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通用)讀《皮囊》有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皮囊》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皮囊》有感1
好幾年前就聽說過《皮囊》這本書,這兩天剛看完,便在此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
這本書圍繞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通過一個個故事提現(xiàn)了其對親人離世、理想與現(xiàn)實等問題的思考,而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是“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和“厚樸”。這幾個故事都圍繞“理想與現(xiàn)實”問題,敘述了兩個阿小,文展還有厚樸對于理想的探索、追尋、熱血以及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反抗,但大都以悲劇收場。我想我之所以喜歡這三個故事是因為我也正在掙扎,困惑,不知如何平衡現(xiàn)實與理想;蛘呶以谙氲氖,究竟我有理想嗎?
不清楚。有時覺得當(dāng)老師就是我的理想,有時又覺得是否可以給人生多一點選擇,趁著年輕拼搏一番;有時認為留在家鄉(xiāng)會比較安逸,有時又覺得安逸的生活特沒勁。不過幸好,雖然我不知道以后具體想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但我知道我不想過怎樣的生活。我不想渾渾噩噩,不想將“謀生”作為工作的唯一目的,不想因為物質(zhì)和不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努力避免這些我不想要的'未來,而我想要的想必自會逐漸清晰。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兩句話,“很多人腦子里都偷偷藏著很多個世界”“厚樸,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熱,而是務(wù)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隱忍!蔽蚁脒@兩句話很好地解釋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你有很多理想,但現(xiàn)實只有一個,只有不斷的朝著理想做出努力,超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現(xiàn)實,實現(xiàn)理想。
讀《皮囊》有感2
皮囊:
于人而言,那副阻礙靈魂前行的軀殼。就像西天取經(jīng)的路途中出現(xiàn)的所有災(zāi)難的實化。于人生而言不過就是渡過這些災(zāi)難的修行。所以不要太在乎皮囊。過了八十一道坎再苦再累也是利用皮囊修煉靈魂,最后就是靈魂的升華。用阿太的話來說,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母親的房子:
父親年少時的諾言讓要強的母親執(zhí)著的想要建好那棟房子,她寧愿省吃儉用,吃糠咽菜也要將那座房子蓋完,即使政府即將要拆掉那棟房子。她是想蓋好這個家,可以記住死去的父親,那是父親來過這個世界的象征。那也是他們年少時美好的愛情的象征。
殘疾:
他是怎么做到反復(fù)的去撕裂自己的傷口,寫下這篇折磨了他小半生讓人不想也不敢回憶的過去。生活有時很殘酷,狂風(fēng)暴雨拍打在父親的臉上,他依然在與生活對抗,即使一切都是徒勞。附上文中經(jīng)典語句“唯一的觀眾——生活,從來就不是個太好的觀看者,它像一個苛刻的導(dǎo)演,用一個個現(xiàn)實對我們指手畫腳,甚至加進很多戲碼,視乎想幫助我們找到各自對的狀態(tài)!
重癥病房里的圣誕節(jié):
我慶幸自己身邊的人都安好,沒有經(jīng)歷直面死亡的恐懼,沒有體會親人的別離,我也希望我永遠不會體會,因為最痛不過親人別離。即使是周圍認識的人突然有一天聽到他已經(jīng)不在了,也會莫名的感傷吧。他的父親住在重癥病房里。就更容易體會那種隨時就會永別的狀態(tài)。誰又會去敞開心扉,會去對一個即將永別的人產(chǎn)生感情。
我的神明朋友:
死去的.人留下的就是生人的牽掛,母親會因為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執(zhí)著的為父親尋找“贖罪”的方法,即使有的方法顯得那么的假,一個半大的孩子都能戳破的騙術(shù),母親依舊選擇相信。雖然迷信日常,但是一切都那么自然,顯得真實,能讓母親找到解脫,也是愛的表現(xiàn)。
讀《皮囊》有感3
文是我小學(xué)時期最好的朋友,我們都熱愛唱歌,我們無話不談,我們互相分享。中間他突然不找我玩了,漸漸發(fā)現(xiàn)他變了,變得把以前的愛好拋棄了,轉(zhuǎn)而去喜歡他當(dāng)時不該喜歡的東西。做那些事時,出現(xiàn)了從未出現(xiàn)的神情。我不知道影響他最深的是什么東西,只知道這讓我開始不了解他內(nèi)心有什么種子,我開始厭惡跟他說話。
后來文又回來了,跟以前一模一樣,我欣然地接受他的邀請,愉快地再次玩在一起。
我們回不到從前,是在初中。那時我們不在一個班。不同班,突然就經(jīng)常見不到面,我們開始向相反方向跑去。到了新世界,我們各自認識不同的人,我的'性格漸漸改變,他也漸漸改變。最后或許他也不喜歡這樣的我了,除了放假一起回家,在學(xué)校已經(jīng)見不到對方的身影。
其實我們都沒有變得更好,卻也沒有往同一個壞的方向走去。高中我頹廢,他自動退學(xué),在家里跟父母斗爭了半個月,喝醉酒摔傷臉,最后決定出去打工。這期間我們沒有見到一面,沒有通一次電話。我特別害怕相對無言,不知該跟他聊什么。大學(xué)后他偶爾會拜訪住在我隔壁的親戚,我故意緊閉房門,避免迎頭撞上。
最新消息是,他去年結(jié)婚了。婚禮刻成光碟,我趁家里沒人,偷偷地打開來看,我害怕母親問我為什么不跟他說話,我不知該如何回答,事實上我害怕遇到他的每一個家人;槎Y上他又長高了,也長胖了。除此之外,我看不到任何東西,我真的一點都不了解他了!
