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后感(精品)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與地壇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與地壇讀后感1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名篇,初讀時我雖然不能深入體會文章的深奧之處,但是心靈仍然受到突然的,難以名狀的震撼,這震撼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愈加強烈,每讀一遍,思想便受一次洗滌,情感便受一次熏陶,可以說《我與地壇》顛覆了我的人生觀。
文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是:“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边@一句是作者由生命聯(lián)想到日出日落時所寫的,正如作者所說:“當牽;ǔ蹰_的季節(jié)、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鄙赜薪K結,不管多么漫長的時光也是稍縱即逝,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在走向安息地,然而太陽卻是循環(huán)往復的,日落后必有日出,日出后即有日落,生生不息,亙古不變,永遠散發(fā)出光與熱,永遠都是那一輪火紅色的旭日,換個角度看,生命又何嘗不是循環(huán)往復,舊的去了,新的于是降臨,當垂暮之人,淡然地合上雙眼微笑著離去,必有一聲啼哭劃破寂寥,我總感覺生命似乎總是蒙著一層神秘色彩。時?紤]現(xiàn)實世界是否真正有轉(zhuǎn)世輪回,我不知道,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但是讀了史先生的文章后,我清晰地認識到生命是否真有輪回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生命長河中你所度過的時光的剪影是否精彩,漫長的`歲月的無數(shù)個瞬間是否都回味無窮。當你站在高處,俯瞰生命的循環(huán)往復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有限生命只是一剎那時,你便會覺得這世界上的艱難坎坷簡直不值一提,死亡臨近也無恐懼可言,生命的分分秒秒都是一筆財富。
淺層次的閱讀卻依然讓我收獲豐厚,謝謝史先生讓我重新認識生命、審視生命、縱使先生已故,精神也必將流傳千古,影響百世。
我與地壇讀后感2
夜幕降臨,一切喧囂歸于平靜。寂靜的夜里,淡黃燈下,品香客,細細體味: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
天道滄染,人世芳華,本為意氣風發(fā)的男兒,一顆心勇往無前,還未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失去了雙腿。他彷徨,暴躁,自棄,不安,抱怨上天的不公,在地壇中,他孤芳自賞,深深的無助與幾近崩潰的茫然要壓垮他。
整日在地壇,默默逃避,心中有怨可卻無意中傷害了自己的母親。時間的推移,使他漸漸學會冷靜、放下,學會思考。地壇的滄桑,花開樹榮,悲歡離合,他從中得到人生的智慧。母親的.去世,于他來說不易于天塌下來,難以忍受,當頭一棒,史鐵生放下,跌跌撞撞闖出了一條路。“樹欲靜而風不止,于欲養(yǎng)而親不待”道盡多少辛酸,遺憾。
一個人的身體如若無法行走,那么他的靈魂必然走的很遠,人生實苦面對殘忍的現(xiàn)實,該何去何從?史鐵生給出了答案“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就命運而信,休論公道,我們只能去尋找一切不幸的救贖之路”
他并未多少英勇,卻坦然,他珍惜生的,亦有活下去的勇氣,這大多來自他的母親,一個苦難的母親,承擔生活的重擔,承受了兒子的苦難“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出了什么事,那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障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說到底,愛是根本的希望;愛,才需要訴說。
一直到塵埃埋沒了時間,時間到存了往日的波瀾。地壇見證了太多的風霜,那份滄桑,那份溫柔,無法言語的存在,史鐵生用文字喚起生命真正的色彩,給了同樣絕望的人希望,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后是成長。
我與地壇讀后感3
世界上的很多事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諸多苦難于人間,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斗!}記
四周都是參天古樹,嗩吶聲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亙古不散,這便是地壇,史鐵生的地壇。
