪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床榻前完成的動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純樸的語言將讀者們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所以在字里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生對逝去親人的無比追憶與懷念,甚至于為之落淚!而就我個人而言,當讀到作品最后時,我仿佛感覺到先生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趴在床上不斷啼哭的嬰兒,她需要親人的懷抱,她需要親人的溫暖···任身邊的人在怎么相勸,她卻始終啼哭著,因為她太思念她的親人啦!是那種痛徹心扉的思念!所以我說,這部作品撞擊著讀者的心靈,澎湃著讀者的真情···
一對夫妻,一個女兒,構成了先生的一家!這確實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但是,這也是一個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這么覺得,只是在讀完整部作品后,我才發(fā)出這樣的慨嘆!我總結了一下,這種悲情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我該說,先生的一家始終顛沛流離,從國外輾轉到國內,而后在國內又不斷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時才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居所!
是啊,先生家庭的這一路上,飽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這又是常人所無法體諒的!第二,我該說,先生并沒有一個快樂的晚年!事實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當先生與丈夫錢鐘書還在世的時候,他們那被先生喻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愛女兒便因病先離他們而去!
一年后,丈夫錢鐘書又離先生而去!此后,在這個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獨地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個年過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個人承受著這巨大的悲痛的!我們雖能想象的出,但我們絕不會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細看書中,先生無比的懷念著自己的女兒!那書中所描寫的場景一一再現(xiàn),讓我們感受著一個平凡母親對孩子的百般疼愛,看出一個可愛孩子對母親的萬般孝敬!而當女兒真的離自己而去時,先生便將對女兒的思念幻化成了這部作品!因為在一開始,先生并沒有寫回憶錄的想法,反而是自己的女兒在生病住院期間一直在寫著《我們仨》,只是后來女兒離去,先生為完成女兒的這一心愿才下筆寫這部回憶錄!而我們所要清楚知道的是,當時先生的身邊已沒有了女兒,沒有了丈夫,只先生自己···
我在想,先生寫這部回憶錄就只是為了單純的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嗎!想必沒這么簡單吧!先生或許是在用她的方式叩問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始終銘記一個永恒的話題:親情!是啊,偉大、無私的親情!先生的家庭是那么的平凡,但為何當我們這些讀者去拜讀時,仍會被深深地打動呢!我想,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也一直懷有著一份親情!只是我們都太過于遺忘,只是在被別人感動時,我們才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人啊,為何一定要這樣呢!難道一定要等到失去后才學會珍惜嗎?
最后,我得說明一下!先生的《我們仨》是指丈夫錢鐘書,女兒錢媛(先生與丈夫都叫女兒為“阿圓”)還有先生自己楊絳!而我為何要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呢!其實是這樣的,我看完這部小說后,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我看到很多的讀者都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想必都是為了表達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著這個傳統(tǒng),稱楊絳女士為先生,同樣,也是為了表達我的崇敬之情!還有,作品中有一段寫的極為動情,也倍為傷感,看到這段話時,我的心中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凄涼!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樂樂地一起過日子!薄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此刻,夜幕已經(jīng)降臨,略有涼意!從窗戶向外望去,校園里的路燈都已亮起,為步行的人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我們仨》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楊絳回憶錄《我們仨》08-21
挫折讀書筆記04-11
孝經(jīng)讀書筆記04-08
《孔乙己》讀書筆記04-03
生命讀書筆記04-03
《亡羊補牢》讀書筆記04-02
《蝎子》讀書筆記04-02
《珍珠》讀書筆記03-31
《刺》讀書筆記03-28
《寶石》讀書筆記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