讀《皮囊》有感4
《皮囊》這本書雖然已經(jīng)有了很多大V推薦,但是一般針對網(wǎng)絡(luò)暢銷書都一些抵制,可能會認為都是一種“快餐”文化產(chǎn)生出的作品,可閱讀性不高。然而由于出差上海,就想著在旅途中閱讀一本文學(xué)類且又方便攜帶,因此在書店閱讀時,就選中了它。
雖然帶著不一樣的心態(tài)或目的翻開它的世界。但是還是要說: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讀的好書,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筆寫故事,傳遞一些自以為深刻的思考,是一些真實的故事表達。
書中的故事大多發(fā)生在福建的一個沿海小鎮(zhèn),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刻意的裝飾什么,就像一個老朋友在娓娓說道過往的事情(除了這本書,再次就在三毛書中看到,如一個老朋友講故事那種表達,真實自然)。從整本書來看,作者緊緊圍繞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無助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滿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現(xiàn)實沉重打擊的厚樸、被小鎮(zhèn)古制舊俗扼殺生命的張美麗……
一個個個性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透過作者的眼睛,仿佛讓人看到了泛著太陽細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陣陣帶著咸味的拂面海風(fēng),更領(lǐng)閱到了特有的閩贛小鎮(zhèn)風(fēng)情,那里的人如同我們身邊熟知的每一個人,發(fā)生著我們都熟知的每一個故事。
翻開很多書評和讀后感,都最大感觸是第一篇寫的是外婆的母親阿太,九十多歲,卻是看的最透的人。為了讓作者的舅舅學(xué)游泳,將他扔進海里,差點溺死,鄰居責(zé)備她,她反駁說:“肉體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她說的那句話也是《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jīng)歷各種風(fēng)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
1、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
然而整本書,感觸最深就是“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雖然這句話在近最后的片段才出現(xiàn)。但是當(dāng)你抱著“理解”的心態(tài)去看待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的所做所為,不加以太多的評論,就是一項善舉”。
記得很清楚的一個片斷,作者的父親離世之后,母親天天四處奔走,想要引父親的.魂回家去。他們那邊有那些祭祀習(xí)俗,講究人死以后也要跟家人在一起;而且那邊也特別信奉神靈之類的。
這讓我想起三年前,失去至親時,母親在傷心之際,到處奔走,以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習(xí)慣,問各種的神靈,渴望把他帶回家。最后在家里安裝一個神牌,堅信他還在這:只是他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而已。來尋求心靈的安慰和表達內(nèi)心的不舍。因此學(xué)會理解:在你們看來是一種怪異行為,但是在他們內(nèi)心卻是一種信仰。
正有了這種信仰,才指引我們?nèi)ハ颉U鐣兴f“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具皮囊,皮囊里面包裹的是一顆心,而那顆心最終指引我們?nèi)ハ颉薄?/p>
2、父父子子
書有一個片斷記錄父親對兒子的感情,雖然全程沒有太多情緒表達,卻通過一些動作,把父親對兒子的牽掛與愛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不由自主躺在父親睡過的床上,父親的氣味頓時彌漫地將我包裹。淡淡的月光從窗戶透進來,我才發(fā)現(xiàn)父親的床頭貼著一張我?guī)啄昵罢盏拇箢^貼,翻起身來看,那大頭貼,在我臉的位置發(fā)白得很奇怪。再一細看,才觀察覺,那是父親每天用手摸白了!
