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戒》讀后感 推薦度:
- 《受戒》讀后感 推薦度:
- 《受戒》讀后感 推薦度:
- 《受戒》讀后感 推薦度:
- 《受戒》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受戒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受戒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受戒讀后感1
佛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佛,從人也。
佛家講,凡是皈依我佛的人都應(yīng)受持清規(guī)戒律,但這點在荸薺庵這里仿佛沒有怎么體現(xiàn),這里的和尚一點都不像和尚。不做早課不做晚課,不解佛經(jīng)不講禪語,抽煙娶老婆,和平常人一樣打牌殺豬吃肉,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殺豬之前要念經(jīng)超度一番:一切胎生、卵生、息生,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來世,皆當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這是汪曾祺筆下的鄉(xiāng)村世界,一個理想中的世界。沒有疫病災(zāi)害,只有風調(diào)雨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自然中帶著里分隨性,溫馨又恬靜。從不在乎這個桃花源之外的世俗觀念,和尚又怎么樣?和尚也可以吃肉,反正沒有人來口誅筆伐,清規(guī)戒律是什么,只要自己過得歡喜就好。
所有人都在這樣自由隨性和諧的氛圍中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明海在荸薺庵做和尚。平時念念經(jīng),掃掃地,庵里不忙的時候就去隔壁找自己的青梅竹馬小英子。小英子活潑可愛,聰明機靈,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搗搗亂,聊聊天,或者在田里除草干活……時光荏苒,無形中,年歲漸長的他們被佛家講的“因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明海到了去縣里的善因寺受戒的年紀。受戒就要燒戒疤,好端端的腦袋上燒十二個洞,疼不要緊,重要的是受戒之后如果想成為沙彌尾,當上方丈,就更應(yīng)當受持吾佛清規(guī),潛心悟佛,不可被凡俗之事纏身,更不可去沾染塵劫。因為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修佛,要的是無憂亦無怖。
受戒完,小英子接明海回去。在船上,她問了許多和受戒有關(guān)的問題,明海也一板一眼的回答。小英子將船劃了一氣,突然道:“你不要當方丈!”明海毫不猶豫的答應(yīng)道:“好,不當!薄澳阋膊灰斏硰浳!”“好,不當!鼻楦]初開的年紀,藏在心底的暗戀,變成言語表達出來,就是無論你說什么,我都答應(yīng)你。
看著木訥內(nèi)斂的明海,小英子又道:“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真切又直接的告白話語從勇敢大膽小英子口中說出,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明海的回答則是:“要!
清規(guī)戒律統(tǒng)統(tǒng)拋在一邊,佛太縹緲,太遙遠,唐三藏西行求佛法尚且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所以在成佛之前,要先成為人。
于是,互相表明心跡的兩人劃著小船蕩到了蘆葦深處,此刻日頭溫和,微風正好。
不像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那樣將人的七情六欲與佛法放在對立的兩面,汪曾祺的書中世界則是盡力營造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拂、沸、咈、狒——“佛”,人也。
未能成人,如何成佛?
這里沒有世俗眼光,沒有他人的訝異與否定,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這樣就足夠了。
佛曰情劫難渡,但情之一字,雖萬般苦楚,卻也能予人快樂與安慰。又怎能說它是劫?
佛曰一切皆是妄念,但人生走一遭,未經(jīng)歷愛怨嗔癡,又怎知世事虛妄與否?