《我與地壇》講述了史鐵生在人生最狂妄的年紀,失去了他的雙腿的事,這使他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去想“死”這件事,于是他日日躲進地壇去觀察,去深思,去理解不公的人生,承受苦難,尋找希望。在地壇,他看到了漂亮而不幸的女孩消失在大榕樹下,看到了一個長跑運動員曲折的人生,看到了一對年邁的夫婦從兩個人變成一個人……園中一件件發(fā)生在他眼前的事,記在了心里,他懂得了,于命運而言,休論公道,人類全部的'劇目都需要苦難,存在本身就需要苦難。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存在嗎?正如老子的“道生萬物”一般,“道”生出萬物,苦難生出人間百感。若是沒有苦難,那便是另一種“可活什么勁兒”了。生活的苦難與不公,或許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一條必經(jīng)的路;赝(jīng)走過的路,苦難曾帶給人苦澀,卻也讓人感知了幸福和快樂。
六年級時,我參加了學;@球隊。臨近比賽時,主力隊員骨折,結果可想而知,我們出局了。最開始自然是難過的,但當我后來看到了《我與地壇》這篇文章,也便釋然了。這世上的幸運與不幸,或許就是呈正態(tài)分布的,有人幸運,就會有人不幸,而大多數(shù)處于中間地帶的人,只看到了別人的幸運,卻沒有看到別人的不幸,所以無法領悟。可是,若所有人都是幸福成功的,那誰來充任那些苦難的角色呢?又有誰去體現(xiàn)這世間的幸福、驕傲與快樂呢?所以,幸運也好,不幸也罷,總是我們的人生。
生命即使再不公平,我們也一定要心懷理想,砥礪向前!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碧谷幻鎸ι囊磺邪才,生活才有希望,這也便是一種積極生活的態(tài)度了。
我與地壇讀后感4
二十一歲,正當一個人風華正茂的年齡,就因患重病只能在輪椅上生活了,在被現(xiàn)實沉重地打擊后,他默默地躲到地壇自我逃避,自我療傷。這古老的地壇,仿佛與他有相似的宿命,經(jīng)歷了最初的少許風光后,斷垣殘壁,枯花野草的景象勾起他同病相憐的感覺。疾病的痛苦,遠遠比不上他內(nèi)心的苦悶,當同齡人正意氣風發(fā)地開始人生的旅途的時候,他只能坐在輪椅上孤獨地望著遠處,望望衰敗的地壇,在這片土地上看著白天漸漸變成黑夜。
但是,在他筆下的地壇,一草一木,春華秋實,園子里的任何一個小生物,植物,都是栩栩如生,生機蓬勃的,“如霧的小蜜蜂,搖頭晃腦的螞蟻,累了祈禱的瓢蟲,寂寞的蟬殼”多么富有生趣,它們是溫情的,柔軟的,我想,他大概從地壇發(fā)現(xiàn)了一些生的希望,發(fā)現(xiàn)了生命中的美好,心境從深深的霧霾中逐漸明朗起來了。
他的文字還充滿著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在我看來,年輕的時候遭遇了重大挫折,難免產(chǎn)生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的`心態(tài),因而不小心傷害了身邊的人,往往又是最親近的親人,這都是能理解的,只是這個過程,不要太長,否則會造成一輩子的遺憾,作者的母親心里的苦一定不比兒子的少,甚至更撕心裂肺,痛入骨髓,偉大的母親,默默接受這一切命運殘酷的安排。
慢慢閱讀完這部作品,心中百感交集,感嘆疾病的殘酷,感嘆命運的神秘,經(jīng)歷了那么多無可奈何的凄涼和滄桑后,作者終于以豁達閑淡的心態(tài)品味人生。一個人到底要經(jīng)歷多少痛苦才能充滿感恩地生活,當生活給予我們重大考驗的時候,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感受最深刻的是要學會善待生命,學會溫暖地看待這個世界,學會面對,學會感恩,更要學會堅強。
我與地壇讀后感5
我第一讀《我與地壇》,完全是搞不清楚它要講些什么;可是在我第二次讀的時候似乎漸漸體會到它在指引些什么;為了弄明白它的意味,我不厭其煩地讀第三遍,結果理清了思緒,對其進行探索,我最終想通了。當然感觸最大的并不是史鐵生悲慘的身世,不公的命運,而是地壇引導他所感悟到的人生真諦。
因病癱瘓的史鐵生想要尋死,之后因地壇的命運與其相似,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對人生的看法實現(xiàn)了成功的`過渡,進取的人生觀戰(zhàn)勝了消極頹廢的思想,對生與死的問題釋然了,明白到我們的出生不是由自我決定的一樣,死亡也不該由我們自我來決定,有權決定這一切的是上帝——自然法則,我們的任務則是在法則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自然地生存,生命的自然進程就可帶給個體和周圍世界以和諧安寧。
已經(jīng)活了十五個的年頭的我,似乎不曾想過“要不要去死”或者是“為什么要活”的問題;蛟S在我的意識里面,活著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就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至于死也是必然的,又何必這么早就想死,靜靜地在生到死的過程中慢慢地欣賞周邊的風景不好嗎?就像是花兒不為什么而開花,只要在特定的季節(jié),在必須的條件下,它就會盛放,一切都很自然地發(fā)生。更何況,能夠活著就是一個奇跡,難道我們不應當珍惜這個機會嗎?