看完最后一頁時,突然感覺有點不舍,并不是說此書寫得多精彩,而是書中很多故事,都讓我們“看到了”自己。
正如作者在最后寫道:對路過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這也是和時間抗衡、試圖挽留住每個人唯一可行的努力。還是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并最終構(gòu)成了我們本身。
這是我認為的“寫作的終極意義”,這是我認為的“閱讀的終極意義”。我因此多么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或提醒讀者,“看見”自己,“看見”更多人。
讀《皮囊》有感5
文退學(xué)后我經(jīng)常夢到他,夢到我們回到那個最快樂的時光。在夢里我們依然無話不談,依然一起去做我們都喜歡的'事。但我卻突然意識到,這是夢境,他已多年不參與我的生活。于是失落地醒來,心中無限悵惘。
我一直不知道我在他內(nèi)心有多少分量,不知道他后來是否想起我,不知道他如何看待我認為的那段美好時光。我知道將來會再遇到,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說出第一句話,也不知道第一句話會是什么。
我的生活中,跟文類似的人很多,我們都曾經(jīng)很快樂地在一起,隨著時光列車的不停行進,他們下車了,上了另一輛車。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他們漸行漸遠,而又喚不回也跟不上。
很多人都覺得朋友分階段性的,但我真的希望真正在我生命中對我有影響的人,當(dāng)我們再次遭遇,你看我時依然是那個眼神。
讀《皮囊》有感6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具活鮮的皮囊,不管這皮囊它包裹著一顆怎樣的心,心就像一盞明燈,把皮囊從內(nèi)照亮,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聯(lián)系在一起。
讀這本書的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兒時的兩個同伴,一個是父母在香港,有著旁人不可及的物質(zhì)生活的香港阿小,一個是父母為漁民,兩個兄長亦是漁民的赤腳阿小,可想而知,香港阿小在旁人眼中有著優(yōu)越的條件,然而,香港阿小,去了香港后,卻也遭受著不同的待遇,他成了香港伙伴中的“鄉(xiāng)巴佬”因為父母生意失敗,父親重病過世,哥哥卷財產(chǎn)逃跑,成年的他,在生活上是困苦的,住在貧民窟,精神上也是貧瘠的,無助的,而家鄉(xiāng)的赤腳阿小,早早地當(dāng)了漁民,成年后,妻賢子孝。每每隔著屏幕看到香港的繁華,他心中也會蕩起一絲向往,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前擁有的生活狀態(tài),卻是處在真實香港大地中香港阿小所向往的。
在這個故事里,沒有誰可以逃離的了物質(zhì)給他帶來的優(yōu)越感,也沒有誰可以避免貧瘠給生活帶來的烙印,然而,仿佛現(xiàn)實總是充滿了很多希望,這場馬垃松誰能竿的到達終點,真是一門學(xué)問。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個“別人家的子孩子”他們或許有自己的目標,或許只是太成熟了而已,作者的另一個伙伴文展,那位有著免唇的天才,有著比同人更高的理想,文展是個很特別的人,在一群小伙伴中,竟然能讓別人崇拜到忽視他本身白的缺陷,能讓別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而沒有同情他有著對人生完美的規(guī)劃,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前進著,他覺得自己以后一定會出人頭地,一定會走出這個小地方去大城市立足,后來他確實考去了大城市上學(xué),他不愿回到他的`家鄉(xiāng),甚至疏遠,大城市并不像小鎮(zhèn),,在小鎮(zhèn)中他是儀佼佼者,但在大城市里他只是普通一的份子,或許他受不了這種身份上的轉(zhuǎn)變,又沒辦法起卻別人出去之后他發(fā)現(xiàn),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大有人在,成功也并非兒時想象的那么簡單,倔強的他去卻不愿妥協(xié),他依然相信自己不一般,最后卻視生活折磨的遍體沐淋傷。從本質(zhì)上,我們都是失去了家鄉(xiāng)又沒辦法抵達遠方的人,但也要滿懷希望去點亮道路,照亮身邊的的人
讀《皮囊》有感7
有些書注定是能引起共鳴的,不是因為詞藻華麗,字句精妙,或許是因為內(nèi)心的感受被作者揪出來,然后淚腺受了刺激,腦中浮想聯(lián)翩。
《皮囊》——一本我分不清到底是小說,還是自傳的書,在我的內(nèi)心激蕩出了漣漪。書名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憂傷的,但書中娓娓道來的故事,一層一層揭傷疤式的訴說,讓我似乎經(jīng)歷的作者的心路歷程,也對自己今后的路有了新的認識。
《皮囊》是一部有著小說閱讀質(zhì)感的散文集,由蔡崇達編寫、韓寒監(jiān)制。文集風(fēng)格沉穩(wěn),表達了作者這一代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xiàn)實骨感而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自己命運的深切思考。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猶如一個個偽裝好的坑,不知何時就會踉蹌跌入。有些坑可能很淺,走過去只會崴到腳,讓人心中一驚,但只是影響了心情;有些坑可能很深,會把人摔的頭破血流,甚至影響以后的行程。
也許有人抱怨老天爺不公平,給了每個人不一樣的出身,有人破衣爛衫需要光腳步行,有人開著豪華跑車瀟灑旅行。但是老天爺也是公平的:總有汽車過不去的坎,總有需要人走的路,有些路只能用腳走過去,甚至需要手腳并用、摸爬滾打過去。
六年的檢察工作中接觸許多犯罪嫌疑人,于我來說,他們只是我生命的匆匆過客,但是我卻見證了他們跌入巨大的.深坑。從他們的眼中,我看到的是后悔、恐懼或是不在乎,作為站在坑外的人,除了依法辦事、悉心開導(dǎo),我別無他法:要爬出那個深坑,能依靠的唯有他們自己。
只有那些待在坑中停滯不前的人,才會怨天尤人。對于從深坑中走出來的人,必然會感謝曾經(jīng)的磕絆,讓他們更加有力、更加堅韌,
試問,哪有人不是帶著受傷的皮囊上路的呢?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我們唯一能做的無非就是經(jīng)歷風(fēng)霜雪雨,鍛煉出一副鋼鐵之軀,這樣才有機會帶著渴望的心,欣賞到陽光下的海闊天空、流水云長!
