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楓橋夜泊》有感(通用8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楓橋夜泊》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楓橋夜泊》有感 篇1
江南的江水之上煙色蒼茫。夕日黯淡,無言地頹墜,孤獨地,寂寞地投入夜的懷抱。
一千二百多年前,張繼懷才不遇,雖志氣昂然,但終究逃不過落榜。十年的寒窗苦讀,雖有他的懸梁刺股,還是容不下他的一角席次。
黃昏下,烏篷船載著張繼,劃向江心,與紅楓相伴。月光慘淡地映在江面,秋冷雁高包容了落第書生的落魄。在這樣的夜里,他無心欣賞,看著自己如風(fēng)中殘燈般的人生,在風(fēng)緊夜深里,握吊著這樣的慘變。
風(fēng)也蕭蕭,雨也蕭蕭,疾盡燈花又一宵。
烏鴉的喑啞叫聲漸漸將一輪皎潔掩蓋,朦朧的江面之上凝結(jié)出了霜露,一縷縷,一絲絲地將烏篷船染白,漸漸模糊于江面,將楓橋留戀。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漁火在風(fēng)波中還息息點燃著如墨的浪漫,吟唱著對這方水土之上漁者的贊歌。但是,城樓之上隱隱的笙歌,遠方徹夜的飄縹漁火,于他都是毫無關(guān)聯(lián),這夢似的人生轉(zhuǎn)了幾個圈,只留下他一個人。
漸漸蘇醒的長安城將獨醒的落第書生的愁情鋪張。城外寒山寺的鐘聲隨著剛泛魚肚白的天逃出,躍過楓林之后在江面欲墜,繼而跳過未眠的篷船。聲聲的鐘聲模糊了烏啼的.喑啞,在破曉之后化作一個新起點。這一漾漾的搖曳,又憑誰意,讓不成夢的人出余繞愁思。既然無眠,他推枕而起,拿出筆沾著殘墨寫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筆已歇而意難平,凄凄不思量。
盡管一千二百年過去,長長的榜單也早已不再耀眼。而真真切切留下名字的唯有他,張繼——一位落第書生。
就因為這樣一個落榜后的夜晚,他偶然遇到搖曳的鐘聲,思想與浪漫迸發(fā)出驚人的火花,真英雄何所遇,他留給我們的是這樣不一樣的美。
讀《楓橋夜泊》有感 篇2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香港草根歌后謝安琪的年度之歌里有一句歌詞"誰又妄想一曲一世,讓人忠心到底",我不知道別人,反正因為這首《楓橋夜泊》,我一輩子都是張繼的粉絲。
"月落烏啼霜滿"句,讓人仿佛看見上弦月早早升起、半夜便已沉落。天宇間只余一片從灰到黑的各色的光影在舞動。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后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后發(fā)出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很多人認為"霜滿天"的描寫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但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有"空里流霜不覺飛"句,據(jù)我自己曾經(jīng)在新疆巴音布魯克夜游的感受,"霜滿天"是非常寫實的,只有這樣漫天的流霜營造出來的意境當(dāng)中蘊含的意義,才能最精準傳達出詩人的感受:身外茫茫夜氣中彌漫著的滿天霜華,帶著侵皮蝕骨的冰寒向詩人包圍而來,一如詩人正在經(jīng)歷的現(xiàn)實處境。
從"江楓漁火對愁眠"句中,我們看到: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江楓"在這里并不僅僅是一種景物,"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情感內(nèi)涵以及它給予人的聯(lián)想是豐富復(fù)雜的,這一刻,通過"江楓",我們看到了詩人看到的和體驗到的。而霧氣茫茫的江面,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于周圍昏暗迷蒙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惹眼,反過來襯得夜色愈加深沉詭秘,仿佛危機四伏的戰(zhàn)場,流霜的寒意像殺氣一般襲人,星星點點的漁火不足以照亮這駭人的黑暗。
這兩句的布景密度之大簡直讓人嘆為觀止,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月白、烏(鴉)黑、霜(另一種近乎透明的)白、江(水)綠、楓(葉)紅、漁火金黃……如此豐富的顏色互相映襯、堆疊出的畫面,我猜,即便是梵高親臨現(xiàn)場,也只能折服于造物的.神奇與偉力!