與喜歡的人,做快樂的事,嘗遍世間滋味,不問是緣是劫。
因果自有定數(shù)。冥冥中,一切早已注定。修佛之路長漫漫,要成佛,先成人。
受戒讀后感
《受戒》出現(xiàn)于傷痕文學(xué)和反思文學(xué)潮涌之際,卻沒有政治話語的痕跡,沒有濃烈的悲劇意識,沒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卻為文學(xué)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作者汪曾祺用清新淡雅自然的文筆講述了山野之間的所見所聞。
這篇小說如果從語言上來說,是文學(xué)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作者在這篇小說中,不管是敘述事件還是描繪事物,是寫對話還是描寫人物,都顯示出靈動清逸的風致。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就感覺語言上很清新自然,使人在心靈上就感到莫名的愉悅之情,例如,小說中,在描寫小和尚明海對英子最初動情心里產(chǎn)生愛慕之情的情景的描寫中寫道“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下一串腳印,明海看到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都搞亂了”這里,這座雖然沒有用太多的筆墨來揭示明海的心理活動,但是,這種直接的敘述與明海的視覺的描寫相結(jié)合出來的效果更佳形象地展示出了主人公明海的內(nèi)心的一種情感的變化,不得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除此之外,小說中,小和尚明海與英子之間簡短的對話,給人以干凈簡單自然之感,作者采用這種一問一答式的對話,為文章增添了清逸之風。
讀完《受戒》這篇文化在那個,我覺得,在這篇小說中的和尚們與我想象中的和尚有很大的出入,在我的腦海里,和尚基本上都是吃齋念佛的,而且是沒有媳婦的,可是,在這篇文章中的和尚卻并不是這樣,他們不經(jīng)常念佛,而且還經(jīng)常打牌,經(jīng)常吃肉,在他們看來,吃肉是不足為奇的事情,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們竟然有老婆!二師父仁海不僅有老婆,而且,他老婆每年的夏秋之間還會來庵里住幾個月,種種的一切使我大吃一驚。我由此深深感覺到,在那個時代,似乎“當和尚”是在拿一種“文憑”的!
在這篇小說中,真的沒有過多的情節(jié),如果真的有的話,就是明海與英子由兩小無猜到春情萌生再到相互表白的一個過程,作者在《受戒》這篇小說中更多的是描寫和尚們的一下生活之事,風俗民情,例如,寫和尚們的風俗人情,寫庵里的一些事情,以及英子她們家的事情,除此之外,還有明海幫助英子她們家勞作時的場景以及大家一起聊天閑談時的場面,充分展示出了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純情互助與人性的善良!
受戒讀后感2
在輕靈自然的文字中,我來到作者“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中。我循著作者的筆觸,帶著輕松的心情,走進一個忘俗的世界。天性的真,天性的善,天性的美,讓我應(yīng)接不暇。小說像一只溫暖的手,觸摸到我心靈最柔軟處。我不禁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皈依感,久久難以平息。
在那個留著傷痕的時間,隆冬已過,乍暖還寒,遠處隱約傳來陣陣春雷聲。作者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講述了多年前的夢。如果說《紅樓夢》留下的是夢醒了卻不知往何處走的思索,那《受戒》便如黑夜星辰、大海燈塔,在人們經(jīng)歷了迷失與悵惘的痛苦后,指出了追尋的精神方向。