讀《皮囊》有感8
讀皮囊是一氣呵成的,一個詞,爽快。讀皮囊之前是不認識一個叫蔡崇達的人,不知道他的背景,直接開讀。皮囊是散文,講的都是身邊的人和事,奶奶、父母親、童年的伙伴等。
開篇寫的老奶奶,作者稱為“阿太”。阿太的一句話點題:“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說的就是我們這一副皮囊。然后寫了母親對建房子的`執(zhí)著,再苦再累也要把這一方土地變成高樓,并在門前立上父親的名字,完成最后的一點念想。
寫了父親的懦弱和殘疾,對一個家庭的打擊,以及作者自己如何成為家里的頂梁柱。有一段寫的特別樸實,說的是父親半癱以后回到家中,一家人都在演戲。好像明天一覺醒來父親就好了,就會恢復(fù)了。最終在全家人發(fā)脾氣、大鬧、一家人抱在一起痛苦中結(jié)束了。
讓我想到了我的大姨,當(dāng)?shù)弥欠伟┩砥诘臅r候,全家人都是瞞著她的,她的媳婦整日偷偷抹眼淚。我們每天都在演戲,好像吃點藥就好了,做點化療就好了,明天一覺睡醒來就好了。我的母親每天都去看望她,導(dǎo)致我們一大家人都被籠罩在這層癌癥的陰影中。
親人的逝去猶如看著一朵花的凋零全過程,這種傷痛終其一生不能痊愈。但面對這種傷痛,有的人沉浸于回憶之中,有的人可以從悲傷中走出來,每個人面對同一事物的態(tài)度不一樣,造就了不一樣的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我們多少人是活在這皮囊下的,多少人又是拋下了這副沉重的皮囊活出了自己。比如書中的阿小、文展、厚樸的遭遇、心態(tài)和生活,最終都變成了作者對于自己的提問和思考,對自己的靈魂拷問。
請問,皮囊到底重不重要?請問,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它?請問,我們的靈魂如何安放?我們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么?我們想過什么樣的生活,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告訴我們,我們應(yīng)該去直面這些問題,并且予以回答。如何回答?從自身的遭遇去領(lǐng)會,從生活的點滴中、身邊的人中去感悟。每個人會給的答案都不一樣。
而最終,生活和作者都給了我們答案:“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蔽液苷J同。我記得我讀《沉思錄》,有一句話印象很深刻,“睡陋床、蓋粗毛皮”,顛覆了我對皇帝、宮廷的想象,我以為都是富麗堂皇,我以為都是觥籌交錯的畫面。讀后感·導(dǎo)致我一直不敢睡太好的床,也不敢把自己的被子從40支紗往上加。孟子也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仿佛這副皮囊只有得到了最原始最粗虐的待遇,我們的靈魂才會得到洗禮,才會清醒的意識到我們的真正渴望的東西。
最后,說一點自己的感觸。作者文筆清新流暢,敘事簡潔、冷靜、真實。好久沒看過如此清新脫俗的文字了,感覺沒過癮就結(jié)束了,很感動很喜歡。
讀《皮囊》有感9
朋友問我為什么讀書這么慢,我沒有回答。
到底為什么?或許是我長大了吧。以前讀書總是希望快點讀完,拿著厚厚的一本書,首先就沒有耐心了。于是一目十行,甚至直接一頁頁地翻過去。讀完了,也就沒有了。
多年不讀書,快忘了那是什么感覺。今年重燃對讀書的渴望,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錯過了太多,不自覺地對著一段文字反復(fù)翻閱?粗侵睋羧诵牡奈淖,我想起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種種。無憂無慮的幼年,喜樂交錯的`童年,迷惘無助卻又滿懷夢想的少年。
其實我也不是從來沒有審視自己,只是僅僅懷念和嘆息。如今回想,我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做過一件真正值得驕傲的事,我發(fā)現(xiàn)做了太多不該做的事,也有太多該做的事沒有做,而它們已經(jīng)不再等待,我再也無法彌補這缺憾。
書中提起很多對作者人生中很重要的人。想想自己,那些對我有重要影響的人,如今大部分不是形同陌路,就是高墻筑起,兩顆心總是貼不到一起。
讀《皮囊》有感10
閱讀一本好書就像與高尚的人談話,喜歡蔡先生簡單而富含哲理的話語,字里行間都傾注著對生活的思考,也讓我審視周圍的一切。
書中描述了福建漁業(yè)小鎮(zhèn)的風(fēng)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講述中闡述了對父母、家鄉(xiāng)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guān)切。其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當(dāng)屬這一段:“我瘋狂工作,不讓自己有空余時間,除了真實的.生存壓力,還在于,我根本不敢讓自己有空余的時間,因為時間一空下來,我就要回答怎么去填充時間,怎么去面對生活,去回答這個問題—我要怎么生活,我真正喜歡的是什么,我真正享受什么?”這段作者的自我反思發(fā)人深省,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每日都計劃著把時間填補得滿滿的,不敢讓自己閑下來,害怕一空出來該怎么去填充時間,我從來不去想也不敢想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樣,大多數(shù)時候只知道自己非這樣做不可!在忙忙碌碌的同時也在失去些東西,而那些東西錯過了就不再擁有,如果說時間是一輛前行的列車,那我們就是車內(nèi)的乘客,上車下車,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們刻在我的骨頭里,即使時光列車拖著我的肉身一路遠行,至少你們的名字和名字牽扯的記憶,被我?guī)ё吡恕?/p>
一個人除了努力工作,更應(yīng)該學(xué)會享受生活,x一首小曲,一杯清茶,一本好書,一場旅行……讓心沉淀,讓夢更甜!