而張揚著如此熱烈生命活力色彩的背景聲音,卻是烏鴉的啼叫與夜半鐘聲,這活潑熱辣的色彩被這凄清的聲音一襯,頓時像那還未開盡卻被時間急劇封印的鮮活生命,凝固成最美的標(biāo)本,彰顯的,唯有死亡的氣息而已!
殘月西沉,烏啼凄哀,霜霧漫天,不得不說,尤其直接的是"烏啼"——兇險、不祥、不利的預(yù)兆。這一切,僅僅只想表達"愁"?未免顯得用力過猛了些,再聯(lián)想到此詩的寫作背景——安史之亂,我不由得認為,詩的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所要傳達的是一種由死亡引發(fā)的恐懼并因此生發(fā)的悲慟!怪不得時人評價張繼詩風(fēng)為"比興幽深".
從"江楓漁火對愁眠"一句中,如果僅僅想到"楓"與"火"在我們腦海中留下的最直接、最強烈的印象——如火如荼的熱烈生命力,顯然是不夠的,它不由讓我想到了盛唐氣象。然而夜色下的楓葉不但看不出那種如火的紅,倒像干涸的血跡,浮游于漆黑江面的星星漁火則讓人想起荒冢墳塋的點點鬼火。
而這時,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上,簡直就是為這樣的畫面配上了最佳背景和音響。隱藏在這音樂美感之下的是與死亡相關(guān)的俗世指向,城外、寺廟這樣的地方,正是活人送別死人儀式中通常會有的塵世場所。
最后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將情、景、人三者匯到了一起,這喪鐘難道不是為曾經(jīng)的繁華盛世(開元盛世)而鳴嗎?而船上的羇旅之人,目睹這一切,感受這一切,記下這一切,或許當(dāng)中所蘊含的死亡意象,是在成詩之后才意識到的吧!
讀《楓橋夜泊》有感 篇3
“長辮子老師送給你們每人一個照相機,這就是照相機的取景框。請你跟著長辮子老師去捕捉打動你的畫面,然后用語言表達出來。”
——長辮子老師
作為一名小學(xué)語文教師,對長辮子老師是陌生卻又十分熟悉,她動聽的聲音使學(xué)生靜心凝神,更讓聽課的老師身臨其境,十分神往;她對兒童詩意的培養(yǎng),更是潤物無聲,讓兒童稚嫩語言繪出了無數(shù)動人詩篇。一個特殊的暑假作業(yè)使我又一次沉浸在長辮子老師的語文課中更讓我對古詩教學(xué)有了新的認識:
一、雙線導(dǎo)入,聚焦語文要素
這堂語文課是從一首長辮子老師自己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詩開始,有序引導(dǎo)學(xué)生注意現(xiàn)代詩與古詩的不同,緊接著讓學(xué)生了解古詩《楓橋夜泊》在課本中的地位,即統(tǒng)編版小學(xué)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詩,并適時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單元主題“四時景物皆成趣”及單元語文要素“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在看似不經(jīng)意間讓學(xué)生心中有目標(biāo),有序推進了語文課堂。
二、情景設(shè)計,體悟動靜之美
在古詩詞教學(xué)中,讓學(xué)生感受畫面教師們往往會采用閉眼想象或看圖片、視頻等方法,但此法大多數(shù)學(xué)生只是配合老師假裝想象,然后表演出應(yīng)該想象的景象。本堂課中最有趣的環(huán)節(jié)便是郭老師讓學(xué)生用雙手拇指與食指比成取景框的樣子,讓學(xué)生一邊聽老師讀詩一邊“看”到畫面。此舉符合學(xué)生的.心理認知,參與度與達成度均良好,學(xué)生樂于參與,仿佛真的看到了詩中哪些動態(tài)景物與靜態(tài)景物,回答問題時不僅將自己所“見”用語言表述出來,更是繪制了一幅幅簡筆畫并為畫擬了生動的名字。借助小小的“取景框”,讓學(xué)生不僅感受到動靜之美,更生動地讓學(xué)生真正領(lǐng)略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美。