只要活著,我們就能看到更多的;只要活著,我們就能聽到更多的;只要活著,我們就能摸到更多的。對于隨時都有可能死去的人來說,或許他們還有未完成的夢想,或許他們還有未解決的心愿,這個時候活著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他們是多么期望能夠看到明天的陽光。這本來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可是他們就快要死了,他們想要在人間多逗留一天,只是他們危在旦夕。所以我們應當慶幸我們還有時間活在世上,應當拋棄所有關于死的念頭,應當在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自然地生存,這或許也是對死去的人的一種安慰。只要我們活著,那就是期望。
我與地壇讀后感6
出生,是上帝交給我們的一個事實
——“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
作者與地壇偏偏相遇在一個不適合不恰當?shù)臅r候,這個時候,作者在狂妄的年齡本該做著少年的夢,卻偏偏來到了這個早已被歲月沖刷了輝煌的古圓,也就是地壇。做著看見地壇的第一眼,我覺得應該像找到了知己——本都該是最輝煌的年紀,卻做著一點也不狂妄的事。而地壇,仿佛也是等待著他出生,等待著他低谷的時候,在一個最不恰當卻又最合適的時候,闖入了作者的思緒。
作者來到地壇,是為了逃避,為了淡化自己的感情,然而,在這樣一個破園子里,又怎由得安穩(wěn)?只是,作者并不感到悲傷,而是愉悅,因為這地壇,似乎是他的知己一般。他可以整天沒日沒夜地在地壇逛“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币部梢哉f,地壇,是作者悲傷的載體,思緒的載體,同時也是他本人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
作者在地壇所想的,或者說地壇帶給作者的,開始是對于生與死的思考“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弊髡咭庾R到,自己的'出生是一個事實,無法改變,也無法抹消。他畢竟已經(jīng)活在了這,無論他肢體殘廢還是意識低沉,他都始終活在這個世上!吧笔莻事實,而事實必有結果,而死亡,則是一定答案。對于生與死的思考,帶給了他輕松與慶幸,他開始為他能生而活在這個世上而愉悅,開始思考怎么活著的問題。當作者再一次看到雨燕高歌,再一次思考雪地上孩童的腳印,再一次品味園中蒼黑的古柏。他就會放棄思考,進而品味園中那股因自己的到來而獨有的味道。這味道,才蘊含了作者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才使作者感到生,而有幸。作者想傳遞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的悲傷,不僅僅是他的思考,還有愉悅,因為他有一個母親。
我與地壇讀后感7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是作者發(fā)給人生的一封感激信,他試圖經(jīng)過這次寫作來回顧自我以往的生活,尤其是雙腿殘廢之后,那段艱難的歲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運的人,當時的情景很容易就能夠聯(lián)想到,二十出頭的青年,意氣風發(fā),正是大展才華,揮灑青春的年紀,就這樣癱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內(nèi)心的憤慨與寂寥是常人無法體會的,于是他暴戾,陰郁。
然而,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克制自我,于是他遇到了地壇,也能夠說是地壇找到了他,亙古不變的景象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的震撼,遍地的蕭條,卻讓內(nèi)心孤獨的他找到了心靈的家園,于是他愛上了那里,那里的一切仿佛是專門為他設計的,寧靜,空曠,沒有人來打攪,他能夠靜靜的坐在那,抑或看書抑或發(fā)呆,于是,先前的`躁動便被地壇這寬宏的大氣所吞噬,能夠說,這使心靈的沉淀。
可嘆的是,作者忘記了,他不是棄兒,在他痛苦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親,年輕卻飽受苦難的兒子,行動不方便,內(nèi)心暴動,煩躁,卻偏偏一個人去了那荒蕪的地壇,作為母親,怎能不擔心,但只能待在房間干等,內(nèi)心的煎熬卻在激烈的進行,她沒有錯,但此刻卻在默默忍受兒子給自我的懲罰,母愛是寬容的,兒子的安全才是她此刻最擔心的。
回憶過往,當年那個自暴自棄的少年已經(jīng)長大,于是他緬懷著那段時光,在那艱難歲月中對生命的理解,以及母親給予的關愛與啟發(fā),地壇里他自省,彌漫著濃郁的人生況味,但那只說明過去,此刻,作者有了自我的理解:幸福之路永遠掌握在自我手中。
我與地壇讀后感8
在第一遍閱讀這篇文章時,我心中并沒有太大變化。當我忙完手中的作業(yè),在空閑時再次仔細閱讀時,我心中的湖底掀起了波瀾。特別是那段描寫母親送作者出院子的情景,深深觸動了我的心弦。在母親無言的背后,有誰明白她飽嘗的是怎樣的煎熬呢?