讀《皮囊》有感11
《皮囊》一書,第一感覺就是蔡崇達的文筆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藻,就像是一個好朋友娓娓道來它的過去,他的故事。
世間萬物,皆有它自己的'皮囊,來接受來自外界無時無刻的摧殘,但需要承受這一切的卻是加附的靈魂。隨著歲月帶來的生老病死,直到皮囊無法承受這摧殘,靈魂才會離開,尋找它未來的依附。人生在世,來這世間走一遭,皮囊讓我們彼此相親相愛,卻也讓我們感受這人世的悲愴。
文章結(jié)尾,蔡崇達曾點出,所有的理想和責(zé)任不過是逃避生活的借口。有的人終其一生追逐夢想,未曾一刻休息,這不過是不知道如何生活罷了。作者的室友厚樸,滿嘴"理想"和"世界",卻遭到現(xiàn)實的沉重打擊。靈魂依附于皮囊,便是讓我們整裝來享受生活,活在當(dāng)下。但有時候信念卻也是一種好事,比如在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信念能給你力量繼續(xù)前行,就像作者的母親,當(dāng)父親去世后,她仍要修建房子,求見巫人,把父親的骨灰安放在離家較近的祠堂里。因為當(dāng)你突然不知道生活的時候,信念便能驅(qū)使你的皮囊來面對考驗。
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如果皮囊抓不住靈魂,那便和行尸走肉毫無差別。然而,窮其一生來追求,享受生活,我想,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讀《皮囊》有感12
讀罷《皮囊》,心里憋著一種無法言說的滋味,不知是同情,悲哀,還是憤怒,只覺著有萬千條思緒在心里縈繞,像石子擊打水面激起的陣陣漣漪,久久不能平靜。
《皮囊》,作者蔡崇達,文體為散文,而在我看來卻沒有什么散文的味道。它更像是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在講述著它的生平,又像是一位久違的老朋友,訴說著它的經(jīng)歷。此書以作者的故鄉(xiāng)為背景,講述了十多個小故事,描繪了十多個人物形象: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樂觀且無助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極致的文展、無情卻又慈愛的阿太、滿嘴“世界”和“夢想”卻遭現(xiàn)實殘忍打擊的厚樸,以及被小鎮(zhèn)的庸俗古制扼殺生命的張美麗……他們都是那樣的真實鮮活,那樣的狼狽可悲。這本書中雖不乏溫情,卻也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世俗的殘忍和冷酷。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雖不能說對它完全了解,卻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復(fù)雜的內(nèi)心:無奈又無助,想放棄又不甘心;想努力實現(xiàn)什么,卻又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我深深地體會到,想緊緊握住,卻還是阻止不了離開的事實;想要安慰鼓勵,卻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無能為力,在泥濘里掙扎著痛苦;想要勸說誤入歧途的朋友,卻又無法開口打破那看似純真的夢想和僅存的希望。在那漫長的30年里,一切的一切都不如作者所想的那樣,他無法控制,也無法逃脫。似有一張無形的巨網(wǎng)將他束縛,他愈是掙扎,網(wǎng)勒得愈緊,他只能釋然,在無盡的絕望中看到希望,讀懂希望。
此書有兩個故事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母親的房子》和《我的神明朋友》。作者的母親善良樂觀且勇敢,她固執(zhí)地想要把房子修建好,只為了人生在世的那一口氣,為了父親的臉面,讓癱瘓的父親能夠在那個小鎮(zhèn)“風(fēng)光”一回。起初的我在看這個故事時,是不理解的,一棟將要拆遷的房子,為什么還要如此固執(zhí)地去修建它?那所謂的爭一口氣真的如此重要嗎?為了那所謂的“”臉面”,讓那個本就困難的家變得拮據(jù),讓自己的`兒子面臨交不上大學(xué)學(xué)費的窘境,這樣真的值得嗎?這些種種困惑,在看到下一個故事——《我的神明朋友》時,終是柳暗花明:母親的所有執(zhí)著,皆是因為她對父親的愛!為了這份深沉的愛,她不顧?quán)l(xiāng)親的議論、大伯的責(zé)備和父親的錯怪,就像一個淘氣的孩子,誓要得到超市里的糖果一樣,頑固的不肯讓步。