三、讀想品寫,提煉學(xué)習(xí)方法
在課堂地不斷推進中,郭老師從讀想,再到詩眼“愁”的提煉,最終落到了寫字教學(xué)。古詩教學(xué)的一步步推進行云流水、不著痕跡卻扎實又有效,仿佛不是郭老師引導(dǎo)學(xué)生這樣做而是本該這樣學(xué)。在日常古詩教學(xué)中,往往會忽略古詩的寫。這里的“寫”不是創(chuàng)作,而是書寫。郭老師展示了兩種古詩書寫方法,并提煉了“書寫正確、橫款整齊、一句一行、詩文居中、最后署名”這20個字的書寫方法。
此刻我感受到讓學(xué)生在課堂上能靜心更能精心地書寫古詩,原來也是這么自然的事情。當(dāng)然,對學(xué)生創(chuàng)作古詩,更是郭老師的拿手絕活,這靠的不僅僅是一次有效地引導(dǎo),更是日積月累的訓(xùn)練。一堂好課往往會使人回味無窮,更讓聽課者產(chǎn)生“我也要這樣講”的愿望。
觀摩長辮子老師的一堂古詩教學(xué)課,感受到不同的古詩教學(xué)方法,同時也想著,是時候摒棄傳統(tǒng)古詩教學(xué)的方法了,學(xué)生對詩意的理解很重要,但讓學(xué)生體會到古詩詞的語言美與意境美更為重要。
讀《楓橋夜泊》有感 篇4
日落余暉,暮鼓鐘聲,江楓漁火,裊裊云煙,看不見的繁華稍縱,來不及的流連忘返,是誰落寞把話嘆,是誰落第卷土來,那個夜晚,空曠的只有杯盞,姑蘇城外的寒山寺是否還在,聽,那傳來熟悉的鐘聲,是當(dāng)初成舟游過的壯志豪言。
濁酒一杯,水月殘,半江瑟瑟半江怨。薄霧煙雨無盡處,燃盡憂怨,又起愁緒。是誰挑燈看劍,是誰意在沛公,在這個夜晚,寂靜的只有水花作響,亂花漸欲迷人眼,也只能在夢里瞧見,且吟一曲空悲切,對月成影翩起舞,揚起詩吟,醉夢醒。
寒風(fēng)中,多了幾份遺憾,多了幾份憔悴,只身一人在這江畔停留,無悔的執(zhí)著,淚雨不落,也曾想舉起刀刃,氣吞萬里如虎,看誰在沙場里,苦盡無奈的等待,只有一次也好,而后伴山樂水,憂國思家,名不顯時心不朽,卷土重來待可知。
渭城的朝雨,兩旁柳色是否還在,好想臥榻在那寺廟的窗前,重溫舊時的`畫面,我也想草船借劍,測天地之變化,驚濤拍岸,月濺星河,獨影闌珊。
遙想當(dāng)年,元宵佳節(jié),穿梭燈彩之中,也曾尋找夢中的另一半,寧愿為伊消得人憔悴,卻不敢獨自憑欄,走在燈火闌珊處,卻不敢回頭,怕沒有了心中僅存的那一點期待。
罷了,罷了,在燈火闌珊,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讀《楓橋夜泊》有感 篇5
一首失意的詩,卻成了永世的絕唱;一個落榜的人,卻讓無數(shù)人常記心間;一段失敗的人生,卻折射出生命的輝煌。這一切都屬于張繼,也只能屬于張繼。
人生本是這樣,成功時應(yīng)有一種本色美,失敗時應(yīng)有一種悲壯美?傊,人生無時不美,命運永遠公平。如果你抱怨命運的不公,只是因為你傾斜了心靈的天平。這些都是張繼給我的人生啟示。
夕陽的斜暉映紅了晚霞的臉蛋,美麗的晚霞在天際優(yōu)游,仿佛在編織著一個美麗的夢幻。此時,張繼正在京城,擠在人群中,努力地在長長的榜單上尋找自己的名字。人群中一片嘈雜,但能清晰地聽到彼此的心跳。畢竟這關(guān)系著自己的前程。
長長的榜單在夕陽的映照下格外耀人,難怪人們用“金榜”來形容它。狀元、探花、舉人……張繼從頭找到尾都未能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又找了好幾遍,但結(jié)果亦然。他感到全身無力,匆匆擠出人群,卻不知自己將去何方。
朋友,這種身心的折磨不正像高考落榜時的感受嗎?如果你是張繼,你將何去何從?