機器大工業(yè)的鋪天蓋地和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的風生水起,像一只只猙獰的怪獸一般,以無窮的魔力將人類的生活滲透的無處不在。當我們置身鋼筋、水泥、機器、電車和虛擬空間包圍的牢籠,我們的人性是壓抑的,甚至是扭曲的!妒芙洹泛帽认壬枳约旱睦硐,為人們未經(jīng)壓抑自由生長的天性做了一個絕美的比喻。江南的水鄉(xiāng),清香的蘆葦,幽靜的寺廟,柔軟的河水,青澀拘謹?shù)男『蜕忻髯,率性天真的年輕姑娘小英子,這樣的畫面栩栩如生。作者清新淡雅的筆下,一種淳樸、自然、夢一般的美好,帶著不留余地的罪惡,讓人陡然欣羨那種原始的自由和恣意。我們是文明的,但這種文明似乎又是狹隘的。我們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一種被稱之錯誤或沖動的東西。我們被蒙上了一層不真實色彩的幕,當揭開邊上的一角時,面對一種天性的真卻悵然若失。
作者像撒了個謊一樣,等著讀者去往他設(shè)計好的套里鉆。他為了這份等待,不緊不慢層層剝繭,讓我們回到了一個遙遠的故事。這里的一切,作者仿佛是熟悉的。作者顯然傾注了滿腔的熱情,以最親切的回味和最深刻的理解,描繪了這里的一切。沒有爾虞我詐的心計,沒有追名逐利的欲望,沒有川流不息的喧囂。這里人們的心是透明的,簡單自由,讓人不自覺想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或者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妒芙洹愤@朵霧里開出的花,雖然遙不可及,卻又讓人心馳神往。我們寧愿相信這個虛構(gòu)世界里的一切,這里是人性的善,一種人性的復(fù)蘇。在經(jīng)歷了泯滅人性的漫漫長夜后,作者摘了曾經(jīng)睡夢中的花,花香四溢。微風輕輕拂過,香飄世界、愛滿乾坤。
作者是愛世間的`,“受戒”一詞似乎也暗諷了太多的沽名釣譽、衣冠禽獸。他把一種對美的極致的渴望,化作筆下如靜靜淌出的溪水般的文字,勾勒了如詩如畫的世俗美景。在這種審美風格下,無疑追求了一種民間傳統(tǒng)的韻味。如年畫、如鄉(xiāng)曲,大美無言。看,這里的河水是柔軟平和的,這里的蘆花是清新自然的,這里的愛情是純潔無暇的。這里的生活方式依然是世俗的,充滿了人間香火氣息,同時卻有一種超脫功利的美。好的文字,保留著華夏民族千百年來人們對美的一種最真摯最親切的詮釋。我們是幸運的,當西方小說的意識流大潮洶涌澎湃咆哮在中華大地時,我們依然有著有“根”的文學(xué)?此齐S意漫談、蕭散不羈的描寫,卻折射著一種民族審美的情操。樸素的民間風俗,動人的山歌小調(diào),高超的傳統(tǒng)技藝,都在作者或插入或側(cè)寫下,一種久違的感動涌上心頭。
在這種真、善、美氛圍的營造下,我品味著一種香甜。但作者的筆調(diào)卻未失之甜俗,溫馨、清雅、淳樸的背后,隱隱透出一絲苦味。明子出家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刻意模糊了明子和小英子的年齡又是為了說明什么?明子和小英子的愛情能否保持以至于這個美輪美奐的世界能否永久存留呢?作者似乎有意進行淡化,把問題毫不留情地拋給了像我這樣的千千萬萬的讀者們。
在一種思索中,我慢慢地跟隨作者的文字,走過這段寧靜的小路。當我們習慣了喧囂的世界、浮躁的時空,面對這份靜謐、這份恬淡,內(nèi)心是否會隱隱不安?鳥倦返巢、葉落歸根,人類的心靈也需要歸宿。沒有人性的自由,再充裕的物質(zhì)世界也難以彌補精神世界的空虛。人類最初的良善與天然,一種健康的人性彰顯,才是我們追求和努力的精神目標!妒芙洹吩谔厥獾臅r代背景下,催促著人性的蘇醒,給了我們最深刻的啟示。
當人類在工業(yè)化和信息化的道路上愈走愈遠時,似乎缺少了太多形而上的思考。或許因為我們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當我們擁有了物質(zhì)的富有、信息的發(fā)達、生活的便捷和文明的理性之后,面對如《受戒》這樣的思考,卻難以掩飾精神上的貧窮與內(nèi)心的蒼白。當虛偽、邪惡和丑陋如餓狼捕食般吞噬現(xiàn)代人的心靈時,我們會不會猛然停下行色匆匆的腳步,面對著夢一般撥動心弦的美的倒影,回頭看一看來時的路,撫摸一下自己悄然顫動的心。
【受戒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狼道讀后感03-15
《撒野》讀后感03-06
最新讀后感03-25
大學(xué)讀后感03-25
鄭人買履讀后感03-24
葉公好龍讀后感03-17
《智慧人生》讀后感08-28
智慧人生讀后感11-19
《伊索寓言》讀后感03-10
名著讀后感【薦】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