而在父親死后,只因夢見父親那副殘缺的肢體,母親便斷定父親是因為心事未了無法釋然、未能變回年輕時的模樣而不肯離去,便到處奔波,為他尋找那個“贖罪”的地方。她像哄小孩子一樣對被神婆“召回”的父親說:“好好干活,下次給你帶愛吃的鹵鴨。”她每天耗上七八十分鐘的車程,來回于家與神廟,風(fēng)雨無阻,只為了心中的那一個執(zhí)念、那份放不下牽掛,陶醉在自我欺騙式的安慰中!段业纳衩髋笥选愤@個故事的最后,作者講述了母親夢見父親時的場景“她說她看見了,看見父親恢復(fù)成20歲出頭的樣子,皮膚白皙光滑,肉身才剛剛被這俗欲打開完畢,豐滿均勻,尚且沒有歲月和命運雕刻的痕跡。他剪著短發(fā),身體輕盈,朝母親揮揮手,就一直往那隱秘模糊的那一方游去,身體逐漸隱隱綽綽,直到完全澄明!彼哪赣H在那一刻釋然地笑著哭了,而我也笑著哭了,為作者母親那份深沉而堅定的愛而感動,也暗自責(zé)怪上天的不公,這樣好的人為何要承受如此多的痛苦和悲傷?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我不禁懷疑,好人有好報這句話是否真的可信。然而,當(dāng)我合上書沉思,終是明白,讓作者母親能夠釋懷,讓父親能夠不再為病痛所擾,讓世間多一份真情,多一些溫暖,也許就是它留給世界的最后一點善意吧。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了一個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氣,仿佛職業(yè)表演者的卸妝儀式!痹谶@個物欲橫飛的時代,所有人都在為了高質(zhì)量的生活而奔波,每天都戴著一個面具生活,上司面前的假意恭維,父母面前的強顏歡笑,朋友孩子面前的若無其事,將所有的難過,傷心和委屈隱藏得一絲不漏。他們用那副虛假的皮囊,過著“虛假”的生活,不敢脫下身上的“演出服”,生怕別人發(fā)現(xiàn)皮囊背后那個脆弱不堪的自己。就像書里說的:“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渾濁給拖住。”皮囊于我們所有人而言,不過是一個承載靈魂的器皿。一副完好的身軀,象征的不過是一副完整的皮囊,至于在這皮囊下的種種欲望、污穢、骯臟和狼狽,我們都無法知曉。
生活追求的是一個過程,而不僅僅是為了一個物質(zhì)的結(jié)果,不能為了一個絢爛的果子而忽視了生命成長的美妙。理想有過了,向往也沒有錯,只是生活過于殘忍,我們向往的生活也許只是鏡花水月,但這不妨礙我們?nèi)バ蕾p沿路的風(fēng)景。這就好似我們即將面臨的高考一般,憧憬?jīng)]有錯,理想也沒有錯,但那其中我們所付出的努力才是最值得觀望的。電影《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臺詞:“從來不是讓你把一次考試當(dāng)成人生成敗的賭注,只是想讓你在年輕時體會一次全力以赴。”所以,適度的追求,適當(dāng)?shù)南硎,不要讓虛妄的夢想膨脹自己?/p>
最后,愿所有人都能活出那個最真實的自己,拋開虛假的皮囊,脫下身上演出服裝,把皮囊之下那個最原始的自己呈現(xiàn)出來,在暮年盡頭,回首往事,可以無憾亦無悔。
讀《皮囊》有感13
改變,從閱讀開始。有理想的人首先應(yīng)該是一個會做夢的人。閱讀正好能讓我們接近夢想,實現(xiàn)理想。有人說,世界上最美好的實驗是教育。我們正好是這美好實驗的參與者。請讓那一本本經(jīng)典的書籍,一次次靜心的閱讀,一篇篇真摯的隨筆,引領(lǐng)我們走向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讓我們教育的世界充滿詩意與色彩吧。
《皮囊》這本書在“知乎”、“豆瓣”上一直榜上有名,逛街的時候恰好被它一副精致的皮囊吸引住了——古銅金的硬制書皮、泛黃的書頁、書內(nèi)的排版看起來讓人感到舒適!镀つ摇芬粫苣贻p,蔡崇達著,韓寒監(jiān)制,20xx年出版,以作者為原型,以當(dāng)代人的視角看世事。
皮之為質(zhì),囊之為形,藏污納垢,謂之臭皮囊也。語出佛家典籍《四十二章經(jīng)》,以佛家觀之,身體皮囊為易腐朽之物,只有靈魂為不朽。
這句解釋前半句唯物主義,后半句唯心主義,理解起來卻不矛盾。但究其本質(zhì),放在當(dāng)今社會考量,是否得當(dāng),有待思忖。但無論如何,“皮囊有心,不管這具皮囊是什么質(zhì)地,它包裹著一顆心!