秋風(fēng)吹亂了張繼的頭發(fā),卻無法吹散他臉上的愁云。夜幕開始籠罩整個京城,張繼卻仍木立在城邊的小橋上,呆望著急流的河水。終于,秋風(fēng)冷卻了他發(fā)熱的`頭腦,河水沖走了他內(nèi)心的無盡悲痛,盡管不可能是全部。
他匆匆趕回自己的住處收拾行李,因為他深深意識到“京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月下孤舟弄清波,水醉人醒愁斷腸。對許多落榜者而言,這個明亮的月夜會暗淡無光。然而對張繼而言,這是一個美麗的月夜。他望著圓月,倒映在這柔柔的秋水里,被柔波輕輕擊碎,然后又慢慢復(fù)原,再被擊碎……他的愁情也隨著這柔波上漲又下落,下落又上漲,終于在某個時刻找到了平衡的位置。
他遙望著兩岸的月下群山,數(shù)著船過的每一個拱橋,撥著燈盞中的長長燈芯。不知何時,已到了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劃破了深夜的寂靜,擊中了張繼的心。鐘聲擊碎了張繼的凡世之心卻喚醒了張繼的佛門之心。是的,佛家有言,以清風(fēng)明月為知己,勿隨凡世之浮華?磥恚K于大徹大悟了。于是,他走到船頭欣賞這月下的難遇美景。
美景生真情,他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情感,于是急步走進船艙,在微弱的燈光下,一首《楓橋夜泊》在他的筆下躍然紙上。此刻,一首絕美的詩歌在此創(chuàng)作成功,并將像這船下的秋水一樣永世長流。
每當(dāng)我讀完《楓橋夜泊》,我總會生發(fā)一種悲情,但更多的是一種不可抗拒的積極向上的力量;蛟S是因為我不知道那次科舉的狀元是誰,也不想知道,但我永遠記得,那次落榜的人中有一個叫張繼。一時的浮華換來聲名俱滅,萬世的傳誦化作永恒。
人生之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我們總能得到其一。哪怕得到的是魚,那也是一種得,一種美。
假若你落榜了,你還會像張繼一樣泛舟賞月、作詩抒懷、賦情于景嗎?事實告訴我們,許多人會一醉方休,甚至有人跳樓投江!有多少人能發(fā)現(xiàn)落榜之晨的花是多么香?落榜之夜的月是多么圓?
若你是落榜者,請不要悲觀失望。它會讓你在下一次高考中更有經(jīng)驗,讓你認識更多的同學(xué),讓你與母校結(jié)下更深的情誼。無論高考還是人生,有暗淡的一面必有光輝的一面,我們應(yīng)尋求光輝的一面,不要抱怨,不要悲觀,不要消沉。
人生注定有一半的時間在黑夜中度過,黑夜里,我們沒有了陽光,但我們可以尋找月光!
讀《楓橋夜泊》有感 篇6
白墻黑瓦,亭臺樓閣,高低錯落,飛檐翹角,加上在清澈的湖面上漂浮著得小船,這就構(gòu)成了我們這次的春游地之一——楓橋景區(qū)。
想必大家對“楓橋”二字都不陌生,唐朝的張繼曾經(jīng)寫過那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描繪的就是這里空靈而闊大的.景觀。
來到景區(qū),環(huán)顧四周,到處充斥著濃濃的江南水鄉(xiāng)的特色,小橋流水,拂堤楊柳。踏上厚厚的石板路,感覺就像是踏上了塵封已久的 歷史,店鋪從惟妙惟肖的刺繡到古色古香的書畫,無一不散發(fā)著濃濃的蘇州特色,雖然沒有了詩中夜晚的靜謐祥和,但那藍藍的天空與柔和的陽光,更多了一份溫婉惆悵。
坐在早已停在湖中的小船上,沿著蜿蜒曲折的河面,船慢悠悠地漂著,搖晃著,似乎在為那不曾存在過的江南絲竹曲打著拍子。望向窗外,傍水而筑的別致房屋很是有觀賞價值,就連空氣中都似乎彌漫著一絲古老的厚重感。穿過橋洞的剎那,我也似乎領(lǐng)略了張繼萌發(fā)寫《楓橋夜泊》時的場景。
張繼留下的詩不多,但傳說在他重游寒山寺后,寫了一首《楓橋再泊》:白發(fā)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嘗聽半夜鐘。沒有了詩情畫意的優(yōu)美,卻多了一份“青山依舊,白發(fā)無情”的無奈。