也許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承受不幸和煎熬的。在史鐵生的文章里,他的母親并不希望從孩子那里得到什么,當孩子不幸殘廢后,她甚至祈求上蒼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能幸福生存下去的機會。命運有時是不公平的,年紀輕輕的史鐵生只知道對不公平的命運加以抱怨,沒有靜心體會母親的感受,等他真的明白時,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讀完全文,我突然有了種想見母親的沖動。這些天忙于學習,對于母親也有些疏遠了,F(xiàn)在想想,我真的離不開母親,在心里真的很依戀她。母親用無言的愛和關懷守護著我,讓我平平安安地度過生命中看似平淡卻充實的每一天。
時間能帶走母親的青春花容,但不能沖淡她對我的愛。安靜下來,仔細回想,把與母親相關的點點滴滴的記憶匯聚在一起,竟然能編織出一道又一道美麗的彩虹,此刻,它們正在我心的天幕上閃耀著。與其等云開日出后我痛悔沒有欣賞彩虹的絢爛,不如趁現(xiàn)在就去好好的享受它。我要好好報答母親,主動和她交流,主動表達我的思念,用我的`努力去安慰她,用我的進步讓她自豪,用我的成績讓她開心。
我知道,母子深情,無言可表。但是,再深再濃的情,如果被沉默凍結成一塊冷漠的石頭,再美的語言都蒼白了,再暖的愛也無法融化它了。還是趁現(xiàn)在吧,讓我們用行動表達我們對母親的愛!
我與地壇讀后感9
我是先了解史鐵生,然后才去讀《我與地壇》的。人都說地壇是他的精神源泉,我懷著一種探究的心理捧起了《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這本書詳細講述了史鐵生病后經(jīng)歷與心路歷程。一個經(jīng)歷了生活種種殘酷的打擊和磨難的人,是怎樣在地壇重新找到前行的力量,做回自信樂觀的自己,成長為我們熟知的著名作家的,我讀《我與地壇》,找到我內(nèi)心追尋的答案。
地壇真是一個神秘的所在,史鐵生在癱瘓后的幾年里,總是獨自到地壇去,一坐就是一整天。地壇的每一片土地,每一片落葉,每一陣風,每一棵樹,都有是他心靈的朋友。正如他所說:“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窸窣窣片刻不息。”他讀懂了自然,也讀懂了生命,看清了以后要走的路。他搖著輪椅沮喪痛苦地走進地壇,滿懷希望和信心坦然走向了以后的人生。
我想,如果說地壇引領史鐵生體悟自然真理,徹悟生命意義,那么母親的愛是文中感動天地,支撐他走下去的`偉力。什么樣的母親是這個世界最苦,是史鐵生的母親。當他在地壇枯坐了一天又一天時,母親的心在承受怎樣的凌遲之痛呢?在他痛苦頹廢的日子里,假裝看到到母親的愛,其實每分每秒母親的愛都是在感召著他受傷的心,在撫慰他脆弱的靈魂。為了愛,他才決定走出悲痛,堅強勇敢地闖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來,所以《秋天的懷念》一文里,當母親離開人世時,巨大的悲痛中,史鐵生反而沉靜了下來,那一刻,我想,他是真正的生活的勇者了,愛和責任使他勇敢、堅強而沉著。
《我與地壇》是一本真正的好文章,文章中有自然,有人生,有血有淚有愛有力量。我認識到擁有的幸福,也更意識到人生的無常,無論遭遇多少不幸,仍然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主人,我要如史鐵生說的:“當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來看待人生。
【我與地壇讀后感】相關文章:
閱讀《我與地壇》心得04-12
我與地壇閱讀心得04-21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心得04-12
《我與地壇》閱讀心得05-12
閱讀我與地壇心得05-14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6-02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1-13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2-11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01-08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