《殘疾》是其中的一篇,作者回憶他的父親,自中風(fēng)癱瘓后,從一開始的不服老,心存希望,努力做復(fù)健,到知道無法治愈后絕望地號陶大哭。他一改往日品性,會像小孩一樣耍賴,發(fā)脾氣,整天喊著要“抓緊死”,會控制不住惹事,大罵鄰居……死后,他跑到兒子的夢中,責(zé)怪兒子只給他燒小汽車,不燒摩托車……確切地說,在“父親”得知再也無法痊愈,內(nèi)心殘余的希望的火苗被撲滅時,他的掙扎、憤怒、斗爭化為一只猛獸沖破他的皮囊肆意又猖狂,他,變得不是那么惹人喜歡了。
人,各行其道卻又殊途同歸,有時候相似得可怕。讀這篇時,我一直將已故的爺爺代入,年輕時的爺爺頗有學(xué)識,但家境不好,所以他成了一個每天準時收看《新聞聯(lián)播》、嘴邊掛著政治的老農(nóng)民,他這一輩子勤勤懇懇但性格剛烈,我們一直很敬畏他。后來,當(dāng)他被發(fā)現(xiàn)身體不舒服時,已經(jīng)是食道癌晚期,我們合伙騙他食道上長了個囊腫,所以他剛開始是積極配合治療的。術(shù)后,在徐州上大二的我提了水果去看他,沒想到一輩子不喊苦不喊累的他竟像個委屈的孩子一樣跟我訴苦,說傷口有多深、有多疼……我頭一次看到他主動袒露脆弱的模樣,那種感覺不可言喻。
回家靜養(yǎng)的爺爺最喜歡的就是騎著他的小自行車去街上買以前從來不會碰的點心,奶奶開玩笑說他變饞了,他卻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仿佛要把沒吃過的東西嘗遍,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隨性。半年后,如我們預(yù)想的那樣,病情急劇惡化,他不能進食,反復(fù)嘔吐,脾氣越來越暴躁,時不時打罵一直耐心侍候他的奶奶,奶奶多次向我們哭訴,爸爸氣不過和他發(fā)生爭吵,也被他拿著棍棒四處追趕......我們孫子輩也因此不敢常去看望他。
父親節(jié),我第一次給爺爺買了禮物,也是最后一次。只記得那條褲子圍在他身上又寬又長……我不禁怔住了——這是一副骨頭架起的皮囊,面色如土灰一般……他主動掀起衣服,靠我很近,無奈地說道:“看我的肚子上只剩下一層皮了。”我哪敢直視他的眼睛,不禁后退兩步,佯裝自然的'神情,張了張嘴,想寬慰他,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爺爺走的那天,我不在家。聽奶奶說,那幾天人突然精神了很多,和善了很多。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也許他想給這個世界和最親的人留下一副會笑的、溫暖的皮囊吧!
“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顆活著、醒著、亮著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志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是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著、召喚著人的掙扎、憤怒、斗爭、意志、欲望和夢想”。這是著名作家李敬澤在序中所寫,概括了作者在本書中記敘的所有故事的共同之處。
如果你讀《皮囊》,應(yīng)該也會從中找到自己的故事,也許我們到了人生的某一個限度的時候,那些好的壞的也會沖出來,但是沒關(guān)系,相信皮囊最終都會體面地跟世界和解。
讀《皮囊》有感14
假期已經(jīng)過去近半的時間,這些日子里陸陸續(xù)續(xù)讀完了兩本書《皮囊》和楊絳的《我們仨》。在此先談?wù)勛x過《皮囊》的感受。
這是一部與靈魂有關(guān)的書,“肉身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伺候的”對這句話印象頗為深刻,其實它也在告訴我們《皮囊》到底寫了什么。
初讀《母親的房子》,總以為這位倔強的母親,一味地舉債建房子是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后來漸漸懂得,她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愛情,父親生平以建最好的房子為自己的夢想,后來卻因為疾病,夢想不得而終。而母親為了她深埋于心底的愛情,她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于此。
在這個貧苦簡陋的家里,他們家是村里最早蓋平房的一家,是村里最早蓋小洋樓的一家,看到周圍建起了三層小樓,倔強的母親又外再加一層,小樓驕傲的俯視著周圍的一切。因為政府?dāng)U建拆遷掉了那四層樓的一半,那拆了半面的樓房,又被固執(zhí)的母親修好,依然孤獨的聳立在眾多高聳入云的寫字樓中央,與這些現(xiàn)代化建筑相比,顯得那么的不搭調(diào)。這些都是這個倔強的女人的所為。為了這一切,她不惜讓兒子承受負債之痛,讓女兒因為貧瘠的嫁妝放棄自己的愛情,將一家人的陷入生活的絕境。
看到母親如此的舉動,身患重病的父親并不“領(lǐng)情”,父親罵母親,用拐杖抽打母親,他恨她。在村民面前說她不讓他活,不給自己看病卻將錢都蓋房子,都是為了面子。這一切都讓母親痛不欲生。她想到了死。因為和兒子的約定,她又忍受了這一切。繼續(xù)她的“事業(yè)”。
說實話,起初,我也鄙夷這位母親,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顧孩子的死活。一直都在攀比,直到最后才慢慢明白,做這一切,她不為別的,只是因為愛情。因為多年前丈夫在新蓋的門墩的詩句中,隱含著她與他的名字,她便發(fā)誓要傾其一生完成這個男人的夢想。她將她的大半生都投入進了這場戰(zhàn)役中,那不被家人,親人理解的苦楚她都默默咽下,只為了償還一個人的.愛情。忽然,我又理解了她的那份堅持,覺得她是那么的了不起,她明白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她這一生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沒完沒了的建房子。她在維護這個至愛的人的尊嚴,她繼承著他未了的事業(yè)。這是她留給這個家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最終,當(dāng)這個男人懂得妻子的心意時,這一刻,在這個家里卻因為母親的房子更多了一份精神的力量,那就是愛。是這份愛鼓勵著孩子戰(zhàn)勝生活中的所有挫折與不幸,勇敢堅強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是啊,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那?《皮囊》讓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人活著不是為了肉身的安逸,人活著更是為了靈魂的安逸,安放好自己的心靈才是最為重要的,有的人,一生忙碌奔波終是為了自己的嘴,有的人,算計一生只是為了皮肉的光鮮,名譽地位成了畢生的最求,為了得到這些,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做著違心的勾當(dāng),有的人,為了別人的眼光,唯唯諾諾,戰(zhàn)戰(zhàn)兢兢。為了這幅皮囊,勞累一生,疲憊不堪。外表的光鮮和華麗并不能掩飾內(nèi)心的粗陋和糟粕,生活的貧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靈魂的貧瘠。
人的美麗在心靈,高貴在精神!肉身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伺候的。應(yīng)該讓肉身為靈魂服務(wù),切莫做它的奴隸!這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
讀《皮囊》有感15
【壹】
人的一生中除了皮囊,還 有些什么呢?