望著湖邊的那塊黑底白字的詩碑,與岸上的白墻黑瓦極其般配,不禁望著天空,想象起了那夜晚秋霜朦朦朧朧的景象: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讀《楓橋夜泊》有感 篇7
在《古詩閱讀》中,我讀了一首曾經(jīng)學(xué)過的唐詩《楓橋夜泊》。
張繼的《楓橋夜泊》是一首流傳千古,影響深遠的唐代詩歌。詩人通過夜晚,停船在楓橋岸邊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楓橋一帶的夜景。
詩的第一、二句寫楓橋的'環(huán)境和詩人的愁緒,“月落”“霜滿天”“江楓”“漁火”是作者所見,“烏啼”是所聞,“對愁眠”是所感,描繪了一幅幽靜,凄涼的景象。
第三句點明夜宿之地,是靠在寒山寺旁的江邊。第四句寫:夜半時分,寒山寺鐘聲響起,又有客船來到這里。
接下來這兩句詩,詩人選擇了令人耳目驚覺的事件來寫,這就是寒山寺夜半的鐘聲。
整首詩融入形象,色彩,聲響,當(dāng)我誦讀它時,腦海中就繪成一幅----蘇州城外寒山古寺的幽靜圖畫。
讀《楓橋夜泊》有感 篇8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秀麗溫婉的蘇州,從古自今都引人注目,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游歷至此,留下的詩篇墨稿比比皆是。但要論起名聲,如今小學(xué)生都背的出的,就不得不提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輾轉(zhuǎn)難眠……早就在課本上學(xué)過這首詩的我,借著這次蘇州旅行,親身感受了一番寒山寺與楓橋的景致。
寒山寺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jiān)年間,最初的名字是“妙利普明塔院”,后因詩僧寒山和尚的到訪得以改名。
我們從東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太湖石,以及懸掛著的“古寒山寺”大鐘,蘇州鐘愛園林藝術(shù),稍有講究的院落,都會用太湖石裝飾,廟宇古剎也不例外。
繞過太湖石,就來到寒山寺的碑廊,顧名思義,回廊的墻壁上掛滿了拓碑的名人真跡,有重新謄抄《楓橋夜泊》的,也有在寒山寺和楓橋景區(qū)有感而發(fā)的,可見張繼以后的人們對他的詩句的喜愛。
而見景生情的后者再寫的詩句或者因為難有新意,或者因為不夠朗朗上口,總之是沒有張繼的.《楓橋夜泊》流傳更廣,這和我曾經(jīng)游覽過的黃鶴樓類似,李白名聲蓋過崔顥,也曾作詩黃鶴樓,但唯有崔顥的黃鶴樓更家喻戶曉。
碑廊遠眺,就可以看到普明寶塔,這是寒山寺的主體建筑,也是最高點,現(xiàn)在不允許登閣參觀,我只能倚靠在塔前的圍欄,俯看寺廟內(nèi)景致。
遠處有燃香祈佛的人們,近處有蹲在魚池邊喂魚的小孩,寺內(nèi)的古樹不知道栽種了多少年,偌大的身姿是年歲的象征,一陣風(fēng)吹過,樹葉摩挲,發(fā)出“沙沙”的旋律,聽起來非常舒服。八月的蘇州烈日炎炎,但處在這寺廟之中,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心神安寧,仿佛酷暑不再那么難耐。
“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詩帶火了寒山寺的旅游,寺廟內(nèi)有了撞鐘的體驗,于是寺內(nèi)間或可以聽到鐘聲,我也興致盎然的體驗了一番。
佛寺里的撞鐘是為了早晚報時,或者召集僧人!稐鳂蛞共础繁皇珍浀搅恕短圃娙偈住,廣為流傳的時候,北宋的歐陽修還曾質(zhì)疑過“夜半鐘聲”的真實性,后來當(dāng)然得到過求證。
這樣的小插曲其實并不緊要,古剎鐘鳴,總有“愿成佛,度眾生”的特點。此刻的我,聽到這悠揚、深遠的鐘聲,和著大雄寶殿傳來的僧人晚課的誦讀,感到特別的踏實心安,媽媽說這就叫歲月靜好。而千年以前,同樣的鐘聲,傳到楓江上的小船,陪伴的是那個孤獨惆悵的旅人,有沒有曾經(jīng)給他帶來一點撫慰?還是讓他覺得更加的難過,所以才愁從心起,成就了這樣一首《楓橋夜泊》?
穿過寒山寺的西門,就是楓橋景區(qū)。為了旅游修建的楓橋景區(qū),有一排排白墻黛瓦的蘇式房屋,有歇山頂?shù)耐ぷ,錯落有致,顯得格外清雅。
西門前流淌的上塘河是古運河水,一渚之隔,更是大名鼎鼎的京杭大運河蘇州河段。京杭運河現(xiàn)在仍然是交通要道,運河的駁船不知道裝載著什么,來來往往,好不熱鬧,和渚內(nèi)的安靜成了鮮明對比。
張繼詩里的楓橋,就在西門的北面,F(xiàn)在的石橋是清朝時重建的,連接著上塘河兩岸,挨著寒山寺的一邊是明嘉靖年間為抗擊倭寇修建的鐵嶺關(guān)。楓橋景區(qū)有游船體驗,行船而過的人們,如果細心一點,就會看到橋上石頭縫里長出的綠色,一抹翠色相點綴,讓美景的詩意更飽滿了。媽媽購買了楓橋夜泊的體驗船票,但因為旅游的疲倦,我們實在等不到夜色降臨,撿著六點鐘的日暮時分,坐上了游船。
游船上有評彈表演,一個纖瘦的蘇州姐姐懷抱琵琶,輕柔的唱著江南小調(diào)《楓橋夜泊》?赡芪姨Я耍部赡苓@蘇州話太溫柔甜膩了,我感到眼睛皮在打架,迷迷糊糊里吳儂軟語的曲調(diào)越來越遠,我是睡著了,還是穿越了千年了?
同樣的古運河上,月亮懸掛空中,隱隱約約,像是要落下了,岸邊有烏鴉的叫聲,楓葉摩挲的聲音,就這樣給本來霜寒的夜上了一層涼意,小船上的漁火怎夠抵擋這層寒冷,寒山寺的鐘敲響了,回蕩在夜空里的寂寥更重了。
生活在盛唐轉(zhuǎn)向衰敗時期的張繼,寒窗苦讀為功名,可進士還沒放榜,皇帝就因為安史之亂逃跑了。國不知道將會如何,孑然一人,仕途遭挫,也談不上家了,逃難四方來到這美麗的蘇州城,不知道因為盤纏不夠,還是到達的時候遇到了唐朝夜晚的宵禁時間,總之是要困在這漁船之上,感受這窮途末路的蒼涼,而人生不知何處去的惆悵。
哎,船上的人,你就是張繼吧。
媽媽說,個人的命運總要和時代、國家緊密聯(lián)系。唐代詩人燦若星河,大家輩出,唐朝興盛時期,萬國來朝,這時候的詩是光芒萬丈,是自豪驕傲。而安史之亂后唐走下了衰敗,唐詩的曲調(diào)就多了許多的憂愁、忿恨!稐鳂蛞共础返某,景美心涼,恰如其分,所以才讓人讀起來如場景重現(xiàn),生動而深刻。
張繼的詩才在人才濟濟的唐朝并不顯眼,卻唯獨這《楓橋夜泊》堪稱經(jīng)典。寒山寺和楓橋,在偌大中國的古剎廟宇、古橋建筑里,本也不值一提,但因為《楓橋夜泊》,名揚四海。這種彼此的成就,和崔顥之黃鶴樓、王之渙之鸛雀樓,范仲淹之岳陽樓,王勃之滕王閣,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觸景生情,運河水還是千年前那一條,但我實在感受不到當(dāng)年張繼的迷茫孤單了。在我這半夢半醒的穿越里,我倒是很想告訴他,后來的后來,還是有盛世的安穩(wěn)的。而媽媽說,《楓橋夜泊》收錄進了中小學(xué)課本,張繼被后人熟悉,寒山寺和楓橋成為游客首選,這應(yīng)該能解了他當(dāng)年的惆悵了。