。皇侵腔,不是貌美。這些終究會因為韶華逝去而不復(fù)存在。
。皇墙疱X,不是名譽。這些只會為你的皮囊增加負擔(dān),來去匆匆。
你有沒有感受過生命的律動?在你胸膛中停留的。
你有沒有聽到過風(fēng)的歌聲?依稀在你耳畔縈繞的。
你有沒有聞到太陽的味道?日日在你鼻間嬉戲的。
你有沒有看到過透明的顏色?在你瞳孔中映射的。
你有沒有品嘗過水霧的滋味?在你口腔中化開的。
你有沒有追求過什么?日日夜夜在你腦海中幻想。
這就是你、我、所有人,除了皮囊,所剩下的東西。他們,會點亮人生。
【貳】
阿太走了,留下了皮囊。父親病逝,母親堅持要把即將拆除的房子用所有積蓄重建,只為建一個家。等待死亡的人們,終會化成最初的模樣。每個人都有一個宏大的夢想,但是因為人心的惡俗,有的人不能與世俗抗爭而飲憾終生;有的人因為自身的缺陷而放棄自己的夢想,淪為普通人;有的人不顧一切的綻放著自以為無極限的青春,然而終會被自己心中那個橫沖直撞的“破壞者”吞噬……
《皮囊》這部書中講述的都是作者身邊所發(fā)生的真實的故事,大概分成三部分:關(guān)于皮囊、關(guān)于家、關(guān)于信仰。所有的故事都是樸素卻真情,一點一點的浸入我們的心房。故事總是以悲劇結(jié)尾,讓人流下心酸的眼淚,可回想起來卻是十分溫暖,像是得到了什么力量在往后激勵著你;也正是這樣,我們才看到了人的真心,清楚的明白了什么是皮囊。
在其中,會有一盞微弱但依然明亮的燈光照耀著你的皮囊。
每個人。
【叁】
你感受過自己的皮囊嗎?
大多數(shù)人大約都會回答:當(dāng)然了。
那么,請在好好思考一遍,你真正了解自己的皮囊嗎?
 ̄ ̄ ̄沒有人會肯定的說,是。
皮囊是什么呢? ——他既保護人們可以不受傷害,又包庇了人們的丑惡。
但是,能不能點亮皮囊中的'明燈,就要看你如何去用了。
阿太說:“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是的,她說到做到,她認為靈魂,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她總是用盡全力的做事,切菜時把手指切斷了,她也一聲不吭,反倒是“我們”被嚇的手足無措,慌亂不堪。阿太曾經(jīng)把自己不會游泳的兒子一次次的扔進河里,每一次都像是在鬼門關(guān)走一遭,但是,正是這樣看似無情的處事方法,卻是真正的掌握了如何對待皮囊。阿太在臨終的時候終于說出了對待皮囊的看法:“沒有皮囊的限制,靈魂才能來去自如!
靈魂,就是點亮皮囊的那盞明燈。
【肆】
家,是什么?
有人說,家,是在你傷心難過時,給予你溫暖的地方;有人說,家,是夢中的天堂;也有人說,家,是永遠回不去、永遠到不了的凈土。
家,亦是皮囊。
它可以在黑夜中點著一盞燈,無止境的等待一個風(fēng)雪夜歸人。它在你心中,永遠都是最初的模樣,無關(guān)年齡,超越時間;無關(guān)生死,超越一切。
家,就是溫暖皮囊的那盞明燈。
【俉】
你相信有神靈嗎?
我一向都不相信,但現(xiàn)在,我相信了。
父親走了,母親要為父親找“巫”——可以把父親生前想要說的話轉(zhuǎn)述出來。母親固執(zhí)的想要聽一聽父親的聲音,問一問他在那兒過得好不好。我一看就認為這是騙人的,但母親倔強的像一頭牛一般,被騙了也心甘情愿。
她去找了“巫”。
“巫”說,父親會回來看我們的。
而“父親回來”那幾天,原本冷清的家中,竟像過年一樣,母親也快樂了許多。
我不由得熱淚盈眶。
我開始相信神明,我開始有了信仰。
信仰,是永存皮囊的那盞明燈。
【陸】
而人啊,無論經(jīng)歷多少變遷,歷經(jīng)多少磨難,只要帶著自己的皮囊,回到自己的家,找到刻在骨頭上的信仰,無愧于心,就可以照亮自己的人生。
這是《皮囊》告訴我們的。
是的。
僅此而已。
【讀《皮囊》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皮囊》有感12-17
讀皮囊有感12-29
讀《皮囊》有感【推薦】04-17
【熱】讀《皮囊》有感04-17
讀《皮囊》有感【熱門】04-17
【薦】讀《皮囊》有感04-17
讀《皮囊》有感【薦】04-17
讀《皮囊》有感(精選15篇)04-13
讀《皮囊》有感(15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